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六村建设”描绘新农村
(2006年11月23日)
中共XX镇委员会
2006年以来,XX镇党委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和深化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六村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建领村强基础。
一是优化村党支部班子结构。“用好一个人,带好一个村”。XX镇以深化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理顺村“两委”关系,配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今年以来,调整村总支书记1人,补充总支委员5人,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3个,撤并党支部2个。
二是增强党员队伍能力。为增强农村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即在“四培双带”上下功夫,把12名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68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在素质培训上下功夫,对14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重点培训,对其余党员进行了全面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在实践锻炼上下功夫,通过党员带头办“田园学校”、上“科技党课”、建“示范基地”等形式,有效增强了800余名党员在农村第一线的发展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村组干部激励机制。为切实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村组干部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监督管理、权益保障等制度和抓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四是把开展“六村建设”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坚持用“六村建设”的实际效果检验村班子,考察村干部,并作为评选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主要依据,形成了农村党员干部自觉在“六村建设”中接受教育、转变作风、展示先进的良好氛围。
产业富村建支柱。
紧紧依托XX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绿特产业,走“以蚕桑为主导,香兰菜、苎麻、经济林果、甜苦竹等产业共同发展”的1+X结构调整模式,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在蚕桑产业发展上,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威信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在回龙村唐家湾和新田两个村民小组试点种植蚕桑,按照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嫁接、当年见效的目标发展建成“一步成园”桑园208亩,夏秋两季已养蚕18盒,产茧622.8公斤,单产34.6公斤,蚕茧收入1.25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先后4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306人到四川珙县孝儿、底洞等乡镇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反复召开群众会,交流学习体会,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秋播已落实宜桑地块3200亩,并已全部育苗完备。10月底,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在XX召开后,落实2007年春播桑园面积2900亩,到2007年新建桑园可达6000亩以上,为XX在3年之内桑园突破10000亩,产茧上万担,收入达到2000万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苎麻产业上,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在文兴村建成苎麻基地100亩。通过示范带动,今年全镇种植苎麻面积达300亩,加上原有苎麻面积,全镇共有苎麻1000亩。今年已收购苎麻16.5万斤,实现产值62万余元。
在香兰菜产业上,充分利用秋冬季农闲地和该产业“短、平、快”的优点,引进四川香兰菜公司到XX投资建厂,建香兰菜加工点4个(其中今年新建2个)。今年,全镇春秋两季香兰菜种植面积突破4500亩,可实现产值200万元以上。其中,马鞍村团山村民小组村民李文玉今年种植香兰菜15亩,收入10000元以上。
在甜苦竹和经济林果产业上,巩固现有5000亩甜苦竹和5000亩经济林果,强化科技培训,加大管护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今年,甜苦竹产业实现笋产量20万斤,产值20万元,经济林果实现产量40万斤,产值40万元。
科技兴村出成效。一是强化科技普及培训。镇党委从强化科技意识和科学理念入手,依托党校、农广校等培训渠道,同时开辟田园学校、农民课堂、科技党课等新途径,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分类培训,对农科队伍强化科技更新,对村组干部强化科技武装,对农民群众强化科技普及。目前,全镇农科人员为农服务的意识、措施普遍增强,80%以上的村组干部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1000余农民成为“土专家”、“田秀才”。
强化科技推广应用。为了使科技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我镇紧紧围绕巩固传统粮畜产业和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发展目标建成了13个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应用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新机具,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镇2个“六村建设”示范村初步实现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成为科技推广应用的典范。
强化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围绕做大做强绿色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扶持政策好、科技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优势,直接带动3000余户农户发展绿特经济。二是积极筹建“支部+协会”的营销模式,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发挥组织优势,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推动部门帮扶。今年以来,政府部门捆绑使用和争取公司投入项目资金56万余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37万余元,激活了城乡市场。
民主管村聚民心。用制度规范村务。坚持党管农村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议事、表决和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村“两委”协调运转;坚持民主管村与依法治村相结合,建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听证等制度,推进村务规范运行;坚持整体建设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推行民主评议、民情恳谈等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用体制保障民权。一是坚持农民当家作主,实行村集体资产由村民理财小组管理,建设项目由村民派代表全程监督管理;二是坚持“一事一议”,研究村务请村民听证,村级重大事项交由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执行结果由村民评判议决。
用法治规范综合治理。结合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送法到村组活动,推动村干部和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巩固深化平安创建成果,扎实
开展禁毒防艾工作,严厉打击以“六H彩”为主的赌博活动。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巩固和创建活动,发动群众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控网络。
依法治村保平安。依法治村重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标语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对护林防火、人口与计划生育、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使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今年以来,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宣传100余次,出板报32期,书写宣传标语56条,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
依法治村靠服务。一是法庭到农村设立临时法庭巡回审理民事案件。今年以来,XX法庭到农村设立临时法庭巡回审理民事案件15起,现场旁听人数超过2000余人次。二是派出所在各村建立警务站,把派出所的办公场所搬到第一线,不仅方便群众办事,还为群众节省了开支。
依法治村靠制度。建立健全依法治村制度,制度明确规定:亮出一块牌子,让村民明白村委会谁值班;制定一套规划,公示发展目标;展示一张图表,介绍村委会职责和服务功能;开辟一个专栏,告示村务开展情况和财务收支状况;设置一个意见箱,听取群众反映;建立一套档案,有完备的议事记录和工作报告资料;固定一个村民议事地点,方便村民议事和听政。
依法治村保平安。把民兵应急分队组建成护村队,村与村签订书面协议,相互联保,轮流值班,一星期一循环,做到白天有人看,晚上有人转,小事有人问,大事有人管,户户都平安。建立了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调解成功率达99%,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民事、刑事案件的发生。
文化活村促和谐。强化活动阵地建设。在继续巩固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1万余元,对XX村文化活动室进行改造,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开展文艺进村活动。一是组织文化站等部门工作人员对富有XX特色的花灯歌舞等地方戏种进行搜集整理,创新编排了《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等节目为群众演出。二是组建农村业余文娱演出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巡回到村组进行演出,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目前,已组织各类文艺演出26场次。
开展“三清五改”活动。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全镇认真开展“三清五改”活动,有效改善了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XX村沙坝滩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试点通过开展该项活动,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通过 “六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找到了XX镇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的契合点,找到了以党的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农民群众、推动农村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党员受教育“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前有引力,后有推力”的促进机制。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第二篇: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因地制宜创特色构建和谐新农村
**镇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乡镇之一。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镇情,确定了“农业强基、城建搭台、招商领衔、文化唱戏”的整体工作思路,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一、规划先行,全力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好的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广泛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组织外出参观,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为做好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规划中,我们立足高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年实施。在《**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十二图二书”的基础上,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镇28个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并对关山示范村总体规划及**工业项目区、莲花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各富特色”。同时,对于重点发展而又无力建设的地段暂辟为街头绿地,坚决防止低标准重复建设,确保建设品位,着力塑造特色。
二、提速前进,大力发展新经济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支撑。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做到特色农业强基础,工业经济谋腾飞。2006年,实现财政收入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的优势,在南部山区建起以岐山、下山为代表的经济林果基地,中部丘岗地区形成以关山、团山为代表的木材加工、煤炭中转及园竹生产基地,在北部畈区发展以迎岗、双圩为代表的生态养殖基地。一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涌现出迎岗村中寨生猪养殖、岐山方茂贵板栗园等规模较大的基地13个,年效益在7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精米加工等龙头企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益。牢固树立工业兴镇富民的理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努力营造亲商、惠商、安商氛围。加快**工业项目区建设,搭建加快发展新平台,取得良好成效。几年来,先后吸引上海柏运箱包、安徽钱楼铸业、腾达金属材料、金利羊毛衫等12家企业投资**。去年全镇引资额达4140万元,仅钱楼铸业就实现产值1.2亿元,上缴利税700多万元,不仅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增加了就业,带富了群众。
三、夯实基础,着力培育新优势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抓住政策机遇,宣传发动群众,规范筹资筹劳,完成龙头、莲花等6个村16.5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工程。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坚持新街开发与老街改造并举,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加大投入,硬化莲花中路,开发光华西路,打通新老105国道,推动平行道建设。在全镇主干道安装路灯,实施亮化工程。目前,配套齐全的光华路、莲花路,功能齐全的农贸大市场、小商品市场,不但成为展示**崭新形象的亮点,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规范经营管理。为加大投入,我们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在成功进行8次国有土地出让竞拍基础上,又将莲花北路建设权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反哺城镇建设。为强化管理,镇成立市容分局,配备车辆等设施,开展环卫、城管等工作,签订“垃圾袋装”和“门前三包”协议,镇区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四、多措并举,努力创造新生活
新农村建设贵在一个新字。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兄弟笑开颜。为此,我们广泛开展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尤其是对农村“六小工程”之一的沼气工程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涉及15个村的“一池三改”示范工程,其中九棵村南官楼村民组还改造了卫生间,20户居民用上了太阳能。截至目前全镇沼气工程共完成800口,受惠群众达3200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广电、科技等事业。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发展,经济上大力支持,创新上大力扶持,目前全镇文化资产达300万元,年创收30万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漫流河》文学杂志定期出刊,文艺演出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电影队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0多场,科普小组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全镇30个村(街)都能收看到中央及各地方台近40套电视节目,确保党的声音在全镇6万多人中间传颂。2007年元月,全省“电视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举行,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增强了构建和谐乡村的动力。
五、发挥优势,尽力培育新农民
建
第三篇: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因地制宜创特色 构建和谐新农村
**镇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乡镇之一。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镇情,确定了“农业强基、城建搭台、招商领衔、文化唱戏”的整体工作思路,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先行,全力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好的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广泛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组织外出参观,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为做好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规划中,我们立足高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年实施。在《**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十二图二书”的基础上,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镇28个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并对关山示范村总体规划及**工业项目区、莲花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各富特色”。同时,对于重点发展而又无力建设的地段暂辟为街头绿地,坚决防止低标准重复建设,确保建设品位,着力塑造特色。
二、提速前进,大力发展新经济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支撑。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做到特色农业强基础,工业经济谋腾飞。2006年,实现财政收入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的优势,在南部山区建起以岐山、下山为代表的经济林果基地,中部丘岗地区形成以关山、团山为代表的木材加工、煤炭中转及园竹生产基地,在北部畈区发展以迎岗、双圩为代表的生态养殖基地。一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涌现出迎岗村中寨生猪养殖、岐山方茂贵板栗园等规模较大的基地13个,年效益在7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精米加工等龙头企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益。牢固树立工业兴镇富民的理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努力营造亲商、惠商、安商氛围。加快**工业项目区建设,搭建加快发展新平台,取得良好成效。几年来,先后吸引上海柏运箱包、安徽钱楼铸业、腾达金属材料、金利羊毛衫等12家企业投资**。去年全镇引资额达4140万元,仅钱楼铸业就实现产值1.2亿元,上缴利税700多万元,不仅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增加了就业,带富了群众。
三、夯实基础,着力培育新优势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抓住政策机遇,宣传发动群众,规范筹资筹劳,完成龙头、莲花等6个村16.5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工程。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坚持新街开发与老街改造并举,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加大投入,硬化莲花中路,开发光华西路,打通新老105国道,推动平行道建设。在全镇主干道安装路灯,实施亮化工程。目前,配套齐全的光华路、莲花路,功能齐全的农贸大市场、小商品市场,不但成为展示**崭新形象的亮点,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规范经营管理。为加大投入,我们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在成功进行8次国有土地出让竞拍基础上,又将莲花北路建设权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反哺城镇建设。为强化管理,镇成立市容分局,配备车辆等设施,开展环卫、城管等工作,签订“垃圾袋装”和“门前三包”协议,镇区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四、多措并举,努力创造新生活
新农村建设贵在一个新字。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兄弟笑开颜。为此,我们广泛开展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尤其是对农村“六小工程”之一的沼气工程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涉及15个村的“一池三改”示范工程,其中九棵村南官楼村民组还改造了卫生间,20户居民用上了太阳能。截至目前全镇沼气工程共完成800口,受惠群众达3200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广电、科技等事业。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发展,经济上大力支持,创新上大力扶持,目前全镇文化资产达300万元,年创收30万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漫流河》文学杂志定期出刊,文艺演出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电影队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0多场,科普小组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全镇30个村(街)都能收看到中央及各地方台近40套电视节目,确保党的声音在全镇6万多人中间传颂。2007年元月,全省“电视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举行,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增强了构建和谐乡村的动力。
五、发挥优势,尽力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是有根之木。我们充分发挥**职高的作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阳光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达2550人。同时,积极搞好劳务输出,提升劳务经济,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洗礼,得到锻炼。全镇1.8万人的外出创业大军,每年不仅带回来超亿元的劳务收入,有的还成为返乡创业明星,其中万山村汪英甫便是外出创业者的佼佼者,去年回乡创办了顺华木业,安排就业60多人,并带动促进了全民创业的开展。
一年来,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领导要求相比,与兄弟乡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团结全镇上下,顽强拼搏,开拓奋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市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坚持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主攻方向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为主要抓手打造现代农村,以提升素质和弘扬新风为关键培育现代农民,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努力走出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市委书记说,新
农村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长期得实惠,今年××*市财政投入2.3亿元支农资金,比去年增加1亿元。
围绕农民增收,拓展百姓致富新空间。该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根主线,把“民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坚持农业高效化、创业全民化、农民非农化,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四青作物”等优势产业,壮大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中高效农田约占该市总耕地面积的50%。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为农综合服务社建设,进一步创新农民、企业、基地、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拉长的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全市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36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3.2万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发挥建筑产业的优势,发展“走出去”的市外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目前,该市七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仅建筑业2006年就实现总产值204亿元,经济收入46.8亿元,建筑劳力人均年收入2万元。2006年,××*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4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00元,继续保持苏中第一。
建设基础设施,构筑农村发展新平台。大力实施路网通达工程、农村水利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民聚居区建设,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提高对全面小康建设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已有58%的村完成了水利建设,并通过省生态农业市的验收。今年财政计划出资1.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确保农村居民居住集中点都有一条通镇水泥公路。继续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在新农村创建试点村带动下,村村建设400平方米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推进环境整治,塑造现代农村新形象。该市把营造清新净美的环境作为村美的着力点。市财政每年拿出25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镇村配套250万元资金用于垃圾处理,构建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治理新模式,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户袋装、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和日产日清。坚持政府扶持、群众自筹和集体资助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推进改水改厕,其中市财政投入2692万元改善农村环境卫生,70%以上村完成改水任务,全市完成改厕1.2万座,所有建制镇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开展绿化造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全面小康序时进度。南通市评出的20个2006环境优美乡镇,××*6个乡镇榜上有名。
大力提升素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市围绕培育好风尚、促进风气好的目标,强化技能培训,今年计划财政投入3132万元,比去年增加85%。大力实施万名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确保全年实用技术培训4.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弘扬文明新风,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竞赛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健全保障,建设和谐安康新农村。该市围绕增强造血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慈善事业、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今年政府财政投入3200万元用于农民健康工程,确保今年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应保尽保,纯农业人口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达70%,财政按缴费的30%予以补贴。通过制定一套优惠政策、落实一笔发展资金、引进一批致富项目、提供一批市场信息、转移一批劳动力相结合的办法,力争使经济薄弱村、农村贫困群体跟上××*快速发展的步伐。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交流材料
日前,××*省委副书记刚到××*省××*县××*镇××*村调研,对××*村“党组织和党员让老百姓看到发展、尝到甜头、得到实惠”表示赞赏。××*村10年的时间,从后进村变成××*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它的崛起,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村的十年巨变
××*村有7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2650人,承包地面积2042亩,党总支下设纺织、木业、村务管理3个支部,党员42人。2005年,全村拥有民营工业企业62家,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上缴工商税收28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5000元。村党建活动室展牌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十一五”末,新增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年工商税收850元,年均增长30%;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20%。走访群众时,村民徐厚坤用“民间数字”算了一笔帐,他说仅木材加工一项,全村有运输车辆230多辆,每年要从邻近的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运进原木10万多方,价值7000万元,这批木材经××*村大大小小企业加工后再运出去,增值1500万元,村里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家庭有20多户,以前村上是“喝酒的多、赌博的多、玩鹌鹑的多”,现在是“楼房多、车辆多、企业多”。村会计站长徐大林说,××*村电力增容3年换了4次变压器,2005年上缴工业用电电费252万元,常年劳务用工1500人,65%来自附近村,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近800万元。
另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内外三沟,兴修水利设施,修铺水泥路面,开通有线电视,解决了群众困难。村风民风大变样,喝酒赌博的少了,打工当老板的多了,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信用村”。民主治村受到群众拥护,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办事讲程序,公开透明度高。党员成文秘杂烩网为发展生产的标兵,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作为××*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正在为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而努力。
10年前的××*村是什么状况呢?“正二月,赌博喝酒;三四月,春耕春种;五六月,××*收在望;七八月,一片汪洋;十腊月,伸手要粮。”群众中间流传的这么一段顺口溜,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7年,全村党员26人,1990年到1997年8年才发展了3名党员,党支部多年不开展活动。据村民反映,当时××*村仅有五六户农民从事原木经营,大多数农户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1350元,社会治安混乱,干群关系紧张,农田水利、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等多项中心工作在全镇都处于后进村之列。
42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生动实践
对××*村的十年之变,经过充分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突出变化。
一是带头人发挥作用突出,“后进村”变成了“新农村示范村”
村党总支书记徐思礼任职于1997年。当时××*村有几户木材加工经营户到村委会找他商量,说因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扩大再生产,看到的钱没法赚,想请他出面和镇信用社商量放一些贷款。到了镇信用社,信贷员说××*村有陈欠款七八万元,信用社有钱也不敢贷给。他就开始了思考:一方有钱不敢贷,一方用钱贷不来,问题的症结是××*村民以往缺失“信用”。于是他和信用社的领导商量,决定采取“五户联保”、支部把关的形式,联合信用社给群众发放贷款。群众发展生产需要资金,先联络5户群众担保,再向村支部提出申请,由村干部调查走访,看项目可行性,看资金需求量,看以往有无不诚信记录,然后信用社办理手续。运转几个月之后,贷款户尝到了“甜头”,徐思礼也看到了××*村的“富裕之光”。但很多群众不理解,担心赔了本还要付利息,仍然徘徊观望。他大喇叭喊,小喇叭说,请镇领导、信贷员讲课,开群众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木材经营户座谈会。50户村民通过党支部贷了信用款,发展木材加工业,效益可观,当年还款率达100%。2000年,××*村建成××*县第一个“信用村”。到2005年,全村从镇信用社贷款已达560万元,累计贷款达4500万元,镇信用社对群众的授信额度也由当初的5000元提高到5万元。信用贷款成为××*村群众发家致富的引擎。
群众有了致富门路之后,从2002开始,徐思礼又把眼光盯住了棉纺织行业,他亲自带人到苏南、河北省参观考察。项目决定上马时,自己没有宽裕的资金,就东借西凑,求亲戚拜朋友,勇担风险。2003年3月,他带头入股,6户农民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昊翔纺织厂,当年实现工商税收50万元。2005年再次以股份制形式投
资500万元,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他个人出资3000多元,带领村组干部去外地学习考察,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环流纺厂和多层板加工厂。
村委会主任徐玉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没有徐思礼也没有现在的××*村。
二是党员带头致富蔚然成风,“三怕”变成了“三想”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徐思礼说。
今年69岁的徐玉光在××*村任村干部28年,他说××*村的干部过去有“三怕”:怕镇政府安排工作打电话,怕邻居缺吃少喝上门找,怕群众闹纠纷要求处理。现在有“三想”:想外出考察学先进,想带头致富做榜样,想服务群众出把力。村“两委”8名成员的家庭主导产业如下:
党总支书记徐思礼,纺纱;村委会主任徐玉光,板皮加工;会计站长徐大林,板皮加工;党总支副书记徐厚民,农业种植;党支部副书记李秀军,汽车运输;支委徐思龙,农业种植;支委徐大森,板皮加工;村委会委员徐桂荣,板皮加工。
2005年,××*村发展4名党员,平均年龄36.2岁,其中3人是纺纱厂、多层板厂、杨木板皮厂的股东或老板,1人创办了民办幼儿园。2006年确定的5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人是企业股东或老板,另外两人分别是运输大户和热心群众公益事业的村民小组干部,平均年龄32.6岁,比目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低14.8岁。
××*村虽有木材加工的传统,但多是粗加工,村支部1997年决定筹建木材加工工业小区时,很多干部群众不理解,认为能鼓捣两个钱就不错了,投入多,风险大,没必要逞强。徐思礼在党员会上说:“群众不理解情有可原,但干部不能往后退半步。干部退半步,群众就可能退十步八步,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党总支又组织全体党员到邳州、邢台、苏南等地参观学习,洗脑换脑,党员徐厚民、宋允先、徐兰光等人率先投入资金50万元,一次性上马10台热压机、10台旋切机,一家办一个板皮加工厂,吸引40多户入股,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于粗加工的十几倍。群众看到板皮加工的良好前景,纷纷开办新厂或投资入股。目前入驻工业小区的5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75%的由党员干部领办。
最早创办的昊翔纺纱厂,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党员干部。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时,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群众中的经营大户逐步参与进来。
在××*村,先富的是党员干部,最富的是党员干部,领着大家富的还是党员干部。“诚信村”建设中,拿到第一批信用贷款的大多是党员干部,被评为首批“信用户”的也多是党员干部户。目前全村8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龄偏大的也都动员子女创办企业。普通党员徐广文今年65岁,当初3个儿子和媳妇都在邻居的板皮厂打工,他考虑自己是老党员,儿子给别人打工似乎自己就混同了普通群众,就多次做孩子的工作,又向村党总支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孩子们都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厂。
“党组织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会越丢越锈;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钢,一定会越用越光。”村总支书记徐思礼这样形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
三是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强,“三要”变成了“三送”
“要粮要钱要人(计划生育)”的“三要”型干部,在前些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并非个案,××*村也一度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健说,××*村的党员干部是“三送”型的:送观念、送信息、送资金,说到底是“送服务”。
在村民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为争取镇信用社资金扶持,村党总支一边帮助协调资金,一边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党员和群众联手创建信用村。村民徐思德贷款5000元从事木材贩运,因意外事故干活的工人被砸伤,没有还贷能力,村干部出门协调其余四户联保人为保持信誉,暂时替他还上。村民徐运光贷款5000元搞生产,后来患病去世,儿子不知道父亲贷款的事,不想认这笔帐,后来经村支部和其它四户担保人共同做工作,他的儿子愉快地还清了贷款,后来又继续贷款搞生产,现在成了村上的富裕户,他经常逢人就说:“感谢当初党组织给我做工作,及时还清了贷款,否则不讲信用我就吃了大亏。”也有部分群众有时因为存货或积压原料,不能及时归还贷款,徐思礼了解情况后,总是尽量帮助协调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残疾军人丁庆华患病多年,子女多,生活比较困难,为了不让一家一户掉队,村党总支在实行经济帮扶、常年坚持送温暖的同时,注重提高其致富能力,帮助他协调5000元贷款,入股参与旋板皮加工,年终分红加上他爱人、孩子的打工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去年建起了两层小楼。
群众发展生产,交通不便,村“两委”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了长2000米、宽18米的××*中心大道;经营场地困难,协调部分农户,在青年路、中心路两侧规划出专门用地;用电紧张,村里投入5万多元,新增两台80千瓦变压器;资金不足,村支部多次协调镇信用社提高授信额度,基本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销售不畅,村支部组织人员三下浙江,五下苏州,疏通销售渠道。
几点启示
农村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建立保持先进性的成效机制,××*村的党员用实践做出了回答。××*村的十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关键取决于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之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乡镇党委要拓宽选人视野,提升选人标准,革新选人办法。一是大胆选用群众威信高、发展有办法、致富能力强的人。把那些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一步、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经济能人,看成是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大胆选用知识创新型人才。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三是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发展意识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派到村任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养后备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四是跨村任职。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
第二、党员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名党员只有先富起来,他在群众中才有威信。一名党员只有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保持先进性才会有根基。因此,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首先应当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典范。即能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辛勤劳动,成为小康道路上的排头兵;能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开拓市场,在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积极带头致富;以“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有致富技能、有发展眼光”的新形象,成为农民群众心中一面致富的旗帜。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要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农村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在传技术、送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较为实际,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更要求党员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如在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动积极协助做好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说服工作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总之,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了。
第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广大农村高高飘扬。一要选出威信高的村委班子,尤其要选出威信高的支部书记。把那些愿意为群众服务、有领导能力、有致富本领、有威信的“双带”型党员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当中来。二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健全议事制度,科学、民主、规范议事;健全办实事制度,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兴办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健全评价制度,增强支部和党员的责任感。三要加强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生活。整合各种资源,加强配套建设,解决村级组织“居无定所”的问题。要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召开党建座谈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增强农村党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农村党员的团结,让农村党员时刻注意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变成落后群众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