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0:2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

第一篇: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

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今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具体工作部署,庆才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这里,我从总的方面,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意义

“十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坚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产量跃上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农民收入打破多年徘徊局面,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坚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免三补”、乡镇机构、县乡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义务教育体制、农村信用社、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扩权强县工作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呈现较强上升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努力巩固和发展好势头。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很大,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够快,县乡公共财力较弱,社会事业建设欠账较多。这些问题,反映了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与全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全面进步的任务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更大的工作力度,认真加以解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看进入了工业化中期这一发展阶段。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近16万亿元,人均1.2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能否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摆在面前。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这些新理念、新举措,为做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持。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必然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人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在农村。近些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有些方面还在加剧。必须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同时,通过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拉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紧迫的任务、最重要的方面和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检‘验标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全省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提出更快更好发展,对农业来说,就是要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实现新突破,农民收入实现新提高。我省既是

老工业基地,也是农业大省。只有按工业化思维把农业搞上去,才能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只有加快建设新农村,才能尽快实现全面小康。我省总量不大,不仅是工业和城市经济不大,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大。2004年,全省一产业增加值560亿元,而辽宁超过了800亿元,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都超过了1000亿元。可见,调整优化结构,扩大经济总量,农业农村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如果农村问题解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推动农卡寸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催化农村社会加速转型,加快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方向转变。实质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过程。我省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省实现经济腾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性作用。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省“十一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题。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力度,积极、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具体工作中,要全面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今年开好头起好步,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较大突破。

1、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登上新台阶。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脱离了这个中心,农村其它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从根本上偏离了方向。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技术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尽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快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项政策,积极谋划和新上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把规模做大,把产品做精,把品牌做响,不断巩固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园艺特产业,认真组织实施粮变肉、粮变奶工程,深入挖掘和开发特产资源,逐步提高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以上,县域二、三产业力争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80%。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根本途径是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结构调整、科技推广、组织创新、完善调控等综合措施,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收入来源。要积极拓宽农业外部增收空间,关键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制定和完善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提高组织化程度,搞好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的规模和质量。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坚持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逐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3、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切实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提出今年要实行“三个高于”的支农政策,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国务院的部署,加大对农业“多予”的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国民收人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适时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切实改变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加大支农资金协调整合力度,提高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推动大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研究探索放活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搞活经营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建设新农村的活力和动力。创新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要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努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建立充满活力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村投入不足的问题。深化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设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服务型、法制型基层政府。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造条件促进农村信用社尽快发展成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农业发展银行转变职能,争取更多的政策性投入,探索和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活跃金融市场,逐步建立起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5、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省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县域,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就业在县域,农民大部分收入来自县域。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县域,核心是提高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能力,提高县乡财政的支撑实力。要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加快发展县域工业。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以项目建没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陂产业规横。要加强规划和指导,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建设进度.推动县域二、三产业增加值、财政收人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扩权强县政策措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从我省看,广大农村人口除了部分向大中城市转移外,主要的是就近向县域内城镇转移。要把建设新农村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县城、重点镇的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6、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既要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吸引和造就一批县乡村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研究制定促进城市专业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城乡各类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智力支持和保障怍用。从农民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加快乡村公路、电网、新能源、自来水、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村镇改造和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化管理水平,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三、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面广,难度很大,任务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省里将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特别是县一级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大问题,缜密研究,超前思考,精心谋划,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建立工作责任制,细化目标,落实任务。要加强督促检查,制定科学的目标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工怍任务、主攻方向和政策惜施,科学指导新农村建没。要加强宣传工怍,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具体措施,及时总结推介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建设热情。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试点示范,坚决防止出现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要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工作部门的事情,而且是党委和政府的重大任务;不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而且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智慧,切实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工作指导,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局面。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制定规划、开展建设、落实项目时,广泛征求农民意见,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发展要素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广泛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去组织和落实。必须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核心作用。要认真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下功夫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着力增强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本领,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切实用先进性教育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使农村基层组织更好地组织活动、团结党员、凝聚群众。要加强乡村班子建设,完善农村干部选拔管理机制,选好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要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要真正关心、真情爱护基层干部,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多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四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宏观长远、需要深入谋划的大战略,也是一项非常实际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作落实。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少说多做,真抓实干。要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为振兴吉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篇:周强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周 强

(2011年2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谋划“十二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2010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再上台阶的一年。全省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战胜了湘江流域和黄盖湖1998年以来最大洪灾,实现了粮食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诸多挑战,创造性开展工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取得历史性突破,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过去的5年,是我省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农民群众心情最舒畅、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农村社会最和谐的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我们要十分珍惜过去5年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大力弘扬积累的宝贵经验,继续坚持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适合我省省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奋力夺取明年和“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新胜利。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在全面推进“四化两型”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省委在深刻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发展要求,立足湖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做出了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湖南实际,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广泛认同,是今 1 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四化两型”是一个有机整体,新型工业化是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新型城镇化是载体,信息化是支撑,“两型”是方向和目标。“四化两型”体现了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四化”互相依存、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辩证统一,与中央关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完全一致。加快农业现代化,对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1.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会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会减弱,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突出。当前,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等资源约束趋紧,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形势好坏、农村发展快慢对工业和城市的支撑或制约作用日益凸现。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才能为工业化与城镇化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给与劳动力保障。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2.农业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关系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纵观新中国60多年发展史,凡是工农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农业基础牢固的时候,经济社会就能繁荣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会被迫调整,各项建设就会出现波折。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方针。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农村消费层次还不高,消费潜力还很大。去年,全省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只有10%左右。这充分说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关键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产能的增加,许多行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对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而农村市场的启动,取决于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会失去重要的拉动力。

3.农业现代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根基,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18 2 元提高到5622元,年均增长12.5%,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扩大,目前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差别拉大,既不利于农业农村的发展,也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只有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尽快富起来,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4.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城乡统筹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整体上已进入互动增强阶段,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大,工农城乡相互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更加广泛,相互作用更加直接。但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并没有完全打破,农业的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各国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不可能建立在传统农业和小农生产结构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难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的现代化。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正是基于对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实践经验深刻总结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总之,加快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增强,国家对“三农”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推进农业现代化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十二五”将迎来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各级各部门必须抢抓有利机遇,按照“四化两型”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举措,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二、突出抓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在全面推进“四化两型”中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围绕“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立足增收惠民生、3 着眼统筹增活力”的要求,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中心任务。要立足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两型”农业新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一是切实抓好以粮食为重点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双季稻生产,努力提高单产水平,确保总产在600亿斤以上。大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尽快形成新增47亿斤的生产能力。要着力抓好生猪、蔬菜、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支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方式来经营提升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布局的区域化、加工的精深化、营销的品牌化。重点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抓紧实施农产品加工振兴计划,立足现有基础,整合现有资源,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几个上百亿和一大批过10亿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打响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流通体系,打造转化率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条。要适应“两型”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节约型农业发展。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充分发挥袁隆平院士等领军人物的重大作用,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抓好优质种苗、先进种养技术的研发。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切实改善金融、保险等服务,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担保体系和政策性保险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撑。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要抓住国家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特别是大兴水利的重要机遇,下大力抓好一批支撑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和装备。一是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后5年,水利的投入将是前所未有。这对于我们农业大省、水利大省来讲,机遇十分难得。我们要紧密结合湖南实际,把建设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统一起来,抓住薄弱环节和建设重点,在水利建设上实现大的突破。要加快推进洞庭湖治理、涔天河水库扩建、湘江综 4 合治理等大型综合工程建设。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完成病险水库治理任务,推进大中型灌溉更新改造,以环洞庭湖区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力开展以山塘清淤、渠道疏通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尽快使广大农民喝上安全洁净水。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重点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着力提高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的综合农机化水平,积极推进种养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升,提高大型机具、高性能机具和配套农机具的生产能力,做大做强农机产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优先领域的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走向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要求,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作用。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快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构建“三农”综合信息平台,大力推行“数字农业”。要同步推进包括农业信息化在内的十大信息化工程,逐步推进和支持以市、县、乡农业部门局域网为重点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电脑进村入户和农村网络整治,尽快实现农村有线网络全光化覆盖,为在农村地区实现“三网融合”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加快实现广播电视电话户户通,继续加强远程教育指导和产品信息交流服务。同时要继续加强农村道路、电网、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幅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最大的难点是农民增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总结这些年的经验,促进农民增收,既要从农业发展本身夯实增收的基础,又要跳出“三农”抓增收。一方面,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生产经营收入。农产品需求扩大和价格适当上涨,对于农民增收有利。要把握好这个新的特点,鼓励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扩大规模经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去年我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超过全部收入的一半,随 5 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最大的潜力还是在扩大农民转移就业。要始终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培训、引导和服务,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务工收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好信贷、用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增收。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农业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积极深化农民住房产权抵押、土地流转、林权抵押等改革,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出路在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要切实把握这一发展规律,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力度。一是要大力推进县城和中心镇的提质扩容。坚持把县域和中心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来抓,大力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要强化产业支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园区、民营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突出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二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有序转移。去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个最新的亮点,就是在本省务工农民首次超过出省务工人数,并且在县城和中心镇安居的农民比例明显提高。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各地要因势利导,推动农民向城镇转移。消除县城和小城镇户籍限制,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医疗卫生、住房租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三是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抓紧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创新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在产业建设上,促进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推动公共交通、电力、供水、通讯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对接的基础设施体系;在社会事业建设上,合理配置城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把由政府提供和主导的公共服务尽可能地覆盖到所有城乡居民,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实行城乡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农村环境整治,创建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保持湖南的青山绿水,建设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5.大力培养现代农民。农民不仅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而且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 6 部分。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一是加强农民的现代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农民更新思想观念,树立适应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经营理念,注重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二是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序推行免费中职教育,鼓励发展社会资源投入发展职业教育。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实施好“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等,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三是加强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广泛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使广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同时,要注重在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

三、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干部。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要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市县党委换届后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工抓。要切实转变领导方式,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的全局观念,注重在全面推进“四化两型”中谋划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变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路和方法。顺应农业农村发生重大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深入研究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三农”工作的领导能力。

要着力强化“三农”发展的组织保障。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推进在农村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和农村新型社区中建立党组织,推行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认真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的民主管理。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进一步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县乡换届为 7 契机,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完善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等工作机制,加大从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干部的力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切实关心支持农村基层干部,理解基层工作的困难,体谅基层干部的艰辛,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要切实改善对“三农”的服务。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都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充满激情为“三农”服务,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尽心尽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生产一线,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

要大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入研究城乡互动增强、农村社会深刻变革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关键是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时掌握农村社情民意,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农村信访、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善于用群众语言和民主协商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增进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农村应急反应机制和警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好局面。

同志们,在全面推进“四化两型”中加快农业现代化,保持“三农”发展好势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各项任务,为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

“三农”工作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顺应“三农”

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各常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一、二级部门及省市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共

200

多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政府*

县长安排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第二项,请县委*书记安排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

第三项,请*书记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会议既定的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会上,书面传达了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县长、*

书记分别就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具体、很全面、很到位。特别是

*书记站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正

宁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去年我县“三农”工作的成效,深刻指出了我县“三农”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强农业、富农民、美农

村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各乡

镇、各部门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吴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靠实责任抓落实。“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全部工

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吴书记和两位分管领导的部署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双联”

行动为抓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改进作风,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分管领导要盯紧抓牢、全力主抓,紧盯“任务书”、制订“路线图”、列出“时间表”,靠

实责任人,把办公地点下移到乡村和生产一线,进行现场办公,亲自抓落实、促进度,真正沉下去、干起来,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全力指导,既要抓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又要齐心协力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肠梗阻”问题,真正把各个层次的责任捆绑起来、力量整合起来,努力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率、按时限、快节奏地完成。各乡镇要强化力量、全力落实,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扑下身子、一抓到底,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工作任务,把时间任务账排到每一个节点,把责任包干到每一个干部、每一个环节,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抠工作进度、看工作进展,以

“三农”工作的实效为整体工作加分。

二要以点带面抓落实。实践证明,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成功经验。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处理点上突破与面上带动、巩固老典型与创建新典型、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的关系,着力解决典型带动力不强、机制不活等问题。要按照乡镇有特色、产业有典型、部门有亮点、科技有示范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优势产业开发等重点工作培育一批示范效果好、群众得实惠、带动作用强的典型,每个产业抓

1-2

个亮点工程,农口每个部门至少抓

个以上的示范样板,每个乡镇至少抓3

个以上的先进典型,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每人至少抓

个得意之作,真正以大典型带动产业大提升、基础大改善、农村大发展。在典型培育中,要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项目、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向示范点聚集,增强“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辐射能力,坚决杜绝图形式、做样子和举债建设的问题,真正使每一个典型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风向标”和“导航仪”。

三要多元投入抓落实。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农

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给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给群众养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惯性。因此,今年要切实在健全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上有创新、见实效。要继续实行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把小项目捆绑成大项目,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县上统一调度安排,向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综合示范点倾斜,真正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要建立农民自主投入机制,在政府引导和行政推动的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动员工作,给群众算清楚投入账、效益账、权属账,支持和帮助农民通过贴息贷款、抵押贷款等信贷资金发展产业,引导农民舍得把产业收益投向产业滚动发展,让农民自己真正成为产业发展“主人”。要给群众讲清楚政府的扶持办法,不再是大包大揽,而是实行有选择、有限度、有条件的奖励、补助或补贴,把发展产业的主动权交给农民,让政府从帮助农民种地上有计划、有步骤的慢慢退出来。要探索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社创办企业、能人大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领域,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建办一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

庭农场和种养业示范点,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四要紧盯春耕抓落实。今年开春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启动。前面,*县长对顶凌覆膜、麦田

管理、烤烟育苗、栽果造林、设施蔬菜、护林防火等各项工作都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任务很明确,责任很清楚。各乡镇及农牧、林业、烟草等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其他各单位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双联村、户开展春耕生产,解决实际困难,让农民群众看到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今天会后,分管领导要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下去,面对面督查各乡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启动情况,发现问题,现场整改,跟踪问效,既抓“盆景”,又抓“风景”,不论是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栽果、养殖、苗林、瓜菜等产业开发,都要集中力量抓出一批在全市拿得出、有影响的亮点工程来,打一场漂亮的春耕仗,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年“三农”工作赢得主动。

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现在散会。

第四篇: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 世 华(2010年2月2日)

同志们: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落实各项农业提质增效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将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

下面,我就做好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讲两方面意见:

一、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战线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大力挖掘增收潜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粮豆薯总产实现2.88亿公斤,农业总收入实现12.3亿元;通过抗灾自救、拓宽增收渠道,大灾之年农民仍取得了较好收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县,全省现代农业整县推进县,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政策激励、合作社拉动、局市共建等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6.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5.4万亩,为历史新高。秋整地达到16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5万亩,完成黑河市下达任务的103%。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0.5万亩。积极开展了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

大豆产业基地,30万亩优质玉米产业基地,1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和1万亩强筋小麦产业基地。强化绿色食品生产,全市无公害产品生产面积达到138万亩,三年来认证种植业和渔业各类无公害品种411个。建成通北镇、城郊乡、二井镇三个棚室蔬菜基地,棚室生产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年供应蔬菜1095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3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5.8%。畜牧业平稳发展。预计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18.04万头只,同比增长8.7%。牧业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7%和21%,同比增长10%和7%,全年交售鲜奶3万余吨。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渔业养殖面积7.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0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7025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0亩;落实“北药”面积1200亩,放养柞蚕75把;林产经济快速发展。北药种植达到了1200亩,鹿、貉、狐、野猪等特色养殖2000头(只),山野菜采集50万公斤、地栽木耳10万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新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4个,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到96个,同比增长了33%。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47200人,新增5660人;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8%。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承保面积达到15万亩,有效地减少了农民种地的风险。

二是涉农项目争取工作效果明显。总投资2500万元的海圣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的北龙良种奶牛场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总投资3.2亿元的翔龙汉麻加工项目、总投资2.04亿元的现代农业整县推进

试点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的中储粮黑龙江省分公司北安直属库项目等在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投资124万元的东胜乡东胜村垃圾处理项目已顺利完成,新建占地13000平方米垃圾场一处,维修道路4.2公里,设臵垃圾收集点15个。向上争取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补贴1587.7万元,全部发放到经营主体。向上争取到省新农村以将代投资金485万元,全部用于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向上争取到扶贫、生产救灾、农技推广、沼气、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资金163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建设和农民培训。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资金1281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建设了海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工程投资535.07万元,总工程量为4.3万立方米,修建各类水利工程25处。实施海星镇岚光村高效节水项目,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8750亩。开展了闹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5个村屯的生活垃圾及牲畜粪便治理工程全部竣工。维修加固小水库2座,打灌溉水田补水井30眼。打农村饮水井20眼,解决11600余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入资金1432万元,完成土地、农业科技、产业化等农业开发项目6个。投资3139.5万元硬化农村公路89.7公里,6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5600亩,村屯绿化完成132个;8月18日,黑河市春季造林绿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设完成30家,日用杂品连锁店15家、农资连锁店15家。

四是新农村建设晋升新阶段。今年我市集中财力,重点打造示范村。投入资金4600万元,在赵光镇东丰村进行了高标准的新村建设,一期工程131户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基本完工。投入资金265万元,在海星镇治安村建设了18栋农民新居,该村二屯36户居民搬入新居;城郊乡建民村投入资金60.6万元,硬化、加宽道路各1条,保温节能住房、太阳能路灯安装、洗浴中心、便民超市等工程今年都已启动实施,并投入资金47.5万元,推进村内节点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打造市区、通北镇“两大教育中心”,今年撤并学校30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等配套设施,村级设立标准化卫生所,试点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均达95%以上;农村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建成综合性文化大院11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农村消防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通北镇组建了专业消防队,配备了3台消防车,所有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手摇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等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优抚群体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借鉴第一批新农村试点的包扶帮建工作经验,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 形成了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格局。包扶帮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总数已达到110个,包扶帮建资金达到 万元。城郊乡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海星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城郊乡建民村被列为全省文明示范村,赵光镇东丰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之首。

五是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推进。以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的形式,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成立了领导组织,并抽调专人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施意见》、《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工作进行了总体定位。确定3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乡

镇和12个试点村,全面开展了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村镇体系规划。各试点都已制定了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对照所承担任务,加以推进落实。市领导小组针对农村户籍改革、进入城镇后农民保障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分别由市领导牵头,逐一研究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制定了对赵光、通北两个试点镇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主题实践动员活动,市委书记对全市500名干部进行了专题辅导。全市200余名包村领导和干部深入到62个行政村,利用7天时间走屯入户,直接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对农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种植业调整、整屯搬迁、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调研,为镇村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提出今后我市发展思路7方面 措施,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启动早、措施实、效果明显,得到了省、黑河市的充分认可。

回顾2009年,我们战胜了农业遭受春旱、夏涝、作物秋倒伏以及虫、雹等多重自然灾害,经受了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等多重考验,取得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成绩。这些主要来源于:

一是准确把握住了农村发展的脉搏,在统筹发展上进行了新的定位。在2008年末召开的农村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的要求。市委十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再次明确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并把“把我市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作为战略目标,部署了八项重点工作。这是鲜明而具体的工作定位,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题,使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脉路越来越

清晰。

二是找到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上有了新的举措。2009年我们把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突破口,在全市大力推动土地合理流动,加快场市共建,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创造出新有益于连片经营的6种模式,使35万亩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又拉近了与农场先进耕种方式的距离。同时,使农村一半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走出来创业发展,更激发了农民在自主增收上的活力。

三是加大了农村建设力度,在扩大农村发展空间上增添了新的基础。积极加强重点村建设力度,以东丰村新村建设为标志,集中财力,合力推进落实,展现了新农村风采。以建设通北镇“商贸大镇”、赵光镇为“工业重镇”为重点,在全方位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对部分重点项目加以推进,使我市“三点一线”的城镇化布局更为突出。切实加强了中心村路、水、能以及环境建设,为促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凝聚了各方加快农村发展的力量,在推进农村建设上形成了新的动力。四大班子领导和全市110个部门、企业和部队包扶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出思路、落措施、给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发展。年末前开展的城乡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62个工作队深入村屯、农户,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全市引起积极的反响,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的欢迎。乡镇、村干部切实肩负起引领一方发展的责任,在指导生产上殚精竭虑,在发展民生上不辞劳苦,树立了公仆形象。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形成了强大的助推合力,这种合力,也是我们在今后加快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总的看,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扎实,亮点不少,成效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协作、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作在农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省直单位、市直部门、市属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力度仍需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虽然有了不定的基础,但从全面解放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角度来说,现有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面积需要扩大,质量需要提高。二是农业结构仍需优化。种植结构仍然单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大豆为主,重迎茬、药害现象严重,地力下降,导致农产品增产困难、品质下降;畜牧业发展速度不快,奶牛产业受市场等因素影响下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仍然偏少。对农业产业化起牵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尚未形成企业群,在推进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为特点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多年来,虽然我市加大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今年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表现出抵御能力弱的一面。在今年发生的春旱中,南部乡镇的水稻产区,发生了泡床难的问题,主要是现有小水库蓄水量不够,区域内大型水库供不上。在夏涝过程中,我市大豆大面积受灾,这里有气候上的原因,也有我市农田水利工程不能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在泥草房改造、饮水安全、新能源应用以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不均等,公共服务没有完全实现共

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2009年岁尾,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问题,推进城镇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这给我们加快农业发展,旗臶鲜明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在机遇面前,及时进行观念更新,思路调整,落实具体措施,以时不我待和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来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排和推进措施

201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中心,以把我市建设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先导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粮食生产大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政策支持和典型带动,加大现代农业、中心村镇、农村环境等方面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支

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是,粮豆薯总产达到3.9亿公斤,增长35.4%;农业总收入实现14.7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496元,增长6%。农村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8件事:

第一,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

把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前提,进一步扩大流转和规模面积,在提升农业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单产、总产的基础上,释放农民创业潜能。一要创新流转模式。要发挥好我市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购进一批大马力机械,积极推进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实施规模经营。要有序组织农民把土地向市域内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大户和种田能手流转,形成规模效益。要创新流转形式,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原来从事工商业的大型企业,开发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向有实力、正在转型的大企业流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探索土地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瞄准市场,扩大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打造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农垦打造5000万亩“影子垦区”契机,加强对接,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土地向农场流转,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今年在赵光镇、海星镇各选一个村进行试点。通过上述几种流转模式,明年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60万亩,同比增长28%;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万亩,同比增长55%;每个村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00亩,整村、整屯推进的村分别达到 个和 个,面积达到

万亩。二要拓宽流转途径。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宣传,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认识,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农民自主地对土地进行流转。要在市、乡、村三级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信息网络,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服务。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及时发布相关数据信息,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导向,推进土地流转合理、科学、有序。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按照《北安市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方案》要求,抓好措施落实,兑现奖惩。要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解决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三要加强经营主体建设。以整县推进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实施我市现代农业整县推进试点项目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3年,示范区内百万亩耕地全部达到旱涝保收田标准,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达到设施标准化、机械现代化、种植科技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实现粮食产量提高20%目标,建成集旅游、观光、展示、科技为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场库棚建设等方面建设,确保扩建、新建工程9月末竣工,发挥在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是作用。力争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超过20万亩,每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一处规模经营展示田。要加强现有农机合作社建设,重点在整地、春种、中耕、收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要全力推进实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形成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群体和向上争取和落实项目的平台,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70个。加强对农业专业协会的规范,增强协会服务功能,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紧缺、信息不灵、销售

不畅等问题,提升协会应付市场各类风险能力。明年,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超过全市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

第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标准化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的有利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大豆产业基地。在抓好优质大豆生产的同时,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重点推广“德美亚”系列新品种,在每个乡镇建成至少5000亩以上的“德美亚”品种玉米种植示范区,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通过引导、扶持,力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强筋小麦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马铃薯面积达到10万亩,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市属乡镇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实现三三轮目标,解决重迎茬、地力下降、品质不高等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和特色业。要抓住乳业市场回升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积极新建一批高规格、上档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托牛所。2010年,力争新建 个。加强对已建成养殖小区的管理,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要求改造升级,确保各个养殖小区见效益。支持乳品企业参与建立奶源基地建设,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奶业良性运行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机械榨奶项目资金支持,在5个小区进行机械榨奶示范,落实好新建300平方米榨奶间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的优惠政策。全面推广性控冻精改良技术,尝试性控胚胎移植技术使用,加快奶牛繁育速度。加大外购、招引力度,增加养殖量。大力发展生猪、黄牛和家禽以及特色养殖,畜禽饲养总量达到

万头只,同比增长 %。组建青贮玉米合作社,推广使用青贮饲料,同时引进TMR技术。在二井镇、赵光镇、城郊乡、种畜场等地连片种植青贮玉米10000亩,推广青贮玉米饲料4.5万吨。抓好优质纤维饲料的供应,对天然牧场实行休牧、牧草收割收打包销售,对玉米秸杆进行揉搓打包处理,提高玉米秸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满足养殖户的纤维料需求。扩大金融对畜牧业发展贷款投入范围和资金额度投,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落实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免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发展林产经济,推进“五大”产业建设。发展水产经济,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 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 亩。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各乡镇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面积不少于500亩的科技示范园区或科技长廊,村级要建立高产创建样板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垄上四行大垄密植栽培、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水稻大中棚育秧和新基质育苗等10项新技术。继续通过开展创建联检、田间博览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他们科技种田整体水平。建成市级科技示范园区1处,乡镇级科技长廊9处,村级科技示范田62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禁止各类高残留农药的经销和使用。成立农机合作社总社,抓好农机合作社扩建和农机具配套,完善管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作业能力,新建3个以上现代农业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完成秋整地16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0万亩。

第三,推进小型自然屯成建制转移,拓宽农民发展空间 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基础上,支持小型自然屯成建制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和农场场部、林业局所在地转移。2009年,每个乡镇都要选择自然屯进行成建制转移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要按照“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就近转移”原则,尽快编制村镇体系规划,科学指导村镇建设和整屯转移。要在全市组织开展一次可用于建设用地情况普查,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原有土地预留宅基地、闲臵宅基地和小城镇、中心村内或周边的废弃地、未利用地及废弃的村办企业、空闲地情况,为土地开发利用和整屯转移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明确搬迁重点。采取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加推进自然屯成转移。采取就近转移模式。要在土地资本运营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区,探索“以宅基地臵换城镇住房”的臵换模式,集中建设新社区转移农民,推动整屯甚、整村向城区转移。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双青村率先实现突破。农民住宅新区建设模式。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强处于中心镇辐射区内的部分村屯向中心镇整体转移,建设住宅新区,使农民融入城镇生活。今年力争在通北镇的部分村屯搬迁农民新居上率先实现突破。向中心村集中模式。引导50户以下的小屯,中心村集中。对原村庄宅基地进行复垦,多余出来的用地指标拿到城市近郊臵换发展二三产业。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建民村、东胜乡

村、杨家乡民主村、石泉镇

村、主星乡 村率先实现突破。对于自愿分散转移模式,每个都要有动作,而且有大的成效。三是给予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北安市加快推进整屯搬迁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投入一部分、整合泥草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支持一部分、税费减免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帮助整屯转移村民集中建设住宅新区、迁入城镇。研究制定成建制转移涉及到的宅基地、搬迁补偿、闲臵宅基地开发利用和转移农民的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政策措施,确保整屯成建制转移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加快村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重点支持赵光镇“工业强镇”、通北镇“商贸大镇”建设和城郊乡“城郊经济圈”建设。推动赵光镇与镇域内赵光农场和红星农场共同引进、建设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细部功能划分,积极推进木制品加工经营区、化工经营区、农副产品经营

区、建筑材料经营区建设,做大做强化工、林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工业四大产业。加强园区内各设施建设,搞好扩建后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方面建设,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争取在引进农产品深精加工、建筑材料生产等较大企业有新的突破。加强镇内净水厂、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建成区面积,通过招商引资,搞好楼房开发,促进农村人口向赵光镇流动,通过“工业强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5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通北镇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四个产业集聚区、八大专业市场建设。以通北对俄蔬菜出口基地为主体,着力打造蔬菜批发中心;以通北区位特点为依托,着力打造物流中心;以通北镇区规模为基础,加强镇内供热、供水以及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功能,着力打造我市南部区域性中心强镇。通过“流通大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8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城郊乡发展城郊经济圈,积极发展工业配套、蔬菜生产、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项目,逐步把城郊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通过城郊乡“经济圈”建设推动本乡0.5万人进入北安市自主创业。支持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积极推进赵光镇北乐村北药产业、北河村奶牛产业、二井镇建革村平菇产业等12个城乡一体化试点村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对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推进城郊乡建民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建设,争取通过验收批准。逐步减少行政村设臵,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力。

第五,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进行有序转移,减少从事农业人员,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

化建设步伐,奠定基础。一是确定转移方向。组织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特色种养殖、开小作坊、小超市等,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转移,通过到市区、通北镇、赵光镇等乡镇周边城镇务工经商谋发展,打造围城经济,实现向小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重点是向环渤海、京津唐、长三角的地区转移,实现劳务输出。要通过劳务协会、劳务能人、劳务经纪人等的带动,每年都要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有组织的规模化的劳务输出,特别是元旦、春节前要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搞反季输出,打时间差,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开展,以此形成多渠道、宽领域的转移途径,促进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其中:新增加5000人;力争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二是强化技能培训。要利用职业教育中心、家政服务培训学校等平台,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年龄在18周岁—45周岁的富余农村劳动力,对青年骨干、妇女干部、专业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劳务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特别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及岗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设臵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坚持定点、定向培训。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营销、餐饮、建筑、维修、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要突出品牌专业特点,努力实现培训与转移的品牌效应,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布劳务市场供求状况。建立并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为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就业指导。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

资源库,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效果评价制度,定期对输出人员做好回访,跟踪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维护权利。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里将专项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引导性培训,凡是参加引导性培训农民一律给予免费。要建立托老所、托儿所,集中免费或少收费,以解决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第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打牢基础。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防洪抗旱、兴利除害为重点,加强旱田节水、水田灌溉、除涝、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实施二井镇建革村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水源工程18处,灌溉面积4500亩。推进红农水库除险加固、闹龙河尾工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加强闹龙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治理面积 万亩。打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 10000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经济转型契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落实好造林地块、苗木及造林资金,完成1.61万亩造林任务。探索组建专业造林公司,创新造林新模式,提高造林质量及效率。巩固林地清查成果,实行林地发包竞价制度,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支持农村污染防治、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环保宣传和环保监管能力等方面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北安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草原清

理和湿地保护工作。三是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搞好土地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好海星镇治安、兴旺村,赵光镇东丰村2万亩麦豆轮作和赵光镇北胜村建设5000亩米豆轮作等项目,通过田间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做到稳步推进,依法规范。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力争做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逐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继续加强北方果菜出口交易中心,提高农产品吞吐能力。加强粮食批发大市场和农资销售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活化粮食和农资流通。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产业。创新供销合作社服务方式,加速建立以农村供销社、村级服务社为网点,实行农资流通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机制,确保城乡同价。

第七,协调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积极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探索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改变身份的农民,研究出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进城后农民的教育、医疗、社保、低保等相应待遇问题。赵光镇、通北镇进行户籍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为大面积推广户籍制度改革打下基础,以后对条件成熟的乡镇可逐步进行实施。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均衡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把各村小学撤并到乡镇中心小学,把市区和通北镇打造成为两大教学基地。2010年争取完成撤并27所学

校的任务。加强推进文体事业建设,完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综合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健身场所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行政区域内卫生资源,共享卫生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到100%,并逐步提高报销标准,使农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推开行政村建成农村新型社区,实现10个村管理社区化。推进合作共建,努力推动市域协调发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业合作共建为突破口,在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共建。结合整屯搬迁和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和垦区、林区的大协作、大配套,共同培育一批市域性主导产业。组建以农场管理为主的4个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逐步将其辐射区内的34个市属农机合作社资产注入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组建4家大型土地规模经营公司,全面覆盖各乡镇农田,努力把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的现代化农机作业服务中心。

第八,积极推进涉农项目建设,助力城乡协调发展

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尤其是加大城乡一体化推进力度的有利契机,围绕中央和省投资重点,有针对性地抢前抓早做好项目编制工作。一是围绕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取具有牵动力的项目。今年中央投资以 亿万的力度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围绕建设产粮大市,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优质粮工程、农机合作、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经济等方面的项目,带动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围绕提高政策性补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国家对各类涉农

补贴投入达到 亿元,要充分利用机遇,积极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申报和争取工作。三是围绕国家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今年城乡一体化是国家和省农村工作的重点。积极向上协调将我市赵光、通北两镇列为国家或省重点小城镇进行建设。要加强城镇和农村道路、供水、供热、沼气、绿化等方面的项目争取工作,通过项目的落实,提高村镇建设水平。四是围绕服务农村发展,建立农村融资服务机制。切实加大推进力度,从发展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入手,逐步发展镇村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抓好推进落实。争取2010年在全市设立1-2个试点先行开展,发挥好示范推动作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力争明年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承保面积达到30万亩。五是围绕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大市本级投入力度。凡是国家、省要求落到北安市的项目。需要市政府给予匹配资金的,都要匹配到位。同时,今年市政府安排9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土地规模、深松整地、加快结构调整、实施整屯搬迁、畜牧小区建设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等方面投入。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计划,由市政府统一安排资金。要加强上级和本级项目、资金的监理,确保项目按要求实施,资金使用到位,使项目真正起到助推发展的作用。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肩负起加快农村发展的责任,为壮大和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型农村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2006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会上我们学习了关于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这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中央、省、州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推广超级稻等优质稻2.6万亩,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达16.0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2元,实际增长5%以上;新建松脂基地1.2万亩,楠竹基地0.3万亩,种植中药材0.6万亩;新增优质茶叶0.36万亩,全县优质茶叶基地发展到2.5万亩。

二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侗乡春”雀舌茶、“侗乡茶油”、“九潮香米”、山核桃等一批农产品创出了品牌,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定份额;畜牧业较快增长,畜牧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35.0%;松脂、细木工板等一批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得到发展壮大。

三是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6年全县输出劳动力达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力度加大;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果,2006年争取到各类扶贫资金3741.49万元,共实施项目300余个,有效促进了农民增 收,农村非农产业份额、劳动力非农就业份额、农民非农收入份额进一步增加。

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县冬春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动工954处,完成山塘整修15处,渠道防渗35公里,加固加高堤防3公里,新建改建提水站0.08万千瓦,解决农村饮水困难0.98万人,新建水池水窖639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新增水田面积0.018万亩,新增水浇地0.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87万亩,灌溉效益合计1.176万亩。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八舟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黎榕灌区工程现已结束,完成投资110万元,占总工程量的100%。完成小水池工程39处,432口,容积12960立方米;完成基本农田建设工程4处,面积1853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新修和和防渗引水渠20条,总长40.5公里;新修田间渠道39条,总长10.22公里;新修机耕道19条,总长10.2公里。建沼气池1500口。

五是农村社会事业继续推进。认真贯彻“两免一补”政策,“两基”攻坚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六是农村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化。

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来抓,我县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在县农办,抽调了专门人员到办公室办公,并安排了专门的工作经费。同时,拟定了我县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确定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州级和县级试点村,完成了我县德顺乡平甫村等31个试点村的村寨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实施了省级示范村德顺乡平甫村的建设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八是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整脏治乱”、“四在农家”等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近几年,我县“三农”工作力度较大,农业农村发展较快,是农民群众受益较多的时期之一。“三农”工作呈现的好形势,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对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对辛勤工作在农业农村工作战线上以及关心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三农”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灾能力弱。二是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初步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因学等返贫现象突出,扶贫开发任重道远。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门路窄。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低,农资价格上涨和农产品价格下降,抵消了部分国家与农民的政策优惠,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五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

从我县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来看,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状况不容忽视;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局面不容忽视。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扶贫开发作为我县“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亳不能动摇;坚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亳不能放松;坚持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亳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今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 头、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我们的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二、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州的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6年岁末,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2007年2月省委召开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3月州委也相继召开了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我省、我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省、州有关精神,对于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州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努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中央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近几年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2004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问题;2006年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较大。农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新难 题,主要是:人增地减,农业资源和要素紧缺的趋势不可逆转,依靠扩大面积获得高增长的路子已难以为继;农业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产品市场拓展难度加大;农业效益遇到了高生产成本和低产品价格的制约,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趋于下降。我们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发展之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一是要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要求,要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布局和结构,集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推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减少和防治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生产发展上来,确保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顺利推进。三是要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四是要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在国际国内竞争中拓展发展空间,在促进国际国内贸易是分享更多利益。五是要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第二,要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涵盖了农业生产组织、生产经营、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建设等方方面面。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和竞争力。

第三,要认真分析我县现代农业建设的巨大潜力。我县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开发较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一是提高粮油 产量有潜力。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县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12万亩左右,虽然水稻、玉米基本实现了满栽满插,但我们冬闲田土还很多。粮食总产量在16万吨左右徘徊。只要我们大力开发冬闲田土,增加粮食生产的面积就有空间,只要我们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就有空间。二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有潜力。我县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茶叶、茶油、中药材、核桃、野生蔬菜等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省内外市场享有较好的声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把山上变成绿色银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三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潜力。我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工业相对欠发达,“三废”污染小,化肥、农药施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天然理想场所。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有潜力。脱毒薯类、蔬菜、油菜、茶叶、茶油、中药材等是我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畜牧养殖业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但目前产业化水平都不太高,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我们本地的资源优势,选准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扶持服务力度,龙头企业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第四,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仅包括高科技农业、资本密集型农业,还包括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发展理念来改造农业。不仅是发展农业机械化,还包括使用良种、科学施肥用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灾害防治等等。凡是有利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武装、装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等等,都属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范畴。我县属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地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也要有所作为,要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良种良法入手,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效果,防止形式主义。

三、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和结构,稳定基础传统产业,强化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优化。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执行农业“四补贴”政策,落实兑现好良种补贴,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大力加强良种良法推广和自然灾害防范,努力提高单产,挖掘增产潜力。要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贯彻落实好《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建立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要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稳定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加大对茶叶、油茶、马铃薯、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中药材、水果、林木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着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基础上,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根据我县支柱产业的发展,选择有基础、有潜力、有优势的品牌,整合有效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壮大一批农产品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设施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县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耕地整治、土地治理、中低产田土改造、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治理,加快水毁设施修复,实施好雨水集蓄利用和“三小”工程,提高农田的保灌能力。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以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落实兑现好各种补贴政策,搞好“五个结合”,解决农民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大力推进山地农业机械化。继续加强先进适用机具的示范推广,加快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扎实推进适合我县特点的农业机械化。主要抓好农机补贴落实和以水稻机插秧为重点的农机化十大技术推广,提高主要作物、重点农时和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水平。加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重点培育农机大户,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三)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和服务,深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开辟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种养技术,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免耕栽培等资源节约技术和农作物秸秆、绿肥、“三沼”等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提倡施用农家肥,发展循环农业。加大培训示范工作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效能。要培育新型农民。农办、农业、扶贫、职中等部门要整合培训资源,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加快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 活服务的作用。

(四)健全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流通市场是我县农业发展的软肋,而设施薄弱、主体单

一、物流不畅是农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市场管理,加快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切实搞活农产品流通。要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和流通业态发展。加强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优化市场结构和布局,改善农产品流通条件。要大力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努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运销、技术推广等综合性服务。

(五)抓紧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任务很重,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抓紧抓实,为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抓紧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煞尾工作。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集中劳力,集中机械,打好攻坚战,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抓好森林防火。前段时间,我县已经出现了多起森林火灾,给全县森林资源造成很大损失。当前正处于火险的高危期,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严密防患,确保不出现大的火灾。镇村两级要组建专班,深入山区、林区,严格巡查野外用火,做到见烟就罚,见火就抓。三是抓好春防。搞好畜禽防疫和禽流感防治工作,彻底消灭免疫死角,防疫密度达到90%以上,重点养殖户达到100%。四是抓紧春耕生产。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早准备、早安排、早动手,抓紧时间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目前重点要抓紧落实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供应,以及打假护农保春耕工作,迅速掀起春耕生产高潮。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今年,要继续按照“五句二十字”的总体要求,在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的同时,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县农民增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建设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广辟农民增收渠道。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围绕“三个基本问题”,采取“三类扶贫措施”,抓好“三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资金捆绑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扶贫资源,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要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要健全劳务经济服务体系,积极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充分发挥教育、文化、劳动保障、农业、扶贫、科技、党校等部门和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培训职能,加大对劳务人员的培训,帮助其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要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我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立体农业明显、田园风光秀美、侗民族风情浓郁,又是红色旅游线路,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和我县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根据我县的这些特点,可重点发展民族风情游、森林生态游、乡村观光游、特色村寨深度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建立旅游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增收。

(二)以解决迫切问题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按照中央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抽农村的要求,从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加大建设力度。要加快乡村水、电、路建设。要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尽早让农民喝上卫生水。加强通村公路和乡镇客运站建设。加快农村电力建设,提高农村一户一表率,尽早让农民用上便宜电。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先对新农村建设31个试点村进行整治,以加强基本生产生活设施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一家一户得到实惠为原则。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指导,推荐适宜建筑材料,引导建筑节约用地,降低农房建 设成本。帮助农民逐步解决进村连户道路、给排水与消防设施、厕所与圈舍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庭院净化美化等问题,提高居住生活质量。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抓好农村沼气建设,配套抓好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工作,推进农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大力推广秸秆气化和固化,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多渠道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三)以强化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中央“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切实履行发展职能,着力调整支出结构,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初中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力度。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率,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农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要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对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实行奖励,对农村计生家庭进行帮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实施出生人口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完善公共管理和服务网络,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大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揽,切实改进农村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 育成果,深入开展“三创三强”活动,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领导岗位上。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培训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结合“五五”普法,广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农村应急管理制度。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有关问题,使他们生活有帮助、生产有扶持、教育有保障。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耻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继续推广“四在农家”等活动经验,大力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把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引向深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确保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长期繁重的历史任务,需要一年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局性的战略部署,是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宏大工程,需要一项一项地逐次突破,成效一点一点地综合集成。当前,在抓好面上全方位工作的同时,要继续深入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为探索模式、创造经验、提供借鉴。一是完善规划、建立机制。进一步完善31个试点村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信息反馈、检查督促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二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试点村的配套项目和经费投入。执行领导干部和 机关单位联系试点村的制度,指导和帮助试点村加快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加快项目发展。围绕“五句话二十字”,加快基础建设、产业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抓好“三建三改五提高”工作。特别要结合现代农业建设,支持试点村培育支柱产业,增强试点村集体实力和发展活力。四是注意方法、注重实效。注意软硬件相结合、解决当前问题与增强发展后劲相结合、农民群众自力更生与政府支持相结合。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超越阶段的目标,不上劳民伤财的项目,不做违背农民意愿的事情。

同志们,巩固和发展好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性,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务实苦干,狠抓落实,在这又一个农村工作的春天里大展宏图,为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3〕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文件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胜利收官、“十二五”扬帆起航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滕祁源 (2009年3月4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我县“三农”工作的一次总结会、动员会和部署会。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

    ###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镇长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由镇村两级干部、各经办所负责人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大会,是通过镇党委会精心策划召开的,本次大会是落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2月20日)同志们: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开了一天半,上午就要结束了。昨天,李县长回顾总结了2004年农村工作情况,对新一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黄副书......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开了一天半,上午就要结束了。昨天,x县长回顾总结了2004年农村工作情况,对新一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黄副书记就新一年计生工作作专题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2003年,我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克服了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概括......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同志们: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确立今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