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期规划
中共龙港镇委员会
关于深化“三级联创”大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期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服务基层,解决突出问题,从而不断推进我镇村(居)级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提高认识,深化“三级联创”活动
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三级联创”活动,是指创建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先进县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它规范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争创先进的具体目标和工作内容,是把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一个有效机制。近年来,镇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注意把我镇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党建活动纳入“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三级联创”活动的内涵,提升了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镇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出发,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来抓,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是新形势下把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活动机遇和活动载体,同时也为加强村(居)级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因此,全镇各村(居)要找准目标,科学定位,把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在“三级联创”活动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村(居)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镇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创新工作,落实“三级联创”活动内容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赋予了“三级联创”活动新的内涵,为创建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镇结合实际,确定了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三、三、三、三”目标任务,即一创:创建文明县城、文明社区;三改:改水、改灶、改厕;三建:建绿地、建活动中心、建健身场所;三通:通路、通信息、通物流;三清:清垃圾、清空闲地、清公共通道旁的陈旧建筑。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秩序渐进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三、加强领导,确保“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它涉及部门多,工作任务重。全镇各村、各单位必须把握新形势,顺应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龙港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把全面引深“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四个长效机制的具体实践,作为加强村(居)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1、抓基础,搞好村(居)级党组织建设。村(居)级党组织是党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承担着具体的组织动
员党员干部投身创建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没有村党组织的“五个好”,就不可能有镇党委的“五个好”。因此,联创活动的目标要做到进一步具体化,使创建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社会和谐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实行党员承诺制、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发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2、抓重点,搞好党委自身建设。镇党委在村(居)级基层组织建设中负有直接责任,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镇党委要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营造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作为引深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党员服务站,要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镇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和乡镇站所创建活动。
3、抓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中,要切实履行党委在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责,细化“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认真抓好自身的创建活动,要求每个村(居)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求有分阶段实施方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党委成员要分工负责,各把一关,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定期分析村(居)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及时解决阻碍工作向前发展的突出问题,抓好镇党委和涉农部门的创建活动,不断探索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镇、村(居)各支部要把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开创我镇党的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2005〕14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
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的全面振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但是,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的要求相比,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村镇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小城镇和村屯的水电路讯、生活用燃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村屯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屯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因过去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大,细河沿岸饮用水遭到污染,一些地方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农村综合防灾能力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工业规模依然偏小;非农劳动就业比例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迟缓;县乡财力紧张,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亟待提升。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特别是95以上的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和养老难等“三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我市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全市农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5,95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六是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两委”班子不团结,在群众中影响力下降。极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甚至侵害群众利益,致使干群关系紧张,造成不稳定因素。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目标的如期实现,严重阻碍着和谐**建设的进程,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随着近年来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我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基本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的条件和能力。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早日摆脱农村落后面貌的呼声日益强烈,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因此,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等方面,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观念和行为,牢固确立新型的工农和城乡关系,努力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二、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新村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新产业;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造就新农民;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2.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农村上下水设施,90以上的村屯和所有的建制镇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80以上的村屯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城东南10公里处,东邻xx,北傍x河,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人口2.9万,辖十三个村委会。东半部以工业为主,形成了以xxx工业区为载体的集废旧电瓶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冶炼产业;西半部以农业为主,一年三熟、四熟的套种模式使粮经比例接近1:1,形
成以xx、xx、xx为中心的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基地。
工业实力雄厚:工业区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产业优势已凸显出来,铅业生产面临着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机遇。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了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加工集散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入库税金2300万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份额67.1,成为xx工业经济支柱和崛起的引擎。
农业潜力巨大:农民耕作技术先进,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一大批农村能人成为农村生产力的开拓者,活跃在市场经济前沿,推动着农村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显现:东部依托园区优势,可吸纳太和冶炼产业;南部依托陶庙山羊市场可大力发展养殖业;西部依托罗庄蔬菜产业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北部隔河与市工业园、火车站遥相对应。一旦临界铁路贯通,将使田营很快融入城市发展框架。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井字”型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电力、电信、邮政、金融、交通等服务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域内拥有田营、卢窑两个农贸市场,年交易额突破二千万元,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目前,xx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较快。2005年经济工作、信访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稳定和殡葬改革五项工作同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已经基本具备了展开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抢先一步,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大力构筑优势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位、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结合田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全市工作总体部署,我们必须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筑优势产业,优化发展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动力。
1、一区两点战略:
一区:工业区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是第一生命的总体要求,快速推进紧密型工厂建设和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把华鑫铅业培育成国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多元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外向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园区农业、林业、服务业、塑料加工业、运输业统筹发展,提高工业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一五”末期要实现产值50~60亿,提供税收1.0~1.2亿元。
两点:以xx为中心的废旧电信设备集散点和以xx为中心的麻纺制品集散点。废旧电信设备的回收与销售已形成规模,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辐射高窑、张窑、计窑等村,年交易额达1000万元,利税300多万元;麻纺制品的加工、购销在我镇西南一带有多年历史。以李相为中心,辐射吴桥、庞庄、高田、任楼等村。最近两三年来,市场行情回暖,业务量扩张,年交易额在800万元以上,利税达100多万元。这两大独具特色经济增长点,镇里将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发展,使其迅速扩张膨胀,成为田营新的财政支柱产业。
2、农业产业化战略
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做活人多地少和近郊农业大文章;突出发展养殖业,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促进养殖业上规模、上档次,转化种植业资源,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xx山羊市场,大力发展养羊业;依托城乡集贸市场,大力发展养鸡业;依托xx养殖场,大力发展养兔业。吴桥、姜湾、高田三个村挂职书记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养殖项目,增强带动能力。镇里在规划用地上提供方便、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植一批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的方向发展。
3、城乡一体化战略
小城镇、大战略。城镇功能的完善,可以促进工业农业三产协调、快速发展,今后五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推进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就近得到转移安置,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田营集镇重点发展与工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第三产业,繁荣农村消费市场,让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卢窑集镇重点发展与琉璃寺旅游观光业相配套的服务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信仰需求。通过工业拉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把田营逐步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XX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xx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并行,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并举,发展农村经济与深化农村改革并进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核心,以发展畜牧业和优质绿色食品基地为突破口,继续推进农业“四个升级”,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以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外向型为标志,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全面启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粮食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行动。
6、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于民。
三、建设目标
2008年,全县11个试点村率先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到2010年,全县70%的行政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走在全省前列。
1、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达到70%,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实现粮食生产向畜牧业发展跨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9.2亿元,实现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大市跨越。
2、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年均递增8%,其中非农产业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级债务明显减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全部乡(镇)和70%的行政村通沥青和水泥路面,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车;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居住更加舒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实现饮水安全;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
4、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全县农民平均教育年限达到8.5年,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产业技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适用技能明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建设平安乡村,农村治安秩序稳定;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5、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村级验收标准
(一)发展新产业
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培育新的优势主导产业。
(二)建设新项目
围绕多种经营、土地开发、建筑建材、市场流通、农产品加工等新上项目,有条件的村要新上产值100万元以上、利润1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村集体积累20万元以上。
(三)创建新机制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严格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土地承包、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等项目全部进行公示;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规范程序、民主议事、公开透明;建立健全“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规范村财务收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四)培育新风
尚
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树立“爱国爱乡、明礼诚信、崇尚科学、追求文明、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健康向上、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全面建设平安农村、和谐农村和友好型农村
(五)营造新环境
按照“村容整
洁”的要求,营造新的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六)创造新生活
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让农民逐步享受国民待遇。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贫困户基本脱贫。
(七)建立新组织
围绕本地优势主导产业,成立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围绕农副产品流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围绕发展畜牧业,建立标准化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
(八)培养新农民
全面开展农科教统筹、绿证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之冬活动。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获绿色证书的农民达10%以上;具有初、中级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达20%以上;农村青壮年文盲率不超过3%;每村有一名以上大专院校毕业生。
(九)建设好班子
“两委”成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80%以上。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必须是农村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