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历下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及前景的社会调查报告
历下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及前景社会调查
报告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5岁以上的人群,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历下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情况,反映新农村建设改革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影响,找出改革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
三、历下区概况
历下区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区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设10个街道办事处、辖1个镇,共有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9个村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9万。历下区素有科技区、文化区、商贸区和旅游区之称,是全市的中心城区和重要窗口。
历下区集中体现了济南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底蕴。区内自然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南部千佛山秀峰叠嶂,北部大明湖碧波荡漾,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光山色。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三大风景名胜弛名中外。芙蓉街、曲水亭等
古老街区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独特韵致。
历下区区域优势显著,科技文教事业发达,居民文明素质较高。辖区内驻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等50多家省级机关;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60多家省部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医疗机构也大都座落在历下区。辖区内商贸、旅游设施星罗棋布,建有山东大厦、索菲特、玉泉森信、良友富临等五星级、四星级酒店和银座商城、贵和购物中心、圣洋物流中心、济南科技市场以及沃尔玛、家乐福等数十处大型商场、市场。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座落在我区,区内的泉城路中央商务区和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之地。
1998年以来,历下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4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220项省级荣誉称号。
四、调查过程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农户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历下区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五、调查情况与分析
1、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遇到意外事故,大病的时候,国家报销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以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很少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再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清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对于患病后的就医情况,大部分的人选择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村卫生室主要原因是离家近;而县级医院凭借其质量也占据一定份额。
2、对于教育状况
政府早已把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同时,政府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
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3、公共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能够客观地反映人民群众对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满足程度以及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本身的发展水平。通过对历下区农民公共文化需求相关的问卷调查, 并对影响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的影响因子进行科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和学历水平决定了市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内容满意度,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有较大的差别,性别的差异也影响着市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历下区始终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面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
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调查结论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技术能人,让每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更快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第二篇:社会调查报告——新农村发展
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再次,我们还要知道新农村发展的内容:关于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本次社会实践,我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对本村经济社会风貌调查,发现了不少变化,不少他问题,下面就是我的调查途径、发现及解决办法:
⒈ 对本村的过去展开调查,我发现本村在过去非常贫困,农民文化素质低下,政治参与率极低,社会不开化,人民生活单调乏味,这曾经是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了以后乡村各方面的发展。导致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单一,农业产业化薄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人才、资金和信息匮乏;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办法:
① 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② 强化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要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
③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
④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⑤ 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⒉ 走访村民、村委会干部,了解到现在村子存在思想习俗过于死板,经济发展过于滞后,村民收入水平不高,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以致老弱妇孺数量多,影响村民生活。例如一些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随风刮;窝棚随处搭,摊位随便拉,”已成部分农村发展现状。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办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建设要求,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公民保护农村环境意识。购买发放《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挂图》、《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新农村环境保护读本》,普及农村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及时清理路面垃圾,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
⒊ 上网、去村长家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农村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知道了当今正值经济的转型期和矛盾的凸显期,贫富分化严重、物价高涨等社会问题已在一定意义上或多或少的制约着全社会各项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在农村,一些靠挖掘资源发展经济的村子,没有将有限的经济所得最大限度的运用到自身集体经济的发展上去,而是将有限的经济所得分发到村民手里,这就很容易造成“大富不济、小富则安”的惰性思想,更为严重的是,在被一些图谋不轨、别有用心的人发挥到民主选举村干部上,于是出现将集体经济所得全部分红做自己当村干部的选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矛盾的隐患。出现了“麻将村、扑克村”,严重影响整个村子的发展,错失发展机遇。办法:
① 要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在打击上做到“严”“准”“狠”,注重效果。
②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抓好警民联防、联治网络,建立赌博防治责任制。③ 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做到人人有事做,户户无闲人。
调查知,农村经济发展迫在眉睫,新农村经济建设要尽快落实。而农村在有一些陋俗时,还是有一些新面貌的,这为新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是:
1.异地婚姻多了,之前是农村青年基本是与本村或邻村的人结婚,嫁出镇、出县的都不多。异地、异域通婚,打破了身份、区域、文化等界限,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深深触及到了中国最基层的山区农村,新一代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真正走进了城市,与外面世界融为一体。据我对历史的了解,这是自盛唐以来,中国通婚范围最大的时期,必将对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2.农民买小车多了。这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明显。普通农民对4—6万元的小面包车很钟情,说“既可带人,也可带货,又很省油,国家还有补贴,很实用”。“村村通”基本完成了,加上国家及时出台汽车下乡政策,最关键的是农民有了“万”字头的积蓄,大大激发了农民购车的热情。
3.建别墅的多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农村第一次建房高潮,那时农民追求的是“土墙变砖墙、瓦房变楼房”,不大讲究时尚、美观。现在富起来的农民要求高了,进入了新一轮建房热潮,而且大多建的是别墅。建一栋别墅投资在20万至40万之间,面积在200至400平米左右,外表是别墅式样,内部装修基本是现代化。异地、异域通婚,打破了身份、区域、文化等界限,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深深触及到了中国最基层的山区农村,新一代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真正走进了城市,与外面世界融为一体。
4.想当农民的多了。近年来,政府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各项补贴越来越多,农民得到了城里人都没有的实惠,一些人又想方设法返回农民身份,觉得当农民有优越感。还一些县城的居民到农村去搞种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农民朋友发自内心地拥护共产党,感谢政府。尤其是许多农民从电视上看到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而中国经济仍然很好,自己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一种民族自豪感由然而生。
5.在城里买房的多了。一些打工青年热衷于在城里买房。调查发现一个大体规律:40岁以上农民打工攒钱是为了回到农村,原地发展;而70后、80后的新生代打工仔是为了不回农村,到城里发展,追求是相反的。后者的这种追求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深刻认识到“文凭敲开大门、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提高收入”,基本是读完职业高中、技校后,才出去闯世界的,摆脱了父辈们那种靠干苦力谋生的老路。
6.农民的观念时尚了。“仓廪实而知礼节”,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在转变,主要表现在:(1)春节期间,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吃肉、酗酒、穿新衣了,不再像以往那样讲究“面子式”的礼节了,他们也在寻思着怎样过一个有新意的春节。(2)对新生事物接受的程度增加了。农民说“子女嫁到外国都想得通,还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事情”;很多农民爱看《新闻联播》等时事性节目,视野比以前宽多了;许多农民还把春节走亲访友当作了解形势,交流信息、教育子女等的好机会;村民的行为习惯文明多了,封建迷信大大减少,治安也好了。(3)特别重视子女教育。有的农民为了给子女创造好的就学环境,不惜到离学校近的地
方买房子,假期花钱请家教,对下一代寄予了重望。(4)消费观念理性了。从春节消费可以看出,农民不再像前几年那样一味比阔气了,一时用不上、用不了的东西不再急于购买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变化、好苗头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缩影,是这个伟大时代带来的巨变,我们为之高兴。新农村发展势在必行,止日可待,前景可喜啊。
村子里的风貌变好了,对新农村发展我也有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是在经济上,发展村级经济是关键之举。我了解,绝大多数村是没有产业、没有企业、没有积累的“三无”村。从某个角度讲,近年来农村发生的变化“一靠中央好政策、二靠农民打工攒钱”,农村集体经济严重短腿,更谈不上组织化程度。这个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就缺乏内生动力,无法持久发展。其实我市绝大多数农村有条件发展特色经济、“一村一品”,关键是缺乏挖掘、引导和组织。一些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并不是条件最好的村,之所以搞得好,关键是有支柱产业。
二是在政治上,建好村班子是要害之举。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应把培养、选拔、考核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的“主角”是农民,“主心骨”却是村干部,“核心人”是村书记。一个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村干部、村书记,有了好的村书记,就不怕没有大变化。
三是在文化上,做好农村文化建设是长远之举。重视文化建设是我党的优势,当前农村正值转型时期,富起来的农民更需要先进文化引导教育,不能出现“文化空档”。“三下乡”要注重实效,长抓不懈,“农家书屋”要向前延伸;村、镇、县三级组织要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一些乡土气息浓厚、农民自娱自乐、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健康民俗等活动;要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农村中小学校的文体设施在假期应对村民开放;要引导村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宣扬一批文化村、文明村、新型农民等。
我相信,通过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发展会日新月异,前途越来越光明。
这次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在许多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第三篇:社会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报告
——XXXXXXX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示,我们这里在开始了建设的步伐。在建设的初期,村上带头人首先进行的是村里的公路建设。只有建立好了这条经济的通道,才能进行我们村的实质性的建设。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当时,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启山刘书记对我们的建设做了很大的贡献。
刘启山书记63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该同志自任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法律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严格执行“两个条例”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用《公务员法》规范行为,正确使用权力。团结班子,摆正位子,维护党委权威。树立勤政、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团结全镇干部,同心同德,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时候,由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尽管我县已建立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但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庞大工程,这些资金还远不能满足教育、文化、卫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设需求。
在资金不足的时候,刘书记的带头作用凸显了出来。他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大家在困难的时候渡过难关,情真意切,爱心无限,以亲情待人、感染同事与党员。他对同事总是热心帮助。他虽然是主要领导干部,但从不自摆架子。平时总是能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同事,如谁家有什么困难,他总是挺身而出,全力相助;对待同事是这样,对待单位其它党员、职工也是如此,他常说,整个政府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也就必须履行一员的义务。因此,他一旦听说有干部职工、党员病了或要退休了,都总能关心并看望。平时有一些老党员退休时到组织部办理转组织关系的手续,刘书记总是笑脸向迎,热情接待,及时办好手续,该同志为人服务的心境和友善态度,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
他这种不为名利的高贵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干部职工,也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
在刘书记的领头下,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很伟大的成就。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之后,我们村的面貌可以说是已经焕然一新了,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加舒适的面孔。建设留下的思想上的变化已经刻进了我们村每个人的脑子里,村里的风气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所以说,上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于改进我们村是起了很大的,关键性的作用的,是推动我们进步的。
第四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教育事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办好农村学校,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长远和根本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全局。
十七大关于农村问题的十大亮点中指出:农民将从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努力中更多受益。它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农村小本买卖推荐,要求“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等等,这必将有效地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完成“两基”工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突破。近年来,新农村的建设,《义务教育法》的第二十二次修订,又给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十七大的到来,看十六大以来的风风雨雨,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惠农助教政策,农村教育事业得到显著发展。但要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我们还需做很多,国家不仅要给予资助,农民自身也要增强教育意识。近日,就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我在我们乡的乡干部的大力协助下,以金果坪中心小学为调查中心,走访了周边部分村庄。
一.新农村新气象
新农村建设以来,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使得农村教育在费用、思想、制度、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㈠ 费用建设
1.学生费用: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见下表)。据悉,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具体情况如下:
“两免一补”后各年级费用一览表年级
享受免费生费用(元)
非享受免费生费用(元)
一22.75
40.5
二19.9
37.5
三41
四38.75
五55.4
84.5
2.公共费用: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具体情况如下:学生有了新宿舍,新餐厅及其一些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
3.教师工资: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这样使得我乡教师师资外流现象得到改善,也给当地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
㈡ 思想建设
1.每周一按时举行升国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对同学们进行深刻而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
2.在品德课及平常上课时向同学们讲述中华美德,要同学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做好一个文明的学生、诚信的人,为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3.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品德教育演讲赛。
4.教师也一起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及各项基本政策。
㈢ 制度建设
1.教育工作:①实行严格的人性化作息制。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本村人,并且基本都住校,这是因为该校生源分散,最远的学生从家到学校要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有些家长甚至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托管,这部分家长一般都在外打工,无法照看自己的孩子。②实行严格的签到值周制。在校务日志上有明确的值周人,值周人应如实将学校发生的重大事记上,以备借 2
鉴。③实行关爱留守孩制,对留守孩学生进行照顾、关心。④同步考试制。吸收先进考试制度,时不时参加全镇统考、全县统考,使同学们扩大视野。
2.教育评估:①少队值日制。少先队员每天对各年级卫生、早读、自习情况检查,作为文明班级评比依据。②文明班级评比制。教师检查各年级上课及平时情况,登记在校务日志上,和少对值日制一起作为文明班级评比依据。③报告册评语制。要求教师对学生评语要人性化,不可太绝对化,也不可主观化,要人性化。④教师等级评比制。县乡教育部门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工作,备课、学生作业批改与讲解、总结与计划等。
3.安全工作:①每周放学后或者节假日实行路队护送制。将学生带至安全地带并督促学生早些回家,以保证学生安全。②课程增设应急课。在应急课上教学生如何在各种危险情况下逃生,比如火灾等等。③保险费制。每学年每生交50元保险费,可享受与高等教育同等的保险待遇。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家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㈣ 设施建设
1.硬件设施:为了发展远程教育,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机等远程教育设备。同时配备了部分体育设施。
2.软件设施:增设了几门课程,品德、保健与应急、图画、唱歌等。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由于历来已久的城乡差距,虽然农村小学教育在不断发展,但差距在扩大。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建设新农村要求还很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 教师结构需要平衡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小学优秀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镇低,工作条件也差,有些教师尽量往条件好的地方跑,加上政府的作用,中青年教师及优秀教师被调往中心小学。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使得教学质量降低,农村教师积极性很难提高。
留下来的教师是教龄在三四十年的老教师,他们的思想较为落后,接受新事物慢。对于远程教育设施不知如何使用,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很多是高中毕业,少数大师毕业,同时,教学方法老化,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的难度大。大部分教师实行教育与务农相结合的方式,由于仅有基本工资,无奖金等收入,生活不如意,就一头在教学,一心在务农。
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从而使农村生源流失。本来规模就不大的学校,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城区比较好的学校,使得规模更小,影响教育经费的发放,限制了农村小学的进一步发展。
㈡ 教学设施需要完善 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村小教育与城市相比,设施缺乏,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课本参考书、体育设施与场所和实验用品的缺乏,直接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同时,学生上课桌椅不能保证质量,陈旧的黑板,阴暗潮湿的教室,以及操场的被工地及私人的占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得到破坏。
㈢ 思想观念需要改进 觉悟意识有待提高
虽然如今已没有因重男轻女而造成男读女打工的现象,同时也没有禁止孩子极想上学的现象,但家长们的思想观念仅局限于孩子读书只是为了拿好文凭,赚大钱,同时有的家长的思想觉悟不高,仅仅是为了要面子而让孩子上学,邻居家的孩子都去了上学,自己的孩子不去面子上过不去。如今的家长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常是注重他的最后成绩,没有注意平时的表现,心理的变化,行为的变化等情况,导致孩子发展很不全面。
三.对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些看法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国家相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免收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而我国60%的人口在农村,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所以,农村教育在这个目标上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为了让农村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㈠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点。当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在总体上与教育所承担的重任有明显的差距,而我国的城乡投入又严重失调,使得农村教育事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严重缺乏。因此,我建议:①应采取切实措施和非常手段,增加各级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为农村教育提供教多的课内外书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多彩世界,同时建立实验室、体育场所和新的安全教室等硬件设施。②值得注意的是较高级的政府在投入的问题上有必要解决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公正配置的课题。③开展及组织一些利于农村教育的慈善活动。
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为此建议:一是要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合理核定这些地区教职工的编制。二是要注意教师流动动态,严格把好教师流动关。三是实行和坚持教师交流制,各县(市)的教师,不同学校的教师,多交流,促进步,促提高。四是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对农村教师进行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培训,进行新教学方法的指导。
㈢加大宣传力度 改进思想观念
针对不同群体如学生、教师、家长等的各种不积极思想观念,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大力宣传农村教师、家长应持有的正确价值观,通过海报、电视媒体等手段进行
我们相信:通过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各大社会团体及群体的支持,师生、家长的努力,我乡农村教育事业一定会有新的飞跃,城乡教育差距也会逐步减小,我国的教育事业将像巨龙一样腾飞。
以下为部分参考图片:
(农村学生家长)
(教育整顿依据)
(老师授课)
外国语学院 080940625
郑金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素质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尤其是在二零零五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赫成就。农村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毋庸臵疑,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直是我国致力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针,在物质水平提升的同时,农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也应更进一步。今天,农民精神文明程度是否提高,文化素质是否进步,是笔者急切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针对农民子女受教育程度、农民文化生活、农村卫生环境状况三个能代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方面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以求对新农村建设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二、调查地点
本次笔者选取了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的三个村镇进行了调查,它们分别是——潘桥乡税塘村、铎山镇眉山村、岩口镇金星村。冷水江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能代表我国农村发展的平均水平,这是笔者选择调查地点的首要理由。
三、调查步骤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采访谈话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笔者由各村村支书带领,每村随机选取十户村民,一一对其进行访谈提问,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你家的年轻一代中,有多少读了高中,有
多少读了大学(专科或本科)?你们平时劳作完以后主要进行何种休闲活动?并作了简单的记录。随后笔者就各村环境卫生情况独自作了考察,记录下各村垃圾桶数目和全村清洁程度。最后,根据此行的见闻感受和记录下来的资料笔者又作了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四、调查时间:2011年7月28日-29日
五、农村教育:成果可喜
经过调查走访,笔者发现,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农户中,有85%的农村年轻一代拥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45%的农村年青一代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尽管和城镇人口受教育水准仍有一定差距,但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从前,农村信息闭塞,教育水平极度落后,一个村里的年轻人普遍只拥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知识匮乏,素质低下,结束教育后只能在家务农或是去城镇充当廉价劳动力,收入低廉,导致无法提供下一代良好的教育条件,造成恶性循环。至于出去读大学的农村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而现在,农村年轻一代均有机会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洗礼,还有一批纷纷走出村门,走向大学。
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应归功于农村经济的繁荣昌盛和村民收入水平的直线提升。在新农村建设的信号遍布各地以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号召,大力扶持农村建设,用心搞活农村经济。以眉山村为例,冷水江市政府对其采取土地流转政策,有计划地为村民规划土地,并投入大量资金,使得全村收入翻番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还有了富余,使村民们有了极佳的条件为子女的教育投资,不
用为读书的费用担心。
同时,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帮扶同样功不可没。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支出,大量引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中来,保证了农村的教育水平。一位正在长沙读大学的农村学子感慨万千的说:“我们村的初中教育并不差,当年到城镇读高中时并没感觉到和城市学生有什么差距。”其次,农村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为农村发展教育和学子外出求学提供了极大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老一代农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读书无用论”的荒谬逻辑在农村基本消失,大多农民都存有“知识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意识,他们表示,迫切希望子女受到良好教育,成为有用的人才。一位中年农民激动地说:“现在有钱了,无论如何都要供孩子读完大学!”
六、农民文化生活:亟待改善
与农民们先进的子女教育观念相比,他们自身的文化生活方式显得尤为单调。调查显示,75%的农民在休息时间选择打牌、打麻将作为消遣,20%的农民以看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作为主要休闲方式,仅有5%的农民有读书看报,关心时事的习惯。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甚至有一小部分农民参与赌博。
农民有权支配自己的时间,选择牌类游戏作为休闲活动固然无可厚非,适当游戏还能有益身心健康。但是,从社会普遍习惯来看,打牌这类文化活动趋于低俗,且极有可能演化成赌博,若是赌博成风,对农村与农民的发展百害而无一益。以精神文明程度衡量,大量农民
沉迷牌类游戏显得过于单一,一个高精神文明农民群体的文化生活应当是多元化、高雅化的。同时,大量农民拥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也是农村精神文明水平的象征。但现状不遂人愿,令人堪忧。这与农民本身受教育水平不高有关系,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对农民文化生活质量不够重视。
七、农民卫生环保意识:喜忧参半
在对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考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在被立为“省级示范新农村”的眉山村,农村环境卫生情况良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走在眉山村的道路上,每隔数米就设有标准化的垃圾桶,村道上很难看到生活垃圾,各类生活垃圾都归入垃圾桶或垃圾堆。据村民反映,全村人大多懂得自觉地保护环境,不会乱丢垃圾,每日垃圾处理也很及时,垃圾运输车会准时将各处垃圾清理,运往城镇垃圾处理点。但在税塘村和金星村,情况迥然有别,随处可见各类生活垃圾,道路卫生状况糟糕不堪,路旁垃圾桶数量为零,有些地方甚至有垃圾长期堆积,这显示出两村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没有养成不随手乱丢垃圾的习惯。
这和农民自身精神素质不高有关,也和农村缺乏环保教育有关,更关乎政府对农村普及环保设施的忽视。
八、几点建议
由此可见,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颇有成效,却也存在诸多不足。今后,相关部门在落实政策时应当注意发扬自身成功经验,学习其他地方的优秀策略,并改进不足,更要注意到以往建设中为涉及到的盲区。笔者不才,仅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统筹
兼顾,不可偏废。
2、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并广
泛在农村中建立高中,引进师资,引进学习资源。
3、对现有低文化水平的农民开展二次教育,免费提供他们读
夜校或成人学校的机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政府人员亲自下乡,为农民讲解各项政策,引导农民关心时事。尽力提高农民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鼓励多元化文化生活,严抓赌博。
4、有条件的农村可以设立小型图书馆,引进图书供村民阅
读。
5、宣传环保,培养农民环保意识;跟进环保硬件设施设立,为各村各户摆放垃圾桶,完善各村垃圾运输-处理体系。
调研人:
2011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