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儿科5年发展规划
新生儿科2011~2015年发展规划
医务科:
我院新生儿科在12五期间业务上主要是完成《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技术标准2010版》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目前还有3项没有开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疗法、PICC静脉高营养和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准备近2~5年内逐步开展。其余三级医院项目均已开展。
新生儿科目前是池州市新生儿治疗中心,绝大多数危重新生儿都集中在我科治疗,科室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如下:
1、建设更为先进的NICU及新生儿病房,成为辐射皖南片的新
生儿医疗中心。
2、要降低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的死亡
率及致残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3、成立新生儿随访中心,加强出院后的随访、指导喂养和护理,加强康复训练,建立完整的出院后治疗体系。
4、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等新技术项目,满足患儿最基本需求。
5、人才培养:5年内将培养出一名正高、一名副高、3名主治。
培养在职硕士1~3名,引进硕士1~2名。有计划分派本科
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6、科研:在原有科研课题成果基础上,进行系列研究,深入研
究,提高科研水平,推动临床医疗工作。每年有4~5篇医学
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7、学科建设:5年内分2~3个亚专业组,分阶段完成特色专科、重点学科建设。
新生儿科
2010-12-1
第二篇:新生儿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新生儿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紧跟医院发展改革步伐,持续完善儿科建设,扎实提高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现就东院区儿科新生儿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主要思路
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制度、环境、服务、创新、质控、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化认识、优化流程、细化内容、强化落实,切实推进患者满意度、科室美誉度、社会认同度实现明显提升。
二、主要目标
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分别争取达到96%和95%以上;
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应用走在前列、干出特色;
杜绝重大差错,杜绝重大医疗事故,杜绝重大安全隐患;
患者满意度、科室美誉度、社会认同度均实现明显提升。
三、主要打算
(一)推进护理品牌化。深入推进“一病一品”工程,结合科室特点特色,选取常见病例的优势病种,将“一病一品”融入护理方案并制定专科护理品牌,形成标准化的护理常规和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全面提升磁性护理品质以及特色护理精度,使“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温馨送、爱心访”的磁性服务链条真正贯穿于每一名患儿的护理当中。
(二)推进服务深层化。全面启动实施“润心工程”,探索搭建润心患者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化育员工、温暖患者等各种措施,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做到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实现由“一人做到”到“人人做到”、由“一处做到”到“处处做到”、由“一天做到”到“天天做到”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深化服务内涵,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换位思考情景模拟以及微笑服务演讲演练,彻底消除生、冷、硬现象,让服务在日常中磨砺,在换位中升华,在微笑中闪光,切实把爱心、耐心、细心、诚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
(三)推进宣教多样化。持续加强爱幼乐园俱乐部建设,本着倾听患者声音、贴近患者需求、引导患者习惯的原则,通过抖音、微信等各种新型媒介工具,全方面提供育儿健康知识及日常保健常识,深层次营造“医童相伴、共童成长”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围绕“送知识、送健康、送温暖”主题,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广场等,广泛开展科普宣教和查体义诊活动,持续扩大服务外延与辐射。
(四)推进诊疗特色化。立足于科室实际情况,成立骨干团队,加快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围绕小儿高发的发热、咳嗽、哮喘、泄泻、厌食等病症,在融入中医特色疗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进穴位敷贴、耳穴压豆、艾灸推拿、中药药浴等特色护理方案落地,全面提高科室的特色化医疗护理水平。
(五)推进质控严密化。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完善并规范护理质量团队、护理安全团队、急救应急团队、病案文书团队、院感控制团队等重点事项团队的组织及运行,配套建立常态化的例会机制及高效化的督控机制,及时查找问题,适时研究对策,限时改进提高,切实推进护理工作实现规范、高效、稳健运行。
四、2022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一)拟派一名护士学习开展小儿推拿技术
(二)配合医生开展脐静脉置管
五、2022年进修学习计划
派1—2名护士参加儿科专业进修或短期学习班
第三篇: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0年到2015年期间,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儿科取得了较大发展。随着儿科病区床位数增多和病房住院环境的改善,收治病人数人数逐年增加,病源病种有所拓展,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儿科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现制订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
我院儿科担任全区儿科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科室全体医护人员30余名,其中医生13名,护士20余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主管护师5名,其中攻读在职研究生2名。年门诊平均就诊15000人次;住院患者人数2600人次,平均住院日7.98天。
设有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科室管理规范,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儿科病房现设有床位60张,并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抢救治疗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新生儿急危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开展了胃肠外经脉营养,气管插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心静脉置管PICC、鸟巢护理早产儿等技术,形成了科室专业特色,达到市级医院先进水平,在我市城区有较大影响力。在治疗重症肺炎、婴幼儿哮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及矮小症的早期筛查、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等方面,有很大技术优势,并开展了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技术。
二、现状分析
(一)、儿科目前市内、省内发展情况:儿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科发展,由于它研究和服务于特殊年龄段人群,有其较强的特点,儿童不同于承认,改组人群特征是不成熟,且为多系统的不成熟。外界的作用,包括环境、微生物、物理、化学、药物等,在机体中发生的反应及影响是有很大差异的,需要特殊对待,且儿科含盖了内科、外科、五官科及所有成人分科科目。目前在省内儿科发展主要是在儿科三级分科并以省级专家、博士导师为带头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逐渐向四级分科过渡;在市级医院尤其聊城市人民医院的儿科早已完成了二级分科,部分科室做了三级分科如纤支镜、血液过滤等,同时加入北京儿童医院联体集团;区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也在逐渐完善二级分科,并由齐鲁儿童医院进行技术上的帮扶。
(二)我科存在的问题:(1)我科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目前仍停留在一级分科水平,虽然对我科主治以上职称的进修医师作了专业分科,但由于病人数量及专业的局限,未能完全开展二级相关工作。大多是全科医师,专业技术性不强,特长不突出,目前虽能够较好的完成目前临床工作任务,但欠缺深化发展能力,儿科的发展处于瓶颈阶段。(2)因门诊空间受限,暂无门诊输液观察,儿科目前开放门诊仅有1间,暂无专科专业门诊,不能完全满足门诊需求。
三、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针对我科的目前情况和存在问题,确保儿科的长远发展,根据我院安排,制定5年规划如下:
(一)新楼启用前完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区及儿科普通病房分科建设,前期进行短期专业进修培训以进一步规范儿科门诊、儿童保健门诊人员建设。
(1)按照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与管理,建设ICU病区,重点建设NICU,编制床位20张,并计划设置PICU,编制床位2-4张,扩大病种收治范围,随着外科婴幼儿手术的不断开展,逐步扩大外科术后患儿的监护,同时完成相关设备的配置。继续选派医生和护士外出进修ICU,返院后制定和完善NICU诊疗、护理、管理章程,推广新生儿重症诊疗技术,为NICU病区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2)建立亲自陪护病区及小婴儿(1-3个月)病区。(3)建立普通儿科分区。组建呼吸、神经、消化为主的专业小组和心内、内分泌、血液为主的专业小组,并进行普儿科专业分科:每组均派医师外出专科进修学习,返院后制定专业小组的诊疗管理规章,并实施专业化诊疗规程,提高专业诊治能力,鼓励专业小组选择专业问题攻关、开展工作。
(4)加强儿科门诊建设,门诊区域开展门诊输液观察室,并规范输液流程;开展婴幼儿肺功能室及儿童电子支气管镜、消化内镜介入诊疗,特色中医门诊,并建立区域内儿童健康管理档案为儿童保健门诊做铺垫:1.儿童早期发展门诊(0-3岁儿童):开设亲自早教、健脑保健、运动训练、认知语言训练、家长培训等全方位发展促进项目,对早产、生后缺氧等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2.发育行为门诊(0-14岁):着重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社会和学习问题,如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3.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甲状腺疾病、儿童肥胖等疾病。4.儿童健康管理门诊(0-14岁):高危儿早期干预、出院患儿随访管理、神经心理测评及儿童健康筛查及指导。
(二)重点开展的技术项目及科研项目:
为加快儿科二级学科的建设,为分级三级学科做铺垫,开展呼吸系统纤支镜检查、儿童哮喘病规范治疗、过敏原的脱敏治疗、高频振荡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进一步完善儿童健康软件的应用,实行网络医疗过渡。依托1.省立医院东院NICU技术指导,开展新生儿多中心研究,申请科研项目:a.综述三种方案联合鼻塞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B.儿童支原体大叶性肺炎肺功能改变及支气管镜干预时机和疗效的临床研究。2.申请齐鲁医院帮扶哮喘中心的业务指导。
(三)人才培养计划:1.新楼启用前储备呼吸专业3人、重症医学6人及呼吸治疗师2人。2.加快选派2-3名专业医师专科短期进修,规范分科建设后重点培养优秀人才出国进修。3.新楼启用前培养学科带头人2-3名,技术带头人2人,培养1名复合型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让你选。4.新楼启用前需要扩充临床医师10人。儿童保健门诊5名及护理人员10人。
(四)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科室指控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完善院前、院中、愈后三大服务,搭建病人无缝链接的沟通平台,做好科室宣传及健康宣教,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干预,完善长期随访机制,更好的服务全区儿童。
第四篇:儿科五年发展规划
儿科五年发展规划
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全体职工努力下,儿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产儿科混合科室到独立的科室,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以来,儿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儿科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医院产儿科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制订儿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状
我科是一个集临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科室,是本县儿童疾病的治疗中心。科室拥有医生四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三名;护士六名,其中副主任护师一名,护师一名,护士四名。拥有新生儿兰光治疗仪三台、新生儿暖箱四台(带双面兰光三台)、辐射抢救治疗仪一台、多功能监护仪一台、注射推注泵三台、微量输液泵两台、空气压缩泵一台等医疗设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科在儿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目前仍停留在一级分科水平,医疗人员不足,且医生大部分都是全科医生,专业技术性不强,特长不突出,能够较好的完成目前临床工作任务,但欠缺深化发展能力,专科不突出。
(二)我科医疗设备还不完善,病房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二级分科的要求。
(三)、我科现在缺乏的就是特色专科,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三、发展规划
针对我科目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保儿科的长远发展,根据我院发展思路,制定规划如下:
(一)、完成儿科病区的建设
1、计划培养1-3名儿科医生和护士,增强儿科医护人员力量,提高儿科诊疗技术,为建立儿科治疗中心和新生儿隔离病房做好技术准备。
2、借医院改善病房条件的契机,装潢特色儿科病房。病房及巷道墙壁以粉红色为基本色,喜洋洋卡通画为壁画及指示牌,减轻儿童住院恐惧综合症,创造家一样的温馨感觉。(下图片为装潢后的效果图)
3、引进一批先进的诊疗设备及病房净化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肺炎及腹泻治疗仪、空气负离子净化机等理疗设备。
(二)、加强与省市及兄弟县区的交流
1、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只有加强技术交流,才能提高儿科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各种技术比赛,我们才能发现差距找出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
2、组织我科医护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的医院,比出不足找出差距。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内动力。
(三)、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科目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儿科要想在兄弟县市具有强的竞争力,在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的同时,还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在今后的1—3年内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儿科科目,提高儿科的竞争力。
(四)、加强与市医院儿科的业务联系
为了提高我科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我科要加强与市医院儿科的联系。并邀请市医院儿科派专家来我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疑难、重病的会诊。
我科本着“用灵巧的双手施诊疗,用高超的医术做保障,用慈母般的胸怀待患儿,用温暖的话语慰家长”的儿科理念,努力把我科建设成为一流的科室,为我县医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儿科发展规划
儿科近远期发展计划
一、儿科目前国内、省内发展概况
儿科在医学科学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学科分科发展,由于它研究和服务于特殊年龄段人群,有其较强的特点,儿童不同于成人,该组人群特征是不成熟,多系统的不成熟。外界的作用,包括环境、微生物、物理、化学、药物等,在机体中发生的反应及影响是有很大差异的,需要特殊对待,但是他们也是人机体,与医学其它分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相关分科的成果进展也是共同促进、共同分享的。儿科是一个二级分科,他不象其它分科是以一个系统和一类疾病划分,所以儿科含盖了内科、外科、五官科及所有成人分科科目。目前在国内儿科发展主要是在儿科三级到四级分科与成人相关科目合作共同发展;在省内,以昆医附一院、儿童医院、省一院为代表的省级医院早已完成三级分科,并以省级专家、博士导师为带头人,在新生儿生理、病理、消化分科,小儿神经、病理生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在心导管应用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地州级医院,如玉溪、个旧、曲靖、下关等市医院也作了部份的分科,在三级分科的基础下,引进和消化相关专科技术,提高了儿科的诊疗技术。
二、我院儿科目前情况
我科目前情况是仍停留在二级分科的水平,虽然在2006年初对我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作了专业分科,但由于日常临床工作量太大、人手太少,未能进行专科进修学习,也未能开展相关工作。所以我科虽是高职称的医师不少,但大多是全科医师,专业技术性不强,特长不突出,能够较好的完成目前临床工作任务,但欠缺深化发展能力。目前我科的技术水平表现为,比县级医院大一点,专科性与县医院相比强一点,经验丰富一点,特色不突出。
三、儿科发展工作计划
我院目前成人科室发展较快,三级分科及相关技术较为成熟,如:呼吸内科的纤支镜、心内科的心导管技术、肾血科的血透技术等。前面已说过,儿科含盖所有成人科室的相关分科,我科目前主要是缺乏学科带头人,只要有了相关技术人才与相关科室合作,不需要增加多少大型设备,只要增加儿童专用终端设备就能分享相关的技术成果,提高儿科的诊疗水平,使儿童得到长足发展。根据我院我科情况作以下安排:
(一)08—09年完成儿科新生儿病区建设。
1、08—09年选派2名医生和2—4名护士外出进修新生儿科,返院后制定和完善新生儿病区、诊疗、护理、管理章程,推广新生儿诊疗技术,为新生儿病区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2、08年至09年初完成新生儿病区及新生儿急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设备的配置,争取09年初新生儿病区开始工作。
(二)09年—2010年建立普通儿科分区。
1、09年以两名副主任医师组建呼吸泌尿为主的专业小组(孙继敏)和小儿神经消化为主的专业小组(杨祖培),每组各派1名医师外出专科进修,返院后制订专业小组的诊疗管理规章,并实施专业化诊疗规程,提高专业诊治能力,鼓励专业小组选择专业问题攻关、开展工作。
2、2010年建立两个上述病区分区,并正式开展工作。
3、2010年在完成上述两个计划后,选出较为合适的人选培养为其它专业分科的带头人,学习、攻关其它系统的专业技术,为发展新专业专科作相关的铺垫。
四、存在困难
儿科目前主要的困难是人员严重不足。儿科现在的工作量:住院部每月有150—200人次的出院病人,门诊每月有2300—2500多人次的就诊量,再加上每月数百人的急诊、夜门诊人员。而我科只有9名医师和16名护士,再加上儿童同一人次的医疗和非医疗事务远比成人多,工作量太大,外出进修学习以及开展专业学习攻关受到很大的制约,急需补充工作人员。按我科目前情况,门诊医生需要2—3名,住院部新生儿病区需要5名医师、普通病区需要7名医师;护士:新生儿病区需要10名护士、普通病区需要15名护士;医护总数:医生15名,护士25名。有了人才能完成以上发展计划,希望院领导每年分配给我科2名医生和护士,逐步满足上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