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法规范化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检察机关如果执 法不严格,工作不规范,执法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必须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的检务运作模式,以规范促公正,以规范树形象。下面,我就 县院在加强执法规范化、提升执法公信力建设中的思考和实践向大家作汇报交流:
一、主要做法
1、强化教育引导。按照上级检察院的部署要求,先后开展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将这些教育活动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相结合,教育引导干警强化宗旨意识,统一执法思想,进一步确立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等正确执法观。
2、开展检务督察和执法效能监察。纪检监察部门采用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方法,强化对遵守“禁酒令”和警车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察。为每一名检察人员建立执法档案,客观记录执法办案情况,作为考核、奖励、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3、主动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批准制度;检察委员会决定的重大案件和事项及时上报市院备案;职务犯罪案件一审判决后,按要求将相关的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意见书及判决书上报上级院同步审查。
4、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加强执法办案管理和队伍 1
管理的新机制。按上级院要求成立案件管理中心,对全院案件统一受理、登记、分流案件,统一接收、保管、移送涉案款物。在公诉科内设刑事审判监督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对刑事审判进行监督、法律监督调查及抗诉等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及评公细则基本完成,年底将初见成效。
二、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执法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法规滞后性。相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法律规定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执法工作面临社会形势日趋复杂,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更加凸显。二是规章制度不明晰。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相关规定相冲突。由于不同规章制度出台的时间不同、背景不同,一些规定内容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问题,致使干警在执法时无所适从。
2、执法思想有偏差。有的检察干警对规范执法的意义、目的认识不深,把握不透,存在抵触思想、厌烦情绪;有的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有罪推定”观念根深蒂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往往疑罪从有,只注意收集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忽略无罪、罪轻的证据;有的不能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配合与监督”,“数量与质量”,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关系,只顾埋头办案,不考虑大局稳定和社会影响。
3.监督管理不到位。认识上,检察机关领导不愿自我揭短,执法干警对自己的监督行为不理解、不支持,对各项监督行为有抵抗情绪,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认为和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愿得罪人,不敢监督。方法上,缺乏那些真正管得住,使执法干警对执法不规范的行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办
法。
4.追究责任不严格。一些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疏于对执法办案干警的管理,对执法办案中出现的问题责任追究不严,该调查的不调查,该处分的不处分;有的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有的避重就轻,迁就照顾;有的用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以批评教育代替组织处理等,纵容和袒护违规办案,使得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查处,培育了执法不规范现象的滋生土壤。
5、执法保障仍需加强。一是检察干警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动学法用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上升通道还不畅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二是装备建设相对滞后,执法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快。近年来,尽管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人手一台电脑为网上办公提供了基本条件,内网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网上办公一直没有实现。
三、对策研究
1、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前提。首先加强对检察干警的业务培训,把执法规范化与管理科学化、队伍专业化结合起来,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执法规范化为重点,立足岗位、注重实效,通过培训使干警准确把握岗位要求,明确业务规范和职业纪律,在业务培训中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培训,使检察干警熟练掌握业务的同时增强规范执法的自觉性。同时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高检院《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突出抓好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他们熟练掌握执法行为规范,提高规范执法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检察礼仪规范教育,邀请知名礼仪专家根据检察实际主讲礼仪课,使广大干警掌握仪表礼仪规范、公务礼仪规范、接访礼仪规范、案
件受理礼仪规范、办案礼仪规范等方面,使礼仪内化于心,外固于行,自觉遵守各项检察规范。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规范执法引导。定期组织开展正反两方面案例点评活动。选择体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的案例,从正面引导干警执法;选择因执法不规范引发舆论炒作或者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案例,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危害,以典型案例警示干警规范执法。通过以上措施,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植于干警脑中、融入到执法实践中,推动执法办案工作健康发展。
2、转变执法观念。
正确的执法思想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长期
以来,在执法理念方面,少数干警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一些干警执法为民的要求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有些人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冷漠。对于检察执法而言,应当树立以下四种执法意识。
第一,人权意识。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权来源于“人所固有的尊严”,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具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和自由,也称之为“人之为人的权利”。人权意识要求检察干警在执法中,要尊重违法嫌疑人和被侵害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不能因为民族、性别、身份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尊重他们。
第二,证据意识。现代诉讼制度愈加强调“以证据为本”,即司法证明必须以证据为基石,司法裁判必须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检察机关的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都深深留下了这种证据裁判主义的烙印。
第三,程序意识。一是检察官要严守客观义务。检察机关
不仅要履行控诉职能,更要超越这种职能,代表国家维护法律权威,不管是诉讼行为还是监督行为都应该遵守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二是强化尊重诉讼参与人充分参与的诉讼意识。检察机
关在作出有关严重影响当事人权利的决议前,应当按照法律的要求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观点,并确保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三是强化程序公开意识,这是程序公正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四是强化程序性制裁意识。重视程序性的制裁措施,减少程序违法现象,实现追求程序公正的理念和意识。程序是交涉过程的制度化。
第四,责任意识。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法
治社会的基础。这里的负责,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如果这种负责被法律所规范,那么就会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责任。法律上的责任是以法定的义务为前提的。如果违反了法律给予我们的义务,我们就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当然,各上级院的许多规范性文件也重申和深化了法律赋予我们的义务,如果违反了上述义务,也应承当相应的责任。责任意识首先意味着每一个案件的承办人员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要负责的填对填全每一份法律文书,制作好每一份笔录,办好每一个经手的案件。其次,责任意识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面对办案中出现的差错,并及时想办法予以补救,如果补救不能而造成一定的损失时,要敢于承担责任。
3、规范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进行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要着眼于规范,着眼于建设,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使每个执法环节和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首先,检察职责部门对本部门检察业务进行全面清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虽有制度但没有落实的,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落实措施。其次,在检查清理的基础上,要求各检察职责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执法的制度,该废除的立即废除,该修订的尽快修订,该完善的及时完善。
落实执法责任,是减少随意、无序执法,杜绝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一个重要执法保障。要按照职责分工,合理划分执法人员执法权限,逐步建立起逐级负责的执法责任制。尤其是要
针对不同的执法部门和岗位,按照不同的职责权限,明确执法工作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执法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执法过错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过失。
第一是建立和完善办案流程机制。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实际,对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审查、结案、决定移送等环节,建立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办案流程,严格各环节办案责任和审批手续。
第二是建立和完善质量考评机制。规范办案行为,科学管理检察业务工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衡量办案质量优劣的质量考评标准,主要根据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综合评定,并细化为可供操作的具体指标,使其具体化和制度化。
第三是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对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的执法过错,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确保案件质量,提高诉讼效率,杜绝和减少案件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4、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检务督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对初查、逮捕、撤案、不起诉等环节的监督,规范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第二、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建立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机制;积极拓展人民监督员开展监督的新途径,组织参与执法检查、案件回访、信访接待、公开听证等活动,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继续深化检务公开,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为人民群众监督检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调研报告
乐清市公安局XX镇派出所是我此次寒假见习所在单位,在为期二十多天的见习期里,所里领导,民警和协警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技能。深刻体验到了基层民警的苦辣酸甜,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警察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在见习期间,我以切身经历感受到了XX派出所在执法规范化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自去年新办公楼落成以后,乐清市公安局南岳派出所各项治安防范、执法办案工作走在了乐清市公安的前列,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效果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以下为我在所里领导和指导教官帮助下,对南岳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所作调研报告。
一、强势推进功能分区,实现执法全程视频化。
自上级公安机关提出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以后,XX派出所对照规范化的细节标准,以功能分区为载体的硬件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了派出所办公场所的功能分区建设;以规范化执法办案为核心,兼顾便民服务为原则,将派出所分为办案区、办公区、服务区、生活区,对各区域的门窗、办公桌椅等设施全面焕然一新,对信息采集、询问、讯问等办公室按照标准配备了相关设施,使民警从意识上转变执法理念,把规范办案牢树心中。据统计,该所功能分区建设斥资30万元,区域配置合理,现已全面投入使用。
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监督办案程序,该所在涉及执法的多个环节借功能分区建设,全面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办案区实现了无缝视频。审讯室、侯问室、询问室、案情分析室、走廊等办案区角落均安装了红外线视频监控;对执法办案的任一环节全程监控,并将监控画面与邹城市局监控中心实现了对接,督促办案民警注意执法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为提高办案民警的证据意识,为办案民警配备了便捷式摄录设备,供民警所外调查取证时使用。
二、重视队伍管理,务实提高民警综合法律素质。
XX派出所十分重视队伍管理工作,在做好日常执法工作的同时,严格干警的内部管理,要求干警以优良的作风开展执法工作。对有违反案件查处程序倾向的民警及时对其教育,组织民警学习爱民模范,树立服务人民的理念;还积极开展了案件回访,使执法工作最大限度的体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使案件全部纳入内部监控,该所实行教导员总体负责、案件内勤逐一登记的制度;对该查处而不查处,该处罚而调解的违规行为及时督促纠正;还定期开展了每周五下午案件通报研讨制度,以使执法工作团队力增强,民主化增大。
法律教育培训制度是执法工作的根基,是提高民警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所建立了法制教育培训制度,成立了教育培训小组,该小组每月5号进行一次集体法律学习制度,并适时邀请法制科领导讲解最新法律法规,以使民警适应新旧法规衔接时期的执法过渡工作;在正常开展集体法律学习的同时,还鼓励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常用法律规定.XX派出所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习,2名派出所干部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法律专业知识深厚,有较丰富的一线执法经验。自上级运行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以来,形成了案件全上网,全员会操作的网上执法办案体系。在上级组织的网上执法监督中,均反映该所案件信息录入规范,文书存档水平较高。
三、细化执法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网上执法办案具有很好的运行效果,方便文书的查找和保存,便于案件的信息交流。该所对受理的案件,及时安排受案民警上网报立案件,办案负责人也随时上网批阅案件。自执法办案系统运行以来,坚持凡案必上网,上网必查处的制度。为规范笔录的记载,要求办案人员在派出所内记录询问材料时,必须使用统一的电子笔录系统记载。对执法办案流程进一步做到了明确细化,实行案件网上办,笔录电子化的信息化办案模式。
2010年,省厅印制了《基层公安机关常用执法操作规范指引》,此书下发后,该所安排分管副所长精心组织学习,以规范派出所涉及的执法行为。为学好此操作指引,还安排学习组对《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同步学习,借此机会制定了《XX派出所执法办案责任追究规定》,以提高民警规范办案的责任意识。在暑假之际,还动员了民警分片对全镇中小学校师生进行了集中法制教育课。为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还动员了民警学习“三考”题库,以实现民警在执法资格升级认证中顺利过关。对部分执法辅助人员严加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杜绝了协勤执法的发生。
为使执法工作程序理顺,该所依据有效法规,提炼出了清晰的执法流程表,供出警、调查、处罚时参照使用。为使案件证据得到有效固定,为执法民警购置了摄录机,并对摄录机的管理运用进行了责任到人,现轻微案件的现场该所民警均可自行完成。
执法工作责任重大,档案性执法手续管理更是特别严格。该所专门设立了执法档案管理室,固定专人归档执法档案,对档案的借阅、查找,均设置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执法常用的台帐也安排内勤精心保管、依法登记;规定了案件组民警24小时随时待命的执勤办案制度,还要求了综合服务大厅人员用语规范、解答到位、警容严整,协助处理简单的内务事件。为严格档案的管理,该所实行每案一结制度,即对办结的案件,在次日运用一天的时间全部归档到位,避免积压带来的混乱局面。
四、规范化执法成效显著,无违法违纪现象。
该所始终将执法工作纳入治安管理的主线,以规范化入手,以纪律监督为保障,使多年来的执法工作走向了派出所序列的前列,多年来未发生因执法过错被当事人提起复议诉讼国家赔偿的案件。
多年来一直未发生过刑讯逼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问题。也从未发生过因执法问题引起的媒体暴光事件,由于工作的合法规范,没有发生过被有关部门批评的事件。辖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该所的执法工作十分满意,连年在人大评议中取得优秀等次。对执法工作中,上级部门指出的执法细节均进行了认真的落实整改,还坚持按季度总结网上执法经验,以便熟练操作网上执法办案系统。
五、文明执法、规范办案,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好评。
执法工作中,该所重视文明使用执法用语,便民开展窗口服务工作。近年来,该所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所容所貌改造,制作了高标准的警务监督公开栏,对受案范围、执法时限、控告申诉途径等事项全部向群众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执法工作。综合服务大厅作为联系群众的窗口平台,该所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配置了监控探头时时监督他们的服务行为,室内对窗口服务指南进行了公开,印制了便民联系卡,便于群众电话咨询相关业务。
为避免信访案件的发生,该所对全体民警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建立了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对发生信访案件的办案人严肃处理,为提高群众的监督力度,他们对办理的全部案件,均在受理案件后向当事人发放执法监督卡,印有监督电话,控告申诉途径也一并向群众公开。该所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信访案件。为便民开展执法工作,该所注重与辖区群众交流沟通,要求全体民警均要定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每逢节假日期间,均安排民警分片为返乡农民工进行法制宣传;每办结一起案件,均安排办案人走访当事人,询问对执法的满意度;并对困难群众积极救助,警民关系十分和谐融洽。
目前,XX派出所正在按照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执法理念上、执法制度上、执法行为上逐步完善各项机制,着力实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目标。
第三篇: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建议
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建议
一、当前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大以来,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在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深耕精作,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练兵”、“大走访”、“思想解放年”、“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推动公安队伍法治观念不断提升、执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执法规范化建设全方位提档升级,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得到强化,执法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执法公信力大大增强。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尤其是对标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短板不足。一方面,从信访投诉、个案监督、执法质量考评等情况看,群众不满意的执法问题还很多,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制度不落实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公安执法的公信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支持度和满意度也将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法公正和执法效率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强烈,公安执法工作中处理的每一起案件,发生的每一个错案,执法活动中的每一个瑕疵,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炒作的对象,也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攻击,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亟需公安机关着力建设与新时代新要求相适应的法治公安体系,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力求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执法制度有待完善。当前公安机关在执法主体建设、执法监督管理、执法全过程审核、压实主体责任等方面还不尽健全:一是执法责任落实不到位,奖惩激励机制未真正有效实行,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二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或即使有但监督机制的执行力不高,不能及时发现并对相关执法过错行为进行督促指导和责任追究,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三是外部监督渠道不广泛,执法环节不能做到完全公开,使得每个环节都置于监督之下。(二)执法理念不够端正。
执法办案是法律的实施过程,其最基本、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规范执法。但部分民警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理念,执法的规范意识不强,限制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滥用自由裁量权,显失实体公正。个别办案单位或民警办人情案、关系案,对于同一性质的违法案件,有的“顶格”处罚,有的则按最低限处罚,造成情节轻重与处罚力度不相当。二是滥用强制性措施,有失程序正义。表现在随意扣押、处置涉案财物等。三是不履职尽责,未能严格执法,如对群众报警不出警或不及时出警处置,案件该立不立、该查不查等。四是重实体,轻程序。在日常执法过程中,一味注重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但忽视了其他执法程序,如不按规范要求携带执法记录仪或者全程录音录像,缺少必要的告知等程序等,这样的执法方式易导致执法不规范现象,轻者影响民警的形象,重者引发群体性事件,出现覆水难收的被动局面。(三)执法素质有待提高。
个别执法民警对业务水平要求不高,平时也不注意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一些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每次执法检查都指出来,但整改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民警在执法实践中,以管人者自居,不讲究执法的方式,不注意执法的艺术,执法方法过于简单,执法态度有时较为粗暴。还有的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或缺乏协作、沟通能力,对实际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虽然近几年来,法制部门一直在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但个别民警对学习教育活动应付了事,仅仅是走过场,没有踏实学习,更谈不上提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实践效果。三、推动新时代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一)规范执法工作理念。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促使广大民警认清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用“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切实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源头上解决执法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一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服务大局意识,把尊重法律、捍卫法律作为职业道德的底线,始终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规范执法执勤,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二是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理念,努力克服特权思想,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增强自觉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警觉性,为保证公正规范执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提高执法主体能力。
开展法制培训是全面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要结合民警的实际情况和实战需要,点面兼顾、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法制培训活动。一是针对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法律适用等重点及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或专门讲课。二是针对涉及日常办案的重点法律法规,要对基层民警进行全面培训,打好民警的基础素质教育。三是开展实案培训。选择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以案学法的形式,对民警进行培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四是强化理论研究,立足本单位执法工作现状,联合相关业务部门,开展专项课题调研,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探讨,努力推动基层执法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三)健全执法管理制度。
“制之有衡,行之有度”。要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就必须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为此,要从提高执法素质、落实执法责任、强化执法保障、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健全完善相关执法管理机制,从制度上遏制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倒逼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一是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管理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法制部门要从案件审核把关,从执法过错认定的角度对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刑事复议复核、国家赔偿等案件进行执法管理监督;督察部门要从现场执法督察、警务督察和查处群众投诉的角度进行执法管理监督;纪检部门要从查处队伍违法违纪等角度进行执法管理监督,切实形成监督工作合力。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刑事案件对接工作机制,推广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坚持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作配合机制,不断提高刑事案件办案质量。三是要推进受立案制度改革和刑事案件“统一出口、统一审核”工作机制,坚持受理立案和案件办理“互动并进”,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接报案登记制度和首接责任制,确保案件如实登记、及时登记,有效防止该受不受、该立不立,拖延受立案等问题。第四篇: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
关键词 作者
文章归纳了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几点建议,阐述了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建设法治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法治
***
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执法行为规范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准则,也是确保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廉洁勤政、执法为民、端正党风、纯洁警风的强力保证。近年来,由于个别民警执法行为不规范导致系列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案、事件时有发生,给公安机关造成不良后果及恶劣影响。今年暑假我在家庭所在地的派出所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在此期间,我虚心向老民警请教并且认真学习了该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搜集、查阅了大量资料。在这里我浅谈一下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改进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执法理念,指导思想错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然而在部分警察身上,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执法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特别是法治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没有很好确立,在执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具体表现在:1 不重视理论学习及“以人为本,人性化”执法理念的培养,理论修养不深,法律知识匮乏,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接待群众缺乏耐心等。2 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十四项法定职责,在现实中一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没有很好的履行这些职责,这在当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是不及时处理群众的报警,不及时立案及调查,其次是对群众保护人身,财产权利的求助,不理不睬或拒绝履行,再就是对公民依法申领证件,执照,故意刁难,无故拖延等。
(二)违反法定程序办案执法主体不合法,在基层派出所,协警,保安参与办案,制作笔录,有的派出所,甚至让见习生参与办案。2 违反地域管辖、部门管辖规定执法办案,如派出所跨辖区查赌,抓嫖,派出所上路查处交通违章行为等。3 违反程序办案,在基层派出所,先调查后立案,先处罚后裁决等执法现象依然存在,当场处罚不出示证件,处罚决定书不及时送达等问题也时有发生。4 超越职权审批,如派出所所长审批刑事案件。
(三)滥用职权
1.滥用罚没权: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同类案件违法情节相似,罚款数额却相差悬殊,原因在于当事人态度的好坏或有无重要“关系”;其次是乱罚款现象大量存在,在办理赌博、卖淫嫖娼等案件中,以罚代刑、以罚代教的现象还很多。2.滥用强制性措施:首先适用强制性措施的随意性大,比如对嫌疑对象的强制传唤,超过24小时还进行非法关押;其次随意扣押处置涉案财物,如不按规定审批登记后就扣押,久不处置等。
(四)粗暴执法的存在1.办案中的变相体罚,刑询逼供仍然存在。2.对待来访群众不耐烦,不愿意接待。如派出所民警对某个屡次上访的群众“讨厌”之至,以致于该人每次来派出所都没有民警接待。3.处理治安纠纷案件,多采用强制手段,不重视引导及思想教育。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讲,执法行为不规范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机制缺失、制度疏漏、管理不善、监督乏力。主观原因部分民警综合素质不高,执法观念保守、落后等主
观原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弊端日益显现,人事管理体制、财政保障体制,执法监督体制都不能适应当前的执法活动,表现在:1.人事管理体制不适应,目前,公安机关列入当地政府机构编制序列,实行公务员人事管理,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的制约使内部人事管理缺乏自主权。2.财政保障机制不适应,现行公安办案经费重要靠财政拔款,这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及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公安经费,难以达到基本保障。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维护治安的经费占财政收入的9.9%,我国仅占2.8%,是少数低经费国家之一。因而产生某些“创收”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如警察与妓女联手罚款创收,以罚代刑,以钱代罚等,并且经费过低,严重影响了警察执法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在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徇私枉法、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渎职违法等直接、间接侵犯人权的行为,与之有密切关系。3.执法监督体制不力,(1)监督与被监督意识薄弱,表现在:一方面将权力与监督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执法监督畏难,部分民警认为监督就是干扰办案,监督就是故意找茬,对监督持抵触心理。(2)有关监督的制度不健全。《人民警察法》第六章专门对执法监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但太过原则,《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太过原则、僵化,没有考虑到变化的现实。(3)监督的视野不够宽敞,只强调了内部监督,而外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群众监督渠道不畅。
(二)警察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规范
有一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警察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52.3%,这较之上世纪90年代的3.9%,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调查结果又表明,57.3%的高学历警察,多在办公室,在基层的很少,目前我国警察的整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1.部分民警缺乏应有的法律业务知识,导致业务不精,对新形势下执法办案的要求不了解,导致粗暴执法,违法办案,比如这几年,从地方和部队转业军人中录用的新民警,只进行了短期的培训,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业务知识,不能适应岗位执法的要求,2.一些民警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比如对没有经济利益的案件能推则推,而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的案件则争着办理,借办案之机,吃拿卡要,有的甚至索贿受贿、贪赃枉法。
例如一些民警对打架纠纷等治安案件,互相推诿,不愿办理,却忙于办理抓嫖、抓赌案件,个中缘由,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抓嫖抓赌案件油水“多”,而打架、吵架等纠纷案件则既“浪费”时间,又无油水可捞。
三、改进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大力加强执法思想教育。正确的执法思想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执法理念,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少数民警还存在着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现象,执法思想、执法理念不正确是根本原因。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每一个民警都要清楚 “权从何来”、“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问题,切实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既是执法的过程又是服务人民的过程,特别要正确处理好打击和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真正做到“严格执
法、热情服务”,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必须大力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执法主体合格是执法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保证,也是执法队伍建设的基础。加强民警对执法相关法律的学习及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对重点岗位的执法警察要定期考核,以作为评定警察执法资格的重要依据,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警察工作的基本法律,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执法民警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从心理上使执法民警重视法律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有行于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必须大力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只有把公安执法工作全部纳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严格制定奖惩措施,才能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使广大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习惯。一是大力加强执法调研活动,对基层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归纳整理,及时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创新执法质量考评。明确执法质量考评的标准、考评范围、质量界定、结果运用等问题,将日常考评与季考评、年考评结合,将实地检查与网上考评相结合,落实执法办案奖惩制度,将执法质量同执法民警自身利益的捆绑和统一。
(四)、加强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执法形象和执法效果,进而影响执法公信力,因此,规范执法行为是重中之重。必须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严格依法规范执法、执勤行为。对现有法律、法规从实体到程序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在法律面前决不能打折扣、走捷径、搞变通、执法犯法。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执法部门和岗位民警的执法责任,确定各自执法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三是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执法岗位、执法环节上的漏洞隐患进行排查,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五)、必须大力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及时、有效的执法监督,是保证公安机关和民警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执法为民措施全面落实的具体措施。采取更加有效的监督措施,加强对公安执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监督和制约。畅通外部监督渠道,整合内部监督力量,落实内部执法监督责任,保障各项监督措施和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加强对基层执法的日常管理,把执法质量抓在平时、抓在个案、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单位和执法民警执法档案制度,加强对平时执法活动的管理,促使基层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边干、边查、边改、边受培训。
警察执法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建设法治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
第五篇:从优待警与规范化执法调研报告
浅谈从优待警与规范化执法 “从优待警”和“规范化执法”,似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笔者通过认真地对当下的一些基层交警大(中)队调查,发现其中有许多相辅相成的必然联系,如何认定这一命题能够成立?我们不防从这支队伍当下的现状做些分析与研究。
一、基层公安交警队伍的现状 公安交警,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队伍,人员构成复杂,有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和签有劳动合同的交通协管员。一个时期以来,在基层交警大队中,工资福利没有财政保障的交通协管员占了总人数百分之七十以上,他们已经成了维护地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这些人工资福利没有财政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要全部靠交通违法罚没款返还来支撑。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出现重处罚,轻教育,趋利执法,违规执法的不良现象发生,影响公安交警队伍形象,影响警民关系与社会和谐。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逢进必考制度的限制,这些交通协管员转为正式职工和正式民警希望渺茫,而现实工作中,他们又总认为自己干的工作不少,和正式职工、正式民警相比,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称(他们的月工资在800至1000元之间),因此他们心中常产生不平衡的思想。还有的交通协管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家中比较困难,上有老下有小,仅靠这点工资难以满足正常的家庭支出,而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既看不到前途,也看不到“钱”途,有人抱着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应付工作,更有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以身试法,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乱罚款、乱处罚,干出一些严重影响队伍形象的事情来。如何才能管理好这一支队伍,使其规范执法,服务于民呢?愚以为不防从从优待警这环节着手。
三、德兴“从优待警”促进“规范化执法”的启发 20xx年以来,德兴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从优待警政策,取消德兴大队一直靠罚没款返还经费支撑交通协管员工资的体制,对德兴大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实行全额保障,大队全体民警、职工的工资、津贴除了由市财政承担外,并按照每人年均30000元公用经费标准给予保障。除保障交通协管员工资外,市财政下拔德兴大队协管员人均公用经费年人均10000元(在此基础上,大队为他们交纳医保和社保)。德兴市财政对德兴大队实行经费保障后,德兴大队严肃纪律、严格措施,首先禁止罚没与经济利益挂钩,严禁各科室、所、中队向民警下达罚没指标;其次大队将重点违法纠违量及“五小”车辆管理,作为各中队目标管理考核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全面实行违法行为非现场处罚模式,严格规定一线执勤人员一律不得持有罚款票据,路面执勤民警只负责采集违法信息,违法行为的处理一律交由内勤录入信息系统、并作出处罚决定,所有罚没款全部上交市财政后,不搞罚没款返还,罚多罚少都一样实行经费定量保障,从根本上消除了民警“趋利执法、执法创收”的隐患,从而使队伍的健康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也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警的执勤执法行为,更重要的是使民警执法工作重点由过去的重罚轻教向现在的重教轻罚转移。
四、推广“从优待警”促进“规范化执法”的一点建议 通过接近三年来的运作,实践证明德兴市对公安交管工作实行经费保障的做法是有成效的、成功的。值得全面推而广之。为此特提以下几点浅见:(1)希望国家有关决策层能够从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出发,建议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立法层面着手,明确各级地方财政将各地公安交管工作实行经费保障体制,由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在全国推广。(2)在通货膨胀高企不下的形势下,逐年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民警职工和交通协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办公条件。(3)切实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确保他们正常休假,定期组织他们体检,给患病的工勤人员适当给予救济补助,对他们子女需入托、入学或爱人需要再就业的,多方给予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