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时间:2019-05-13 10:3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

——以福清市东张镇华石村示范村为例 内容摘要:中国的城乡差距愈来愈大,而农村人口仍然占据60%,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中国才能均匀发展,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缩小城乡差距使中国当前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增收的实际问题,以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方可解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便凸而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一份子,按照先前的策划,我和同学于2010年8月4日-12日在福清市东张镇华石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此过程中对镇、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部进行了主题采访;走访大部分的村民及农户。走访的同时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通过实践调研,了解到了华石村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新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等。

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变化建设方案舆论宣传

2010年的暑期,在外求学的我一回到家乡——福清市东张镇华石村,便

感受到了政府推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

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是村道路宽敞了,刚铺好不久的水泥路上已有不少的车辆在运行。道路堪称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农村的经济要发展,那么道路拓宽带来的便利就显得格外重要。其次,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每到夜晚便可到附近的小公园里下棋、健身、唱小曲、跳舞,这些变化在侧面反映 了村民的生活宽裕了,生活质量随之提高了。最后是村容的整改,现在村中每五户人家便建有有一个垃圾堆放处,各家的生活垃圾便投放在这些规范的垃圾堆放处,每隔一定时间便有工人来清理。这使得村容整洁不少,整个乡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坚信,作为福清市东张镇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家乡的改变绝不仅仅只是我眼中见到的这些,而作为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我,在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宣传的同时,也有义务为村民了解乡村目前的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借着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也是对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考验,我和同学以记者的身份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确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从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出台后,农民更是实实在在的尝到了新村建设的甜头。在减负开源,让农民增收之后,我国也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现在,大家开口谈论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是新农村建设到底“新”在何处?该如何做“新”?

从国家的下发文件来看,新农村的“新”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断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

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而此次我们的华石村新村建设调研也是围绕着这五个方面展开的。

在家长的帮助,让我们有了与镇政府干部面对面的机会。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关于深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张镇2010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实施方案。现将采访内容总结如下:

在指导思想方面,东张镇华石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

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紧紧围绕“树信心、保增长、争先行、挑大梁”这一主题,在认真总结,持续开展“四大新家园”建设的基础上,以“学先进、求突破、争先行”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富裕农村、文明新农村、生态新农村、平安新农村为目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努力促使农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此外,新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一)在试点村中开展“学先进、求突破、争先行”主题活动。

1、树典型、学先进。以农村建设水平的精品村三星村作为样榜村为先进

典型,深入总结该村的建设经验,结合华石村的实际情况,编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材料》同时利用宣传栏、宣传车突出专题宣传,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

2、抓建设,求突破。继续推进华石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华石村

“三网”建设。在建设经济林种和村庄绿化林带,继续完善农村下水道、农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以重点扶持建设。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

3、多引导,争先行。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有效加强试点村班子建设

引导试点村在农村基层党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方面争先行。深入引导试点村围绕率民致富、为民解忧、保民有权、与民同乐等方面切实有效地开展党员服务工作,严格新农村建设考评制度,在村工作层面上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掀起工作新高潮。

(二)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巩固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后劲。

1、继续通过土地整理,整合农村土地资源。2010年度要完成华石村农村

综合开发整理项目,建成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商品粮土地整理开发基地,在土地整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土地流转利用新机制,继续引进蔬菜、花卉种植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对实施土地整理的周边村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主导产业。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深入开展融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做大做强华石村绿野农业开发公司千亩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推进奥必佳农产品加工。

3、扶持龙头企业,引导村企联动。继续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

“订单农业”促进企业与种养专业村结成利益联结体,深入开展村企联动,加大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村企共赢。争取在5年内

培育完成5个章程健全、行业突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在甘薯、果蔬、枇杷、茶业等农产品领域,培育具有推广意义的村企联动农民合作社的典型。

(三)发展农村文体事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创建文明乡风。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力争实现每个试点村都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有1套健身路径,有一个室外文体活动场地。丰富活跃农村文体生活,以“创五好文明家庭”、“邻里节”、“读书月”以及村内各类榜样评比活动为载体,组织举办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2、普及科技知识培育新型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科人员

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继续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结合“阳光工程”计划,全年新增培训人员300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人。

在采访华石村村干部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2010年华石村新村建设的方式与方法:

1、典型示范。深入总结各类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经验,通过树立不同类

型的成功典型,加强推广宣传,鼓励试点村因地制宜,学习先进经验,发挥带动作用,连点成线,组线成面,把华石村建设工作向更大范围铺开。

2、干部参与。做好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及服务队、服务分队的下村服务

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信息政策、综合资源、思路方法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现场推进。根据建设进展情况,不定期举办现场办公会和现场观摩会,帮助试点村现场解决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试点村在“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中推动工作上新水平。实施镇、村两级新农村工作例会机制,镇、村两级领导小组每个月底或次月初分别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例会。

4、资金投入。根据上级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镇配套专项资金,积

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争取库区移民资金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渠道。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支持较大项目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另外,在走访过程中以及问卷调查的书面反馈可知,华石村村民对于新

农村建设的内容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不是非常了解,但很多村民都对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和发展潜力充满信心。当谈到若新农村建设中大家义务出力怎么办时,大多数村民都积极的表示愿意接受。此外,还了解到村民最希望对

农村进行改造的是进村和村内道路,这在华石村已经基本完成了,所以,村民表示对村干部以及镇政府表示非常满意。而在经济方面,有82%的村民表示生活以及孩子学费方面的经济负担并不重,生活也越来越宽裕了。

至此,我们的调研实践基本结束。而这次实践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家乡建设的新动向,在专题采访以及群众走访的过程中,更为自己的专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结合了传播学在实践中的优势,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工具,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典型、先进的优选法和经验以及此次调研的成果进行深入宣传,让农民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好具有吉林特色的高效创新型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建设好创新型吉林农业

建设创新型农业,就是要把发展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统筹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创新型农村、创新型农民。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农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递增6%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75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2倍,实现利税30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75亿元,比2005年增长72%;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363亿元,比2005年增长48.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万人,比2005年增长45.6%;农村城镇化率达到52%。农村公共事业有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重点要在“五个一”上寻求突破

第一,创新思维方式,在“一转多变”上寻求突破。“一转”就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统筹上做文章;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工业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力的工作路数。“多变”,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一是“粮变肉”。大力发展畜牧业,加速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到“十一五”末期,全省要有30%的粮食转化为肉蛋奶。二是“小变大”。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通过大力推进粮、牧、多、特、加、劳全面发展,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加大对农民创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在“一策多法”上寻求突破。“一策”,就是坚决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多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采取传统创新的办法、巧用科学的办法、实际实效的办法、统筹协调的办法、政策保护的办法,千方百计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潜上下功夫。要把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把资源转化为效益;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农业外部拓展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会展经济和订单农业,加快与发达省份、地区和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四是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各地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深入研究制定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经营方式,在“一化多能”上寻求突破。“一化”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多能”,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多功能金钥匙。它能够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使我国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对农户和整个行业有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到“十一五”末期,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要达到20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龙头企业5~10个,5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50个。二是切实抓好生产基地建设。要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生产要求,规划建设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到“十一五”末期,全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000个。四是高度重视品牌开发与培育。要支持和帮助龙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资料 更多考试资料欢迎详询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Y2012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系统电子书.exe系列之农村政策专项 欢迎详询.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创新型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创新型农业,就是要把发展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统筹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创新型农村、创新型农民。

重点要在“五个一”上寻求突破

第一,创新思维方式,在“一转多变”上寻求突破。“一转”就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统筹上做文章;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工业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力的工作路数。“多变”,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一是“粮变肉”。大力发展畜牧业。二是“小变大”。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通过大力推进粮、牧、多、特、加、劳全面发展,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加大对农民创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在“一策多法”上寻求突破。“一策”,就是坚决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多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采取传统创新的办法、巧用科学的办法、实际实效的办法、统筹协调的办法、政策保护的办法,千方百计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潜上下功夫。要把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把资源转化为效益;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农业外部拓展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会展经济和订单农业,加快与发达省份、地区和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四是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各地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深入研究制定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经营方式,在“一化多能”上寻求突破。“一化”就是大力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多能”,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多功能金钥匙。它能够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使我国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对农户和整个行业有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第四,创新组织方式,在“一统多筹”上寻求突破。“一统”就是通过组织创新,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多筹”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优势和主动性,合力兴农。各级各部门都要整合本系统的资源要素,集中投向“三农”,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整合金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整合城乡资源,实现兴农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机制,进一步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改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三是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的科技创新、投入、管理和奖励机制。四是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构建适应我省现状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五是整合卫生资源,着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尽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第五,创新保护方式,在“一保多安”上寻求突破。“一保”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多安”就是要通过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达到安民、安收、安企和安定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探索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二是要切实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要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工资足额发放;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三是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要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是要高度重视实施农业保险。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分保和再保险机制、公共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机制,通过制定农业保险减免税政策和设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等扶持手段,促进农业保险事业发展。

要具体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十五个方面。即“三个高于”、“三个终结”、“三个强化”、“三个加大”和“三个加快”。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农业特

产税和牧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历史句号;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国家这些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同时,我省也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总的原则是: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力度。要加强各部门、各方面资金协调和整合力度,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集中投入新农村相关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发展实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农村经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管理农业,切实提高农村经济整体实力。

1.是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的积极性,继续提高粮食直补资金规模,确保及时兑付;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奖励补助力度,要把这些资金用好、落实好,尤其是要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2.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把突出抓好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大力采取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向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投入等办法,加快对原有项目改造升级,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加大扶持,使之尽快提高经济效益。

3.是大力发展高效精品畜牧业。要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别要充分认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4.是大力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要把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作为主攻方向。

三、强化支撑保障功能,增强综合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素质,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1.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

2.是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3.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方式,提高县乡财政自我保障能力。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选择部分乡村进行化解债务试点。

4.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保证资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5.是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6.是继续探索多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此外,要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搞好征地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发展合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重大任务,共同责任,必须形成合力,协同动作,齐抓共管。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带县、城帮乡”活动,促进城市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六、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开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在加大国家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能力。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放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依靠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2012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系统电子书.exe系列之农村政策专项 欢迎详询.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xxx”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好具有吉林特色的高效创新型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建设好创新型吉林农业

建设创新型农业,就是要把发展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统筹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创新型农村、创新型农民。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xxx”末期,农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递增6%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75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比~年增长2倍,实现利税300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75亿元,比~年增长72%;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363亿元,比~年增长48.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万人,比~年增长45.6%;农村城镇化率达到52%。农村公共事业有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重点要在“五个一”上寻求突破

第一,创新思维方式,在“一转多变”上寻求突破。“一转”就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统筹上做文章;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工业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力的工作路数。“多变”,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一是“粮变肉”。大力发展畜牧业,加速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到“xxx”末期,全省要有30%的粮食转化为肉蛋奶。二是“小变大”。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通过大力推进粮、牧、多、特、加、劳全面发展,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加大对农民创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在“一策多法”上寻求突破。“一策”,就是坚决贯彻好党中央、xx“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多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采取传统创新的办法、巧用科学的办法、实际实效的办法、统筹协调的办法、政策保护的办法,千方百计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潜上下功夫。要把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把资源转化为效益;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农业外部拓展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会展经济和订单农业,加快与发达省份、地区和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四是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各地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深入研究制定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经营方式,在“一化多能”上寻求突破。“一化”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多能”,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多功能金钥匙。它能够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使我国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对农户和整个行业有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到“xxx”末期,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要达到20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龙头企业5~10个,5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50个。二是切实抓好生产基地建设。要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生产要求,规划建设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到“xxx”末期,全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000个。四是高度重视品牌开发与培育。要支持和帮助龙头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开发市场,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到XX年,创中国名牌产品5个,力争达到10个。

第四,创新组织方式,在“一统多筹”上寻求突破。“一统”就是通过组织创新,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多筹”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优势和主动性,合力兴农。各级各部门都要整合本系统的资源要素,集中投向“三农”,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整合金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整合城乡资源,实现兴农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机制,进一步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改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三是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的科技创新、投入、管理和奖励机制。四是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构建适应我省现状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五是整合卫生资源,着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尽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第五,创新保护方式,在“一保多安”上寻求突破。“一保”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多安”就是要通过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达到安民、安收、安企和安定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探索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二是要切实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要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工资足额发放;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三是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要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是要高度重视实施农业保险。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分保和再保险机制、公共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机制,通过制定农业保险减免税政策和设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等扶持手段,促进农业保险事业发展。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

~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始年,也是“xxx”规划建设的第一年,全面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发展思路,采取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成效的新措施,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总的要求是:现代农业建设要有新进展、农民收入水平要有新提高、农村改革要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发展要有新举措、社会风气要发生新变化、新村改造要取得新成果、基层党的建设要有新面貌。农业总产值实现1100亿元,比去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要具体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十五个方面。即“三个高于”、“三个终结”、“三个强化”、“三个加大”和“三个加快”。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历史句号;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国家这些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同时,我省也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总的原则是: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力度。要加强各部门、各方面资金协调和整合力度,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集中投入新农村相关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据国外和我国一些省份乡村建设的实践,初步匡算,到2020年,全省新农村建设资金大约需要200亿元,按15年计算,平均每年需投入13亿多元。实际上,我省目前各方面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总量不是很少,比如:农村道路、义务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科技“三下乡”、劳动力培训、农村“六小工程”、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农村改水改厕、民政慈善、村部建设等等,每年30亿左右。现在这些资金都由各部门分散使用。如果把这些资金进一步整合,集中力量、重点投放,每年干几件大事实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新农村建设任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为此,省委、省政府下决心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同时,省里从今年起安排1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启动资金,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多方面投入,尤其是调动广大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发展实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农村经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管理农业,切实提高农村经济整体实力。

一是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今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要确保453万公顷以上。其中,玉米面积要达到290万公顷,水稻稳定在67万公顷以上,大豆保持在67万公顷左右。粮食总产量要力争实现26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亿公斤。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今年全省粮食直补资金规模要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并确保在“五一”之前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奖励补助力度,去年全国用于产粮大县“三奖一补”资金155亿元,今年又新增30亿元,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把这些资金用好、落实好,尤其是要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把突出抓好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大力采取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向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投入等办法,加快对原有项目改造升级,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加大扶持,使之尽快提高经济效益。今年省里要统筹规划建设2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区,省里新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要重点向集中区摆放,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要重点向集中区倾斜。省政府决定安排1亿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各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按照省里扶持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资金的50%进行配套,长春市要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通过努力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同时,乡镇企业要积极开展“创业杯”竞赛活动,省里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高效精品畜牧业。要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别要充分认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切实巩固我省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要加快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步伐,全省牧业小区要达到3500个,其中省级标准化牧业小区要达到1500个,规模化饲养比重要达到80%,推进生产方式向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畜牧业总产值实现480亿元,增长8%。

四是大力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要把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作为主攻方向。今年省里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0个高效园艺特产示范园区和12大类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全省新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要达到450个,监测面积达到187万公顷。

(三)强化支撑保障功能,增强综合发展能力。

一是积极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抓好江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城市防洪工程的同时,今年省里多方筹措水利建设资金5亿元左右,重点推进中部引松、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哈达山和四湖沟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启动“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以秸秆气化、沼气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提高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同时,重点加强对松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与防治工作。深入推进东部山区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83亿元,改培天然次生林6万公顷;中部粮食主产区农防林更新改造工程,全年完成4.85万公顷;加快西部生态草产业化建设工程。要狠抓各项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确保连续2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三是努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素质。要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全年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40万人,其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5万人。通过努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330万人。要在京津沪等大城市进一步打响“吉林保安”农民工品牌。为此,在国家加大“阳光工程”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省里将增加配套资金规模。同时,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配套资金投入额度。

四是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这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措施。科技创新重点是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新技术的研发,推广标准化生产、超级稻、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等20项农业实用新技术。为此,省里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继续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生物防治玉米螟“三项重大农业增产技术”的补贴工作,扩大推广面积,增加补贴规模,尤其是要大幅度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额度。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普及。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要在重点规划建设好粮食、果品、蔬菜、长白山特产、道地中药材等大型专业化批发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农村要素市场,不断扩大农村内需。要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今年要重点组织办好第六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等国内外展洽活动。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尽快形成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林业等四大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结构;依托“金农工程”,整合信息资源,搭建农村信息交换服务平台。

六是进一步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今年起,省里将启动实施67万公顷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为此,在中央继续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的同时,省里要相应增加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农机具购置、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和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七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年进一步扩大“两免一补”扶持范围,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年试点范围扩大到24个县。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补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一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二是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三是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提高县乡财政自我保障能力。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选择部分乡村进行化解债务试点。四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保证资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五是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六是继续探索多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此外,要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搞好征地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发展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重大任务,共同责任,必须形成合力,协同动作,齐抓共管。省委、省政府将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明确责任,统筹运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农委,具体负责情况综合、组织协调、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各地要参照省里做法,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的组织领导,从今年起,省里将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带县、城帮乡”活动,促进城市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同时,省里也决定从~年起连续几年从省、市、县、乡四级机关抽调大批干部,派驻村屯,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的是:宣传政策,落实项目,协调资金,调处矛盾,化解纠纷,锻炼干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六)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开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重点抓好30个乡镇、1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内容包括规划布局、改造内容、建设标准、相关政策、组织领导、实施步骤。总体时间要求是:3月底前,完成方案制定,搞好布局选点,确定建设内容,明确相关政策;4月底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5月底前启动实施试点;10月底基本完成100个村阶段性改造任务,2年内完成30个镇改造计划。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愿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在加大国家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能力。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放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依靠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第五篇: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工作的努力方向,对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探索新路,努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我县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

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这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按照“抓规范、育典型,重转化、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努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有力加快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坚持点面结合,增强工作活力

1、挖掘闪光点,深化“学创”增热度。充分发挥美岭出在永春的优势,指导美岭加快发展,帮助总结新鲜经验,完善美岭典型,使美岭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面旗帜。美岭典型经验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宣传推广,并作为典型单位参加全国农村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经验。继续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在2004年成功培育41个典型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又确定45个典型示范村,按照企业带动型、科技致富型、资源开发型、民主管理型和新村示范型等5种类型进行重点培育,全县涌现出达埔镇汉口村、五里街镇儒林社区等一批美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2、攻克薄弱点,整顿后进加力度。2004年研究确定29个班子相对软弱、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不适应村作为重点整顿对象,进行集中整顿,逐村研究落实“五个一”整顿转化措施。全县共安排34名县领导挂钩、29个县部门牵头帮建、27个典型示范村结对帮扶、选派64名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干部担任不适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两年来共落实整 1

顿项目121个,帮扶资金1189.6万元。今年来在全面总结不适应村整顿转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村级财源建设工作,采取1名县领导挂钩联系、1个责任部门帮建、1个先进村结对、1名县乡干部驻村任职、1个发展项目带动和1笔启动资金扶持等“六个一”措施,组织开展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分2年时间重点帮扶整顿全县57个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财薄弱村,取得明显效果。

3、找准切入点,面上推进求广度。在指导思想上,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制定下发《中共永春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加强对新任村干部的培训,在县委党校举办2期村主干培训班,对全县279名村委会主任和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同时依托乡镇党校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全面轮训。在基层民主建设上,加强村务公开“十规范”建设,全面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去年以来先后确定听证议题516个,召开听证会486场。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坚持务求实效、三批联动,精心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取得丰硕的实践、理论和制度成果。

(二)落实经费补助,提供物质保障

1、实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制度。根据村级集体经济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实施村级办公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实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制度。即对全县3000人以下的村(居)办公经费补助从每年2000元增加到每年7000元;3000人以上的村(居)增加到8000元,并从2006年起每三年调整一次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每次增加1000元,从而有力解决部分村集体办公经费不足问题。

2、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标准。健全完善村干部补贴逐步增长机制,由县财政拨出专款,村主干月补贴从每人230元增加到400元,其他村两委从每人每月75元增加到150元,并规定今后每三年调整一次,调动了在职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实行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制度。制定《永春县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即对任职满1届(或满3年)以上且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 2

离任村主干,根据任职期限不同每月发放50元、60元或7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4、建立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制定《永春县在乡(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即对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且年龄男60 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在乡(困难)老党员,按其入党时间不同每月发放30元、40元或50元的生活补助,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激发了党员的热情。

(三)立足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1、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坚持从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手,每年全县保持110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十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重新修改完善《发展党员流程图》。实行发展党员月报告、月通报和连续2~3年没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重点跟踪管理制度等办法,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有效落实。2003年以来全县发展农村党员1046名,党员队伍素质和结构得到优化。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认真制定实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健全完善村主干、党员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轮训制度,加强经常性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办法,注重把教育培训同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采取上挂锻炼、下派锻炼、交流轮岗锻炼等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农村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在教育载体上,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重抓好专题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2003年以来,全县共落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650万元,举办各类农村党员培训班260多期(次),参训农村党员10.5万人次。

3、完善农村党员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强农村党员的感情管理,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党员生产生活困难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家庭纠纷必访、党员有红白喜事必访的“党员四必访”活动,“七一”期间向全县党员发去“问候卡”,增强党员队伍荣誉感。2003年以来先后拨 3

出80多万元,组织开展慰问生活困难的农村党员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同志等活动,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加大探索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党员示范户、流动党员管理、党员中心户等制度,努力推广“党员科技示范户”、“支部+协会”等做法,有效发挥广大党员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四)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1、抓调查研究到位。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每年年初专门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方案,下发到各党委会和县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调研内容、责任单位、具体时间和方法步骤等。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公企业党建、加强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典型村培育及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分析掌握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各个层面工作情况,进而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为制定各项工作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2、抓工作部署到位。坚持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例会等,及时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精心部署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实施工作计划、季度工作提示和月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加强阶段性工作部署,确保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序运行。开展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座谈会、村主干培训、非公党建座谈会、党务干部培训、党内统计工作培训等,交流经验、加强培训,有效提高广大基层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3、抓督促指导到位。实行县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基层抓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常委负责抓一个片区,每位县党员领导干部负责挂钩一个乡镇,包一个典型示范村和一个不适应村。建立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抓一点、驻一村”制度,村干部实行“包一组、带十户”制度,上下贯通,层层负责。同时,在县直机关部门建立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和县部门挂钩联系乡村工作制度,县委组织部实行县委组织员分片联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标准,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工作季度自查、半年督查和检查制度,进一步落实激励奖惩制度,有力推进农村基层党 4

建工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近几年来,我县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主线。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制订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规划计划,促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荣,和谐共进。

(二)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是关键。我们认真贯彻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的主要工作着力点,大力加强镇村领导班子建设,统筹推进非公企业、基层站所党建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是有效方法。我们通过用活用好“学美岭、创五好”活动载体,深化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培育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整顿转化村财薄弱村,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四)开拓创新求实效是动力。我们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不断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五)健全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保证。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职能作用,不断增强长抓不懈、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农村优秀人才外流严重,“无人”办事。当前农村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加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村工作难度大、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村官”缺乏吸引力,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上级党组织只好降低要求,“矮子里边挑高个”,这种现象在那些高边远、经济欠发达村尤为突出,致使新农村建设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

2、村干部的领导水平偏低,“无能”办事。目前部分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力不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善。

3、村级班子关系不够协调,“无法”办事。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两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个别村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忍气吞声,这与建设新农村实现“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4、村“两委”工作积极性不高,“无心”办事。现在农村各种检查、评先评优等工作项目繁多,使村干部几乎从兼职干部转变成“脱产专职干部”,而村干部做的都是“硬工作”,端的却是“泥饭碗”,繁重的工作与微少的政治经济待遇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村“两委”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多是凑合应付,指指门,引引路了事。一些外出务工、自谋发展的“挂名”干部越来越多,个别村干部误工补贴难兑现,撂担子不愿干的现象时有发生。

5、村集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无钱”办事。有的地方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急剧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村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村干部即使想办事,往往“心有余而钱不足”;有的村寅吃卯粮,对村集体资产搞一次性承包,承包期10年、20年甚至50年,承包金一次性兑现,影响了下几届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建设新农村就必然缺少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和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在抓选配、建机制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组织绝对行政权威的弱化和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依赖关系的弱化,迫切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了,一强百强。

1、要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求全责备”的思想桎梏,努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通过“两推一选”把一些政治素质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确保选准人,带好头。要继续做好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职和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选拔村干部的工作,进一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淘汰机制,利用村级届中考察、年底述职、年终评议等渠道,对一些不称职的村干部及时进行整顿,确实不具备担任村干部资格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

2、要完善村干部培训机制。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好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要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能办大事、敢办难事、真办实事”的村级干部队伍。要坚持普遍轮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建立专门培训档案,依托县委党校进行专门培训。特别是对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更要加强政策 7

法规及村干部权力、职责方面的教育,以此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继续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大专、本科班学历教育。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3、要完善村干部考评激励机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把考评结果与任用干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与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在经济上,要健全完善村干部补贴逐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现任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要积极支持村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难题,依法查处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政治上,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推荐到县、乡任职的政策和办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4、要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要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领导等制度,明确规定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基本条件、数量结构、推荐程序、考察管理、选拔任用的相关要求,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分流人员、企业中的骨干、农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户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每个村要保持有2~5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妇女后备干部至少要有1名。要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库,完善后备干部学习培训、培养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要适当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加快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要适时通过组织程序,大胆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有效缓解村级班子“无人”办事问题。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树形象、葆先进上下功夫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农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明显增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改变自身地位和生存环境的渠道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和手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农村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新途 8

径和新举措。

1、要抓好农村党员进出口工作。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切实把好农村党员队伍“入口关”,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要加强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跟踪管理,坚决杜绝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党章》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农村不合格党员标准,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出口机制,畅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要树立农村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和分级负责制度,依托县、乡党校抓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认真抓好“两个培养”工作,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提高党员“双带”能力。要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带领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树立农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要规范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行为。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警钟长鸣。

4、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党员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对农村中的无职党员,要通过合理设岗、强化教育、积极引导,发挥“双带”作用;对农村中的能人党员要通过建立“联户带创”的办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农村中的老党员要通过成立各类监督小组,发挥监督反馈作用;对一些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要通过选聘指导员的办法,发挥参谋指导作用。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抓两头、带中间上下功夫

村级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努力构建“先进更先进,中间加把劲,后进赶先进”的创先争优局面,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要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要围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合理制定创建规划,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突出“学创”重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加强对“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动态管理,严格考评标准,坚持两年一评比,不搞平衡照顾,不搞一次命名定“终身”,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努力使全县村级组织先进面达70%以上,后进面控制在10%以内。

2、要培育推广先进典型。要用活用好“学美岭、创五好”活动载体,加大对现有典型示范村的培育工作,强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动老典型上新层次,新典型出新经验,单项典型迈向全面典型。要立足村情充分挖掘典型村的潜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积极引导典型示范村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先进典型的先进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层次和水平。要通过健全完善创先争优、评比表彰等制度,进一步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3、要推进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要继续落实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六个一”措施,围绕整顿目标方案,加强与挂钩领导、帮建部门的通气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要把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村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整顿转化工作滞后的不适应村,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进行“补课”,巩固整顿成果。要严格验收标准,健全整顿转化 10

工作责任制,对没有按时转化的村财薄弱村,实行挂钩领导、帮建部门、驻村干部“三不撤”,确保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4、要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在抓好培育典型示范村和整顿不适应村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努力提高中间状态村水平。要大力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创先进活动,制定相应制度和措施,激励中间状态村加快发展,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四)加强村级财源建设,在抓发展、增后劲上下功夫

加快村级财源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当前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全面改善。

1、要拓宽发展渠道,增加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县委“突破工业产业”、“大厂进园区,小厂进乡村”的思路,针对农村的当地条件、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路子,实现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要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合资等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金,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和科技致富信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致富。要继续推行“支部+协会”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领办、创办各种类型农业专业协会。同时,要注意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利”的新途径。要利用永春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基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黄花蒿等中草药种植,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又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2、要消除不良债务,减轻负担。要在清查核实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对不良债务的形成过程、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区分不同性质,分类处理,通过采取“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措施化 11

解村级债务。要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坚持量力而行,避免超前和举债建设非生产性项目,努力遏制出现新的不良债务。

3、要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开支。要加大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村集体山林、果园、小水电站、矿产资源、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的承包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进一步落实村级零接待、村集体财务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决策听证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体资产。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严禁一切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

4、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要建立健全村级运转经费逐步增长机制,制定落实一些相关政策,帮助、鼓励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加快村级财源建设,采取分期分批扶持发展的办法,制定好近、中、远期目标任务,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一)建设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现状和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现状和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各地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1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华安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06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于近日就“适应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学习参考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答: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