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0: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①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②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最后,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当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好似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0.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3)当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当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个作风建设。

12.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当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15.简答: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9.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坚持科学发展。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发展战略。(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学习心得

学号:2010211129姓名:程星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023100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发展观提高到统筹全局的高度,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发展,这使发展的内涵更清晰,明确了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强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明确的指出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而且这个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是从我国长期以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都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新理念。本文将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认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五个方面来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里的“人”指的是包括社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这里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人民享受;“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认识、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思想,但它的提出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萌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列位置。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思想其实与科学发展观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内容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既对政治、社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又蕴含了对经济、文化方面的更高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每个人能在公正进步、富裕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和根本要求。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有机统一的。

(三)科学发展观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

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始终遵循的基本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工程的核心,人首先是作为个体存在于社会中,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与自然、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要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必须要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前提。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就会形成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的共识,就会齐心协力回应来自社会与自然的挑战。因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正因如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尽最大努力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和人与他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主要包括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和谐,个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和谐,个人人格的健全和谐等内涵。从思想上来说,人的自身

和谐是指个人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与时代进步的节奏相合拍,即能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从人格上来说,人自身要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昂扬乐观,富于进取。从品质上来说,人自身要能恰当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生理上来说,人自身要保持良好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实现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的核心内容是人际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只要以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才能调和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建设人与人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也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进步的结论。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还是建立和谐社会,我们都要处处讲求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处处从方便、体贴、适合人的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落实决策规划等等,既要为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开拓日益广阔的空间,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社会的真正和谐。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来说,人的发展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社会化,是要使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为了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地阐述了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和谐包含人与政治、人与经济、人与文化三个方面的和谐关系。只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使执政者所推行的各种政治主张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才能使执政者所倡导的政治理念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并积极拥护、努力参与到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只满足少数人的利益需要,而是为整个社会与人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才能激发起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力。只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使文化的发展满足大多数人的精神需要,成为人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人在文化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品位,从而形成创造物质财富和创新文化的巨大动力。

总之,只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来不断增加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 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章

第四章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度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关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思想

江泽民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

胡锦涛: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1997年十五大写入党章,99年写入宪法。

2002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2001年7月,江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写入宪法。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 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写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制定,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纲领的内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二、政治,三、文化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

文档材料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为什

么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

一、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与老师和小组同学沟通的情况、课题研究内容、活动计划与分工安排、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表达形式)(注:预期成果二选一:研究报告、访谈调查报告;表达形式:课件课堂展示)

课题名称: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 选题依据: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我国社会的进步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潮流,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都可以见证这一点。而改革开放30年来,同样经历三次思想大辩论和大解放,每一次都对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意义: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可以加深对中华民族近代史和我党历史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以备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另外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情况:这是一个我们小组经过多次讨论才选择的题目,各个组员热情较高,1

都支持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研究内容:近代以来我国和我党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从这些运动中的启示,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指导我国的现在的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活动计划:首先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撰写研究性报告;其次制作课堂展示的文档;最后进行课堂展示。

二、课题研究报告(或访谈调查报告)(至少5000)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和民族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政策方针的前提及基础。

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经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的思想解放运动又分为我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的的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以,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人民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中国人民一共进行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中华民族的崛起史就是一个艰苦的思想解放史,在新时期我们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思想解放,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说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从洋务运动说起,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思想运动没有比较广泛的改变中国人民的思想基础,没有动摇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没有改正中国人民的封建传统观念,也就没有对中国的革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国的思想解放可以从新文化运动说起。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

就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勇猛地向封建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新文化运动的孕育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思想解放,中华民族的革命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一个政党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潮流。在中国共产党的的幼年时期,我们的党很受共产国际的制约,没有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于是在党的发展历史就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但是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鲜的思想的形成和不断纠正史,也就是一个思想解放史。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的情况的复杂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的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左”倾错误数次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占领主导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屡次出现“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党内浓厚的思想认识以外,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内事务也是错误的干预指挥。,此时中国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全面实际的结合起来。王明等人虽然读了不少马列主义的书籍,但不懂中国实际。他们颠倒实际和认识的关系,以为只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及共产国际的决议就可以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按照这种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办事,就不能不碰壁。面对王明等人的错误,毛泽东等人坚决的抵制并批评。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的召开,使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暴露,之后在党内进行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并进行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此次思想解放,肃清了党内“左”倾错误,使党内上下同心,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于是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革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中共中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是党内的主要问题是历史上“左”倾机会主义长期统治的恶劣影响尚未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广泛存在。这些问题在全党虽然不占统治地位,但妨碍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妨碍全党干部和党员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1942年,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进行整风运动,主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提倡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树立新的文风。此次整风运动史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起来。之后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

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好了思想基础。也为团结人民,服务人民做了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的初步建设的成功,中国共产党内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盛行,于是1957年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整风运动,但这一次的运动证明是失败的一次运动,使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于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此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开展了起来。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再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我国的经济空前困难。但是中央依旧没有认识到已经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的思想解放实在必行。于是1963年到1965年间,中共中央领导进行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一运动虽然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和管理的问题,但由于把阶级斗争在党内扩大。这便形成文化大革命的导线。

在错误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文化大革命便错误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在错误的思想影响下的错误的运动。文化大革命是的发生,对于党和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它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到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与世界的距离拉大,党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有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但是错误的思想不会长期在党内存在。随着四人帮的粉碎,文革也就结束了。一叶风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风帆,鼓动起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冲破僵化和迷信的坚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道,开始了向现代化进军的伟大航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高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做出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坚持解放思想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也如春风般吹过中华大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它如同一声惊雷,宣告了一场伟大社会变革的暴风雨的来临.在这场暴风雨的洗礼中,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巨变,取得的一切进步,涌现的一切奇迹。可以说,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澄清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就没有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毫无疑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正如人类发展史上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一样,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正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在改革开放的沐浴下,从1978年到1992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很快,人民很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一次思想大解放,给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带来了全方位的大解放和大发展。

1989年下半年以后,受海外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再次出现思想纷争,以为改革开放要收、阶级斗争要抓的疑问不仅在社会,就是在党内也大有存在,这时候,蛰伏多年的“左”倾思想有了抬头空间,于是抓住机会又冒了出来。1990年2月,一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章在北京某报发表,该文提出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推行资本主义化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就这样,在“社”“姓”“资”的争论上,“左”倾是利益的甚嚣尘上。思想上的混乱必然带来生产上的划破势头。在这种形势下,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以88岁高龄一路南下,到武昌、到深圳、到珠海,就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沿途发表谈话。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震动全国,他冲破禁锢人们多年的思想禁区,解决了困惑中国多年的改革难题,为思想再次大解放指明了路径。“东方风来满园春”,当时,全国几乎所有党委机关都报转发了以此为标题,详细记述邓小平在深圳图区视察工作的长篇通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建立,股票这个十分陌生的东西开始在深圳发行,沿海、沿江、沿边开放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内陆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也逐步建立,整个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浪潮迭起的生动局面。

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姓“社”和姓“资”问题的解决,国家所有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私有制迅速发展。显然,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摸石头过河”,越摸越深,所有制问题无可避免的摆在公众面前。媒体纷纷讨论“公”“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江泽民总书记的公私定论对稳定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望历史,我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多次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思想解放的思想解放,我国人民的思想从封建社会思想成功的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坚持解放思想则社会发展,违背解放思想则社会退步。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下,我们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使发展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更大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但是如今我们的国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才能使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通畅。如今我国人民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思想,评价一个社会好不好,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是看这个社会里的人,是不是以这个社会为荣。如果就这个条件来看,当今中国社会不绝不能被称为一个好社会,如今中国整个社会,从高层到底层,都存在着严重的崇洋媚外。我国的众多影视明星的国籍不是中国的,我国众多的官僚子弟定居国外,我国众多的消费者喜欢进口货,我国的好商品要卖到国外,差的留给我们,等等。从根本上说,崇洋媚外这种心态的来源是不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自信,最深刻的来源,则是社会各界一遍遍重复的过往两百年的屈辱历史,这种屈辱大概已经深入了民族性,一直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就像阴影藏在潜意识之中,也许感觉不到,但是恐惧和自卑就是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思想的问题,若不解放思想,我们的民族将如何立于世界之林。我们要深知我们中华民族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民族,我们是世界的栋梁,也是救世主。

审视度势,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如今有多少人在批评我们的政府有封建官僚的特色,但这个问题归根揭底是我们中国人民在几千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奴性还没有的到净化,没有彻底的肃清。一个灵魂被奴性感染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但是一切的思想解放都必须源于人民,才能解放的自然彻底。如果我们的每一个人民都不去行官僚主义的作风,我们还有腐败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最缺乏的是改革精神,我们若有“五四”时期的改革精神,有鲁迅那样不怕牺牲的人物,有一大堆爱国的、做实事的人,有什么社会问题不能解决。我们的民族如何能强大,不是仅仅靠经济的振兴,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在思想上强大。因此面对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振兴的同时,思想解放势在必行。近代史告诉我们,思想的落后才是真真的落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何时实现--实在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真真解放的时候。

解放思想的大任在于年轻人,而不在政府。忘各位少一些废话,多一些实干,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从根本上解放思想。

参考文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案例分析》姚小玲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同学们的收获体会等(包括:对集体、个人素质的提高,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可附同学们讨论、课堂展示的3-5张照片)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们小组的十位成员,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并且积极思考讨论,激发了想象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次课题的研究,还提高了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更加公正的认识了党,认识了中国的近代史,并且确立了在现代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们小组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并且认同中国的未来是由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决定的,以此也激发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后我们会用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来集体探讨更多的问题,来真真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总的来讲,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成功,当然还有不足之处,我们还需要继续的研究与探讨。

下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