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从98.7%的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 1
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二)我园的实际情况分析
周兴镇中心幼儿园是隆昌县首批成立的三所中心园之一,地处四川与重庆的交接,地理位置有些偏僻,我园有幼儿200人左右,其中留守子女就有130名左右,幼儿在家由公婆看护,多数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响,缺乏文明礼仪的修养,面临这种情况,我园觉得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界定
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通过评选“文明小组”、“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礼仪,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影响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通过培养幼儿礼仪、品格,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研究措施与方法:
分班制定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识,各成员有活动记录,使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讲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规范化。
3、规范训练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 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
五、研究对象:
周兴镇中心园所有幼儿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3——2012.10)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2.10——2013.6)
1.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3.6——2013.10)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八、研究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谭彩南
主研人员:
第二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溆浦县水东镇中学《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4年5月9日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是经湖南省教育学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为N-47,课题主持人为水东镇中学高级教师、校长陈洁,主要研究人员有高级教师覃声红、张克云及卢峰镇中学一级教师李菲等人。
本课题自2011年6月经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2011年11月开题论证。近3年来,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开展活动、交流研讨等多项措施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不仅学生文明礼仪得到很到改观,综合素质明显增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目前已具备结题条件。
一、问题提出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教育部2011年1月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0]7号)明确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然而,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发现,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美德正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渐渐消退,出口成脏、打架斗殴、欺瞒霸横现象累累出现。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急剧增加,家庭教育的缺位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
我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家长多半忙于生计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但是,纵观学校目前对学生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存在一些缺陷或失误,因此,如何结合农村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从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已成为摆在农村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界定
1、课题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2、课题研究的内容指向:学生礼仪内容主要包括:仪表礼仪、交谈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学生礼仪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即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包括礼仪、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节礼仪等的人文教育。礼仪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养成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学生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尊重的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一种人文实践教育。
三、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我们从中发现,在中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及传授,但对如何加强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这个课题缺乏专门的系统研究。我校的这一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问题可以进行一种有效地探索。
四、研究意义
1、以礼仪教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美育、心理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以多彩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并逐渐形成文明的礼仪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提供更高层次的方向,启发学生内在善良的品质,使其能真诚礼貌地与人互动和交往。
2、通过为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他们的礼仪文明,为他们未来进一步融入城市文明打下生活的基础。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燃礼仪的文明火种。
3、通过研究,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新方法。
五、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礼仪的基本知识,形成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并通过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
2、通过研究,搜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合理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活动案例集及研究实验报告。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基本礼仪:仪表礼仪、交谈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等。
2、通过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子。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礼仪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习惯、行为和修养。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教育实践研究提出促进礼仪形成的有效策略,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
2、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文明及欠文明的诸多实例,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完成共性剖析材料,形成案例,加以指导推广实践。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前期工作:时间是2011年5月,主要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筹建课题组,制定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二是课题负责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制定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制度。
(二)具体实施阶段:时间是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2011年9月至12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完成开题论证。二是对学生在校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调查。三是建立个案档案库,完善教育制度及要求。四是制作文明礼仪教育光碟,确立具体的礼仪规范,加强教育指导。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及案例剖析。
第二阶段是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研究活动。二是通过家长学校增强与家庭的联系,分阶段组织父母学习有关家庭教养方面的策略。三是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什么是良好的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搜集礼仪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四是结合团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浅谈学生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何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及案例剖析。
第三阶段是2013年2至4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二是在教师或父母中举行“良好礼仪培养”的经验交流会或小型研讨会。三是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四是对研究对象开展了后测。
第四阶段是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总结研究情况,做好结题工作。二是撰写科研报告及研究论文《新时期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成果展示。三是制定课题延伸计划,推广先进经验。
研究措施主要体现在在七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开展实验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把实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建立健全研究与实践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实验保障措施。并根据课题的侧重点组织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使研究工作做到实化、细化、规范化。二是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案例、论文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调研和研讨会;发现、培养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推广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管理上,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四是优化环境,家校同步。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并通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五是发挥主体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学生为本,通过活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自我导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六是加强督导评估,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行为规范达标创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量化管理评比之中。并把实验工作作为专项评估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把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取得优秀成果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七是确保经费保障。整个研究活动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主要用于购买有关理论书籍、研究人员差旅补助、阶段性论证费及结题评审鉴定费用等开支。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1、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对改变农村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有明显成效,对农村初中生的人格具有促进作用。在养成礼仪习惯的过程中,改变农村初中生不讲卫生的习惯,改变了讲农村粗话脏话的习惯,摒弃了农村陋习,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遵守秩序,学会了感恩„„促进了学生整体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2、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层次、平时表现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也不能寄托在一次、两次的活动中,而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地方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带动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并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3、农村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定期强化。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农村学生,摒弃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性要耐心,学生出现反复要正常看待;当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要多次给予强化,以巩固效果,因此要学会等待,要给予时间。
对于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无论是对错,都应及时给予理解。错了,老师帮助指出后,他能意识到老师的关注、关心、关爱,能及时改正,同时能消除农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做的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让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愉悦的情绪相伴。
4、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农村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响及效益
在两年半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深入探究礼仪教育课程结构和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影响农村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整理资料、写论文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各段实验研究总结形成文明礼仪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广泛收集社会、家庭、教育管理评价部门的评价意见,综合形成文明礼仪特色评价标准,在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一)实践成果
1、以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中。学校已形成了以《水东镇中学值周班制度》《水东镇中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等日常德育管理的常规,多方面渗透,经常性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习惯在我们生活、学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间、升旗、午休、上学、放学、进入教师办公室„„都应该有明确的礼仪要求,让孩子们懂得课堂上的认真倾听、控制噪声就是一种礼貌。同时老师们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礼仪教育因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让教师设计礼仪课教案,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并形成教师个人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礼仪文化。我们发现,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家长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班主任在探索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特色学校教育运行机制策略方法的初步基础上,接受学校对班级建设、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检验,形成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3、初步养成了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常规化,不断强化了学生文明礼仪,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
4、研究活动后学生文明行为综合表现明显提高。近3年来,学校“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学生各个方面的文明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探讨,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的改变。
5、学校加强了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家长代表大会、班级家长会已成为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的主要平台。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同时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文明礼仪教育的倡议书,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二)理论成果
1、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成长的摇篮》、《教你礼仪》
2、制作了具有本校特色并具有指导礼仪实践的光碟《成长的摇篮》、《水东镇中学礼仪教育》
3、根据礼仪实践研究,撰写了礼仪教育心得及相关论文。其中《谈拓展农村家庭礼仪教育》在湖南日报集团的《科教新报》上发表、另有省级论文《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礼仪教育》、《让教师例会“美味起来”》两篇,市级论文4篇,县级论文5篇,校级论文18篇。
十二、问题讨论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课题组带着“问题”开展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规律。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如何针对农村初中生学生的日常行为特殊习惯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因为,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二)是否需要创造一种合乎农村学校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课堂模式?如果需要,这种模式应当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三)农村初中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怎样才能与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有机结合?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尝试性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毕竟农村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复杂,要做到科学、细致,使之常态化,还很不容易。
十三、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第三篇: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现象较严重,我们要重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分析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背景原因,探讨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彰显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文明礼仪 加大宣传 校园文化 学科渗透
加强管理 树立榜样 三位一体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它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讲究文明礼仪,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应正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剖析学生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探讨加强农村学校基础文明教育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
一、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背景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学生适应社 会、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当前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系统教育和有效训练,特别是现阶段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具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语言粗俗、举止不雅现象还时常可见,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为了农村学生将来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在农村中学尤显重要。前年,县委县政府以学校为突破口,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主阵地,形成重礼仪、讲文明、讲道德、守法纪的浓厚氛围,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当地最干净、最美丽、最有文化、办学条件最完美、广大师生和周边群众最向往的地方;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播文明、引领文明、守护文明的“青山酝良才,绿水涵灵气,竹园读书声”的学园、花园、乐园、家园。现在,这个活动已进入到第二阶段,各地都把这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结合县教育局要求各校创建特色学校的文件精神,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且思且行,逐步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文明礼仪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扎扎实实地把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让学生系统了解在校、在家、在社会的基本礼仪常识,掌握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以此辐射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文明礼仪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提高,乃至一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未成年人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他们大都生活在农村,而且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多是被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带大的。这些孩子深受长辈的溺爱,他们自私霸道,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满口粗话脏话,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同时,因为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意识低,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偏重于课堂教育,侧重于学生“双基”目标的培养,主张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核心内容,重视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而缺失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内容。许多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仅仅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德育,则说得多,做得少,忙则不做,对于做人方面的礼仪教育则更是严重缺失。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人才,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具备合乎社会要求的做人要求。它包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健壮的身体和高尚的品德。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生的基础不仅包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包括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对社会适应的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做事”,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 提高全民族素养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加强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策和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
校园环境是中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示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文化景点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并对文化景点的内涵进行宣传,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学校要注重环境的精心布置,定期更换主题黑板报,悬挂古今文明礼仪小故事的宣传牌及《弟子规》、《三字经》、《成语故事》中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名句。班级要制定班风班训,班级的每个角落都要有温馨的文明用语和行为提示,让学生处处受到文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校还要发挥广播站、文学社、网站等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时刻激励学生促进礼仪规范的形成。要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讲话内容要有明确的主题,能真正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力度,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以诚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报告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等为主要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追踪和引导校园热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 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意志与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
2、学科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我们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寓礼仪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我们对每门课程怎样渗透礼仪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让教师明确各科如何挖掘教材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如语文课上,可以根据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物理、化学课上,根据学生实验,进行团结合作教育;思想品德上,由尊敬师长教学内容,进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育等等……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实践证明,寓礼仪教育于教学中是一个潜移默化过程,只要用心浇灌,教书育人水乳交融,学生讲文明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
3、加强教育管理,狠抓落实,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校纪校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只有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学校必须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制定和完善本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学生班风、学风建设等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在校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作为一名中学生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 的,让他们行动有规矩、办事有准则,做到知之而行之,并将学生掌握和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纳入学生素质拓展考核的内容。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不断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如成立文明礼仪督导检查小组,深入学生宿舍、教室进行检查,把学生的文明行为纳入学生考核和各班工作评比的考核体系中,促使大家都重视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2)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突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学生会、学生文明礼仪检查小组、班委等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文明评比活动、监督检查活动等,在学生群体中倡导自律自爱的同时,能使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4、树立文明榜样,形成良好风尚(1)发挥学生的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为此,我们要开展“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从学生的语言行为、大型活动的纪律表现、课堂上的站姿、坐姿、师生之间的交往等,全面评价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素养。通过评选表彰“文明礼仪之星”,利用表扬栏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广大教职工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学校要定期召开全体教师文明礼仪工作专题会议,在各种场合全体教职工自觉的以身为范,规范言行,并根据着装打扮、升旗礼仪、就餐行为、车辆排放、课堂礼仪、同行接访、检查评估等各方面的要求,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应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5、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实施 家校联系制度。此外,教师还要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通电话等。特别要重视与学困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在相互沟通中,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也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适时与社区联系,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同学们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总之,在素质教育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而在中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日益突出的今天,从根本上分析礼仪缺失现象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是我们要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当前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来抓,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加强了学生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行为的训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学生能通过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改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代代相传。我坚信:只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文明之花一定会在我们学校绽放,我们一定能把文明礼仪教育这一特色品牌做大、做优、做强。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与对策
房县姚坪中学刘浩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修养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道德风尚和民族素质的体现。作为一名中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礼仪传统,学习礼仪文化,培养礼仪素质,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个人良好社会形象的必务品质。因此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已成为农村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我们通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得知,目前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表现为:
1、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学校缺乏必要的知识介绍,课外读物中相关书籍也不多,学生只能通过模仿影视演员或家长的言谈举止,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做。而影视演员难免做作,有时不合常理,家长也很难进行科学系统的引导。这就造成学生缺乏讲究文明礼仪的肥沃土壤。
2、对讲究文明礼仪的认识不高,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做为礼仪之邦的华夏民族礼仪文化的灿烂,盲目追求个性解放,对自身形象要求不高,致使对文明礼仪缺乏正确的认识,礼仪观念淡薄。
3、缺乏约束,缺乏引导。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的乏力,学校引导的疏忽,使学生讲究文明礼仪的教育几近形成真空。
以上因素,致使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导致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不够礼貌,没有修养”。
二、农村中学文明礼仪教育途径
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
学校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文明礼仪,并非个人生活小事,它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每个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相互尊重,讲求礼仪,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才会和谐,个人形象才会提升,礼仪之邦的精神才会得以弘扬。
2、教育学生明确文明礼仪的内容。对中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是:穿着合体、整洁、大方、讲究场合;言谈要文明,要遵守课堂纪律;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校内公共场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在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待人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守时履诺、讲究公德、同情弱者、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等。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第一,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中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时总要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周总理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他理应是中学生学习的楷模。其次提高自尊心。初中生正处于人格成熟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懂得自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此阶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再次要注重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无“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第二,教师要做中学生文明礼仪的楷模。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理应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学习与实践,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讲究卫生、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
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
第三,学校要科学安排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一方面,德育处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德育管理中。工作中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渗透礼仪知识,强化礼仪观念。班级也就坚持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勇于实践与养成习惯的实处。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礼仪教育。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一些教学设施,例如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强化文明礼仪内容,开展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评选活动等。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教育的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我们将为之不懈的努力,尝试更好的教育策略,促进以文明礼仪为主体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范文)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汇报
长荣中学规划课题组
《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汇报
长荣中学
我校申报的市级规划课题《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被批准立项,此课题开展研究以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非常关心,大力支持,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课题研究与实验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使今后课题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现将我校课题研究进行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立项
1、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科技高速发达,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的“礼仪”,逐渐在淡薄、缺失。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纵观我校教育中,学生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气存在:在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在学校,言行不能礼让他人,随心所欲地追求自我的空间,不懂得尊敬老师;在家中,习惯于惟我独尊,不懂得尊敬长辈;在社会上,缺乏公德,不能与他人愉快地交往。而学校教育的形式较单一,收效甚微,学生虽然会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但不能自觉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学生礼仪的行为方面,更是缺少监督的力度和实践的平台。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学校及时提出文明礼仪教育,孕育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想通过三年的研究和探索,来提高整个学校师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通过学校礼仪教育的洗礼,要求我校的学生把礼仪内涵深化在心里,把礼仪当作一种习惯,自觉地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他律变为自律,真正切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素养,提高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申报《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
2、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其次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管理模式。
3、研究内容
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较好的现象,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研究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总结出对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影响较大、效果比较好的活动;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4、预期成果展示
预期阶段性成果以主题班会课展示、专题活动观摩、各种实践活动影像、文本资料、阶段性情况报告等形式展示。终结性成果将以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文明礼仪活动案例集、礼仪养成教育方案、文明礼仪活动成果集等形式展示。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一)建立课题组织机构、健全德育课题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德育主任共同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督促德育课题的顺利开展;制定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将教师的研究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体系。
(二)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了理论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组织参与课题实验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有关德育法律法规和德育文件精神进行系统地学习、理解,从而保证了教师在工作中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
2、加大了培训力度。
我们定期对课题组教师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以期使我们工作起来有抓手、有依据、有理论。学习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运作情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查研究、确定目标(2011年5月至2011年6月)
在提出项目申请的同时,我校就开始着手成立了课题小组。在等待审批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为课题研究做着准备,建立了课题档案,制定了研究方案;调查分析了学校学生礼仪现状,完成了现状调查报告;完善了实验方案,搜关的资料和信息。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规范活动。(2011年7至2014年12月)从申请立项至今,我们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了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了解程度,学生文明礼仪做得好的方面和不文明现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等,结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
1、为了初探孩子的基本礼仪习惯,老师设计了调查问卷;为了让孩子感受礼仪的风采,各班利用班会课进行了礼仪讲座,让学生收集了有关中外礼仪及诚信的故事、古今礼仪名言警句、现代礼仪诗歌、童谣等,利用思想品德课或班会积极地阅读,最后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手抄报、主题班会、绘画、剪贴等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图片新颖,内容丰富。每个班的资料汇集成册,让孩子自己来命名。
2、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全校举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赛,等评选活动,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分年级开展了“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活动。文明礼仪手抄报设计”、“献给爸爸、妈妈的爱”实践活动,“文明礼仪故事比赛”、“文明礼仪主题班队会”、“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心弱势群体系列活动、“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朗诵比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故事大比拼及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3、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每天进行三餐前《弟子规》五分钟吟诵活动,已经坚持一年了。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已形成的文本资料有:各项组织制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等。
2、教师学习培训笔记、礼仪班会材料。
四、课题试验还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缺乏指导;
2、由于课题研究还处在实验探索阶段,课题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严密甚至不够细致的问题;
3、参与研究人员自身理论功底还比较浅,因此教师中的一些经验不能很好地总结出来。
4、参与研究人员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许多工作还做得不够扎实,做在表面。
5、中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加上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的不可控性,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
五、课题研究努力方向
1、积极向教科所负责课题的专家汇报课题研究情况,请专家及时给予指导;
2、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课题研究教师队伍;
3、针对学生礼仪习惯较差的方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校实际,设计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收集资料,修正研究方案,以便取得实效;
4、建立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统筹规划学校、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引导学校礼仪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规划的教育格局。
回顾一段时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继续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我校德育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