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学校体育中心工作就是体育教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是检验一个学校体育水平的依据,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一:调整课时标准
就现在我们农村而言,尤其小学却没有全职体育教师,教师工作比较单一,学校安排体育课过于应付不得不上,即使上了也不能与重要学科同等对待,更有些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蹦蹦跳跳而已,只要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在操场上随便玩,致使每个星期课时都在20节课左右,还不包括课间操,早晚训练,很多教师精神上和身体都支撑不住,造成体育课“放羊”。
二:对全职体育教师重视不够
在每年评先、评优中,一群名单中为何难以见到体育教师的名字。职称评定结果,只有小学体育教师工龄在15年以上的也最好会排在中等,难道是体育教师不上进吗?或许不努力工作吗?人有脸、树有皮,每个体育教师都要干一番事业。最主要是体育教师存在一些偏见,以为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体力教师,所以导致许多教师转交文化课,造成全职体育教师流失。三:提高体育教师待遇
农村体育教师得不到关心,每天早期晚归,为了训练学校的运动员连正常的早餐都吃不好,甚至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难以照顾,可没有一分钱补贴。原来还有每月9元的室外补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工资也逐渐上调了,可是室外9元的补助不翼而飞了。高级教师烤火费都比我们高几百,难道他们比我们怕冷吗?在教师上课比在室外上体育课还冷吗?我们辛苦训练出来的运动员,在区级运动会上单项成绩,“第一名或者第二名”的好名次,可是体育教师什么证件也没有。农村小学总人数400多人,全区竟大学校就不计其数,在这种环境下能培养个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容易吗?谁知道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要花多少心血,尤其在农村学校没有任何体育设施情况下,只有体育教师心里明白啊!每年的体育教师证书少的可怜,领导每次都是精神鼓励,导致职称评定连个加分的荣誉证书都没有。四: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当前我镇连标准200米煤渣跑道都没有,更何况我们农村,基本都是沙土,遇到刮风下雨体育课教学难以设施,如果一场大雨过后,基本这一个星期体育课就泡汤了。由于经济条件困难,连一个普通用水泥铺的篮球场都没有。现在的体育器材,在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器材老化导致器材严重缺损,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很大,使体育教学内容难以落实。
五:家长不重视,技术难推广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上涨,孩子营养几乎超标,身体素质大打折扣,学校胖子很多,而且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小学没有体育测试,因跟文化课考试成绩没有关系而被家长忽略,只要提到上体育课,孩子稍微累点,家长就会光临学校,说身体不舒服之类种种理由。在家长眼里体育课就是玩,不需要技术,而且考大学不考体育,在家长思想里,就是只要学习好,将来就会有好工作,在社会就要立足之地。有的家长当着体育老师的面就说,“在农村体育再好,还能进国家队啊!也只能是练出个好身体将来照样修理地球去,学习不好,什么都是浮云”。像以前学过的前滚翻倒立,技术性跑之类的运动项目现在只能说说而已。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实后的状态,并非是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和学校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高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补充机制研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补充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比例失调、空位较多、工作量大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以及对未来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讨论。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补充机制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相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分析
(一)重视不足,影响教育教学
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地区体育教学工作持有一种“淡化”思想,对其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性,不能正确贯彻上级指示的教育思想。有的认为“学不学都一样”,体育课不能提高升学率。这些片面认识,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正常开展。未能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体育教师编制,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达不到国家要求,进而出现由其他代课教师“顶替”体育教师的现象。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不完整,现有设施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得学生不能真实地、合理地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
(二)管理不到位,教师比例不协调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部分体育教师不愿到山区任教,通过“托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常手段流向城镇,使得农村体育教师人员不足,相关部门也没有对缺失的体育教师岗位进行合理的安排与人事编制,导致城镇体育教师人员饱和,农村体育教师人员不足,形成城乡体育教师比例不协调,最终影响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招考人数少,农村体育教师岗位空缺
教育主管部门过分注重“主课”教师的聘任,对体育教学工作缺少一定的概念,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空缺,严重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学生不能充分感受体育带来的精神快乐和身心快乐。以至于农村学生到高中阶段时与同龄人各方面差距过大,产生自卑心理。
(四)农村体育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有心无力
受地理条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流失过多,每年的教师调动中,农村教师“出多进少”,形成教师编制不足。在此基础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教学,还要在其他课程上下功夫,课时量远远超于课时平均水平,致使体育教师无法集中精力更好的开展相关体育教学工作,出现“学生想学学不到,教师想教无力教”的局面。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补充机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体育教育师资极度不平衡,农村地区严重缺乏体育教师,教师队伍呈现出缓慢的新陈代谢状态和相对凝滞的发展局面[1]。随着体育教师资源的逐渐丰富,更需要有关部门对农村体育教师队伍进行“补充”,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抓住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契机,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师宽口径培养方式的变革,使得体育教师资源日益丰富。补充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农村体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 1.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编制专业体育教师
政府各级部门应深入调查各学校体育教师现状,参照国家相关规定,调整城乡体育教师学历配备比,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充分改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制度,适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及比赛,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加强体育教师城乡交流,从而更好的改变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促进农村体育教育的长足进步[2]。教育领导部门应克服困难,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在体育教师补充、培训提高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力争使体育教师队伍规模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起一支数量足、结构良、业务精、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满足农村各中小学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与要求。
2.体育教师招聘分配机制透明化,对于每年的体育教师招聘及分配管理,上级部门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透明人事机制,让群众监督,让人民放心,并杜绝一切有悖于公平的非法手段,使体育教师顺利进入缺编学校教学。相关部门拟定有建设性的体育教师招聘、分配机制,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后公开、公正得贯彻实施。并保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招得进、教得好、留得住”。
3.补充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全力抓好体育教学
由于城乡体育教师比例偏差过大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出现农村体育教师严重短缺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保证已有的人事编制基础上,扩大体育教师招聘名额,补充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减轻现有体育教师的教育工作量,进一步实现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尽最大努力改善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全面 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4.岗位选择自主化,补充机制创新化
对于每年的人事编制,教育主管部门将工作岗位选择权利交给考生,由各人员按照自己的招考成绩由高到低依次自主选择工作岗位,杜绝一切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新分配教师的教学热情。各县市区建立起人事督导评估机制,把教师队伍补充工作作为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各督导团加强对各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督导评估,建立起教师队伍正常补充机制,为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5.放宽农村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吸引优秀体育专业教师 农村条件艰苦,城乡职称评定不统一,是部分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的重大隐患。农村体育教师外流严重,造成缺编漏洞。因此,放宽农村体育教师职称评定的界限、继续推行省内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完善高校毕业生代偿机制,以吸引优秀体育专业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6.“阶梯式”补充人事空缺,逐步实现城乡统一化
就目前而言,想要一次性填补体育教师缺编漏洞,并非一日之力。利用“阶梯式”教师补充机制,规划一到两年之内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按实际调查结果补充完整,然后在通过三到五年规划,完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编制,逐步实现城镇与农村体育教育同步发展机制,为体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发展农村体育教育事业
我国现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的顺利完成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环节。目前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应加大体育教师的投入力度,推动其体育教育工作的全面运行,也使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村体育 师资队伍的完善,可以更好地缩短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3]。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足够、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教育部门在贯彻国家相应法规的同时,给农村学生一个更宽广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参考文献:
[1]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版(23-25)[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76-79)[3]范捷平.德国教育思想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25-136)[4]张世辉 周 鸿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的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
(69-71)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任务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纵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与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相差甚远,现就结合我十年来的教学经历,浅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存的突出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一、农村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形同虚设。
虽然我国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考试这种评价手段将素质教育引进了死胡同,大家嘴上讲的是素质教育,事实上大部分农村学校实施的依然是应试教育,重视语数英,轻视体音美,重视成绩提高,轻视素质培养,始终以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好差,评价教师的工作实绩和学校管理者的治学水平。这就促使管理者和教师在工作中带有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惜违背教育规律,教育法则。在大多数学校,课表上的体、音、美课虽然也按要求排足了,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将其上成语数英或者自习课,学生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一节艺术课,结果老师不上,学生失望、沮丧,甚至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如此情况,如何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大多数农村学校中的专业艺术教师屈指可数,而这些艺术
类教师有的被安排任教语数英等会考科目,只有幸运一点的会兼一两节艺术课,学校大部分的艺术课是由非专业老师兼职任教的,体音美课成了教师工作量中的边角料,一些教师自己都不会画不会唱,更不用谈兴趣培养、启迪心灵和艺术熏陶。在美术课上,时常发现老师说:把书翻第几页,画XX幅画,或者出示一张图片,学生照着画,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评价,作业只是草草一改。音乐课,教师用音箱或电视放首歌,让孩子们跟着学,这样的教学,使孩子们原本对艺术课的热情和兴趣日渐消退,何谈提高孩子的修养,培养完美人格?
(三)学校艺术设施配置不到位。
大多数农村学校,体音美教学器材极其匮乏,只有一两架破旧的脚踏风琴,体育器材只有少数几个篮球、足球和几根跳绳,这数量根本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从来没见过钢琴、二胡、长笛等,也不知道什么是画板,更别提画室、琴房了。这样的条件,怎能不使农村艺术教育浮于表面?
(四)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语数英在大部分师生心目中是“主科”,而体音美等则是“副科”,体音美教案简单写,作业大概批,课程随意上。而学校管理者只重视学校的成绩排名和升学率,对艺术教师怎样开展好艺术课并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评估办法,体音美课自然会被忽视。
(五)没有有效的评价手段:
体音美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评价,学校并没有合理的方法,每学期快结束时,由任课教师自由组织测试,有的音乐老师安排每人唱一首歌,美术老师让每人画一幅画,体音老师组织个100米赛跑,以此给学生定个等级。评价方式单
一、片面。
二、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采用的改进措施:
(一)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尤其是艺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转变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社会的有用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高低,不能只看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多少,或学校出了几个“尖子”,而应看学校培养的全体学生是否是高素质的,是否每一位学生经学校的培养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获得了生动活泼的发展。
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仅是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转变,学校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也要转变,而且教育行政部门的思想和观念更要首先转变,同时还要在家长和社会群体中形成强有力的共识。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教育管理者应从思想上重视艺术教育,在行动上更应有强有力的措施,制定严格的艺术教育课程要求和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有了制度的制约和评估机制的促进,相信广大体音美教师自然会履行好职责,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会迈进一大步。
(三)改变评价方式:
不以一张成绩单评价孩子们的艺术水平,也不以纸质的材料评判一个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应制定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办法。评价方式是教育的指挥棒,只要给教师以明确的方向,艺术教育一定会稳步向前。
(四)建立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创设必要的办公条件。建立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中心问题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实施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必要的教育场地与设施,只有具备较好的条件才可能拓宽教育的时空,才会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五)充实师资力量:
给农村中小学配备充足的体音美专业老师,让这些专业老师专门任教艺术科目,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制。如果实在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学校可以组织有某一方面特长的非专业老师参加集中培训,使他们在短期内学到比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六)加强硬件建设:
体音美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抓住“双高双普”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资金,购置各类体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体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
极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或器材,使现有器材发挥最大效能。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将近十年,但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仍在农村中小学根深蒂固,可以说如今的农村中小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去接受艺术教育,全被语数英课程所挤占。农村孩子的艺术天分被扼杀,艺术才能被埋没,艺术修养得不到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得不到开发,孩子的全面发展严重受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项任务很艰巨,需要广大教育者克难攻坚,乘课程改革之东风,戮力同心,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四篇: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
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
社区教育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化教育。当前,我省已进入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村群众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由于地域、人群等的差异,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将是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社区教育兴起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日益朝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向城镇集中。而建设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新农村,都离不开农村社区教育。“一优两高”农业的实施,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门路,同时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人们崇尚教育、崇尚文明,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要求更加迫切,从而追求一种高质量、高品味的新颖生活。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社区教育应运而生。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
农村社区教育在农村社区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农村社区发展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关键性的影响要素。它是依据科教兴农的要求,适应农村社区成员终身学习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农村培养适用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是区别于正规学校教育、旨在实现学校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带有社区性质的教育。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松散性,也即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其特定的模式。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农村社区教育必须符合农村居民和从业人员的需求,更具有现实意义。农村社区教育要培育农村学习群体,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农村社区教育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三、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
社区教育的对象具有全员性,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全程性。不同规模、条件的农村社区,有不同的教育对象和内容,且随时代相应变化,我们应立足于农村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致力于使学习者具有适应未来学习、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良好文化基础和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适用技能,为社区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一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乡镇企业、个私企业的管理人员等农村“两创”队伍和人才的培养;二是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针对农村未能高中毕业的村民,帮助其升学、就业,得到技能、学历文凭提升的机会。三是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包括社区内群众性体育锻炼、儿童青少年象棋围棋培训、舞蹈培训、中老年人休闲养生卫生保健活动、家庭妇女家政家教学习,社区内卫生保健培训与推广等,使学校的小氛围与社会的大环境融为一体,以提高学员们的整体素质。四是开展各阶层群众的精神文明教育和普法、环保等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了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领导重视,加强宣传
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识到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与社区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党委政府要把“社区教育”当作一件实事工程来抓,并把它纳入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媒体,做好外宣工作。通过与各宣传媒体的密切合作,在农村的主要街道上都挂着免费社区教育类等醒目横幅标语,使农村社区教育宣传深入每个角落。
(二)整合资源,拓展功能
有效地整合区域内的农村成校、文化活动中心、技能培训学校、村委会等各类公共资源,使乡镇成校及各类教育机构成为当地农村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努力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菜单式”的文化知识、科普知识和技能 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努力使受训者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掌握所需的文化知识,学会所需的实用技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成为能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高效率、快节奏、信息化、技术化的农村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创业型劳动者,成为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乡镇企业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新型农民。
(三)吸纳人才,健全队伍
培育骨干,建设队伍是农村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依托。农村的社区教育与城市的社区教育不同,教育的对象文化层次低,而且呈分散状态,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再好的规划与设想,都无法落实。因此,要建设农村社区教育队伍,逐步建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并有较高质量的农村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需要建立一大批志愿者队伍,把社区内退休干部、教师、专家、技术人员和先进人物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奉献精神组织起来,进行归档,从而步形成各类志愿者队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告、咨询、辅导讲座等宣传活动。
(四)规范运作,创新培训方法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培训机构,依据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致力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着重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善于以各种学习方式从生活的各个领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善于与他人共同生活,善于面对社会的竞争和生活的挑战,具有生存与发展的潜能。培训机构要在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学员登记名册、培训资格证书发证等方面严格按照规定运作,对达不到培训规范要求的机构予以整顿直至取消其培训资格。结合乡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二、三产业结构快速提升的要求,对农民采用“定业培训”方式,重点提高从业技能水平,对意愿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农民主采用“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方式,重点培养转移就业技能,对被列为“整治村”、“示范村”和省市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建设对象的镇村,实行整村推进。全面促成“人人皆是学习主人,处处皆是学习之地,时时皆是学习之时”的局面,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整体素质,推动学习化社会的进程。
(五)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为拓宽教育渠道、拓展教育覆盖面,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成人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政府要在经费规划中把对社区教育资金投入纳入财政预算,这样社区教育必要的设施建设和正常的教育活动才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为更好地向农村群众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打好物质基础。在基本经费的保障下,同时加强农村成校的师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双师型”教育人才,提高农村群众的培训实效性,使农民在培训中真正得到实惠,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建立农村群众素质教育培训的良性循环圈,并逐步形成农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总之,农村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农村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将成为我国为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实际行动,它必定会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感悟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感悟
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中心小学王晓涛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普通得就象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我幸运地赶上了课程改革的大潮,沐浴在新课程的光辉里,接受洗礼!
当“健康第一”、“人性化教育”、“过程性评价”、“师生互动”等一个个全新的名词映入我的眼帘,当那些全新的教学理念进入我的脑海时,一种激越的冲动油然而生,许多美好的设想犹如一朵朵浪花在我脑海里翻滚着、跳跃着„„
于是乎,“牵着学生走”成了“推着学生走”;“给学生压力”成了“给学生动力”;“要我学”成了“我要学”,我们以全新的面貌进入新课程、实践着新课程、体验着新课程!
记得课改不久的一节四年级体育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让学生玩手帕,并引导学生玩出各种花样,同学们顿时就玩开了,有的抓尾巴、有的丢手帕、有的折小老鼠„„我发现一为平时特别调皮的小男孩,将手帕团成一团,放在地上踢。按照以往的惯例,我定要招呼过来批评一顿了,可我转念一想:新课程不是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吗?于是我马上改变了想法,问他为什么踢手帕?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我将手帕折成球,当足球踢呢!”“不是吗?”“他错在哪里?”“这不也是玩手帕的方法吗?”联系以往,我顿觉脸上有些发烫。因此,在学生展示的时候,我特意请他上来演示,肯定了他能积极开动脑筋,但同时向他指出要注意卫生。他高兴地笑了,此后,他做地每个动作都很认真,又想出了好多玩手帕的新方法。
从此,我努力转变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用细心的目光来发现学生,努力为学生们创设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们“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他们敢于提问、敢于设疑、敢于挑战、敢于探索成了他们课堂学习的主旋律。而我,也在享受着实践的快乐并不断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我愿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愿《新的课程标准》走进我们的心灵,化为我们的实践和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