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时间:2019-05-13 10: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第一篇: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作者:余国毫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相关建设方案的扶持,我国农村的建设整治等工作在各地广泛开展。本文以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为例,对其新农村的建设活动进行规划探究,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其规划提出建设性方针,力图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关键词]:建设;规划探究;力图

一、引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农村的综合整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的引领下,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进行了生态文明新村的创建活动,建设规划力求保护浪河村的生态环境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广大村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二、村域规划

(一)现状概述

何店镇位于随州市南部,东与大堰坡乡交界,西与均川、柳林两镇相连,南与洛阳镇毗邻,北与随州市南郊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随州市区约9.0km,其境内还有随洛公路(随州市-洛阳镇)南北贯穿。浪河村占地面积为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9平方公里,林地4.05平方公里,水域0.8

1平方公里。浪河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应农作物生长。浪河全村总人口3543人,共1017户,村内自然湾共78个,村民建设用地26.16公顷。因浪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浪河村历来以农业种植为主,种植业为粮、棉、油等为主导产业。养殖业以家禽、牲猪、渔业为主。所有产业在村域内呈均匀分布。浪河集镇现已形成食品工业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何店镇浪河村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结合何店镇浪河村的具体现状,并对其区域位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主要产业布局进行相关分析,对何店镇浪河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以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素,注重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村庄建设与保护耕地、发展经济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切实发挥规划对村庄的建设发展及空间资源的指导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其规划原则首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要按照“生态适应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相统一的要求,做好村域规划和建设规划。其次要尊重民意的原则。在村庄建设上,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及其住宅选型上,必须征求广大农民的意愿。最后要坚持“五结合”的原则。在规划该村新农村建设时,要同村域经济结合起来,要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要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要同村庄整治和建设结合起来,要同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结合起来。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加快进程,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狠抓落实。

(三)村庄布局规划

1.土地利用及村庄布局现状

本规划以1998年编制的《何店镇镇域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依据,规划中指出:浪河为片区中心,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2020年,人口规模达8000人,用地规模达80.0公顷。与此同时,通过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看出,林地和农地的使用面积共占总用地面积的70%以上,而农用设施的用地面积则不足%。矿产资源和水域面积的用地总和也不足10%,与居民用地面积相当。这说明何店镇浪河村的生态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有很多待规划和勘察的土地。

图1 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 村庄布局现状图

通过图2“村庄布局现状图”显示:浪河村域共有78个自然湾,而村内5户以上的自然湾占全村总数的75.64%,居住人数3315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3.56%,5户以上自然湾建设占地面积23.09公顷。

1、村庄布局规划

通过上述土地和村庄的布局现状分析探究,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适度并点的原则,对全村居民进行有效合并,主要并迁5户以下的自然湾,向人口多、建筑质量好、经济优势强、交通便捷、居住环境质量好、设施宜配套的自然湾迁并,合理调整自然湾的布局,方便村民的生产,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通过迁并村庄,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浪河村节约土地11.92公顷约178.80亩,其中退宅还田8.11公顷约121.65亩,退宅还林3.81 公顷约57.15亩。

2、基础服务设施及产业结构规划

由于村域内以土路为主,并考虑到全村诸多公关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浪河集镇。所以对村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以浪河集镇为主,对相对集中的自然湾设置医务室、邮政点等设施,并在七组增设一所幼儿园。同时也要对浪河集镇到各自然湾的道路进行整治,对村内的主干道路宽度要求定为4m。同时考虑到村内大多数村民自备水源,并无集中供水、排水系统。规划对自然湾相对集中的地段建农村无塔恒压供水系统集中供水,确保环境卫生安全。并规划新增3处变压器,并加强线路改造,确保供电安全。

浪河村历来为农业村,在生产发展上,浪河应充分利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自然资源,加大对农业投入,发展主导产业,同时,应积极扩展产业链,加强对农业产品的加工力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现有食品工业园的优势,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促进浪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村庄建设规划

(一)现状概述

浪河村三组在浪河集镇东边220米处,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面积约2.99公顷,合约44.85亩。试点村用地位于浪河村三组沿通村公路北侧,现状地形中间高四边低,系一丘陵缓坡。其用地坐北朝南,靠山临水。北靠绵延起伏的青山,南临沿路堰堤,四周农田环绕,自然环境幽美,交通便捷,真可谓是“人杰地灵、得天独厚、丰润有余”,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佳境。

(二)空间组织和用地布局

整个地块分为改建区、新建区、绿化景观区三个区域。形成两横一纵多节点的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充分尊重地形、地貌与原有的自然资源,将地方特色与现代居住区形象的有机交融。以人为本,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居住区开放空间与建筑群体。整体布局如图4所示:

图2 整体规划图

(三)绿化景观设计

新农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以与环境和人文相互协调为原则,同时避免材料浪费,规避城市园林设计风格,创造出农村气息独特的园林景观。

(四)建筑户型与改造包装

为双拼独院式住宅,外形参照鄂北建筑艺术风格,徽派建筑特色,粉墙黛瓦。建筑层高为两层,占地140平方米,其中:宽8米,进深12米,院子5.5米。整体户型和外观的设计应结合何店镇浪河村现有房屋的实际情况,并参照生态新农村的建设理念,规划建设出方便居民生活并具有新农村特点的住宅。

(五)专项工程规划

以现状道路为基础,对道路进行竖向规划。为减少土建工程量,应保持原山势面貌,室外工程将依山、依路、依房、分台阶形成不同高度的台地和不同长度的挡土墙,使建筑群具有高低起伏、错落有序的空间效,体现出山地建设特色风光。

(六)防灾规划

规划村内部建立消防队,配套消防器材。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同时,要求重要建、构筑物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及易产生次灾害的设施须按国家有关规范设防。

四、结语

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体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使我国大部分村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得以运用,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的人文环境。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也是我国近期所关注和扶持的重点建设内容。积极配合国家现阶段发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规划,可以加速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军勇.引导农村民间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探讨[J].特区经济,2007(11).[2]王旭辉.对新农村建设中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3).[3]鲁大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9).

第二篇: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材料

寺沟村是豫联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辖下的五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巩义市东区七公里处的丘岭地带,下分三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88亩,总人口435人,总户数152户。多年来,我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村内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完善。我村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养。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豫联园区管委会党委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干群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旋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以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第一要务,村支两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思想上入手,坚持利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对群众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

(二)坚持党支部凝聚力建设,努力培养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团结一条心的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密切干群关系,理顺经济发展的思想渠道;

(三)定期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

和专业技能,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针对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地思想基础。

二、整体规划先行,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女建设的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和村民的需要,要想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发展规划。二00七年十月份,我村为支持豫联集团发展,进行了整体拆迁,在豫联园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高标准制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分步建设、配套、管理一步到位的新村面貌。为此,村支两委班子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在广泛调查、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达到突出特色、便民便利的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新农村建设品位。如今,我们的村民马上就要回迁了,通过制定高标准的规划,同时也为我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的保障,为我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路旁绿化、庭院美化是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村根据总体规划,有步骤的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村主干道的村组干道进行硬化、量化和绿化,打造绿

色通道。内投资45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路基处理和路面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为了使村民的居民环境更优美,我村进一步投资万搞绿化;在村主干道两旁种植了风景树、桐树,营造了景观效果;成了绿色的生态长廊;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庭院前后种上了大叶女贞、小叶女贞、黄阳、桂花等观赏花卉,美化了安居环境。

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内设有健身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和乒乓球活动室等;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30余套,文化体育活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实施细则。每年年底开展群众娱乐活动。

垃圾规范化管理。1998年以来,我们村就率先进行了卫生改厕,2007年又新建垃圾池个,成立了专业垃圾环卫队,共有6人组成,配运了垃圾清运车等工具,分段负责,全天对道路进行清扫,并对村组两旁进行平整清理,绿化栽树,责任到人,垃圾达到日产日清,消毒清运,全部集中处理,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我村曾多次被巩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评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

四、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文明程度

我村积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委下设办公室、民调室、平安工作站、电教室、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心齐风正无杂音。村内实行民主管理,成立村务监督管委会,监督村内的各项事务,做到“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并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有事找群众代表共同商量研究,党员、干部、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在连续获得镇“五好党支部”的基础上,2007年获得巩义市“五好村党组织”。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农民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通过生态村的建设,不仅进一步改变了村容村貌,使村庄旧貌换新颖,而且教育和引导了村民树立和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同时,全体村民也从党支部的行动中切身感觉到党的先进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寺沟村将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带领全村农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为构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

2009-12-19

第三篇:文明新村建设

《武湖农场2009—2010文明新村实施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各分场、生产队、各企事业单位:

《武湖农场2009-2010文明新村实施方案》已经农场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湖北省国营武湖农场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三日

武发【2010】8号

关于成立五湖农场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为加快推进武湖地区“一主三化”示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新途径,加强和改进文明新村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武湖农场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长:周少敏(农场党委书记)

邬学敏(农场场长)

副组长:喻大敏(街工委副书记)

彭威胜(街工委副书记)

谢双莲(街工委宣传统战委员)

成员:马晓峰(街党政综合办主任)

胡学华(农场民政办主任)

孙练兵(农场财务科科长)

雷建明(农场城投公司经理)

彭冬华(武湖城管负责人)

陈勇桥(农场农业科科长)

万恒海(武湖土管所所长)

刘斌(武湖教育总支书记)

余大清(农场综治办主任)

肖仁亮(农场文化站站长)

邓思起(武湖卫生院支部书记)

陈代官(武湖司法所所长)

张斌(农场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王治华(农场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宣传干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谢双莲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胡学华、张斌、王治华。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五日

关于表彰张湾队、江咀队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2010年,在全场上下的努力下,在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的推进了我场新农村建设,张湾队、江咀队以“四通四改一化”,大力改善湾村环境,推进以“十星级文明农户”为主的创建活动,实现了环境面貌与文明水平的同步提升,为表彰先进,经农场研究决定,授予张湾队、江咀队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称号!

农场党委希望,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上台阶。各单位、生产队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努力为我场文明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湖北省国营五湖农场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表彰高车中心村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2009年是我场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全场上下的努力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高车中心村通过采取“迁村腾地”,突出规划先行、“五个统一”、群众自建、村镇建设与文明建设同步的模式,积极探索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为表彰先进,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授予高车中心村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称号!

农场党委希望,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上台阶。各单位、生产队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努力为我场文明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湖北省国营五湖农场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四篇:环境整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汇报

小河镇环境整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汇报 全省生态文明现场会召开后,小河镇不敢也不曾有一丝松懈,紧跟县委、县政府步伐,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决做到领导力量再强化,工作重心再倾斜,资金投入再加大,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力求让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加宜人、优美、舒适,实现了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发展三者协调统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充实6名机关工作人员专职盯靠该项工作。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与个人工作实绩相结合,作为评选先进、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积极调动全镇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热情,迅速形成“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建生态常路”的浓厚氛围,二是实行全民创建。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号召全民出资出力搞创建;利用宣传车、广播、大型户外广告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全镇上下齐动员,党员群众共参与。制定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系列活动,将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等内容引进课堂,提高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上街宣传、清扫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

三是立足实际,工作向纵深处发展。

1、加快垃圾压缩

转运站建设,借助中央环保资金专项项目,利用生态土壤渗滤床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达到国标排放标准,该工程近期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方面辐射。添置移动、固定垃圾箱166处,实现村村建有垃圾池,进一步完善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增大监督力度,规范了保洁队伍管理与培训工作,全面清理了白色污染,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3、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建设“养殖-沼气-蔬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对畜禽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既发展了沼气能源,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4、农村饮用水改造。为进一步保障农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启动了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目前北楼、岭南头等6个村的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展。

5、实施河道清淤和整治。对全镇所有的河道、沟渠进行清洁清淤和沿岸绿化,做到河清岸绿、碧水长流

6、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我们按照五化标准,对全镇各村、各路段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整治、提升改造,在此基础上,使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全镇各层面辐射、延伸。镇全体干部职工实行一线工作法,定目标、定标准、定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处处有人抓、专人管。

7、选树一批文明生态村创建典型,在常路社区、石峰峪、蒋家坪等6个村修建了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打造成为全镇的明星村,示范村,提升全镇创建文明生态村积极性。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借助新当选村“两委”成员培训,建立常规性生态文明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村干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能力;镇驻地、商业街实行专业保洁公司承包制,做到日日扫,天天净,各村队也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对垃圾实行集中处理,真正建立起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村村有行动,户户有变化。

五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打造文明生态城镇。加快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借助中央环保资金专项项目,利用生态土壤渗滤床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达到国标排放标准,该工程近期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常路社区居民区二期工程、供销社大型超市和信用社营业大楼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努力将常路打造成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型城镇,争创省级园林城镇。

第五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102班

学号:

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对于减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低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变暖的‚祸首‛,却也是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点的排放。如果减少碳的排放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低碳一族,必须学会计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电=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树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树......这是由一套精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反映‚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的环保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它

标示者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种树就是碳补偿,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耗电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类食用量等来计算出碳足迹以及需要的相应的碳补偿

或许每个人的数据不同,但平均算下来需要的碳补偿所需每天的种树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见我们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补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只是杯水车薪。那如何从身边做起,来减少我们碳排放呢。

我们正需要低碳生活这种以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主的新绿色生活型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身边很多地方注意保护环境。

下载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过“低碳生活”?国家怎么办?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依法治国方......

    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定稿)

    专题六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蓝天碧水 命题角度一巴黎气候大会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大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说明了什么?) (1)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昨日下午,2012年“深圳市民环保奖”颁奖仪式举行,来自深圳大学的90后大学生张意全等10位市民代表捧走了这一被誉为“绿色奥斯卡”的环保大奖。他们中有为率先开展PM2.5数据民......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减速的情况下,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持我国经济增速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增加,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创美丽中国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B1104 姓名:葛兰 学号:1311110405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

    建设生态文明范文大全

    当前,我国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央高度重视,着力要将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