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难点调查实践报告
第一部分 导言
杨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难点调查
XX年2月25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它像春光,给中原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像春雨,飘洒着7000多万农民的幸福和希望。工作会议的召开已经过去了三个年头,可是“新农村,新在哪里?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如何搞好新农村建设?……”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杨庄村,与村干部和村民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大计。
1、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调查研究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能够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减少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2、调查时间:2009年2月
3、调查对象:
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区的商丘市边界虞城县城郊乡杨庄村。
4、调查方式方法: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
调查方法:深度访谈。
调查人员: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07级金融学01班杨永召同学。
5、调查步骤: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总结成交阶段。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概述
杨庄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现状的描述。
杨庄村是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的一个小村庄,共有96家,526人,人均年收入约为1280元。(摘自城郊乡统计局)
1.生产发展。
杨庄村位于虞城县城的郊区,交通比较便利,方便农作物、经济作物的运输和销售。村内没有工厂、企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有1.18亩地,农忙时节大部分人在家务农,农闲时都外出务工。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苹果树,85%的家庭都以苹果为收入来源。
2.生活宽裕。
虞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河南省行政县的后十名。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很不宽裕,离小康生活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物价的上涨,村民的消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还有村里没有一家卫生所,村民的医疗卫生没有安全保障。村民生活宽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村容整洁。
由于村民消费水平不高,家里的家具都比较简易实用,这也是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不铺张浪费,提倡节约的优良传统。家家都是打扫的干干净净,收拾的整整洁洁。道路虽不宽阔,但很平坦,不过一到雨天,路面就会变得湿滑、泥泞,给村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
4.乡风文明。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村民们基本上都能做到孝敬老人,让他们颐养天年,抚养儿女,让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过也有一两家没有尽到自己的本职义务,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
5.管理民主。
杨庄村的村支书、村委会成员及各队队长都是由本村18岁以上的村民选举产生,尽量做到了公平、公正、合理和民主。村委会办公室有意见箱,每个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都会得到考虑和答复,一定程度上尊重和反映了村民的意愿。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分析
一、杨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分析。
1、关于杨庄村的生产发展。
杨庄村的经济要想得到迅速的发展,必须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对经济作物的种植力度,扩大苹果树的种植范围,从单一的品种到多元化种植,改变品种单一的不利局面。杨庄村苹果的种植和销售是低端的产业,大部分利润都流失了,最重要的是建立苹果种植、销售、生产、加工和再加工等一体系的制造和营销网络,关键是建立工厂,制造苹果汁、苹果干等成品,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2、关于杨庄村的生活富裕。
杨庄村由于没有一家卫生所,看病要到镇上或县上,乡医院和县医院的医药费太贵。村民就怕得病,是因为无力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村民渴望村内有一所正规、价格合理、医疗水平过关的医疗室。
3、关于村容整洁建设。
杨庄村的村容建设搞得还可以,不过就是村内的几条主干道路在雨天泥泞不堪。虽然村民有过几次的修缮,可还是无济于事。据了解村委会已经向上级反映,希望尽快得到答复。我觉得村民们可以在村委会的组织和带领下由县委出资,自己把路修好,因为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工程”。
4、关于杨庄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杨庄村有着良好的传统,虽说不是夜不闭户,但是偷盗抢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都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最重要的是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做到全村无文盲。
5、关于杨庄村的管理民众。
村民们最怕村干部的政策有太大的变化,希望在平稳中求进步。自从免除农业税以来,村干部的工作少了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惠农政策由村干部们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
二、杨庄村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难点分析。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
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说,首先“新”在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他还说:“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另一个‘新’,这次新农村建设让公共财政大幅度向农村倾斜,让城市大门向农民敞开,那城市和农村放到一个大盘子里考虑,不像过去那样就农村说农村,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些话说的很好很实在,要是都能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将会很顺利。十七大召开一年有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也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广大农民几千年来的梦想,在于最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关系,培育出新形势的农民,做到关注他们内心实际的需求,注重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省农业厅一位负责起草《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的同志告诉记者:“我省新农村建设,总体上是按照中央精神部署。但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上,突出一个‘实’字,一是着眼河南的实际,二是讲求实效。”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不能照搬“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河南位于中部,是农业大省,中原崛起的口号再响,我们也不能脱离实际,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大生产时期的困境,经济非但得不到发展,还会停滞不前,严重改善农村生态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省长李成玉把“积极推进现代农村建设”放在了新农村建设八项举措中的首位,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把“五通”建设目标贯彻好,落实好。杨庄村村村通油路已基本解决(村内除外)。“通电”和“通电话”已经解决,不过“通广播电视”还没提上日程,关于“通安全饮水”,杨庄村自建村以来都是饮用地下水,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3.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省委书记徐光春说:“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一穷二白。‘穷’就是缺钱,‘白’就是发展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发展的工程。”我们河南是人口大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整体上并不富裕,由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当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后,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不是中央领导,不是省市干部,而是农民。建设新农村,不是大拆大建,不是一刀切,各市的经济水平不同,各县的经济水平不同,各村的经济水平不同,村民要严格地以实际为基础,以自己可以接受的财力范围为基础,不能搞面子工程,就算我们的基础设施再好,但是我们的腰包鼓不起来,那就是失败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钱从哪来?
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我财力保障。从XX年开始,全省全免农民税,还大幅度增加了支农支出,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消息表明,我省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我从乡统计局了解到,政府每年都拿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大,投入之大。
据国家政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何的调查预测,按照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要求,全国要完成道路供水供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1700元至4900元。由此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力不从心。“钱”从哪里来?这成为基层干部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应该有四个层次:首先,要确保中央财政投入地稳定增长;其次,地方政府要大幅度增加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再次,一条现实可行的重要渠道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最后,还要注意增加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投入。由此可见,农民不用担心资金的来源,靠政府,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关于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调查研究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能够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减少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㈠、调查时间:2012-1-20至2012-1-26
㈡、调查方式方法: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
调查方法:网上查询
调查人员:柯进
㈢、调查步骤: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总结成交阶段。
二、调查结果概述
古城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现状的描述。古城村是长沙市望城县城郊乡的一个小村庄,人均年收入约为1280元。(摘自城郊乡统计局)
㈠、生产发展。
古城村位于望城县城的郊区,交通比较便利,方便农作物、经济作物的运输和销售。村内没有工厂、企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有1.2亩地,农忙时节大部分人在家务农,农闲时都外出务工。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玉米和小麦,85%的家庭都以玉米小麦为收入来源。
㈡.生活宽裕。
望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河北省行政县的后十名。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很不宽裕,离小康生活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物价的上涨,村民的消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还有村民的医疗卫生没有安全保障。村民生活宽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㈢.村容整洁。
由于村民消费水平不高,家里的家具都比较简易实用,这也是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不铺张浪费,提倡节约的优良传统。家家都是打扫的干干净净,收拾的整整
洁洁。道路虽不宽阔,但很平坦,不过一到雨天,路面就会变得湿滑、泥泞,给村民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
(四).乡风文明。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村民们基本上都能做到孝敬老人,让他们颐养天年,抚养儿女,让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过也有一两家没有尽到自己的本职义务,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
三、调查结果分析
㈠、古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分析。
1、关于古城村的生产发展。
古城村的经济要想得到迅速的发展,必须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对经济作物的种植力度,扩大玉米的种植范围,从单一的品种到多元化种植,改变品种单一的不利局面。古城村玉米的种植和销售是低端的产业,大部分利润都流失了,最重要的是建立桃树种植、销售、生产、加工和再加工等一体系的制造和营销网络,关键是建立工厂,制造桃汁、桃干等成品,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2、关于古城村的生活富裕。
古城村村民看病要到镇上或县上,乡医院定兴县医院的医药费太贵。村民就怕得病,是因为无力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村民渴望村内有一所正规、价格合理、医疗水平过关的医疗室。
3、关于村容整洁建设。
古城村的村容建设搞得还可以,不过就是村内的几条主干道路在雨天泥泞不堪。虽然村民有过几次的修缮,可还是无济于事。据了解村委会已经向上级反映,希望尽快得到答复。我觉得村民们可以在村委会的组织和带领下由县委出资,自己把路修好,因为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工程”。
4、关于古城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古城村有着良好的传统,虽说不是夜不闭户,但是偷盗抢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都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最重要的是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做到全村无文盲。
5、关于古城村的管理民众。
村民们最怕村干部的政策有太大的变化,希望在平稳中求进步。自从免除农业税以来,村干部的工作少了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惠农政策由村干部们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
㈡、古城村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
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说,首先“新”在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他还说:“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另一个„新‟,这次新农村建设让公共财政大幅度向农村倾斜,让城市大门向农民敞开,那城市和农村放到一个大盘子里考虑,不像过去那样就农村说农村,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些话说的很好很实在,要是都能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将会很顺利。十七大召开一年有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也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广大农民几千年来的梦想,在于最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关系,培育出新形势的农民,做到关注他们内心实际的需求,注重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省农业厅一位负责起草《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的同志告诉记者:“我省新农村建设,总体上是按照中央精神部署。但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上,突出一个„实‟字,一是着眼河北的实际,二是讲求实效。”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不尽一致,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不能照搬“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河北省位于中部,是农业大省,中原崛起的口号再响,我们也不能脱离实际,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大生产时期的困境,经济非但得不到发展,还会停滞不前,严重改善农村生态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省长把“积极推进现代农村建设”放在了新农村建设八项举措中的首位,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把“五通”建设目标贯彻好,落实好。东江村村村通油路已基本解决(村内除外)。“通电”和“通电话”已经解决,不过“通广播电视”还没提上日程,关于“通安全饮水”,东江村自建村以来都是饮用地下
水,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3.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省委书记说:“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一穷二白。„穷‟就是缺钱,„白‟就是发展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发展的工程。”我们河北是人口大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整体上并不富裕,由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当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后,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不是中央领导,不是省市干部,而是农民。建设新农村,不是大拆大建,不是一刀切,各市的经济水平不同,各县的经济水平不同,各村的经济水平不同,村民要严格地以实际为基础,以自己可以接受的财力范围为基础,不能搞面子工程,就算我们的基础设施再好,但是我们的腰包鼓不起来,那就是失败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钱从哪来?
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我财力保障。从xx年开始,全省全免农民税,还大幅度增加了支农支出,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消息表明,我省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我从乡统计局了解到,政府每年都拿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大,投入之大。
据国家政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何的调查预测,按照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要求,全国要完成道路供水供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1700元至4900元。由此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地方政府力不从心。“钱”从哪里来?这成为基层干部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应该有四个层次:首先,要确保中央财政投入地稳定增长;其次,地方政府要大幅度增加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再次,一条现实可行的重要渠道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最后,还要注意增加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投入。由此可见,农民不用担心资金的来源,靠政府,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第三篇:关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难点调查
关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难点调查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利用寒假对家乡界首市光武镇关胡村的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现状做了调查,形成本调查报告。
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及意义
调查研究家乡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现状,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理解。
2、调查对象
位于安徽省西北地区(与河南交界)的界首市光武镇关胡村。
3、调查方法方式
(1)调查方式:以实地考察为主,咨询行政部门为辅。
(2)调查方法:以深度访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3)调查人员: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05级刘桓宇同学。
(4)调查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07年1月1日——1月31日,收集资料,设计问卷等。
调查阶段:2007年2月1日——2月25日,访谈与实地考察等。
总结成文阶段:2007年2月26日——2月28日。问卷分析,资料汇总,撰写报告。
一、关胡村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现状描述.
关胡村是界首市十八个行政村之一,共196户,610口人,人均年收入均约为2886元。(摘自光武镇统计局)
1、生产
关胡村是界首市最早铺好柏油路的少数行政村之一,界首河洒厂村子里建了一个厂房,用来造酒、装酒、最后包装成箱。为我村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村里经济带来一定活力。我村直接从界首化肥厂买肥料,运费便宜。但是我村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每家农户有五六亩地,甚至有的只要一二亩,土地细碎分割,经济规模狭小,不能采用机械化种植,效率很低。我村有部分农户以回收塑料为业,然后以家庭作坊为单位,对废塑料进行融化重塑。由于此产业为政府微薄的税收做出一定的贡献,至今依然存在。但是造成的环境污染却不可小视。
2、生活
关胡村的生活 在十八个行政村里,可以说是中上水平。过去那简陋的土房已不复存在,屋里的家当也逐渐改朝换代,菜园里的菜除了能满足自家需要,还能拿到集市上去换别的东西。关于教育。村子里没有学校,孩子读书要到五里外的镇上去。校舍简陋,每年学生根本不可能免交学杂费,要不然,镇上仅有的几位老教职工的工资都没有了保障。关于医疗。我村只有一间简陋的医务室,而里面的药品只能应付平日里的头疼脑热发烧感冒。要是哪家真的有人病了,都是送到镇上的卫生所,卫生所要是应付不来,就直接送到县医院。
3、乡风
关胡村和别的行政村一样,没有任何可供借阅读书或音像的地方。但是近两年,网吧和游戏室倒是开了两三就,而且生意还不错,目前我村部分村民封建迷信的现象有所抬头,而且有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由于精神空虚,加之无所事事,平日里除了看电视外,喜欢大牌的人也很多。打牌易学,老少皆宜,不限时间,不择地点,婚丧嫁取,逢年过节,劳动间隙,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即可开战。小赌怡情成为部分人饭后茶余的主要消遣,而家庭红白大事攀成了部分人竞相模仿的时尚。
4、村容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猪窝”,关胡村保持了那种传统的民风民情,村子里爱串门寒暄。各家各户把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尤其是年跟儿的时候,全家大扫除,那场面温馨壮观。所以,在我们村,领导搞“五改四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今年,村儿里每户收了100元钱,给村子添了几个路灯,这样夜里出行的人也不用摸黑了,也就是说,淳朴的民风使村容整洁成为一种需要。
5、管理
在村子活了十余载,我至今也没有见过村委会干成过啥事儿,只有上级来检查,或者要收个什么钱,才能瞅见那些人的影子。农民有三怕,一怕收钱,二怕强迫,三怕折腾。农民不求他们需要什么干部就解决什么,只求干部们别乱折腾。民主管理在我村,罕见。
三、关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分析
关于关胡村的生产发展。首先我对政策多污染严重的塑料回收在重塑的听之任之,表示强烈愤慨。第一,塑料回收在重塑,由于是家庭作坊式工作,设备和工艺都不过关,有毒有害的物质根本没有清除。第二,次产业污染严重。只要闻到刺鼻的气味,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就知道我快回到关胡村了。其次,我个人不对濒临倒闭的小酒厂抱有太大的希望,它在我村设厂房,解决部分人就业,我对此作出肯定表示,但我不认为这家企业有能力成为我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最后,我想说,关胡村可以在农业生产上有所作为。第一,我村交通状况良好,农产品何以很快运出去。第二,我村还处于低端产业,还没有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包装全方位的合作组织,获利微薄。所以,我认为,关于生产发展,我村可以尝试走农村合作组织道路,将农业产业化。
关于关胡村的生活宽裕建设。比起过去,可以说关胡村有很大的发展,至少现在能吃饱穿暖了。然而人均2886元的年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而已。教育支出占了一户农家总收入的70%左右。在我们村儿,因学致贫、因病致贫不在少数。
关于关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我村对传统风俗保持良好,我对上述不良的乡风表示不满,但是对于村民见淳朴的民风,我认为是难能可贵的。在村里没有城里的世故与世态凄凉,有的是亲人般的关怀与帮助。回到村里,就有种家的温暖。
关于关胡村的管理民主建设。自从农业税取消以来,村委会正常运作要靠上一级政府支持。这样一来,村委会与本村村民的联系自然疏远。另外一方面,在我村,单门独户的小农家庭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大多村民的精力都关注到外部经济生活了,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不太关注或基本不关心现象逐渐突显。即使是一些事关全村福祉的事业,大家往往也是搭便车的心态,希望别人付出,自己得到实惠。
三、胡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分析
1、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但是我在村里,感觉处于主体地位的农民对这事的表现的“事不关己”和“袖手旁观”。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央的一号文件,知道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强调的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强调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是以广大农民需求为指导的民心工程,而非给官员应付上头的政绩工程。所以,农民应在建设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但是主体地位能够确立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教授说,我们国家
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制,很多专项资金是通过垂直管理体系往下走的。如果下级机构精简撤消后,上面下来的资金就失去了承载主体,专项资金就给不到下级了。这就是逼着下级围着上级转。因此,国家宏观体制不改革,综合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如果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政府从执行型转向服务型。必须要发育出农民
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以便接手政府退出以后一些相应职能。农民只有自己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建设新农村,新农村才能得以持续,新农村建设成果才能得到巩固。
2、如何走合作化道路。
我村土地细碎分割,经济规模狭小,缺乏组织制度的安排,所以村民的市场竞争力低下,收入也很低。我认为我村村民走合作化道路,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为自己谋利益的需要。
界首市八十年代有十多家企业,现如今都已破产倒闭,因此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城市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有限。在发展关胡村经济方面,加快我村的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现代农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认为,首先政府应该努力推动和支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由新华网了解,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起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农民自己兴办;二是依托政府有关经济技术部门引导农民兴办或联合兴办;三是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引导农民兴办的。对于关胡村,村民每户拥有的土地足以解决吃用的问题,若非必要,村民很难自发形成合作组织。另外,我村也没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此,只有通过政府推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农民合作的经验与习惯,才能加快合作进程。
至于如何去推动。我建议,政府要加大对经济落后的关胡村农民合作组织的项目推动和财政支持,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税收优惠。其次,若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良好,应规范合作组织一部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我深刻的了解农民的想法,农民不是根据自己实际得到的好处计算,而是根据与他人收益的比较来权蘅自己的行动,不在乎自己得到多少或者是失去多少,而在于其他人不能白白从我的行动中额外得到好处。所以要从既促进公平有促进效率出发确立分配制度。在合作组织内,确定按要素分配和按股分配的理念,既保证资本投资者的收益,又要保证劳动者的合理收入。只有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才能使合作组织具有生存和发展的“粘合力”。
再次,应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培养现代农民,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本,我村村民过着自己自足的小农生活,习惯于分散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习惯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合作,而不习惯以利益给纽带的现代合作。在农村,村民的利益短期行为、法律和信用意识淡薄,使他们缺乏对合作规则的遵从。因此,必须向村民灌输合作意识,进行合作教育培训。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而它主要取决于合作组织成员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 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强化组织成员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运用多种渠道筹措培训资金,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较快的完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大农业转变。
3、如何解决村委会权威弱化问题
村民自治以后,村委会干部作为国家权利在地方的代理,又作为村庄利益代表的矛盾角色。而税改的进行,更使得村干部的双重角色发生冲突,使其权威性趋于弱化。首先体现在村庄的公共资源的缺乏上,很多村委会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以往由于税费的收缴工作,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比较紧密,乡镇干部下乡的频率也高。税改后,基层政府也就缺乏了主动下乡的动力,村委会职能也呈现萎缩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如何筹措基础设施和日常公共管理的资金上。由于村干部基本是凭借自己在地方的个人威望来处理这些社会事务,一旦涉及资金投入,一旦村干部又失去了个人威望,其结果便是村干部寸步难行,村委会形同虚设。
第二,由于村干部也是地方社会成员,他的行为只有纳入地方社会的文化网络才能被认可,但是一些干部大吃大喝,以权谋私的行为却常常成为农民的道德攻击点。村干部认为吃喝的主要是对上级的招待,是一种合作,因为招待的好坏会影响乡镇政府各项资金的倾斜与否。但大吃大喝对乡村社会而言,显然是种叛逆行为。干部的道德权威倍受质疑。
第三,村干部收入低,个人积极性受挫,误工严重。可以说,税改后的村委会在动机,道德,资源三种条件的制约下,其权威的合法受到挑战。
我建议国家应重新审视现阶段的村治模式,我相信连中学教师都能想得到的道理,上级领导应更清楚当前的状况,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4、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要引导村民破除不文明的风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转变落后的观念,取缔不健康的娱乐。广泛的进行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教育,革除各种生活陋习,增强文明生活意识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移风移俗,厚养薄葬”活动,对正常的红白喜事在规模上予以限定,不准大操大办,对嫌老,虐老的现象予以揭露和谴责。
乡风文明建设中,加强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加强农民间组织建设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充分发挥这些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在农村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针对环境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集中搞好“五改四建”创建活动,使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观,使环境更卫生。
调查后的感想:
历经一月有余的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长期的历史任务。调查中,我访问了乡村教师、政府工作人员、村民以及务工返乡的乡亲,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了如今的新农村建设,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新农村建设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例如,对于村干部来说,为村民办事可以双赢,他们不会不愿办事。问题是在现有的制度下,村儿里的人事、财政、发展的成本问题以及为谁发展的问题,都不是他们能自身解决的,基本上都由上级说了算的(这也是我在走合作化道路的建议中,提出要政府扶植的原因)。每一级都向上一级负责,离群众最远的中央都要向群众直接负责。这样,乡村干部大多的精力和掌握的少量资源都在围绕上级的考核中展开。我感觉,不光村干部很无奈,可能乡干部也很无奈。他们确实有心为民,但是手里的权力和资源太少。我们关胡村总体来说,经济还算可以,不会挨冻受饿,但是要想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确实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附录:深度访谈
07年2月,为了深入了解我村现状,调查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点,我利用寒假回家的机会,走访了家乡的常住村民,返乡务工的村民、村干部、乡村知识分子等,从不同角度
对我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走访村民大伯
我:大伯,你觉得咱村儿现在日子舒坦吗?
村民:舒坦!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比过去强太多了!在加上国家政策好啊,不用缴税了,家家种一二亩地,不光自家口粮不愁了,还能赚俩钱儿。到了年根儿,哪家不剥个万八千的? 我:那现在咱村儿还乱收费吗?
村民:也不是乱收!反正这费那费挺多的。像水费、电费、租地费、保险费、燃料费、教育集资啥的,他现在不打白条了,收得明白。
我:你看咱现在的土地政策咋样儿?
村民:承包责任制嘛!不错!要是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就更好了!
我:大伯,现在我弟我妹上学还要交钱吗?
村民:要!在咱这和别处一样,初中小学一直在缴费。没办法,小地方,人家老师能来就并不错了,别委屈了人家!反正花也不多!除非娃娃长大上大学,那个钱肯定不够花!我:万一家里要有人生病咋弄呢?
村民:不看小病看大病呗!小病能扛也就扛过去了。咱这没个象样的医疗室。药贵,还品种太少!真有大病就去县医院了。
我:这么说还是县城里生活好喽?
村民:那是!城里交通方便,就业高、生活条件好、工资高、教育好!不过,还是在村里自由。如果不愁没钱花,在咱农村生活还舒坦些哩!
2、走访乡村知识分子
我:于老师你好!你看国家新农村建设提出一年多时间了,咱这咋还老样子呢?
于:老样子也比其他地方搞形象工程好啊!劳民伤财瞎折腾!你都上大学了,应该明白新农村建设他不是一朝一夕能搞成功的。就现在的国情,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我:都有哪些制约因素呢?
于:这在中央的几个一号文件里说的都有!比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农业与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城乡收入和各方面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改变等等。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具体给我说说呗!
于:咱现在是在中国现有的经济、政治、行政管理体制下搞新农村建设。因此,很多怪现象都能从整个社会的一些体制弊端找答案。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系,很多专项资金都是垂直下来的,这就逼着下级围着上级转。整个体制也是这个理儿。所以说,国家宏观体制不改革,综合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的效果。过去咱村儿搞的订报,建文化室啥的面子工程都不是咱最需要的。村民很多切实的需求像修路、修水渠等因为没钱而搞不足。所以,现在虽然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但体制仍旧那样儿,各种怪现象都会存在。
我:那么说很有道理,咱村儿的建设工作哦咋做呢?
于:咋村没山没水没资源,要想发展除非全球人拧成一股绳,一块儿干,走合作化道路!但是地也太散了,要走现代化农业确实太难了。
(注:酌情增减)
参考资料: google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实践报告
一、前言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二、调查内容
我们油坊村的科学种茶技术、居民住房建设、养殖三个方面
三、调查对象
油坊村委会干部3人,村名代表5人
四、调查时间
2011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五、调查分析及解决措施(1)科学种茶
一、移栽方法
首先把种茶土地进行翻耕,整平。开好排水沟,防止土壤积水,然后按一定种植密度开好定植沟,有条件的可以在定植沟一侧开45厘米深,公分宽的施肥沟,施入有机肥或土杂肥,及时盖土后再开定植沟,定植沟一般掌握在深20公分,宽15公分左右,密植程度根据土壤条件好坏,茶苗多少而定。如行距4、5尺,株距1尺,每穴二株,亩需茶苗3000株,如行距4尺,株距1尺,双行条栽,每亩需苗4500-5000株。移栽时,每穴二株。方法是一手将苗扶直在种植行,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致不露须根时,再用手将茶苗向上微微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及时压紧压实,盖土直至茶苗根(泥门)上面3-5公分为止,浇足定根水,然后再覆盖松土,以防水分蒸发。
二、栽后管理
移栽后茶苗必须及时剪去尚绿部分的嫩枝,目的防止冻害,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移栽后茶苗必须保持一周内土壤湿润,如遇久晴未雨,土壤干燥,每天早晚要及时浇水,促使茶苗成活。
(2)房屋建设 房屋建设是我们油坊村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规模在100户以上。我们村属于政府引导下的村名联合建房,初衷是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实现农村的交通、文体等公共资源的集中共享。据调查,采取的措施有:
1.农村新村建设用地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用土地流转的方法解决新村建设新村用地。
2.拆迁房屋方面:调查发现,我村所使用的建筑用房地面不需要进行房屋拆迁。3.房屋价格确定方法:新村房屋价格是由村委会根据乡级财务公开的要求,根据具体的建设成本的核算,自行确定。
(3)养殖(渔业)
这次实践活动是在夏季进行的,主要询问了夏季的渔业情况。夏季高温期间是整个水产养殖阶段。面夏季气候多变,水温较高,由此引发的底质恶化、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增高,导致底质发黑,相关病害易发。另一方面,夏季也是生长旺季,养值品种的摄食量大、生长快。因此如何做到夏季养殖管理,为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把在夏季养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解答如下,供参考:
1、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要开启增氧机2~3小时。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强,向水体中放出大量氧气;然而,在水质肥的鱼塘光照只能达到20-30厘米的深度,在水体的中底层因没有光照而光合作用较弱。增氧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开机时能形成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转。
2、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傍晚突然下雷雨,大量温度较低的雨水进入鱼塘,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迅速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上浮,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传到下层去,暂时使下层水溶氧升高,但很快就被消耗,使整个鱼塘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容易引起鱼类浮头,应及时开增氧机。
3.夏季若遇连绵阴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氧补给少,造成水中溶氧供不应求,易引起鱼类浮头要多开增氧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要多开增氧机,即阴雨天水清见底,水蚤很多,几乎吃光了鱼塘中的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产氧而造成鱼塘容易缺氧。
六、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
(1)种茶技术相对落后,相关的种茶烹茶技术人员相对缺乏。(2)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还不够完善,有些政策缺乏公正民主透明
(3)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交通、电力、通讯设施仍然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4)有些政策措施村委执行还不到位,农民还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5)发展养殖的融资优惠政策还不够健全,资金问题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七、解决措施
(1)加强对种茶科技的宣传,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2)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当家作主的意识(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4)村委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抓好抓牢上级下达的任务,提高行政水平
(5)县乡政府要着实解决养殖等各种经济的资金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八、实践的意义
通过对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我觉得农村经济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教育方面都有大大的跨步,这说明国家政策的正确性。这次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对与国家政策的不了解只有不断的查资料,我觉得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还是要有所了解国家的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这对于我们踏入社会也是有很多帮助的。这次实践有助于提高我的实践水平,丰富我的暑假生活,也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例如色彩。
第五篇:新农村调查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八九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在现今社会农村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可忽略的。而在农村,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下、生活水平落后,成为了当今社会厄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现象,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湘西曾经也是个很落后的地方,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存在着许多贫穷的农村,此次实践我们选择了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花垣县道二乡展开调查时间活动。
道二乡位于花垣花垣县中部,距离县城十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0亩(其中早土12500亩,水田4500亩),管辖11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人口8336人,是个典型的纯苗族聚集乡。此次作为湘西州建设新农村的示范点,不仅投入了大量精力发展生产,建设房屋,还投入了人力做宣传倡导,对一些极度贫困的家庭也提供了很大帮助。此次我们走访了乡政府,一些贫困户,以及正在建设的烤烟房、育苗房等。
一、基本情况
据了解道二乡内地势呈四周低,中部高,形似“乌龟壳”,平均海拔530米,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4lOlnm,旱土资源较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乡内水源奇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灌溉全靠天河水(雨水),这是造成道二乡发展迟后的主根源。乡政府展开应地制宜的办法,大面积种植耐旱作物,使得乡内的大豆、红薯、玉米、花生等远近闻名。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农业也需要革新,正在建设的育苗房将是以后道二农业种植的试验点,这必将成为道二乡农业的又一转折点。乡干部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对生产生活的需求,所以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要发展经济,在他们协商后决定建设烤烟房。在发展的同时道二乡还投入建设了贫困户居住楼,帮助生活极度困难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
二、实地走访
我们一行四人从湘西各地赶到了道二乡,第一站去的是乡政府。在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乡政府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我们讲起了道二乡一直以来的发展情况。从他口中得知,这个乡政府工作楼已经建设了二十年有余,再加上当时的建设水平不高,已经十分残破了。这栋仅仅三层的办公楼的墙面的确已经斑斑驳驳,门也是很老旧发黑的。乡干部告诉我们,新的办公楼已经在建设中,这栋办公楼再过不久就要被推掉了,他说虽然他很期待新的办公室,但也很舍不得这栋旧的办公楼,要知道,他们就是在这里研究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方案,是这栋办公楼,见证了道二乡一直以来的成长。继而我们到了已经投入建设的新办公楼,占地面积明显比旧址大了很多,工人们来来去去都很忙碌,负责人告诉我们新乡政府的占地面积为原来的两倍,会修筑六层楼,办公室会议厅都将配有空调等仪器,让政府工作人员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这些修筑的工人大多都是自愿来的本乡人,他们都想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说完这句话,负责人也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搬运修筑工作中。不知道是谁先行动的,到后来我们也加入到了他们之中,整整一天的走访活动被打乱,我知道是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我们虽不是来自农村,却也想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接下来我们在乡干部的带领下去了已经大致成型的贫困户居民楼,房子面积不大布局简单,两室一厅带厨房和厕所,乡干部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目前能提供的最好条件了。我们提出想去看看贫困户,乡干部带我们到了一处很偏僻的巷尾,路上他大致说了那户人的情况。那户人家的年轻人都因意外去世了,只剩两个年迈的老人与一个还在小学的孩子,日子十分清苦。我们去时只有一位老婆婆在家,老人说话不是很清楚,但是她一直重复着的:“真的是要感谢政府啊!”我们都听见了。在老人并不连贯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了她孙女的学费是由政府给负责的,他们的生活费也是政府负担了大半,现在又修筑了房屋提供给他们免费居住,她说她不知道怎么报答这份恩情。老人到后来情绪很激动,流了眼泪。
走出曲折的巷弄后,乡干部问我们想不想去育苗房看看,他说那是道二最值得炫耀的地方,他们在如此恶劣的地质条件下种植了大量农作物,这是所有道二人的骄傲。我们也很好奇,于是一同前去了。育苗房看上去与温室大棚差不多,负责人说其实原理也与温室大棚差不多,新生的幼苗都比较脆弱,在道二天然的水土条件下难以生存,所以他们建设了这个育苗房,专门种植养育新生的幼苗,待幼苗能自己抵抗恶劣的条件时再将幼苗移栽到普通农田中去,这样使得种子的发芽率大幅提升,作物的产率也同比增长了。他良友感慨地说道,道二的地质条件一直制约着生产发展,现在终于不用为此劳神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决定去看烤烟房,但是很遗憾烤烟房建设区的大门紧闭,我们只远远地看了一下便走了。乡干部解释到,烤烟房已经施工完毕,准备投入使用,在此期间要严防任何情况的发生,所以是不能随便开门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此次家乡建设的谨慎小心。
三、建设成果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我们实地调查走访的结果来看,生产发展道二乡是毋庸置疑地做到了,近几年来,道二乡在产业开发上不断开拓,2005年线椒开发面积4400亩,青蒿开发4000亩,香桂面积3700亩,水果开发2100亩。引资建厂、建开发基地共18个。从从前极度贫穷落后的小村落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作物产地。而第二点生活宽裕便没有达到标准,道二乡的贫困户还是占了一定的人口比例,毕竟是长期落后的农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上升。对于乡风我不能很好地做一个定论,因为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可是想想看,若真是乡风败坏,那些乡内人怎么会主动参与到家乡建设中?那些贫困户怎么会怀着如此感恩社会的心情呢?乡风不是你说好就好,说坏就坏的,我只知道在某一刻,他们的淳朴打动过我。村容整洁这点是的确没有做到,不说破败的房屋比比皆是,就看路面的垃圾也很多,我就这点问过道二的乡干部,他很抱歉地说因为四处都在施工建设,的确没有注意到村容问题,并且保证即日起便会专门安排人手整顿村容,还感谢了我们的提醒。道二拥有自己的村民委员会,一切活动安排都由村民自己做主决定,是个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四、提出建议
“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
“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故此我们认为在注重农业经济建设的同时,道二还应加强文化建设,与公益组织联系兴修工艺小学,让所有孩子们都有书可读。对外对内招聘教职员工,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发展,使教育普及全乡。由于在环境卫生方面做的有所不足,应该大量招募培养清洁人员,同时大力宣传环境卫生保护的思想与举措,鼓励改变乡民以往随手乱丢的习惯。在道路旁设置环保垃圾桶,将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与不能回收利用的分开处理,达到既环保又节能的效果。作为一个新农村还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乡内的交流,为了吸引外来人员的旅游或居住,道二还应作出自己的特色。道二的地势环境特殊,就此正好能开发出很优美的自然风景区,成为道二的一大特色,若宣传得当可以成为不错的旅游地点,这样既能增加道二的知名度,还能为道二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像鄯善县蒲昌村新农村,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打造“楼兰古村”,并且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建设“生土村落”若道二也能开发出具有自我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必将为这个小村落注入新的活力。
对道二的走访暂时告一段落的,我们的路程却还没有结束,从一个小小村落的巨大变化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还在继续,祖国的发展亦在前行,我想我们是幸运的,生在这个时代,一步步见证了祖国的自立、自强、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