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10:3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办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旋律的“科迪杯”商丘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专题摄影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活动我们还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省老年摄影协会的四位会长,他们分别是任子厚同志、张振玉同志、王德钦同志和高登峰同志,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专程来我市指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全市上下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举办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对于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热情,对于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齐心协力发展商丘,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将起到良好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先后开展了“百村示范”、各级领导和机关驻村抓点、抚弱培强、农村清洁家园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商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今天展出的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农民的纯收入大幅度提高,一些地方积累了不少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二五”时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通过这次影展,我们要更加深入地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这次专题摄影展圆满成功,祝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事业顺利。谢谢大家!

第二篇: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中央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那么我们如何结合本溪实际,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如何在本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这次会议,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本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想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刚才,焕秋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把2005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认真总结,对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本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社会增加值已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更主要的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符合本溪的实际,而且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所认同、所接纳、所遵循。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饱含了农业战线的同志们多年来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刚刚获得表彰的同志们,和以他们为代表的为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想在焕秋同志所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和大家共同探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在本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也就是从本溪现实情况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二是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切实推动本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国发展,就会发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每次全会都有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重点出现,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科学发展观,到构建和谐社会,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次全会都体现了党对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重点进行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七大主要任务,其中最主要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中央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8亿多农村人口,是人类从未有过的革命,是中国的创新之举、创新之路,也是我市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战略性课题。农村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瓶颈因素。中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是农民。而8亿多农民中有4亿多是富余劳动力,如何解决4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8亿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解决好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大的任务。这次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解决“三农”问题,确实使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出现了明显转机。但在现阶段,作为一个地区单纯依靠支出财力,不可能立刻解决已经存在的不同程度问题,基础薄弱的状况,在短时期内也不会有所缓和。我要提醒大家,我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省里确定在我市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在只是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大家去做。目前制约农村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以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我市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途径。从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上看,城乡差距较大,而且正在逐渐拉大。我市有农业人口5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2.9%。2005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0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022元,相差一倍。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安排年均递增12%,而农村人均纯收入安排年均增长9%。如果按此速度发展,在目前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差一倍的基础上,五年后差距还要继续拉大。所以在这里我强调一下,与会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同志,在讨论焕秋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时,请大家认真研究一下,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年均增长11%。这个指标的制定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符合本溪城乡发展实际,切实可行。如果大家意见一致,在讨论通过以后,就要修改市政府起草的《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的计划指标。从目前的基础条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经过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递增11%还是很有把握的。另外,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差距较大。“十五”期间我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443.5亿元,其中城镇424.6亿元,占总投投资的95.7%,农村18.9亿元,占总投资的4.3%。这样的投资比例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而在农村体现得不明显,农村公共事业几乎得不到支持。但是在现阶段调整这个投入比例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这不是政府能力所能及,另一方面农村没有足够多的工业技术改造和社会公共建设项目,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差距越来越大。2005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2.2亿元,其中城镇140.4亿元,而农村仅为1.8亿元。所以城乡差距、固定资产投入差距、“三农”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农村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以及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社会保障等多种社会福利水平,是绝大多数农民所享受不到的。这些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

面对这些城乡差距,我们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逐步彻底解决多年来城乡形成的差距。我们应该看到,在本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本溪农民的小康就不会建成本溪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也就不会有本溪全社会的和谐。这就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把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把不和谐的地方逐渐弥补,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本溪,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切实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中央1号文件和若干理论研讨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市实际,明确工作任务。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焕秋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已经分8个部分做了详尽的部署。我完全同意,不再重复。下面,就几个原则性问题,讲几个原则性要求:

第一,要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统筹本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主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所谓城乡统筹就是城乡发展要有齐头并进的意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尤其是县区党委、政府领导,在作规划、作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工作的时候,要有齐头并进的意识,这样经过若干年后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在本溪进行城市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工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时候,要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抓紧研究探索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招商引资的重点向郊区、向城市边缘、向农村发展延伸?具体而言,就是要研究城乡如何统筹,县区如何统筹,结构如何调整,项目如何摆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农村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是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去理解,怎样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

第二,要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惠农长效机制。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立足本溪实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如我市开展的小城镇建设、推广秸秆气化、基本农田建设等,都体现了市财政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和覆盖。今后要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尤其是要建立一套惠农的长效机制,研究相关政策,比如对招商引资的企业,摆在市区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摆在郊区、摆在农村又是什么样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惠农的长效机制长期延续下去。

第三,坚持并完善已确立的农村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阶段本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就是要加大农村各项改革力度,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方向,努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综合实力增强。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发展我市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全力推进本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我市按照省里整体工作安排,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下一步还要进行各项配套改革。在进行配套改革的过程中,要激发农村自身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增后劲,以改革促发展。具体包括,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村级债务清理工作等等。在这里我不详细讲了,大家回去后要认真学习焕秋同志的工作报告,抓好贯彻落实,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第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快防洪减灾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去年“8·13”洪灾造成的水毁工程、耕地复垦,全面完成太子河防洪工程建设和城市河道治理计划,筹建和实施桓仁县夹道子水库、本溪县盘龙寺水利枢纽、南芬区公共水源地等工程。二是要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第六,积极弥补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培养新农民,建设新乡镇。要加快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在积极弥补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上,要增加财力积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切实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乡镇方面,要以城乡共建为核心,认真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第七,重视和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要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农产品销售面临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得不到有力的扶持和及时的扶持,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经纪人队伍、各类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今天受到表彰的代表,有很多是这方面的典型,大家共同努力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第八,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中央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政策机遇。中央1号文件已经决定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已经超越了农业和农村的层面,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所以在中央1号文件出台之后,将会在中央财政分配上和财政支出方向上,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调整。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积极与省直相关部门研究好政策,利用好政策,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把本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做好。

最后,要强调一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这次会议之后,请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负责同志,要认真传达、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尤其是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认真研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崭新课题下,本溪如何去做,本地区、本单位如何去做,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方针政策下我们需要具体做什么?这个方面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研究实、研究细,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否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流之于形式。

另外,明天下午将召开全市城乡共建工作会议,将以城乡共建为主要载体,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从全市的角度,把城乡精神文明共建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的城乡共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凝聚各方面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民主体作用和社会共建作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南通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两个率先进程。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全面小康目标,积极实施农民增收五年计划,扎实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项目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尤其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和农业部门的同志共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各级干部的重要使命。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载体,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坚持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两个率先的重要载体。实现两个率先是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也是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我市要实现到年在全省江北率先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农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如果我市广大农村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全市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两个率先的目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加快新农村建设,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加速农民增收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从整体上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通州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我市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也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农业效益偏低,依然是弱势产业。从社会层面来看,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依然是弱势群体。从稳定形势来看,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劳资纠纷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健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维护农民权益,缓解社会矛盾,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为构建和谐通州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连续次跻身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行列,连续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强。××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超亿元,财政收入在苏中苏北率先突破亿元,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苏南部分县(市)。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亿元,人均储蓄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以上的速度增长。平潮、金沙、姜灶、张芝山、兴仁等个镇进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强。这些都为我市建设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五以来,我市加大了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交通出行、信息通讯、环保水利、教育卫生等各项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沪通铁路先锋货运物流中心的建成启用,我市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尤其是通过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的实施,以川港镇志浩村、兴仁镇徐庄村等为代表的示范先行村,在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民集居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为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前不久,中央、省、南通市先后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文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谋划发展、改革创新、维护稳定、凝聚人心和抵御腐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法治通州、平安通州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通州已经成为长三角北翼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地方。同时,我市广大农民对建设富民宜居、平安和谐新农村的热情和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渴望,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可以说,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加大推进力度,务必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在今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较大的进展。

二、科学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核心,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倡导文明风尚,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把通州建成富民宜居、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以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为起点,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着重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到年,全市农村总体上达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所确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实践中,必须正确把握五条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镇两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动员农民自愿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建设目标切合实际,办法措施切实可行,各项投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打好基础。三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坚持快规划、稳实施、先试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四是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五是整体推进,务求实效。要准确理解新农村五个新的科学内涵,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力求实效。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与推进小康村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相结合,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规划是蓝图可以使农民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规划是尺子能够使大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规划又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南针。

要切实搞好村镇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我市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小乱散,是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开展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和农民集居点建设。今年,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的平潮、石港、二甲、三余等个中心镇和川港等经济重镇,要完成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要达到。十总、四安、西亭、兴东、新联、五甲、海晏、北兴桥等镇年底前要全面完成镇区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完成个主要街道、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进一步研究调整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布点、规模、用地范围和界限。金沙、三余、石港、兴仁、兴东、川港、先锋、开发区等先行开展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的个镇(区),要尽快确定个集居点,集中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使集居点规划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其它镇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选定个农民集中居住点,搞好规划编制和示范建设。市有关部门要设计推广一批经济实用、造型美观、节能节地节材、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宅样式。新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个长期的过程,各镇发展不平衡,建设的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必须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力争到年,全市有%的农户入住集中居住区。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拥有的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通等方面的资源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继续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加快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到年,力争所有村实现通有线电视,用上自来水,村级公路硬化率达到,建成乡村等级公路公里,建成通州城区到各镇的干线公路网。加快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提高灌排能力,疏浚河道公里,改造泵站座。加快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万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林、牧、渔业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道路相通、绿树相连、路灯相接、美景相映的现代化新农村。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部分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创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日渐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新环境,美化新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积极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清。建立河道疏浚轮浚长效管理制度,做到河底清、水面洁、两岸绿。建立民办保洁站,健全保洁制度。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公共垃圾箱,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实现无害化处理。实行清洁生产,主要农产品基本实行无公害生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严禁秸秆露天焚烧。以农村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鼓励种植常绿阔叶树,绿化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环节在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当务之急是要培植农村新产业,用新产业支撑新发展,使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发展新产业一定要根据区域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之路,发展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各镇要在我市确定的家用纺织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船舶修造及钢结构、食品加工个支柱产业和高科技、电子材料等个产业集群,以及农业内部无公害大米、双低油菜、鲜食果品、设施蔬菜等个产业带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临近南通主城区的平潮、兴仁等地,要从区位和工业优势出发,走以工兴镇、转移农民、促进增收的发展路子。手工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的川港、姜灶等地,要依托大市场发展寝饰用品,在壮大区域支柱产业中增加农民收入。有着传统种植习惯的新联、石港、骑岸等地,要走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把这一板块建成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示范板块。建筑业较发达、外出务工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要组织青壮年农民挂靠建筑企业,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

用新产业支撑新发展,必须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主动适应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参与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百项工程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畜禽业、水产业、园艺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化布局,形成高效蔬菜种植、高效立体种养、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品养殖四大种养板块。用工作项目化的理念指导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项目农业战略,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达到延伸产业链、开拓产品市场、带动农户致富的效果。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参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产业竞争力。力争到文秘知音版权所有十一五期末,全市年销售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家以上,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家以上。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抓好农业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指导服务。大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旱作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力争到年,全市引进、开发、推广重点农业产业化科技成果项以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以上。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设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档次。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定认证,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系统和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形成集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在优势农产品主要产区和重要集散地,发展生猪、蔬菜、花卉、蛋鸡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省外尤其是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窗口,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培育新农民。培育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要通过培育农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镇容村貌提供人力保障。文秘知音版权所有

抓好农民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培训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所需,建立一批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从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聘一批科技人员和专家,组成讲师团授课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推进农民素质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培训,将农村劳动力尽可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依靠二三产业和城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力争每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万人,失业人员培训人。同时,对外来的农民工,也要做好培训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抓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针对在家种地、企业上班、外出务工、个体经商、创办企业等不同的农民群体,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普通农民群体,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以小家的和谐构筑大家的和谐。对发展个体经济、创办民营企业而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骨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发家致富,始终走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同时教育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和群众富裕多做贡献。对农村党员干部,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使他们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四)以农村改革为动力,组建新组织。做好三农工作,建设新农村,必须推进改革,鼓励创新。要在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市镇财政体制、土地征使用制度、农村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的同时,以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外部支持农村、农村内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快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差异性明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紧紧依托和围绕当地的资源和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突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多模式、网络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合作社、行业协会,也可以是股份合作组织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大胆采用。在组建方式上,可以由专业大户、购销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等牵头兴办,也可以由龙头企业、供销社、村支部等支持兴办。在合作内容上,可以是劳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也可以是资本的合作。总之,只要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帮助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都应积极试验和探索。通过努力,力争今后每年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以上,至年,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全市以上的农户。

提高新经济组织运作水平。市相关部门要围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在资金、税收、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其健康成长。职能部门要规范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积累和利益分配机制,采取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优惠让利、保护价收购产品保利、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二次返利、统一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利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农民收益最大化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从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获取更多的后续效益,保证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打造合作经济组织品牌。品牌是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市场化的集中体现,不仅产品需要创造品牌,经济组织也需要创造品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服务、对外竞争的功能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要着眼发展地方优势产业,特别对经营生猪、果蔬、水产、中药材、蚕丝麻、优质粮油等优势产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重点引导和扶持,使这些组织成规模,树形象,出名牌。要通过商标注册、绿色认证、专利申请等方式,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大增长,质量大飞跃,组织化程度大提高。

(五)以和谐社会为载体,塑造新风貌。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尽快转变,塑造农村新风貌。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开展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全面小康新业绩示范镇、村活动,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自治,实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推进农村基层的政治民主化。到年,力争全市的村(社区)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标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尽快建立有农村特色,适合基层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深入推进平安通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年,力争全市所有的村(居)达到平安村(居)标准,人民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普遍上升。

积极倡导新风尚。弘扬和实践三创精神、新时期通州城市精神,使自信、包容、求实、创造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追求。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全面小康户评比,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开展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引导广大农民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生活行为,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每一位村民都从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我市农村建成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彰显田园风格的美好家园。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导向,引导农民群众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快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利用各种节庆、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重视发展风筝、京剧、绣品、蓝印花布等通州地方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到年,全市新增特色文化村个。重视做好基层宗教工作,弘扬宗教文化的有利因素,发挥宗教界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南通市委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造福农民。

一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重点在基层。我们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从心底里把农业作为我们的生存产业,把农民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把农村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带着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加强领导,市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镇各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做好具体部署,推进工作落实。要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要因势利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各镇各部门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要整合政策资源,认真落实中央、省、南通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我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尤其要落实好农村路桥建设、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技能培训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整合建设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并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镇也要相应安排配套资金予以保障。有关部门在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时要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xiexiebang.com查看向农村倾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要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实施。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精心编制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要按照经营村庄的理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市信用合作联社等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加强对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培训创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镇、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善于探索,敢于突破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研究一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办法措施,尤其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落实集中居住建房用地的新办法。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投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工投劳,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按照市指导、镇主抓、村实施的原则,建立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明确市直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各镇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一个个项目,逐个落实到位。各村(居)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主体,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市领导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和市直各部门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适时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列入各镇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市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4月20日)

徐 德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刚才,赵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刘市长也做了强调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二十字”要求,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新时期新阶段“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20个字的总要求,努力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依靠群众、整体推进与培养典型、硬件 建设与软件建设“三个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依靠群众的关系。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崭新的课题,意味着中央财政投资的重点将历史性地从城市转向农村,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这必将对加快农村发展、破解“三农”难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设新农村,不是农民自己的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不是仅仅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而是要把公共财政投资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在建设投资上发挥主导作用,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主导作用,在制定政策上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给予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支持。但也必须看到,农民是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我们必须重实绩、求实效,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搞强迫命令。如果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表面,搞政绩工程、搞形象工程,群众是不会答应的,必然会挫伤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因此,只有把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推动力量。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培养典型的关系。“十一五”时期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 关键时期。我市农村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地建设新农村是不可能的,也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坚持搞好试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既做到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又注重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乡镇(街道)领导要包点包村,给试点村工作以强有力的指导。要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为指导面上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既有看得见的硬指标要求,又有看不见的软指标要求。如果说建设新农村与以往抓“三农”工作有所不同的话,就是新农村建设既涵盖了“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又包含了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既有硬件建设的要求,又有软件建设的目标。过去,我们往往是重视了硬件建设,忽视了软件建设,结果是硬的没有真正硬起来,软的却越来越软。因此说,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软硬兼施,两手都要硬。要在继续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建设,特别是要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短板”拉长。要选准突破口,找准落脚点,使加强软件建设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中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的总要求。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面落实这个总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要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上求突破。要在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于幼军省长来汾调研时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优质“汾州”核桃基地建设。要加大对以核桃和小米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等级在千万元、5000万元和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逐步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引进战略,积极引导大项目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二、三产业 发展;不断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建立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真正把“生产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按照“生活富裕”的要求,重点抓好城镇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实现生活富裕,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助农政策,严厉打击各种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支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优质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值增收。要鼓励支持农民以土地换股份、以土地换就业,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稳步增加来自农业外部的收入。要进一步加快以“一城四星”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切实做到以新农村建设带动城镇化建设,通过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要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重点抓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建 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已影响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到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紧紧抓住这一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新型农民上下功夫。要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扩大“普九”教育成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农村适龄儿童100%享受义务教育。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确保农村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要积极开展新型医疗合作试点,不断扩大覆盖面,确保三年内普及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加强农村卫生院、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医药价格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 “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类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各种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提升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水平。

(四)要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存在环境“脏乱差”、建设“小乱散”的问题,亟需加以解决。要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做好村庄民宅建设规划,着力在整治村庄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上求突破。要继续抓好以村村通油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突出问题。要大力开展治理脏乱差活动,清除土堆、粪堆、柴堆,禁止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电线乱拉、厕所乱建、畜禽乱跑,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旱作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搞好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抓好村务公开和组织制度建设。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要深入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找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找准存在问题,扎实搞好整改,特别要抓好两个“三项制度”的落实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结合乡镇(街道)党委换届和村 委会换届选举,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和农村党支部“五星”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主干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民主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大对农村优秀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使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管理新农村的主人。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局性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吕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把建设新农村摆到重要位置,按照“五句话”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首先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包扶工作责任制。要按照以乡为 主、市乡结合、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市乡领导、市直部门、帮扶企业、驻村干部“四位—体”的包扶责任制,明确包扶的重点、目标、责任、措施和时限,一定3-5年不变,直至完成包抓包联任务。包扶领导要深入包扶村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切实担负起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包扶部门要选派干部驻村工作。驻村干部要沉得下身子,甘于吃苦受累,干出几件群众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来。包扶企业要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和帮助。第三要强化督促检查。市乡两级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机构都要组成专门的督促检查力量,对包扶部门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状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要予以曝光。从今年开始,市委将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宣传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要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三是健全机制,加大投入。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长效投资建设机制。要认真落实财政支农资金“三个高于”的政策,从今年起,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尽可能地把相关的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要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新农村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今后,市委、市政府将每年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表彰大会,评选一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基层组织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组织发动群众、引导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上出思路、定方案;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上下 功夫、求实效;交通、林业、国土、建设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在村镇规划、道路建设、住宅建设、村庄绿化、国土整治、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组织人事、科教文卫、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在农村干部素质提高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狠下功夫;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活动。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包扶活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同志们,建设新农村,是农业的春天,是农民的福音,是农村的希望。全市上下一定要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汾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的会议,是“十一五”开局和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的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刚才,仕芳同志传达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

神,会议结束时*同志还将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积极推进农村“三化”进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重点抓好县镇经济、特色农业,加快中心镇发展,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82亿元,比2000年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比2000年增长29.4。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的时期,是“三农”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时期,也是农民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措施,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5年全市gdp达803.9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4.7亿元,比2000年增长一倍以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日益增强。可以说,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处于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承担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工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较为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整体上比较薄弱;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文盲、科盲、法盲在农村仍有一定的比重;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都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现阶段,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也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是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实践。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根本症结就在于广大农村的发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6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是全市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奋力推进“三大目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