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

时间:2019-05-13 10:4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

第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

访谈政府工作人员。访谈对象主要选取相关部门负责人(农业局、人社局、扶贫办、公安、政府研究室、人大政协农办等)和一线具体负

责的政府工作人员。

访谈提纲:

1.您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总体看法?

2.您认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异同是

什么?(现状、特点、制度和政策环境、对策等)

3.您是如何看待甘肃省新生代社会融入问题的?(主要是对策)

4.您认为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过程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5.请谈一谈您在具体工作中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事

例。

6.您是如何理解中央和省上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措施的?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2011年8月,宜昌市共青团组织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统一安排,在去年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的“共青团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以下简称“面对面”)活动基础上,结合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实际,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留守子女的亲情联系”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布置开展了以“宜昌市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留守子女的亲情联系”为主题的2012宜昌市“面对面”活动。

一、调研内容

在指导各县市区团委开展本地“面对面”活动的同时,我委同步开展了市级层面的“面对面”活动,通过向已婚育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集中访谈、电话访问等形式,针对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消费能力、文化生活情况等方面的基本现状,重点是针对他们与农村留守子女的亲情联系情况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在前期调研阶段,我委发放问卷1875份,回收有效问卷1513份,面对面集中访谈217人次,电话访问37人次,累计调研1767人次,调研对象广泛分布在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商品零售、建筑制造和居民服务各个行业。此次大样本调研活动让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农村留守子女的生活现状与诉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宜昌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点

调研结果统计显示,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主要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整体文化程度相对更高,同时,掌握技能的水平也有所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大多数为初中和高中学历,分别占总数的58.3%和34.5%。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难以进入更高水平的学历阶段,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合计只占7.2%。另外,新生代农民工政治面貌以共青团员和群众两项居多,分别占47.9%和44.5%,中共党员所占比例偏少,只占5.9%。二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精神文化生活单一,人际关系圈比较狭窄单调。在面对面集中访谈中,已婚育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表示他们向往高端且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从统计结果来看,72.1%的受访者认为“缺少文化娱乐生活”。39.2%的受访者业余时间主要娱乐方式是打牌,23.4%的受访者业余时间选择看电影或电视,18.9%的受访者业余时间选择去网吧上网聊天,总体来看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究其原因,38.5%的受访者反映,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导致缺乏业余生活时间太少,27.9%的受访者感到城市生活成本太高,这些也是影响他们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他们业余时间的主要交往对象集中在单位同事和老乡两种人群上,人际交往圈比较狭窄单调。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相对焦虑和空虚的精神状态,31.2%的受访者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觉一般,19.7%的受访者认为不满意。三是夫妻普遍结伴外出打工,和子女日常联系较少。67.4%的受访者和配偶结伴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交由老人或者其他监护人照顾。于是,留守子女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外打工时最重要的精神寄托,留守子女的问题也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担忧。但是数据显示,已婚育新生代农民工同农村留守子女的联系间隔周期较长,57.1%的受访者超过15天才和子女联系一次,而且同子女的联系也主要局限于电话和熟人捎口信等间接形式,其中电话联系的占43.8%,熟人捎口信占27.6%,两者合计占71.4%。而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子女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身边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性格普遍比较孤僻,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均令人堪忧。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留守子女亲情联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生代农民工片面关心子女物质生活。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增加家庭收入与改善孩子教育不能兼顾的两难境地,正所谓“养得到娃的身,养不到娃的心”。他们普遍表现出疏于管教或教育方式方法不得当的问题,外出打工后与子女缺少沟通,存在用金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他们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事实上成了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有些家长虽然关心留守子女的学习,但只停留在关心考试分数的层面上,加之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缺乏对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缺乏对子女思想道德的引导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子女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低落且波动大,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嫉妒心强,自卑感重。

2、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成长缺乏规划。54.3%的受访者在被问及子女成长规划时表示“经济压力较大,希望孩子早点出来打工改善生计”,我们通过面对面集中访谈和电话访问等方式同受访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初步分析出两点原因:其一是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工作压力较大,导致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家长难以为子女接受高水平教育承担经济压力;其二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相对城市同龄人较低,较少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相应的职业规划和子女成长规划意识淡薄,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读书说到底就是为了几张文凭”,因此对子女教育关心程度较低。已婚育新生代农民工相对更加关注子女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64.5%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机会非常愿意参加针对留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培训。

3、缺乏新生代农民工稳定联系子女的社会化机制。随着我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我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类专项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但基于已婚育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农村留守子女这一特定人群的服务管理机制衔接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比如宜都、远安等市级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示范县市区已基本普及“亲情电话”,帮助本地农村留守儿童同外出务工的父母建立日常联系,但此项机制并没有覆盖到外地来宜务工的已婚育新生代农民工。我市各类企业与社区中的群团组织、志愿服务机构和兴趣爱好小组已初具规模,但是活动设计针对性、开放性和专业性不足,47.3%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偶尔开展一些活动,但作用不大”,57.3%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社区组织活动,但没有邀请我们参加”,只有19.3%的受访者表示所在的企业或生活所在的社区经常为他们及留守子女提供志愿关爱服务,且效果很好。

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留守子女亲情联系现状的建议

1、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壁垒,改善留守子女进城生活条件。一是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籍制度的限制,淡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同其他社会主体间的身份差异,逐步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消除制度性障碍。二是要解决子女入学困难。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就学提供更多机会。要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公办学校打破招生区域限制、放宽招生条件,并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提供政策优惠,确保教育公平。三是要改善基本居住环境。把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范围内统一规划考虑,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居住条件,为留守子女随父母来宜生活提供基础保障。

2、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教育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及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善根本上在于其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基础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整体水平,而且对加强其与留守儿童子女的亲情联系,促进留守子女的成长成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优化和调整职业培训布局,以人社部门为主导,组织引导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链接形成一套覆盖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培训网络。针对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激励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高中、大专阶段的文化知识培训和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此外,抓住春节期间新生代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时机,召开家长会,积极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专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提高其家庭教育水平。

3、深化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联系留守子女的长效机制。在继续发挥学校关爱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进一步深化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一是健全新生代农民工与留守子女的常态联系机制。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开通“亲情电话”、“亲情视频”、“亲情书信”,确保留守学生每周与外出务工家长联系一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各类企业、社区也要适当筹集资源做好“亲情电话”架设工作,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子女的常态联系和交流。二是对留守儿童开展“感恩教育”。学校要以班会、团日活动为载体,对留守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留守学生感知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与不易,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意识,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奋发图强,为外出务工父母减轻负担、消除忧虑。三是要坚持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结对帮扶、志愿发动等重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爱心妈妈”等志愿结对帮扶品牌活动,加快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推广以心理健康为特色的“阳光家园”集中关爱项目,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免去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留守子女的亲情联系是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社会各界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留守子女两大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机制,全方位、多角度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面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及其留守子女的根本利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议案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比第一代更充满着自我矛盾的群体,关注这个群体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对策解决其社会归属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中活跃的生力军,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社会问题。关注他们的社会归属问题,建构一种合理制度并采取适当对策使他们顺利实现城市化和非农化的转移,对于我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文化生活需求、医疗保障、就业创业政策、子女入学、住房困难、公共医疗卫生等问题是他们融入社会的主要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如何有效融入城市生活,关键在于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培训,提高职业技能,让农民工在城市中能找到工作、按时拿到工资、有保险,有地方住,子女有学上。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人数近亿。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论从价值追求、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近80%的人未婚,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

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 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 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

 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由农民向工人转变,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

 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 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 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 和上一辈人最大的区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的追求和梦想。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也渴望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 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

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 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

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 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

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 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

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

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

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迫在眉睫”

人数近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不愿意回去,城市又不能融入;他们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他们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当他们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必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之为“无根的一代”,他们既未被城市接纳,又对农村极为淡薄,很多人把他们归纳为“愤青”的一代。如果说老一代农民工还能“安贫乐道”,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多了愤世嫉俗。有着改变现状强烈渴望,而在向“上”的渠道被阻塞的背景下,强烈渴望就会异化为心理失衡。而且,农村新生代和城市的新生代相比,心理更容易出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首先,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需要中国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作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农民工,那种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观念已完全过时,那种给农民工的进入设定众多门槛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以感恩、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城市要敞开胸怀接纳农民工,让农民工融入到城市中来,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

其次,要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获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平等待遇,这比在城市生存更重要。这就要政府构建覆盖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享受与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目标。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否则,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无能为力在城市安稳定居。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把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尽快放上议事日程,将他们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利用城市改扩建、发展小城镇、建设卫星城等机会,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须的基本住房条件。

第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冲击着旧有的农民工管理方式和待遇机制,他们不能容忍低工资,不能容忍劳动条件差、住得不好吃得不好,不能容忍没日没夜地加班。虽然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较上一代农民工有了明显所进步,但从总体来看,农民工的问题依旧是相当突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现实。

最后,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学历上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两者面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老一代农民工是在短缺经济阶段进城或者到沿海地区打工的,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是过剩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局面。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他们显然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先前很多的技术都成了“屠龙之技”,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让他们适合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平等就业。

参考文献资料:

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2韩长赋,关于“90后”农民工。人民网,2010年2月1日

3《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

4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调查论文

——形式政策

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08机制二班

姓名:张凌允

学号:200801020024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2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

吴丽萍

管理学院社工专业2008级 指导教师:何卫平

摘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既是我国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力军,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既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大量减少农民的长远发展战略,是我们科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最佳切入点。因此,从身份认定、有效市民化两个层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化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dentity and the city

integration

Wu Li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8 Grade Wu Liping Instructor:He Weiping Abstract: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rapid development today,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of our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workers.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force,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ization,both with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the practical needs,and to reduce a farmer in great quantities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is our scientific crack two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optimal cut a point.Therefore,from the citizens,effective two level proceed with adopt a variety of measure to solv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 has great real sense.Key word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modernization

引言..............................................................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与特征......................................3

(一)含义界定.................................................3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3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现状....................................4(一)经济层面.................................................5(二)社会层面.................................................5

(三)自我层面.................................................5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的对策..............................6(一)身份诉求.................................................6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二)社会保障福利.............................................6

(三)有序政治参与.............................................7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引言

最近火速蹿红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石小孟,他说:“我所有的梦都碎了,都醒了,只剩下这个城市,冷冰冰的在这戳着,你说我们能离开吗?我们不能离开,为什么?因为我读了一辈子的书,我就为从山里边走出来,现在我走出来了,我走到这个冰冷冷的城市里了,我只能活下去,我死也死到这,我烂也得烂在这儿,我必须得活。可是我活下去多难哪? 怎么活?我只能妥协。”从这一幕幕的梦幻到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既未被城市接纳,又对农村极为淡漠,很多人把他们归纳为“愤青”的一代。有着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而在向“上”的渠道被阻塞的背景下,强烈渴望会异化为心理失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经济接纳,社会拒入”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面临巨大的困境。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动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经济型转到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或者生活型。如果用推拉理论来解释的话,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拉力的作用显然远远大于农村生活推力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大多数人想永久地在工作的城市居住下去,有主动融入城市的要求,而在传统农民工身上的这种渴望就不是这么明显。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外出的动机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维持生计,他们更想通过这种进城的机会来改变农民的身份,融入到城市环境中,成为一个城市人。然而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依旧很低。

2011年,我省的“新生代农民工”,一年到底挣多少钱,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在就业、住房、社保等相关方面的权益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我们不得而知。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我省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故事。

小芳(化名)东莞工厂打工(1983年出生,2003年外出到工厂里打工)。2003年,小芳毕业于某校计算机专业,和许多同学一起被学校安排到珠海超毅公司(生产线路板)工作,做质检员。2006年小芳和同村的小明(化名)结婚,婚后小芳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断断续续出去打工。2011年8月17日,小芳到一家手机配件厂做质检员。丈夫小明也在这个厂做领班。小芳一个月工资2500元左右,小明工资高些,有3500元,两个人每月能存下4000多元。小芳的工资主要靠加班,基本工资只有1000元多一点,每加班一个小时,可以拿到9块4毛8分,每天加班四五个小时很正常,最少也要三个小时。“因为是质检员,管着出货,晚上我们常常加班到九点多。”

对小芳来说,现在的工资比她刚刚出去打工时高多了,那时候在珠海,一个月只有1000元左右,后来每年涨点,到她离开那时,工资涨到了每个月1800多元。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虽然两夫妻都在城市打工,相互有个照应,但是在城市奋斗这多年,自己从未感觉被城市接纳。刚到东莞时,他们跟我说,东莞可太好了,谁谁谁在东莞做了什么,可有出息了。到东莞已经这么多年了,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是个东莞人了,可是你做梦,没钱没车没房,在东莞你永远是个外地人,你穿的跟墙壁一个色,你站在大街上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永远有人找你查暂住证,稳定这两个字永远不属于你。其实自己也想过回家,可是已经回不去了,在东莞的外地人谁不想家啊?但是谁都回不去了。

现在我们最主要想的就是多挣钱,等攒够了钱就接女儿一起来。可是后来一想,女儿来了,他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办呢,如果孩子在东莞读书,没有户口只能上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的办学质量一般,她担心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上东莞的公立学校,则要交几万元的借读费,而假如把孩子送回老家,又担心孩子重蹈他们的覆辙,成为二代留守儿童,对成长不利。以后也不能找个好工作,被人看不起。

现在的他们只能挤在破旧的出租房里,拿着最低的工资,苟延残喘地在这个城市生活,他们喜欢城市,想留在城市发展。可当他们一步步朝着自己梦想前进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这个城市并没有接纳他们的打算,就算他们在努力,他们永远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做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在他们家乡,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原来热闹的乡村,现在却变得冷清异常。他们想家,想亲人,可是他们却回不去了。

生活在城市,却难以获得作为一个市民的权力,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局。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与特征

(一)含义界定

2010年1月3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牟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使这个群体再一次被得到重点关注,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名词。新生代农民工近年来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这是一个首次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主要是80后和90后,年龄18岁到25岁,据统计总人数大约1亿,占农民工总数的60%,这一独特的群体是城市化浪潮中最值得关注的生力军,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渴望进入城市、融入城市,只是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

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有关专家给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归纳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其实新生代

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区别远不止这些,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与上代农民工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比重分别高于文盲、半文盲、初中、高中、大专的比重。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第二,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新生代农民工消费习惯与老一代“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诙谐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他们讲求心随我动的率性自我。老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挣钱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挣了钱最后要回到农村去。他们生活十分节俭,赚的钱大都会存下来留给家里。新生代农民工则明显不同,他们的花销不再像父辈那样仅用于简单的衣食住行,他们会把钱花在诸如电器、手机、电脑、网络、服饰、甚至汽车和房子等很多方面。据2007年的调查显示,受访农民工中有1201人拥有手机,占66.13%,11.29%的人拥有电脑,31.33%的人去网吧上网。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中的比例较老一代农民工高出很多。另外,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对高档商品和时尚性商品的消费有着一定的渴求,上歌舞厅、健身、看书报、去博物馆、学习技能等,已经进入了农民工的休闲消费视野。受访者中,5.79%的人购买国外高价品牌手机, 18.68%的人购买国产高价品牌手机, 6.31%的人购买流行服装,2.72%的人购买高档品牌服装,8.82%的人平时消遣的方式是看书读报,2.61%的人去文化、美术或历史博物馆,6.21%的人学习技能。

第三,生活目标明显转移。生活目标上,老一代农民工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十分记挂,终归要回农村去。而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甚至出生在城市,没有什么务农经历,因而他们没有父辈那么强烈的乡土情结。比起父辈,他们更希望留在城市中生活,对于城市的依赖感和归属感要远远大于农村。

第四,年纪轻,未婚率高。

第五,务农经历短。老一代农民工中有约54.5%的人有过务农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39.2%的人曾务过农,他们大多是直接从校门直接走上外出务工经商道路的,有的连基本的务农常识也没有,是一批没有务农经验和常识的中国式农民,不务农的农民(户籍制度意义上的农民)。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具市民化意愿、距离市民化又最近的社会群体之一。在应对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体系中,有必要把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提上重要日程,促进他们由农民工向市民的角色转变。

农民工市民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城市农民工等获得成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权力(市民化)的过程。其中所获得的包括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福利等。广义的农民工市民化是包含市民意识及最终成为城市权利主体的过程。更进一步说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的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并促进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广义的农民工市民化所涉及的是与国家、政府相对应的社会层面上的过程。很显然,完整的农民工市民化应该是广义的农民工市民化,符合城市化和市民化方向的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人口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权利、生活质量、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国务院发布的2 0 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富士康悲剧”的发生再次警示企业、社会、国家需要更加关心年轻产业工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在向新生代农民工表达人文关怀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的能力, 进而加强和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效能。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半工半农,亦工亦农”的双重角色,表现出“城乡两栖”钟摆式的运动形态。从宏观城市化过程的视角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自我等方面均遇到重重壁垒和困惑,出现了城市化效能低下的现象。(一)经济层面

相对严峻的社会宏观经济环境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的有效进程。时下, 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方面主要面临着就业难以及劳动的付出和报酬之间存在的普遍差距较大等问题。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失衡造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显性失业。也即是这部分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找到甚至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工作所导致的就业难。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付出和报酬上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时间时间长、劳动量大。相应的获得如工资等报酬普遍偏低。(二)社会层面

作为一个经济要素流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非经济领域遇到了不少社会壁垒, 出现“经济接纳, 社会拒入”的现象。首先,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农村和城市的社会隔离,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缺少成为真正被城市居民的意识上的积极认可,更多的城市居民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宏观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半工半农, 亦工亦农”的双重角色。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存在,始终不能让农民工实现其身份和职业的双重置换。其次,我国现代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体系等相对缺失、不健全以及农民工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社会保障福利的比例仍比较低,为数不少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福利甚至还处在真空状态。最后,部分城市居民主观歧视和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居民来说, 由于户籍制度所给予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福利相对于流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许多优势。部分城市居民因此便有一种相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心理优越感,并歧视和排斥新生代农民工。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认为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扰乱了城市的社会治安, 破坏了城市的生活环境, 分占他们的资源。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应该说是包括所以年龄结构在内的农民工群体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充满朝气的年轻一族,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尊重、认可与接纳,也有着与城市人交往的强烈意愿,这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主观偏见,实质是一种社会群体间的不信任。这一道无形无影的心理沟壑, 加深了城市居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两大群体之间的疏离感, 产生马赛克般的群体分割, 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居民也难以产生认同。

(三)自我层面

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困扰,进城前又都是从学校这个单纯的环境里出来,许多人在进城前没有务农甚至劳动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使得他们工作能力相对较差,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承受力弱,自尊心强,感情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丰富而又脆弱。当面临非工非农的社会处境、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权益被侵害时,他们的内心不断处于焦虑和恐慌之中,一旦遭遇挫折就有可能一蹶不振、破罐破摔,稍有不慎甚至可能酿成犯罪。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的对策(一)身份诉求

二元的社会体制所形成的障碍,使新生代农民工一直作为农民的一部分,与农民、农村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批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认同、也不愿意接受户籍制度缺陷所赋予他们的无法更改的农民身份。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也让他们找不到人生价值的意义,使得他们比城市居民多了一份焦虑的心理。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能否适应变迁社会赋予他们的身份,也即能否认同自己的农民工的身份, 既要取决于他们自身对文化归属的转变,还要取决于他们能否被城市文化所接纳和认同。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接受一个新的社会身份认同时,往往要经过和自身历史文化的复杂互动过程,新规则的引进对人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以及社会成员对变动性身份及规则的接受、吸纳和拒斥反应,无一不和文化的过滤作用有关。而文化又从主体的内心决定了他们对新身份的认同程度。因为认同尽管能够从支配性的制度中产生,但只有在社会行动者将之内在化并围绕这种内在化过程构建其意义的时候,它才能够被认同。所以, 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身份认同的研究,必须要分析他们的社会行动。意识在行动中产生,并在行动中变化。反过来,意识又型塑了劳动过程中的关系及行动。故而,无论是城市工人还是新生代农民工都应该从主体的意识上、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做到认同彼此,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困境才能得以解决。

(二)社会保障福利

农村发展中所释放出来的过剩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凸现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问题。在现有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问题的讨论中,共有三种观点,即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福利体系或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体系或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特殊性和我国的客观实际,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福利体系的条件还不成熟。而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体系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从长远来看,又不利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也不太符合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特殊性。有鉴于此,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帮助他们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真正融入,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需要。

第一,建立分类分层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制度。这种分类分层首先体现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分类分层上。不妨将新生代农民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职业、收入都比较稳定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大多已在城市居住多年并有在城镇长期定居的打算,他们的社会保障福利应比照或接近于城镇社会保障福利。这类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福利水平在整个农民工社会保障中也是最高层次的。第二类为职业、收入都不太稳定但有雇主的新生代农民工。第三类为职业、收入不稳定且无雇主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两类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性都比较强,应采取比较灵活的社会保障福利政策,保障福利水平可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要灵活调节。尤其是对一些仅在城镇临时性打工、农闲进城、农忙回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可借助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体系,采取灵活的方法。这种分类分层更体现在内容上。农民工社会保障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福利制度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救助和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等内容,但如果抓“全面”,恐怕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承受能力不符。因此,要抓重点,优先且重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最迫切需要的保障项目。

第二,各级政府要树立一种全局意识和现代化意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问题,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中发挥主导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项难题,各级政府要敢于面对这一不可避免的问题,着眼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长远发展,真正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城市化进程减少障碍。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组织涣散且处于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才能保障自身的基本权益。因此,在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构建中,政府必须处于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构建的成败。另外,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涉及对现有各项制度的突破和改革,这更需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需要各级政府树立一种全局意识和现代化意识,真正为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扫除障碍。

第三,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化管理,努力建立一种可灵活地随人口流动而变动的相对独立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在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极强的流动性所带来的管理上的不便和参保上的延续性问题。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来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各个省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本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水平及其相关制度,这个制度应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本省城市务工时和回到本地农村地区后的缴费标准以及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金的发放标准,各地的制定标准应一致,只在具体数额上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同,但其计算口径应统一。每个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务工之前都应到当地社会保障部门办理一个社会保障卡及个人帐号,当他流入哪一城市,就按这一城市的有关规定参保并缴费。即使是他最后回到农村地区生活,他也可按当地农村地区的标准缴纳相关费用,继续参加农民工社会保障,这样就保证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的延续性。至于社会保障金的发放,应由当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所在地决定。当然,实行全国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需要设立专门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福利机构,可在各地的社会保障部门设一专门科室。在这里强调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应与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分开管理,专款专用。

(三)有序政治参与

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是距离市民最近的群体。但由于长期的二元社会结构所导致的城乡分治以及教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进入城市主流生活,无法与城市居民平等交流。个别农民工的城市失范行为产生的“晕轮效应”又强化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不满和防范心理。从整体上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两大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而有序的政治参与,既可增加农民工对城市公共事物的关注,提高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又可以增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抵触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情绪。同时,农民工通过参与城市社会的政治选举、公共政策制定等活动,可以促使政府尽快消除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政策,完善政策法规,加快农民工真正变为城市居民的步伐。

第一,加快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步伐,为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服务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把我国的公民人为划分为享受不同权益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两大社会群体,是农民工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壁垒,才能为消除城市中农民工“边缘人”地位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农民工拥有和城市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真正拥有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已经大致形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实行暂住人口居住登记簿制度,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逐步实现从户口登记向人口登记的转变。这一基本思路无疑是可取的,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和推进。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操作程序,充分估计户籍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不能因户籍改革带来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压力而停止或延缓改革步伐,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推进立法进程, 为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所谓“有序”,最主要的是建立和遵守法制秩序,亦即是民主法制化。为保障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先,应根据农民工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修改和完善选举法。在选民登记问题上,改变目前以户籍为依据进行选民登记的制度,而转为以居住地为依据进行选民登记。为方便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参与选举,国家可考虑为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发放具有个人选民资格信息的长期有效的选民资格证书,并配套建立全国联网的选民信息系统, 这样,不论农民工在哪个地方务工,都能使他们很方便地参加选举,同时又能有效解决重复登记和重复计算应参选选民数量的问题。在代表结构上,应适当增加农民工代表的数量。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下,任何一种代表都没有本群体内的人更能真实地表达该群体的现状及其利益诉求。作为本身就是农民工的人大代表而言,他们更清楚自己所处的利益群体的现状以及近期和长期的利益需求。应本着权利平等、规则平等、享受平等的原则,在分配代表名额时,把农民工作为一个单独的界别,适当增加名额分配比例,增强农民工在权力场合的声音,这对于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群体与当地政府之间的沟通,减少摩擦,消除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抓紧落实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立法和其他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立法,确保农民工政治参与在民主、法制、理性的轨道内有序运行。

第三,提高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 为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机制,确保他们的收入能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长,真正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其次,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监督和处罚制度,加大对雇佣农民工的企业的监督控制力度,确保农民工的合理经济利益。只有当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得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到保障,经济收入逐渐提高时,他们才会有更大的热情来关注社会公平,才能有能力将经济资源转化为政治资源,获得更多的政治信息和机会。

第四,注重农民工现代公民素质培养,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提供能力保障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是强化民主素质、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条件。在民主政治事务中,一切活动诸如选举、竞选、提议、审议等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条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城市市民而言,其整体文化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加大农村教育投资,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通过教育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升其就业能力、民主法制观念和政治参与能力。对于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 国家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职业技能和基础文化方面的教育,而且还应包括提高法制意识、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农民工在政治生活中所必需的政治知识和技能,使其逐步融入到现代经济和政治生活之中。

第五,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工的集体话语权要扩大农民工政治参与范围,使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渠道合法化、组织化, 就有必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民工的权益代表组织,从而改善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增强农民工的集体话语权。首先,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工参加现有的工会组织。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显然,把农民工纳入工会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动员和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给予农民工和正式职工在政治上、经济上平等的待遇,积极解决农民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真正成为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者和权益的代言人。其次,要允许和支持农民工建立农民工之家、农民工协会等组织,提高农民工的自组织能力。再次,要注意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利用工会的力量来保护这些企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后,农民工流入地的工、青、妇等组织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向农民工群体覆盖,党组织应加大在用人单位尤其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建设基层组织的力度, 将农民工中的先进分子纳入组织,使其成为政治上成熟的公民,并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六,注重构建新的有效的政治参与平台,扩大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目前我国农民工制度内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是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和基层自治组织干部选举)和信访。应在坚持和完善以上参与渠道的同时,注重新的有效参与平台的构建。一是坚持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是参与的前提。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与公众生活相关的各种政策都应“暴露于阳光之下”,敞开面对公众,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积极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与农民工有关的城市发展规划及政策出台前,应组织有农民工代表参加的城市公共议题听证会,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农民工群体的利益。三是推行网络政治参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拥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拥有手机等现代化通信工具,懂得一定的网络知识,很多人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网络参与渠道的运用,及时在网上发布政策信息,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建立网民与政府间“诉求—回应”机制。四是注重新闻媒体在农民工政治参与中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的作用。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媒体在国家法律监督和社会问题解决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被誉为“第四种权利”。随着农民工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农民工运用新闻媒体的力量来表达利益、反映意见将会更加普遍。国家应把农民工和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来信、来访、来电,向新闻媒体反映不合理现象和问题的程序和方法通过立法规范化,促使新闻媒体和相关部门认真对待,为农民工政治参与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亨廷顿, 纳尔逊.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2]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3]王维, 朱强.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成因浅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 80 —82.[4]邵得兴.当前城市外来人口政治参与的若干难点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4): 42 —45.[5]李景治, 熊光清.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 ,(6): 61 —66.[6]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 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 [7]刘传江,徐建玲.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城市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 [8]姚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问题探讨[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 [9]胡银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的二维性及教育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0]齐心.延续与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 [11]吴岚,赵洪波,.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探析——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0,(12).[12]黄国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外源影响机制研究[J].财经科学,2010,(12).[13]沙占华,赵颖霞,.后危机时期民工荒的成因、对策与积极意义[J].保定学院学报,2010,(6).[14]徐莺,.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概念辨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5]向会斌,.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问题浅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0,(4).[16]李培玉,.枝江:“提技能、给政策、搭平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J].职业,2010,(28).[17]尚芳,.农民工养老保障再成“焦点”[J].中国社会保障,2010,(8).[18]时讯[J].中国社会保障,2010,(8).[19]邢克鑫,.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若干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20]王佑镁,.信息时代的数字包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新视角[J].中国信息界,2010,(9).[21]郭继红,.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22]娄玉花,.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807340340

[23]李瑾,.乐见全社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对话全总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副组长王舟波[J].当代劳模,2010,(3).[24]李瑾,.心灵的平等[J].当代劳模,2010,(3).[25]李瑾,杨登峰,.第二代:走进青春的世界[J].当代劳模,2010,(3).[26]左静,.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0,(9).[27]李洪梅,.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用工分析[J].现代商业,2010,(27).[28]肖金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浅析[J].现代商业,2010,(26).[29]本刊编辑部,杜娟,赵钧,蒋安丽,.员工责任:立身之本——重新定位人,重新塑造人[J].WTO经济导刊,2010,致谢

当我以学子的身份踏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便已注定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年华。提笔写下“谢辞”,才惊觉自己即将真的离开,人生亦从此展开新的画卷。尽管不舍,却更珍惜,因为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可爱的人值得感激。他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色彩,无论收获、遗憾、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学业的阶段,老师都将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给我们耐心的指导,并给我搭建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另外,向在工作之余还要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考核及提出宝贵意见的指导老师最衷心的感谢!

下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访谈问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转型期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调查研究

    社会转型期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调查研究——以西安为例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程晶 郭洋洋 王志辉 贺涛 徐太强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21......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主要问题(本站推荐)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 (一)成长环境得天独厚。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生活条件优越,经受挫折较少,心智不太成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思想起伏较......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5篇

    뀀ὥ鱎ᅑ㹝䩢㈀  琀ㅞ㍧扒톖葞㉶ 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

    新生代农民工(模版)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首次出现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他们占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主体,约有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以“三高一......

    新生代农民工

    2010.12.10 从近几年的“用工荒”到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在近半年内发生了“十二连跳”系列自杀之后,“新生代农民工”也日渐作为一个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公......

    新生代农民工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