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5篇

时间:2019-05-13 10: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第一篇: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

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同意撤销《纪要》。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8、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9、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

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10、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形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代表诗人有郭小川和贺敬之等。

11、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指以农村生活作为主要取材范围的山西作家群体。

代表作家有,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的共同特征包括,(1)地域特征(2)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3)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4)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和语言的通俗。也被称为“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等。

12、非主流文学:指的是50-70年代,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1)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感念。(2)非主流文学在一

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3)非主流的异质文学的出现,在本时期呈现为阶段性的状况。如1956-1957年,1961-1962 或文革后期等。

13、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14、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15、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

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16、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或大散文):在80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第二篇: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12.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1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14、“寻根小说”: 80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潮流,其直接动因是前一阶段以反映改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在艺术上面临着诸多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和改革本身的发展艰难曲折、复杂多变,迫使作家由现实问题转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希望在一个更深层次上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吸取现实变革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寻根”作家的影响极为深远。因此,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就意味着当代文学开始了一个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新发现和重新铸造的艺术追求过程。在这过程中,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此成了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旨趣。这种追求同时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5、先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王蒙的《夜的眼》是先锋文学的发韧之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贤亮的《临街的窗》、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是代表作。

16、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17、新写实小说: 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18.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产生于80年代末的欧美。以美国的格蕾·格林和英国的科拉·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企图“改写所有由男性文化体系衍生出来的种种规范、典律”,“揭开久经压抑、掩藏的躯体、无意识以及文化、语言中的深层欲望”;其分析方法则“结合了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马克斯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论”。我国的女性文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指的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主体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不一定是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源于英美,带有女权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如波夫瓦以女性关心话题为主题、面向女性读者的文学。

19、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第三篇:文学史名词解释

1.风“:学习文学史。原指音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指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域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奠用的舞曲。

2.《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自考。《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仅有诗题,不在305之数。3.采诗说:是关于《诗经》编订进程的一种说法;上古有自上而下的诗歌采集制度,采诗官到官方采诗让国君了解民情。4.献诗说:《国语﹒周语上》;是关于《诗经》编订进程的一种说法;爆发于先秦时期。

5.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编订进程的一种说法;学者以为《诗经》中作品的编集成书经过了孔子的删定。删诗说最先由司马迁提出。6.”弃妇诗“:是抒写因婚姻粉碎或丈夫变心而被屏弃的妇女感受的诗歌;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代表。7.三体三用说:唐人孔颖依体用关联,相比看自考。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分辨进去,认定为《诗经》艺术显露方式。

8.《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订正;它以一致今音信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实了鲁国及周王朝、诸侯国的历史事故。以谨慎的书法和微言大义,表达保护同一等思想。9.《尚书》:是我国现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它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有古今之别。10.《今文尚书》:是秦始皇焚书后,由西汉初年经师伏生清算进去的,共28篇;因它是用汉代通用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

11.《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出现;用战国时期的文字写定;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12.《逸周书》:本名《周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七十一篇,今存六十篇,看看自考成绩查询时间。另外十一篇仅存篇目,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文字和春秋战国之文接近,非一时一人之作。

13.铜器铭文:是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普通都较冗长,仅几十字,个体较长如《散氏盘铭》、《毛公鼎铭》。铭文文体与《尚书》相像多为散文。14.《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殷?仔细的编年史,作者恐怕是战国初年熟知历史掌故的人,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记载了春秋列国各方面的重小事故,真实反映了这一事故的社会情景;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颜色的历史散文。

15.《战国策》:你看自考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新版教材)名词解释合集。经西汉刘向清算编订成书,形式上主要记战国时谋臣策士的事迹、群情;该书有不少“增饰非实”之辞。16.《越绝书》: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史实;它不拘于历史原形,在故事和人物描写方面有不少浮夸虚拟的场合;作者普通以为是袁康、吴平。17.《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周、鲁等诸侯国史实;以记言为主。学会福建自考报名。

18.九歌:是一组祭神的歌曲,包括《湘君》等共十一篇作品;是屈原被流放江南时,在官方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组诗;其形式,在祭神的同时,也依靠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19.楚辞:是战国前期爆发于楚国的一种新体诗,具有浓密的场合颜色;遐想富奇,安放跨饰,句式长短不拘;代表人物屈原、宋玉。20.重言:重言是援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已意,基础都是虚拟的。

21.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发言,也就是表情达意不受真凭实据的局限。学会丰胸的最快方法。

22.《吕氏春秋》:由秦相吕不韦组织,由其门客全体编撰的一部书;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更多一些;以平实发言,短小篇幅,厚实发言说明长远道理。江西省自考。23.《盐铁论》:恒宽编拟的政论;全书采用对话体,行文质直平实。

24.《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年间;秉承《史记》编制,但改“书”为“志”,废止“世家”入“传”;全书100篇,包括12本纪、8表、10志、70传。25.辞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质,是诗、文的分析体;“赋”作为文体的称号,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自学考试网上课程。但只到了汉代,辞赋才繁华发财成为一种奇特的文体,造成自身特质。

26.抒情小赋: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较量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节减而抒情成分极大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27.散体大赋:以状物为主,安放夸饰,文辞璀璨,如张衡的《二京赋》;这类作品是普通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28.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础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

29.纪行赋:议决记叙旅途所见而表达本身的叹息的赋作;题材源于刘欣的《逐初赋》;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30.”乐府”:转义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魏晋之后,自考本科考研。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成为诗体称号。31.《北征赋》:班彪仿照《逐初赋》,记叙路程,感古伤时,安穷乐道。32.《两都赋》:班固;题材形式上着重写京都,加倍铺叙京都观念;在谋篇布局上增强讽喻引导的篇幅。

33.苏李诗:指《文选》中收录的七首相传为苏武和李陵的诗;在艺术上近于《古诗十九首》

34.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禹、应踢、刘桢;他们在不同文体方面的优长不尽相同,但在诗、文方面有较高功劳,为建安文学繁荣做出劳绩,世称“建安七子”。35.建安风骨:激昂大方任气,以悲凉为美;抒一己之情怀,有热烈的客观颜色;

36.游仙诗:是歌咏仙人周游之情的诗,福州大学自考办。体裁多为五言;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形式有两种,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37.左思风力:指左思诗歌的气魄特色。指他的诗援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无力,故钟嵘誉之谓“左思风力”。38.玄言诗:以阐释老庄和佛理为主要形式的诗歌;大作于东晋,特质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说教,脱离社会生活。

39.太康诗风:相比看考中。“采缛于野史,力柔于建安”;“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40.元嘉诗歌:晋末宋初的诗歌创作;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古代文学。共三十年,但元嘉诗歌不只限于此,它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秦始之交的鲍照;以谢灵运、鲍照功劳最高。

41.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中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想知道北京高教自考。指五言诗从声律较量自在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实际增援是永明声律说。42.永明声律:即是讲求平下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腔调搭配大纲。

43.吴歌、西曲:吴歌爆发于其时首都建业一带的江南地域;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一带。

44.宫体诗:是指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形式的;宫全诗带有显明的文娱主意和消遣性子,同时对写实技巧刻意追求。

45.山水诗:指以天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较完美的山水诗;东晋玄言诗人借山水悟道,但并非作为审美对象;到了谢灵运创作了一批以天然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替考网。使山水诗成为诗歌创作中的紧急周围。

46.用典:亦称用事。其历来作用是增强文章的压服力,其后又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即以一句古事古辞,惹起读者的厚实联想。47.骈文:想知道名词解释。是一种具有平衡对称之美的文体。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48.志怪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一类别;起于魏晋,其主要形式是寻谈神仙鬼怪。49.《拾忘记》:所记多为神话传说,属于杂史体志怪小说;报告人事和社会生活是此书特质。.50.《西京杂记》:记叙西汉人物轶事、宫廷制度、习俗习惯、怪异传说。51.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此并称“初唐四杰”

52.吴中四士:指初唐诗人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并称为“吴中四士”;诗多具浪漫颜色,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唐的过度。53.沈宋:初唐诗人沈诠期、宋之问的并称;都以律诗名世。自考成绩查询时间。54.上官体:指唐诗人上官仪的诗作。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婉眉工整,史称“上官体”。

55.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歌以反映田园生活、刻画山水景物为主要形式。诗歌气魄清爽天然,教材。意境淡远清闲。56.文章四友: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苏滋味、崔融齐名。五律居多,对律诗繁华发财有劳绩。57.高岑: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都擅长写边塞诗,气魄相似,后被人并称“高岑”。

58.王孟: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天然景物并对后世爆发影响,世称“王孟”。59.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气魄。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概强盛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升沉、重复低回。

60.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过渡的一种诗歌气魄;多显露寂寥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解清静恬澹的生活情味;渐露中唐脸庞。

61.大历十佳人:对比一下四川自考网座位查询。唐大历时期十个诗人的并称。有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等;大历初年他们曾在长安插足紧急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被合称“大历十佳人”

62.元和体: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长篇排律,“小碎篇章”,及两人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合体。打破了诗歌的保守类型形式,呈现出诗歌的写实尚俗特征。63.元白: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是其时新乐府疏通的首倡者。相比看福建师范大学学工处。64.韩孟诗派:中唐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尚怪奇,重客观是其创作倾向。

65.苦呤:孟郊作诗办法,他以苦呤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凡。在中唐寒士困窘得志的背景下,孟郊成为其时苦呤诗人的代表。我不知道自考办。66.长吉体:李贺字长吉,“长吉体”即指李贺诗歌的气魄特色。他的诗造语奇丽,生新拗折,笔触形象而明朗,带有奥秘颜色。67.小李杜:指晚唐的出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功劳最高的诗人,世称“小李杜。(冠“小”字,是由于盛唐已有并世而立诗人李白和杜甫)

68.武功体:是指姚合的诗。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30首。这组诗主要写山县之荒漠,官况之萧条,以及私人生活的窘困等,是晚唐普通士人真实际遇和特定心态的反映。69.韩柳:唐代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韩柳是唐代古文疏通的代表作家,事实上江西财经大学自考网。对后代散文的繁华发财影响很大。

70.中唐古文疏通:由韩愈、柳宗元率领,是一场由拼文到散体的文体文风维新;它有很实际的主意,有鲜明见解有遍及参与者,在中国散文史上影响深远。

71.唐传奇:唐人用白话写作的短篇小说,因其有障碍奇特的情节,与普通散文不同,故名。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传记、辞赋、诗歌、说唱艺术而造成的新小说文体。72.俗讲:又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福建八闽交警网。思想形式是宣传佛教教义,以经文为纲,将经文敷演为散文与诗句。说唱团结。

73.变文:对于福州自考办。是唐代官方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得名与佛家变相相关;变文之变,是更改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的意义,但当变文成了专称后就不限定佛经的故事了;变文最先出现于佛寺,后逐步繁华发财,变文成了一种通俗的官方文艺了。

74.曲子词:词是唐五代鼓起的合乐而歌的古诗体。它爆发于隋唐之际,中唐习作渐多,晚唐五代繁荣。

75.词为艳科:是指词繁华发财至晚唐,自考在线。词的官方特质消逝了,成为了歌台舞榭、樽前花下的文娱品;《花间集》奠定了“此为艳科”的基础。

76.温、韦:指晚唐词人温庭筠和韦庄;温庭筠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新版。韦庄词封闭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保守,成为南唐词的先导;温、韦各有所长,各自启迪一种词风,在词体气魄的定型进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世称“温、韦”。

77.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赵崇扎编成,共10卷,选录18位文人词500首;集结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类型化,标志词在文辞、气魄、意境上词性特征确切定;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础。中国古代。

78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举办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词》;婉丽绮靡是花间词派的主导气魄,对后世词的繁华发财起深远影响;花间派并不是严厉意义上的文学流派。

第四篇:当代文学史[模版]

当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至今的中国文学。

2.《相信未来》的作者是食指 3.《一代人》的作者是顾城

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选自顾城的《黑眼睛》 5.《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6.论争中“三个崛起”: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7.张中行的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流年碎影》

8.杨绛的《干校六记》:《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9.巴金《随想录》的五个集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10.三红一创: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吴强的《红日》、柳青的《创业史》

11.青山保林:杨沫的《青春之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

二、名词解释 1.三突出

于会泳在1968年5月23日在《文汇报》撰文《让文艺界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

三突出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原则是江青等在其文艺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创作原则。这一原则是主观主义的产物,是江青等人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导致了文艺的概念化、脸谱化和类同化,对文艺造成了重大的损害。2.白洋淀诗派

指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1967——1976)一批北京下放河北白洋淀插队的知青构成的诗歌创作群体。主要成员有:根子、芒克、多多、林莽、宋海泉以及与其保持密切联系的北岛、严力、江河、郑义等。白洋淀诗派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食指等先驱的诗风,持守了时代主流之外的个人独立思想,坚持了怀疑与逼问的精神立场,而且从整体上使诗歌超越了浪漫主义,从而使诗歌中断了几十年的现代性传统得以延续和修复。现代主义艺术倾向的诗歌在新一代青年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后来多数朦胧诗人都受惠于此,朦胧诗本身可以说是这一创作群落的延续。3.朦胧诗

又叫“新潮诗”。产生于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与传统现实主义诗歌相比,朦胧诗的现代意识大为增强。诗人更多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不单纯崇尚对客观世界的摹写,象征、隐喻、暗示等现代诗歌创作技法被广泛运用。“朦胧诗”的出现对诗歌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代表性的诗人、作品有《回答》(北岛)、《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一代人》《远和近》(顾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纪念碑》(江河)、《大雁塔》《诺日朗》(杨炼)等。4.第三代诗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曾经喧嚣一时的朦胧诗已经渐渐沉淀,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开始不满于它的停滞及局限,于是决定自行探索,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方式,他们带有强烈实验味道的诗歌,的确具有迥异于前辈诗人的特征,于是按照这一群体出现的时间,评论界称他们为“第三代诗人”,以区别于建国后第一代带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意味的诗人如郭小川、贺敬之;第一类:坚守知识分子精神立场,执着探讨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后朦胧诗”。诗人有海子、骆一禾、王家新、西川、欧阳江河等。第二类:站在民间立场倡导平民意识的“后朦胧诗”,由若干个民间社团和诗歌创作群体组成 :非非主义、莽汉主义、他们等。第三类:书写女性经验,表达女性意识的女性诗人,如 翟永明、伊蕾、陆忆敏、海男、唐亚平等。5.伤痕小说

新时期最早出现的小说潮流,以1977年刘心武《班主任》发表为标志,伤痕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心灵创伤和个人与家庭的不幸。主要作品有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等。伤痕小说的功绩在于:从社会角度讲,它揭示了“文革”的最大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从文学角度讲,一反十七年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丰富了文学的容量。缺点在于过多的材料堆砌或情感控诉缺乏节制。6.反思小说

重新思索和审视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政治失误和历史教训的小说,伤痕小说的继续和深入。其差别在于:伤痕小说就事论事反映文革带来的灾难;反思小说注重揭露建国后历次左倾运动的失误及产生原因,表现强烈的求真意识和批判精神。主要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鲁彦周《天云山传奇》、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等。7.寻根小说

王安忆《小鲍庄》韩少功的《爸爸爸》都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的根。“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迄今为止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等文章中。主要作品有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阿城的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小说、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郑义的《远村》、《老井》等。

三、简答题

1.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创作特点)

第一,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第二,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第三,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

第四,杨文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2.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许多篇章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表现出一种跨越历史与现实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意识,以及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层关注。如《十万进士》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痛苦命运的惋惜和对制造这种悲剧的社会的控诉。

第二,典丽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叙事模式和议论话语模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如《道士塔》。3.“十七年”短篇小说的发展

11949-1953年平稳发展期,○作品数量少、质量低少数优秀作品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如: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21953-1956年 两种题材比较繁荣:一种是表现农业合作化的作品○如: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康濯的《春种秋收》二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如:峻青《黎明的河边》、王原坚的《党费》。

31956-1957年 是发展最为繁荣的一个阶段:○这段时期一些作家突破思想上“左”的束缚,以及题材上单一化的限制,正视生活中的矛盾,提出“干预生活”的口号创作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陆文夫的《小巷深处》、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

41957-1966年,反右以后,创作上比较僵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很少出现,较为突出的有茹志娟的表现战争中人性之美的小说《百合花》。

4.《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作品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和生活道路为轴心,组合成宏伟完整的画面,将广阔的生活、漫长的历史、众多的人物、纷繁的事件巧妙地串连在一起,线索单纯而明晰,结构繁复而精巧,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第二,刻划细腻,描写深刻。作者特别善于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以此来刻划其独特的性格。如林道静与余永泽诀别时的心理活动。她厌恶余永泽的庸俗自私,视他如蝇蛆一般,但真要分手,又难下决心,内心交织着极其复杂的情绪,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第三,善于将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融为一体,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如对余永泽,抓住其那对小小的、发亮的黑眼睛;对戴愉,抓住他那双“金鱼样的鼓眼睛”、“浮肿的黯黄色的脸”;对卢嘉川,则突出其嘴角上“那调皮的微笑”;对林红,则以其“苍白的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的”希腊女神般的面容。

第四,大量采用映衬对比手法,使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生动。作品普遍运用了同类对比、异类反衬以及同一人物前后期的对比,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5.《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严谨宏伟,颇具史诗规模。作者按照史诗巨著的要求建构作品的框架。如第一部前有“题叙”,后有“结局”。“题叙”上溯历史渊源,铺染了宏大的背景,“结局”交待了来龙去脉,同时又对后一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就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张力。结构的完整统一,蔚为壮观,使思想的包蕴更加丰富、深广,从而强化了史诗效果。

二、写人技法多姿多彩,笔触细腻,生动感人。作品注意将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写出人物性格的底蕴。其中,有令人击节的典型细节,有细腻入微的心理刻划,有对人物深层心理的直接剖析,有对语言、动作的形象描绘,有泾渭分明的对比手法,都收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

三、作品充满鲜明的民族色调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对关中农村自然风光和风土民习的描绘,对人物活动、关系的描写,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渭河平原农村优美、传神的风俗画,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浓烈的乡土气息,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四、抒情的笔调和哲理的议论。作品中点染出许多画龙点晴式的议论,有的成为刻划人物性格的必要补充,有的包蕴着生活的哲理,如警句箴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6.汪曾祺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一,艺术的表现美,再现健康的人性,是汪曾祺创作的审美追求。写人物身上积淀的文化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写亘古传承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是其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第二,汪曾祺擅长描摹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乡土民情、奇风异俗,以及由此构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氛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因此,他对乡土风俗有着特别的眷恋和偏爱。尤其喜欢将文化品性寄予在故乡高邮,表达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美好情思。

第三,以散文笔法写小说,不涉及性格矛盾,不注重刻画复杂的人物性格,行文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第四,语言别具一格,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善用口语叙述,但连缀起来韵味十足,擅长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人物对话也多用短句,富有诗的含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7.莫言的艺术特色

第一,莫言的小说有着丰富的主题内涵。作品既有对传统价值的质疑与反叛,也有因社会环境改变而导致人性缺失和种族退化的感叹,其中最主要的是对生命意识的弘扬。

第二,在艺术上,莫言擅长感觉描写。传统小说从主题出发设置人物与情节,感觉描写往往作为辅助成分,而莫言把感觉描写放在突出的位置。甚至丢开故事与人物,抓住一切机会切入感觉描写,运行娴熟的语言表现,把读者带入各种现场之中,用精美的感觉描写,拼接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乡村画卷。

第三,在语言表现上,词汇丰富多变,体现出作者娴熟的驾御语言能力。小说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但也大量使用口语、俚语、社会流行语,句式上长短杂糅,大量使用色彩词语来创造气氛,往往像印象派绘画那样用厚重的色彩来涂抹画面。

第四,小说容纳了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技巧,象征,隐喻,魔幻现实主义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莫言曾说“没有象征和寓意的小说是清汤寡水,空灵美朦胧美都难离象征而存在”。

四、论述

1..老舍的《茶馆》艺术特色

1、《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最初发表在1957年7月的《收获》创刊号上。全剧没有完整的、贯穿始终的情节,每一幕都有一些主要的故事片断;地点是老北京的老裕泰茶馆。三幕戏分别写了三个时代:戊戌变法失败的清朝末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进行割据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

2、结构人物是老舍的长处。《茶馆》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将近50人,各种人物加在一起共有70人之多,三教九流,几乎无所不包。为了写好、安排好这些人物,老舍采取了四种办法:一是主要人物自壮年到老年,贯穿全剧;二是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三是设法让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四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写,不仅使每个人物性格鲜明,眉目清楚,而且重点突出,多而有序,从人物的身世、遭遇和继承关系,揭示出那个时代的面貌。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是剧中性格鲜明的三个主要人物。

3、《茶馆》的语言朴实简练,性格化,并且具有浓郁的京味。

2.论述寻根小说(结合课本)

一、文化背景

在考察“寻根小说”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纵横交叉”的参照系统。所谓“纵”就是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新时期小说的发展状况;所谓“横”就是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包括西方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冲击或影响。不难发现,“寻根小说”的兴起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对寻根小说的评价

首先,寻根小说,打破了此前各种思潮中,体现的单一的政治视角,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表现了独特的文化寻根意识。其次,寻根小说的创作实践,打破了现实主义独尊的格局。《爸爸爸》是韩少功“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是他主张文学创作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辨,希望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之迷的具体实践。

第五篇:当代文学史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作者王蒙在理想主义的陶醉中敏锐而朦胧地感受到一种潜藏在社会心脏部分的不和谐性。一篇旨在揭露和批判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主义作风的小说。

刘世吾的形象当时被认为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的典型。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解放前是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还负过伤;他也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和魄力,富有经验,懂得“领导艺术”,知道如何去把握工作重点,只要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但他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对那些有损于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和缺点,有一种职业性的平静甚至漠然。他自我解嘲是得了如炊事员厌食症一般的职业病,他对什么都“习惯了,疲倦了”,一句“就那么回事”成了他的口头禅;小说还揭示了在刘世吾对事物冷静理智的观察和分析背后的世故与冷漠。刘世吾象征了现实对理想的冲击,或者是理想对现实的妥协。他是与林震一样的,在内心深出都有为建设新中国做一番事业,可是面对现实中党的心脏……组织部存在的官僚主义,他本人觉得根本没有力量去改变它。他宁可选择麻木,机械的,习以为常的态度来面对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就那么回事!’’已经被他当作逃离社会现实的挡箭牌

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描绘了官僚主义者的嘴脸,更在于剖析了刘世吾这样一个革命意志逐步衰退的领导干部的复杂灵魂,表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革命者蜕变为官僚主义者的。所以,刘世吾的形象并不是“官僚主义者”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的。胡风、沈从文等解放后被剥夺写作权利的心态

在文革前和文革中,中国大陆的当代文学一直存在着潜在的写作,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的知识分子,仍在用笔表达内心的理想之歌和感情世界。保持了一种连贯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出版,《从文家书》。胡风在狱中仍创作旧体诗词〈怀春曲〉《怀春曲感怀》等

《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潜在写作的开端)

但它富有象征意味地记录了知识分子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里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精神状态。病中的沈从文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但他真正感到恐慌的不是世界变动本身,而是这种变动中他被抛出了运动轨迹。正因为沈从文从来就不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所以他才会对这个变化中的时代既不具备任何敌意和戒心,也不是明哲保身地冷眼旁观,而是想满腔热情地关爱它和参与它,所以才会对自身被排斥在时代以外的境遇充满恐惧和委屈。虽然他后来没有归隐湘西民间,却以半生的精力流连于民俗文化和历史博物的整理,而自觉远离喧嚣的文坛与社会,在民间岗位上尽了知识分子的职责。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对时代的感受和思考的声音。这些文字比当时公开发表的作品更加真实.31950年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点的小说 《锻炼锻炼》

4中国诗化小说从现代到当代对汪曾祺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有?

周作人,废名,贾平凹,沈从文文革时期手抄本,秘密传诵的诗歌 : 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的《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食指:《这是凌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穆旦《神的形变》,赵振开《波动》

廖沫沙在遭受批斗时的诗《嘲吴晗并自嘲》,吴晗逝世后作《悼吴晗同志》;杨沫的《自白--我的日记》

白洋淀诗派芒克(姜世伟)根子(岳重)——《三月与末日》多多(栗世征)——《万象-青春》;丰子恺的秘密散文《缘缘堂续笔》京派文学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以北平的作家为主体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京派的文学创作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多地表现了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质疑和批判,风格淡远隽永,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梁实秋,老舍

7王朔《动物凶猛》《浮出海面》《玩的就是心跳》《顽主》“痞子文学” 市井平民文学——顽主文学胡同,饭馆

8最早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说赵树理《三里湾》新中国第一个吟咏爱情的诗人是闻捷 10朦胧诗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戏剧田汉的《关汉卿》话剧《陈毅市长》——叶沙新(1980)

《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 指柳青的《创业史》。

13文革的导火索: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吴晗)朦胧诗三杰北岛,舒婷,顾城

151985年,寻根文学以什么为标志建立?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一文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被人们称为“寻根派宣言”。现当代文学史第一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杨沫《青春之歌》 17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文革结束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之后北京《文艺报》召开座谈会,讨论《班主任》(刘心武)和《伤痕》(知青),“伤痕文学”的提法开始流传。“伤痕文学”以显明的立场表达了对文革的彻底否定以及对相关现实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巴金《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孙犁《芸斋小说》,艾青《在浪尖上》,郑义《枫》,孔捷生《在小河那边》,阿蔷《网》,曹冠龙《锁》《猫》《火》三部曲,白桦电影《苦恋》,王靖《在社会的档案里》,刘克《飞天》,徐明旭《调动》,朦胧诗《回答》《一代人》,陈村《死》《两代人》《走通大渡河》《少男少女,一共七个》自“文革”开始到70年代初,“革命样板戏”是官方提倡最力,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在江青的直接干预下开始了样板式的过程。

京剧现代戏: 《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 《沙家浜》文坛“三只报春的燕子”: 白桦的剧本《曙光》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第一部较大规模全景式的描写解放战争的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

21糊涂涂赵树理《三里湾》

名词解释

1.新写实主义: 80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名称提出于江苏的《钟山》杂志。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 《一地鸡毛》,苏童,王

安忆 等,他们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其创作呈现出新的气息。新写实小说之“新”,(1)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2)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强烈地体现出一种生存意识(3)“消解激情”写作的叙事方式。

对于中国文学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指当代文学(主要是指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往往由两个文本结构所构成显形文本结构与隐形文本结构。显形文本结构通常由国家意志下的共名所决定,宣扬了国家意志,如一定时期的政策和政治活动。而隐形文本结构则受到民间文化形态的制约,决定着作品的艺术立场竿趣味,它们把作品的艺术表现支点引向民间立场,使之成为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民间读物。以电影《李双双》的故事为例,从其显形文本结构来说,是一个歌颂大跃进运动的政治宣传品,但其隐形结构则体现了传统喜剧“二人转”的男女调情模式,有意思的是,其后者实际上冲淡了前者的政治说教,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而获得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3.白洋淀诗群: 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插队,形成了白洋淀诗派,主要诗人有:芒克、根子、多多等。有芒克《天只》 《十月的献诗》 根子《白洋淀》等等。他们的诗作显示了对于现实社会秩序,对暴力的批判,生命中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的带有现代主义色彩。

4.朦胧诗: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5.潜在写作:最早由陈思和先生提出。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卜宁的《无名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也说明了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

6.文革时 “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

7.《白鹿原》是陈忠实的长达近50万字的长篇现实主义巨著,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白鹿原》的史诗品格,源自其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小说的架构非常宏大,作家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全部纳入自己的艺术视野,以 “白鹿村”这个舞台为艺术的支点,通过对白、鹿两家的人物命运的刻画,把历史融注到老百姓的具体、感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方式中去实现对经典历史观的消解,使小说中的历史既有感性饱满的血肉,又有结构和颠覆的力量。小说的深度在于作家对特定历史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与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某种意义上,小说对于鹿子霖、白崇文、田小娥等形象复杂而丰富的人性的解剖,成功地揭示了历史与人性的关系。《白鹿原》还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著。小说无论从人物的设置上,还是从意象描写上,都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意义。小说所呈现的家族史的构架,以及大量的文化风俗史的描绘都是小说文化干的根源。而作家以现代意识对儒家文化命运的观照与剖析也正是小说主题内含的一个重要方面。小说对于象征儒家文化正面价值的白嘉轩加上对鹿子霖代表的儒家负面价值的描述,表现力作者对待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构成了作者的文化忧虑和文化思索。

8.民间文化形态三个内涵 特征(什么是民间,怎样的民间)

《教程》中的“民间”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

特点:1 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的,保持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的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有着自己的独立历史和传统。2 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任何道德说教和政治律条都无法约束,甚至连文明,进步,美这样一些抽象概念都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所以,它往往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源泉。3 它既然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用政治术语说,民主性的精华与封建性的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藏污纳垢的独特形态。

教程所说的民间时在文学史范围内,这个民间既联系着现实的民间文化空间,又包含着知识分子的民间价值立场,以及由此所认同的民间审美原则。

从文学史意义上理解民间,至少有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是民间作为现实的自在文化空间(包括民间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1)从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看民间,更多关注的是民间的愚昧无知,腐朽麻木(鲁迅)

(2)从政治革命立场出发所发现,可能是民间社会蕴含的现实争斗的巨大能量(毛泽东)

(3)从民间价值立场看民间,看到的更多是民间所蕴含的自由精神以及他们自在生活逻辑的尊重和理解(沈从文)9.朦胧诗美学三原则

“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

“回避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

10.战争小说 《百合花》 人性美如何展示

茹志鹃《百合花》的清新俊逸,在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战争为背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及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因此,作品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用新媳妇给通讯员的自己的心爱的嫁妆来展现。战争的枪林弹雨只是为了烘托小通讯员新媳妇之间诗意化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11.民间理想主义特点(结合文学现状谈)

一 民间的理想不是外在于现实生活的理想,它是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和对苦难的深刻理解联系在一起。如果说,这种理想也具有某种道德的成分,那既不应该是过去虚伪的理想主义,更不应该是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道德观念,真正民间道德是穷人在承受和抵抗苦难命运时所表现的正义、勇敢、乐观和富有仁爱的同情心,是普通人在寻求自由、争取自由过程中所表现的富有强烈的生命力冲动,如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二 民间的理想还表现在历史整合过程中民间生活的自身逻辑性。与国家意志对历史的渗透与改造相反,民间有其自身的历史形态与生活逻辑。王安忆在《长恨歌》中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写了上海近四十年的命运,意蕴丰富地象征了上海的市民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与魅力,显然与以前通过一个艺术典型来图解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是不一样的。

三民间文化形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理想的多元性,每个作家根据不同的民间生活场对理想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张承志《心灵史》 张炜《九月寓言》 12.寻根文学三取向

一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阿城《棋王》)

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张承志《北方的河》)

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你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这虽然还是启蒙主义的话题,但也渗透了现代意识的某些特征(韩少功《爸爸爸》)

13.《受戒》 汪曾祺

开寻根文学之先,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讲述了南方小镇中,和尚小明子和小英子的懵懂爱情。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

通过对小明子与小英子之间的感情描写,突出了人间的爱与美。作者意欲向读者展示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环境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方式,暗示了这样一条道路:从世俗中逃遁,解脱未必要脱离现实,远隔尘世,尘世之中自然的人生,透明的人性是可以与天,与大自然,与佛相通的,人性的自然舒展,欲望的适当满足倒是获取宗教超脱的条件与补充。

艺术特色:

1.小说散文化结构:没有集中的故事情节,叙述信马由缰。注重气氛与人物的融合,民俗风情的描绘兴趣盎然。

2.叙事采用一种回溯的方式

3.捕捉精彩的细节,用白描手法传神地描绘。

4.乡土色彩浓郁,情景和谐统一

余华《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阅读感受

(作家余华在90年代连续发表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完全改变了他在80年代的创作风格。这两部作品深刻描写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城镇社会中下层人民所遭遇的日常性的苦难,如果从传统知识分子精英立场来表现这个题材,也许会成为具有某种政治寓意的社会批判性作品,但余华改变了这一叙事方法,他利用这个题材探讨中国民间对苦难的承受力和承受态度,尤其是许三观的故事,写出了苦难重压下民间赖以生存的幽默与乐观主义。如果孤立地看,这些幽默和乐观很可能会被知识分子批判为阿Q 式的可笑方式,但余华把这些因素置于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背景下给以表现,其效果显然不一样,成功地挖掘出长期被主流文化遮蔽的中国民间抗衡苦难的精神来源。这些作品在揭露现实生活存在的严峻性一点也不比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差,但它驱除了意识形态化的廉价的天堂预约劵,也不像某些知识分子所表达的孤愤绝望的现代战斗立场,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被拉到最为接近的方位,挣扎在生活底层的人民表现出独立(而不是借助知识分子的话语)的面对苦难的本色。)

连线题

姚雪垠 《李自成》

韩少功《马桥词典》

张扬《第二次握手》

王蒙《春之声》

贾平凹《浮躁》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陈忠实《白鹿原》

王安忆《长恨歌》

徐怀中《西线轶事》

曾卓《悬崖边的树》

杨绛《洗澡》

季羡林《法门寺》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马原《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上下都很平坦》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下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 阿那克瑞翁体 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全)

    第三十三章杂剧 一、名词解释 1、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2、元曲四......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奥林波斯神统 奥林波斯神统反映了父权社会的人际关系。宙斯是众神之主,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王。他让她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如阿波罗是日神等等,他们组成了一个......

    宋元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 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当代文学: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发展于中国大陆的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学。(时间、地域、性质) 2、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最终定稿)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