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影响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与规划与意义
土地09-2班翟林07093299
摘要: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生活任务规划
正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建设为当代农民的生,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状况改善有很大的作用,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的农民朋友们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的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民主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次调研,通过联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农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变化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影响。
回顾过去的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与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一些政策都已经很好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面对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了连续7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7年较快增长;新农村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
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密切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能够为广大农民谋求幸福。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此次开展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影响的调研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只有我们尊重客观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当然,在我们面对问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够仅随主观意愿。在开展调研活动时,应该注意到方式方法,一切也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规为准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调研中取得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有一个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翟寨村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煤焦化工业园区的带动效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保障贫困生接受公平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小学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处置公共事件和预防保健能力,建立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深化优质服务,提升计生工作水平。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多元化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同时,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乡镇”建设,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在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下,下一步建设目标为:把开封市建设成为一个村庄房屋布局合理,村道整洁干净;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水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村庄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大型镇区居民文化体育休闲场所,人居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群众生态文明意识较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
市里有关负责人称,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也是促进我省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镇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必须不断协调规划城市与农村的各种资源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尤其四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较好发展。一是围绕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经济发展新
格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基本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二是围绕生活宽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广泛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三是围绕乡风文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优先发展农村教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四是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农村新面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围绕管理民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建立村级管理新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实施农村“平安工程”,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做好新农村建设这一“十二五”建设任务对于我国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良好的基础性功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与规划与意义
环测学院
土地09-2班
翟林07093299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影响调研》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影响调研》
根据我院的要求和社会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企业,通过参观调研、访问实习等形式,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前景,树立就业信心;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各系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调研活动,广泛收集信息,为下一届的“大学生创业规划设计大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鼓励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服务百姓。
我就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影响的调研我在寒假期间我使用了网上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成就 文化方面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它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经济发展问题,也包括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问题。对于广大贫困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来说,“扶贫”不仅仅是经济上、政策上的扶贫,文化环境的营造,“观念的扶贫”也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发展的最深刻内涵,就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因而,要想让农民不断提高素质,就必须营造能够让农民素质得以不断提高的文化环境。只有农村文化环境发展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的“新面貌”。此次调研活动特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就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农民的业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1)、文化设施简陋
在于村民的交流中和自己的考察中发现,我家所属的村和旁边的几个村,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公共设施,没有图书馆,没有文化站,没有电影院,仅发现有一家书店,经营的主要是学生参考用书。村子中没有固定的电影播放时间安排,也没有自觉组织、参与广泛的文体活动。这种局面造成农民一年几乎看不到一部电影,也看不到什么文艺演出。
(2)、文化活动形式以看电视、打牌和闲聊为主
鉴于山区的缘故,这里的每家每户都装了卫星电视,农民每天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就收看的电视节目来说,儿童一般是动画片,中年妇女主要是有关生活的连续剧,老人为戏曲。由于经济状况的影响,家中有音响设备和影碟设备的农户很少,只有较富裕的家庭才能看影碟。宣传方面,当地没有报纸,仅有的是镇政府主办的宣传国家政策的宣传单。而宣传栏、黑板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内容不够活泼,不能充分吸引人的注意。有的村中干脆就没有宣传栏及相关的宣传媒介。引人注意的是墙头标语在当地很盛行,“计划生育”“拒绝毒品”这些标语在村中随处可见,这也起到了政策宣传的作用。
闲暇时间,当地农民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了打牌,打麻将这些娱乐活动上。村中没有开设网吧,舞厅,KTV等娱乐设施。
(3)、文化形态淳朴,村民主体意识淡薄
与当地经济来源较少和家家自给自足的生活相适应,这里的文化形态也比较淳朴,当地邻里关系比较和睦,互帮互助、交流频繁。
但是,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来说,村民自觉意识不是很强,比如村中有很多在文艺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就没有人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组成一个民团队,来传播地方特色的文化。(4)、封建迷信思想仍然在很大范围存在,迷信与信仰区分不清
以祭祀、祈福和诵经等为主要内容的庙会是当地村民集体活动的一个主要形式。每年观音的生日,庙里都会举行庆祝仪式,参与的村民较多。大部分信仰者为中老年农村妇女,也有少数年长的男性村民。在庙会的众多参与者当中,他们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消灾、祛难和祈福保平安上,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封建迷信。在庙会的仪式上也会有念佛诵经之类的法式,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他们并不明白迷信和信仰的界限。(5)赌博形式也在变换
在前几年传来一股买马的风气虽然抓的较严格但是还是在农村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度一般农民在家没事就看马书买马甚至看电视也传言可以看出中奖的数字,这种情况在我们那边较为严重。(6)旅游文化欠缺
拉动当地经济的另一个因素是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村没有一个自然风景区,山水相间,风光秀丽的地方。旅游业不仅可以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使当地的文化事业有所发展。我发现当地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旅游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至少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发展文化事业。当地政府没有充分发掘农民的特长,也没有挖掘当地的特色民俗,没有很好的开发民间艺术,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原因分析
就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对农村的调研,我发现:与几年前相比,这些农村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们调研的资料,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经济落后,农村文化设施欠缺。经济落后,是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就目前状况来说,这部分农村的文化建设发展受到经济落后的制约,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相距甚远。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在这些农村,农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了温饱的程度,可以说吃穿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在我们所调研的村子中,都没有发现专门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
2、政府的不重视。在农村的发展中,当地政府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经济指标为衡量发展状况大肆流行的时候,当地政府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对文化建设视而不闻,造成的“一手抓”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公共文化设施,但是政策并未落实,很多这方面的资金没有得到落实。政府一味的关注经济,撇开了农民的文化需求,对农民的精神世界漠不关心,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3、农村文化市场机制不健全。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而市场这个有效的机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严重的缺陷,特别在这三个村中,并没有依据当地文化资源,来进行市场机制的分配,文化产品供给贫乏,质量不高;政府也没有正确的引导,吸引全国各地的文化界来参与当地文化建设,同时当地政府没有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培育一批文化企业,造就文化品牌。比如当地的宗族文化就很有特色,还有当地有不少的文化古建筑,但是都被淹没了。
4、文化生活单调,农民发展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据了解,多数农民的空闲时间都集中在看电视、打麻将和闲聊上。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村民很少看电影,村子里也没有正规的网吧和可供定期阅读的报刊书籍,农村整体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到外地打工农民的增多,许多农民希望通过更为便捷的渠道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大部分外出打工回来的农民表示能够得到专门的技术培训。由此可见,当地农村现有的文化设施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村民们自身发展的需求。
5、认识偏差,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意识不足。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多数农村居民都把时间集中在打工赚钱上,对文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调研中,我们发现,除了当地农村的一个追掉会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以外,当地村民很少自觉的组织文化方面的活动。
6、衔接不畅,农民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政策宣传引导尚未有机结合。一方面,农村的文化生活单调传统,不能满足现代农民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文化活动,农民的参与度却不高。这充分表明,在农民发展需求和政策的宣传引导方面还缺乏有效的介质来进行沟通,对于农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政策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引导。
7、教育落后,农民素质发展受局限。
没有充分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小学,由于教师待遇低和生活环境较差,很难吸引高素质的教师人才。继续教育方面,教育的落后主要体现在:第一,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农村青少年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之后,直接参与到劳动当中,导致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第二,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一定培训经费,并不是广大农村居民都能够承受的起。
8、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以祈福、祭天地、参拜神灵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会,是我们所调研农村集中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活动占据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行为。以这些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文化思想阻碍着当地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农村文化的发展。几点建议
通过对农村的调查走访,我们认为要想充分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改善农村文化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深入考察农村实际,结合时代要求确立符合当前农村具体情况的文化发展理念。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顺应农民群众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对农村、农民文化发展需求进行充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确立符合各地农村发展实际的文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物力和人力地投入,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基本设施的健全和专业人才的到位。首先要充分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保证原有经费足额到位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和多种资源的共同筹措和整合,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基本设施的健全。其次,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投入。一方面,可以吸引具备这方面素质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的事业中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当中具备文化艺术素养农民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人才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服务。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活动小群体进行引导和规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文化社团。第三,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当前农村社会实际的文化建设制度。当前大多数农村的现有文化生活处于自发状态,主要是村民之间的一种不定期的简单活动,没有固定的设施和组织形式。“三下乡”活动虽然对于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和加强农村乡风文明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形式在下乡范围、程度以及周期上都有待加强,并形成一套规范和管理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制度。
第四,丰富农村文化建设的形式,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充实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前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主要有: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这些形式有的在内容上比较充实,但是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农民的生活实际和切身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并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有的在形式上比较活泼,但是在内容上却不能紧扣主题,起不到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的作用。此外,受条件所限,这些形式并没有在农村完全展开。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对广大农民文化需求进行充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切身需要来丰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形式。把“三下乡”活动的主要内容充实完整,此外,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三下乡”活动基础上补充“送网下乡”、“送观念下乡”等新内容。
第五,充分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农村文化氛围。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民的发展,那么农村的落后面貌的突破口也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教育的进步。同样,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发展。要想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农民的教育问题。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收先进的教育办学理念,缩小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的差距。在继续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我们应该对没有继续升学的那部分农村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并且根据各地实际,不同程度地缩小继续教育的成本。
第六,加强科普文化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农民是中国迷信者主要社会群落之一,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经济相对贫困,信息渠道比较闭塞,比较容易接受迷信思想,另外,也比较因循传统落后思想,因此对于迷信思想的认同度也较其他迷信群体要高。如果对广大农村的封建迷信状况不采取相应抵制措施的话,农村文化建设的阵地就难以建立起来,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的科普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效抵制封建迷信思想。
以上是结合实际,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几点建议,需要补充的是,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还需不断地发展经济,同时政府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加强文化建设,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建设出健康社会主义新农村。
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新农村建设才刚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应该怀着满腔的热血,去期待农村的发展。经济方面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我于2010年寒假,前湖南省岳阳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岳阳市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岳阳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县、示范乡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赣南的脐橙、会昌的米粉、大余的金边瑞香、兴国的灰鹅、石城的白莲五个岳阳市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把全市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把果业、生猪建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现已建立县、乡、村各类培训基地3929个,其中县级273个,乡级965个,村级2690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各地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岳阳市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2004年岳阳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034元和383元,属于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又属低山丘陵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岳阳市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进型的赣南模式,其具体做法在广大中西部低山丘岭地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便于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
岳阳市岳阳市新农村建设,是岳阳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人岳阳市省委常委、岳阳市市委书记潘逸阳,是来自广东省的外调干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为《农民主体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六)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赣南市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岳阳市市各地在铁路、国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线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在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八)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整合部门力量。岳阳市市31个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承担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了考核措施,并发挥部门的优势,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参与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负责在今明两年内对全市的县乡规划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岗位培训;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等。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与村庄结对,建设新农村的“1+1”模式
三、新农村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岳阳市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岳阳市的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岳阳市18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岳阳市岳阳市农村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例如,兴国县1年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兴国县4000多个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个,约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资金缺口大,兴国县的交通经费只够建58公里,但已安排190公里的建设任务,政府补贴资金难以保证到位。
(四)资源整合困难
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兴国县副县长欧阳巧文说:现有的支农资金比较分散,整合的时候不仅涉及到利益调整,还涉及到资金用途的改变,不符合资金的使用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管理风险。
(五)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
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省政府规定的上限
岳阳市市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岳阳市省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省内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以兴国县长迳村为例,该村通硬化路待建费用需77万元,政府资助42%,农户分摊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负担为106元,远远超过省里规定的标准。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如在岳阳市岳阳市市。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道路等公共设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的特征。我国的财政实力目前尚不能完全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提供,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新农村建设。岳阳市年7月农业部发布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赋予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农村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筹资限额的权力。根据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省级政府要适当提高筹资限额标准,为村民自愿筹资留出更大的灵活空间。限额虽然高,只要农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政府不强行摊派,并严格按“一事一议”表决,农民会自我约束资金筹措负担;另一方面要根据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长期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改限额为 3年或 5年总限额,允许农民跨使用筹资限额。建议农业部尽快完善“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并颁布实施,为各地根据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提供新的依据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影响的调查报告
江苏省宜兴市杨乡镇大团村
农民生活质量与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土建学院资环专业学号201032020118姓名:曹磊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调查研究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能够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减少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2011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宜兴市杨乡镇大团村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人:曹磊
(三)大团村概况
宜兴市杨巷镇大团村位于杨巷镇的东北方,距主要镇区8公里,主要你水产养殖及农田耕作为主的农副产品经营,现有居民250多户,居民4700多人,但大多已外出打工。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开始于7月18日,至8月18日结束。经过一个月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基本为4000元以上。收入来源主要是本地的乡村企业和外出打工。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是子女教育、子女婚姻,其次是购买生产资料、医疗,最后是家庭日常开支。
对于农业补贴及免税方面,村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多,所以普遍比较满意。在医疗
保险方面,从2007年开始又把这个标准提高到了100元,自己交20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贴40元。今年中央又要求,具备的地方可以把筹资标准提高到120元。总体上看,对于农民大病、重病,需要住院做手术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半的费用可以报销,可以避免很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出现。但是由于镇里的医院合同规定用药类型及报销的手续过于麻烦,还有红包现象,所以农民在看大病是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村里的医疗合作社这方面还比较好,但只能是看看小病)。
在国家进行扶贫济困这一方面,农民表示欢迎,但觉得有点不公平(有的人根本没需要却占了名额)
村民的娱乐项目较为简单,主要是唠嗑,打麻将,打牌,学习科技文化方面基本没有。
关于新农村建设这一块,村民只从电视上稍微了解了一点,当地的村委会基本没有宣传,但是村民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都很支持。村里的民风民气还可以,基本能做到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整体还比较和谐。基础设施,绿化,村庄规划等还处于一般等级,不过正在建设中。
(一)农民收入
1、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部分居民以乡镇企业的收入为主,其次是外出打工,最后是家庭副业及农产品收入,家庭副业及农产品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以及淡水鱼、淡水虾、淡水蟹为主。村民家庭年收入在4~10万元,其中5~6万的居多。
2、阻碍村民增收的原因:
1、乡镇企业数量有限,且一般企业规模不大,创收并不多。
2、外出打工多是临时工,并不能实际上解决家庭的收入问题。
3、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很难进行科学致富。
4、土地资源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种植和养殖,并且土地资源在进一步缩小。
5、传统的小农意识还没摆脱,制约着农民向外发展,不敢做出大胆的尝试。
(二)医疗保险
1、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要坚持全国统一。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账结合、多缴多得、制度衔接、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出现一些不和谐显象,多有药价虽低,但药效并不好,看病难等问题。
(三)教育
目前村里已经没有学校,子女上学需到镇里的学校上学。不过由于镇级的学校,所以师资力量并不强,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没法和城里学校比,农村孩子的教育目前处于不利地位。好在现在农村父母对于子女教育还是比较重视,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如果有条件会尽力将孩子送到学习条件较好的学校去学习。农村师资差主要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比较差,有能力的教师都被城里的学校挖去了。对于此,政府近几年也一直在尝试新的教育政策,在摸索过程中,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等。
(四)沼气的使用
沼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既环保又经济,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而且最适合于农村照明、做饭等生活所用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一大实事来抓,大力提倡农户兴建沼气池,共建美好家园,可响应的农户并不多。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一是通过知识宣传语教育逐渐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二是组织专家研讨进一步改进沼气的使用技术。三是狠抓沼气建设的工程质量,让农民放心安全的使用。四是加强沼气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支咨询队供农民了解咨询。
五、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一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三、对策建议
(一)如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1、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及种植养殖技术,具体措施是:政府大力宣传科技致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立村图书馆(主要一农业技术书目为主),同时政府要在财政上大力支持,政策也要及时改动,从实际行动中带动村民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对于农副产品的销售,政府也要组织相应的机构统一收购,以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对于乡镇企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一下,至少在政策上是如此,以便企业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如何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
1、加大财政投入,形成稳定的政府补贴资金筹措机制。国家和地方应安排一定农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承担农民的养老责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领域。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后,要在继续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总量的同时,调整和完善投入结构,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要坚持低标准、保基本、逐步提高的原则,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参保人员个人能接受、政府财力能承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探索改进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方式。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事业发展,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农民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综合利用,盘活养老金资源,降低农民养老经济负担。
3、引导农民自主参保,不断提高经办服务管理水平。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整个社会保险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便于农民查询的管理系统,随时监察自己的保费状况;建立新的基金管理模式,便于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同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方便农民的社会养老金发放体系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4、加强监管力度。
(三)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1、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2、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3、加大农村教育的宣传力度
4、尽量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如何解决沼气使用问题:
1、是通过知识宣传语教育逐渐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
2、是组织专家研讨进一步改进沼气的使用技术。
3、是狠抓沼气建设的工程质量,让农民放心安全的使用。
4、是加强沼气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支咨询队供农民了解咨询。
5、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一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三、结语
虽然在调查看来,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政府的职责任重而道远,因为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通过新农村建设,我们农村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变化,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多的实惠和好处,因此,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村建设所遇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而农民的幸福健康指数也将大大的提高,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同时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此外在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如调查对象并不是很配合等,感到对于调查工作并不能急于一时,对调查对象要耐心,对于调查工作要细致。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状况影响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生活环境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12媒体1Z
学号: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首先,生活环境不只是自然环境,也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等其他生活环境。调查研究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能够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在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减少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2014年8月1日——2014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镇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人:
(三)海安镇概况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22082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十天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1266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552元,同比增幅11.4%;家庭经营性收入3747元,同比增幅10.9%;财产性收入512元,同比增幅29.4%;转移性收入852元,同比增幅28.5%。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方面,占人均纯收入的59.6%;家庭经营性收入正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均纯收入的29.6%。
在国家进行扶贫济困这一方面,农民表示欢迎,但觉得有点不公平(有的人根本没需要却占了名额)
村民的娱乐项目较为简单,主要是唠嗑,打麻将,打牌,学习科技文化方面基本没有。
关于新农村建设这一块,村民只从电视上稍微了解了一点,当地的村委会基本没有宣传,但是村民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都很支持。村里的民风民气还可以,基本能做到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整体还比较和谐。基础设施,绿化,村庄规划等还处于一般等级,不过正在建设中。
(一)农民收入
1、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部分居民以乡镇企业的收入为主,其次是外出打工,最后是家庭副业及农产品收入,家庭副业及农产品主要以水稻、小麦、鸡蛋、肉类为主。村民家庭年收入在4~10万元,其中5~6万的居多。
2、阻碍村民增收的原因:
1、乡镇企业数量有限,且一般企业规模不大,创收并不多。
2、外出打工多是临时工,并不能实际上解决家庭的收入问题。
3、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很难进行科学致富。
4、土地资源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种植和养殖,并且土地资源在进一步缩小。
5、传统的小农意识还没摆脱,制约着农民向外发展,不敢做出大胆的尝试。
(二)医疗保险
1、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要坚持全国统一。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账结合、多缴多得、制度衔接、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出现一些不和谐显象,多有药价虽低,但药效并不好,看病难等问题。
(三)教育
目前村里已经没有学校,子女上学需到镇里的学校上学。不过由于镇级的学校,所以师资力量并不强,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没法和城里学校比,农村孩子的教育目前处于不利地位。好在现在农村父母对于子女教育还是比较重视,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如果有条件会尽力将孩子送到学习条件较好的学校去学习。农村师资差主要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比较差,有能力的教师都被城里的学校挖去了。对于此,政府近几年也一直在尝试新的教育政策,在摸索过程中,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等。
(四)沼气的使用
沼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既环保又经济,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而且最适合于农村照明、做饭等生活所用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一大实事来抓,大力提倡农户兴建沼气池,共建美好家园,可响应的农户并不多。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一是通过知识宣传语教育逐渐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二是组织专家研讨进一步改进沼气的使用技术。三是狠抓沼气建设的工程质量,让农民放心安全的使用。四是加强沼气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支咨询队供农民了解咨询。
五、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一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三、对策建议
(一)如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1、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及种植养殖技术,具体措施是:政府大力宣传科技致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立村图书馆(主要一农业技术书目为主),同时政府要在财政上大力支持,政策也要及时改动,从实际行动中带动村民科技致富的积
极性。对于农副产品的销售,政府也要组织相应的机构统一收购,以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对于乡镇企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一下,至少在政策上是如此,以便企业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如何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
1、加大财政投入,形成稳定的政府补贴资金筹措机制。国家和地方应安排一定农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承担农民的养老责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领域。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后,要在继续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总量的同时,调整和完善投入结构,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要坚持低标准、保基本、逐步提高的原则,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参保人员个人能接受、政府财力能承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探索改进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方式。支持低成本的社会化养老保险服务事业发展,强化对养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农民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综合利用,盘活养老金资源,降低农民养老经济负担。
3、引导农民自主参保,不断提高经办服务管理水平。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整个社会保险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便于农民查询的管理系统,随时监察自己的保费状况;建立新的基金管理模式,便于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同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方便农民的社会养老金发放体系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4、加强监管力度。
(三)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1、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2、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3、加大农村教育的宣传力度
4、尽量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如何解决沼气使用问题:
1、是通过知识宣传语教育逐渐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
2、是组织专家研讨进一步改进沼气的使用技术。
3、是狠抓沼气建设的工程质量,让农民放心安全的使用。
4、是加强沼气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支咨询队供农民了解咨询。
5、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一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三、结语
虽然在调查看来,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政府的职责任重而道远,因为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通过新农村建设,我们农村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变化,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多的实惠和好处,因此,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村建设所遇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而农民的幸福健康指数也将大大的提高,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同时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此外在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如调查对象并不是很配合等,感到对于调查工作并不能急于一时,对调查对象要耐心,对于调查工作要细致。
第五篇:农民眼中的新农村建设调研
农民眼中的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报告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2011年月日 至2011年月日
自从我国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后,农村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乡村设施建设到文化建设、从农村体制到农民意识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又提出了“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然而正在建设的新农村究竟是怎样的,只有农民最清楚。在农民的眼中,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的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农民的收入发生了变化
当问到他们的收入变化时,他们感受良多:在以前,由于农民的思想有点保守,存在着以土地为本的思想,不愿意离开家乡,守护着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如果哪一年再遇上一些天灾:旱了或者是涝了,那么每年的收入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自从新农村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不再保守了,有一部分人在家里种地,剩下的则去城市打工,因此他们的收入不再单一了,有了务农和打工双收入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自从收入发生变化之后,他们的衣食住行也跟着变化,以前这的路都是土路,每到下雨天路就像一条小河一样都是水,特别是那一条进村的路,他们出村后要走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公路,到达收获的季节,农民们有时会因为通村路的原因错过出售农产品的最佳时机,但
是自从新农村开始后,政府为他们建了一条公路,自从有了这条公路,他们的农产品年年都能卖一个相对好一点的价钱了。在住的方,现在政府正在给他们安排新的住房,这种住房被集中在一块,很像一个小区,减少了土地的使用,这样的城市化的小区农民只需要缴纳一部分钱就能得到。他们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大多数都是自行车,现在出行大部分都是电车了,有两轮的,也有三轮的,自行车在农村已经被迫下岗了,由于摩托车的噪声大,耗油大,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能够看到它的身影了。有的部分家庭开设了一些工厂发了财现在已经开上了小汽车,那叫一个阔啊!通讯设备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以前一个村子里没有几部固定电话,打个电话都得到邻居家去,现在,家家都有电话了,这还不算什么,而且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了,而且有的固定电话已经有的人家已经断了,现在想找人,只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并且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电脑,真的是快赶上城里人了。
(三)教育医疗方面呢的改变
自从减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现在花在教育上的钱有所减少,并且学校的教学环境有所改善。自从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后,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以前如果得了大病,需要一大笔钱,让农民自己出的话,也许一次就能让他们倾家荡产,甚至是负债累累,参加农村医疗合作之后,他们看病的钱只需要出一部分,这给他们减轻了生活压力。现在农民又不用拿公粮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领上了养老保险,以至于现在有些老年人非常感动的说:“现在政府不但不要钱了,并且每年政府还给他们发工资,这个社会真的变了“
自从新农村开始后,农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农民眼里,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新农村建设还遇到了许多问题
一是由于许多原因,农民的增收空间不是太大,现在的化肥,药的价格一涨再涨,每年下到地里的本钱非常让他们头痛。本钱涨了还有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老百姓,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这些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然而,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有时不但没涨反而回落了,这很让他们无语。还有就是有一些商贩随意降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这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二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还是不够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特别是一到夏季,这个时候的雨水特别的多,有时会因为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去,河水竟然往庄家地里倒流,形成涝灾,使庄稼严重减产。然而,一到该需要水的时候,河里的水又都干涸了,又会形成旱灾。
三是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
为了把新农村建设的更加符合老百姓,国家和政府还要进一步加
强工作力度,要进一步: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