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申请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的报告
体育局: 关于申请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的报告
我新兴社区居委会现有人口1100人330户,小区内含鸿泰嘉园、金鑫苑,周边居民2600人,小区内无健身设施。根据全民健身纲要,为活跃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我居于2010年建设居民活动中心一处,该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该项目总投资157万元,现工程已基本竣工,健身场地现正在硬化施工中,申请上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请领导协调解决,特此报告。
新兴社区居委会2011年7月22日
第二篇:关于申请全民健身工程项目的报告
关于申请全民健身工程项目的报告
体育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丰富我镇居民业余生活,增强民众身体素质;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谐乌龙,根据贵局通知,经研究拟定在我镇新建全民健身广场四处。
1.乌龙中心校操场,辐射:乌龙街道、棠岗村、乌龙村、黄大庄村、松树村。
2.陡岗小学操场,辐射:陡岗街道、陡岗村、井沿村、长沟村。
3.丁塔小学操场,辐射:跑马村、丁店村、知母村。
4.铜佛小学操场,辐射:铜佛村、尹老庄村、黄大庄村。建成后,每年可供我镇周围万余人次开展活动。
现申请全民健身工程项目资助,请批准。
第三篇: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河南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我省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民健身工程是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地方财政及其他配套资金,在城市社区、乡镇、村、学校和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兴建的、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以下简称:“工程”)。
第三条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服务群众、保证质量、建管并举”的原则,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四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是工程的主管(捐赠)部门。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领导下,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工程的规划、指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向受赠单位移交工程所具有的国有资产产权。
工程建设地的人民政府及符合相关受赠条件的单位,是工程的受赠单位。对受赠的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具有产权,负有对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职责,承担工程的公益性和安全性义务,还应按
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工程进行管理、登记、建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条受赠单位一般应具备:有开展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群众体育活动较普及;已建立基层体育组织;有符合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愿意提供足够的工程建设配套经费;有保证工程公益性、安全性条件,能承担工程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更新的费用。
愿意接受捐赠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审定,报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核批。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对工程的配套资金、配件项目、建设使用、产权管理、维修更新等条款作出约定。
第六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与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园林等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分级负责本地区工程的建设实施、登记建档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资金配置
第七条工程经费来源: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资助。以体彩公益金为引导,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社会捐赠资助为辅。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的引导、扶持、示范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兴建工程设施。
第八条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每年都应向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报告本地体育彩票公益金及其它资金用于工程建设情况,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资金的使用管理,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审计和监督。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九条工程应选择在利于群众安全、便携参加体育活动的公共场所兴建,建设规模应符合有关规定,与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便民又不扰民。
第十条工程场地建设和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范,确保质量。
第十一条工程器材配置须通过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检验,坚持质量第一、方便、安全、美观、实用的原则,器材生产厂家在产品质保期内须投保产品质量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及公众责任保险。严格执行器材使用年限,按时报废拆除。
第十二条工程必须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或省、市体育局统一规定的标识。标识应使用金属、塑料等与器材相近材质,按统一图样制作,做到色泽鲜明、醒目、经久耐用。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三条加强对工程的宣传工作。工程的动工和竣工,要适时举行仪式,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扩大体育彩票和工程的影响。
第十四条工程是公益性体育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不得进行以营利为目的活动。确需收费管理的,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经当地物价等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所收取的费用必须用在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更新等方面。
第十五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工程竣工后,要与受赠单位一起组织检查验收,并向上级体育行政部门上报总结报告。要定期和不
定期的检查工程使用情况,做好安全维护巡查工作,确保工程器材安全。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捐赠的体育器材挪作它用,不得侵占或改变捐赠器材的用途,不得擅自移址。如确需临时占用和移址的,应征得捐赠部门的同意,在不低于原面积、原标准的情况下,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十七条受赠单位应对工程器材登记建档、妥善保管。应按要求向捐赠部门报告使用、管理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和有关厂家联系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障安全及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受赠单位工程器材使用和管理的业务指导,帮助建立群众体育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引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
受赠单位要在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社区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充分利用工程器材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培训交流、健身娱乐等活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九条对在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在实施工程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市体育局对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减少以至取消该地区下的工程援建项目;造成损失和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不按规定比例按时足额配套资金的;
(二)不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未保质、保量完成工程援建项目的;
(三)未经同意擅自占用、改变工程用途或移址的;
(四)不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同级财务、审计、检查等部门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不合格的;
(五)不按要求上报援建项目总结报告及经费结算报告或工程验收不合格的;
(六)受赠单位疏于管理,造成器材严重损坏,导致健身者人身伤害事故的;
(七)其它违反体彩公益金使用管理规定及对受援项目造成损失和不良后果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河南省体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张堰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是体育系统服务大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举措,同时也是全民健身的阵地。多年来这项工程为健身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了居民参加健身的意识。但是自2001年建设以来,器材的使用年限多数已达十年之久,损坏、老化情况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进一步管理好、维护好健身器材,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建设做出贡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健身苑点24个,健身器材316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个(即9个村的篮球场),1个公共运动场(灯光球场)。每个村居都设有一名兼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巡查、填写开放日志(人数统计)以及损坏器材的上报工作。今年我镇又投入资金,新增了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和牡丹新村两个健身点,新建器材24件。平均每年用于器材维修的费用为5万元(包括全镇每个健身点的>保险费用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多数器材超过安全使用年限
我镇从2001年陆续开始农村健身苑点工程的建设,2007、2008年建设村农民健身工程(即农村篮球场)。2005年前建成的健身苑点有17个,占总健身苑点的71%;器材数量达234件,占总件数的74%。至今都已'服役'8年以上,长时间在室外日晒雨淋,大部分器材都已经出现了生锈,腐烂等情况。这几年的损坏率也是大大提高,维修工作量每年成倍增加。2011年10月1日实施的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安全使用年限从原来的6年提升为8年。这样算来,如果按照之前的6年一个周期的话,我镇的健身器材基本已经更换过一次,有的甚至要更换第二次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进行了小修小补,损坏严重的才进行了更换。
(2)存在人为破坏、私自占用情况
我们也发现很多器材存在着人为破坏的情况,例如上肢牵引器的绳子及滑轮经常不翼而飞,坐垫被人敲破、告示牌人为砸坏、篮球筐也经常被人拉断。此外,还有健身点变成了晾晒场,器材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被子等。老秦望、鲁堰村篮球场变为施工场,堆积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影响了居民在此运动健身的权利。
在《体育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第五十一条规定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可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不可以擅自变更的权利,更不可以私自占用,如果是恶意破坏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3)健身器材使用率不高
在器材安装后前几年,使用率还比较好,很多居民都会时不时地前来运动,但如今都由于器材陈旧已无人问津,生锈情况严重,健身点杂草丛生,环境也是越来越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缺乏正确使用的知识和健身锻炼意识,对于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知之甚少,只是当作休闲时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健身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在农村,缺少健身锻炼的氛围。二是布局不合理,由于大多数的农村健身点都建在村委会附近,离居民区较远,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健身点。相来说,居委会的器材使用率相对较高,也是得益于小区的人流量大,居民健身方便的特点。
(4)管理不到位
虽然各村居都有体育专管员,但是全部都是兼职,加上平时锻炼的人数不多,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健身器材管理不到位,导致器材快速老化损坏,而发生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各村居一定要重视日常的保养、维修和更换,防患于未然。
(5)维修经费不足、维修困难
我镇的维修经费实行的管理模式是,镇区健身点由镇文体中心出资维修,各村按照谁使用谁维修的办法。目前我镇的经费只涉及维修费,如果出现大批量的报废的情况,费用将大大提高,资金难以保障。
而且早期的健身点都是由市、区、镇三方>投资,当时的器材厂家器材都已更新换代,维修配件不齐全。加上维修成本要远远大于更换成本,利润空间也很小,因而很多厂商都是只更换不维修。厂家给出建议是如果器材维修成本超过其本身价格的30%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更换,但是从我镇的实际来看,很难实现。
三、改进措施
(1)重视维护,加强管理
各村居管理员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对于损坏的器材及时贴牌告知居民,并积极上报镇文体中心,联系厂家进行维修。此外,器材生锈老化的问题,各村每年应进行一次油漆或者喷漆,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共建和谐的健身环境。在群众中挑选志愿者,通过他们将器材损坏、占用等情况反映给各村居管理员。各管理员在接到举报后,也应及时到现场勘查、处置,对于人为恶意破坏的应及时制止,并予以警告。
(2)经费保障
对于镇区的健身点多,器材多的情况,应适当加大对维修经费的投入。各村每年要确保4000元的经费更换两件以上的器材,避免一次性投入。
(3)布局进一步调整
对于使用率低、损坏严重的健身点,进行重现评估、选址,并且在数量、样式上选择适合运动人群的需要,改变现有使用率低的状况。在重新选址前也要进行公示,让居民们了解健身点的搬迁原因。
(4)引导群众加强体育锻炼
上级主管单位要积极宣传并转变农民也要健身的思想观念,引导农民正确进行健身锻炼。每年下乡进行健身器材的使用及相关法律的>培训。并开展一些体育健身比赛,使得农民积极投入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健身器材,不要让健身器材'荒废'。《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第五篇: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张堰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是体育系统服务大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举措,同时也是全民健身的阵地。多年来这项工程为健身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了居民参加健身的意识。但是自2001年建设以来,器材的使用年限多数已达十年之久,损坏、老化情况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进一步管理好、维护好健身器材,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建设做出贡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健身苑点24个,健身器材316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个(即9个村的篮球场),1个公共运动场(灯光球场)。每个村居都设有一名兼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巡查、填写开放日志(人数统计)以及损坏器材的上报工作。今年我镇又投入资金,新增了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和牡丹新村两个健身点,新建器材24件。平均每年用于器材维修的费用为5万元(包括全镇每个健身点的保险费用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多数器材超过安全使用年限
我镇从2001年陆续开始农村健身苑点工程的建设,2007、2008年建设村农民健身工程(即农村篮球场)。2005年前建成的健身苑点有17个,占总健身苑点的71%;器材数量达234件,占总件数的74%。至今都已“服役”8年以上,长时间在室外日晒雨淋,大部分器材都已经出现了生锈,腐烂等情况。这几年的损坏率也是大大提高,维修工作量每年成倍增加。2011年10月1日实施的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安全使用年限从原来的6年提升为8年。这样算来,如果按照之前的6年一个周期的话,我镇的健身器材基本已经更换过一次,有的甚至要更换第二次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进行了小修小补,损坏严重的才进行了更换。
(2)存在人为破坏、私自占用情况
我们也发现很多器材存在着人为破坏的情况,例如上肢牵引器的绳子及滑轮经常不翼而飞,坐垫被人敲破、告示牌人为砸坏、篮球筐也经常被人拉断。此外,还有健身点变成了晾晒场,器材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被子等。老秦望、鲁堰村篮球场变为施工场,堆积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影响了居民在此运动健身的权利。
在《体育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第五十一条规定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可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不可以擅自变更的权利,更不可以私自占用,如果是恶意破坏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3)健身器材使用率不高
在器材安装后前几年,使用率还比较好,很多居民都会时不时地前来运动,但如今都由于器材陈旧已无人问津,生锈情况严重,健身点杂草丛生,环境也是越来越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缺乏正确使用的知识和健身锻炼意识,对于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知之甚少,只是当作休闲时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健身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在农村,缺少健身锻炼的氛围。二是布局不合理,由于大多数的农村健身点都建在村委会附近,离居民区较远,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健身点。相来说,居委会的器材使用率相对较高,也是得益于小区的人流量大,居民健身方便的特点。
(4)管理不到位
虽然各村居都有体育专管员,但是全部都是兼职,加上平时锻炼的人数不多,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健身器材管理不到位,导致器材快速老化损坏,而发生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各村居一定要重视日常的保养、维修和更换,防患于未然。
(5)维修经费不足、维修困难
我镇的维修经费实行的管理模式是,镇区健身点由镇文体中心出资维修,各村按照谁使用谁维修的办法。目前我镇的经费只涉及维修费,如果出现大批量的报废的情况,费用将大大提高,资金难以保障。
而且早期的健身点都是由市、区、镇三方投资,当时的器材厂家器材都已更新换代,维修配件不齐全。加上维修成本要远远大于更换成本,利润空间也很小,因而很多厂商都是只更换不维修。厂家给出建议是如果器材维修成本超过其本身价格的30%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更换,但是从我镇的实际来看,很难实现。
三、改进措施
(1)重视维护,加强管理
各村居管理员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对于损坏的器材及时贴牌告知居民,并积极上报镇文体中心,联系厂家进行维修。此外,器材生锈老化的问题,各村每年应进行一次油漆或者喷漆,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共建和谐的健身环境。在群众中挑选志愿者,通过他们将器材损坏、占用等情况反映给各村居管理员。各管理员在接到举报后,也应及时到现场勘查、处置,对于人为恶意破坏的应及时制止,并予以警告。
(2)经费保障
对于镇区的健身点多,器材多的情况,应适当加大对维修经费的投入。各村每年要确保4000元的经费更换两件以上的器材,避免一次性投入。
(3)布局进一步调整
对于使用率低、损坏严重的健身点,进行重现评估、选址,并且在数量、样式上选择适合运动人群的需要,改变现有使用率低的状况。在重新选址前也要进行公示,让居民们了解健身点的搬迁原因。
(4)引导群众加强体育锻炼
上级主管单位要积极宣传并转变农民也要健身的思想观念,引导农民正确进行健身锻炼。每年下乡进行健身器材的使用及相关法律的培训。并开展一些体育健身比赛,使得农民积极投入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健身器材,不要让健身器材“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