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01:4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

第一篇: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

农村中学生信心教育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高中教育分层化,使农村中学生源质量下滑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2002年创办成为市级示范高中。在我县,共有六所高完中,其中三所(国重、省重、市重各一所)在城区。

近年来,随着高中办学规模扩大,各高完中生源需求量随之加大。各校(尤其是国重、省重)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纷纷推出各类“特殊招生政策”,加剧了对优质生源的争夺。对学校办学层次(国重、省重、市重)的评定,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城区学校便成为这一“集中”的受益者。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读国重、省重才有考上好大学的机会。家长及学生出于对高考升学的考虑,大都把目光投向“集教育优质资源于一身”的国重、省重,成绩好的、家庭经济好的大都选择了国重、省重等城区学校。

每年被我校划线录取的学生,回校报到率不及40%,一半以上为线下录取生。就读我校的学生,90%来自农村家庭,其中30%来自特困家庭。我校的生源状况,决不是个体现象,而是近年来农村高中生源状况的缩影。教育分层化使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严重下滑。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

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一是因为学业。他们大都因为自己没有考入国重、省重等城区学校而自责,总觉得就读我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总觉得自己成绩不佳,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二是因为家境。他们大多家处农村,家境困难,家庭负担重,经济压力大。他们总担心自己会因为家贫而失去读书的机会,而昂贵的大学学费,更让他们相信,即便考上大学家里也难以承受。他们苦闷、自责、自卑。或自我封闭,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或自暴自弃,懒散放纵,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和出路。

这不仅仅是我校学生才有的问题,而是多数农村中学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的

1问题。如何改变这些学生自卑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奋斗,乐观坦然地面对现实,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的问题。我们的课题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三)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德育研究的图书资料,并在网上进行了课题主题词搜索,还没有发现同类课题的研究及表述。与之相关的“赏识教育”,也只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没有相应的课题研究。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待开发。也就是说,一个人绝大部分潜能尚待挖掘。人的思维中,有一种思维叫定势思维。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调动人的潜能,产生积极的思维定势和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因此,没有绝对优生和差生的存在,只有学生潜能挖掘程度不一的存在。

我们认为:不断的激励引导,即信心教育,能够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积极的发挥。

二、概念的界定

“信心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持久的系统工程。是通过环境氛围的创设,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运用赏识、引导、积极暗示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挖掘学生潜能的激励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措施及办法

(一)目标

针对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而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的状况,探索出一套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课题把富顺三中高2009级全年级和高2008级9班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班级。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搜集信心教育相关资料,借助这些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

究。

②调查研究法:定期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③经验总结法: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对不妥的地方进行改进,好的经验在各年级推广。

(三)研究措施及办法

1、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校将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时时处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希望。

2、创设激励的校园环境

激励标语、文字上墙,进教室、寝室;增设更多的园艺小品;利用黑板报、文化橱窗登载励志的话语和自信成才的名人轶事;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放激励大家奋进的歌曲和征文以领导、老师、家长 的寄语,提醒鼓励学生自信、努力、进取、成功。

3、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只有管不好的家长,没有学不好的子女”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多关心自己的子女,多与他们交流沟通,时时关注子女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多发现子女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喜欢、希望和寄托,让孩子从中得到积极进取、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

4、开设心理咨询室

配备专门人员,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解决学生的困难,疏通学生心理,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

5、开展系列“信心教育”活动

①坚持每天两次的以“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为主题的宣誓及跑操活动,让学生在庄严的宣誓及跑操活动中找到自我,获得信心,宣泄压力,找到动力,调动潜力。

②广泛开展“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的主题班团会活动。让学生在认知、讨论、体验的基础上写题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展“自信成才”的故事讲座,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或大家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告诉同学们:态度决定高度,自信改变人生。

④开展“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的体验成功活动

a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岗位”。如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让学生轮流当班团干部;让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b降低各学科教学及考试的难度,让绝大部分学生获得“我是优生”、“我能行”的学习感觉。

⑤定期开展各类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正面引导,表彰先进、带动后进。a班主任每周给学生写一两句中肯的表扬的话,并在班上公布。

b学校定期举行评比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带动后进。

6、开展“手拉手”爱心助教活动,让贫困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得到大家的帮助。

①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开展“手拉手”爱心捐助活动,筹集资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

②学校成立“阳光工程捐助机构”,组织专门基金,定期向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补助对象同时享受学校的减免政策。

(四)成员分工

组长:程松(书记、校长)负责课题经费的管理、课题制定及组织实施,成员的协调、指导。

副组长:李代洪(副校长)具体负责课题实验班班主任的培训管理,系列信心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联系刘忠、张同超、张仕其

副组长:官忠华(副校长)葛方军(副书记)具体负责课题实验班任课教

师的培训和管理,以及相关研究活动的实施。联系陈银宗、宋建熙、幸代坤、周道乾、陈红艳

副组长:李昌健(校长助理)具体负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联系罗乾栋、杨远明

成员:刘忠、张同超、宋建熙、杨远明、罗乾栋、陈银宗、幸代坤、张仕其、周道乾、陈红艳(在各自联系副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

(五)课题阶段划分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10月)成立课题组。搜索有关信心教育理论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2、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9年4月)按计划全面实施,在实践中积累资料,并进行阶段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3、整改、总结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汇总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以及评估鉴定。

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总结信心教育实践方法及成效,从而探索出一套帮助农村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的教育策略。

2、成果形式:

①研究报告②教师论文和教学故事

③学生心得体会④各种调查、检测分析材料

⑤开展活动的各类资料⑥成功学生典型案例

富顺第三中学校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二00六年九月

第二篇:农村中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中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老师:

我校《农村中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是县教育局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非常注重孝道,古谚语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条件越来越好,大部份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子女,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心中是“小皇帝”、“小太阳”,眼中只有自已,不懂得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在集体环境中目空一切,缺乏感恩意识,孩子们失去了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在目前学校教育体制还有待完善的前提下,部份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做人的标准与感恩意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在思想和生活中逐渐淡化,出现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室,根本不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育之恩、同学间的帮扶之恩,更不会真心去体察父母、老师的苦心与期待,甚至于出现许多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这些诸如此类的现象,给学校教育敲响警钟,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严重的挑战。为此我校确立了农村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氛围、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知恩图报,从小懂得

理解、宽容、体贴、关爱,领悟成才先成人的人生真谛,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标

目前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严重,存在一些对家长、亲人、老师不尊重不感激,对发生的事件(如: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亳无爱心同情心,对同学之间不关心的现彖。

1、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学校新形式下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从生活学习的环境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从内心学会感恩,启谛感恩心灵。

2、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大自然、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给予的恩情。

3、通过感恩教育的研究,探索方法与途径形成体系,为学校及班级的德育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三、研究的内容

(一)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感激社会、感激自然等。

(二)感恩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1、采编感恩教育故事案例

开展搜集前人和身边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环境等以感恩为主题的感恩故事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恩文化教育,领悟感恩文化的精髓,以班队活动为主阵地,通过主题教育,挖掘学生的內心情感,引发他们对感恩形成比较深刻全面的认

识与理解。

2、读感恩故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通过搜集前人和身边感恩故事并进行整理,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在阅读交流中认识得到什华,意识得到增强,准则得到规范,行为得到动力,渲染班级感恩教育之势,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感恩教育活动的热情和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3、学科渗透感恩教育

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潜在因素,结合课堂教学自觉的有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4、重在行动提高感恩教育之效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在既定的情景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

(1)利用专题讲座渲染感恩之势

结合特定节日, 学校安排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演讲, 让学生受到感恩心灵的洗礼, 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2)结合传统的节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

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德,利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学校的特定环境,组织开展报恩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强化感恩意识,学会报恩方式。

(3)家校联动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感恩实践研究要从家庭做起,建联动制度促家庭感恩教育。

四、感恩教育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主。

1、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与行为。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3、个案研究法: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感恩意识和行为,归纳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4、文献研究法:了晖国內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经验,搜集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二)研究步骤

1、研究时间:2010年3月-----------------2011年12月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方案

(3)宣传动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0月)

(1)各种感恩活动方案制定与落实。

(2)关于各种感恩活动的理论研究。

(3)形成一些有价值阶段性的成果加以宣传与推广。

(4)课题中期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论文戓心得体会,进行资料整理。

(2)完成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五、课题组织领导

组长:王勋

副组长:汪富全

主研人员:王 勋 杨友光 汪富全

参研人员:车平李茂怀 李寿乾 刘平龚长青 肖 利 杨雪梅 康 丽陈明亮

六、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论文、案例精编。

2、学校、班级管理得到发展

通过感恩教育,形成感恩意识,养成感恩习惯,把感恩思想融入生活、学习中,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校德育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构建德育管理体系。

第三篇: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

《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我的汇报分为三个部分:《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取得的中期成果、关于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申报《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的条件和现阶段进展情况

芜湖县埭南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座落在芜湖县方村镇埭南集镇东边,湾石路南侧。学校创办于1954年,2003年10月从原址罗祠村整体搬迁到现址。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0余人,学生近600人。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个理想的育人场所。

近十年来,埭南中学语文教研组先后三次获得“芜湖县优秀教研组”称号。语文组有五位教师,全部为本科学历,两位文学学士。其中两人是中学高级教师,一人为中学一级教师。从历年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来看,我校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不错。

1999年,埭南中学语文组乘素质教育的东风,在芜湖县农村中学率先开始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教研组微型作文课改项目《埭南中学初中二、三年级作文目标序列训练设计》开始启动。2002年结题。2003年,新校迁址后,校级课题《初中作文目标分解序列训练设计》正式纳入学校教务处教科研工作计划。2006年结题。长达三年的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组员的理论水平,也锻炼了教师队伍,创设了良好的语文学习和作文教学的氛围。其中,“学生自改互改互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自制作文周报”等教改尝试得到了片区和县教研室领导的充分肯定。闻道春老师的论文《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大胆尝试学生作文的自改互改》获得2007年芜湖县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交流一等奖第一名。所有这些,都为埭南中学《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课题做了理论上、组织上和思想认识上的充分准备。2007年《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并顺利开题。

开题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08年县教研室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中,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肯定,并顺利的完成了中期总结。

目前,课题研究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成员的变动过大,很多计划和活动难以顺利、持续地开展。课题组原主持人秦依山副校长是课题组中坚和骨干,现在调任外校;原七年级孙春英老师一年来参加各类考试,所任七年级课题研究几乎陷于停顿,现在她已经离职读研;秦玫瑰老师本学期提前请假,原八年级课题研究出现空白。目前,只有洪钢校长、奚金山、闻道春三位教师始终在进行课题常规性研究,其余课任教师都是临聘,研究缺乏持续性。其次,在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中,我们对研究的困难估计不足,研究周期设计过短(首尾只有2年6个月),很多研究活动开展后成果尚在完善与积累中。因此,原定今年结题的课题进展相对滞后,我们决定将课题延期至本学期末、下学期初。

二、一年多来的主要工作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创立“埭南中学晨风文学社”并申报成功“芜湖市优秀学生团体”。

晨风文学社由社长、副社长、编辑部、组织部组成。社长负责社内整体事务,副社长分别负责各年级社内事务。编辑部负责稿件的审阅、刊物的版面设计等工作。组织部负责同学入社、理事会成员的任免及社员档案的建立。

第一届理事会推举8年级周会平同学担任社长,王流云、盛琴琴、奚鹏飞担任副社长,分别负责七、八、九年级社内事务。洪钢校长担任总编。闻道春老师担任主编,课题组奚金山、秦玫瑰等语文老师担任本年级指导教师。

晨风文学社成立后,经过半年多的工作,2007年10月,社刊《晨风文学》第一期(试刊)面世了。该期共9页13篇文章。内容以同题作文和学生练笔为主。分量虽然不多,但能成功的在校内发行并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极大的鼓舞了理事会和编辑部全体成员。2008年4月,第二期《晨风文学》不仅在内容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在稿件的质量、体裁的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第三期已经组稿完毕,准备在12月编辑在校内发行。

2、编辑社员个人作品集,鼓励优秀学员发表作品

为了进一步激励全体社员创作的激情,发挥榜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07年下半年,语文组老师对七年级副社长王流云的30几篇习作进行了集体指导,从中筛选出14篇优秀的作品,编印成《王流云作品集》,在全社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其他同学在月考、段考和平时的习作中产生的优秀作品,印成《埭南中学07-08学年第一学期学生优秀作文选》,发放给全体社员,交流学习。目前,我校学生作文创作的欲望非常强烈,作文写作的优秀率在稳步提高。在洪钢校长的精心指导和关心下,王流云同学的《曾经的美

丽》、《你好,竹溪》、《无悔的执着》等三篇文章先后在2008年3月—5月的《芜湖日报.副刊》《大江晚报》上发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我们还有选择的发展新社员拓展自己的创作之路。七年级的闻舒磊同学,在小学时语文成绩一直很优秀,进入中学后,在学习之余,他经常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作品。今年11月初,七年级年级组将他进入初中后写作的数篇博文整理成集,印成小册子《钗头的龙》,在年级交流。王流云、闻舒磊等同学个人作品的发表、编印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大,对学校作文教学与写作创作良好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抓好阅读和写作指导教学,多渠道提升学生文学写作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社在抓好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社员和全体同学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的指导。为此,学校投入资金,购置了部分图书。一年来,我们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安排社员集体阅读名著和现代经典著作,并安排专人进行阅读指导。语文组教师还在平时备课的基础上,将教案编写成《埭南中学作文教学整体优化设计(分册)》和《埭南中学学生作文升格指导(分年级)》,专门用来对文学社社员进行写作指导。收效显著。在作文指导课方面,奚金山老师做了大胆的尝试,他开设的几节公开课很成功。

2008年4月2日,文学社专门邀请我县知名作家、芜湖日报专栏编辑朱幸福老师到学校做专题文学讲座《我们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全体社员参加了学习和交流。朱老师还向文学社赠送了30本自己的新作《另一种漂流》。这次活动很成功,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意识和创作激情的培养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4、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研究视野

2009年4月21日,埭南中学邀请市教科所孔立新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做题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报告,报告结束后,课题组请孔老师为我校作文课题研究做专题指导。孔老师的专家讲座和专题指导,为我校作文教学课题组提供了一个理论学习的平台,对我校课题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更具有目的性,也为我校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作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

5、“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成绩显著,学生竞赛活动成绩稳步提高

2008年8月份“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校学生300多人参加,递交了初稿,我们从这300多篇稿件中遴选142位同学报名参赛,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为历年之最。

2009年5月,从收到的获奖证书看,我校的作文课题的开展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是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的。142人参赛,7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都是课题开展得较积极、较好的年级同学。其中901班的杨明明同学的《平平淡淡不是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801班的王奇琴《昨日的放荡、今日的辉煌》获得省级特等奖,901班陈健健《星星背后的梦》获得省级二等奖,901班王培培、罗莹、902班周会平、802班王流云获得省级三等奖。九年级和801班指导教师闻道春老师获得国家级优秀指导奖。

在2007年至今的各级各类非义务教育学科类学生竞赛中,我校课题组依托语文组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七年级闻舒磊同学的《幸福之路:见证60年》获得芜湖市“我爱我的祖国”征文市级一等奖,并被推荐到省教育厅参评。

6、新课改以来,在历年的芜湖县中考中,埭南中学语文学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尤其是课题开展以来,中考语文成绩和七、八期末测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同类学校前列。在2004、2006、2007、2009年中考中,我校九年级毕业班语文参考均分分别位列全县农村初中第2、第4、第1名和第2名。相比较而言,这几届的课任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步子迈得大一些,所以中考成绩更理想一些。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04、06、07、09这四届中考语文优异成绩的取得,和前期的校级作文课题及现在的市级作文课题研究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课题研究让埭南中学的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并保持了良好的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思考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各位领导、语文同仁,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将近两年的研究,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吃了很多苦,也走了很多的弯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课题研究,也让我们获益匪浅。

1、农村中学的课题研究,理论知识普遍严重缺乏,在认识上参差不齐,统一认识是研究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埭南中学规模不大,学校资金一直比较困难。如何搞好全体组员的理论学习确实是个问题。只有认识提高了、统一了,才能真正解决人手少、时间紧的问题。现在,总体的感觉是小教研组要做大课题,确实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再艰难,我们也要坚持。本学期,将再召

开文学社理事会,课题组全体成员也要进一步明确本人在后期研究中的角色,以及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工作,将后期的结题工作真正做好。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和兄弟学校文学社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借他山的木,筑自己的巢。我们更希望教研室领导能多理解我们,关心我们,最重要的是扶持我们,让我们真正走好自己在课题领域的处女秀。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特别感谢教研室范老师一直以来对我们课题组的关心和支持。

2、建议教研室在教育网首页开辟出专门的“课题研究”板块,真正将我县的各级课题研究真实情况展现在全体教师面前。通过比较、学习、互帮、超越,来实现课题研究的共同提高。同时这种展示,也会培养我们做课题人的事业自豪感、成就感。教学需要压力和动力,做课题也需要压力和动力;既没压力、又无动力,是做不成了不起的事业的!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做好前段时间拉后的课题材料收集工作,做好结题准备。

2、搞好《晨风文学》第三期征稿、编辑、出版工作。(以上工作在12月25日前完成)

3、语文组教师在草拟的《埭南中学作文整体设计(草稿)》的基础上,统一编写体例与格式,完善内容,增强可操作性;并形成对结题后作文课堂教学有用的经验性、成果性材料。课题组老师利用自己编写的教案再尝试几节课堂教学,选择优秀的课例进行研讨、交流、改进、提高。让课题研究的成果固化成教学经验,真正指导今后我校的作文教学。

4、继续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并向报刊投稿。语文教师要协同班主任,利用好班级黑板报,发表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争取每月一期的黑板报100%由学生原创,并逐步提高习作的质量。

5、期中考试后(九年级利用段考),选取部分优秀作文点评、修改,并指导学生完成升格(原则上选取二类文升格为一类文)。制成电子文档,出一期“副刊”。

6、在埭南中学晨风文学社管理网站()上,将前期及阶段工作成果汇总、展示。

7、邀请专家到校做第二次文学专题讲座,巩固前期课改成果。

8、认真组织11月份在我校举行的芜湖县作文教学活动研讨课活动,充分展示我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交流作文教学的经验。

和县内的兄弟学校课题研究相比,我们在课题研究、材料收集和研究成果上都有很大差距,探索的步子也很稚嫩。但我们充满激情,目标远大。课题研究有开始,也有结束之时。但我们对教学问题的研究是无止境的。通过这一年多来课题研究,我们有探索、有收获,更有困惑,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课题是普通教师提升自己教学品格的一把利器。虽然不做课题比做课题在“肉体”上要轻松很多,但我们认为,没有课题研究的教学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虽然肩负着这个课题行走很累,但我们始终无悔。课题研究,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境界,让我们的教学品格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上,我们的眼界开阔了,思路更清晰了。我们希望通过领导的关怀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争取利用埭南中学晨风文学社这个稚嫩的平台,立足语文课堂教学,为学校、为家乡培养更多的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有用人才。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

第四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溆浦县水东镇中学《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4年5月9日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是经湖南省教育学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为N-47,课题主持人为水东镇中学高级教师、校长陈洁,主要研究人员有高级教师覃声红、张克云及卢峰镇中学一级教师李菲等人。

本课题自2011年6月经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2011年11月开题论证。近3年来,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开展活动、交流研讨等多项措施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不仅学生文明礼仪得到很到改观,综合素质明显增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目前已具备结题条件。

一、问题提出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教育部2011年1月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0]7号)明确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然而,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我们发现,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美德正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渐渐消退,出口成脏、打架斗殴、欺瞒霸横现象累累出现。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急剧增加,家庭教育的缺位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

我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家长多半忙于生计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但是,纵观学校目前对学生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存在一些缺陷或失误,因此,如何结合农村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从而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已成为摆在农村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界定

1、课题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2、课题研究的内容指向:学生礼仪内容主要包括:仪表礼仪、交谈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学生礼仪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即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包括礼仪、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节礼仪等的人文教育。礼仪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养成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学生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尊重的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一种人文实践教育。

三、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我们从中发现,在中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及传授,但对如何加强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这个课题缺乏专门的系统研究。我校的这一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问题可以进行一种有效地探索。

四、研究意义

1、以礼仪教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美育、心理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以多彩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并逐渐形成文明的礼仪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提供更高层次的方向,启发学生内在善良的品质,使其能真诚礼貌地与人互动和交往。

2、通过为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他们的礼仪文明,为他们未来进一步融入城市文明打下生活的基础。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燃礼仪的文明火种。

3、通过研究,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新方法。

五、理论依据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礼仪的基本知识,形成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并通过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

2、通过研究,搜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合理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活动案例集及研究实验报告。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要求学生掌握个人交往基本礼仪:仪表礼仪、交谈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等。

2、通过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归纳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新路子。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礼仪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习惯、行为和修养。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教育实践研究提出促进礼仪形成的有效策略,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

2、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文明及欠文明的诸多实例,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完成共性剖析材料,形成案例,加以指导推广实践。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前期工作:时间是2011年5月,主要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筹建课题组,制定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二是课题负责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制定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制度。

(二)具体实施阶段:时间是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2011年9月至12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完成开题论证。二是对学生在校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调查。三是建立个案档案库,完善教育制度及要求。四是制作文明礼仪教育光碟,确立具体的礼仪规范,加强教育指导。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及案例剖析。

第二阶段是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研究活动。二是通过家长学校增强与家庭的联系,分阶段组织父母学习有关家庭教养方面的策略。三是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什么是良好的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搜集礼仪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四是结合团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五是做好阶段性交流小结,撰写阶段性论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浅谈学生在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如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何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及案例剖析。

第三阶段是2013年2至4月,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二是在教师或父母中举行“良好礼仪培养”的经验交流会或小型研讨会。三是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四是对研究对象开展了后测。

第四阶段是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总结研究情况,做好结题工作。二是撰写科研报告及研究论文《新时期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成果展示。三是制定课题延伸计划,推广先进经验。

研究措施主要体现在在七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开展实验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把实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建立健全研究与实践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实验保障措施。并根据课题的侧重点组织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使研究工作做到实化、细化、规范化。二是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案例、论文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调研和研讨会;发现、培养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推广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管理上,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四是优化环境,家校同步。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并通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五是发挥主体功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学生为本,通过活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自我导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六是加强督导评估,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行为规范达标创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量化管理评比之中。并把实验工作作为专项评估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把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取得优秀成果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七是确保经费保障。整个研究活动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主要用于购买有关理论书籍、研究人员差旅补助、阶段性论证费及结题评审鉴定费用等开支。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1、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对改变农村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有明显成效,对农村初中生的人格具有促进作用。在养成礼仪习惯的过程中,改变农村初中生不讲卫生的习惯,改变了讲农村粗话脏话的习惯,摒弃了农村陋习,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遵守秩序,学会了感恩„„促进了学生整体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2、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层次、平时表现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也不能寄托在一次、两次的活动中,而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地方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带动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并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3、农村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定期强化。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农村学生,摒弃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性要耐心,学生出现反复要正常看待;当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要多次给予强化,以巩固效果,因此要学会等待,要给予时间。

对于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无论是对错,都应及时给予理解。错了,老师帮助指出后,他能意识到老师的关注、关心、关爱,能及时改正,同时能消除农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做的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让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愉悦的情绪相伴。

4、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农村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响及效益

在两年半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深入探究礼仪教育课程结构和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影响农村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整理资料、写论文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各段实验研究总结形成文明礼仪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广泛收集社会、家庭、教育管理评价部门的评价意见,综合形成文明礼仪特色评价标准,在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一)实践成果

1、以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中。学校已形成了以《水东镇中学值周班制度》《水东镇中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等日常德育管理的常规,多方面渗透,经常性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习惯在我们生活、学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间、升旗、午休、上学、放学、进入教师办公室„„都应该有明确的礼仪要求,让孩子们懂得课堂上的认真倾听、控制噪声就是一种礼貌。同时老师们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礼仪教育因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让教师设计礼仪课教案,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并形成教师个人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礼仪文化。我们发现,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家长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班主任在探索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特色学校教育运行机制策略方法的初步基础上,接受学校对班级建设、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检验,形成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3、初步养成了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常规化,不断强化了学生文明礼仪,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

4、研究活动后学生文明行为综合表现明显提高。近3年来,学校“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学生各个方面的文明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探讨,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的改变。

5、学校加强了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家长代表大会、班级家长会已成为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的主要平台。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同时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文明礼仪教育的倡议书,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二)理论成果

1、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成长的摇篮》、《教你礼仪》

2、制作了具有本校特色并具有指导礼仪实践的光碟《成长的摇篮》、《水东镇中学礼仪教育》

3、根据礼仪实践研究,撰写了礼仪教育心得及相关论文。其中《谈拓展农村家庭礼仪教育》在湖南日报集团的《科教新报》上发表、另有省级论文《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礼仪教育》、《让教师例会“美味起来”》两篇,市级论文4篇,县级论文5篇,校级论文18篇。

十二、问题讨论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课题组带着“问题”开展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很有价值的规律。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如何针对农村初中生学生的日常行为特殊习惯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因为,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二)是否需要创造一种合乎农村学校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课堂模式?如果需要,这种模式应当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三)农村初中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怎样才能与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有机结合?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尝试性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毕竟农村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复杂,要做到科学、细致,使之常态化,还很不容易。

十三、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第五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其中以田纳西州的STAR计划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计划最为著名。我国1997年9月上海率先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首轮试点,总的发展趋势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个别化,研究形成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教材。台湾小班教学改革的实验始于1998年,班额数控制在35人以下,并大力提倡适应化、多元化、个别化的“小班化精神”。大连市西港区2008年明确了以小班化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总结出:“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及“关注每一个”的“5+1”小班化教育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国外教育更多的是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在“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的网络教育和资源配置、小班化教育与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我市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的打造,探索农村小学小班化背景下课堂的实践范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小班化教学不仅是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种教育理念。它由来已久,从中国儒家教育先祖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成功推行;它魅力四射,从中国香港整体实施的成功,到内地部分学校尝试的有效。事实胜于雄辩,成功的个例也说明了小班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其中关键的是它既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关注整体而忽略个体的缺陷,那就是它更关注到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的现象,那就是它更关注到学生的学,更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方法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①.心理学理论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②.教育学理论基础

“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③.我国的教育方针

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概念界定

①.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模式、教法、评价手段会发生全新的变化,教育观念将更新,而校园文化、社会教育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

本课题中涉及的“小班化教育”不仅是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种教育理念。它由来已久,从中国儒家教育先祖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成功推行;它魅力四射,从中国香港整体实施的成功,到内地部分学校尝试的有效。事实胜于雄辩,成功的个例也说明了小班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其中关键的是它既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关注整体而忽略个体的缺陷,那就是它更关注到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又转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的现象,那就是它更关注到学生的学,更多地给予每个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方法指导。

②.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农村小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那就是国家财政统筹并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家长呼唤优质的教育、各界人士的强力关注等,同时农村小学生源的萎缩而导致班级人数实质上已经小班化了,这些都为农村小学尝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因此农村小学更适合实施小班化教育,农村小学唯有走小班化教育之路才会产生优质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注重教而忽略学教学理念,夯实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校、本地区农村小学小班化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可以在农村小学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整体上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些优秀甚至名教师,增强本校的影响力,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4.通过小班化的实践研究,巩固“一校一品”的建设,推行本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的教育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研究从业已形成的自然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不足30人)为主,并辅以实验性小班化(人为抽取30人组成的班级),小班化课堂研究的核心在于在控制班级学生数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每位学生,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时空,提高个体受教育程度,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高效、均衡、平等、充分的教育。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1.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与推进的策略。

2.小班化教育组织中涵盖学生管理、环境布置、班组组织形式等的班级文化建设。

3.小班化教育中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4.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尤其是课堂互动的组织形式与体现学生个体特点的作业设计。

5.小班化教学中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在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班化小学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革新尝试。为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1.文献法。思想、理念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2.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召开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访谈,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为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意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3.实验法:随机抽样选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属可比样本。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积累,实验后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实验前后对比。4.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以子课题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形成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学校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路子。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我们依据“细化方案,加强过程管理,抓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高质量达成预期研究目标”的指导思想,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完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求所有成员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书籍,参与网络研讨交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①.要求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看一本相关的书,并作好读书笔记;

②.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参加小班化的共同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

③.鼓励老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参与网上论坛,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

④.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讨论与自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集中学习,更讲究其高效性及活动意义,分散学习也要保证质量,记好业务笔记,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⑤.立足课堂,认真上好研究课。根据每位课题组教师的情况,有计划安排好研究课,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2.资料积累,规范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材料记录了课题研究开展的全过程,它们既是成果,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每学期末,课题组教师自觉地把学习资料、研究材料等整理好,上交课题组长处,以便于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学习其中有价值的经验。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随着课题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困惑和争论。这些困惑和争论表现在思想上的不稳定、理论观点上的不统一,也表现在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不同认识、个别研究人员的参与度和热情和对研究结果的前景不是十分乐观等。研究中出现的困惑和争论是完全正常的,根本不可怕。更难人可贵的是,课题组面对困惑和争论,反而信心百倍,正面分析困惑,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1.蜻蜓点水式的理论学习与简单粗放的实践,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整体效果。留给老师们的学习交流时间相对来说很少。因此,主题性理论学习与交流的不是很多,对体育课堂教师高效性的实践思考也不是很深入。

2.功利浮躁的大背景与基础薄弱的小环境,制约着研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课题研究的深入,对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以及管理机制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是为了评职称等目的,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埋下头来实践。大多数的骨干教师教育思想相对滞后、人员变动大等诸多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来自不同层面学术上争论的问题与实践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让原本激情投入改革的老师们十分迷茫,产生畏惧情绪,这对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下阶段研究计划

①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网站资源

尽力成为课题组和广大教师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为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研究与培训提供平台。

②完成《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的编写

完成《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以及《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教材解读》等草案,早日寻找到帮助一线教师走出困惑和迷惘、走向清晰和成熟的突破口。组织好课题组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研组常规检查评比等工作。

③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紧扣课堂、研究课堂、抓实课堂,努力提升成员课堂教学能力,是本课题组的主攻方向,也是所有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型”研究,立足课堂,研究课堂,提升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不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努力在保持成员现有教学特色的同时,逐渐形成各自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将继续以每个成员各自的研究方向,如教学方式、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听评课制度。一如既往地采取“提供主题学习材料、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角度、以论文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方式,将课题实施、科研培训和课堂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每次集中研讨活动,确立一个研究的话题,明确研讨的方向,提供给成员;在集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成员形成书面文字,留下研究轨迹。

④打造科研成果品牌。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品位的关键,也是为教师解除苦与累和享受职业幸福的重要途径。积极尝试《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重点研究成员采取“明确方向、独立建构、集体研究、自主修改”的方式,帮助每一位成员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和科研成果等。

2.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①更加宽泛、多样地加强理论学习。应从优秀课的基本特点中去思考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贯彻“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体现小班化课程的性质。因此,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教育教学理论、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等。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此类书籍,共同学习与研讨,让交流活动更能促进成员思维的提升。②更加及时、丰富地收集分析资料。为每一位成员成长过程留有痕迹,不仅是课题研究工作需要,更是促进每一位成员专业发展的资料库,使每一位成员了解自己不足,有针对性的规划自己发展目标,为成员成长搭建平台。

③更加扎实、有效地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成员上课都应围绕研究课题进行,评课过程也应如此,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成员研究能力。期待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进行理论提升,开展“理论指导+模拟实验+反思再实验”的研训活动。因此,进一步解读2011版新课标,在小班化背景下,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组织的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造精神。

④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广研究成果。课题组除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的力度外,还应注重多为课题组成员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成长。进一步做好《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网站的建设与完善等工作,扩大信息量,增强互动性。

下载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学校体育中心工作就是体育教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是检验一个学校体育水平的依据,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一:调整课时标准......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关林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小学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小学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当务之急。以农村小学为立足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精选5篇)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

    浅谈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浅谈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通渭县李店中学743313梁顺东 近年来,我结合农村中学实际,从事教研室工作以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学校子课题(2014、11)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由......

    儿童自信心实验研究[推荐五篇]

    《儿童自信心实验研究》开题报告儿童自信心实验研究课题组,是在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主持的、沈阳师范大学郭黎岩教授指导下,国家“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研究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研究安义县幼儿园:贺凤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内容。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惧怕参加竞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