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致辞
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本期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部署周密,达到了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的预期目的。
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对这次培训学习进行总结,对如何做好下步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全市
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一会儿,市委书记张笑东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要达到五个目的:理解要深刻、认识要提高、任务要明确、措施要到位、能力要提升。
一、理解要深刻,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特点
具体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一)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究竟“新”在哪里。一是新在它的标准上,它是用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的农村社区,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新在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城市生活的“简易读本”,具备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社区服务等城市基本功能。三是新在它让农民 “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就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城镇生活,共享现代文明。一句话,城市社区有什么,新型农村社区也应该有什么。
(二)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何区别。新农村只能带来居住条件的改善,只能“造新房”;而新型农村社区,造就的是“新生活”,带来的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用卢展工书记的话讲,新型农村社区“房子按照城市标准建起来了,服务体系也很健全,最关键的是农民的房由无产权变成了有产权,老百姓有了真正的恒产”,这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区别。
(三)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好处是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居住条件城市化。就是社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农村“脏、乱、差、陋”的面貌,基本达到了城市社区的标准。二是公共服务城市化。就是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覆盖,很多在城市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群众在社区内也可以享受。三是就业收入市民化。就是绝大多数农民可以到农民创业园、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基地打工赚钱,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就业或自主创业。舞钢市有个社区远离城市、远离县城,但房子是别墅,江南水乡特色,1—2公里之内就是产业集聚区,下班的时候电动摩托蜂拥而至,不拥堵交通,低碳环保,居住在比城市好的房子,就业在家门口,何乐而不为?四是生活方式市民化。就是彻底改变农民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在社区内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二、认识要提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要从“六个有利于”来认识。一是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城市组织管理模式向农村拓展,使城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二是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布局,改变农村建房点多、面广和占地规模较大的状况,实现节约集约用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三是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四是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房消费,引导社区群众消费升级,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据测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资拉动比例为1:23,一个1万人左右的社区,可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和配套投资3000万元,可以撬动7亿元左右的农村消费;每增加1个社区居民,可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六是有利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培养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从“四个就地”来认识。一是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新型农村社区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可以增加人均耕地,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二是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农民改社区居民、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村级集体经济改股份合作制经济,也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就地转换。如平顶山的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很多农民房子都变成了宾馆、农家乐,带动了旅游,带动了收入,带动了三产,带动了人气。三是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可以就近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通过产业的有效集中布局,可以充分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致辞
最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致辞
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致辞。本期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部署周密,达到了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的预期目的。
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对这次培训学习进行总结,对如何做好下步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全市
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一会儿,市委书记张笑东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要达到五个目的:理解要深刻、认识要提高、任务要明确、措施要到位、能力要提升。
一、理解要深刻,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特点
具体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一)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究竟“新”在哪里。一是新在它的标准上,它是用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的农村社区,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新在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城市生活的“简易读本”,具备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社区服务等城市基本功能。三是新在它让农民 “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就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城镇生活,共享现代文明。一句话,城市社区有什么,新型农村社区也应该有什么。
(二)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何区别。新农村只能带来居住条件的改善,只能“造新房”;而新型农村社区,造就的是“新生活”,带来的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用卢展工书记的话讲,新型农村社区“房子按照城市标准建起来了,服务体系也很健全,最关键的是农民的房由无产权变成了有产权,老百姓有了真正的恒产”,这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区别。
(三)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好处是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居住条件城市化。就是社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农村“脏、乱、差、陋”的面貌,基本达到了城市社区的标准。二是公共服务城市化。就是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覆盖,很多在城市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群众在社区内也可以享受。三是就业收入市民化。就是绝大多数农民可以到农民创业园、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基地打工赚钱,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就业或自主创业。舞钢市有个社区远离城市、远离县城,但房子是别墅,江南水乡特色,1—2公里之内就是产业集聚区,下班的时候电动摩托蜂拥而至,不拥堵交通,低碳环保,居住在比城市好的房子,就业在家门口,何乐而不为?四是生活方式市民化。就是彻底改变农民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在社区内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二、认识要提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要从“六个有利于”来认识。一是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城市组织管理模式向农村拓展,使城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二是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布局,改变农村建房点多、面广和占地规模较大的状况,实现节约集约用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三是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四是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房消费,引导社区群众消费升级,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据测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资拉动比例为1:23,一个1万人左右的社区,可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和配套投资3000万元,可以撬动7亿元左右的农村消费;每增加1个社区居民,可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六是有利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培养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从“四个就地”来认识。一是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新型农村社区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可以增加人均耕地,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二是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农民改社区居民、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村级集体经济改股份合作制经济,也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就地转换。如平顶山的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很多农民房子都变成了宾馆、农家乐,带动了旅游,带动了收入,带动了三产,带动了人气。三是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可以就近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通过产业的有效集中布局,可以充分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为招引高科技农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进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前提。四是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由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任务要明确,就是通过学习培训,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明确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一)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四个率先”、“两个鼓励”、“十个提升”。一是“四个率先”。就是城市近郊、县城近郊、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率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其中9大产业集聚区3年内要全部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城中村”要全部改造。二是“两个鼓励”。就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平原农区、偏远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十个提升”。就是要在水、电、路、气、垃圾处理、文、教、体、卫、商十个方面有大的提升。
(二)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一是远期目标。大力实施“52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到2015年,率先将具备条件的500多个村庄整合为2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腾出和节约10万亩土地。到2020年,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二是近期目标。今年年底前,XX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城郊村必须全部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至少启动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安东新城、安汤新城至少启动建设1个3—5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各县(市、区)至少启动1个1万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锦和新城一定要认识到什么是整合,什么是大型新型现代化社区。坚决摒弃拆旧村建新村的理念,集约节约土地。
(三)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具体要坚持做到以下8方面:
第一,政策是“指挥棒”,要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解决民愿怎么引的问题。人叫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补充意见》,确定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奖惩措施、任务指标等。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出台破解土地、资金、就业等各类瓶颈的政策,出台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政策,让农民有恒产、有恒业、更有恒心,真正实现 “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第二,规划是“生命线”,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规划是思路,是蓝图。坚决做到“两不原则”: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一要摸清家底。就是摸清规划区内人口、住房、用地、产业等基本情况,了解产业和劳动力分布情况,掌握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等情况。二要“四规合一”。切实做到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四规合一”。三要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各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态优势,在建筑设计上要体现当地自然和人文特点,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
第三,保障是“稳定器”,要坚持土地经营政策不变,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权益如何保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主要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我们可以借鉴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留地安置”、“土地入股”、“土地分红”、“土地年租”、“土地债券”等模式。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真正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广大农民,让农村社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产业是“发动机”,要坚持产业支撑,就业为本,解决收入怎么增的问题,致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致辞》。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是基础。要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和和发展条件,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特色经济,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和发展空间。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起来,原则上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要依托一个产业集聚区,或在周边培植一个专业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在每个社区,要培育一个主导产业或高效农业园区,至少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区一业”的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第五,土地是“牛鼻子”,要坚持集约利用、节约土地,解决耕地不减少的问题。“两不三新”中,“两不”就是不牺牲粮食和农业,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粮食安全必须保障。在当前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问题日益突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建设用地有效利用和配置机制。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土地要及时复垦,确保耕地不减少;一部分可以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其他集体经济,一部分可以把用地指标异地调整利用,支持城镇建设。
第六,资金是“加速器”,要坚持整合项目,多方融资,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靠财政。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打捆”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里已经出台政策,省、市要拿钱,县、乡也要拿钱。二靠经营。创新经营理念,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促使土地溢价升值。三靠融资。着力打造有效的融资平台,把资源、资产、资本市场化,从银行和市场中找钱。四靠民间。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五靠市场。采取BT、BOT等有效融资模式,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七,试点是“金钥匙”,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解决如何建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根本出路在于大胆探索和总结。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成一个、展示一个”的思路,以点带面。以区位条件好、群众基础好、起步比较早的重点社区为突破口,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使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
第八,管理是“桥头堡”,要坚持创新机制,完善服务,解决如何管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管理服务要及时跟上,将政府公共职能逐步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改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统筹推进农民安全饮水、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管理不能让农民掏钱,用土地增值部分解决公共服务问题。
四、措施要到位,就是通过学习培训,找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关键环节,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迅速抓出成效
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标准。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个标准:
一是设计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浪费。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一定要超前谋划、合理布局、高标要求、一步到位,要充分考虑这里的学校能容纳多少人、有没有卫生和娱乐场所、有没有超市等问题。舞钢新型农村社区在前期都是花重金聘请国内著名的规划设计院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建成后的社区精致美观、品位很高,甚至比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还要好。所以说,要根据自然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点建设,确保规划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
二是配套标准。要达到“四配套”标准。即: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就业项目配套,让社区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服务。
三是产业标准。要合理确定社区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项目,确保入住社区的每户居民至少有1人实现就近就业。同时,开辟农民创业园或创业项目,开展进城、进厂、进店、进棚、进园“五进”活动,确保不少于30%的社区居民有自己的创业项目,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到总劳动力人数的80%以上,提高群众收入。
四是管理标准。要做到“四同步”:一是同步进行村级组织向社区服务组织模式的转换。二是同步完成社区群众由村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换。三是同步建立健全社区社团、协会等群众组织。四是同步开展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培训。
(二)讲究方法。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遵循规律,重点推进、分类实施。
一要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时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继续完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具备异地共建条件的社区,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对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农民住宅的,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规划的一般村,严格控制宅基地审批,不允许村庄外延式扩张,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异地并村建设新房。
二要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坚持“转、并、改、迁”的原则,认真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转”是将城中村、产业集聚区中的居民直接转成城市居民;“并”是在城市新区中,合理规划都市村庄;“改”是指对不具备迁村条件的要进行村容村貌整治;“迁”是设法将生活在偏远山区、深山老林的散户迁出。
(三)细化措施。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但一切都是暂时的,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只要理清思路,考虑得全面,方案制定得周密,就能够赢得大多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一要落实“四项权利”。即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过程,无论大事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利益,都要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的要求进行决策,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拥护,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实行“四个不准”。第一,不准强迫命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搞强迫命令,靠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调动群众建设社区的积极性。第二,不准平调资产。要坚持“三不平”、“三不变”的原则,做好合村并区中集体资产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三不平”,即资产不平调、资产不平分、债务不平摊;“三不变”,即资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根据合并前各村集体资产的实际状况,在尊重民意、积极协商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妥善予以调整和处置,坚决防止变卖、私分或转移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第三,不准呼隆刮风。必须克服浮躁心态、急躁情绪和应付思想,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第四,不准强制拆迁。坚决做到“依法、阳光、和谐”拆迁和“零违规、零强拆、零事故”,绝不允许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影响恶劣的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要算好“五笔细账”。一是投入账。就是算清楚从哪些渠道筹集资金,怎么实现农民少投入住新房。二是土地账。就是算清楚节约多少建设用地、流转多少耕地,这些土地的用途是什么。三是产业账。就是算清楚发展什么产业最合算、靠什么产业支撑最有效。四是就业账。就是要算清楚安排多少农民就业、怎么安排农民就业。五是收入账。就是算清楚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农民的收入从哪里来。
五、能力要提升,就是通过这期培训,切实提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能力和水平
要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一)着力提升理解、掌握、运用政策的能力。卢展工书记指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做明白”。学什么?就要学习理论、掌握政策、提高能力,积极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这次培训班上,虽然大家学到了不少知识,但还远远不够,回去以后还要认真学,并且要带领班子成员学、带领党员干部学、带领广大群众学。只有学明白了、想明白了,才能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把事情办好。
(二)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细致分析,吃透情况,逐一破解,扎实推进。一要破解好用地紧张的难题。国土部门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结合起来,争取更多的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省里要给予每个试点市一定补助。这是一个大好机遇,务必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趁势而上,争取上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支持。二要破解好产权不明晰的难题。对符合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村社区内的住房,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土地性质,依法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进行权属确认,允许以转让、抵押、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鼓励将新型农村社区集体建设用地转换为国有建设用地,并经过征收、出让等用地程序,依法为居民办理国有建设用地房产证。三要破解好建新拆旧的难题。拆除旧宅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制定了合理的拆旧补偿标准,才能调动农民主动拆除旧村旧宅的积极性。财政、国土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拆除旧村旧宅补偿的办法。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旧村旧宅拆迁补偿标准,避免出现村庄增加、土地浪费的现象。
(三)着力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如何把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好、使用好,是摆在我们各级干部面前最紧迫的事情。一方面,要健全各项制度。城市社区管理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要建立各种相关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理。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每个村庄的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所处位置等各不相同,管理方法也应有所差别。要因地制宜摸索出适合自己社区的管理形式、管理办法,真正使社区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四)着力提升组织领导和狠抓落实的能力。这项工作能不能完成,关键是看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关键看能不能明确责任,真抓实干。要突出“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主动担负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保障机制。在领导机制上要突出一个“强”字。各级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必须亲自指挥。在协调机制上要突出一个“快”字。建立高效、快捷的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方案要快,组织力量要快,沟通协调要快,解决问题要快,完成任务要快。在投入机制上要突出一个“硬”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硬性任务,要确保投入到位。财政部门要将每县(市)从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中拿出1500万元,纳入市财政专户,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国土部门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部纳入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规划部门要帮助社区搞好规划,绝不能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能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金融部门要制定信贷扶持优惠政策,对参与农村住房建设、资信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优先提供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自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其他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将所涉及到的项目、资金等资源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优先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是强化宣传声势。宣传开路很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四是强化督查监督。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目标管理,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管理范畴,并纳入各级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未按要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奖项。要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不断探索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要以这次培训班为契机,把这次培训作为加油站和助推器,作为新的起点,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努力把这项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谋划好、建设好、完成好,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培训班讲话培训班讲话
安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总结大会隆重举行
同心协力 围绕目标 克服困难 真抓实干
掀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高潮
昨天,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总结大会在滑县隆重举行。市领导张笑东、马林青、李文斌、葛爱美、代毅君、李若鹏、于自强出席总结大会。我市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市直单位“一把手”以及相关乡镇、村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总结大会。
市委书记张笑东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张笑东首先对滑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张笑东指出,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十分显著。通过学习培训,大家认识提高了,眼界开阔了,思路理清了,任务明确了,信心增强了,责任强化了,达到了预期目的。
就如何做好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张笑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明确大势。张笑东指出,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中央赋予中原儿女的神圣使命。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我市提出要打造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实现这一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走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的闪光点,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最有力的突破点,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增长点。目前,我省各省辖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也有一些好的典型,但是,在政策配套上、整体规模上、重点突破上、先进典型塑造上都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认真总结,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张笑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握大局,顺应大势,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全党的中心工作来抓,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张笑东希望大家通过培训,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能够充满信心,鼓足士气,真抓实干,以达到市委、市政府的预期目的。
二是明确要求。张笑东指出,关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市委、市政府已经召开了两次会议,专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要求大家一定要明确新型农村社区与传统社区、新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小城镇的区别;要明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业为本、产业为基”的原则;要明白政策,认真研读和领会我市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把政策落到实处;要明白“521工程”、“四个率先”、“两个鼓励”、“两个不能”、“十个提升”等目标。
对于如何量化、细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考核目标、考核标准,张笑东要求,对各个县(市)区、安阳新区、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分类指导,要有不同的标准。5个县(市)今年要有一个以上的乡镇整乡推进;各个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都要有3个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启动;年底之前,全市每个村都要作出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县城周边、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内、乡镇政府所在地,今年要有1/3的新型农村社区开工,3年内完成任务。
对各区“城中村”,今年要有1/3进行“城中村”改造,3年要基本完成;各区产业集聚区内的所有村庄要全部列入新型农村社区或者“城中村”改造范围,今年全部启动,3年内完成;各区城郊村,今年每个乡镇或者街道都要启动1/3以上的社区建设,3年内要基本完成。
安阳新区、高新区今年所有的村庄要规划建设,要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3年要彻底完成。
三是要明确责任。张笑东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意义重大,也是一项克难攻坚的任务,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市直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新农办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要月通报、季观摩、年评比,市委将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快的、干得好的进行奖励。同时,市委将科学设定一个指标,对完成指标任务较好的乡镇干部提拔重用或优先提拔,对于完不成任务的调离岗位。还将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出台一些政策,根据其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情况进行奖励或补助。通过奖惩来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作贡献,发挥作用。
张笑东指出,举办此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意义重大,掀起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高潮,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围绕目标,克服困难,真抓实干,我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我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定会走在全省前列。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林青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部署周密,达到了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的预期目的。马林青还讲了5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学习培训要达到五个目的。
一是理解要深刻,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特点。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究竟“新”在哪里,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何区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好处是啥。
二是认识要提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六个有利于”来认识。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城市组织管理模式向农村拓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房消费,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有利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从“四个就地”来认识。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三是任务要明确,就是通过学习培训,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明确工作的任务和重点。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四个率先”、“两个鼓励”、“十个提升”。“四个率先”就是对城市近郊、县城近郊、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率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其中产业集聚区3年内要全部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城中村”要全部改造;“两个鼓励”就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平原农区、偏远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十个提升”就是要在水、电、路、气、垃圾处理、文、教、体、卫、商十个方面有大的提升。
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政策是“指挥棒”,要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解决民愿怎么引的问题;规划是“生命线”,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保障是“稳定器”,要坚持土地经营政策不变,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权益如何保的问题;产业是“发动机”,要坚持产业支撑,就业为本,解决收入怎么增的问题;土地是“牛鼻子”,要坚持集约利用,节约土地,解决耕地不减少的问题;资金是“加速器”,要坚持整合项目,多方融资,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试点是“金钥匙”,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解决如何建的问题;管理是“桥头堡”,要坚持创新机制,完善服务,解决如何管的问题。
四是措施要到位,就是通过学习培训,找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关键环节,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迅速抓出成效。要提升标准,设计标准、配套标准、产业标准、管理标准都要提升;要讲究方法,要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时序和模式;要细化措施,要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实行不准强迫命令、不准平调资产、不准呼隆刮风、不准强制拆迁等“四个不准”,算好投入账、土地账、产业账、就业账、收入账“五笔细账”。
五是能力要提升,就是通过这期培训,切实提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理解、掌握、运用政策的能力,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着力提升组织领导和狠抓落实的能力。同时要突出“四个强化”,即强化政府主导,强化保障机制,强化宣传声势,强化督察监督。
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李文斌就如何贯彻落实张笑东、马林青讲话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要迅速传达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增强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张笑东、马林青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聚精会神抓落实,攻难克坚促发展;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认真谋划,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以更强的措施,更大的干劲,更硬的作风,全力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研究,破解对策,不断提升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推动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结大会上,安阳县、龙安区、市国土资源局、林州市产业集聚区、安阳县曲沟镇、汤阴县白营镇杨庄社区负责人分别进行表态发言。当天,与会人员还聆听了舞钢市委农办主任张辉程的讲课,并深入滑县产业集聚区展厅、锦和新城一期社区和二期施工现场及高效农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观摩。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2008年,我县抢抓国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工作,将全县346个行政村科学合理规划为10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万多亩。在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政策扶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后启动建设了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引领快速发展。我县在社区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城乡一盘棋、城镇协调发展和各项规划高度衔接的思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效进行了合村并点。同时,本着“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组织专家、村民代表对社区详规集中评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特色突出、风格多样。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及由县农办、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出台了《关于农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农办、国土、建设、民政、卫生、教体、水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自扶持政策和具体落实目标。各镇(街道)也抽调人员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党政推动、两委(村、居)主办、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列入“土地增减挂钩”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庄,除安置地块外,由县政府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一对外调剂置换,对旧村址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每亩补助10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向乡镇驻地、县城集中,以户为单位全部迁出本村腾出宅基地的户,除享受本村货币补偿政策外,由村集体从扶持资金中给予1万元的异地安置费。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将上级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整合统筹运作,集中投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三是规费减免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除税收外,原则上一切规费全免。同时,县政府对镇(街道)、村(居)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四)创新建设模式,灵活推动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工商
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吸纳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孔村镇驻地中心社区,依托快速壮大的炭素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规划占地517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的社区,吸纳集聚周边村庄人口1万多人。二是与主导产业拓展提升相结合。依托特色品牌基地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孝直镇汇东片区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将21个村合并为3个新型农村社区,节约用地5300多亩。三是与重点项目和滩区迁建工程相结合。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把沿黄13个滩区村、2500户,集中整合到7个社区。同时,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搞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持民事民决,社区建设什么样式的房子、由谁来建、什么时候建,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并村、村并城、村并镇、村并企、旧村提升等多种模式。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村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玫瑰镇以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展示形象、承接旅游、充满玫瑰特色的小城镇在县城西南的翠屏山下崛起。又如孝直镇以“孝为先、人为本、和为贵”的孝直文化为载体,打造了极具内涵的特色驻地社区。
三、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社区规划层次较低、样式较单
一、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将来社区发展,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在建社区把重点放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入住户服务管理的缺位影响了群众积极性。
四、加快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县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县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