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7:2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

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

社区教育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化教育。当前,我省已进入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村群众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由于地域、人群等的差异,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将是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社区教育兴起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日益朝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向城镇集中。而建设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新农村,都离不开农村社区教育。“一优两高”农业的实施,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门路,同时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人们崇尚教育、崇尚文明,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要求更加迫切,从而追求一种高质量、高品味的新颖生活。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社区教育应运而生。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

农村社区教育在农村社区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农村社区发展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关键性的影响要素。它是依据科教兴农的要求,适应农村社区成员终身学习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农村培养适用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是区别于正规学校教育、旨在实现学校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带有社区性质的教育。农村社区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松散性,也即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其特定的模式。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农村社区教育必须符合农村居民和从业人员的需求,更具有现实意义。农村社区教育要培育农村学习群体,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农村社区教育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三、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

社区教育的对象具有全员性,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全程性。不同规模、条件的农村社区,有不同的教育对象和内容,且随时代相应变化,我们应立足于农村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致力于使学习者具有适应未来学习、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良好文化基础和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适用技能,为社区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一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乡镇企业、个私企业的管理人员等农村“两创”队伍和人才的培养;二是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针对农村未能高中毕业的村民,帮助其升学、就业,得到技能、学历文凭提升的机会。三是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包括社区内群众性体育锻炼、儿童青少年象棋围棋培训、舞蹈培训、中老年人休闲养生卫生保健活动、家庭妇女家政家教学习,社区内卫生保健培训与推广等,使学校的小氛围与社会的大环境融为一体,以提高学员们的整体素质。四是开展各阶层群众的精神文明教育和普法、环保等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了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领导重视,加强宣传

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识到社区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与社区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党委政府要把“社区教育”当作一件实事工程来抓,并把它纳入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媒体,做好外宣工作。通过与各宣传媒体的密切合作,在农村的主要街道上都挂着免费社区教育类等醒目横幅标语,使农村社区教育宣传深入每个角落。

(二)整合资源,拓展功能

有效地整合区域内的农村成校、文化活动中心、技能培训学校、村委会等各类公共资源,使乡镇成校及各类教育机构成为当地农村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努力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菜单式”的文化知识、科普知识和技能 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努力使受训者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掌握所需的文化知识,学会所需的实用技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成为能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高效率、快节奏、信息化、技术化的农村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创业型劳动者,成为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乡镇企业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新型农民。

(三)吸纳人才,健全队伍

培育骨干,建设队伍是农村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依托。农村的社区教育与城市的社区教育不同,教育的对象文化层次低,而且呈分散状态,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再好的规划与设想,都无法落实。因此,要建设农村社区教育队伍,逐步建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并有较高质量的农村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需要建立一大批志愿者队伍,把社区内退休干部、教师、专家、技术人员和先进人物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奉献精神组织起来,进行归档,从而步形成各类志愿者队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告、咨询、辅导讲座等宣传活动。

(四)规范运作,创新培训方法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培训机构,依据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致力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着重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善于以各种学习方式从生活的各个领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善于与他人共同生活,善于面对社会的竞争和生活的挑战,具有生存与发展的潜能。培训机构要在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学员登记名册、培训资格证书发证等方面严格按照规定运作,对达不到培训规范要求的机构予以整顿直至取消其培训资格。结合乡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二、三产业结构快速提升的要求,对农民采用“定业培训”方式,重点提高从业技能水平,对意愿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农民主采用“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方式,重点培养转移就业技能,对被列为“整治村”、“示范村”和省市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建设对象的镇村,实行整村推进。全面促成“人人皆是学习主人,处处皆是学习之地,时时皆是学习之时”的局面,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整体素质,推动学习化社会的进程。

(五)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为拓宽教育渠道、拓展教育覆盖面,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成人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政府要在年度经费规划中把对社区教育资金投入纳入财政预算,这样社区教育必要的设施建设和正常的教育活动才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为更好地向农村群众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打好物质基础。在基本经费的保障下,同时加强农村成校的师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双师型”教育人才,提高农村群众的培训实效性,使农民在培训中真正得到实惠,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建立农村群众素质教育培训的良性循环圈,并逐步形成农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总之,农村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农村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将成为我国为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实际行动,它必定会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高青县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社区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如何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为了规范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结合高青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农村社区建设是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运而生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则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开辟渠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可以为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载体,通过农村社区这一平台,把公共产品和服务送给农民,把实惠带给农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化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在巩固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发展社区治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农村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把民意、民智、民力集中起来,共同投入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更好地实现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3、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组织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政府过度介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导致了“三农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既可以架起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为社区自治提供平台,又能唤起农民履行自我管理、民主协商义务的主体意识。从政府转变职能的角度看,随着镇、村区划调整,必将释放出一批的熟悉农村基层管理、懂得政府办事程序的干部,让他们到农村社区建设的平台上施展才能,为精简干部的分流提供广阔的渠道。

4、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可以增加农民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发展农村社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文化教育事业,可以调整农民收入支出结构,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我县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县社区建设基本现状分析

(1)精心部署安排,落实工作责任。我县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之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并制订了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了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2)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对我县多数农民群众来讲,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试点村村民更多的了解这一全新的农村基层管理模式,我们在宣传引导群众上作了不少努力,积极采取广播宣讲、悬挂横幅、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群众。

(3)倡导文明新风,提升农民素质。以美德进农家、知识进农家、欢乐进农家和新风进农家活动为重点,加强试点村精神文明建设。(4)优化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结合群众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流行病防治和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各种常见病和突发病得到及时医治,提高了试点村医疗服务水平。

2、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对农村社区的定位不到位。由于农村社区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对到底什么是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建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等问题,都还没有系统的论述,使基层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二是对农村社区的意识不到位。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建设,相对而言,存在着人口分散,素质偏低、社区意识淡薄等问题。基层干部对社区建设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接受,对社区建设各方面的处理和工作重点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工作的主动性、协调性和创造性还比较缺乏,齐抓共管的建设氛围还不够浓厚。

(2)投入机制还不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农村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这项工作虽然明确由民政部门牵头和协调,但是在现有的体制下,靠民政部门直接协调显然是有困难的。只有各个部门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才能顺利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农村社区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各行政村,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大,群众参与的热情还不高,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步伐不快。(3)公共服务延伸有待完善。目前,我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大部分村的社区服务中心都尚未建设,农村服务、生活配套设施缺乏。特别是我县一些贫困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困难,村里基础设施很差,村办公用房等硬件设施简陋,村民的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处理还没得到解决。这些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给我县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难。同时,政府的很多公共服务职能还没有延伸到农村社区,更难以做到“窗口”式服务,市场化服务进入不足;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促进工作开展难等问题还很突出。(4)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少,社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社区干部的职数不多,不能适应现行社区大量而繁锁的工作任务的需要,社区干部大多数时间在忙于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而这些工作任务均为考核任务,直接与社区干部的工资挂钩,因此,社区干部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这也是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少所造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社区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也是制约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我县10个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从试点的情况看,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工作机制、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工作水平不高。

三、加强我县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广大村民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了解、不支持的现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深入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群众、党员、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认识,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有序开展。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一是要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建立县、乡、社区三级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体系。二是以公共服务为纽带,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乡镇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三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四个民主”,努力实现“四个自我”,积极推动村民直接参与农村社区管理。四是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农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的工作职能;规范农村社区建设的管理,提高农村社区建设的质量;健全农村社区共建的“一事一议”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3、建立公共财政,提供经济保障。目前我县农村经济水平还很低,多数农村家庭经济靠种植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维持,农村一级的经济基础仍然非常薄弱,要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就需要财政支持,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起稳定的农村社区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财政资金有重点的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项目,改善农村社区的道路交通、生活用水、通信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硬件逐步向城市社区靠齐。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本引进力度。政府要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银行和企业有重点的向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加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后劲,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通过灵活的土地流转,引进农业生产企业和针对农村的服务业企业,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面,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引导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三是要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农村社区建设总是依靠财政和第三方投入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发动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参与家园建设,充分发挥家园建设的主体作用,只有群众自己有信心有热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政府的财政投入才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能真正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群众生活和农村落后面貌。

4、加强规划引导,整合现有资源。农村地域结构复杂,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基础设施建设也很不均匀,要根据“管理人口适度、区域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确定农村社区布局。一是要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这是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现形式,搞好公共服务,村民尝到农村社区建设的甜头,才会积极投身农村社区建设。二是要健全农村社区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妇代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个类型的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防止农村社区干部个人专断。三是要逐步健全便民服务网络体系。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组建农村社区后,各试点社区的干部要把工作重点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开展人性化服务。

5、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进一步改进完善村级组织的选举制度和方式,选拔各类农村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组织班子。1.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建立农村社区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县领导小组要定期举办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培训班,突出抓好乡镇分管领导、专职干部、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培训。二是鼓励农村社区工作者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函授学习等途径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重点学习公共管理等专业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管理知识水平。三是选派、招聘优秀人才,充实农村社区工作队伍。通过考试,从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招聘优秀人才进农村社区,以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

第三篇:农村体育教师教育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学校体育中心工作就是体育教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是检验一个学校体育水平的依据,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一:调整课时标准

就现在我们农村而言,尤其小学却没有全职体育教师,教师工作比较单一,学校安排体育课过于应付不得不上,即使上了也不能与重要学科同等对待,更有些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蹦蹦跳跳而已,只要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在操场上随便玩,致使每个星期课时都在20节课左右,还不包括课间操,早晚训练,很多教师精神上和身体都支撑不住,造成体育课“放羊”。

二:对全职体育教师重视不够

在每年评先、评优中,一群名单中为何难以见到体育教师的名字。职称评定结果,只有小学体育教师工龄在15年以上的也最好会排在中等,难道是体育教师不上进吗?或许不努力工作吗?人有脸、树有皮,每个体育教师都要干一番事业。最主要是体育教师存在一些偏见,以为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体力教师,所以导致许多教师转交文化课,造成全职体育教师流失。三:提高体育教师待遇

农村体育教师得不到关心,每天早期晚归,为了训练学校的运动员连正常的早餐都吃不好,甚至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难以照顾,可没有一分钱补贴。原来还有每月9元的室外补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工资也逐渐上调了,可是室外9元的补助不翼而飞了。高级教师烤火费都比我们高几百,难道他们比我们怕冷吗?在教师上课比在室外上体育课还冷吗?我们辛苦训练出来的运动员,在区级运动会上单项成绩,“第一名或者第二名”的好名次,可是体育教师什么证件也没有。农村小学总人数400多人,全区竟大学校就不计其数,在这种环境下能培养个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容易吗?谁知道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要花多少心血,尤其在农村学校没有任何体育设施情况下,只有体育教师心里明白啊!每年的体育教师证书少的可怜,领导每次都是精神鼓励,导致职称评定连个加分的荣誉证书都没有。四: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当前我镇连标准200米煤渣跑道都没有,更何况我们农村,基本都是沙土,遇到刮风下雨体育课教学难以设施,如果一场大雨过后,基本这一个星期体育课就泡汤了。由于经济条件困难,连一个普通用水泥铺的篮球场都没有。现在的体育器材,在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器材老化导致器材严重缺损,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很大,使体育教学内容难以落实。

五:家长不重视,技术难推广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上涨,孩子营养几乎超标,身体素质大打折扣,学校胖子很多,而且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小学没有体育测试,因跟文化课考试成绩没有关系而被家长忽略,只要提到上体育课,孩子稍微累点,家长就会光临学校,说身体不舒服之类种种理由。在家长眼里体育课就是玩,不需要技术,而且考大学不考体育,在家长思想里,就是只要学习好,将来就会有好工作,在社会就要立足之地。有的家长当着体育老师的面就说,“在农村体育再好,还能进国家队啊!也只能是练出个好身体将来照样修理地球去,学习不好,什么都是浮云”。像以前学过的前滚翻倒立,技术性跑之类的运动项目现在只能说说而已。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实后的状态,并非是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和学校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高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四篇:关于农村社区化问题的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2007年,经牡丹江市和省民政厅推荐,我市被国家民政部首批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海林镇、新安镇、横道河子镇,蔬菜村、西安村、七里地村被列为试点镇、村。在推进农村社区化试点建设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从加强政策舆论宣传引导、构筑运行框架、加强党的建设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政策舆论宣传引导,保障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指导。组织试点镇村相关人员参加了省民政厅举办的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培训班;召开了海林市实验镇、村工作人员专题培训会,就农村社区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推行中应注意的实际问题、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程序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通过电视、广播和《海林专刊》等新闻媒体,以及编发农村社区建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试点工作进行报道,加强舆论宣传;多次邀请省、市级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农村社区化建设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二是出台政策规范推进。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海林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海林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验收评估标准》等一系列文件。通过采取召开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会议,共同研究制定试点村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职能定位、服务体系、保障措施等,初步形成了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指导推进体系。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遵循“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援农村社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每个试点村列支专项经费10万元。海林镇蔬菜社区在配置建设资金30万元的基础上,争取省民政厅投入扶持资金20万元,为顺利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构筑社区建设运行框架,丰富农村社区建设内涵。一是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将农村“四权”工作法管理机制植入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当中,建立起社区党支部领导、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社区村民委员会执行和社区居民监督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设立居民理财小组,对社区财务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截至目前,试点村社区利用“四权”管理模式共议成修路、绿化、土地流转等利民实事30余件。二是抓好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在各试点村建设了融综合活动室、信息服务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社区警务室等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蔬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服务室,被村民誉为村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重点实施了“改水改厕”、“沼气工程”、“道路改造”等项目,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服务。将原村卫生所改名为社区卫生站,由市卫生部门和镇卫生院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调配、培训和业绩考核,切实做到方便群众就医,确保小病不出社区。三是加大农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主基调,注重培养和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建设。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实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双提高。在每个农村社区都成立业余文化队,为其开辟文化阵地和添置文化基础设施,采用文艺晚会、家庭才艺展示等形式,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新安镇西安村兴建了休闲广场,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质化,每条街路都栽种一个品种的树木,并以树木品种名命街路名称,将每年9月8日定为该村“村民节”。

(三)强化党建带动引领推进,促进农村社区健康发展。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坚持把加强

党的建设贯穿农村社区化建设始终,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效保证了农村社区化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一是选优配强农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在班子配备上,根据社区规模、人口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干部职数,提倡“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在选拔方式上,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采取 “公推直选”的方式,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干部。目前,我市三个农村社区试点有2个实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蔬菜社区党组织书记窦乃兴利用海林市开发区建设契机,带领社区居民流转土地4000余亩,成立新兴市场、木业公司、机械制造等11家企业,固定资产突破6,000万元,总资产超亿元。2010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43元。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挑选帮带能力强的市发改局、检察院、文体局分别与蔬菜村社区、西安村社区、七里地村社区结成共建对子,下派帮建单位主管领导挂任所帮建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支持帮扶试点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工作。近年来,帮建单位共为所帮扶的农村社区提供帮扶物资100多万元,提供致富信息70余条,解决实际困难20多个。三是搭建活动载体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农村社区党员分布及从业特点等,在蔬菜协会、有机水稻协会、农机协会、山野菜加工协会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中建立党小组,把党员的生产经营与党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了以“龙头企业+党组织十基地+农户”为主的“党建致富链”活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各试点村已结建党建致富链23条,拉动人均增收近千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上的模糊。有的把农村社区类同于城市社区,认为进入农村社区后,就可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医疗卫生、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有的认为农村社区与原来的行政村差不多,只是改了个名字换了块牌子而已;少数镇村干部对农村社区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农村社区有哪些基本功能,说不完整。

2、认识上的不足。有的社区干部认为农村社区职能虽说比原来拓展了,但与行政村管理模式相比,对居民的制约途径逐渐消失,担心工作越来越难做;有的认为成立社区后,居民经济独立性增强,党组织对社区建设的保证作用和相应功能会逐步削弱。

3、思路上的缺乏。社区干部依然采用以前行政村的工作方式,立足“自治、自主”。在发展社区文化、创建社区环境、搞好社区服务、扩大工作覆盖面方面缺乏工作思路,找不到抓手、摸不到门路。

第五篇:农村社区教育的思考

农村社区教育的思考

一、“学习型社会”的含义与特点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过程。每一个公民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学习者的身份从传统教育的对象变成了学习的主体、由他律转变成自律。学习型社会以人为中心,创建终身学习的体系和学习组织,为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和服务。我国学者也综合学习国内外对教育型社会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胡梦鲸教授认为:“学习化社会是指人人均能终生学习的理想社会。此社会中,学习者的基本权利得以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地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地消除。学习型社会发展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每一个人的天赋潜能,使其成为一个自己想要做的人。”他还提出学习型社会学习终身化、全民化、人性化、系统开放化、资源统整化等趋势。“学习型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获得社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通过回顾各界学者的描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型社会的几个重要特点。第一,在学习型社会中,任何人在其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权利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实现个体的追求和自身价值。第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非常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为中心,一切教育活动围绕人逐步展开,如教育的内容要根据人们需要进行设置。第三,学习型社会旨在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体自身价值,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之上,反过来社会的进步又为个体发展提供帮助,二者相互作用。第四,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整合资源、统筹协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各种教育机构,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创造、提供教育平台。综合各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型社会中,人们普遍具有学习意识,在其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有权利和机会享受国家、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意愿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学习型社会具有一些基本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终身性、主体性。平等性是指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平等,不只是特定的阶层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是人人可以接受教育。人们不仅学习需求被满足,还可以根据爱好或需求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在这种环境中,学校不再是提供教育的唯一机构,而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共存,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选择。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类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系统、教育机构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为全球的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环境,这就是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性特点。所谓终身性,就是传统的学习观念被颠覆,学校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个人学习生涯的结束。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随着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推进,人在不同阶段需要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应对新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学习型社会里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习不再是外部环境强加给个体的任务,而是学习者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型社会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吸引人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思维方式的革新,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

二、什么是“社区教育”

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依靠多种方式和途径,社区教育是其中之一。社区教育具有的特点和性质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特殊的功能,社区教育是普及新型教育观念,推动社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社区教育最早起源于丹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丹麦“民众中学”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展社区教育的开始。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向丹麦学习,社区教育逐渐在北欧乃至整个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起来。社区教育在美国获得了开创性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建立社区学院,专门为那些家庭贫困的年轻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区学院以当地民众为对象,提供教育服务。社区教育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美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为完善美国教育体系做出贡献。学习型社会的观点和发达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经验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社区教育在我国的起步不太晚,但是在建国初期和文革期间发展缓慢,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社区教育在社会发展需要、人们积极呼吁下恢复发展起来。社区教育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发展道路,因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概念界定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从不同的定义、解释中也可以总结出几点共通之处:第一,社区教育是对民众的教育。教育学家柯隆威曾说社区教育是用驾驭的力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用人文主义的精神来弥补人民受教育少的缺陷。()这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全民性,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教育资源开放。教育是开启民智,提高人民素质的有力工具。第二,社区教育即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以外,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和服务对象的教育活动。传统学校教育的对象范围有限,社区教育对社区中的所有个体,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统统为其提供教育服务。也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全民性和平等性。第三,新时期,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息息相关。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发展社区教育能够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社区教育满足个体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个人实现价值,进而推动社区和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总之,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社区的发展、社会进步。

三、社区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一)社区教育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在理解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还必须要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是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的有机整合。[8]终身教育充分提供学习条件,如建立各种教育机构,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要。学习者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权利得以实现。学校保障了学龄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施,而人们在完成学校教育进入社会工作后的教育就需要借助社区教育得以实施。社区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社区在日常生活中宣传教育观念,比如通过宣传栏、报纸、社区集体活动等,能够对人们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人们逐步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技能,不仅提升个体能力,还能丰富生活内容。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体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源泉。人们认知上、行为上重视学习,会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学习型社会中个体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在生活、工作技能方面的知识。终身教育体系需要将不同教育阶段与不同的学习内容紧密联合起来,全面提高人们的能力素质,使“人人能够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得以实现,保障学习者的基本权利,提供公平、公开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实现每一个人的天赋潜能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二)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

社区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教育具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短期性教育和学习。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人们需要及时学习新的知识,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专业工作的需要。其次是通过阅读学习。报刊、论著,教材不断更新出版,满足了人们对新知识的需求,人们通过阅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观念。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最基本的途径。第三种方式是通过视听进行学习。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发展,为人们学习提供了多种方式。广播、电视、电脑都是人们视听性学习的有效方式,这些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事物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独立于社会系统,学校教育具有封闭性特点。这就会造成学校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不够,进而导致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中难以体现。另一方面,随着个体生命历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学校教育并不能持续为个体提供教育服务,但是学习需要贯穿人一生,所以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时,需要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将教育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教育行为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社区教育为这种结合提供可能。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将学校的部分教育责任分配给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使个体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及时获得不同的教育机会,做到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社区教育为人们交往、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技能,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社会化贯穿人们的一生。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在人们进入社会从事工作后,社区就成为了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教育是推动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社区不仅要承担生活、娱乐、交往等传统服务功能,还要承担起教育功能。社区教育承担起教育的角色,给完成了学校教育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人们能够了解自身以及发生着显著变化的社会。“唯有教育,可以按其合目的性和品质来引导人类走向健康的合作与和平的生活,走向繁荣和文明”。[9]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也是社区的服务对象。社区教育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为居民学习提供便利,进而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

(三)社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建设重构社会道德和价值

新时期社会建设离不开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而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社会各方面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道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就会进入利益分化、冲突时期,各种社会问题涌现。如果人们学习不足,人的能力素质就不能与社会发展速度相匹配,就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能力与挑战的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问题交织,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提升自身能力,应对社会变化和转型的挑战,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所以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应对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学习型社会强调从为了经济利益而学习转变到为了成为公民而学习,它倡导公民身份和民主理念,强调公平的学习和教育机会,进而推动公正、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相一致。社区教育为人们提供学习和教育的机会,帮助人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在提升个体文化素质的同时还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加强个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同,在全社会形成和谐、团结的氛围。经济建设成果只能从物质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精神世界的丰富还需要教育来实现。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物质丰富和精神满足的双重保证。物质生活的丰富从生理上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教育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进行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关于社区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合理处理出现的问题,才能推动社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成。

(一)大力推动社区教育多元化与自主化的观念的实现

社区教育的主体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因此教育活动要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前,一定要进行民意调查,了解人们的真正需求、充分尊重民意。通过综合分析,按照人们意愿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要保证全员性,还要保证教育活动的针对性,突出个性化,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尊重民意,培养人们的自主意识。人是学习型社会中学习的主体,培养人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人们自主学习。人们的主体意识加强,对社区的认同意识就会提高,有利于个体和社区的融合和发展。

(二)社区教育资源需要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继续教育专题规划(草案)》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共设施的教育服务功能,引导并鼓励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扩大公益性教育资源开放的范围和程度”。[10]国家和政府应加强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社区阅览室、活动室为居民提供学习场所。博物馆、文化宫等设施应合理对外开放,吸引居民参与其中。社区教育在开放已有的社区文化场所时,还应该积极与附近学校、企业进行合作、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本社区的优势,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三)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保障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和规范。国家和政府应积极地把“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思想观念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和策略,同时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和制度层面制定、完善关于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规范、保障社区教育活动有序进行。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涉及财政、教育、文化、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规范,形成合力。政策的支持才能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社区教育发展应循序渐进开展

社区教育在农村的开展可以说还是近几年才开始,如何让这种教育模式能在农村扎根、正常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必须先搞试点然后把成功的模式全面推广,大跃进式的一哄而上、以数字衡量考核最终只能是弄虚作假,有违教育教学规律。

五、结束语

社区教育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我们坚信中国的社区教育以后也会越来越好。教育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发展社区教育有利于建立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把握社区教育的含义和特点,深刻思考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对于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必须分别及时解决、提前预防。社会各界共同配合,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发展,进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人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主体性、全民性、终身性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以人为中心,号召人们全面学习,让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个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进步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的,建成学习型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教育是这些任务和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

石练中心成技校

2017.11.5

下载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任务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

    社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社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社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各种教育方式、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国民的素质 关键词:四种模式 模式定位 正文: 社区教育是实现......

    农村社区变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变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管理体制已......

    西部农村社区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西部农村社区村民自治问题研究一、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领导人把民主的重点放在基层。在基层民主方面,......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研究加强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对于增强党员宗旨意识,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

    农村中学自信心教育实践研究[范文模版]

    农村中学生信心教育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高中教育分层化,使农村中学生源质量下滑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2002年创办成为市级示范高中。在我县,共有六所高完中,其中三所(国重、......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研究1

    浅谈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不良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 美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占居着重要地位。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

    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

    《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课题汇报材料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的汇报分为三个部分:《农村中学开放式作文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取得的中期成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