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有幸来到潍坊高新区钢城发展区下属的村庄来展开的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自己的实地走访和查阅村里有关的政策文件以及咨询当地的政府官员,我个人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一下几方面的感想。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 1
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群众交流: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新村村开展了“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我们向村民发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村民们非常关心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新农村建设”。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做过相关的宣传,但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些,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很有效,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开展。
对于新农村建设我想说说自己的几点意见:
禁止官员搞形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应进行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应长远规划,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群众的项目。杜绝盲目跟风,和发达地区攀比,杜绝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可建设书屋,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兴建主题公园等,为群众创作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和环境。重视农民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坚决杜绝赌博的风气,做到乡风文明,2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软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平衡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农业,巩固农业中心地位,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拓长农业产业链;政府继续深化农林地改革,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用地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农业的法律体系,给予农民、农村政策倾斜。发展环保工业,深化乡镇企业发展,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节能经济的发展。最终,保障农民工资的稳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供大于求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感到十分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当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
3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学的数学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群众交流: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新村村开展了“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我们向村民发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村民们非常关心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新农村建设”。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做过相关的宣传,但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些,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很有效,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开展。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在宣传的同时,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11道题,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问答题。
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六个问题)问题如下:
意见和建议:
禁止官员搞形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应进行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应长远规划,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群众的项目。杜绝盲目跟风,和发达地区攀比,杜绝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如可建设书屋,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兴建主题公园等,为群众创作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和环境。重视农民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坚决杜绝赌博的风气,做到乡风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软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平衡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农业,巩固农业中心地位,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拓长农业产业链;政府继续深化农林地改革,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用地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农业的法律体系,给予农民、农村政策倾斜。发展环保工业,深化乡镇企业发展,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节能经济的发展。最终,保障农民工资的稳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供大于求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感到十分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当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9%。而下发到众多村子后,每村得到的资金数量少之又少,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年龄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三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
我的家乡是惠州市里的一个普通农村。今年寒假,我对家乡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以前也没有对家乡的变化深入的了解,经过这次调查发现家乡的变化真是难以想象。以前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乱的村貌,闲散的村民已看不见,而展在眼前的是一栋栋砖混新房,宽阔的水泥路,整齐的村庄和忙碌的村民们。
一、家乡的现状
我们村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沥林镇,是惠樟公路旁镇上的一个村。但出镇的路程还是有一段距离。自1999年后,进村的公路得到整修,进村的路就变得通畅多了。这些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最大,最明显。村里的村道平坦而整洁,都铺上了水泥。房屋的更新,村子里的房屋百分之就是全是砖混建筑,而村民都住上了新洋房,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整治村容的措施,村干部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修建垃圾池收集垃圾,整治沟渠排通污水。在经济方面,村民的收入方面都有所增长,生活水平提高。1999年,我们村里引进了一间工厂“国威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从那时开始村里的田地大部分都承包给人,多数村民进入工厂打工或外出经商。只有小部分村民靠种植点蔬菜,管理果园。每年的7月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村里的人也有销售荔枝的。但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征收了许多村民的果园。也因为这样许多村民一夜富。
虽然家乡的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村民文化知识缺乏,人居环境对新事物认识的不敏感性,自主创新意识不够,仍然是严重束缚着村里前进的步伐。从与几位村民的交谈中,大部分人都满足于现状,漠视先进文化的普遍心理存在,有些村民靠果园征收而发富,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些村民靠出租房屋坐收租金,缺乏对生活的挑战。村领导的选举是靠村民的自主投票选举的,而当选的是土生土长在村里,受传统观念影响大的村民,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领导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农业生产方面,缺乏科学技术指导,还只是利用传统的技术种植果树,村里应该积极开展农民科学技能培训,大力倡导科技农业。最后一点,虽然村容村貌是有很大的改变,但环境还是在受破坏。由于高速公路的修建,毁坏了很多果园,同时村里领导也在考虑是否把土地卖给企业办厂。虽然这些都是可以给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但是却会以破坏环境为前提。村里领导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随便破坏村中的自然环境。
二、村民的医疗服务落实
根据资料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走过了一条艰巨的历程。除了少部分经济富裕的农村外,大多数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关于我们村里的医疗情况,村长给我们讲述了全村有250多户中,除了一小部分非农业户口和外来打工人员外,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户由村里出资也按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但是我们村1000多人在最近两年内没有发生重大疾病,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农村合作的益处。村里只有一所卫生所,村民小病都到这所卫生所治疗。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的农村已经基本铺开,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通过与村民的谈话可知,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对合作医疗的认识还不够高,对一些合作医疗的使用程序没有真正了解,甚至非住院买药时,他们并不知道也可以报销,可见村民对合作医疗还没有真正了解。
针对上述所说的问题,应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建议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以后要加强想农民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做到定期深入农村搞宣传。除此之外,村领导也
应该注意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提高村民对疾病的防护意识。改善卫生所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三、教育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荛老师给我讲了这几年村农村教育的变化。荛老师是在2001年到我们村里教书的,村里的一切变化,荛老师都看在眼里。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孩子们都到这所学校上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大概每个班只有30人,有的班更少。“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的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承担。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但在我们村里还是出现了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整个小学的11名教师中只有1名教师是正规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一位英语老师。甚至在2008年的下学期招聘不到英语老师。村里的传统观念也比较强,认为女孩子不需要读太多书。所以村里的女孩子大部分会在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就踏足社会。整体上,村里能上高中的人几乎只有百分之五。大学生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村里人文化素质不高,教育问题相当严峻,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要巨大的努力。应该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转变年轻一代的观点,使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在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由国家投入补贴孩子教育的附加费用,保证适学儿童全部入学,杜绝辍学现象,减轻儿童入学带给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村委会也制定了奖励的政策,对成绩优秀的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鼓励年轻一代努力积极学习一门专业技能。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使我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家乡要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是有一大段距离。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这些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教育问题相当严峻。我希望在完成我的专业知识后,有机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第四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新农村,新面貌
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阳光的时候,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很荣幸,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呢?
我的有关新农村即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存在着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
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我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前些年镇上的医院被承包给私人后医院水平提升了不少,农民们遇到大病通常都会先去镇上的医院,实在不行的话才会去市里的更大的医院。
但是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但仍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9%。
而下发到众多村子后,每村得到的资金数量少之又少,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其二,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但是就我观察,我所在的村子,公路建设并不是很好,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来,国家对于农村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不少村官仗着手中的权利与国家的优惠来作为敛财的手段,我所在的村子先后有三位村官因为经济问题而被罢免甚至入狱。村
子的路到现在还是一无头绪,农民生存的大干道被这些贪财之人而阻断。
其三,农村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大连市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如今,农村
农村的老房子,无人居住
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目前,农村人向往城市,年轻一代都往城里走,加之计划生育的成功实行,农村的小学生越来越少,我所在的镇里就进行了两次并校,现在镇里所有的小孩子都在一所小学念书,不复曾经全镇18所小学,学生数量壮观的场面了。在农村念书的孩子少,同理,老师们也不愿在农村教学,很多优秀的教师都去城市谋发展。因此,乡村教育的现状很令人担忧,得不到好的教育的孩子,还能否成为更有用的人才。
其四,国家政策鼓励农民经济上的发展,近年来,农民的收入逐年递增,地里的产值也是飞速增长,但是我发现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没有人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我家附近有一条河,河的作用是排水或者灌溉,还有一个作用:垃圾场,人们把产生的垃圾全都往这个河里扔,夏天的时候远远的就能闻到臭烘烘的气味,水质可想而知会有多么差。我想这个问题是时候提出来了,河里数不完的垃圾
我们怎样处理农村垃圾的问题,城里有专门处理垃圾的地方,但在农村还是很缺少这样的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只从经济上,更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及生活环境,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五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学的艺术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
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9%。而下发到众多村子后,每村得到的资金数量少之又少,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
年龄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