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的应用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的应用
胡力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311231)
摘要::
关键词:
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地支持好、服务好新农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对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作简要论述。
1新农村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
全国各地,无论是发达城镇或是边远乡村,对信息化的需求都极为迫切。农业现代化对信息化的需求重点:一是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的需求(如制种技术、高产栽培和反季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二是对市场供求信息的需求(如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品种需求量、规模信息及时间、地点等);三是对农业产品价格信息的需求(如品种价格、市场需求价格、期货价格、区位价格、运输成本等)。而不同地区农民的需求重点不同。如:东部地区农民除重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信息以外,还更加重视市场供求信息、国家有关农业政策的信息;中西部地区农民第二及第三位的因素分别为农产品价格信息和生产资料信息。2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2.1 电子农务
电子农务促进新农村建设质量的提高。电子农务应用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的理念,对农村及传统农业的管理、服务进行了变革,从而不断促进了乡村的民主管理,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使新农村建设迈进了可喜的一步。发展电子农务具有如下优势:(1)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抓住信息化机遇,发展信息化优势,克服农村工业化不足的弱点,真正实现后发优势和超长规发展,使农村发展接近先进发展地区的水平。(3)便于在“三农”之外,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如:基层政府缺乏服务意识的问题、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落后文化在农村漫延的问题等等。因此,利用信息化契机,逐步推进电子农务建设,可辅以解决“三农”的体制问题,乡村政府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的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4)电子农务支撑新农村政务的建设。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目标。它要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从而实现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
2.2“3S”技术
"3S”技术即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和“3S”集成, 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recision Farming,Precision Crop Management)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和处方农作.是近年来国际上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际上是主要应用3S技术,还有作物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害、杂草、产量等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相适宜地耕种、施肥、灌水、用药,其目的是以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保护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说:精准农业就是利用RS作宏观控制;用GPS精确定位地面位置;用GIS将地面信息(地形、地貌、作物种类和长势、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分状况等)进行储存,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最佳耕作、施肥、播种、灌溉、喷药等多种操作,变传统的粗放型经
营为精细生产.例如在喷洒农药时通过传感器获得不同田块不同程度病虫害的具体数据,实地调整喷药量,对症下药.有效降低农业成本,使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最优化使用,使每一份资源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最经济的投人获得最佳的产出;又能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系统地摸清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数量与质量等情况不仅是规划土地用途的基础,也为国土资源管理以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二篇: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是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条件,是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向各级各部门提供信息,是信息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打造农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2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 1
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化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连接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农业信息网站的出现,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利用网上信息指导种植、养殖,利用网络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认识信息的价值,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
4、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目标。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素质主要体
现在接受、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谁能最先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就能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如果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正是以自身很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搜集、筛选、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不断地为自身创造发展机会。农业信息化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5、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电视网、电话网和电脑网的“三电合一”,农民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了解国内外农业、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农业信息化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将促使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促使农民由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向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转移。
第三篇:建设新农村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
“十一五”时期,农业部计划要在全国80%以上的县级区域建立起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力争整体运行功能接近同期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而今年农业部即将启动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也都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支持。由此可见,尽快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农业信息体系,以推进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为中心,强化资源共享,健全应用系统,延伸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在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一是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97%的地(市)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发展农村信息员22万人;31个省区市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二是农业信息资源总量不断丰富,信息采集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努力,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布设了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在农业各行业和农业服务领域建立了近40条比较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处理。相继建立了生产、市场、进出口等50多个数据库,信息资源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方面,能够客观反映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为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三是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农村信息资源。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规划、缺乏投资主体;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发布渠道不畅、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信息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农民难以承担农业信息化较高的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我们必须使包括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善。到2010年,我们要建立起科学、完备、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一是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软硬件平台,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二是要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的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大型数据库,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三是要促进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的畅通,使信息的双向交流不应仅局限在互联网上,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一是要确保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创造多元化投入的政策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二是要健全制度,立足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国家信息化导向,在深入总结农业信息化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信息化制度建设。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重点培训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的农业信息化队伍,使农村信息化队伍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
第四篇: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月9日下午,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神农行动‛启动仪式在樊城区太平店镇启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信办、省信息产业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的领导和市委副书记万桃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玉出席启动仪式。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神农行动‛的主要任务。‚神农行动‛启动仪式选在太平店是对我镇近年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充分肯定。
太平店镇版图面积232.7平方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3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3万人,耕地面积8.1万亩,宜林山滩5万余亩。我镇是农业大镇,农村人口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三,农民富则全镇富。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镇委、镇政府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的特点和需要,加快农村农业信息化步伐,向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村市场真正需要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为农民搭建信息致富的桥梁。我镇充分利用和整合电话、电视、电脑等资源,利用 ‚互联网信息+电视节目信息+电话联络信息‛的‚三电合一‛方式实现了农业信息与农民的零距
离传播、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培训、零距离受益。通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搭建信息系统平台,把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及时发送到网上,解决信息收集难、发布难、交换难的问题,为农产品的供求、农技、农贸等提供最新信息。目前,我镇已建成一个农业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和11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2006年,我镇农产品贸易网网上展销促成农产品交易2万多吨,成交金额10万多元。农业信息数字化,使我镇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目前全镇发展山药、土豆等蔬菜5000亩,落实冬春萝卜面积2000亩,草莓面积1000亩。蔬菜大棚180多个,新发展黄豆、芝麻等小杂粮面积达到1万亩。引进日本甜柿350亩,油桃800亩,拐枣460亩,大梨枣、布郎李、桔橙等1000多亩。蛋鸡养殖协会、草莓协会、豆制品加工协会、香菇协会等等,网络了一批乡土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同进同出,互惠互利,成为新的经济实体。民间传统手工业产品实现网上营销。王台村的豆制品、龚州麻绳、小龙洲的鞭炮、蔡岗的凉席、小樊粉条、龙巷的竹编等在襄樊、十堰、宜昌、河南郑州等地都找到了订单。全镇实现农业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3550元,与上年相比人平增收500元。
电脑编织致富网
我镇芦湾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安谈到网上农业信息时,他满脸兴奋地说:‚我们村在网上创建的商务信息栏就像一个‘黄金宝
地’。‛2006年,他们通过电脑网络发布山药丰收信息后,湖南长沙市一家农贸公司很快发来联系邮件,一次就签下订单收购山药50吨,成交金额达10万元。一下子解决了山药零售易损伤、价格低的问题。近年来,我镇有许多村像陈文安这样的搭上了农业信息的‚致富快车‛。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各类农业企业‚网上卖菜‛、‚网上卖鸡‛、‚网上卖果‛等生意日益兴旺,广大农民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据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随成介绍,我镇目前开办综合性网站点1个,农业农村政策信息网点11个。网站主要面向农村开展三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开辟了实用技术、新品推荐、专家系统等栏目,开展网上农业病虫预报、专家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向农民提供计生、医保、养老保险、土地、道路建设方面的政策信息。三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招工、劳动力需求、农产品供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服务,以及科普、气象、交通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公共领域信息服务。网站自去年7月底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2000条以上,网站点击率稳步攀升。
电视看出致富路
为了让普通农民朋友看得到农业信息,学得到农业技术,自2004年以来,镇委、镇政府利用镇电视台传播信息的便利条件,开办了《农村科技》、《农业信息》专栏节目,主要是选播中央
七台农业频道与本地情况类似的‚科技迷‛、‚致富经‛,让农民学有榜样,学有动力。同时,结合时节播放农业生产管理中应关注的问题,很受农民欢迎。年前,随着500多头肉猪销往广东。我镇养猪大户凌代全笑了,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农业信息电视频道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凌代全通过电视媒体学到了生猪养殖技术、疾病有效防控等知识。经过四年多的流动发展,已成为一个年出栏2000头生猪养殖大户。不仅自己致了富,还为他人送去了养殖技术,带动了五十多家农民养殖致富,成为生猪养殖龙头。
自农业信息专栏开办以来,为农民解决重大疑难问题800多个,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发送农技、预防灾害等公共信息2000多条,减轻农业灾害损失超过100万元。
小樊村、沈河村农民依靠农业信息电视频道调整种植结构,组织农民大力发展苞菜、辣椒等无公害蔬菜生产。近两年,两村年种植蔬菜2000多亩,外销额130万元,仅蔬菜一项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徐堤村农民吴志军结合农业电视频道农业培训节目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三膜覆盖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把草莓上市时间提前到元月份,挂果期延长到5月份。并且具备投资小,效益高的特点。元月份草莓每斤价格在10元左右,按每亩草莓产1000斤,收入在10000左右。
电话连上致富线
春耕生产生产在即,镇种粮大户王堤村的农民王爱民正忙着用电话联系粮食种子。放下话筒的他略显激动:‚这年代信息太重要了,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不出家门也能通过电话了解急需的农科知识和市场行情。‛
电话目前已成为当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我镇在2004年已经全面实现了有线电话村村通,近两年又新建设移动手机电话信号发射塔13处,覆盖面达到100%,手机用户在10000人以上。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005年被市科技局定为市级科技服务网点后,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全天侯值班,只要遇到农业疑难问题,拨打一个电话号码,就会有人给你耐心的答复。一年多来,拔打人次达6万人次。目前,信息电话已成为全镇农民的最贴心电话,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06年,又被省科技厅定为全省科技信息示范点。
第五篇:新农村信息化工作建设
一、当前点军区农村信息产业化现状
当今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在关注农业信息化进程,全国省级涉农推广网站59个,地级农技推广网站298个,市级974个,“全国农技推广网”开通知以来,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初步建成了以农技推
广网为核心,集10多个专业网站为一体的国家农技门户网站,经过今年改版后,信息量更丰富,界面更加美好,点击量大富上升,目前月点击数高达600万次,此外肥料信息网、节水农业信息网、植保咨询网、耕地质量网等诸多的农技网站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当前农技信息工作的宣传和推广与农村信息化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农民还不知道应用农技信息发展生产、推销农富产品等。
为了使这些有效信息能走村到户作为宜昌电信企业,点军电信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将网络接入点下移到85%以上的行政村,另对建设难度较大的行政村09年内拟发卫星模式开通各村农村党教点的信息接入,为点军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服务。宜昌电信于2006年就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湖北农技110热线,用户只要拨打11896110即可获得农业快讯、市场行情、农业科技、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等相关信息。极大方便了广大农民了解各方面农业信息的需要。
点军区科技局建设农村科技信息站9个,配备了电脑,基本上实现一个乡镇两个站点,同时以区政务网为中心、以各乡镇为支点、以农户为节点共同构建了全区信息网络,确保了信息畅通,提高了信息入户率。各乡镇(街办)、社区均建立了科普活动室,全区共建科普活动室12个,开办科普宣传栏45个,每一季度更新科普知识,全区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区级创新服务中心——点军区科技局分别在5个乡镇设立了科技服务中心,在每个科技型企业设立了科技联络员,构建了全区创新服务网络。通过发布科技信息、实施科技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各级各部门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两年内共开展服务活动200余次,争取科技无偿资金352万元,研发新产品11种。
二、主要措施
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点军区将强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积极组织实施“信息入乡”工程,主动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主要措施如下:
(一)大力推进农村信息产业化宣传,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带头人
为此区级有关部门将加大农村信息产业化的宣传力度,一是协调点军区农经局、科技局以及各乡镇,引导农民发挥信息的先导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市场化,以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推动农村能人兴办企业,二是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引进品牌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加快培养一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了解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复合性人才,建立农村信息化的实验示范点,从而快速、便捷、低成本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带头人
(二)建立电信窗口,帮助农民网上致富
点军区政府积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协调各网络通信部门,改善农村通信条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信息源和便捷的交流渠道,使信息有效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与广电局联系组织完善农业电视节目“进村入户”;二是与电信局、农经局、科技局联系,携手推进农业信息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网,为加强网站管理,建立信息采集、发布更新、通报等到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发布一些农民和农业产业化组织需要的农业政策和农产品信息;三是利用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政策,以电脑、电话、电视为载体,从各方面引导农民学习和收集相关知识,为农民搭建网络平台,依托“信息快车”奔致富
点军区经济局表态说今后将一如既往的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网络支撑服务,创建更便利的网络平台,做到提升区一级,完善乡一级,延伸村一级,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最有效最方便的服务。
新农村信息化工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