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须注意的几点
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须注意的几点
兴国县按照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程。2004年以来,全县共完成新农村建设点714个,打造了高兴长迳、龙口文院、江背华平水南、长冈仁塘秀水等多个新农村建设精品点,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团420多批次。面对新形
势,县纪委监察局班子表现出较强的大局意识,在选调纪检干部到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的同时,找准工作落脚点和切入点,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服务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了对工作队员教育和资金监管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呜锣开道、添砖加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让各层次的人员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在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的工作格局下,纪检监察机关在做好全县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引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廉政勤政意识,永葆公仆本色。一是抓住一条红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兴国县是著名的将军县、烈士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几年来,我们组织了1500多名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参观烈士陵园,将军馆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大家重温“自带干粮去办公,脚穿草鞋干革命”的苏区革命精神,感受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主义气概,工作队员的心灵深处得到震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抓住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这条主线,拓宽教育覆盖面。我们按照部门齐抓共管,依靠群众参与的原则,扎实推动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制定了工作方案。首先,我们把新农村工作队员培养成廉政文化义务宣传员,通过他们组织村组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360多次,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80多条,刊出廉政宣传栏920期,有还组织举办了“廉政杯”书法比赛等活动。其次,开展了廉政文艺进村入户活动。乡镇纪委组织农村党员观看教育警示片300多场次,县电影队入村放映100多场次,县文化局还组织《木乡长》及兴国山歌剧在圩镇村巡回演出25次。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村干部进一步端正了为群众服务的态度,改善了干群关系。农民朋友自编的兴国山歌“哎呀嘞,党的政策惠农家,免了提留免公粮,如今种粮得补助,农家建设有补贴,廉政文化进农村,新村建设有保证---”,表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平安。
二、在财务监管上下功夫,防止新农村建设资金缩水
县纪委把加强新农村建设财务管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完善三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新农村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的问题。一是依法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村有乡管”的委托代理制。去年县政府下发《乡镇财政“乡财县管”实施方案》后,县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300多个村实行“乡管村用、专户专帐”管理进行了村财务移交监交工作,村出纳业务由乡镇财政所代理,每村只设一名报帐员,会计业务由乡镇经管站分村做帐;二是实行新农村建设资金月编报制度。为严格管理好新农村建设资金,更好发挥其使用效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小组。每月的资金拨付由监察局长、财政局长和县新村办主任等人共同编报,集体讨论审批后,抄告县会计中心划拨到各新农村建设点。三是完善了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将资金编报情况向县人大、县政协报告,并接受监督,不定期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和审计部门,对大额的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跟踪检查或专项审计。此外,每年都要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新农村建设资金调度会,通报当年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在财务管理上形成了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新格局。
三、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防止新农村惠民项目掺杂充水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工程,这些小额工程点多面广,能否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发包,并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建设资金,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在工程建设上做到严把“三关”。一是严把物资采购关。新农村建设物资一律实行政府采购。仅2006年全县硬化19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18公里村组主干道,发放水泥1.3万吨,通过政府采购节约资金71.5万元;二是严把小额工程简易招标关。小额工程项目由村民代表、理事会成员、村干部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按照最低价中标的原则,经过集体讨论,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据统计资金节约率达16.5。三严把新农村建设项目验收结算关。每年我县都要根据上年运行情况制定《兴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村村庄整治验收标准》,示范点完工成型后,由新村办、联合监察、审计、财政、交通等单位组成若干验收组,对每个示范点工作量进行逐一丈量核算,最后还要由纪检监察机关和新村办再抽调人员组成复核组,对验收组确定的示范点数字复查审核。三年来,通过除杂挤水份,节约财政资金70余万
第二篇:朗读教学须注意
浅谈朗读教学应注意问题
固始县北关小学 翁玉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教学,明确指出要把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因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也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朗读成为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共同趋势,老师们十分重视朗读,甚至有的老师还提出了“以读为本,„读‟占鳌头”的口号。这说明阅读教学回归了本真,让人欣慰。为了更好地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当下,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读有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是有一定指向的,朗读亦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到哪里,就读到哪里”,这种朗读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和朗读目的的模糊性天女散花似的教学,是随意、凌乱、漂浮的。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每读一遍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并针对不同的目的进行有效的指导。请看孙双金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案例:
课始,孙老师让学生朗读课题,根据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时候,孙老师抛出了“读”的教学:
师:是啊,是什么经历使她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来读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畅。请你们朗读一遍,我听听能不能做到。(学生齐读)
师:我听后的感受是比较通畅,但还不够响亮,还能再响亮一点吗?声音响亮代表自信。再读一遍。(学生再齐读)
师:这一遍比第一遍好多了,但有一个字的字音,在读的时候个别同学稍有问题。(教师板书:嚷)这个字读什么?这个字单读时读第三声,在课文里要读第一声。读一遍,再读一遍。闹嚷嚷是什么意思?
评析:
当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后,孙老师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一遍又一遍有目的地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效果:第一遍,学生声音不够响亮,是因为学生还没有读通,对文本还不熟,对朗读没有信心,所以孙老师评价说不够自信,其实孙老师别有用心,目的是让学生再读书。读第二遍时,孙老师是个倾听者,认真听学生朗读,因为学生读得不通畅,孙老师就知道学生对这个词不理解,于是对读错的音和字及时纠正,纠正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结合文本和生活来理解。
2.注意读有层次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基本要求。要使儿童正确地读,教师应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有重点地对声、韵、调进行正音。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好词,读好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逐字念读”的现象,才能为准确地句读打好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训练的最高目标,它主要是指能正确读出抑扬顿挫,显示出文章的风格神采。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是一个纵向提高的过程,我们的老师不能躐等求进,不顾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盲目教学。请看一则失败的案例:
一位教者教二年级的语文课《北京亮起来了》,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环形路,谁能把自己的喜爱读出来?(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流畅,谁能读得美一些?(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声音洪亮,挺好的。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美吗?老师给你提个建议,你可以读得慢一些,感情丰富一些。(学生读)
师:真不错!谁还能读得更美一些?
(学生尖着嗓子,夸张地读了起来,孩子们忍不住捂着嘴窃笑。)
师:你读得可真美,请同学们像他这样美美地读一读。
评析:
“美美地读一读”是时下很多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到底什么是美读呢?我想,美读应该是读者有读文章的强烈欲望,情浸其中,以读为美,它应该更适合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比较枯燥的写景文章,美感是有的,但整个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中性的。孩子们朗读时,没有情动于心,没有强烈的美感体验,教师就一味地让孩子“读得美一些”,岂不是在为难孩子吗?像那个男孩子那样,装腔作势地读,一定味同嚼蜡,哪里还会有美感体验呢?教师这样不顾文章内容,不顾角色情境,不顾自身体验,一律要求美读,不仅是走进了朗读的误区,对孩子们的个性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呢?
3.注意读有指导
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书面语言,运用形象思维,唤起自己的内心表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事物,在想象中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与作者感情共鸣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了朗读,出现了许多朗读方式,这不能不说是对文本的重新认识,教学观念的改变。但是,课堂上,不从问题的主线或重点、关键入手加以指点,不“导之以思”,而是泛化朗读,儿童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地傻读呆读盲读,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对朗读的漠然和厌倦情绪。如何防止“漫无边际”的朗读,怎样及时点拨、深化呢?请看支玉恒教《第一场雪》的案例:
师:(指一个男生)你来选一个读得最好的男同学当代表,(学生点名贺特松)走到前面来。(问一个女生)你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女同学当代表,(学生点名谢丽梅)走到前面来。(对男生)你把那种壮阔的景色读出来。(对女生)你把那种细腻的情感读出来。听一听怎么样。
(男生开始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嗬……”)
师:(打断)我怎么教的他给忘了。(众笑)“嗬”是内心的惊叹,不要往远处喊。
(男生读“推开门……粉妆玉砌的世界,”)
女生:“落光了……彩虹。”
师:嗯(对男生)女同学比你读得好(众笑)对吗?
男生:对。
师:可能有一个原因,你这段文章确实比较难读,是可以原谅的。好,再接着努力读吧。(请两位同学回座位)咱们集体再练习一次。尤其是男同学,好好看着我的手势。
(男生齐读,教师配合手势)
师:(打断)不要着急,推开门一看,他吃惊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半天才“嗬”了一声,舒了一口气,说“好大的雪呀”,这样才有意思。接着一起读“大雪整整”,开始。
男生:“大雪整整……粉妆玉砌的世界。”
评析:
该段课文是写雪后美景的。既然是一个美景,一个场面,就有不同的特征。如写整体的,写细部的,写人的感受的。对不同的景况和不同的人情当然读起来不一样。支老师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指导男生把雪景读得壮阔一些,雄浑一些。要求女生用轻柔细腻的语调来读,以表现事物的纤巧美丽。此片断着重指导一个“嗬”字的读法。因为是人物内心的赞叹,所以不能像一般的叹词那样读得高亢外扬,而要读得低沉、内向。这个字读起来难度较大,但它的表现力也极强。支老师这样不厌其烦地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目的是建立形象,进入情景,体验感受,从而对文章有更深的领悟,对美丽的大自然更加热爱。
4.注意读有示范
范读,就是教师示范性的朗读。教师的范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范读能够真实地生动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内容,创造性再现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中去,引起想象,激发情感,加深印象。范读的基本要求是诱导性。范读的诱导性在于教师在在把文字作品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中,浓缩朗读者的深刻体会,独特感受,熟练技巧和声音魅力。伴随着声音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贞的心灵,也就同时流入学生的心田。请看窦桂梅教《皮斯阿司和达蒙》的案例:
(投影出示课文当中的一句话: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师:听老师读,想想听出了什么?
(教师读这句话,重读: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
生: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怕死的,达蒙就是其中一个。
生:生命属于人虽然只有一次,但是只要是为了朋友,为了朋友之间的真正友谊,死也是值得的。
(教师又读这句话,重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
生:这样读,突出了达蒙为了朋友皮斯阿司,愿意替他坐牢。
生:我知道了,达蒙相信他的朋友皮斯阿司没有罪,而且相信皮斯阿司是守信用的,所以他来替皮斯阿司坐牢。
(教师还是读这句话,重读:……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生:这个不怕死、愿意替别人坐牢的人是皮斯阿司的朋友,他叫达蒙。
生:我想皮斯阿司的朋友可能很多,但不怕死,愿意替他坐牢的只有达蒙一个人。达蒙是皮斯阿司的真朋友。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评析: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老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老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可以说,朗读是活的,是赋作品以生命。好的朗读示范能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涌动,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以上这则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通过反复朗读“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这句话,让学生一步一步加深对朋友的理解。正是有了独特的理解,学生才能读出更深的感受。
5.注意读有成效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乎,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诸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之类的教学用语层出不穷。这固然意味着小学语文对人文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性的尊重。但在这些教学用语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时下对“个性化”理解的偏颇以及如此“个性化”所带来的弊端。请看一位教师教《泉水》的失败案例:
师:这些调皮可爱的泉水娃娃们来到阳光灿烂的世界,它们会去哪儿玩呢?又会遇到谁?你们知道吗?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2—5段。思考:泉水来到哪里?遇到了谁?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泉水来到了哪儿?遇到了谁?(教师相机板书)
生:泉水来到静静的山谷,遇到了画眉鸟。
生:泉水来到山间的平地,遇到了杜鹃。
生:泉水来到果园,遇到了果树。
生:泉水来到水池里,遇到了山里的姐姐。
师:其他小朋友找对了吗?(学生举手)你们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泉水,你想流到哪儿?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想流到平地。
生:我想到山腰的水池里去。
生:我想去果园里。
生:我想流到山谷。
评析:
这一教学意在落实课改观念——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增加自由的空间。对泉水“流到哪,遇到谁”这一问题,几个学生先后回答了5、3、4、2自然段的内容。从表面上看,学生答问似乎是自由了;可从实质上看,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无序混乱。试想,第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到了山谷,一下子拎出第五节内容,第二位学生忽而拎出第三节内容,等等,既非文章的顺序,也非什么内在的逻辑,这是其一。其二,对“你想流到哪儿”的选择,如果说第一个学生是真心所选,那第四位学生就是别无选择了——因为前三项已被他人选走,而孩子是“乖巧的”,是能“领会教师心意的”,无论喜欢与否,他都会作此选择。“喜欢”二字就很难谈得上了。这种既窒息学生灵性又败坏朗读名声的底水平的朗读教学是要不得的。
总之,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教学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第三篇:农村党员须做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新时期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须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紧紧围绕“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在生产生活中争做“领头雁”,带领群众共建新农村。
一是要注重学习研究,做农民朋友的“政策通”。受知识水平、信息渠道等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民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涉农法律法规等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农村党员必须把政策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章及与农村工作紧密相连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以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要及时向群众发放与“三农”工作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宣讲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培养更多的农村 “政策通”“政策宣传员”。
二是要发挥技能特长,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农民富则国家盛。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愈加企盼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广大农村党员要找准工作切入点,与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结合,促群众生活宽裕。在具体实践中,一要带头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带头参加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考核评聘,并运用所学技术发展生产。二要适应市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创业竞赛”、“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等创业平台,选准增收致富项目,带头学技术、上项目、先致富,为群众趟出路子、作出表率。三要充分发挥技能特长,积极为广大农民传经送宝,将其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帮其拓宽增收渠道。四要通过创办行业协会、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出让技术等形式,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要带头移风易俗,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当前,在部分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还存有迷信风水、练习“法轮功”、赌博等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员要从着力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宗族观念、生育观念、法制观念等方面出发,积极参与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兴办家庭书屋、科技书屋,发展村级文化设施;带头崇尚科学,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和封建迷信及宗族帮派活动;带头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头学法、懂法、知法、守法,遵守村规民约,执行计划生育等各项农村政策;带头做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友善的文明户,助推农村乡风文明。
四是要积极建设生态家园,做村容整洁的“示范户”。由于受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少地方尤其是山区的农户存有养猪不建圈、厕所建路旁、垃圾乱堆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身心健康,并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为此,农村党员要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带头实施“一池四改一利用”工程(建设户用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利用太阳能),通过沼气及其发酵残留物的综合利用,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加并举,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要带领和帮助群众扎实开展沼气富民工程,组织群众积极绿化街道河道、美化庭院活动,从源头上消灭草堆、粪堆、垃圾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有效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运输等的良性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是要参与村务政务,做民主管理的“监督员”。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农村基层民主的不断推进,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在农村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必须认真按照这一具体要求,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推进民主管理。具体实践中,要带头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依章、依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村民自治;要通过记民情日记、建民情档案、列席和参加村两委会议等形式,积极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在村务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监管,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带头抵制不正之风,自觉做到廉洁自律;要定期攻势村级财务情况、山荒地承包、宅基地审批等村务政务,并开通百姓之声信箱、百姓之声热线电话、百姓之声联络员等绿色信息通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证村级各项事务健康有序运行。
六是要协助搞好服务,做为民服务的“志愿者”。为民服务代理制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农村党员要依托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代理机构,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需要”,自发成立为民服务代理志愿者队伍,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积极为群众代理农村合作医疗办证和补助金发放、流动人口婚育手续办理、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发布、农民使用集体土地建住宅审批等各种服务事项,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办成事,变群众跑为党员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彻底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
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两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指导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中,简单的照搬上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而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必须是建立在广大基层干部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之上。一要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广大农村干部只有通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理论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从而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 和新问题。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并积极地向农民宣传,使党的方针政策被农民所掌握,从而达到用政策推进工作,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政策鼓舞士气的作用,发挥好、调动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各项工作落实符合党的政策,满足群众要求。二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工作领域宽,工作内容丰富,随着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的变化,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不讲民主,就不能很好地推动工作,更有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更多的学一些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善于把法律手段、民主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疏导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把对国家、集体负责与对农民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违法施政、不越权行事,做到处事公正、作风民主,近而带领农民群众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三要增强发展本领和带富能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任务也应放在引导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上,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多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掌握带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基本技能,以更好地组织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尤其是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事,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用市场经济法则评事,把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进而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二、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农民群众最直接的领导者,即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即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意志,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群众的各种意见;即要关心群众个人和眼前利益,又要帮助群众了解整体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牢宗旨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强化为民意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干部做的怎么样,群众的评价最重要,从近年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心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反之,则会被群众抛弃,最终的结果就是“下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把宗旨观念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中,无论是出思路、做决策,都要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实心实 意地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帮助和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去。二要强化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过程中,习惯于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习惯于行政命令,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管民”意识必须转变为服务于民的意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民,就要在贯彻执行农业农村政策和引导农民发展经济过程中,树立勤政为民思想。要勤于观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勤于思考农村工作中显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勤于总结工作出现的新经验,推广新成果,勤于宣传党的政策,提供各种有益的信息,鼓舞农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一些具体工作基层干部还要亲自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农村基层干部官不大,但管事不少,而且大多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公道、务实、廉洁自律是广大农民衡量干部的最基本标准,特别是涉及到新农村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无论是发展经济、改革村容村貌,还是倡导文明新风,学科技、用科学,在做好事过程中,一件小事情做歪了,一点小节出了问题,一件纠纷调节上出现偏差,都会引来一部分人或一大部分人的反对或不解,从而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进而影响工作成效。
三、农村基层干部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反映出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体现了干部的毅力,干部心气足,农民才会有干劲,才会更愿意追随做好每项工作,这种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保持思想上的开拓性。农村基层工作内容多、难度大,随时都会面临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不能带着畏难情绪,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跳出老路,多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杨长避短,以领会政策的敏锐性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推动重点工作。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关系,把上级的工作支持和基层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二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新农村建设领域广、要求多,工作中最忌相互猜疑和相互拆台,要想将工作做好,基层干部必须掌握善于和睦共事的本领,一方面注意多理解别人,多拿自己的缺点和短外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互补因素。特别是在遇到矛盾分歧时,不能较劲,要多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达到消除疑虑、心平气和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讲究交往艺术,想方设法,恰如其分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让别人多理解自己,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和支持。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新农村要求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最实际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心理有数。基层干部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工作中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无论是落实政策还是部署工作,都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要多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文章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镇)村两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指导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农村
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中,简单的照搬上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而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必须是建立在广大基层干部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之上。一要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广大农村干部只有通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理论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从而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并积极地向农民宣传,使党的方针政策被农民所掌握,从而达到用政策推进工作,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政策鼓舞士气的作用,发挥好、调动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各项工作落实符合党的政策,满足群众要求。二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工作领域宽,工作内容丰富,随着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的变化,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不讲民主,就不能很好地推动工作,更有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更多的学一些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善于把法律手段、民主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疏导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把对国家、集体负责与对农民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违法施政、不越权行事,做到处事公正、作风民主,近而带领农民群众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三要增强发展本领和带富能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任务也应放在引导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上,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多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掌握带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基本技能,以更好地组织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尤其是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事,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用市场经济法则评事,把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进而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二、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农民群众最直接的领导者,即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即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意志,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群众的各种意见;即要关心群众个人和眼前利益,又要帮助群众了解整体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牢宗旨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强化为民意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干部做的怎么样,群众的评价最重要,从近年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心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反之,则会被群众抛弃,最终的结果就是“下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把宗旨观念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中,无论是出思路、做决策,都要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实心实意地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帮助和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去。二要强化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过程中,习惯于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习惯于行政命令,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管民”意识必须转变为服务于民的意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民,就要在贯彻执行农业农村政策和引导农民发展经济过程中,树立勤政为民思想。要勤于观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勤于思考农村工作中显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勤于总结工作出现的新经验,推广新成果,勤于宣传党的政策,提供各种有益的信息,鼓舞农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一些具体工作基层干部还要亲自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农村基层干部官不大,但管事不少,而且大多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公道、务实、廉
洁自律是广大农民衡量干部的最基本标准,特别是涉及到新农村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无论是发展经济、改革村容村貌,还是倡导文明新风,学科技、用科学,在做好事过程中,一件小事情做歪了,一点小节出了问题,一件纠纷调节上出现偏差,都会引来一部分人或一大部分人的反对或不解,从而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进而影响工作成效。
三、农村基层干部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反映出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体现了干部的毅力,干部心气足,农民才会有干劲,才会更愿意追随做好每项工作,这种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保持思想上的开拓性。农村基层工作内容多、难度大,随时都会面临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不能带着畏难情绪,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跳出老路,多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杨长避短,以领会政策的敏锐性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推动重点工作。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关系,把上级的工作支持和基层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二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新农村建设领域广、要求多,工作中最忌相互猜疑和相互拆台,要想将工作做好,基层干部必须掌握善于和睦共事的本领,一方面注意多理解别人,多拿自己的缺点和短外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互补因素。特别是在遇到矛盾分歧时,不能较劲,要多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达到消除疑虑、心平气和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讲究交往艺术,想方设法,恰如其分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让别人多理解自己,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和支持。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新农村要求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最实际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心理有数。基层干部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工作中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无论是落实政策还是部署工作,都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要多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