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及分析(范文模版)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报告及分析
——以陕西师范大学附中为例 新课改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标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高中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而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新课改的进行让学校成为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齐头并进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制度的顽固性阻碍了新课改的脚步,教师是否真正能够将新课改的理念及精神付诸实践,学生又是否能够接受新课改后的学习观念的改变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附中开展了关于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调研活动。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学生问卷主要针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在读学生。问卷结果显示:
一、78.8%的学生认为语文老师教学态度依旧充满热情,上课有针对性,关心了解同学。11.2%的学生觉得语文老师的教学态度没什么变化。
二、78.5%的学生很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他们认为PPT的画面生动,内容充实,非常有利于自身的知识吸收;22.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的使用有些浮夸。
三、41.4%的学生对新课改的了解多停留在听说过但很模糊的状态,39%的同学认为新课改后的语文教课没有明显变化;20.6%的学生满意学校对新课改要求的实验活动实施。对于老师让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比如一些探究性活动,认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与有些不知所措的学生基本持对半人数。
四、50%的学生认为新课改之后自己的学习效果一般,进步不大,35.8%则认为进步较快,14.2%的学生认为没有进步,实施效果很差;
五、54.7%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为综合素质有提高,25.%的学生认为学习成果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20.3%认为学习成果表现为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师问卷结果显示:
一、70%的老师对新课改的态度比较喜欢,对新课改的理念基本认同; 60%的老师认为ppt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
二、大多数老师认为经过近几年的新课改实验,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变化较大,主要是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从新教材对教师的影响方面来看,60%老师认为,新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方面的变化影响较大,15%的老师觉得跨学科知识的增加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另有15%的老师认为,教学内容的增加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还有10%的老师认为课文深度的增加对教学效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三、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85%的老师都会有意识的在备课过程中将语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15%的老师在备课中侧重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但是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阻力,60%的老师认为应试技巧与知识能力的结合成为备课过程中最难以把握的;40%的老师觉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服困难。
我们对陕西师大附中五位高中语文老师进行了采访。主要内容是新课改下语文课堂哪些方面急需改进。
第一,最重要的还是要先落实,不要将新课改只是流于形式化,目前新课改的实践并没有真正的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且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判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阻碍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
第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并没有太强烈的热情,不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思想打不通,新课改理念很难落到实处。
第三,新课改对老师的教学能力设计也是一个很大考验,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很吸引学生的一种做法,这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是面临的难题,也是需急不断提高自己,来解决的问题。
师大附中老师们还对免费师范生提出了建议和忠告,首先,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对教学工作,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体现,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自己所学所备完整的传授给学生,高水平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拓展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尤其是在专业范围内的必读书目,都应该以原著为读本,涉猎各个方面,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才能有发挥的余地,让学生们感受教师魅力,多读书,读好书。
第三,实践出真知,不要读死书,要在形成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习惯。将之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跟学生探讨自己的思考结果,形成讨论式课堂。
总之,社会在不断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所以学校教学也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服务于社会又能在社会的背景下发展;服务于科学技术又能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创新。因此新课改的实行还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硬件设施的更新要与课改同步进行。而且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新老教师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能够做到传统到创新的过度,又能够取其精华,不断创新。
作为免费师范生,必须对课改相关内容深入理解;作为未来的老师,又必须对学校教学方式的改变、发展有一定了解,在扎实的专业知识累积基础上,还要学习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夏献平《新课改呼唤新高考》,发表于《中国考试(高考版)》(2004—10)任永利《我的新课程》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6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克山县西城中学课题组 姜文广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8月,本课题组承担了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了极大提高。现将课题组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更要关注评价”的观念,对教学有效性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低效现象严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一进是人们探索的问题,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但仍然不见成效。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校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探求一种既能实施有效教学又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既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又能全面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内容:
1、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
2、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3、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4、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三、研究过程及实施途径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06年3月申报,于2010年5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组织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准备资料,培训教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形成分析报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1)有效备课。
首先,我们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行了校级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二是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改变备课的格式,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两块。其次,改变以往的独立备课,实施合作备课,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备课。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备课时要设计好怎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3)有效提问。
要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它与“满堂灌”相比,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4)有效倾听和有效评价。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问题。
(二)实施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课题组成员每周都要观看专家讲座光碟,学习“教学的有效性”理论,另外还坚持自学、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
2、立足学校现实,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是:“引导自学、点拨导学、内化所学、质疑求学”。特点是突出一个“学”字,教师教的过程要符合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学、合作、探究的过程。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导语,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这也是实现有效讲授的基础。
第二步: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教师精讲几句,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2、可对“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教师的话不宜多,避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3、各小组通过自学,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三步: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步的反馈,呈现本步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合作探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和商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步活动中,要使所有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制造发言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步: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1、训练的目的是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快节奏完成。第五步:反思总结,质疑求索。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反思总结,谈自己的收获,哪里有疑问,进一步巩固所学。
第六步:分层作业,达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以基础为主,同时配有少量有提高的题目(一般指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课目(课后复习题),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保证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调节。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大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进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课题的研究,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校级综合教研课”“课堂教学研究讨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还能去探究一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通过模仿、反思,提升了教学能力。很多教师逐步进入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状态,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从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姜文广、邢怀勇和赵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省市级获奖文章达35篇,参与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市县级奖励8人次。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徐慧君的课题《教师要全面、客观动态地关注学生成长》、邢怀勇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王丽萍的《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被列为县级重点课题,已于2009年结题。
3、“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教师的工作量加大,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部分教师知难而退。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今后设想。
为保证课题研究成员的实施,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校本培训,继续探讨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3、立足本校实际,从学生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篇: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定稿]
太和中学
四木林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一堂阅读教学课的整理
摘 要:新课改的前提下,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许多挑战,面对于此,我正在自己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探索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一堂高中阅读课的回顾和整理,探索如何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新一轮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也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和教学中来,刚从传统教育走出来的我们,面对新课改,感到有点手足无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关培训和学习,我们认识到:不管课堂的模式怎样改变,课改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学生,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要课改?达尔文的进化论警示着我们,适者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发展,作为社会主要构建者的人如果不发展,则将被时代所淘汰。而人的发展,来源于创新,来源于创新思维,来源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而传统教学过程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崇尚权威,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现状,推行课改。
什么是改革?即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完善。它是一种传承与创新,而不是对原有东西的全盘抹杀。怎样在教学当中来推行课程改革呢?怎样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切入点呢?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太和中学
四木林
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符合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讨论就是课改了吗?课堂上教师讲10分钟,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课改吗?按照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评讲就是课改吗?或者直接把课堂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学,自讲,老师从旁点评就是课改吗?如果人人都按一个模式操作,久而久之,又会不会变成另一种传统呢?
下面,我们通过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整理,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符合课改理念的。这堂阅读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四单元(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stars),整个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Perceiving)
在这一阶段,用“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stronomy?” 来组织师生互动活动,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熟悉程度,激活课堂;结合学生已由的地理知识和学生教材Warming-up部分关于太阳系的图文,引导学生猜测并感知八大行星的英文及其内涵(图一)。最终通过生命的存在,导入地球,引入新课---How Life Begin on the Earth?
二、预测(Prediction)
第二阶段紧接第一阶段,抛出问题:How did life begin on the earth? 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existence? Can you guess what 太和中学
四木林
the first life form on the earth is? How did human being come into being? 结合文中穿插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大胆预测文章内容,扩宽思维,为第三阶段的阅读做好思想准备。
三、阅读(Reading)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热身,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及本节课所要阅读的文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进入阅读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了两个步骤:
步骤一:让学生带着第二阶段的预测的内容,通读文章,检验自己的预测结果是否与文章的内容一致,并在文中标出相关内容的出处。
步骤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并画出文章的脉络图,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尽可能详细而准确地画出地球及其上面的生命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而准确地理解文章。选择一组比较详细的图解呈现在黑板上,师生一起讨论将其完善。(图二)
四、复述(Retelling & Reviewing)
此阶段让学生以图二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地球及其生命的起源的过程,根据情况,教师可以先做师范。课后各小组整理出一篇读书报告以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太和中学
四木林
图一(上)图二(下)
太和中学
四木林
本堂阅读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切入,通过预测探讨,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当中,然后又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并用脉络图清晰地展示出来。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意识,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有助于养成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以及日后的独立求知和研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变为主动的学习探讨过程。同时,这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高中阅读课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概述的能力,而非掌握语言形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每堂课有每堂课的实际,只有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才是最好的。如果每堂课都按一个模式操作,那么新课改只不过是用新模式替代了旧模式而已,从一种机械学习到另一种机械学习。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变的。我们教师应该从本地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重点,找到切合点,创造英语学习语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快乐地学习英语。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高考对中国学生的重要性,高中的英语学科占据高考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而成为家长和孩子非常关注的一门学科。同时,由于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自身也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岗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再次修订,就要求一线的英语教学在研究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后,制定出带有新课改印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笔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教学研究分析,对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有了如下几方面的分析,帮助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 高中英语 分析建议 理念核心
一、关于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发现了以下几点。首先,笔者发现新课改的最最核心的理念,也是最最体现当下人文主义关怀的内容,以人为本,以广大的高中学生为主体,高中英语教师不再担当以往固有的填鸭式教育的角色,而是选择将课堂交给学生这个主力军,让学生成立课堂学习小组,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挖掘,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将人性化的民主教学发展到极致。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英语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制定一个学习目标。例如掌握尾页的第一单元英语单词,背诵Ann’s best firend篇目中的佳句,能够灵活的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语法句式进行沟通交流写作等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小组的PPT呈现成果,语音语调的发音,句子的高级程度,作文是否优美,背诵篇目是否流利等等几个具体的方面对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考核,从而对小组进行排名。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强,学生的责任心会迫使学生加强对英语学习的严谨性,从而提高整个英语学习小组乃至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成绩。最最重要的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是为了更好的让学习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着重点是学生的发展,这才是实施新课改的目的和目标所在。
二、关于对高中英语课程特点的理论分析和研究
总所周知,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了全日制的英语教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学习。可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和家庭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差异,个人对语言学习方面的天赋差异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会呈现出英语学习上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原有的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然而,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是一门对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要求很高的学科。但是由于基础的强弱,在??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英语学习成绩也能远远超过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所以从这里笔者得出,英语学习的基础性很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英语教学应当多多着重打牢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巩固学生已学习的语言的同时扩充学生英语的阅读面,为学生刊订《双语报》、《21世纪英语报》等等英语学习类的刊物,要求学生阅读英文的书籍,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单词量的积累。其次,笔者在经过大量对高中英语课堂的研究发现,英语学科的可操作性极强,英语不单单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由于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它的操作性很极强。所以单纯的由教师在黑板上为各位学习演绎各种语法句式对学习英语学习的帮助还是不够,而且,由于高考的压力,加上高中阶段课程偏多,每个课程的作业量又极其多,导致教学过程一线的英语教师大多忙着赶课程进度,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提前进入高三阶段的复习。这也就成了高中英语枯燥,乏味的最主要原因。倘若要在课余时间布置学生很多任务,对学生平衡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利,而在日常的课堂里,都是教师一个人从头到尾的口诉,学生很少有锻炼口语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在日后与外国人交流时的羞涩,害怕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因素。
三、关于对高中阶段新课改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对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结果,笔者在各个中小学试点中总结和分析后,将对各位专家学者和一些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如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够对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首先,众所周知,以聪明和智慧闻名世界的犹太人,为了培养下一代对阅读的兴趣,在书本上滴蜂蜜,以此告诫孩子书是甜的,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背诵单词的时候,不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教会学生方法。其次,要锻炼学习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创办英语角栏目等,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流。
四、总结
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后,英语教学也更应该贴近新课改的要求,在符合课改标准的条件下最大化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华长慧.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J].教育研究,2003(09).[2]邵细芳,欧阳菁.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03).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课堂模式
秋河小学 余康俊
新课改是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改变教材繁难偏旧的现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一、只有把握新课改的特点,才能使教师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做到得点突出,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课程在课程理念上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其价值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贯穿于学生整个一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新的课程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第二,“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第三,课程是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
2、新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着眼于“开放、创新”。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积极稳妥地走向综合化。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一门学科,向学生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追求彼此联系,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这是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提倡“新、活、宽”
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强调是的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4、新课程在课程学习方式上运用的是“自主、探究与合作” 当前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现象,融学习于活动之中,寓乐于教育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得以实现。
二、全面认识课堂,重新变革课堂
1、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实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和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这种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
2、课堂不应该成为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场所。学校课堂应该变革,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3、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探究知识的场所 课堂有传播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任务,应该还孩子被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泯灭的好奇与探究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和自主地讨论、辩论、让他们自由自主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传统角色,主动地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而同时相应地把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升”起来。其实,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进行探究,与学生共同探讨某些问题,从而使自己也不断进步,使课堂更多地变成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性知识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