第一篇:经理人执行力差是企业战略失败的主因(doc 3)
经理人执行力差是企业战略失败的主因
受过MBA训练的经理人往往擅长就一个计划进行决策,但是他们对如何执行这个计划,运用什么样的流程和领导力,把战略转化为成果却知之甚少.作为MBA教育的结果,企业经理人都有着在某一项计划中进行决策的权力,但在执行计划的时候都显得能力不足。这是因为大部分MBA在规划方面接受了大量的培训,但是关于执行的培训很少。要解决企业战略的失败,必须使他们能学习到执行的诀窍。
缺乏执行的经验会产生诸多严重的后果。
咨询管理公司Marakon和经济学人智库联合进行了一项调查,访问了197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只取得了战略规划63%的效果。麦拉孔旧金山所的执行合伙人麦克尔·曼金斯(Michael Mankins)说,他相信期望值和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公司战略执行失败所造成的。
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战略失败在于执行步调不一致
执行会因为各种原因出错,但最基本的原因之一是战略的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变化。惠普公司在收购康柏之后,试图在个人电脑领域在规模上和戴尔电脑一决高下。惠普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可谓是目标转移的典型案例——这个星期进行价格竞争,下个星期又展开服务竞争,同时又采用互相矛盾的高成本渠道进行销售。其结果就是:首席执行官凯莉·费奥纳失去了她的工作,而惠普仍然必须解决那些重要的战略问题。
出色执行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挑战。麦拉孔纽约分所的合伙人理查德·斯蒂尔认为,执行的挑战其实基本上是协调同步的问题——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顾客提供正确的产品。有很多原因使得协调同步很难做到。斯蒂尔举例说,欧洲一家公司的地区性生产计划也许需要重新配置15个不同的供应链,了解15个国家的市场。“做起来确实很困难。”
另外一个经典案例就是错误的协调同步:联合航空公司为了和西南航空等新公司竞争,推出一个名为TED的低价航空服务子公司。到目前为止,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但是联合航空公司试图用原来的成本结构进行竞争,结果这成为它把市场输给低价航空公司的主要原因。
战略彻底失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个人抵制变革。在很多情况下,抵制的理由会显得相当充分。有时候,一项战略在最高层看来可能很有道理,但是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个战略对整个组织的影响。
而且,文化因素也会妨碍战略的执行。公司有时候会试图采用一个已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战略,但却没有意识到他们所运行的市场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策略。即使是在执行方面打遍全球无敌手的沃尔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犯下错误:沃尔玛最初进入巴西市场时,它试图和供货商签署他们在美国定下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相同合约。供货商拒绝合作,沃尔玛不得不被迫重新评估其战略。
然而,最大的障碍还是不能专心执行:一旦计划定下来,很少有跟进,来确保计划正确实施。
罪状之一:“只有不到15%的公司会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进展,”曼金斯说。而且,公司只衡量第一年的目标——公司管理者为了拿到奖金,通常故意把第一年的目标设得比较低。他认为,缺乏内省使得公司更加容易忽视失败的计划。而忽视失败则让公司更不会跟进下一个战略计划。
在麦拉孔旧金山分所的合伙人迈克·皮瑞格(Mike Perigo)看来,要想出色地执行计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划,频繁的沟通必不可少。“我们发现,那些高效率的公司在高层领导团队和部门经理之间都有定期的对话沟通。”
改善企业执行力的两个办法
曼金斯说,改进执行的最佳方法有两个思想流派。
1、强调人员。让正确的人员到位,正确的事才会被做好。但是,有的人坚信正确的人才是招聘来的,而不是培训出来的。“这一派的观点就是,你得到一个优秀的人才,你给他高薪,而且薪水高低和执行结果无关,”曼金斯说。而其他人则认为,关键是要通过培训来提高执行人员的表现,以及通过建立诚信负责的企业文化来提高一般员工的表现。曼金斯引用3M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小W·詹姆斯·麦克纳尼的话说,如果你能把每个人——无论他们的职务是什么——的工作表现提高15%,公司就能取得非凡的业绩。
2、改善流程。霍尼韦尔(Honeywell)首席执行官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也是《执行:完成任务的法则》的作者之一,就是流程派的积极倡导者。海宾纳克也坚决提倡更好的流程对执行的重要性。“如果你没有得力的人员,当然你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但是有多少组织把不好的人聘请回来呢?他们都聘请了优秀的人才。所以一定是别的东西挡在了路上,”他争论说。曼金斯则认为两者都有可取之处。“我不认为那两个流派是相互对立的。我想它们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已,”他说。
麦拉孔的专家建议说,那些为股东带来最高回报的公司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回过头去看1990年的股票表现,就会发现大部分表现得最出色的公司都把对流程的关注和对经理人发展的关注结合在了一起。思科、3M和通用电气都同时强调这两点。而博西迪的霍尼韦尔则与之相反,把重心大部分放在流程上——曼金斯提到,只取得了一般的业绩。五大措施提升执行效果
提高执行效果是一项不断进行的工作。然而,也有一些步骤,适用于每个公司,采取这些步骤后,都能够取得递增收益。
1、开发一套执行的模式
衡量战略成果的标准有不少。比如说,对战略制定者而言,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他们提供了定义市场领先地位这个目标的工具。如果要评估范围更小的计划,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的资产定价模型,或者最近出现的实际选择权理论(real options theory)都可以扮演类似的角色。
对于经理人来说,“有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至少对经理们有用——可以用来找出那些他们在实施计划时会担心的可变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样一个模型,经理们就可能会说:‘我们只要把球交给什么人,让他来料理此事就可以了。’这就是他们的执行计划。但是这个计划不会有任何结果。”
2、选择正确的考核依据
对于公司而言,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永远都是衡量业绩的最重要的考核依据,但是越来越多的一流公司在选择考核依据的时候,不仅选择那些帮助他们衡量公司财务表现的考核依据,而且考虑计划是否成功。举例来说,当一家大型的有线网络提供商意识到他们打入一个新市场的速度和他们在那个地区所拥有的销售代表数量成正比,那么公司高层就会开始跟踪在特定区域销售代表数量增加得有多快。
但海宾纳克警告说,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选择一套考核依据,这样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他们也可以因势而为。比如说,在一家汽车生产厂,汽车的销售额也许是一个很好的考核依据,但是如果利率上升,销售额也会受到影响。一套好的考核依据就会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3、不要忘记计划
人们往往容易在计划上达成一致,然后就把它抛到脑后。要想让计划一直在议事日程上,办法之一就是在公司高层会议上,把运行和战略分开讨论。虽然海宾纳克认为战略只有在融入运营之后才会取得成功。曼金斯和他的同事们则认为,日常事务和宏观战略常常让高级管理层穷于应对,只有采取这样一种分开讨论的方法,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计划的进展上。
4、经常评估业绩表现
在大多数公司,业绩评估一般一年只做一次。然而,在曼金斯看来,很多领先的公司都比以前更加频繁地评估计划的进展情况。“沃尔玛之所以擅长执行,是因为它每天都知道每家门店所做的事情有没有取得效果,”曼金斯说。今年,沃尔玛在圣诞销售旺季结束8天后就发现自己的圣诞销售策略并不奏效。这就让公司有可能采取行动缓解损失。如果它不是那么快就发现问题的话,事情很可能不会得到解决。
5、加强沟通
有的公司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文化:在制定战略的高层和执行战略的公司下层之间泾渭分明。询问计划的进展是确保计划重要性的好方法。
皮瑞格的建议是: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高级管理团队和部门经理之间要定期举行会议。他说,这是一种“直接的,能起到示范作用的领导方式”,可以说服整个组织,公司对这个计划是严肃认真的,如果计划没有切实执行,就会产生一系列后果。“这是来自最高层的承诺信号,也是公司下属所期待的承诺。”
第二篇:如何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
如何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
内容摘要:结合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提升战略执行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提升战略执行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战略执行力 战略制定 企业文化 组织结构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小到一个市场,大到一家企业,其发展的质量要提高,发展的速度要加快,发展的规模要扩大,生存和发展的寿命要延长,除了企业的决策层要不断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外,还要有好的发展战略、好的企业文化、好的组织结构、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施发展战略的执行能力。战略执行已经严峻的摆在各级管理者面前,成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
战略正确并不能保证一个企业取得成功,而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具备了正确的战略和卓越的战略执行力。实践表明,企业发展 20%靠企业的总体统筹规划和决策,80%要靠企业每位员工的“战略执行力”。当前,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如何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越来越为众多管理者所重视。实际上,战略执行力主要是针对企业组织系统而言的,是企业多种能力的结合与表现。企业提升战略执行力的过程就是企业正确的处理战略执行与战略制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信息沟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之相互协调的过程。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像木桶中的“短板”,成为限制和损害企业战略执行力的瓶颈因素。
1 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力
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著名的“SWOT 分析模型”(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模型)就非常明确的体现了战略管理最基本的思想: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合考虑、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做正确的事情”,是对战略匹配的深入研究,对各个备选战略的综合考虑之后的选择。然而多数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更多的关注于对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状况的分析,而对自己内部能力分析却非常有限,制定的战略即便是符合市场发展的方向,但不符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宏伟的战略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不能实现,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战略执行强调把事情做正确”。实现战略计划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找到能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收益来实现战略计划的路径。战略执行要灵活地、创造性地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建立支持战略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协调企业的营销、财务、生产、研究和开发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各个部门的活动,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力求最快、最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计划。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对自身的战略执行能力作一个全面的评估和准确的定位,战略制定不能脱离自己的能力去设计。
2 企业文化与战略执行力 企业文化通常反映了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方式,而这种价值观、态度和做事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企业的文化是一种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力量,主要看企业文化与这个企业的环境和战略相互匹配的好坏程度。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按照企业所想要的方式去努力,且能够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而一个过时的企业文化,则不仅成为制约企业战略实现的障碍,甚至成为扼杀企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培养一种能够与企业 战略相适应的健康优秀的文化对于企业战略执行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其本质就是通过企业、员工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能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想使员工行为习惯和工作方式符合企业战略执行的要求,就必须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形成支持企业战略实现的包括企业营销政策、财务政策、报酬政策等各项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制度和贯穿于企业日常工作过程中的主要观念、态度、信念的企业价值观。
3 组织结构与战略执行力
“结构服从战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企业战略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其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所有企业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的最终目的也应该都是一样,即提高企业实施其战略的能力。然而在实践中,随着组织网络化、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等组织理论的盛行,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将组织结构的变革作为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或是将战略和结构视为”两张皮”,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没有反映企业战略意图的调整。组织结构决定了一个组织内人员的分组方式,组织结构既可以支持企业战略,又可能侵蚀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既要鼓励不同部门和不同团队保持独特性以完成不同任务,还要能够将这些部门和团队整合起来为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而合作。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在组织结构设计之前,先详细地阐述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然后将其具体化为一套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重新审视现有企业组织形式、部门设置、职能分布、岗位设置,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并在变革的每一步都不断的思考所拟议的组织结构变革能否与企业的战略相符合,这对于企业节省组织结构变革的时间和提高企业战略实施的能力都是极其有用的。同时,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应该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设计。组织结构变革的通病是企业往往只注重组织纵向结构的划分,而忽视了建立跨部门、跨企业协调小组对于简化业务流程、加快决策过程、抵销纵向结构过度控制的重要作用。
4、信息沟通与战略执行力
企业内的信息沟通系统好像人体内的神经系统,既能够将宏观环境信息、竞争情报、客户信息、绩效评估结果、会计信息、销售记录、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企业运行所需要的信息反馈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够将企业的愿景、战略意图、管理者的指令反馈到企业实施的操作层面,为短期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使得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然而,信息沟通系统对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对于企业组织内部、企业组织与组织之间知识的分享、应用和转移,将员工个体知识集聚为企业整体的知识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这显然对于知识经济下企业提升战略执行力、改进工作绩效和培育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信息沟通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成为企业战略执行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也会限制其它因素对战略执行力的提升效果。一个有助于企业提升战略执行力的办法是在纸上画出三列:左列是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信息沟通现有的状态;右列是企业提升战略执行力而对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信息沟通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中间一列是企业达到理想状态所需要采取的措施。然后问自己,是否中间的每一项措施都能有助于企业从左栏现有状态跨入到右栏理想状态。如果不行,就需要删去这项措施,或者可以看出:战略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还包括对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作出假设、对组织的能力进行评估、将战略与运营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的结合、对这些人员及其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以及奖励与产出的结合。显而易见,战略执行是比战略制定更复杂、更耗时、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实际上包容了管理的所有要素,它更需要管理主体具备良好的激励和领导技能。
第三篇:执行力差是谁的问题
精益管理: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
在我现在服务的企业,途径我办公室的外墙有这样一条警示语:公司不缺战略家,而是需要无数的执行者。这句短短的话,其主题是关于战略执行力,不过,这是个枯燥的话题。总体而言,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战略执行力的理解多数人并不一致,有企业高层说,执行力就是把战略转化为行动计划,并对其结果进行测量的能力。有学者认为,执行力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个人而言,比较赞同GE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的观点:所谓执行力就是务实运作的细节。我曾在微博中也写到: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是完全几码事!企业缺少的是勤思考、重实践、成结果的执行者。抛开复杂的理论,执行力就是责任心和操作能力,技能+态度——把一件件普通的事持续地做出“结果”,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反馈,而不仅仅是做了“任务”。
因此,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企业不缺乏伟大的战略,缺乏的是有效的战略执行。事实上,我在最初近十年欧美企业的工作经历中,没有特别留意“执行力”,从入职第一天开始信奉两句话:“老板永远是对的”和“老板的事是首要的事”(老板是指直接主管,欧美企业,你懂的!),对自己老板如此,下属对我也是如此,庆幸的是我的几个老板都是非常优秀的,也因为职能限制,更加涉及不到战略,全球公司的战略通常都是在海外。战略只属于几个人,而在战略之后,细节决定成败。但在中国民企,我更关心的是“何谓执行力”和“执行力问题”,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思考的。在我的理解中,包括在不同的课程培训中,我把“执行力”和5S基本归为一类,都是“老不死”的话题,都是老生常谈,每家企业,每个老板,甚至每个管理者,天天挂嘴边,无奈在心间,总是春去秋来,四季循环。
下面转发一篇世界经理人网站的文章《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略有删节),对于企业老板和管理者,值得学习与借鉴。对于员工个人执行力提升,这几点可作参考:1.执行力是结果力;2.强调个人毅力;3.不讲如果,只讲结果。4.第一次就做对;5.技能熟稔,态度要好,并不断改进同一个工作,做到最好。
----
和外企的CEO们交流,谈论最多的是战略和策略的问题;而和国内医药企业家论道,感慨最多的却是执行力的问题。
有些企业家经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实现,具体表现在:新的营销策略已经开会说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样;即便确实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产生不了预期的结果;财务部对促销费用审核非常严格,但年终核算时发现费用增加了但销量没增加;大区经理都签了目标责任书了,但还是完成不了任务;公司员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绩;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个月还解决不了,并且没有主动的反馈,要等到自己过问才知道„„
此时大部分企业家都认为公司执行力差是员工能力和态度的问题,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执行力差是现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质。外企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
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甚至没有营销大纲,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公司营销策略不符合市场需求,员工只好自发的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公司政策经常变,策略反复改,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几年前外企流行招聘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岗前都要把产品知识烂熟于胸,都要经过1-2周的销售技巧培训,以后每年都有规定时长(如40小时/每年)的培训。
而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如有的公司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使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给低层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他们方法。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高层领导业务能力差,自己不知道怎么干,就没法对下面的人说清楚,总监说不清,经理也说不清,最后是真正执行的最底层不会干,有苦说不出。
3.干起来不顺畅
如果士兵在前线打仗,后勤给养供应不上,通讯中段,请求支援但是指挥部没有反应,负伤了得不到快速的救护,那士兵的斗志显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公司亦然,2000元的促销费用要给经理批,经理批完总监批,总监批完副总批,副总批完财务批,财务批完老板批。结果总监出差耽误了15天,副总出差耽误了15天,财务不懂业务,搞不懂这笔钱该花不该花,也不想去求证,就把这事搁置了1个月,最后这笔钱终于批下来了,但是用了3个月,已经不需要做促销了。申请者一开始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花这笔钱,然后又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不花,或者是花了但效果不好又要编造一堆理由,热情被消耗,慢慢的就变得不主动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古代作战时,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将军一般会下一道命令: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结果士气大振,一天城破。
国内企业也大都有对员工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对销售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却往往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政策制定的太过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下个月自己花多少精力达到什么结果就能拿多少奖金。这样就使激励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考核指标不合理是国内企业最常犯的严重错误,突出表现在定性指标太多,诸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忠诚度等等五花八门,这些指标的考核分带有太多的人为因素,而实际生活中又偏偏有一个共性的现象,就是“业务能力强的人往往不太听话,不干活的人往往人缘比较好”,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不干活的人照样能够获得很高的综合评分,个人利益不受影响。
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也比较常见,有的是亲缘、血缘、地缘关系,能放一马就放一马;有的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处罚;有的虽然是民企但是保留着国企作风,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罚而不罚严重破坏了游戏规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危害也是无穷的”。
第四篇: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
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
和外企的CEO们交流,谈论最多的是战略和策略的问题;而和国内医药企业家论道,感慨最多的却是执行力的问题。
有些企业家经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实现,具体表现在:新的营销策略已经开会说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样;即便确实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产生不了预期的结果;财务部对促销费用审核非常严格,但年终核算时发现费用增加了但销量没增加;大区经理都签了目标责任书了,但还是完成不了任务;公司员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绩;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个月还解决不了,并且没有主动的反馈,要等到自己过问才知道……
此时大部分企业家都认为公司执行力差是员工能力和态度的问题,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执行力差是现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质。外企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甚至没有营销大纲,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公司营销策略不符合市场需求,员工只好自发的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公司政策经常变,策略反复改,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几年前外企流行招聘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岗前都要把产品知识烂熟于胸,都要经过1-2周的销售技巧培训,以后每年都有规定时长(如40小时/每年)的培训。
而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如有的公司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使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给低层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他们方法。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高层领导业务能力差,自己不知道怎么干,就没法对下面的人说清楚,总监说不清,经理也说不清,最后是真正执行的最底层不会干,有苦说不出。
3、干起来不顺畅;
如果士兵在前线打仗,后勤给养供应不上,通讯中段,请求支援但是指挥部没有反应,负伤了得不到快速的救护,那士兵的斗志显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公司亦然,2000元的促销费用要给经理批,经理批完总监批,总监批完副总批,副总批完财务批,财务批完老板批。结果总监出差耽误了15天,副总出差耽误了15天,财务不懂业务,搞不懂这笔钱该花不该花,也不想去求证,就把这事搁置了1个月,最后这笔钱终于批下来了,但是用了3个月,已经不需要做促销了。申请者一开始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花这笔钱,然后又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不花,或者是花了但效果不好又要编造一堆理由,热情被消耗,慢慢的就变得不主动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古代作战时,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将军一般会下一道命令: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结果士气大振,一天城破。
国内企业也大都有对员工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对销售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却往往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政策制定的太过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下个月自己花多少精力达到什么结果就能拿多少奖金。这样就使激励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销售永远都是只看眼前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当眼前的好处看不到时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做。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如果只有“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的承诺而没有“当逃兵立斩”的规定,肯定会有一部分士兵找机会开溜,从而动摇军心。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很多部门的工作成果不适合用硬性的指标来考核,比如财务部、市场部和后勤部就很难设定直接的评价指标,这些部门的工作就需要懂业务的高管根据经验评估,如果高管没有能力做出公允的评估,内驱力不强的员工就可能懈怠工作。
考核指标不合理是国内企业最常犯的严重错误,突出表现在定性指标太多,诸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忠诚度等等五花八门,这些指标的考核分带有太多的人为因素,而实际生活中又偏偏有一个共性的现象,就是“业务能力强的人往往不太听话,不干活的人往往人缘比较好”,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不干活的人照样能够获得很高的综合评分,个人利益不受影响。
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也比较常见,有的是亲缘、血缘、地缘关系,能放一马就放一马;有的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处罚;有的虽然是民企但是保留着国企作风,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罚而不罚严重破坏了游戏规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危害也是无穷的”。解决执行差难题的五大方法
清楚了执行力差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变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
1、目标明确
对于销售业务线来说,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的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是销售管理中最重要的事。大多数公司的销售指标也都分解到大区、省区、办事处和代表,但这还远远不够,销售指标要想既准确又能落实必须层层分解,直到不能再分。
使目标明确的另一个辅助手段是工作单制,工作单上明确描述工作内容、期望结果、完成时限、可用资源、负责人、主要协助人等,签字生效。工作单在两种情况下会发挥明显的作用:一是跨部门协作时。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重点工作和业务侧重,所以各个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很难一致,并且协作的工作容易被本部门的工作挤占而造成拖延。比如,市场部和生产部就包装改进问题的合作中就可用到,包装如何改动,尺寸、色值、字体、字号等等很多细节,如果单纯电话沟通会有很多歧义,写出工作单就很清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中层管理者给执行者下达指令时,由于执行者的业务能力限制可能对该指令不能完全理解,也有可能中层管理者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而执行者又不敢仔细问,造成执行不利。所以,工作单的主要作用是要让工作要求更加清楚,而不是为了签字落实责任。
2、方法可行
岳飞靠发明钩镰枪,教给士兵钩马腿而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如果没有这个可行的方法,岳家军再勇猛也未必能取胜。执行层的任务既然是执行,管理者就应该假设他们没有思想,从而对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
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法需要决策、支持、反馈三个环节有效配合。
首先决策不能是根据领导的意愿拍脑门决定,而是要结合市场情况充分论证;
支持可以是高级员工给下属的业务指导,也可以是专业的内部或外部培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执行层来说,传授工具和方法远比传递思想更重要,励志培训不会带来多少业务增长,解决问题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热情;
任何一个方法总有不足之处,执行中的反馈有助于使其进一步完善。
3、流程合理
在大多数企业里,流程在形式上没有问题,而是在执行中表现出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两个:(1)外行管内行;(2)责权利不对等。
比如有些企业里营销老总不掌握业务代表的人事权,招聘和辞退都是人力资源说了算,这样如何保证代表的工作能力,又如何处理不该留用的员工,又怎么能保障执行力?这是外行管内行的典型表现。
责权利不对等则造成了工作互相推诿,人人都管,人人都管不了,最终所有小事都推到老板那里。
所以,要想使流程合理,首先要转变管理思想,一是老板要适度放权,二是部门之间要强化支持功能、淡化管理功能,尤其是不能让外行管内行。比如说财务部和销售部的关系,财务部的管理功能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核票据真实性和合理性,二是在做下一的预算时控制财务指标。但是有很多国内公司则不然,市场和销售部门的每一笔钱该花不该花掌握在财务部手里,而财务部不懂具体的营销业务,所以既不批也不拒,一直拖着,严重影响了销售进行。这实际上就是财务部的管理职能太强而支持功能太弱。营销的费用应该营销总监或副总说了算,只要没有超出的预算即可。同样的尴尬也经常发生在人力资源部和营销部之间,人力资源经理如何去评价一个市场总监或营销总监是否合格呢?反之,人力资源认为合格的营销人员一定能做好业务吗?在很多国内医药企业,人力资源在员工招聘和管理中发挥了过多的作用,导致员工多干活多犯错,不干活不犯错,只要态度好就行。这样的公司很难做出好业绩。人力资源部门还是多加强办理员工保险福利等支持功能为好。
4、激励到位
所谓的激励到位有三层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兑现到位。
激励力度要做到市场上有竞争力、员工中有吸引力、公司里有承受力。
激励的描述要简洁易懂,最好能够形象化。所谓的简洁易懂,比如说“100%完成任务后超出部分每盒激励1块”,就比“100%完成任务后超出部分按流向的1%发放奖金”要有吸引力;所谓的形象化,比如说“你今年完成任务就能买一辆帕萨特”,要比说“你今年完成任务能拿回款3%的奖金”要有吸引力。
兑现到位就是公司说的话一定要算数,因为公司原因造成的中途政策变化不能影响业务人员的奖金。
5、考核有效
考核有效要做到三点:一是考核要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二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三是处罚措施要严格执行不能估息。
考核指标不合理的现象并非鲜见,如有的公司对销售考核纯销但不考核回款,结果造成大量应收,公司回款指标不能完成。也有很多公司的考核面面俱到,指标过于分散,主要指标所占的权重必然减少,同样会削弱其导向作用。
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的最佳手段就是考核指标全部是定量的或半定量,并且去除难以评价对错的指标。比如不设忠诚度、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主动性等指标。有的公司设有代理商投诉一项,这项指标就很难评价对错,因为并非代理商投诉的都是有理的,如果对招商经理考核这个指标,只会迫使他向代理商“投诚”从而牺牲公司利益。
处罚措施必须严格执行,毫不含糊,否则就破坏了游戏规则,宽容了一个,损害了一批。近些年来靠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起来的国内企业,练就了很强的抓机会、碰运气、拉关系、盯政策的能力,却没有意识和精力来完善公司的管理,造成了公司管理水平和企业规模严重的不匹配。当行业高速成长时,这种不匹配被高利润掩盖;行业发展到了平稳整合时期后,管理能力不足的弊端开始显现,而执行力差就是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所以说,执行力差是老板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要提高执行力,必须转变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工具,最起码要做好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
执行力问题,重点在于企业高层的决策和中层的管理,而非基层的行动。现在的企业,高层往往只看着基层,夸大了高层的决策的正确性,忽略了中层的管理作用,过分强调了基层的行动重要性。
如此一来,高层事无巨细都要管,过的太累;中层有名无实,有责任没权力,干起来没劲,于是学着推委;基层只有责任和义务,成为包身工。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高层召集中层开会,数落一些部门一些人的不是;中层又无话可说,散了会只能叹气;基层永远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错,该怎么做。
于是,高层开始想办法让基层如何把事情做对,把自己弄成家长;中层得过且过,人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的死活,或者想着什么时候跳槽改变一下现状;基层让自己变得冷漠而麻木。
于是,执行力问题就由一个问题变成了若干个问题的组合:把事情做对还是做正确的事?谁来告诉执行者如何正确的做事?完成与没完成、完成的质量好或坏,有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这些奖惩措施能不能被正确、及时的执行?其中不可量化的指标又如何判定?奖惩制度的制定是否合理?任务下达是否合理?决策本身是否正确?……这些原来属于高层和中层的事,都直接发生在高层和基层之间了,架空了中层,对企业有何利益可言?即便只是个工头,也至少得给他个哨子吧。
一如我所在的企业,高层找了若干本书,发给所有的中层和所有的部门,还让所有人写读后感,并且让人事行政部门对所有人的读后感进行评选,给写的好的人发奖金。
问题是:这有用吗?中层和基层就这样统一管理了?就没有一点点的区别?如《领导力》、《执行》、《卓越执行》、《要结果不要理由》……这些真的都适合企业里所有人读?读了还是看了?看了还是看到了?对基层来说,这些几乎都是白搭。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的做事,但不管也无法管所估的是正确的事,还是把事情做的正确。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是后者。而这使得基层不堪其苦,怨言也在所难免。长此以往,不麻木,难道到吐血而亡么?
对中层来说,书本倒确实值得一读,但问题是,读了就能用么?理论联系实际,转化过程本身就是个跨越,而企业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平台的空间是否足够大?空间里是否有足够的工具(如权力、时间、可调用的资源等)?当中层意识到他们没有这些,或者企业象征性的提供了仅可处立锥之地的平台,而他又得付出与收获落差较大的成本(如时间、精力、交际、争取资源、解决麻烦等)时,他们能长此以往地去做吗?
企业要解决这些顽疾,需要高层在最初的决策与企业制度体系建立时,或者在更新时,权力和义务的相
关原则与方法都不能过于扁平化。因为国人的性格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的传统和其长期的资本主义进程,使得其注重并习惯于在严密的制度体系中。而国人在经历了近代的战乱之后,建立起新的秩序,而当新的秩序与经过几千年沉淀的封建家长制的管理方式起冲突时,往往得到的是相互妥协的结果,而并非严格遵守了新的秩序。因此,国人在曲解制度与形成对策方面有更强的能力,并且是普遍性的。这就使得在现今西方社会因过于严格遵守制度而产生的刻板和官僚,所提出的扁平化理念,并不适用于现今的国人。正是因为事实上的扁平化和不恰当的人性化,形成了一种在近乎家长制管理下的受限的自由。这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管理,而很多企业领导却不自知,所以导致了上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至今,可以说是成功的,符合现今历史进程的。当我们用一种更超前的社会制度时,如果不能很好地借鉴,或许还不如不超前(这话说的似乎有点反动倾向,还好现在不是上世纪70年代)。超前是有较大风险的,而当我们超越了本应经历的过程,直接进入下一步时,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困惑,还有更多的不适应。因此当有些人在几年前强烈批评苏联解体、制度倒退时,其实说不定内心很向往呢。而现在的俄罗斯,谁又能说他的改变后的今天不如当年?(好像有点说远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而由其与西方传统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生产与运营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被证明是正确且非常有用的。而当国人在学习西方资本运作的时候,不仅应该只看到其表面的光荣,更应看到其坚实的基础。正是这些严格的制度体系和确切的执行,使其飞速地发展,没有拖泥带水,没有绊脚石,也没有拖后腿。
因此,当现在西方经济提出扁平化的理念时,是基于其严密的制度和确切的执行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新理念的提出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但我们不能直接照搬过来。因为我们原本就没有如他一样的基础,也就没有如他一样的问题,于是解决他们问题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因为这方法的提出,原本就没有为解决我们问题的意思。
然而现今的社会是浮躁的,因为我们自认为自己的体制比西方的先进,那么我们各方面都应比西方更先进才是。于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其实大错特错,因为我们没有基础。在这浮躁的环境中,更要镇定一些、忍耐一些,抵抗诱惑,打好基础。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高楼大厦。
所以奉劝所有的企业高层,心态平和一些、淡然一些、放松一些;做事谨慎一些、严密一些、扎实一些。放弃那种“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的大跃进思想。想想你们在给员工培训时常讲的一个故事:某人做洗发水生意,前12年都平平常常,但到了第13年,就开始有很大的回报。当你们要求员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肯肯地做事而不向企业提任何要求时,你们自己是怎么要求员工的呢?指标、任务、利润……这剥削,难道比曾今被大家嘲笑的西方资本主义更甚?在这种只看业绩的眼光下,其它的都不重要了;员工为了生存,自然也只看业绩不管其它了。
大家都知道,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就没有积极性。同理,当企业在向员工强调执行力时,员工得到的信息是执行的好坏对他个人来说没有区别,更何况考核的目标只是业绩而已。那么你能指望员工怎么积极配合你呢?
于是,大跃进的思想、浮躁的心态、家长制作风、片面的考核指标……共同造就了国人的执行力问题。一眼泉的好坏在不其形而在其源;一个人的好坏不在其行而在其心;一个企业的好坏不在其员工而在其老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企业若想长远的发展,只有从高层开始,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正道。
第五篇: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
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转)
和外企的CEO们交流,谈论最多的是战略和策略的问题;而和国内医药企业家论道,感慨最多的却是执行力的问题。
有些企业家经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实现,具体表现在:
新的营销策略已经开会说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样;
即便确实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产生不了预期的结果;
财务部对促销费用审核非常严格,但年终核算时发现费用增加了但销量没增加;大区经理都签了目标责任书了,但还是完成不了任务;
公司员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绩;
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个月还解决不了,并且没有主动的反馈,要等到自己过问才知道;……
此时大部分企业家都认为公司执行力差是员工能力和态度的问题,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执行力差是现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质。外企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员工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老板的问题!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2、不知道怎么干;
3、干起来不顺畅;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甚至没有营销大纲,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公司营销策略不符合市场需求,员工只好自发的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公司政策经常变,策略反复改,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几年前外企流行招聘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岗前都要把产品知识烂熟于胸,都要经过1-2周的销售技巧培训,以后每年都有规定时长(如40小时/每年)的培训。
而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如有的公司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使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给低层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他们方法。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高层领导业务能力差,自己不知道怎么干,就没法对下面的人说清楚,总监说不清,经理也说不清,最后是真正执行的最底
层不会干,有苦说不出。
3、干起来不顺畅
如果士兵在前线打仗,后勤给养供应不上,通讯中段,请求支援但是指挥部没有反应,负伤了得不到快速的救护,那士兵的斗志显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公司亦然,2000元的促销费用要给经理批,经理批完总监批,总监批完副总批,副总批完财务批,财务批完老板批。结果总监出差耽误了15天,副总出差耽误了15天,财务不懂业务,搞不懂这笔钱该花不该花,也不想去求证,就把这事搁置了1个月,最后这笔钱终于批下来了,但是用了3个月,已经不需要做促销了。申请者一开始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花这笔钱,然后又要不断的解释为什么不花,或者是花了但效果不好又要编造一堆理由,热情被消耗,慢慢的就变得不主动做事了。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古代作战时,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将军一般会下一道命令: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结果士气大振,一天城破。
国内医药企业也大都有对员工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对销售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却往往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政策制定的太过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下个月自己花多少精力达到什么结果就能拿多少奖金。这样就使激励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销售永远都是只看眼前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当眼前的好处看不到时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做。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如果只有“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的承诺而没有“当逃兵立斩”的规定,肯定会有一部分士兵找机会开溜,从而动摇军心。
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很多部门的工作成果不适合用硬性的指标来考核,比如财务部、市场部和后勤部就很难设定直接的评价指标,这些部门的工作就需要懂业务的高管根据经验评估,如果高管没有能力做出公允的评估,内驱力不强的员工就可能懈怠工作。
考核指标不合理是国内企业最常犯的严重错误,突出表现在定性指标太多,诸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忠诚度等等五花八门,这些指标的考核分带有太多的人为因素,而实际生活中又偏偏有一个共性的现象,就是“业务能力强的人往往不太听话,不干活的人往往人缘比较好”,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不干活的人照样能够获得很高的综合评分,个人利益不受影响。
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也比较常见,有的是亲缘、血缘、地缘关系,能放一马就放一马;有的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处罚;有的虽然是民企但是保留着国企作风,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罚而不罚严重破坏了游戏规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危害也是无穷的”。清楚了执行力差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变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
1、目标明确
对于销售业务线来说,目标明确就是要落实指标。指标定的准确、能落实,是做预算、定政策、激励考核的基础,是销售管理中最重要的事。大多数公司的销售指标也都分解到大区、省区、办事处和代表,但这还远远不够,销售指标要想既准确又能落实必须层层分解,直到不能再分。
处方药还要继续分解到医院、科室、主力处方医生,根据门诊量推算医生每天的处方量,然后逐步倒推。OTC同理要分解到门店、促销员或关系好的店员,根据门店的客流量倒推出。
对于其他部门来说,想做到目标明确也要用数据说话,如对生产要求“残次品率不能超过2%”远比说“追求卓越品质、服务人类健康”有用;对客服部门要求“客户要求当天回复,3天内必须解决”远比说“客户是上帝”有用。
使目标明确的另一个辅助手段是工作单制,工作单上明确描述工作内容、期望结果、完成时限、可用资源、负责人、主要协助人等,签字生效。工作单在两种情况下会发挥明显的作用:一是跨部门协作时。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重点工作和业务侧重,所以各个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很难一致,并且协作的工作容易被本部门的工作挤占而造成拖延。比如,市场部和生产部就包装改进问题的合作中就可用到,包装如何改动,尺寸、色值、字体、字号等等很多细节,如果单纯电话沟通会有很多歧义,写出工作单就很清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中层管理者给执行者下达指令时,由于执行者的业务能力限制可能对该指令不能完全理解,也有可能中层管理者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而执行者又不敢仔细问,造成执行不利。比如,产品经理对医学部说“请你写一个咱们产品的宣传幻灯,下个月学术会议上要用”,这就是一个不明确的指令。应该说明参会者级别以便设计难度、说明医生有哪些科室的以便有所侧重、要说明重点突出的产品信息以免偏离今年的推广主题、应该说明谁来讲以便早作准备、应该限定最后期限以便医学部合理安排时间。
所以,工作单的主要作用是要让工作要求更加清楚,而不是为了签字落实责任。
2、方法可行
岳飞靠发明钩镰枪,教给士兵钩马腿而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如果没有这个可行的方法,岳家军再勇猛也未必能取胜。执行层的任务既然是执行,管理者就应该假设他们没有思想,从而对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
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法需要决策、支持、反馈三个环节有效配合。
首先决策不能是根据领导的意愿拍脑门决定,而是要结合市场情况充分论证;
支持可以是高级员工给下属的业务指导,也可以是专业的内部或外部培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执行层来说,传授工具和方法远比传递思想更重要,励志培训不会带来多少业务增长,解决问题更多是靠方法而非热情;
任何一个方法总有不足之处,执行中的反馈有助于使其进一步完善。
3、流程合理
在大多数企业里,流程在形式上没有问题,而是在执行中表现出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两个:(1)外行管内行;(2)责权利不对等。
比如有些企业里营销老总不掌握业务代表的人事权,招聘和辞退都是人力资源说了算,这样如何保证代表的工作能力,又如何处理不该留用的员工,又怎么能保障执行力?这是外行管内行的典型表现。
责权利不对等则造成了工作互相推诿,人人都管,人人都管不了,最终所有小事都推到老板那里。比如,本文提到的2000元促销费的问题,应该地区经理就有决策权,最起码营销总监也应该有决策权,但是由于没有赋予他这项权利,才造成了简单的事情都变复杂了。所以,要想使流程合理,首先要转变管理思想,一是老板要适度放权,二是部门之间要强化支持功能、淡化管理功能,尤其是不能让外行管内行。
4、激励到位
所谓的激励到位有三层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兑现到位。
激励力度要做到市场上有竞争力、员工中有吸引力、公司里有承受力。
激励的描述要简洁易懂,最好能够形象化。兑现到位就是公司说的话一定要算数,因为公司原因造成的中途政策变化不能影响业务人员的奖金。
5、考核有效
考核有效要做到三点:一是考核要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二是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三是处罚措施要严格执行不能估息。
所以说,执行力差是老板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要提高执行力,必须转变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工具,最起码要做好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