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十二五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十二五规划
(未定稿,请自行修改)
目录(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四、国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支持
五、结束语
正文开始
一、概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规划》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份规划中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序幕。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是正当其时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发布,资金,人力等各方面保证。从长远来看,目标就是要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面貌农村。那时农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胡锦涛
从我国的现代化脚步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乡差距变大,而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如果在发展中忽视农
民群众的愿望及切身利益,国家的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就会不平衡,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的目标不能实现。同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关键阶段,国家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处理好工农城乡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的根本大事,就是解决了现代化建设的后顾之忧,不仅能够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而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因此,新农村的建设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下所提出来具有创造力的措施,它将是我国的国名经济持续平稳的较快发展的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只有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
新农村建设只有先开好局,打好基础,集中力量,立足实际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首先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宣传党对于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的保证农民的根本权益。此外,优化农业布局,改善种植条件,因地制宜,发挥出各地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尽量的将农产品进行加工,采用公司,工厂,农民相联系,有效地把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初级技能培训,培养懂知识,有技术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其次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预算,合理的投资。特别是在农村的公路运输,水利灌溉,生产环境等方面要加强,同时对于农村一些年老失修设施进行修复,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后续措施顺利进行。应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各项金融腐败犯罪,确保投入农村的资金能够真正用到实处。
第三,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完成。在加强对农民免费义务教育宣传的同时,要改善农村的各项办学条件,鼓励教育投资,调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农村教育上给予照顾,保证农村教育的初期发展,中央除在加大农村教育投资的同时要时常巡查,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最后是要建立农村多种保障体系,包括了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保障等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费用高(现在农村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问题,并加大对农村鳏寡孤独人群的关心,不断地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四、国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支持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温家宝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各项支持,这些支持包括了各项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
国家的政策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保障,没有了政策支持,一切都无从谈起。如今国家不仅完全减免了农业税收,而且加大了补贴投入,农民的各项积极性增强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从财政,建设,税收,科研等各方面进行保证新农村建设。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无一不对农村的改革高度重视,实现了政府对农村的倾斜,极大的增强农民的信心。全社会也从各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给予关注,比如新闻媒体,及时的跟进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如实的反应在农村改革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社会监督,国家制定方针提供依据。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也是个核心问题。资金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从十一五到如今的十二五,国家积累和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由来的方法。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大幅度增
加。在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一级政府)更多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的同时要求地方财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光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同时应该发挥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作用,加大宣传,让农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与长远性,使农民自愿投身于农村改革,但在调动农民的自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民自身的意见,尊重其选择,变屈服为说服,如此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事半功倍。
动员社会,发挥社会的力量,让整个社会参与到农村的改革中去,除了增加农村招商引资,还可以工农商相结合,多方投资,集中资金办大事。
银行强化信贷资金投入,尤其在解决“三农”问题时,银行的作用不可替代。总之各种方法综合使用,确保农村建设资金到位。
人才是农村改革的重要支柱。国家应该加强农村对于各项人才的吸引力,使他们自愿投身农村建设,不仅为农村建设做贡献,同时为自己的前途打好基础。如今,大学生当村官就很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政府可以制定更多类似的措施。保证新农村的当前建设,并且后继有人。
五、结束语
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民心工程---胡锦涛
新农村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整个国家社会都要主动参与的大事。在农村改革中,从实际出发,灵活多变的运用各项措施,不拘泥于榜样,不迂腐。一切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新型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最后成功!
备注:不对之处请修改,谢谢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2005〕14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
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的全面振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但是,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的要求相比,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村镇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小城镇和村屯的水电路讯、生活用燃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村屯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屯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因过去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大,细河沿岸饮用水遭到污染,一些地方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农村综合防灾能力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工业规模依然偏小;非农劳动就业比例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迟缓;县乡财力紧张,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亟待提升。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特别是95以上的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和养老难等“三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我市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全市农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5,95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六是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两委”班子不团结,在群众中影响力下降。极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甚至侵害群众利益,致使干群关系紧张,造成不稳定因素。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目标的如期实现,严重阻碍着和谐**建设的进程,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随着近年来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我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基本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的条件和能力。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早日摆脱农村落后面貌的呼声日益强烈,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因此,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等方面,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观念和行为,牢固确立新型的工农和城乡关系,努力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二、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新村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新产业;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造就新农民;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2.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农村上下水设施,90以上的村屯和所有的建制镇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80以上的村屯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城东南10公里处,东邻xx,北傍x河,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人口2.9万,辖十三个村委会。东半部以工业为主,形成了以xxx工业区为载体的集废旧电瓶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冶炼产业;西半部以农业为主,一年三熟、四熟的套种模式使粮经比例接近1:1,形
成以xx、xx、xx为中心的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基地。
工业实力雄厚:工业区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产业优势已凸显出来,铅业生产面临着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机遇。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了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加工集散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入库税金2300万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份额67.1,成为xx工业经济支柱和崛起的引擎。
农业潜力巨大:农民耕作技术先进,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一大批农村能人成为农村生产力的开拓者,活跃在市场经济前沿,推动着农村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显现:东部依托园区优势,可吸纳太和冶炼产业;南部依托陶庙山羊市场可大力发展养殖业;西部依托罗庄蔬菜产业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北部隔河与市工业园、火车站遥相对应。一旦临界铁路贯通,将使田营很快融入城市发展框架。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井字”型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电力、电信、邮政、金融、交通等服务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域内拥有田营、卢窑两个农贸市场,年交易额突破二千万元,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目前,xx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较快。2005年经济工作、信访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稳定和殡葬改革五项工作同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已经基本具备了展开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抢先一步,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大力构筑优势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位、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结合田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全市工作总体部署,我们必须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筑优势产业,优化发展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动力。
1、一区两点战略:
一区:工业区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是第一生命的总体要求,快速推进紧密型工厂建设和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把华鑫铅业培育成国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多元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外向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园区农业、林业、服务业、塑料加工业、运输业统筹发展,提高工业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一五”末期要实现产值50~60亿,提供税收1.0~1.2亿元。
两点:以xx为中心的废旧电信设备集散点和以xx为中心的麻纺制品集散点。废旧电信设备的回收与销售已形成规模,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辐射高窑、张窑、计窑等村,年交易额达1000万元,利税300多万元;麻纺制品的加工、购销在我镇西南一带有多年历史。以李相为中心,辐射吴桥、庞庄、高田、任楼等村。最近两三年来,市场行情回暖,业务量扩张,年交易额在800万元以上,利税达100多万元。这两大独具特色经济增长点,镇里将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发展,使其迅速扩张膨胀,成为田营新的财政支柱产业。
2、农业产业化战略
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做活人多地少和近郊农业大文章;突出发展养殖业,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促进养殖业上规模、上档次,转化种植业资源,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xx山羊市场,大力发展养羊业;依托城乡集贸市场,大力发展养鸡业;依托xx养殖场,大力发展养兔业。吴桥、姜湾、高田三个村挂职书记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养殖项目,增强带动能力。镇里在规划用地上提供方便、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植一批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的方向发展。
3、城乡一体化战略
小城镇、大战略。城镇功能的完善,可以促进工业农业三产协调、快速发展,今后五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推进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就近得到转移安置,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田营集镇重点发展与工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第三产业,繁荣农村消费市场,让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卢窑集镇重点发展与琉璃寺旅游观光业相配套的服务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信仰需求。通过工业拉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把田营逐步
第四篇: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0年11月09日10:30
在人们的期盼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重要意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前两次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没发生改变,但所要努力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坚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反映了我国是农村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在一个农村人口大国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
三个推进。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提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国这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所以必须提高农业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难,主要在外出就业难、务农效益低,必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而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从开拓农产品市场到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体现了农产品市场化的方向,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第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与“十一五”相比,“十一五”规划仅是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而“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而且指出了要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进行,既在城乡统一规划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两个亮点。在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部分中,有两个亮点。第一,关于农村土地改革。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且指出“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土地是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必须是流动的。农村土地必须流动起来,而且城市和农村要建立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这些标示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还指出“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在征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中更加重视农民的利益。
第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2007年在我国开始村镇银行的试点。“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这说明我国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除一个坚持,三个推进,两个亮点外,“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建立多层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对策。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和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例。我国更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同时,农业和农村也发生了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拉大,20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比值达到3.33:1。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农业和农村必须借助农村体制机制完善实现新的发展,这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
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鸡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精神,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红星乡位于鸡西市区近郊,201国道、鸡恒公路横穿乡域境内。全乡总覆盖面积8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336亩,果树面积5250亩。现有农业户4,045户、农业人口15,569口人。共有8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乡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中心,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为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并举,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把我乡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发展、创新机制原则。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解决红星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通过机制创新,逐步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政府管理体制、多元投融资体制以及用人机制、市场机制等。
2、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富裕程度,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3、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原则。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注重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前瞻性,使规划能够统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坚持规划一步到位,严格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4、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带动原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对全乡8个村区别不同情况,划分不同类型,确定不同建设内容和标准,不搞一刀切。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红星村、朝阳村,先行试点,抓好典型示范。对基础较差、难度较大的西太村、红太村,加大扶贫开发和帮扶力度,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5、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形式,不搞攀比,不强求一律,不包办代替,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建设标准和发展目标
(一)建设标准
做到“八新一好”
1、发展新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要大力培育优质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监测面积占70;绿色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50以上;农业作业标准化达80以上;新技术推广应用五项以上;科技示范户10户以上。以养殖为主的村,畜牧业(含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畜牧综合服务室达到标准化;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剩余劳动力转化率达到90以上;非农经济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
2、建设新项目
每个村新上产值100万元以上、利润1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个以上。新上产值50万元以上,利润5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以上。
3、创建新机制
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健全“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4、培育新风尚
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稳定,治保组织、群防群治组织健全,有防火防盗措施,达到平安村标准。无超计划生育问题,无黄、赌、毒行为,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不赡养老人和弃婴现象,无歧视妇女儿童案件。
5、营造新环境
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规模养殖小区、牧场、大户的畜禽实现舍饲圈养,村内道路宽阔笔直,硬化,石砌边沟。
6、创造新生活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让农
民逐步享受国民待遇。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贫困户基本脱贫。村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医疗急救网络比较完善,农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广播电视、农业信息村村通;村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
(7)建立新组织
围绕本村优势主导产业,成立各类专业协会,组建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建
立标准化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
(8)培养新农民
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获绿色证书的农民达10以上;具有初、中级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达20以上;农村青壮年文盲率不超过3;有一名以上大专院校毕业生。
(9)建设好班子
切实提高乡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能力,激发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在基层党支部中实施党建目标管理制度和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现任、离任于一体,认真实行目标考核、民主评议制度,大力推进“双投”选举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党组织标准,提高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满意度。
(二)发展目标
1、乡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2;乡财政总收入达到3436万元,年均递增12;全部化解村级债务,村集体积累达到50万元。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专业协会、致富联合体数量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个产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近郊区域经济结构。
2、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6505元,年均递增12。住房砖瓦化率达95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50的农村劳动力转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0.3、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80;农村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适龄农民养老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实行财政供养;特困家庭学生享受免费9年教育,并获得生活补贴;全面解决农村无房和危房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7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享受生活补助,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5,98的自然屯实现了通水泥路;有线电视、宽带和电话入户率“十一五”末分别达到95、20和80;农村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农民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4、环境综合整治达到新水平。采取旧村整治、新村建设等办法,使70的行政村完成“四改四清”(改水、改厕、改灶、改路和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建设任务。农村标准化厕所建设达到90;村级道路绿化率达90,家庭庭院绿化率达90;各村设立流动垃圾车,背街、巷道无残存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5,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力争达到100,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80;乡村道路实现硬化、绿化、美化、净化。
5、精神文明及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100的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有新提高,村级财务、政务公开率达到100,100的村达到区级以上的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85的村建成文明和谐村,65的农户达到“文明户”标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治安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达到96,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农村社会稳定。
四、重点工程和具体任务
按照调整结构、增加总量、壮大财力、促进增收的思路,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实施5项重点工程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实施5项工程
1、实施绿色食品生产和畜牧业进档升级工程
(1)绿色食品生产。优化全乡农业种植结构,培育青玉米、蔬菜、果品三大产业。扩充规模,更新品种,增加收入。“十一五”期末,全乡青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123苹果面积4000亩,梨面积3000亩。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三大产业产值实现0.7亿元。
(2)畜牧业生产。充分依托养牛小区和高金集团龙头企业,以现有的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为中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牛、猪”经济。“十一五”期末,全乡肉牛饲养量达1万头,生猪饲养量达5万头。牧业产值实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2、实施农副产品提质增效工程
充分依托新北方食品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将现有4个杂粮加工厂、30个煎饼加工厂、3个青玉米速冻加工厂、3500亩果树基地组建成集团。“十一五”期末,集团下设四个分公司,分别是“青玉米加工销售分公司、杂粮加工销售分公司、煎饼加工销售分公司、果品生产销售分公司,统一使用“聚缘村”品牌,提高包装档次,增加“原”字号产品附加值。产品要从现有占据北方市场的现状下,逐步向南方延伸,销售收入实现1亿元。
3、实施乡村个体私营经济提速增效工程
利用闲置厂房,闲置土地,面向社会广泛招商,引进环保企业入村,盘活闲置资产增加村级积累。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私营企业,对已形成的朝阳工业小区、红星沙发小区、红星木材加工厂等工、商、运、建、服私营企业要从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宣传,指导,确保全乡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末,全乡个体私营业户达1500户,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4、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程
全乡现有劳动力6300人,其中,务农劳动力2000人,其余为剩余劳动力,要不定期组织剩余劳动力参加引导型和技能型培训,保证每名剩余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务工技能,引导剩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或域外企业就业。“十一五”期末,全乡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达90以上。
5、实施规范小城镇建设工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要素整合、优势互补、互动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加大村屯房屋建设规划,坚决杜绝私搭、乱建事件发生;要加大投入,新建农民文化体育场所,倡导全民健身,全乡每个村至少要新建一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完善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基本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二)具体任务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示范园区建设上,不断推动种养殖结构的优化组合。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5个园区。分别是鸡兴村青玉米种植园区,朝阳、红星、西太果树生产园区,红太、东太蔬菜园区,朝阳、仁和、东太、西太养牛园区,红胜、前进、红星、朝阳4个千头养猪园区。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品牌创立上,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和“三品三创”工程(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积极引进新品种,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品质结构和市场结构。提高青玉米、大煎饼、小杂粮、果品等特色产品的包装质量和水平,叫响“聚缘村”农字号产品品牌;在强化服务上,要依托养牛、养猪、养鸡等专业协会,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要加快建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共服务实体,充分挖掘和开发土地、林地、水面、山体等资源,加强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集体收入。
2、加快实现工业强乡,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构建工业平台。坚持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主动融入全区工业发展布局,加快乡村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现有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创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使企业安心生产,壮大规模,带动和扶持乡村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每个行政村要新上产值10万元以上、利润1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个以上,新上产值50万元以上、利润5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到2010年末,新增个体工商户500余户,平均每年发展个体工商户100余户。
3、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塑造新型乡村。按照区里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近郊优势,抓好全乡8个村的管理与整治,努力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着重围绕区里的重点建设项目,配合抓好东太民营开发区建设,协助做好失地村民的安置工作,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使之尽快成为乡域的一大亮点。要引导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适度聚居发展,远郊村有计划地推动轮换新建。同时,按照农户自愿、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缩减自然村,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布局。要搞好环境整治。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村村道路硬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红星村、红胜村、前进村、鸡兴村的水泥路面建设。抓好“三清二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实行“三区分离”(即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工业小区相分离),健全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
4、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服务保障体制。在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快公共财政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民覆盖步伐,使得公共服务更多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西太、朝阳、红星、红胜4个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问题,计划投资100万元,治理4个小流域侵蚀沟8条,4000延米,砌筑石谷坊100座,土谷坊150座,削坡植树5000棵,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问题。为了抗旱保收,计划投资100万元,在全乡8个行政村,无灌溉能力的地块打机电深井15眼,各类小井100眼,灌溉及坐水种面积1万亩。在农村公路建设上,要投入770万元新修红星、红胜、朝阳等村道路30.5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农村道路建设全部实现标准化。在生态沼气建设上,要新建标准化沼气池1200余个;要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着力实施“121”工程(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0人,就业和劳务输出2000人,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00名),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就业;要建立生产生活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升农村各类科技人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点建设,规范农村医疗服务。
5、推进文明素质建设,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树立社会新风。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深化农民培训体制改革,完善培训网络,重点实施绿色证书、阳光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实用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加速培养新型农民。要实施乡村干部培训工程。建立党员和农村干部轮训制度,使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成为“三农”工作的明白人、党的政策的宣讲人、致富增收的带头人。要实施农民教育引导工程。开展“全民读书、健康创业”活动,培养知识型农民。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村民以正确的观点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执行政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加强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奠定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加强文明教育,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引导农村居民自觉接受现代文明;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破除迷信、远离邪教、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农村居民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要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设施和队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对村小学进行标准化改造,全面提升村级教育水平。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村级文化室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普网络队伍建设,推动农村科技、信息和文明建设进程。要建立健全公共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探索村民自主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途径,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管理资金来源问题,组织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公共设施运营维护与管理,健全保洁、绿化、道路养护等专职队伍,提高农村各类公共设施管护水平,巩固建设成果。
6、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农村和谐发展新秩序。坚持制度、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农村管理新架构,健全农村管理新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实现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村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治安防范应对机制,逐步实行农村管理社区化、治安巡逻保安化、矛盾调处超前化,依法协调和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农村管理水平,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7、深化农村改革,有效整合资源。认真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的相关政策措施。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三个转变”,进一步扩大对农村的覆盖面,即从全面扶持为主向支持重点村转变,从支持农业生产为主向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重转变,从支持第一产业为主向支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要深化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农村投入机制。整合项目工程,捆绑使用资金。每年确定的重点村定在哪里,项目资金就配套到哪里,工作力量就集中到哪里。要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深化农村经济组织方式、土地流转等配套改革,精简乡村人员,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让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在农村竞相迸发,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能力。
五、推进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陶忠良、乡长王立山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李霞、副乡长孙绪帮、赵晓光担任,成员由各有关站办负责人和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组成,负责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履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2、明确责任,强化工作保障。实行“乡规划指导,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规划、措施制定、情况调度、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党政办、农技站、水利站、财政所、文化卫生站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扎实推进。
3、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全面动员、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各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深刻变革,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坚持典型引路,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4、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搞好服务。要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物、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