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共和县新农村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2009年共和县新农村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2009年我县的新农村绿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这个主题,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确保了我县新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有序推进。现就
有关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完成情况
共和县新农村绿化分别在恰卜恰镇和沙珠玉乡实施,绿色村为东香卡村、西香卡村、西台村和下卡力岗村,绿色小康户20户(西香卡村7户,东香卡村5户、西台7户)。
东香卡、西香卡、西台、下卡力岗等四村以道路两旁、农田林网、庭院、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为主。造林树种为:青杨、新疆杨、果树和花灌木等。造林规模、树种选择等坚持采取自下而上,群众自愿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并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共投资842671元,栽植各类苗木69431株(针叶树4117株,阔叶65314株),道路绿化11.05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泛、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的新农村建设。
(二)广泛发动宣传,提高群众参与。
县林业环保局会同恰卜恰镇干部深入村社,利用发放明白纸,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要求、措施等,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通过宣传,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得到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群众的植树造林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全面掀起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户户鸟语花香
为了确保绿化质量,将村社绿化工程列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统一制定了村社绿化施工设计实施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测,编报表格、绘制施工图。实施路、河渠全面绿化,组织人力物力,在两侧栽植了绿化树木,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闲散地、荒坡地,见缝插绿,做到乔、灌、花、草结合,庭院、街道、景点绿化相融合。在树种选择品种配置上,做到随形就势,不拘一格,形式式样。形成村在林中,家在绿里,户在花内的新农村。
(四)分类施策,强化管理,家家果实累累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绿化,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对路、河、渠林带及环村林带,规划出建设用地,制定施工作业设计,采取了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村委会统一组织,村民出工营造;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苗木,群众自觉栽植,为栽植果木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等活动,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100,大大地提高了绿化科技含量。
(五)完善措施,巩固成果,人人责无旁贷
为防范树林被人畜危害,四村村委会制定了管护责任制、村规民约、护林公约,对集体所有的环村绿化林带,实行管护承包;对道路两侧栽植的树木,实行门前管护责任制,与上级优惠政策兑现挂钩,奖优罚劣;对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栽植的树木,落实“谁造谁有谁受益”的政策,充分调动个人管护积极性。目前,在实施新农村项目已形成了专职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养护管理网络,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县今年的新农村造林绿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以下问题,一是少数干部群众认识不够,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群众对政府扶持的期望值过高,依赖思想较严重,没有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新农村建设苗木要求标准高、需求量大,按每村15万元标准投资难以保证工程苗木质量,造成有24万元的资金缺口。
我县新农村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市县相比,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许多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我县新农村绿化推向新的高潮。
共和县林业环保局
2009年共和县新农村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第二篇:2013年共和县新农村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XX年我县的新农村绿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这个主题,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确保了我县新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有序推进。现就有关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完成情况
共和县新农村绿化分别在恰卜恰镇和沙珠玉乡实施,绿色村为东香卡村、西香卡村、西台村和下卡力岗村,绿色小康户20户(西香卡村7户,东香卡村5户、西台7户)。
东香卡、西香卡、西台、下卡力岗等四村以道路两旁、农田林网、庭院、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为主。造林树种为:青杨、新疆杨、果树和花灌木等。造林规模、树种选择等坚持采取自下而上,群众自愿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并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共投资842671元,栽植各类苗木69431株(针叶树4117株,阔叶65314株),道路绿化11.05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泛、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的新农村建设。
(二)广泛发动宣传,提高群众参与。
县林业环保局会同恰卜恰镇干部深入村社,利用发放明白纸,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要求、措施等,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通过宣传,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得到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群众的植树造林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全面掀起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户户鸟语花香
为了确保绿化质量,将村社绿化工程列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统一制定了村社绿化施工设计实施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测,编报表格、绘制施工图。实施路、河渠全面绿化,组织人力物力,在两侧栽植了绿化树木,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闲散地、荒坡地,见缝插绿,做到乔、灌、花、草结合,庭院、街道、景点绿化相融合。在树种选择品种配置上,做到随形就势,不拘一格,形式式样。形成村在林中,家在绿里,户在花内的新农村。
(四)分类施策,强化管理,家家果实累累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绿化,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对路、河、渠林带及环村林带,规划出建设用地,制定施工作业设计,采取了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村委会统一组织,村民出工营造;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苗木,群众自觉栽植,为栽植果木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等活动,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100,大大地提高了绿化科技含量。
(五)完善措施,巩固成果,人人责无旁贷
为防范树林被人畜危害,四村村委会制定了管护责任制、村规民约、护林公约,对集体所有的环村绿化林带,实行管护承包;对道路两侧栽植的树木,实行门前管护责任制,与上级优惠政策兑现挂钩,奖优罚劣;对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栽植的树木,落实“谁造谁有谁受益”的政策,充分调动个人管护积极性。目前,在实施新农村项目已形成了专职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养护管理网络,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县今年的新农村造林绿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以下问题,一是少数干部群众认识不够,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群众对政府扶持的期望值过高,依赖思想较严重,没有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新农村建设苗木要求标准高、需求量大,按每村15万元标准投资难以保证工程苗木质量,造成有24万元的资金缺口。
我县新农村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市县相比,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许多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我县新农村绿化推向新的高潮。
第三篇: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关于二○○八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达林发„2008‟72号
达州市林业局: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战略之年,也是进一步抓住林业发展机遇,加快林业现代化步伐的关键之年。入春以来我县造林绿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富民”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广大林业职工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紧紧抓住春季林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形成了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完成2008年造林绿化任务开好了局。现总结于后:
一、大力开展春季造林行动
今春以来,我局结合雪灾自救,仍然把巩固重点工程造林成果、开展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作为全县造林绿化的重点。一是突出抓好两大工程的补植补造。为保证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今春以来,对全县因雪灾需要补植的地方和补植的数量进行了详细汇总统计,并进行了补植筹划,并抓住春季有利造林时机,及时开展补植补造。特别是对历年的退耕还林地块,充分发挥退耕农户的积极性,全面补植补造。同时我局还实行局领导包片督促负责制,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各工程乡镇积极行动、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全县共完成因雪灾和造林保存率低的补植补造面积3.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补植1.8万亩,天保公益林补植1.4万亩,补植各类种苗达161余万株。二是超前规划,超前实施,力争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有大的突破。为了保证把今年造林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造林质量,我局在春季提前安排完成天保公益林2.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育苗180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16公里,其中公路绿化14公里,河流绿化2公里;零星植树450万株。
二、开展义务植树,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通过对全民义务植树重要性、全民性、法定性和义务性的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全民义务植树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了参与义务植树的自觉性。今年是全国开展义务植树运动的第27个年头,我县的县级义务植树于3月7日在南外镇雷音铺村六组滴水湾举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绿委各成员单位、南外镇、青年学生等300余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2000余株湿地松,一片荒坡变成了绿地,拉开了我县2008年义务植树的序幕。同时,县绿化委员会发出了文件,动员号召全县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要抓住春季造林的黄金季节,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全县各地积极响应,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热潮。截止目前全县春季累计义务植树270万余株,参加义务植树达58万人次,使我县义务植树迈上规范化、基地化的轨道。
三、狠抓种苗基础,提高种苗质量
种苗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大工程的造林质量。为此,我局进一步加强了苗木的管理,规范了种苗运作,实行了定点育苗、定向培育,特别是对马家苗圃的苗木进行了统一管理。全县共育苗180余亩,为工程造林可提供各类合格苗木295余万株,主要有柏树、杉木、马尾松、香椿、杨树等10余个树种。今年通过抗雪灾保苗,清污扶苗,有效地战胜了雪灾,保住了造林用苗。同时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大力开展栽培技术推广培
训,严格实行种苗“两证一签”,对林木种苗实行“不检不调、不检不储、不检不售”,保证了林业生产用苗的质量,为我县工程造林用苗和补植补造提供了种苗基础。
四、强化质量管理,巩固营造林成果
按照“造一片,成一片”的要求,切实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一是认真落实了管护责任,加强对我县11.3万亩退耕还林造林地的管护,将政策兑现与管护效果直接挂钩,督促农户管护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加强造林地缺窝补植,对造林存活率(保存率)达不到栽植密度的小班,组织补植补栽。三是狠抓幼林抚育,指导、督促农户采取松土、除草、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幼林长势良好。四是认真搞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和城乡绿化专项规划。从规划入手,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五是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造林意识。为提高全县人民对工程化造林重要意义的认识,掀起一个植树造林,绿化达县的高潮,我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简报等形式在各乡镇广泛宣传林业工程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国家林业政策和有关的林业法律法规。通过发放资料、录像宣传、实地现场操作培训等方式,提高了林
农对经济特色树种的栽培管理水平。据统计,今年共发放科技宣传资料5000余份,培训林农3500人次。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未成林造林地的管护工作,确保造林成效。
二是按照上级工程造林计划,切实做好计划的安排、规划、实施和验收工作。
三是加强育苗田间管理,保证秋冬造林和补植用苗,确保今年任务全面完成。
第四篇: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XX镇地处XX市南部,距枣庄新城8公里,总面积86445.2亩,辖41个行政村,是山区半山区镇。XX镇抢抓枣庄、XX两级市委、市政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契机,立足于早动员,早安排,早组织,大力实施森林建设。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完成造林面积5300亩,四旁植树30万株,义务植树42万株,建精品造
林工程两处,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3.7%。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强力保障。为加强森林建设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林业、水利、农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镇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分管领导把造林绿化工作抓在手上,靠前指挥,协调调度,全力推进,人大、政协多次视察造林绿化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了造林工作开展。
二、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根据不同造林区域的地域特点,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在延续并兑现往年补助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对于京台高速路两侧绿化用地,将绿化用地流转到大户手中,镇政府每亩补植900元,连补两年。对于成片荒山造林发展的经济林,在享受上级补助的基础上,镇政府每亩再补助100元。对新造林成方连片100亩以上的国家重点生态林每亩补助300元,根据造林自然条件,镇政府还适当予以补助。
三、放活营林机制,充分调动群众林业生产积极性。我镇坚持“荒山绿起来,林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态好起来”,明晰产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造林工作积极性。大自然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土地4200余亩。目前,成片造林800亩,栽植核桃石榴、柿子4.2万株,发展“林下养殖”经济,建设鸡、鹅育雏舍5间,养殖芦花鸡3万只。前大官、后大官、葫芦套、卜掌等村,采取流转土地的方式,流转山坡地1000亩,全部用于发展经济林。其中,卜掌村采取山坡地互换、租贷的方式,规模发展山坡经济林。有山村把零散的山坡地化零为整,将各户原先小块、零星的山坡地集并成大块,以每亩每年800斤小麦的产量交给农民租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统一发包经营。
四、创新造林模式,打造创森绿化精品工程。今年是创森的实施年,我们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建设理念,以荒山造林、山坡经济林发展为重点,坚持生态建设出精品,采取工程化造林机制,实行招投标,严格按合同管理,专业栽植,包栽、包活、包管护。实行林业生态建设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把规划关、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力争把每一项造林工程建设成为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切实发挥效益。实行林木产权单位管护责任制,构建责权统一、种管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林业建设重点工程一次成形、一次成景、一次成功,力争把每一项造林工程建设成为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前大流域、郭沟流域被评为“重点精品荒山造林工程”,刘村梨园被认证为国家AAA级森林文化景区,葫芦套铁路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被列为市级森林文化重点工程项目。通过实施工程化造林、责任化管护,有力促进了林业的大发展,提高造林绿化水平。
第五篇:林业造林绿化工作总结
一、生态绿化工作
2018年市政府下达我区造林任务6000亩,我区完成6000亩,完成率100%。为全面提升中捷绿化水平,园区管委会对造林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关于土地流转的专题会议。园区领导亲自踏查造林地块,动员城管局、交通局、各分区单位负责人及农务局班子成员参与到造林绿化中来。园区领导熊俊杰对造林任务、质量、成活率提出严格要求。我们着重建设大方大片造林和桑经济林两项重点工程。我区造林机制是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从整地作业、购苗、种植、管护(保成活率)等方面全部由中标单位承担并完成。
(一)、绿化地块
1、大方大片造林
以增绿量为目标,以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宜林盐碱地,大力开展大方大片造林,2018年在3858亩的白蜡片林,其中:大郭庄2500亩,朱庄子400亩,徐庄子658亩,辛庄子300亩。
2、生态林向经济林成功转型
自2016年秋冬季以来,我区对生态特色经济林建设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思路。根据我区立地条件,2018年完成叶桑种植2180亩,其中:刘官庄940亩,徐庄子1240亩。
(二)主要做法
1、做好基础工程:土方工程是决定绿化任务完成的基础,要确保土方平整及时到位。
2、优选各种苗木: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优质苗木,乔木以白蜡为主,桑经济林以叶桑为主。
3、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造林绿化投资3500万元。
4、加强宣传报道:绿化宣传到位,在电视台、中捷视点、园区官网对绿化工作从作用、意义、实效以及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宣传和报道。
(三)工作计划
种植阶段已完成,后期进入树木养护阶段,视墒情及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确保成活率达到85%以上。
二、美国白蛾防治工作
为确保园区2018年美国白蛾防治任务的圆满完成,保障林果资源和生态安全,中捷农务局制定了《2018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
1、疫情监测
并根据市森防办要求,从4月25日开始,及时将诱虫灯布置到位,共农科所、辛庄子、盐场3个测报点,每个测报点设置2台诱虫灯,共计6台杀虫灯,并配备1名查防员负责对本村队居民小区范围内的绿色植物进行疫情普查,并将每日诱集的成虫数据统计上报到农务局美国白蛾防治办。
2、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实施
按市局要求将全区防治任务承包给6个防治专业队,区级财政投入防治资金8万元,并配备高压机动喷雾车6台套,投入人力700人次,共发放高氯60箱,灭幼脲20箱,功夫菊酯40箱,地面喷药防治面积12000亩,诱虫灯5台,使我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基本达到了要求,有虫株率控制在了0.1%以下。
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林业项目
为保证我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林业项目的建设成效,结合我区情况制定了本级实施方案。我区2016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林业项目涉及农业一分区一队、三队2个村,农业二分区九队1个村,农业三分区十二队1个村。本项目共实施五年,2018年补助资金150万元。
四、2019年工作谋划
1、夯实生态文明基础
扎实推进造林绿化,搞好防护林建设和通道绿化工作,以树典型、建亮点、抓示范为主,建设高标准和高质量的生态绿化。
2、发展经济林产业
发展桑经济林,既达到生态林绿化建设任务又满足发展经济林产业需求。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建立健全防治机制,加强防控队伍建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费、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各项工作,抓好防治人员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