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朝鲁--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0:0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音朝鲁--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音朝鲁--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巴音朝鲁--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珍惜荣誉面向未来 努力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巴音朝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一段时期以来,全市各级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省委的部署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豪情满怀,万众一心,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开展创建工作。艰辛出硕果,耕耘获丰收。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宁波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喜事,标志着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这一成绩的取得,对于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树立宁波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岁月里,宁波将因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而彰显活力、倍显精彩。这是宁波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部署的实践成果,是与历届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打下的扎实基础分不开的,是我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综合反映,是长期以来全市上下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结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体现,是“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是全市各级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合力、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各专业组各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发扬务实开拓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广大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尤其是各街道、社区干部,不怕艰辛、勇于奉献,走街穿巷、发动群众,全力奋战在创建工作第一线,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广大公安干警、城管干部、工商、卫生等执法人员以及广大志愿者牢记使命、忠于职守,顶烈日冒酷暑、忘我工作,为维护城市公共秩序作出了积极努力;广大驻甬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在文明共建、拥政爱民等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级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创建活动动态,保持了舆论宣传强势,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思想到位、步调统一、指挥有力、作风务实,广大机关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这些为我们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坚强保障,有力地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

荣誉归功于大家,更属于人民。我市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以热爱家乡、建设宁波的巨大热情,大力支持、衷心拥护,积极投入、广泛参与,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文明素养,充分体现了热爱生活、崇尚文明、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全市上下,从城市

1到农村,从企业到学校,从社区到家庭,到处涌动着一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不仅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识大体、顾大局,认真遵守文明守则,积极争做文明市民,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而且团结协作、互爱互助,高度自觉地参与到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中来,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比如“顺其自然”的爱心捐款,一周内为一名素不相识的青海女教师罗南英捐齐60万元医疗费,为贫困家庭建立“爱心超市”,主动义务献血、献骨髓,创立邻里节、设立睦邻卡等等。所有这些,充分折射出宁波市民真诚、友善、文明的人文精神,使整个三江大地爱心洋溢、亲情涌动,让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熠熠闪光、亮点纷呈,也为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是人民创造了宁波的文明荣誉,是群众使宁波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绽放光彩、走在前列,宁波这座城市因人而更加美丽,因人而愈益精彩。

这次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创建活动的许多宝贵经验。我们深深感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必须端正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在整个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方便、使群众得益”作为基本准则,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广泛开展解难创优活动,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就学、住房、出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从而使创建活动走进了群众心里,融入了市民生活,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同频共振”,获得了深厚的社会土壤。我们深深感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致力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文明水准的真实反映。这几年来,我们注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教育,从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通过开展“共建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活动,评选“十大文明之星”和“公民道德十佳新事”等有效载体,广泛组织开展市民文明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宁波大地形成了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

正是这种文明风尚的厚积,才使这次创建活动中勃发出一件件动人事迹,奏响了一曲曲文明之歌。我们深深感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切实加强环境建设,着眼于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市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环境是生产力,也是凝聚力。这几年来,我们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平安宁波”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打造“信用宁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所有这些,使宁波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得到了显着改善,为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深深感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新世纪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打响浙洽会、宁波国际服装节等一批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积极推进“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建成了大剧院、音乐厅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建设使宁波处处充满了浓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城市文明不仅具备了以环境为标志的“外在美”,而且拥有了以文化为内涵的“内在美”。我们深深感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切实加强文明社区建设,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基层基础。这几年来,我们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工程,作为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围绕建设“美丽的花园、文明的乐园、舒适的家园”的总要求,全面开展了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文化为灵魂、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社区管理为基础、以社区共建为途径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社区工作新格局,取得了显着成绩。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内涵,是我市创建工作的显着特色和亮点。我们深深感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在整个创建活动中,我们统筹谋划各项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专业组分工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坚持协同作战、整体推进,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从而形成了创建活动的主心骨,有力地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积累的这些重要经验,是我们今后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入总结,备加珍惜,发扬光大,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水平。

这次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实践,也使我们获得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许多深刻启示。实践告诉我们,做每一项工作,干每一项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心实意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广泛认同;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坚持群众路线,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切实尊重群众创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充分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特别是对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善作善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扎扎实实地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建立完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行有序,通力协作、工作有力的推进机制,充分凝聚各级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定会迈出新的步伐,展示更加灿烂的前景。

实践永恒,发展永恒,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更无止境。这次尽管我们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但并不是说我市的文明创建工作已经尽善尽美。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对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对照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对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市的文明创建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交通、排污等设施亟待改善;城市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顽症还没有彻底根除,“出行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文明素质教育还需要加强,群众性创建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等等。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城市文明是初级阶段的文明,要把宁波建设成为高标准一流的全国文明城市,还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文明城市创建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结果固然重要,过程更加关键,只有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因此,我们一定要冷静对待荣誉,理智看待成绩,坚决破除骄傲自满和工作到头的思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一

定要牢固树立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思想,继续保持旺盛的创建热情,继续保持昂扬不张扬、务实低调的工作作风,大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切实做到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一定要始终坚持“百姓口碑、最高荣誉”的创建宗旨,视荣誉称号淡如水,待人民利益重如山,切实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创建工作的执着追求和根本目的,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看到可喜的成果,得到真正的实惠;一定要着眼于提高常态水平,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把创建工作的基础夯实,坚决不搞突击、不搞一阵风,努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持续发展。今后三年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让群众得益、使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按照“巩固、拓展、延伸、提高”的方针,以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建设为重点,巩固创建成果,拓展创建内涵,延伸创建领域,努力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群众化,争取在2008年中央文明委重新评选表彰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上述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努力把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推向新阶段,必须把握和谐社会发展趋势,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的新突破。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永恒所求。这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预示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将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我们一定要坚持把建设和谐社会贯穿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文明创建工作,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起点,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在全社会牢固确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弘扬“宁波精神”,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之成为激励全市人民昂扬向上、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宽容谅解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要深化“平安宁波”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积极建设“法治宁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深入开展“解难创优、爱心帮扶”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大力弘扬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社会风尚,使全市处处体现现代人文关怀,让人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馨亲情。

推向新阶段,必须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趋势,开辟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境界。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明城市创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着力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扎实抓好文明素质工程,广泛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通过这一活动,使广大市民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显着提高,实现科学文化素质的显着提高,实现健康素质的显着提高。要把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文明素质工程的基础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泛宣传礼仪知识,开展多层次的礼仪实践,强化群众礼仪意识,使全市处处展现文明新风。要把深化“我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作为文明素质工程的有效载体,继续以“文明交通”、“文明言行”、“文明生活”为主线,认真抓好“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走路”、“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讲卫生、讲健康、讲科学”三大系列活动,大力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规范市民行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明素质工程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中之重,采

取扎实有效措施,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文明办要制订规范、健全制度、创新载体,大力培育先进典型,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广大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要带头实施文明素质工程,展示良好形象;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积极实践文明礼仪,在全社会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推向新阶段,必须把握城市化发展趋势,构建文明城市创建的新格局。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东部新城区建设开始启动,鄞州新城区、镇海新城区、北仑新城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高教园区、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中村改造和老住宅小区整治有序推进,实现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跨越。下步我们要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规划,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努力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展现现代都市的新魅力。要拓展创建空间,把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从中心城区逐步向城乡结合部、新城区和县(市)延伸,从重点部位向一般地带延伸,从城市单位向所有行业延伸,充分激发全体市民的创建热情,不断扩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覆盖面。要充实创建内涵,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宁波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张更加亮丽的名片。推向新阶段,必须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拓展文明城市创建的新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既包括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也包括文化的互相依存、协调发展。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建立完善城乡联动、文明共建的工作机制,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要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扎实推进“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促进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要加强对城乡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和服务,多一点帮助,多一分关爱,使我们这座千年古城充满包容开放的时代气息。各级文明单位要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努力为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作出新贡献。

推向新阶段,必须把握特色化发展趋势,营造文明城市创建的新亮点。塑造城市个性,强化创建特色,是今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特征。在新的创建历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一发展趋势,顺势而为,注重特色,积极打造创建工作的新品牌,努力营造文明城市的新亮点。要充分发挥宁波体制机制活、开放程度高的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扎实推进“六大联动”,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努力使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强劲活力,充满盎然生机。要充分挖掘宁波精神中的诚信内涵,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文明经营、诚信立业,着力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增强宁波对外的吸引力。要大力挖掘宁波丰厚的文化资源,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廉政文化,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全市处处透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要充分发挥宁波依山傍海、河湖纵横的自然优势,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构建“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市格局,努力营造“无处不飞绿、四季都是春”的优美环境。

总之,我们一定要珍惜荣誉,面向未来,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要求,谋求新发展,把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创建不易,巩固更难。根据中央文明委规定,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要重新评选、重新命名、重新表彰;评上全国文明城市后,每年要复查一次。同时,这次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命名表彰后,全国各地必将进一步掀起创建热潮,未来的区域创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创建文明城市的标准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些充分表明,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们承受着比前一阶段更大的压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能否保持荣誉,发扬成绩,再创辉煌,既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次全面考验,也是对我们的目标志向、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一次全面检验。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居安思危、处盛虑衰,始终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感,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千万不要把荣誉称号作为一项桂冠、视作一种光环戴在头上,必须把它当作一块薄冰,小心谨慎地站在上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组织到位、领导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各级文明办作为各级文明委的办事机构,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创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负着繁重任务。在前一时期的创建活动中,全市各级文明办广大干部团结一致、敢于胜利,勤奋工作、勇于奉献,放弃了大量休息日,展现了不张扬、勤工作、肯吃苦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我市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付出了辛勤劳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希望各级文明办保持和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指导检查、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为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再作新贡献。要进一步健全目标考核、督促检查、情况通报、形势分析、责任追究、表彰奖励等各项制度,保证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加强文明办机构建设和创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创建工作网络,及时研究解决文明办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金秋十月,我们获得了一分特别的丰收,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它召唤着我们开始新一次的扬帆远航。我们相信,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必将激励我们一往无前地踏上新的征程,开创新的美好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谱写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在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9年1月20日,是值得载入XX史册的光辉日子,XX人民以自己的耕耘和汗水收获了一份让所有人振奋的荣誉: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XX从全国数十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以地级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这是继不久前我市喜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承载和寄托了全市上下多少年来的渴望和追求,凝聚和倾注了全市人民的汗水和心血,记录和铭刻了XX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进程中的光荣和辉煌!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就是要与全市人民庆贺成功、回顾历程、表彰先进、总结经验,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再鼓干劲,继续奋斗,不断为这块“金牌”增光添彩,在新的起点上把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引向更高水平,全面推动XX各项事业再创新的辉煌。

全国文明城市是当今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最高评价。艰辛的创建历程,既记载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和决心,寄托着全市人民的光荣和梦想,也烙下了创建工作坚实的脚印。以6年前市委、市政府高起点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的“五城同创”战略目标为发端,从机关到社区、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全市上下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创建热潮。2002年10月,我市一举夺得江苏省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两项荣誉;2003年5月,精神文明“XX现象”作为唯一的地方性大事,破格入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精神文明“XX现象”享誉全国;2004年9月,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XX举行;2005年12月,市区及六县(市)全部进入江苏省文明城市行列,XX成为全省江北第一个文明城市群;2006年,如皋邮政局137条“爱心邮路”成为全国、全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典型;2007年8、9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中央主要媒体集中宣传XX创建工作,XX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重大典型;2008年8、9月,XX先后接受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和国家级“大考”,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获取“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几年来,伴随着创建脚步的不断向前,全市上下的发展理念、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发了人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的不断转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XX整体工作的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又好又快的跨越赶超之路,创造了倍受关注的科学发展“XX现象”。继2003年实现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后,2007年又跻身全国为数不多的GDP超二千亿元、财政总收入超三百亿元城市行列,2008年实现GDP超过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90亿元。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又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相继创成,再到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最终获得,是XX厚重文化底蕴和江海淳朴民风在新时期的高度凝聚,是XX人民生活质态和幸福指数的真实展示,不仅标志着XX“五城同创”的历史性成功,更意味着经过多年来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XX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突破性水平。继百年前创造“近代第一城”辉煌、改革开放之初获得“全国工业明星市”辉煌荣誉后,XX成功开启了迈向又一次辉煌的精彩征程,也无可争议地使沉寂多年的XX昂身跨入了全国闻名的先进城市行列。在未来的岁月里,XX将因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而更显活力、愈显精彩。这是XX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更是我们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

成绩来之不易,荣誉属于人民。这是在中央、省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齐心合力、团结奋斗、攻坚克难、辛勤耕耘的结果。在6年难忘的创建岁月里,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扬务实开拓的精神,不讲条件、不辞辛劳、不怕困难,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坚韧的毅力,打胜了一场场突击战、攻坚战,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种高昂的精神斗志,既是对“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XX精神的生动注解,又是对近年来我市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发展局面的最好诠释。历史将永远记住广大人民群众在新世纪里用气壮山河的生动实践谱写出的可歌可泣的华美乐 1

章。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文明创建指挥部,向全市人民,向所有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XX文明创建的社会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还使我们获得了可资今后长期使用的宝贵工作经验和强大精神动力。回顾近年来的奋斗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XX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

XX文明创建之路,是一条勇攀新高、敢争一流的成功之路。科学的目标定位是凝聚人心、引领前进的旗帜。早在2002年,我市在自身条件尤其是城市面貌相对落后,甚至很多人认为我市无法达到全国测评标准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自我加压、高点定位,果断提出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的“五城同创”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有针对性地作出动员部署,以分阶段目标带动各个时期的文明创建工作。全市上下瞄准一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创优争先、奋勇攀高。经过几年的打基础、创条件,在去年的文明创建推进大会上,我们审时度势,确定冲刺目标,明确提出“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全省领先、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全面达标”的“两全”目标,终于一举成功。攀高争先的目标定位,激发出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共鸣和热切的期盼,提升了全市上下的争先意识、团队精神和顽强作风,汇聚成了巨大的创建力量。几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实施了一系列加速创建的赶超措施,将各项工作做成一流、追求极致,XX的城市面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焕然一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部创建成功,原本看来难以实现的目标一一变成现实。多年来,我们正是依靠挑战极限、攀高争先的精神,创造了XX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今天,创建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证明,只要求实务实,敢想敢为,争创一流,科学运筹,我们就会无攻而不克,无往而不胜!

XX文明创建之路,是一条扭住龙头、引领全局的成功之路。多年来,我们始终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整体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作为引领和推动XX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宝贵载体,作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的有效抓手。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带动了各个领域工作的全面跨越和整体提升。在推进创建中,我们牢牢把握中央科学发展理念,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于文明创建的全过程,把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工作要求,渗透和普及到广大干部群众中,通过催生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培育城市精神激发全社会发展热情,不断夯实促进发展的思想基础,有效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使XX成为基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典型。我们着眼于凸显文化品位推进城市建设,围绕群众需求完善城市功能,立足优化人居环境狠抓生态改善,成功打造了一个优美宜居的新XX。我们始终站在群众利益的高度,将创建工作目标锁定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上,尽可能地把财政增量投入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使文明创建的过程成为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成为让更多的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过程。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共建共享、造福人民,一心一意为了群众,坚定不移依靠群众,创建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根本力量,形成了在各自岗位上尽责任、作贡献、创实绩的生动局面,形成了人人爱家乡、创文明、护形象的强大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从一定意义上讲,XX的文明创建之路,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全面跨越、整体提升、协调推进之路!

XX文明创建之路,是一条全民参与、团结拼搏的成功之路。举市一致办大事、众志成城攻难关。这次文明创建,把XX人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位、步调统一、指挥有力、作风务实,广大机关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各位指挥长和创建工作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使各项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广大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尤其是各街道、社区干部,不怕艰辛、勇于奉献,走街穿巷、发动群众,全力奋战在创建工作第一线,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付出了超常的心血和汗水。广大公安干警、城管、工商、卫生等执法人员以及广大环卫工人牢记使命、忠于职守,顶烈日冒酷暑、忘我工作,为维护城市公共秩序作出了可贵贡献。各级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创建动态,为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大驻通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在文明共建等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民巡访团充分发挥城市“啄木鸟”的作用,帮助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衷心拥护,积极投入、广泛参与文明创建,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文明素养,充分体现了热爱生活、崇尚文明、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可以说,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学校,从社区到家庭,全市上下到处涌动着一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有力地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

XX文明创建之路,是一条典型引路、彰显特色的成功之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市情基础,以个性体现特色,以特色增创优势,积极探索与经济格局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吻合、与江海文化相协调的特色之路。无论是创建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还是众多活动的具体组织,既充分体现XX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又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气息。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注重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坚持创新载体,虚功实做,把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针对不同人群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孕育和培植符合时代要求、人民充分认同、有效促进发展的精神因素和价值理念,积极培育典型,做亮品牌,放大效应,全面开花,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成功之路,以凡人善举为特征的精神文明“XX现象”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连续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前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重大典型集中宣传报道。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特点,形成了濠河风景区“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城市人文景观。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利用XX拥有众多近代“中国第一”的优势,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积极建设环濠河博物馆群等文化设施,不断丰富和提升了城市文明的内涵。在基层创建方面,我们在江苏率先启动了文明社区共建活动和以“百村千户建小康”为主题的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努力打造城市社区“生活、学习、卫生、文体、就业”10分钟服务圈,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江苏乃至全国首屈一指。XX“规定动作快达标、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工作格局,成为创建成功的重要法宝。

XX文明创建之路,是一条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成功之路。几年来,正是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一系列创建活动,为我们最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成,极大提升了XX的生态水平,带动了所辖六个县(市)均实现国家生态示范区“满眼绿”;国家卫生城市的创成,营造了“宜创业、宜人居”的城市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和群众生活质量;国家园林城市的创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成,增添了XX的人文魅力和历史底蕴,提升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影响力;我们还将有望获得象征着长久平安、全国为数不多的“长安杯城市”称号。文明创建活动在XX的持久深入开展,还在于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使文明城市创建成为了全民持续参与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我市坚持开展评选文明新风典型活动22年,培育推广了450多个精神文明先进典型;坚持开展“濠滨夏夜”群众广场文化活动28年不间断,成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群众文化品牌;坚持12年创建“无红包医院”,成为全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代表;坚持11年开展江海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通过制定规划、成立领导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考核机制,确保了文明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在文明典型选树上,全市城乡基层、各行各业在广泛持续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推荐、媒体公示、群众评议、党委审核、开会表彰、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保证了先进典型的广泛性、时代性和可靠性。正因如此,在这次全国表彰大会上,我市受到各类表彰的数量在全省、全国名列前茅。通州市石港镇、海门市海门镇、如皋市搬经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XX市公安局、江苏省启东中学、通州市地方税务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中央文明办还授予XX市地方税务局等7个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启东市汇龙镇等3个村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多年来,全市上下还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持续开展了文明素质教育,注重从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同时借助并依托于历年来主办、承办的第九届亚艺节、省十六运、世界大城市带高层论坛以及港洽会等各类大型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共建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活动,促进了市民文明水准的渐次提升,推动了各项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我们感到,XX文明创建玉汝于成,关键在于我们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创新,久久为功,使文明创建成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全民运动”。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这些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是我们今后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入总结,备加珍惜,发扬光大,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水平。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实践,也使我们获得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许多深刻启示。实践告诉我们,做每一项工作,干每一项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心实意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广泛认同;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坚持群众路线,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切实尊重群众创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充分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特别是对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善作善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扎扎实实地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行有序,通力协作、工作有力的推进机制,充分凝聚各级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文明创建活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定会迈出新的步伐,展示更加灿烂的前景。

在总结成绩、分享喜悦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次我们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但对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对照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的创建工作还远未达到终点,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随着区位优势的提升、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交通、旅游配套、公共设施等都亟待改善;城市管理的综合性、长效性机制急需建立和完善,城市边缘性、局部性的一些顽症还没有有效根除;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教育仍需加强,城乡文明创建水平还不够平衡,等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把XX建设成为高标准一流的全国文明城市,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与此同时,在成功“夺牌”之后,“保牌”的任务更重。根据中央文明委规定,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要重新评选、重新命名、重新表彰,对评选上的全国文明城市每年要复查一次并进行文明指数排名公布。因此,我们一定要冷静对待荣誉,理智看待成绩,坚决摒弃“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思想,继续保持和发扬持续作战、锲而不舍的精神,保持旺盛斗志和务实作风,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之以恒把文明创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一定要始终坚持“百姓口碑、最高荣誉”,切实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创建工作的执著追求和根本目的,努力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让群众发自内心的赞同;一定要着眼于提高常态水平,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创新创建工作举措,努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持续发展,确保每年复查不失分、排名不落后,确保三年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重点要把握好“四个新”:

一是视野更宽,拓展文明创建的新领域。今后,全国全省范围内的争创文明城市工作竞争更加激烈。要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成功卫冕,就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宽的视野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要始终站在历史的、全局的高度,把文明创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把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价值追求更为广泛地渗透和普及到广大干部群众中,转化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在巩固提升现有创建亮点、创建领域的同时,积极推动文明创建由精神文明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领域拓展,由市区向城郊结合部拓展,由城市向农村拓展,由重点部门、窗口行业向所有部门、全部行业拓展,掀起全民创建、全社会创建的新热潮。

二是特色更明,打造文明创建的新亮点。彰显特色、典型引路,是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大法宝。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们要继续立足市情实际,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创建道路,把XX的文明特色打造得更加鲜明,更具典型性和感染力。要放大已有特色优势。科学发展“XX现象”、精神文明“XX现象”以及“XX教育”“XX体育”“XX平安”等一批突出典型和工作特色,已成为我市文明创建的重大亮点。下一步,要在巩固扩大其成效基础上,赋予其历史新内涵,焕发其时代新活力,使其特色更明,牌子更亮。要发掘培育新的特色。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要立足XX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实践,敏锐感知、善于发掘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和独特成效,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领域都积极选树一批新时期文明创建的新典型,以新典型树立新标杆,以新标杆激发新活力,以新活力催生新亮点,以新亮点彰显新个性,不断推动XX在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三是层次更高,提升文明创建的新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高境界。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全市人民都要珍惜“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牌,人人争当文明市民,以实际行动为这块金牌加分。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明城市创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在物质建设中贯穿精神建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在改善环境中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在塑造城市形象中树立人的精神形象,全面提高市民整体文明素质。要继续坚持“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并以此引领群众自觉投身新的道德实践,打造一批响亮的公民道德建设新品牌。要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以及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创评活动,进一步树立XX市民文明新形象。要把文明素养养成与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着力引导人们在语言、行为、服务、礼仪等方面摒弃不良习惯,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倾力改善民生状况,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物质基础。要着力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是管理更严,构建文明创建的新格局。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更高,压力更大,既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新考验,又是对我们的目标志向、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新检验。全市上下必须始终保持强烈危机感和高度责任心,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管理、更实的举措,推动创建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体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创建工作组织到位、领导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研究制订文明城市创建三年新规划,层层明确任务,级级落实责任,环环紧扣,扎实推进。要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把文明创建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范围,作为行政效能监察的重点,督促任务落实,确保责任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配强配精工作班子,选调业务精、干劲足的年轻干部到创建一线充实力量,锻炼才能,打造一支善攻坚、能取胜、活力强的创建工作队伍。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抓桥港时代新机遇,把握宏观调控新转机,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蔓延,国内经济下滑势头尚未遏止。在严峻形势面前,我们一定要将文明创建激发出来的斗志、鼓舞起来的力量,作为激励全市人民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危中抢机、难中攀高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克服严重困难中逆境上扬,在战胜各种挑战中奋勇前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我市在江北以市为单位率先实现全面达小康的决胜目标,切实把XX在文明创建引领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推向前进,取得更大成就。

同志们,新年伊始,我们收获了一份特别的喜悦,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辉煌已经载入史册,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创建精神,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不断开创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为谱写XX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巴音朝鲁在吉林市巡检时讲话精神

向结构调整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率 努力打造吉林振兴发展新增长极 巴音朝鲁带队在吉林市巡检

吉林市是东北中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直接腹地和重要节点城市。6月12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率领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巡检团来到吉林市,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巡检。

近年来,吉林市以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和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老旧生产装置和产品升级改造,让一批老工业企业焕发了生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今年,吉林市计划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4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50亿元。

巡检团先后来到吉林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吉林市文体中心、吉林市雾凇西路服务业集聚区、哈达湾老工业区、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吉林市航空产业园区、吉林市东福实业有限公司等进行巡检。

吉林市已形成以石化为支柱产业,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在吉林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巡检团实地察看铝合金汽车轮毂车间,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实现上下游产业双向推动,努力使企业成为全球汽车轻量化的领先企业。在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巡检团听取吉林市碳纤维产业链及方大碳纤维项目情况介绍,仔细察看了聚氨酯产业链项目,希望企业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速碳纤维在汽车轻量化、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文体用品、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把企业打造成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应用基地。在吉林市东福实业有限公司,巡检团详细了解东福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项目,察看了东福米业、农民新居、温泉小镇等项目建设情况,鼓励企业要勇于创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积极努力。

今年9月,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吉林市举行。建设吉林市文体中心,对于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体中心正在进行紧张的内部装修和设施、设备安装,在听取中心建设整体情况及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筹备情况介绍后,巡检团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和竣工时间,将文体中心打造成吉林市新的文化体育标志性建筑,打造成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吉林市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吉林市雾凇西路服务业集聚区,得知集聚区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体验式购物、文化商旅、现代物流、高端金融、创意设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巡检团希望企业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将雾凇西路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吉林市创新发展的新核心。

哈达湾老工业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典型老工业区,随着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加大,老工业区面临转型升级。

为彻底改善哈达湾老工业区居民生活环境,2010年起吉林市开始实施哈达湾区域搬迁改造工程。巡检团听取了哈达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展情况整体介绍,实地察看了万达广场项目现场,希望当地政府加快推进力度,早日实现企业再生、产业重构、功能再造、环境重塑、改善民生、带动新区的“多赢”发展目标,通过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实现新的提升,最终将哈达湾区域打造成为工业改造新典范。

吉林市集空域、机场、飞机维修、飞行员培训等多种优势于一体,重点设计了“一核、两辅、五组团”的航空产业总体布局模式。在吉林市航空产业园区,巡检团详细了解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鼓励将园区建成全国一流的专业化航空维修、通航制造运营服务基地。

看到松花江两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风生水起,巴音朝鲁指出,当前,吉林市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乘势而上的良好氛围,这是吉林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合力抓项目建设的结果。吉林市工作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下一步,吉林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在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关键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石化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突出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要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坚持不懈抓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行驶途中,巡检团听取了吉林市项目建设情况介绍和省商务厅的工作汇报。大家认真交流,仔细探讨,对项目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第四篇: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结表彰

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1月20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市蝉联“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这是继去年摘取“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桂冠后,创建工作获得的又一殊荣。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鼓劲加压、锐意进取,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经验弥足珍贵

一是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抓创建。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加

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创建工作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推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二是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抓创建。着力培育创新创业创优精神,焕发创新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抓创建。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启动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城市环境更适人居,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四是紧紧围绕和谐发展抓创建。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进和谐**建设,让群众享受创建工作带来的实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势逼人,竞争更加激烈

第一,要清醒看到创建的压力和

挑战。全国文明城市,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全力以赴,奋力争取。创建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难度越来越大。第二,要理性分析创建的差距和不足。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国文明城市”相比,**还存有一定差距。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市建设欠帐较大,市场化投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基层基础工作仍需加强。第三,要科学审视创建的优势和潜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建经验,建立了良性的创建机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创建特色。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坚定,任务艰巨繁重

第一,要准确把握工业化发展趋势,夯实创建的经济基础。强力推进“3588”工业振兴计划,大力提升工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

展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条,推进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要准确把握城市化发展趋势,打造创建的良好载体。要坚持高起点、大手笔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规划档次,切实增强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前瞻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力度,打造优良人居环境。要创新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加快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城区。第三,要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拓展创建的工作领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要推进农村产业新提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

市场化、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要建设农村新村貌,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全面推进农村公用设施建设。要培育现代新农民,加强科技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快农民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要树立农村新风尚,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第四,要准确把握先进文化发展趋势,深化创建的文化内涵。全面加强城乡文化建设,增强区域文化的创造力、融合力和影响力,不断深化创建工作的文化内涵。要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推进设施文化建设,搞好人文资源开发,展现**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要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要着力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等多种文化业态,丰富

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创建工作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第五,要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发展趋势,营造创建的社会氛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坚持在创建中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解决好群众实际问题,增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同感。要坚持在创建中促进民和,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深入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在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刘 志 庚(2009年2月10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彰动员大会。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荣获先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央和省对我市创建工作的正确领导及其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向专程参加大会的涂更新副组长、林雄常委、王宁生副主任、雷于蓝副省长、温兰子副主席等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我国城市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最高荣誉称号,也是当今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东莞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喜事,对于提升东莞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也标志着我市城市文明建设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需要我们认真总结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也是全市人民多年来的共同追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东莞实际出发,确立“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创建理念,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素质为根本、以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市民满意为标杆、以惠及百姓为目标、以新莞人创建为重点”的创建思路,把创建文明城市与加快转型发展、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素质、改善民计民生、推进共建共享、增强文化软实力等共同推进,最终在全国数十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创建工作打下的良好基础。从1999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到2003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到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再到近年集全市之智、举全城之力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举措和扎实的作风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铁腕推进社会治安、治摩禁电、消防安全、环保治污、医疗市场、食品安全、非法网吧等系列整治工作,彻底扭转了外界对东莞的印象和评价,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正是这些成果,为创建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为创建工作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文明办、市创建办的同志不怕艰苦、敬业奉献,扎实细致地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公安、交通、交警、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干部职工以及广大青年志愿者栉风沐雨,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维护公共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莞城、东城、南城、万江街道、松山湖等创建重点区域的干部职工勇挑重担,走街串巷发动群众,全力奋战在创建一线,为创建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思想到位、步调统一、指挥有力、作风务实,广大机关干部身体力行,自觉投身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所有这些,有力地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全市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奉献。广大新老莞人以热爱家乡、建设东莞的巨大热情,衷心拥护、大力支持,积极投入、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家识大体、顾大局,主动配合治摩禁电、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出租屋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认真遵守文明守则,积极争做文明市民,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事做起,团结协作,互爱互助,踊跃参与城市精神大讨论、“文明东莞三有序”、“城市暖流”、志愿者服务、爱心捐助、救灾扶贫、无偿献血等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文明素养,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如果没有广大市民的全力参与,如果没有少数市民的奉献牺牲,我们的城市就不可能提高文明档次,就不可能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如此肯定!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社会各界人士对创建工作的建言献策和加油鼓劲。各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宣传造势,及时报道创建动态,赞扬先进、曝光后进,肯定经验、提出建议,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市内外的各界朋友也为东莞创建文明城市不断呐喊助威,建言献策。尤其令我们不能忘怀的是,东莞的创建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所有这些,都汇聚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力量!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创建过程中焕发出来的“创文精神”。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全体市民和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知难而进、奋发有为、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形成了宝贵的“创文精神”。这些精神是对东莞城市精神的丰富和提升,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只要我们充分

发扬这种宝贵精神,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我们实现不了的目标!捧回全国文明城市牌匾的次日,我和毓全同志就发出了公开信,表示了市委、市政府的由衷感激。在此,我要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东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朋友,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实践,使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获得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文明创建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为民惠民,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广泛支持。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才能不断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整体联动、团结协作、齐抓共建,才能不断克服创建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机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创建工作的圆满成功。这些经验和体会,是我们继续深化创建活动,推进城市文明向更高水平进步的重要保证。

二、文明没有止境,创建永不停步,需要我们保持清醒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固然艰难,巩固发展创建成果更为不易。我们要冷静对待荣誉,理智看待成绩,清醒看待问题,进一步深化认识,加油鼓劲,再燃激情。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文明城市创建的科学标准是指导我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风向标”。对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对照先进城市的水平,对照广大群众的期盼,我市的文明创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尤其是在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市民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而且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的城市文明还只是初级阶段的文明,要把东莞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全国文明城市,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创建不易,巩固更难。按照中央文明委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工作的规定,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要重新评选、重新命名、重新表彰。可以预计,未来的区域创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创建文明城市的标准也将进一步提高。在异常激烈的竞争格局面前,如果我们思想上稍有松懈,工作上稍有疏漏,就很有可能丢掉这个荣誉称号,损害东莞的形象,愧对东莞人民。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能否保持优势、巩固成果、发扬成绩、再创辉煌,实现20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目标,既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们的目标志向、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一次大检

阅。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摒弃“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松懈、永不停步,不断把城市文明推向更高的水平。

三、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需要我们再接再厉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市委、市政府希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掀起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热潮,做到力度不减、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尤其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确保实现20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着力做到“六个更进一步”:

一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更进一步。要按照“保增长、扩内需、促转型、重管理、惠民生”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全面落实“三旧”改造、企业历史建筑产权确认等政策措施,加快淘汰转移落后产能,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和产业集群,推动东莞产业实现品牌化、自主化、规模化、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废气、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二要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更进一步。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方便、使群众得益”作为基本准则,努力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使创建工作获得更深厚的社会土壤。要更加注重社会治安,加快推进大城区“禁摩”和各镇“治摩”,推动治安形势持续好转;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更加注重解决市民的收入、就业、医疗、住房、社保、出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全体市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助,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下转A04版)

三要在提升文明素质上更进一步。要从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推动市民摒弃行为、语言、礼仪等方面的不良习惯,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做现代文明市民。要大力开展“讲道德,做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市民践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在日常文明、社会治安、窗口行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应急救援等方面普及拓展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要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好学、人人会学的良好风气。

四要在促进和谐共融上更进一步。要继续推进共建共享,扎实开展城市亲和力强化工程,深入开展关爱新莞人活动,通过加强就业服务、解决子女就读、建设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创新参政机制、扩大社保覆盖等一系列措施,增强新莞人对东莞城市的认同感,推动新莞人融入东莞创业发展。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加强城市营销策划,提高东莞的美誉度和凝聚力。要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家庭创建行动,通过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谐友爱、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使东莞成为一个充满友爱和谐的城市。五要在优化城市环境上更进一步。要继续加强宜居城乡建设,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一个绿色之城生态之城。要将更多的警力摆上路面,继续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要继续加强卫生管理和市容管理,加大对市容乱点、垃圾黑点等曝光力度,提升城乡卫生保洁水平。要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入竞争机制,改进公交服务,不断提高公交出行率。要继续加强城乡环境整治,稳步推进“村改居”和城中村改造工作。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着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宜居和绿色GDP五大工程。

六要在健全长效机制上更进一步。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创建活动持续开展,确保创建成果不断巩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目标考核、督促检查、情况通报、形势分析、责任追究、表彰奖励等各项制度;建立科学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纳入干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文明创建指标评价体系,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

同志们,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赋予了我们更大责任,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全市上下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和动力,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促文明,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一座文明之城、秩序之城、和谐之城、友爱之城、生态之城,为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巴音朝鲁--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音朝鲁--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