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报告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自去年来,我们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乡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报告。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氛围。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乡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工作报告《乡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报告》。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总结报告
仙塘村二00九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仙塘村位于洪湖水库与320国道之间,毗邻洪湖乡,全村142户,607人,耕地面积248亩,山林1500亩。
经济发展状况:二00九全村农业产值 251.9万元,粮食总产量195吨,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生猪出栏1050头,畜牧业产值116万元,果林产值 36.6万元,外出经商务工人员167人,收入395万元,年人均收入5660元。该村是1965年兴建洪湖水库时从库区中迁移出来的移民村,隶属余江县白塔渠管理局。仙塘村小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小组领导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积极性高,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实施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余江县卫生清洁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体工作组成员扎实工作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仙塘村新农村建设和卫生清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组织订规划。县委从县直相关工作部门选派5名工作队员组成工作组,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项目实施、督促、指导等工作,4月17日通过全体村民大会推选,产生了仙塘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具体组织实施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组
成人员分别为:理事长官高兴,副理事长官高生,成员:官根义、官广青、官小球。
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并结合仙塘村的实际,制订了《仙塘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2、宣传发动造氛围。
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在全村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3、有序推进工作。①、庭院住宅建设。
在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村住宅及外部空间进行有序改造。拆除改造村中15栋破烂空心房1890 m,猪牛栏、路旁低矮厨房、厕所等零星杂房24座约1300m。拆除原集体碾米房。对沿320国道所有庭院外墙进行刷白处理。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维持现状。
②、道路交通建设。
南北走向的为东、中、西3条主干道已完成水泥路面硬化。宽为4米,长1800米,采用水泥路面,厚度为18cm。
支路5 条,宽2.5米,长2800米,厚10厘米。路沿石1300米。
排水系统呈网状,与道路建设相配套。南北走向排水沟,宽
230cm,高40cm,石混结构;东西西走向排水沟,宽30cm,高40cm,石混结构,入户端加箅筛,防止堵塞;环村排水渠为倒梯形,底宽70cm,高1米。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沟,由环村排水渠集中,经处理后排往洪湖连通干渠。③、环卫设施建设。
a、改水、改厕。改水138户,改建新型卫生厕所124座,兴建沼气池15个。
b、垃圾箱(桶)设置。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在规划范围内适宜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点 6个,垃圾焚烧炉一座。
c、环卫队伍建设。村中选出2位保洁员,每月补助200元。资金来源:每户20元/年,不足部分由小组补贴。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④、绿化建设。
原则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各类树种合理搭配,绿化、美化有机结合。村内三条南北大道两侧栽植桂花树、柚子树、樟树等350余株。村头以古樟树为圆心,衬砌花坛,建立一个农家休闲地。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绿地,建花圃,铺草坪280余平米。320国道沿线,建设一条宽6m的绿化带。⑤、公共设施建设。
将现戏台右侧建设成村民活动中心,并进行全面绿化,内置石凳石桌、健身器械3组及代表本村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以供村民健身、休闲、娱乐。与乡卫生院合作,建立一个农村合作医疗点。在东大道进口处建立一处《村规民约》宣传牌,中、西大道建两个读报栏;三条大道两侧墙壁统一刷写标语和宣传画。在村民活动中心设立路灯3座。
⑥、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按章理事,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⑦、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村干部积极充当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
三、工作成效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四、经费投入情况
建设规划总投资100.6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75.89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13.119万元,部门投资38.5万元,群众自筹和以劳折资24.28万元,目前资金缺口24.751万元。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基础设施薄弱,基本条件较差。村庄规划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环境卫生条件差。
2、村级经济实体(组织)近乎空白,产业发展层次很低。产业链条不够配套完善,无论是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组织化程度和带动能力都十分有限,不能有效带领农民闯市场。
3、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因此我们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总结报告
2010年10月6日至10月13日,我参加了县委书记管洪带队的考察团,到山东泰安市新泰县、东营市河口区等地对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著名企业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跟随县委书记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山东新泰县、东营市河口区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势头,主要表现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足、务实苦干的精神高、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好、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发展链条的优化合理、思想解放对外开放密度强。
泰安市委常委、委书记辛显明在与巫山党政代表团的座谈中说,巫山经济发展现状,与新泰前些年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在认真执行上级政策,一方面下大气力对小煤窑进行关停整合,努力提高生产规模及安全装备水平,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转型。XX年初提出了“中心是经济,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支撑在投入,根本在效益”的经济发展思路,按照项目—项目群—产业—产业群的发展模式,引进新上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节能政策,科技含量比较高、能够持续提供税源、扩大就业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了工业经济尤其是非煤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近几年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看发展,找自己,我县形成的“1+3”经济发展格局,也是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果,但是在缺乏工业做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显得有些吃力,我们只有大胆的“走出去、找回来”先进的工作思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方法,营造浓烈的致富发展的空间环境。按照“十一五规划”,大力发展工业、盘活农业、做强旅游业,结合重庆城乡统筹的总体规划,以建设“森林重庆、生态巫山”为目标,掘自身潜力、巧借外力,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在一起,共同找阻碍发展的因素,认真分析、总结、探索,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争取带动和引进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以便提高人民文化综合素质,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煤炭、铁矿经济发展为核心,探索和延伸新的产业发展链,推动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日可待。
二、得到了启示,坚定了信心
这次赴山东考察,既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过程。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我们拥有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扶贫县等优势机遇,借助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以及重庆旅游局“巫山、奉节、巫溪”旅游金三角的旅游规划等优厚政策,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楔机,积极向上争取,努力在全民中开始“搞发展一条心、搞建设一个目标、行动步伐协调一致、干部领导为民服务一种公仆精神”的联动思想建设、行为影响、目标导航。
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我县已以招商局为主、各部门乡镇为分责制的招商工作体制,与重庆北碚、广东珠海搭建招商引资载体和平台,同时积极探索体制创新,借助外力,激发出经济发展内部潜力,使经济焕发活力,看到东营市河口区、泰安市新泰县的招商力度和效果,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引资发展的细胞。
三是有载力才有张力。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巫山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成为吸引外资的最佳载体,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以建设一批规模大、配套齐、档次高的工业区为突破口,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四是有活力才会有实力。巫山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炭等矿产资源,强大的旅游自然资源,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只有将这些资源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互补发展态势,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带动农业发展,结合重庆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人才库的充实和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以知识丰富农村精神和物质生活、以人才盘活农村人才紧缺的局面”,使得全县上下人才干部一个系统,服务一个目的。
三、拓宽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创造奇迹。作为乡镇的一把手,需要多思考、大谋略、勤指导,要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学习中发展自己。
(一)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培育新旧企业发展。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潜力在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列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吸引大企业入驻巫山工业园区有新突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新突破,投资质量和总量方面有新突破。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到“六个更”:一是领导力量更强。成立以县委书记挂帅招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县内统一办公、县外分散招商办公”的工作模式,制定出台企业入驻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任务等工作制度,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实施领导“一盯一”的主要项目联系制度,切实加强项目跟踪落实。二是激励机制更活。建立健全外商投资鼓励机制,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落实“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政策,同时要鼓励乡镇独自进行招商引资或者自主创业,努力争取在我县各个乡镇实现“一乡(镇)一大企业、一村一大户、一社一小户”的规模,将会有效的提高乡镇经济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三是招商方法更多。要适应新的特点,积极拓宽对外联系渠道,参与或举办各种招商会议、活动。切实用好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鼓励各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招商,在著名网站设立巫山县招商主页。发挥在外乡亲的纽带作用,延伸招商触角,选择合适的城市设立驻外机构,强化其招商联络职能。
(二)以城镇建设为中心,拓展新农村建设。
紧抓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对重庆贷款政策的开放,各部门、企业、乡镇的基础建设资金的争取要多参与与县发改委联系,多做项目,进一步加强城乡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瓶颈”制约问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为经济持续发展造好环境、打好基础。以抱龙镇、大昌镇、福田镇等乡镇的基础建设为核心,逐渐辐射到紧邻的周边乡镇,为开采铁矿、煤炭、旅游、烤烟等资源,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规划,保持适度超前,跨出区域局限性,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发展的趋势,统筹研究制定城市化规划,按照“打开城门,拓展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思路,树立经营城市、带动农村的新理念,把农村建设搞好搞活,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三)以人才建设为重心,奠定经济建设人才的坚实基础。
我县干部工作队伍年龄搭配在逐步的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各种专业、类型、学历在不断的充实着以前学历低、专业缺乏、类型单一的干部工作队伍。重庆在最近五年内实施“重庆市一村一大学生村官的计划”,为我县补充了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分布在我县的各个行政村,他们将对乡镇村的人才工作建设、经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将带来无限的活力和动力,建议党和政府要多关心、多细心的为大学生村官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锻炼平台,建立起乡镇领导“一带一”的联系工作制度,让他们多参与到谋划、规划乡镇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和乡镇领导进行工作意见交流,寻找人才工作的突破口,稳定和促进大学生在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对各个乡镇的工作人员实行异地交换轮流使用的方法,让其工作人员在陌生的环境中锻炼出快适应、快进入角色、勤思考多投入的一批干部工作队伍。建立一个县级人才工作库,根据不同专业、特长、能力分批、分量对外进行推荐和交流,这个将是用活用好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周的考察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要求我们思考和去探索的路是漫长的,因此,要求从学到的中间去找我们发展的精华,从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环境认真的寻找新的方法,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入手,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全面思考、积极行动,势在必行。
第四篇: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5年,我镇根据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年初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以黔北民居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为载体,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年初以来通过我镇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按年初计划基本完成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在下的工作中能扬长避短,巩固成果,又好又快地推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特将2015年我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2015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建设示范点一个,即新坪村龙坑示范点,受益户数140户,受益人口546人,现已投入资金807万元。
(二)我镇面上已完成黔北民居新建67栋,改建48栋;整治9栋,动工在建4栋。
(三)新坪村龙坑、大林示范点上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情况:(1)黔北民居新、改建53户;整治2户,在建未完工的1栋。(2)路网建设:进寨路硬化已硬化1700米,连户路600米。(3)环境美化:也有60户农户进行庭院整治,景观画5幅共计83平方米,有一户正在房屋整治实施之中。
(4)阵地建设:文体广场1个,共计1067㎡。(5)休闲景观长廊已经全部完工。(6)夜间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5盏。(7)治理河道治理:治理沟渠1500米。
(8)环境绿化:绿化面积1000㎡,栽种桂花树10棵,开挖堰塘一个计1800㎡,正在实施之中。
(9)宣传阵地建设:建宣传栏45㎡。
(10)环境卫生:投放垃圾桶30个,且做到环境卫生常态化。
(四)xx沙坝示范点后续绿化工程植树180株,绿化草坪300平方米,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已全面完成。卫生纳入长态化管理。
(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家庭档案卡完成情况:洋河平桥示范点、石壁庄湾里示范点、石壁庄田坝示范点、xx居沙坝示范点、新坪村联合示范点、新坪农坑示范点等六个示范点已全部完成。
(六)2014--2015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改三建情况:2014沙坝示范点已完成95%,2015农坑示范点已完成90%。
(七)投资670万元杭瑞高速安置路面硬化、排污工程已全面完工,行道绿化已经全部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深层次对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情况进行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去年杭瑞高速可视房黔北民居建设已验收的改建部份,该兑现给建设户的补助款至今没有兑现,因此,给今年的创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面上的黔北民居建设通过去的努力,剩下的部份有的有历史遗留问题(如马居9组)、有的是低保户、有的户主是残疾人,导致今年工作难度相当大。
3、由于资金及其他原因今年新农村建设进度缓慢。
4、由于保洁意识不强,已创建示范点环境卫生差。
第五篇: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在上级部门XX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河镇所处县政府所在地,是XX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团结东路社区居委会、文化南路社区居委会、民主北路社区居委会、文化北路社区居委会、友好南路社区居委会),2个农业村(肯莫依那克村、阿克郎克村),1个蔬菜社(菜队),1所村级民族小学(肯莫依那克小学),有驻镇单位115个。全镇有汉、哈、回、维、蒙等13个民族,总人口3045户,1.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2007年,青河镇将肯莫依那克村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距县城约3公里,由幸福村、肯莫依那克、呼尔本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50户,817人,拥有耕地3450亩,草场2859亩,苜蓿地1000亩,牲畜3800头(只),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塔、蒙、维、回等五个民族聚居的农业村。村集体现有耕地110亩,苜蓿地830亩,集体畜180头(只),2006年人均收入为3282元。2007年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主题,从减轻农牧民负担为出发点来进行村貌建设。
二、加强领导,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指示精神,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镇长为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队伍,并制定了管理制度;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建设标准及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以“四为先”建设新农村
1、以政策鼓励为先,大力支持农户“五清五改三普及”。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全面完成村规划编制,提高村规划建设水平,严格按照规划建房,杜绝乱建等无序建房现象。采取“以奖代补”提供水泥、红砖、石灰等,农户自备沙石、义务投劳的办法,利用县委政府扶持资金及镇政府出资的形式,共出资18余万余元改建主街道围墙及路边水渠防渗、庭院绿化、房屋粉刷、改厕、通自来水等建设项目,带动村民全面开展“五清五改”工作。已补助水泥3吨,红砖1.4万块,石灰800公斤,油漆100公斤;新建围墙1820米,完成粉刷17500平方米,铺垫沙石路200米,改厕10户,改水8户,普及电话62户,电视65户,制作垃圾箱3个,建设绿化带2公里,植树7000余株,消灭秃子村1个,建成1个小型苗圃基地,首批插苗8000余株。
2、以组织发动为先,让理事会主事。由村“五老”人员、村民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同时通过开展“一参与二培养”活动,让党员干部参与理事会工作;以干部带群众、党员带农户、户户指定联系人,充当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员、示范员、服务员。
3、政策拉动,示范带动,切实增强基层群众建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各族群众参与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积极性,我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住房改造。一是政策拉动。制定了“可以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利用荒地适当扩大宅基地面积;政府无偿提供宅基地规划、房屋设计等服务;需采伐林木的,无偿为其办理房前屋后林木采伐证;为新建、改建住户提供建设施工用电、用水、运输方便;对所有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用水、砂石料一律免费提供,电费给予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除了我居民建房的后顾之忧。二是示范带动。为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我镇结合广大居民的居住现状,实施了幸福村农牧民定居工程和城镇困难群众安居工程两处示范点建设,前两年城镇分别27户和15户困难群众安居工程由全镇各帮扶单位筹资建设完成,在幸福村67户农牧民住宅房工程建设均按照八度设防要求设置了构造柱及圈梁,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我镇及时组织群众现场观摩,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的积极性,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效果,推动了我镇抗震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
4、以教育培训为先,提高村民素质,广开就业渠道。一是积极争取青河镇帮扶单位国际实业支持投资5万元对肯莫依那克小学进行“三化”建设,目前,已硬化1000余平米,并为学校教师办公室安装水暖设施。二是镇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认领一名贫困学生,共25名,目前已捐资助学2000余元。三是开展科技及再就业技能培训12次,培训农牧民400余人。四是通过外出拾花、卸甜菜等有效途径成功转移农村劳动力162人,人均增收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