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省新农村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第二届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论坛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全省新农村文化建设正象盛夏荷花如火如荼盛开的时候,今天,来自全省各地文化界、理论界、学术界的各位专家学者相聚在小曹娥镇,隆重举行第二届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论坛开幕式。在此,我谨代表论坛的承办单位小曹娥镇党委、小曹娥镇人民政府,向前来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小曹娥镇地处宁绍平原中部,北濒杭州湾,有8100米海岸线,距杭州湾跨海大桥仅11公里,是我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全镇总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9109人,是余姚市榨菜的发祥地和“孝女文化”的发源地。
近年来,在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繁荣活跃农村文化作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展东海明珠工程、市文化强镇和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新突破。目前,我镇已有5个特级村落文化宫,38支镇村文体团队,30户文化中心户,20个家庭图书室,被评为浙江省图书工作先进单位。“曹娥之声”大型群众性文艺晚会已
1连续举办四届,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并在2006年被余姚市委宣传部、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最佳活动。涌现了省十大笑星陈金华、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潘丽丽等省内外知名艺术人才,此外,我镇文化中心户朱渭江在去年第四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暨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夺得5块金牌。
今年,我镇正在全面开展省(宁波市)生态示范镇、宁波市文明镇、宁波市工业循环经济试点镇、余姚市卫生镇、余姚市文化强镇等五镇联创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和谐宜居家园,着力提升我镇整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素质和镇村文明程度,逐步实现“经济更加发展,环境更加优美,服务更加优良,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这次新农村文化建设论坛的召开,是对新农村文化的一次总结、提炼和展示,必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们将借这次论坛的东风,进一步抓好新农村文化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预祝浙江省第二届新农村文化建设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全市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在全市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今天,*市总工会联合市社科联、市企业文化研究会隆重举办企业文化论坛,这是继省总工会牵头主办*企业文化论坛之后,首个市州举办的企业文化论坛,充分体现了*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展示了*市工会组织和社会各方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精神风貌。论坛的举办,对于*市繁荣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为实现工业兴市凝心聚力意义重大。在此,我代表省总工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关心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会工作的*市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时代,已进入以文化定成败、精神定胜负、文明论强弱的阶段,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凝聚职工之心,汇聚企业之力,形成鄂企文化的强大气场,契合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大势,符合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望。
今年*月*日,围绕“打造共同体、增强软实力”这一主题,由省总工会、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经济学院共同举办了*企业文化论坛。省委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书记充分肯定了我省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提出了全省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书记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揽,着眼于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归属感,坚持以职工为本、以企业为根,建立以责任、诚信、创新、和谐为共性要素的企业文化,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省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想,旗帜鲜明,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行动指南。我们要站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高度,站在推进全省“一元多层次”发展体系的高度,深刻领会省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方向,结合省情市情,在贯彻中抓好落实,以抓落实的成效构筑企业的“精神高地”,构建职工的“幸福家园”。
我省企业文化建设历史悠久、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魂,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精心运作,搭建平台,展示文化风采,提升文化品味。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等多种功能得到了发挥,显示了独特魅力和综合效益,一大批先进企业文化汇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潮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积极跟进企业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创造新经验、新做法,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叫响一批精品名牌,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助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此次*市率先在全省举办企业文化论坛,抓住了企业文化发展先机,必将充分激发全市企业的“精气神”,必将充分显示*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必将展示*工业大市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推进。我们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先进的企业文化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企业文化标杆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声誉好的企业文化品牌,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表彰一批爱国奉献、敬业爱岗、以厂为家,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集体和个人,推动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基本问题,探索基本规律,形成全面融入、整体推进的科学方法,形成继承创新、兼收并蓄的发展路径,形成广泛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活动方式和成果运用的研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指导服务,努力在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标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深耕细作。要坚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统一,确立卓越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合法性、适用性、合法性、完整性等原则,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制度体系。要高度重视阵地、载体、品牌、机制、标识建设,构建全面的企业文化运行体系。要加强组织、制度和人财物等保障,健全完备的企业文化保障体系。通过完善这些体系,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真正成为广大企业和职工的生动实践和行为准则。
同志们,企业文化建设前景灿烂、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推进企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最后,预祝*市企业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第三篇:在首届篮球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很荣幸能够受邀出席首届篮球文化论坛,与来自大学和市篮球协会的诸位专家、领导以及全市广大篮球工作者共同交流、分享弘扬篮球文化的经验成果。我相信,这次高水平的专题研讨会,必将对我市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教授、秘书长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篮球运动,发源之初就传入中国,在区域内盛行也将近一个世纪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市体育强市、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城乡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推进,篮球场地遍布全市所有的行政村、乡镇和街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市体育局、市篮球协会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杠杆作用,着力打造各级各类群众性篮球赛事,村级篮球赛、社区篮球赛和“篮协杯”等赛事进行的如火如荼,品牌效应不断凸显,从学校到机关、从企业到社区,篮球运动已成为我市全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项目。篮球文化作为一种单项运动文化,属于体育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市体育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建设和体系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举办此次篮球文化论坛,就是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和宝贵经验,理清篮球文化的产生、孕育和发展脉络,以体育文化带动篮球运动发展,以篮球运动发展丰富体育文化内涵,为篮球运动找到一条兼具地域人文特色和多元化体育理念的发展道路,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强身健体、传递友谊,为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第四篇:在中国(浙江)政协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在中国(浙江)政协文化论坛上的致辞
今天,中国(浙江)政协文化论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这次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应邀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向论坛的东道主——浙江省政协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协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继续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积极贡献”的号召,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开展政协文化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推动政协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政协文化产生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并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传统。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开展政协文化研究对于深化和发展人民政协的理论,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提高政协委员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抵制西方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协的制度创新、工作创新,需要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作先导;政协文化的建设,也需要人民政协理论作支撑。当前,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虽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相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构建完整系统的人民政协学科体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例如,人民政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是什么关系;如何在理论上进一步解决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途径、形式,以及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问题;怎样认识和规范政协文化的内涵,并把这一概念纳入人民政协学科的体系中去,等等。因此,要继续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以推动人民政协学科体系和政协文化的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要重视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发挥各级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作用,切实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这次政协文化论坛,可以说就是为了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纳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实际步骤。今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将会积极地与各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密切合作,加强交流,为深入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构建人民政协学科体系,繁荣和发展政协文化而作出不懈努力。
第五篇:贾庆林在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贾庆林在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年5月7日)
尊敬的吴伯雄荣誉主席,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蓉城五月,花香四溢,处处生机盎然。在这美好的时节,来自海峡两岸的有识之士,相聚在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隆重举办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谋两岸合作双赢的良策。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本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2006年以来,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领导人倡议举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已成为两党和两岸各界人士真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在前六届论坛上,国共两党和两岸各界人士紧紧围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激荡思想火花,共商发展大计,对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本届论坛以“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为主题,集中研讨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蓝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年交流等三项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与会的两岸各界有识之士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和议题,深入交流,积极建言,务实献策,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去年7月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举办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增强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维护了两岸交流合作、1
协商谈判的必要环境。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各界大交流正在形成新局面,各界人士尤其是基层民众更广泛地参与到交流合作中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彼此感情。总的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越来越得到两岸同胞的认同和支持,越来越成为两岸民意的主流。形势的发展也进一步说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正确的选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应当坚持两岸关系的正确方向,稳定和平发展的大局,继续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全面开展两岸交流合作,确保两岸关系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基层民众。我们要不断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不断增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拓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进道路。
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正处在新的起点上,进入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大陆今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旨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台湾经济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新课题。两岸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必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更多机遇、拓展更大空间。两岸实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必将推动经济关系正常化和机制化进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更宽广的视野看,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国际分工正面临大调整、大变革,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既为两岸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也提供了难得契机。
大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把发展两岸关系专门列为一章,这是近几年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充分体现了我们进一步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真诚愿望。这一章节把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作为总体框架,指明了今后几年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我们注意到,台湾方面提出了“开创黄金
十年”的政策蓝图,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两岸的经济发展规划都把加强彼此合作列为重要内容,这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紧抓机遇,凝聚共识,积极行动,就一定能开创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前景。为此,我愿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以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主线,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进程。今年以来,两岸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实施并初见成效,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开始运作,框架协议规定的后续商谈也已全面启动。今后,我们要继续实施好早期收获计划,让两岸民众进一步共享其利。积极推进各项后续协商,不断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尽快达成两岸投资保障协议,为促进双向投资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条件。抓紧启动争端解决协议商谈并及早取得成果,更好地维护两岸企业的合法权益。总之,要以落实框架协议为主线,着眼于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资源优化配臵,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牵引,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十二五”期间,大陆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开创新领域,带来新机遇,提供新利基,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台湾经济为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创新能力、照顾弱势群体等目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两岸都高度重视并紧紧抓住这些重大调整所蕴含的商机,深化合作,统筹布局,就能够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优化两岸产业结构,增强各自的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提高两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第三,以增进两岸人民福祉为根本,提高两岸经济合作惠及普通民众的实际效果。古人云: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根本目的是为了增进两岸同胞的民生福祉。我们迄今实施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是面向所有台湾同胞尤其是基层民众的。当前,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普通民众,是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两岸双方都应为此采取切实措施,身体力行。两岸应积极促成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争取在今年6月底之前办成这件好事。两岸还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中小企业合作,进一步在融资、税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鼓励和协助他们加快转型升级、拓展更大市场,获得更好发展,充分发挥其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最近,台湾方面提出开展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大陆愿予积极支持。希望双方尽快就此开始商谈,抓紧达成协议,以维护两岸同胞的健康福祉。总之,我们将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继续为最广大的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第四,以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为重点,维护两岸经济合作必要的良好环境。两岸发展经济,推进经济合作,落实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平稳定的环境至关重要。2008年5月以来,两岸交流合作、协商谈判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事实证明,有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双方就能够搁臵争议,求同存异,营造出有利于交流合作、协商谈判的良好环境。两岸同胞都应自觉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
需要强调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但要厚植共同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加强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增强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认同。前些日子,吴伯雄主席有段话讲得好。他说,两岸之间有两座大桥,第一座是经济合作,第二座是文化交流,经济合作是手携手的工作,文化交流是心连心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在两岸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也应当获得进一步的繁荣,使经济
合作、文教交流协调发展、相得益彰。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深化两岸文教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机制化的合作格局,进一步密切两岸民众感情,使“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动力才能更加持久。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应当走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前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生力量。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内外中华儿女正在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大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奋图强的崭新篇章,树立起中国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丰碑。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统一的崇高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今天,中华民族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展现出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我衷心希望,两岸同胞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携手并进,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最后,祝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