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时间:2019-05-13 10:5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第一篇: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用心去做,其乐无穷

--在中房襄阳公司培训会上的讲稿(2月19日)

周红南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今天能在这里就新闻写作上的事,跟大家交流,心里很忐忑,说来你们肯定不相信,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所以,这次普通话讲的不好,也不敢脱稿,请大家原谅。

办公室年前通知,说让我给大家谈谈新闻写作的心得,以往,也有单位让我去讲,一来感觉水平有限,二来不想讨麻烦,所以都推了。越是推托,越没有机会锻炼,越没有机会锻炼,就越不敢上台。但中房的不能推,这几年和中房打交道,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很多东西,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融为公司的一员,我愿意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交流。

以往给领导写讲话多,自己没机会讲,后来从事新闻,又都是单个采访,更没机会讲,最关键的是缺乏锻炼。中房就搭建了很多平台,让大家都有机会锻炼,包括写稿子和演讲,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今天也很有幸在此锻炼一把。

尽管我们之间不陌生,我还是按规矩自我介绍下,我叫周红南,襄阳日报社一名普通的记者,1995年中专毕业后,分配至襄城区欧庙镇政府当了一名宣传干事,4年后的1999年调入原襄阳县报社,4年后的2003年,原襄阳报社撤销,2004年考入楚天都市报襄樊新闻编辑部,4年后的2007年,地方报撤销,想独自创业,失败,2008年进入襄阳日报社,还好,4年后报社没再撤销,所以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

简单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新闻写作不是很复杂的事情,不需要好高的学历,用公司领导的话说,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另外,就是要学会珍惜当下的工作,经历多个单位撤销的滋味不好受。

言归正传,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用心去做,其乐无穷》。所列举的事例都是我所经历的,这样显得直观,同时,涉及公司的报道也多些,这样显得贴切。

一、用虚心,把握新闻写作要领

学无止境,前提是要虚心。一旦知足就会裹足不前。写作的要领就像盖房子一样,设计、质量,安全等等,大致就那些,但要想做好,做出色,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文化的融入,创新的融入,党建的融入,等等,写作也是一样,细节的融入,情感的融入,力度的融入,等等,只有这样才会出彩,才会打动人。

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

在谈心得之前,我想还是先把新闻的一些基础知识讲一下,尽管大家都知道,因为今天是半天时间,我担心我的心得不够。另外,我也借此机会重新温故一下。

什么叫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事实)报道。

新闻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两种类型,其他的还有新闻言论和读者来信等等。今天我们主要讲常见的消息和通讯写作。

所谓消息,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简便快捷的手法迅速向读者反映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常用的写作格式。其中,要把握好五个要素,即向读者说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

我们常见的写作的程序是以倒金字塔式居多,写出简单扼要的导语,交代消息发生的背景,简要概括此消息的主要内容,归纳一个有意义的结尾,基本构架就是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消息的类别与特征。

消息的类别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可分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按新闻报道的内容来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按传播工具来分,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等等。我们从写作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五种类型。

动态消息又称动态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消息中最主要的是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所报道的内容是社会上最近发生或出现的事件、情况、动向。学习新闻写作,首先要写动态消息,这是写好其他消息的基础。写作中要注意选取报道的最佳视点或情景。

经验消息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经验或新闻人物的报道,也称“典型消息”或“典型报道”。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创造得到的成功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所以经验消息往往偏重于交代情况、介绍做法和反映变化与效果,由事实引出经验来。它要求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反映规律性的经验体会,以指导面上的工作。

经验消息写作时要选择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要尽量写得生动具体,言之有物而不空泛,注意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尤其要注意寻找新闻“由头”,体现新闻特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

综合消息是指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类似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它反映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或问题,具有报道面宽、逻辑性强、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总揽全局、声势较大、舆论性强等特点,是一种常用的新闻文体。比方说,记者到一个地区围绕乡镇企业进行采访,了解了许多家乡镇企业的情况,然后写一篇综述性的报道,这就成了综合消息。

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我们接触的不多,对我们实用性也不大,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通讯。

所谓通讯,就是用较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述向读者反映比较重大新闻的一种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三类:人物通讯(介绍典型人物和事例),事件通讯(具有价值的突发事件),概貌通讯(工作总结归纳与表述)。

通讯最大的特点:要有典型性和感动性。细节决定成败。写通讯就是写故事,不能缺少必要的情节和细节描写;篇幅较长;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没有固定公式。

人物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通讯。这种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写出人物的某些特色。

人物通讯有以写某个人为内容的,也有以写某个集体为内容的。事件通讯是以报道典型事件为内容的通讯。事件通讯中也会写到人,但它紧紧围绕事件来写有关的人,力求发掘事件的意义,体现时代的面貌。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

二、用热心,提升写作的基本素质

热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没有热心,就没有收获。

我们身边有很多并不是科班出生,可就是凭着热心和热爱,终于在一个领域里卓有成效。写作成就的高低,并不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很多作家甚至只有初中文凭,我们单位上也有一些高学历的人,甚至包括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可是由于缺乏热心,在单位上也是表现平平。因为只有热心,才会有动力、有激情,才会刻苦钻研,才会锲而不舍。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个爱就是热心,就是热爱。

很多人对记者这一行并不十分了解,觉得记者走那都受尊重,收入也高,其实也不全是。我最初参加工作时,就是一个通讯员,那时候写新闻稿子都是写在信纸上,通过邮寄到报社,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快捷。我那时在乡镇上,发稿子也很难,因为热爱,所以有激情,一篇不中,就写两篇,那时,基本上是一天写一篇。发表了,就对照原稿找差距,慢慢提高,最后每年都是在省市报纸上发表一百多篇。因为热心,有了点成绩,因为这点成绩,也改变了我的人生,从乡镇调入县报社。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吃文字饭。

当了专职记者,才知道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特别是在楚天都市报那几年,凭稿子拿工资,早上一睁眼就开始跑采访,中午赶回报社写稿子,下午再跑出去,晚上再回到报社写稿子,为了增加收入还兼职编辑版面,一直到夜晚十二点才回家。你不跑,就没有写的,没有作品,就拿不到工资。一个月下来,也就三千多块钱,刨去开支,也落不到多少。

另外,记者的职业决定了你要敢于碰硬,帮别人鸣不平,帮别人讨公道,曝光部门的不作为,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一年我自己当了5次被告,还有几次被所谓的黑社会追杀。有时候感觉很累,不想干了。是热爱支撑我走了下来。尽管现在,我不再一线跑新闻了,但那些经历都是财富,给了我很好的锻炼。现在,我们报社比较有钱的,不是新闻骨干,那些开着车,挂着新闻采访牌子的,一般不是真正的一线记者,如果有一天你在大街上看到骑摩托车或挤公交车的,挎个包的,要么是跑保险的,要么就是记者。

啰嗦了这些,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很多东西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尤其是写作,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起码你们现在写稿子不用为生计发愁。

有了热心,就不愁写作的基本素质得不到提升。前面,我说过,写作不是什么高科技,在座的很多人的文章我都学习过,基本素质都具备,仅仅是缺乏一点技巧而已。

下面,我先谈点消息标题的制作。

消息的标题即消息的题目。俗话说,“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读者往往根据标题来选择阅读对象。标题拟得好,一方面能准确揭示消息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吸引读者阅读。标题写不好,则易使读者忽略重要新闻或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就像我们中房设计的房子,标题就是你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说直接点就是楼盘的名称。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无论采取哪种标题形式,均要根据消息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精练、醒目和生动。

再来谈谈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是名称罗列式导语,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活动由七八个领导同事出席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和领导名字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范文《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和领导,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文风的改变,首先要从党报开始。领导会议新闻很多,读者关心的是会议内容,而不是哪些领导出席了的,但党报又不得不全部点出来。有一年,我们报社发了一条消息,好像是经济工作会吧,在家的四大家都出席了,主席台上都快坐不下了,值班总编见导语中出现的名字太多,就删了些,只写了几个主要领导的,其他的就用“等”领导代替,结果,人大、政协的好几个副职就打电话质问“咋的,我退休了?你们都把我搞到等的序列了。”你看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每次都是出现一大摞领导名单,少了哪一个,都是政治问题,没办法。

二是“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是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还有的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以及导语内数字过多,枯燥乏味,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下面谈谈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通病,就是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三、用细心,挖掘新闻的闪光点

作为一名通讯员,必须要细心,细心的人才目光敏锐。目光的敏锐来自于思想的敏锐,思想的敏锐来自于勤奋,那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同行学习。细心就是要善于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当一个新闻线索出现在面前时,要迅速作出判断:有无新闻价值,价值大小,适合什么报刊。

处处留心皆新闻。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身处基层,接触面小,没有多少新闻可写。其实,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新闻。身处基层,你依然有写不完的题材。要学会从会议中挖掘新闻,从工作总结中提炼新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要穿透“面”,发现“点”。这个点,就是新闻。我们至少可以写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你的工作环境。你的岗位,你的邻居,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都可以写。

2、你的生活阅历。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就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库。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我们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形成美丽的文字。

3、你的思想轨迹。生活感悟、读书体会都可以整理成哲理性的散文,报纸的副刊极喜欢这样的文字。

有了细心,才会有创新。要想有所成就,只有热爱、勤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东西,却仍然摆脱不了照葫芦画瓢的窘境,只能涂抹一些豆腐块,连一篇像样的大块头文章也写不出来。怎样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第一,多读书。尤其是要多读名著。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学素养,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第二,勤思考。经常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对症下药。第三,广交友。要多交结高层次的朋友,特别是一些报刊编辑,他们提的意见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有了细心,你才会去沉下心去构思。有的写得快,有的写得慢,有的鼓捣半天也形不成有效的文字。问题出在构思。不要急于动笔,要先构思。散步时构思,吃饭时构思,睡觉前构思。一旦构思好了,流畅的文字就会从你的笔下飞泻出来。构思是十月怀胎,写作是一朝分娩。

构思也要将就方法。首先要抓住焦点。众所周知,撰写新闻稿件必须有很好的嗅觉,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有时候,一系列事件摆在我们的面前,新闻线索呈现纵横交错的态势,让我们无所适从。这时候,如果面面俱到,不懂得取舍,就会把新闻焦点淹没在平常事务中,无法凸现出它的本来意义。

其次是要提炼经验。在撰写稿件之前,我们会搜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是新闻的血肉,虽然鲜活,但如果离开骨头的支撑,这堆血肉是松散的,缺乏弹性的。材料又像一堆没有经过筛选的散乱的珠子,虽然珍贵,但在没有被一根线串起来之前,这堆材料是鱼目混珠的,也是廉价的。这里说的骨头、线,就是提炼,我们必须选准一条纲,用经验的线条把有用的材料串起来,串成一条珍贵的项链。在提炼的过程中,必须有所舍弃,把那些无助于升华主题的一般材料进行删除。

最后是以新取胜。新闻稿件应该力避俗套,在新字上下功夫。包括内容、标题、写法,都要新颖,让编辑和读者的目光一搭上去,便不忍离开。

我们在写新闻时还要注意几个基本要求。

内容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真实包括整体的真实和局部的真实。

语言要精练。要删去多余的字、词和句子。不简练是初写者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

立意要讲究。也就是要求观点明、立意高。新闻作品是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警示人的,不能出现观点错误和立意的庸俗化。俗话说,意在笔先。作者在写作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这就像盖房子之前,要设计、划线、打桩一样,马虎不得。

要素要齐全。一篇稿子,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不要用可能、大体、数名等模糊字眼,越具体越好,越直观越好。有时候,你的稿件立意、结构都不错,但可能因为要素不齐全,影响了报刊的采用。

如有的文章,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大话空话,唯独没有数字和事例。有的稿件写资助贫困大学生,写了如何摸底、如何下发文件,唯独没有被资助的人数。一看就是根据往年的做法,闭门造车赶出来的。

挖掘要深入。要深入挖掘,不要只写会议、文体活动等浅层次新闻,要尝试写一些综合性的经验新闻、调研新闻、问题新闻。经验新闻就是对某项工作进行认真地总结、疏理,提炼、挖掘出经验性的做法。

四、用耐心,锤炼文章的感染力

写文章,要坐得,要磨得,这就需要有耐心。

耐心体现在采访深入上。特别是通讯写作,报道详细、深入,一般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对一些重要环节和情景,一般要作具体描写,不能“粗陈梗概”;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要深入开掘,不能浅尝辄止;对于主要事实以及与主要事实相关的一些内容,要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从而使内容显得丰富、深入。当然,这里讲的“详细”、“深入”是相对消息而言的,并不是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更不是千篇一律、千文一面,而要根据报道意图、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类型通讯的特点,灵活掌握。

耐心体现在主题的开掘上。通讯的主题,应该是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到最迫切问题的主题。通讯的主题要有时代性,要抓住生活中工作中带方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意义,能对广大群众的思想产生影响。

耐心体现在打造感染力上。通讯除了事实以外,还要有情节,有联想。一些脍炙人口的通讯之所以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讯中能有不少生动而典型的情节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讯的结构灵活多样,它可以突出一个”活”字,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加强通讯的可读性。通讯的语生动、形象、明快、流畅,有一定的文采。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也是通讯常常采用的表达方式。通讯中的抒情是缘事而发,议论则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做“画龙点睛”式的发挥。通讯中的议论和抒情还常常采用对比,使感情的表达更为深刻。

有了耐心,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就不难了。

提炼主题。通讯的主题除了遵循一般文章提炼主题的要求,如正确、深刻。新颖之外,还要求做到反轶时代的精神。这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关系到通讯成败。

怎样提炼主题?一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分析人物、事件的时代意义;二是要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选取材料。一篇通讯,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事无大小都写进去。必须精选材料,这样才能深刻地揭示主题。精选材料要做到典型。获取典型材料的前提是深入、细致以至独到的采访。采访材料一要广,二要细。所谓广,就是采访的面铺得越宽越好,对事件既要掌惺它本身的情形,也要了解其前因后果及与周围事情的关系;对人物,既要了解现在的事迹,也要深知过去的情况和他的生活环境;对概貌,既要掌握目前的情况,也要了解过去的情况和今后的趋向。所谓细,就是在采访中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动作、…个神态,看似微不足道,却往往包含着很高的价值,深入发掘,会增加文章的分量,运用得当甚至能使全文骤生光辉。

灵活表达。要写出生动感人的通讯,必须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手法多样化,这是通讯的重要特色。新闻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洁、干净利索、好看好读,不拖泥带水。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新闻才能起作用。

要巧妙地运用细节。用细节描绘事件可以使事件活灵活现,真切感人;用细节刻画人物,有助于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用细节描写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要比单纯的概述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要适当运用抒情。新闻报道提倡以情感人,要用真实的情感、详实的内容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起到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抒情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此外,通讯中巧妙地运用对话,对刻画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也可以产生较强的效果。通讯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综合运用还是选择其一二,都得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只有将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起来,才能使通讯这颗“明珠”发出异彩。

五、用责任心,做好服务型策划

近年来,关于新闻策划的褒贬一直存在着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能聚集人气,锤炼采编人员能力,而且也是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检阅,成为媒体竞争的一个又一“利器”。这里,我想侧重谈谈三个策划活动:科普夏令营、少儿图书进学校社区以及重阳节邀99名老人免费游古城。

服务型策划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每到暑假前夕,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总会被重提:孩子们放假了怎么过才更有意义?孩子沉迷网吧,无所事事,家长揪心;参加各种培训,枯燥乏味,孩子烦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更有效的教育途径,社会焦急。什么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把宗旨落到具体的新年感动中去,就这样,在与襄樊市科协交流后,一拍即合,为了孩子,举办一次科普夏令营活动。

由于是第一次举行这类活动,列详细计划,跑科普基地,为让活动圆满成功,我和科协的负责同志顶着烈日一处处落实。2005年7月29日,报纸在头版推出招聘小营员的消息,犹如春风拂面,为躁热的暑期吹去一股清凉,当天咨询电话几欲被市民打爆。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报道后,更是掀起一股股清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市委市府、文明办、关工委等有关领导对这种推进科普和现代传媒、科学探寻和旅游参观相结合的方式纷纷予以肯定,并提出务必要将6天夏令营办得务实而生动。这是一个好的信息,市民关注,孩子欢迎,社会肯定,第一步成功了。

为确保活动有序,我们还特意聘请了7名专业教师全程参与,以保证活动的“专业性”和高水平。同时还根据部分家长的建议,在襄城名人城市酒店门口增设一“接送点”,每天有专车接送。对他们的安全也予以着重考虑,为每个孩子购买了意外人身保险。从8月4日开营,到8月9日结束,小营员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科普之旅。

活动地点也是精心挑选,有锦绣园,营员们参观抗战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展览、欣赏精彩的驯兽表演,还在菜园里自己动手采摘和品尝蔬菜瓜果;科技馆里,孩子们动手制作小模型,参加即兴作文比赛;隆中植物园为孩子们开放了梅园、珍稀园、翠竹园、秃杉园等,安排讲解员介绍各种植物生物知识,营员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植物标本;在地震台、气象台,营员们客串一回“测报员”;在神农园农展馆,一件件农具“古董”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农业的发展史,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每人亲自栽种一株花卉带回家种养……很多孩子事后专门写来“感谢信”,感谢夏令营让他们增加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全体营员还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发起“走进科学、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毒品”的“倡议书”。

服务型策划要有务实的创新性。有一年,我到少儿图书馆采访,发现该馆正为多年的老问题犯愁:因历史原因,一直与市博物馆、市书画院、市艺术研究所共处一院,发展空间受限,目前,该馆总面积仅200多平方米,有藏书12万册,办公及藏书占去一部分,阅览室只有40平方米,仅供容纳40人左右,一方面,大量好书难以向青少年敞开,造成图书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想看书的青少年有苦于市场书价上涨,难觅好书读。我就图书馆遭遇的尴尬写了篇稿子后,感觉还应该做点什么?经报社研究,决定与市少儿图书馆联合开展少儿图书“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把好事办好、办实在,办到实处。我们列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力求活动和报道同时创新:周六或周日,少儿图书馆将书运到学校,由学生挑选,免费借阅一周或半月;借阅到期后,在学校开展读书谈或写读后感或讲故事比赛;扩大“进学校”面,在城区或附近乡镇学校继续开展;之后,开始着手少儿图书“进社区”策划活动,争取在三个社区开设分馆,由少儿图书馆免费提供图书,定期更换。系列报道刊发后,立刻引起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在借助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的之机,图书馆的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服务型策划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凡事预则立,特别是大型策划活动,在目的性、创新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严密的操作性、安全性。有年10月,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与襄樊市助老服务联合会联手推出“99名老寿星免费游襄樊”大型助老公益活动,招募99名老寿星报名参与。

起因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省运会的召开,襄樊正变得越来越美,而很多老寿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细睹,帮助老寿星走出家门,游览和感受“美丽的现代襄樊,可爱的生活家园”,使老人们在晚年同样享受到新都市的乐趣,成为此次游览活动的出发点。创意就是,活动将不用机动车,而是乘坐人力三轮车,倡导回归大自然、无污染交通及保健行动,让老年人感到舒适、稳妥、安全。

如何让老寿星们尽览襄江两岸美景?合理的游览线路需先敲定,从襄城到樊城,怎么走,都事先勘察好,还有就是报名登记、身体检查、老寿星们的礼品准备,以及三轮车的安排、交警和救护车的落实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之后才开始发消息运作,结果大出意外,3天时间就有130名老寿星报名,其中年龄最大的99岁。为方便老人们体检,在襄城、樊城各设一体检点,经过免费体检后,敲定名单。

活动当天,统一装扮的99辆人力三轮车载着99位老寿星开始了免费游古城之旅,绵延1公里的车队巍然壮观,沿该市南街、北街、滨江大道、长虹大桥缓缓前行,最后汇入樊城人民广场。由于组织计划周密,活动非常顺利,并由于其规模和创新性,此活动一经本报报道后,新华社、搜狐等纷纷刊载,起到了轰动效果。之后,又将该活动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策划报道,在中房也实施的不少,从最开始的党建系列,到后来的劳模人物系列,再到年底的图说系列,还有重大项目巡礼系列,都有很好的反响。

好了,就啰嗦这么多,耽搁了大家的时间。谢谢。《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第二篇: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

用心去做,其乐无穷

--在中房襄阳公司培训会上的讲稿(2月19日)

周红南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就新闻写作上的事,跟大家交流,心里很忐忑,说来你们肯定不相信,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所以,这次普通话讲的不好,也不敢脱稿,请大家原谅。

办公室年前通知,说让我给大家谈谈新闻写作的心得,以往,也有单位让我去讲,一来感觉水平有限,二来不想讨麻烦,所以都推了。越是推托,越没有机会锻炼,越没有机会锻炼,就越不敢上台。但中房的不能推,这几年和中房打交道,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很多东西,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融为公司的一员,我愿意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交流。

以往给领导写讲话多,自己没机会讲,后来从事新闻,又都是单个采访,更没机会讲,最关键的是缺乏锻炼。中房就搭建了很多平台,让大家都有机会锻炼,包括写稿子和演讲,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今天也很有幸在此锻炼一把。

尽管我们之间不陌生,我还是按规矩自我介绍下,我叫周红南,襄阳日报社一名普通的记者,1995年中专毕业后,分配至襄城区欧庙镇政府当了一名宣传干事,4年后的1999年调入原襄阳县报社,4年后的2003年,原襄阳报社撤销,2004年考入楚天都市报襄樊新闻编辑部,4年后的2007年,地方报撤销,想独自创业,失败,2008年进入襄阳日报社,还好,4年后报社没再撤销,所以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

简单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新闻写作不是很复杂的事情,不需要好高的学历,用公司领导的话说,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另外,就是要学会珍惜当下的工作,经历多个单位撤销的滋味不好受。

言归正传,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用心去做,其乐无穷》。所列举的事例都是我所经历的,这样显得直观,同时,涉及公司的报道也多些,这样显得贴切。

一、用虚心,把握新闻写作要领

学无止境,前提是要虚心。一旦知足就会裹足不前。写作的要领就像盖房子一样,设计、质量,安全等等,大致就那些,但要想做好,做出色,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文化的融入,创新的融入,党建的融入,等等,写作也是一样,细节的融入,情感的融入,力度的融入,等等,只有这样才会出彩,才会打动人。

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

在谈心得之前,我想还是先把新闻的一些基础知识讲一下,尽管大家都知道,因为今天是半天时间,我担心我的心得不够。另外,我也借此机会重新温故一下。

什么叫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事实)报道。

新闻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两种类型,其他的还有新闻言论和读者来信等等。今天我们主要讲常见的消息和通讯写作。

所谓消息,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简便快捷的手法迅速向读者反映新闻事实的一种最常用的写作格式。其中,要把握好五个要素,即向读者说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结果?

我们常见的写作的程序是以倒金字塔式居多,写出简单扼要的导语,交代消息发生的背景,简要概括此消息的主要内容,归纳一个有意义的结尾,基本构架就是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消息的类别与特征。

消息的类别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可分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按新闻报道的内容来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按传播工具来分,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等等。我们从写作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五种类型。

动态消息又称动态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消息中最主要的是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所报道的内容是社会上最近发生或出现的事件、情况、动向。学习新闻写作,首先要写动态消息,这是写好其他消息的基础。写作中要注意选取报道的最佳视点或情景。

经验消息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经验或新闻人物的报道,也称“典型消息”或“典型报道”。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创造得到的成功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所以经验消息往往偏重于交代情况、介绍做法和反映变化与效果,由事实引出经验来。它要求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反映规律性的经验体会,以指导面上的工作。

经验消息写作时要选择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要尽量写得生动具体,言之有物而不空泛,注意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尤其要注意寻找新闻“由头”,体现新闻特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

综合消息是指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类似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它反映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或问题,具有报道面宽、逻辑性强、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总揽全局、声势较大、舆论性强等特点,是一种常用的新闻文体。比方说,记者到一个地区围绕乡镇企业进行采访,了解了许多家乡镇企业的情况,然后写一篇综述性的报道,这就成了综合消息。

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我们接触的不多,对我们实用性也不大,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通讯。

所谓通讯,就是用较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述向读者反映比较重大新闻的一种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三类:人物通讯(介绍典型人物和事例),事件通讯(具有价值的突发事件),概貌通讯(工作总结归纳与表述)。

通讯最大的特点:要有典型性和感动性。细节决定成败。写通讯就是写故事,不能缺少必要的情节和细节描写;篇幅较长;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没有固定公式。

人物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通讯。这种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写出人物的某些特色。

人物通讯有以写某个人为内容的,也有以写某个集体为内容的。事件通讯是以报道典型事件为内容的通讯。事件通讯中也会写到人,但它紧紧围绕事件来写有关的人,力求发掘事件的意义,体现时代的面貌。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

二、用热心,提升写作的基本素质

热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没有热心,就没有收获。

我们身边有很多并不是科班出生,可就是凭着热心和热爱,终于在一个领域里卓有成效。写作成就的高低,并不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很多作家甚至只有初中文凭,我们单位上也有一些高学历的人,甚至包括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可是由于缺乏热心,在单位上也是表现平平。因为只有热心,才会有动力、有激情,才会刻苦钻研,才会锲而不舍。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个爱就是热心,就是热爱。

很多人对记者这一行并不十分了解,觉得记者走那都受尊重,收入也高,其实也不全是。我最初参加工作时,就是一个通讯员,那时候写新闻稿子都是写在信纸上,通过邮寄到报社,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快捷。我那时在乡镇上,发稿子也很难,因为热爱,所以有激情,一篇不中,就写两篇,那时,基本上是一天写一篇。发表了,就对照原稿找差距,慢慢提高,最后每年都是在省市报纸上发表一百多篇。因为热心,有了点成绩,因为这点成绩,也改变了我的人生,从乡镇调入县报社。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吃文字饭。

当了专职记者,才知道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特别是在楚天都市报那几年,凭稿子拿工资,早上一睁眼就开始跑采访,中午赶回报社写稿子,下午再跑出去,晚上再回到报社写稿子,为了增加收入还兼职编辑版面,一直到夜晚十二点才回家。你不跑,就没有写的,没有作品,就拿不到工资。一个月下来,也就三千多块钱,刨去开支,也落不到多少。

另外,记者的职业决定了你要敢于碰硬,帮别人鸣不平,帮别人讨公道,曝光部门的不作为,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一年我自己当了5次被告,还有几次被所谓的黑社会追杀。有时候感觉很累,不想干了。是热爱支撑我走了下来。尽管现在,我不再一线跑新闻了,但那些经历都是财富,给了我很好的锻炼。现在,我们报社比较有钱的,不是新闻骨干,那些开着车,挂着新闻采访牌子的,一般不是真正的一线记者,如果有一天你在大街上看到骑摩托车或挤公交车的,挎个包的,要么是跑保险的,要么就是记者。

啰嗦了这些,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很多东西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尤其是写作,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起码你们现在写稿子不用为生计发愁。

有了热心,就不愁写作的基本素质得不到提升。前面,我说过,写作不是什么高科技,在座的很多人的文章我都学习过,基本素质都具备,仅仅是缺乏一点技巧而已。

下面,我先谈点消息标题的制作。

消息的标题即消息的题目。俗话说,“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读者往往根据标题来选择阅读对象。标题拟得好,一方面能准确揭示消息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吸引读者阅读。标题写不好,则易使读者忽略重要新闻或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就像我们中房设计的房子,标题就是你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说直接点就是楼盘的名称。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无论采取哪种标题形式,均要根据消息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精练、醒目和生动。

再来谈谈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是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活动由七八个领导同事出席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和领导名字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和领导,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文风的改变,首先要从党报开始。领导会议新闻很多,读者关心的是会议内容,而不是哪些领导出席了的,但党报又不得不全部点出来。有一年,我们报社发了一条消息,好像是经济工作会吧,在家的四大家都出席了,主席台上都快坐不下了,值班总编见导语中出现的名字太多,就删了些,只写了几个主要领导的,其他的就用“等”领导代替,结果,人大、政协的好几个副职就打电话质问“咋的,我退休了?你们都把我搞到等的序列了。”你看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每次都是出现一大摞领导名单,少了哪一个,都是政治问题,没办法。

二是“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是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还有的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以及导语内数字过多,枯燥乏味,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下面谈谈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通病,就是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三、用细心,挖掘新闻的闪光点

作为一名通讯员,必须要细心,细心的人才目光敏锐。目光的敏锐来自于思想的敏锐,思想的敏锐来自于勤奋,那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同行学习。细心就是要善于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当一个新闻线索出现在面前时,要迅速作出判断:有无新闻价值,价值大小,适合什么报刊。

处处留心皆新闻。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身处基层,接触面小,没有多少新闻可写。其实,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新闻。身处基层,你依然有写不完的题材。要学会从会议中挖掘新闻,从工作总结中提炼新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要穿透“面”,发现“点”。这个点,就是新闻。我们至少可以写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你的工作环境。你的岗位,你的邻居,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都可以写。

2、你的生活阅历。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就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库。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我们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形成美丽的文字。

3、你的思想轨迹。生活感悟、读书体会都可以整理成哲理性的散文,报纸的副刊极喜欢这样的文字。

有了细心,才会有创新。要想有所成就,只有热爱、勤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东西,却仍然摆脱不了照葫芦画瓢的窘境,只能涂抹一些豆腐块,连一篇像样的大块头文章也写不出来。怎样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第一,多读书。尤其是要多读名著。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学素养,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第二,勤思考。经常对自己的写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不足,对症下药。第三,广交友。要多交结高层次的朋友,特别是一些报刊编辑,他们提的意见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有了细心,你才会去沉下心去构思。有的写得快,有的写得慢,有的鼓捣半天也形不成有效的文字。问题出在构思。不要急于动笔,要先构思。散步时构思,吃饭时构思,睡觉前构思。一旦构思好了,流畅的文字就会从你的笔下飞泻出来。构思是十月怀胎,写作是一朝分娩。

构思也要将就方法。首先要抓住焦点。众所周知,撰写新闻稿件必须有很好的嗅觉,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有时候,一系列事件摆在我们的面前,新闻线索呈现纵横交错的态势,让我们无所适从。这时候,如果面面俱到,不懂得取舍,就会把新闻焦点淹没在平常事务中,无法凸现出它的本来意义。

其次是要提炼经验。在撰写稿件之前,我们会搜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是新闻的血肉,虽然鲜活,但如果离开骨头的支撑,这堆血肉是松散的,缺乏弹性的。材料又像一堆没有经过筛选的散乱的珠子,虽然珍贵,但在没有被一根线串起来之前,这堆材料是鱼目混珠的,也是廉价的。这里说的骨头、线,就是提炼,我们必须选准一条纲,用经验的线条把有用的材料串起来,串成一条珍贵的项链。在提炼的过程中,必须有所舍弃,把那些无助于升华主题的一般材料进行删除。

最后是以新取胜。新闻稿件应该力避俗套,在新字上下功夫。包括内容、标题、写法,都要新颖,让编辑和读者的目光一搭上去,便不忍离开。

我们在写新闻时还要注意几个基本要求。

内容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真实包括整体的真实和局部的真实。

语言要精练。要删去多余的字、词和句子。不简练是初写者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

立意要讲究。也就是要求观点明、立意高。新闻作品是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警示人的,不能出现观点错误和立意的庸俗化。俗话说,意在笔先。作者在写作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这就像盖房子之前,要设计、划线、打桩一样,马虎不得。

要素要齐全。一篇稿子,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不要用可能、大体、数名等模糊字眼,越具体越好,越直观越好。有时候,你的稿件立意、结构都不错,但可能因为要素不齐全,影响了报刊的采用。

如有的文章,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大话空话,唯独没有数字和事例。有的稿件写资助贫困大学生,写了如何摸底、如何下发文件,唯独没有被资助的人数。一看就是根据往年的做法,闭门造车赶出来的。

挖掘要深入。要深入挖掘,不要只写会议、文体活动等浅层次新闻,要尝试写一些综合性的经验新闻、调研新闻、问题新闻。经验新闻就是对某项工作进行认真地总结、疏理,提炼、挖掘出经验性的做法。

四、用耐心,锤炼文章的感染力

写文章,要坐得,要磨得,这就需要有耐心。

耐心体现在采访深入上。特别是通讯写作,报道详细、深入,一般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对一些重要环节和情景,一般要作具体描写,不能“粗陈梗概”;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要深入开掘,不能浅尝辄止;对于主要事实以及与主要事实相关的一些内容,要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从而使内容显得丰富、深入。当然,这里讲的“详细”、“深入”是相对消息而言的,并不是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更不是千篇一律、千文一面,而要根据报道意图、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类型通讯的特点,灵活掌握。

耐心体现在主题的开掘上。通讯的主题,应该是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到最迫切问题的主题。通讯的主题要有时代性,要抓住生活中工作中带方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意义,能对广大群众的思想产生影响。

耐心体现在打造感染力上。通讯除了事实以外,还要有情节,有联想。一些脍炙人口的通讯之所以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讯中能有不少生动而典型的情节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讯的结构灵活多样,它可以突出一个”活”字,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加强通讯的可读性。通讯的语生动、形象、明快、流畅,有一定的文采。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也是通讯常常采用的表达方式。通讯中的抒情是缘事而发,议论则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做“画龙点睛”式的发挥。通讯中的议论和抒情还常常采用对比,使感情的表达更为深刻。

有了耐心,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就不难了。

提炼主题。通讯的主题除了遵循一般文章提炼主题的要求,如正确、深刻。新颖之外,还要求做到反轶时代的精神。这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关系到通讯成败。

怎样提炼主题?一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分析人物、事件的时代意义;二是要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选取材料。一篇通讯,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事无大小都写进去。必须精选材料,这样才能深刻地揭示主题。精选材料要做到典型。获取典型材料的前提是深入、细致以至独到的采访。采访材料一要广,二要细。所谓广,就是采访的面铺得越宽越好,对事件既要掌惺它本身的情形,也要了解其前因后果及与周围事情的关系;对人物,既要了解现在的事迹,也要深知过去的情况和他的生活环境;对概貌,既要掌握目前的情况,也要了解过去的情况和今后的趋向。所谓细,就是在采访中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动作、…个神态,看似微不足道,却往往包含着很高的价值,深入发掘,会增加文章的分量,运用得当甚至能使全文骤生光辉。

灵活表达。要写出生动感人的通讯,必须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手法多样化,这是通讯的重要特色。新闻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洁、干净利索、好看好读,不拖泥带水。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新闻才能起作用。

要巧妙地运用细节。用细节描绘事件可以使事件活灵活现,真切感人;用细节刻画人物,有助于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用细节描写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要比单纯的概述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要适当运用抒情。新闻报道提倡以情感人,要用真实的情感、详实的内容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起到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抒情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此外,通讯中巧妙地运用对话,对刻画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也可以产生较强的效果。通讯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综合运用还是选择其一二,都得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只有将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起来,才能使通讯这颗“明珠”发出异彩。

五、用责任心,做好服务型策划

近年来,关于新闻策划的褒贬一直存在着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能聚集人气,锤炼采编人员能力,而且也是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检阅,成为媒体竞争的一个又一“利器”。这里,我想侧重谈谈三个策划活动:科普夏令营、少儿图书进学校社区以及重阳节邀99名老人免费游古城。

服务型策划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每到暑假前夕,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总会被重提:孩子们放假了怎么过才更有意义?孩子沉迷网吧,无所事事,家长揪心;参加各种培训,枯燥乏味,孩子烦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更有效的教育途径,社会焦急。什么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把宗旨落到具体的新年感动中去,就这样,在与襄樊市科协交流后,一拍即合,为了孩子,举办一次科普夏令营活动。

由于是第一次举行这类活动,列详细计划,跑科普基地,为让活动圆满成功,我和科协的负责同志顶着烈日一处处落实。2005年7月29日,报纸在头版推出招聘小营员的消息,犹如春风拂面,为躁热的暑期吹去一股清凉,当天咨询电话几欲被市民打爆。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报道后,更是掀起一股股清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市委市府、文明办、关工委等有关领导对这种推进科普和现代传媒、科学探寻和旅游参观相结合的方式纷纷予以肯定,并提出务必要将6天夏令营办得务实而生动。这是一个好的信息,市民关注,孩子欢迎,社会肯定,第一步成功了。

为确保活动有序,我们还特意聘请了7名专业教师全程参与,以保证活动的“专业性”和高水平。同时还根据部分家长的建议,在襄城名人城市酒店门口增设一“接送点”,每天有专车接送。对他们的安全也予以着重考虑,为每个孩子购买了意外人身保险。从8月4日开营,到8月9日结束,小营员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科普之旅。

活动地点也是精心挑选,有锦绣园,营员们参观抗战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展览、欣赏精彩的驯兽表演,还在菜园里自己动手采摘和品尝蔬菜瓜果;科技馆里,孩子们动手制作小模型,参加即兴作文比赛;隆中植物园为孩子们开放了梅园、珍稀园、翠竹园、秃杉园等,安排讲解员介绍各种植物生物知识,营员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植物标本;在地震台、气象台,营员们客串一回“测报员”;在神农园农展馆,一件件农具“古董”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农业的发展史,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每人亲自栽种一株花卉带回家种养……很多孩子事后专门写来“感谢信”,感谢夏令营让他们增加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全体营员还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发起“走进科学、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毒品”的“倡议书”。

服务型策划要有务实的创新性。有一年,我到少儿图书馆采访,发现该馆正为多年的老问题犯愁:因历史原因,一直与市博物馆、市书画院、市艺术研究所共处一院,发展空间受限,目前,该馆总面积仅200多平方米,有藏书12万册,办公及藏书占去一部分,阅览室只有40平方米,仅供容纳40人左右,一方面,大量好书难以向青少年敞开,造成图书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想看书的青少年有苦于市场书价上涨,难觅好书读。我就图书馆遭遇的尴尬写了篇稿子后,感觉还应该做点什么?经报社研究,决定与市少儿图书馆联合开展少儿图书“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把好事办好、办实在,办到实处。我们列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力求活动和报道同时创新:周六或周日,少儿图书馆将书运到学校,由学生挑选,免费借阅一周或半月;借阅到期后,在学校开展读书谈或写读后感或讲故事比赛;扩大“进学校”面,在城区或附近乡镇学校继续开展;之后,开始着手少儿图书“进社区”策划活动,争取在三个社区开设分馆,由少儿图书馆免费提供图书,定期更换。系列报道刊发后,立刻引起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在借助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的之机,图书馆的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服务型策划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凡事预则立,特别是大型策划活动,在目的性、创新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严密的操作性、安全性。有年10月,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与襄樊市助老服务联合会联手推出“99名老寿星免费游襄樊”大型助老公益活动,招募99名老寿星报名参与。

起因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省运会的召开,襄樊正变得越来越美,而很多老寿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细睹,帮助老寿星走出家门,游览和感受“美丽的现代襄樊,可爱的生活家园”,使老人们在晚年同样享受到新都市的乐趣,成为此次游览活动的出发点。创意就是,活动将不用机动车,而是乘坐人力三轮车,倡导回归大自然、无污染交通及保健行动,让老年人感到舒适、稳妥、安全。

如何让老寿星们尽览襄江两岸美景?合理的游览线路需先敲定,从襄城到樊城,怎么走,都事先勘察好,还有就是报名登记、身体检查、老寿星们的礼品准备,以及三轮车的安排、交警和救护车的落实等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之后才开始发消息运作,结果大出意外,3天时间就有130名老寿星报名,其中年龄最大的99岁。为方便老人们体检,在襄城、樊城各设一体检点,经过免费体检后,敲定名单。

活动当天,统一装扮的99辆人力三轮车载着99位老寿星开始了免费游古城之旅,绵延1公里的车队巍然壮观,沿该市南街、北街、滨江大道、长虹大桥缓缓前行,最后汇入樊城人民广场。由于组织计划周密,活动非常顺利,并由于其规模和创新性,此活动一经本报报道后,新华社、搜狐等纷纷刊载,起到了轰动效果。之后,又将该活动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策划报道,在中房也实施的不少,从最开始的党建系列,到后来的劳模人物系列,再到年底的图说系列,还有重大项目巡礼系列,都有很好的反响。

好了,就啰嗦这么多,耽搁了大家的时间。谢谢。

第三篇:新闻写作培训

新闻稿,也就是通讯,是报纸、电台常用的文体。因此,通讯也应该满足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局或造成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也就可以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通讯和文学作品又有所不同,文学作品可以虚构,而通讯不可以。这就涉及到了通讯的三个基本特点: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也就是说,通讯必须客观真实,而且要及时广播出去。不真实,就是假新闻,不及时就是旧闻,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亲临现场,写自己亲眼所见、真是所感,绝不可以道听途说妄加揣测。

分类和写作

1.通讯一般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

2.主题要明确。就是说你到底想要向读者广播个什么东西,有什么意图。

3.材料要适当。有了主题后,就要围绕主题去组织材料。往往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被访者常常会给你提供许多素材,在这许多素材当中,实际上有许多材料是你所不需要的,所以,你就要从一地鸡毛中,逐一甄别,合理取舍,最后遴选出你所需要的材料。

4.角度要新颖。有了材料,就要选择成文的角度。一件事情发生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都知道,老调重弹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看的。这就要求写作者要选择一个即合理又新颖的角度去写。比如,2005年,周家湾居委有一名归侨摔伤了,由于老归侨家庭经济很困难,老婆和女儿全有精神疾病,所以也没人照顾。这种情况下,街道侨联就发动大家捐款,并且把这件事报到区侨办,区侨办又报到市侨办,结果,上级部门也捐款了。当时街道要我去写一篇报道,本意是想写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如何捐款帮助老归侨度过难关。我去了以后,发现了另外一个细节,就是老归侨的家人都送进了精神科医院,家里很乱。老归侨住院期间也没人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居委干部轮流去服侍老归侨一家。我认为,从捐款的角度写太普遍,没有新意,于是我就选了居委干部这一角度,再在写的时候,把大家捐款的事一并写进去,结果被新民晚报刊登了,而且被评为当年上海市社会新闻三等奖。

5.标题要别致。通讯稿写好了,未必有人看。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信息量太大了,没有人有时间有耐心一篇篇新闻看过去,都是挑着看。所以你写的新闻要想脱颖而出,吸人眼球就非常重要。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别致的标题,使你的文字被读者的法眼选中。当然,一个好的标题对文章来说,有时候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画家拿了一幅画来给《龙华社区》报投稿,那幅画是一幅风景画,但没有主题。大家知道,没有主题的画,对普通居民来说一般是很难看懂的。我仔细看了以后,发现,画面中有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所以,在刊登的时候就想给他添一个主题,起初的时候想用“搀扶”为标题,用了以后觉得没有诗情画意,就改为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结果,画家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说,这样一来把画的主题就体现出来了。还有一次,是世博会前夕,妇联搞了一次摄影比赛,一位居民送了一幅摄影作品给我看,照片上是一位电工正在中国馆前安装路灯,我灵机一动,给照片取了一个主题,“我为世博增光”,增光用引号引起来,实际上就是谐音,结果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闻标题的制作

1.要题文一致。有很多人的标题和文章是不对应的,就是说标题是标题,文章是文章,两者毫无关系。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人人都想把标题设置的更好,而在设置标题的时候,脱离了文章的主题。比如说,街道曾经有这么一篇通讯,是写街道市政管理方面的。文章内容是写街道拆了多少违章,种了多少绿化等等。结果他的标题是“传承千年文化,打造魅力龙华”。文章通篇读下来,我没有看到半点文化。但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应景的标题,因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加强文化建设”。显然这个标题是题不对文的。

2.要易读易懂。标题不要太晦涩难懂,因为读者是普通大众,不是专家学者,太晦涩太难懂就偏离了新闻普众性的要求。有些人喜欢表现自己有文化,有学问,故意在标题上拽一拽,用一些难懂的不常见的生僻字或冷僻的诗文。当然,不是说是文不能用做标题,是不能用冷僻的诗文。我记得十年前,我还在当老师的时候,我们一个办公室的十五位老师(包括语文老师),没有人看懂当时上海教育报的一篇新闻的标题(具体的标题我已经忘记了,但这件事记得很清楚),这样的标题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可取。我对这种现象用时髦的话来说,叫装。

3.用富有表现力的事物来当做标题。所谓有表现力,就是只要一看标题就会令人内心产生激动、感动、愤怒、讨厌等心理反应。比如说,韩寒早年写的文章《穿着棉衣洗澡》,这个标题就非常富有表现力,听起来就让人好奇,觉得穿着棉衣洗澡,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吸引读者去读这篇文章;还有以前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样的标题,一听就让人揪心;前几天解放日报的《医疗过度:一次心脏病就装了7个支架》,这样的标题,一听就让人气愤。像这些标题都是属于有表现力的标题。

4.巧用诗文来当标题。用诗文做标题,既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可以使文章增添文才,还可以使文章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叫做一举三得,但不能过,过了,就是装。比如:前几年,湖北洪湖莲子产业产值超十亿元,当时湖北日报作了一个长篇报道,标题就是引用诗句“映日荷花别样红——湖北洪湖莲子产业产值超十亿元”(原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002年,长江受到污染,《楚天都市报》发了一篇通讯,标题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浊浪令人心忧”(原文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004年,我发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通讯,是写张家园居委书记一心为民的,用了一个标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原文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小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5.巧用几个并列的词语做标题。这里所谓的并列的词语,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相关的。比如,某贫困地区的一名小学教师,看到当地缺医少药,心有不忍,就自学医学。学成后,他一边从医,一边教书,教书的时候对学生特别严格也特别慈善,当然,严格是对待学业,慈善是对待生活。后来当地媒体对这个老师进行了报道。报道的标题就是“严师、慈父、名医”,大家看看这个标题,三个毫不相关的词语,却因为一个人而变得相关起来,这三个词实际上是这名老师的三重身份,而这三个词从不同的三个侧面刻画了人物形象。2008年,我写的一篇征文,获上海市委宣传部优秀论文,征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对《上海宣传通讯》这本内看的学习和使用情况。我用的标题就是“邂逅、受益、推荐”,就是说,我如何在茫茫书海终遇到了《上海宣传通讯》,我从这本书中如何受益,最后又如何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人。还比如张爱玲的小说《色、戒》等。

6.用疑问句式做标题。这种标题的好处就在于直接提出疑问,让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寻找答案。这种标题在写负面新闻或面对社会某一疑问的时候采用,效果非常好。比如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标题直接引导读者去寻找答案;前几年,在针对深圳特区是不是要撤销的问题,深圳晚报登了一篇通讯,标题是《深圳特区还能维持下去吗?》可以看出,这两篇是针对社会普遍疑问而写的,用疑问句作标题实际上就是自己出题目,自己解答。针对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这种标题更能警醒人们,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前两天(2月20日),解放日报登了一篇新闻,标题是“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安全吗?看专家怎么说”,一看就知道,肯定不安全,安全还要拿出来讨论吗?所以这样的标题,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眼球。

7.巧用容易引人产生遐想的模糊字眼做标题。这种标题,我把他叫做噱头标题,这种设置标题的形式是当下最流行的。它主要是利用了人们某种不健康的心理,让人忍不住去偷窥一眼。比如,《丈母娘要和我睡一张床》,这样的标题看上去是很吓人的,但看完全文以后,你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很温暖的文章,它主要是讲妻子出差,丈母娘来自己家照顾生病的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自己要睡到沙发上去,丈母娘怕他受凉会加重病情,就在自己的床上另加了一床被子,让他同床不同被。

8.巧用同音字做标题。比如最近关于苏泊尔厨具重金属超标的报道层出不穷,其中有一篇报道是这样的《苏泊尔厨具:专家再爆“锰”料”》,在这个标题中,作者就巧妙运用了“猛”和“锰”的同音;还比如,前几天,意大利的一个纪录片获得了柏林金熊奖,当天的新闻标题是这样《意大利纪录片,柏林擒金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金熊”非彼“金熊”也。

9.直接用文中主人翁的话语做标题。这是一把万能钥匙,它的好处是既不会文不对题,也能很好地诠释文章的主题。前几天(2月17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长篇通讯,报道了解放军105医院院长高春芳的感人故事。通讯的标题就是高春芳的一句话“没有菩萨心肠,就不配当医生”。这样的标题很切合文章的内容,也很能刻画主人翁的思想境界,就非常好。新闻角度的选取

1.紧跟时代选角度。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是千古真理。紧跟时代的脚步就是说,当下什么最热,就从什么角度去写。

2.以小见大选角度。就是说面对一件发生的事件,写作者不是笼统概述事件的经过,而是选取事件某一个特定的镜头,通过特定的镜头,慢慢散开,就像一个广角镜头,逐渐发散开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果。比如,会议通讯是很难写的。一般的人都是这样写的: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开了一个什么会,会议通过(传达)了什么内容,最后取得了什么好的效果。而某地的一篇劳模表彰大会的通讯就写得非常有特色。它从劳动局局长做报告开始写,抓住局长向老模鞠躬这一细节,以小见大地写了社会对劳模的尊敬和爱戴,我记得当时的新闻标题是《向劳模鞠一躬》。3.从特殊性中选角度。现在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你捐款1000元不是新闻,乞丐捐款10是新闻;王菲歌唱得好不是新闻,王菲唱歌跑调才是新闻;王菲和李亚鹏生一个健康的女儿不是新闻,而生了一个兔唇的女儿就是新闻。所以,面对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要从共性中找出特殊性。比如今天你说我在这里和你们交流如何写新闻,绝对成不了新闻,如果你说一个外地民工来街道给机关干部上新闻写作课那绝对是一件新闻。2月17日《环球时报》刊登的一条印度的新闻,角度是选得相当的新颖。讲的是印度的某贫民窟中,不仅贫穷,而且脏乱差,甚至连厕所都没有,男男女女都是就地解决。政府也一直没有认真去解决。有一次,一外来女子和男子结婚,新婚之夜发现当地连厕所都没有,很不习惯,第二天就逃回了娘家。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政府被迫无奈,在当地建起了第一座厕所。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这个新闻一定是写政府如何如何为民争取资金,建起了第一座厕所。但是你想想,不要说印度,就是中国,也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厕所,建一座厕所能成为新闻吗?结果记者转换了一下镜头,以《印度新娘为厕所出走成楷模》为标题,写了一篇新闻,结果这篇新闻传播到了全世界。

4.从遗忘的角落中选角度。对于一件事情,共性的东西大家都看得到,都会去写,作为一个新闻人,要善于从大家遗忘的角落中选取角度写新闻。

写作中几个应该注意的细节

1.不要空话套话太多。有些人一拿起笔,就是“在xx的指导下,在xx的统领下,在xx的正确领导下”,屁放了许多,全是空屁,没一点作用。新闻就是要短小精悍,要干货,不要湿货。

2.不要大抒特抒个人情感。有些人一写到帮困送温暖,就是感谢这个,感谢那个,不然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样写太矫情,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就差一句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否则到是一篇很好的悔改书。

3.不要随便下结论。在人物通讯中,写到结尾的地方,有些人总忘不了写上“他真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崇高的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其实这是错的,新闻只是把主人翁的某一方面,甚至某一个点展示给了人们,结论应该让读者去下。

4.一个事件的多个方面,要按编年体的结构来写。就是说一个事件,它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写的时候,要先写重要的方面,再写次要的方面,越是次要的越要放到后面写。这样的话,便于报纸编辑人员的编辑。因为报纸版面有限,不可能把你写的东西全部放上去,另外编辑人员面对许许多多的稿件,也不可能来细细看你一个人的稿件,来帮你挑出重要的,剔除不重要的。一般编辑人员编辑稿件都是从后面往前面删除,这样一来,次要的删除了,也不会影响稿件的质量。

5.投稿时多看几遍,尽量不要有错别字。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编辑的尊重。

二.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6.中国文学的长篇巨作是从元曲开始的,以前唐诗宋词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文学作品,都篇幅相对较短,且通篇精悍。元曲及明清小说的涌现,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革命性的影响,其中的一个就是“虎头、猪肚、豹尾”理论的出现。所谓的“虎头、猪肚、豹尾”理论,就是指创作者通常在开篇与结尾上下大功夫,以求得开篇吸引眼球,结尾震憾人心的效果。而中间部分则写得比较随意,不仅不是很讲究字词的斟琢,而且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比较散漫。这样安排,主要是与长篇曲牌及小说的篇幅过长的原因。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的作者几乎是耗尽一生精力写一篇小说,但也还有“猪肚”出现,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准备就新闻的导语写作,即“虎头”部分向大家汇报几种常用的写作技巧。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

7.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8.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6.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9.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0.欲擒故纵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欲擒故纵”。“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11.提问作答法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12.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第四篇:新闻写作培训

校报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新闻消息写作培训教案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等。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

7、交代必要的背景。

新闻消息的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依据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很像倒置的金字塔。这是小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方式。

特点:

(1)最能体现新闻性。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新闻欲”。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2、金字塔结构

这是将事实结果,最重要的材料留到最后才显示出来的消息结构。相对于“倒金字塔结构”而言,又称“积累兴趣”结构。它不像倒金字塔结构依据材料的重要性安排结尾,而是依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事件的开头,便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便是消息的结尾。直到最后,才把事情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显示出来。

特点:

(1)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3、散文式结构

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采用散文式结构,消息开头可以先简笔描绘有关场面、情景、气氛、色彩,或即兴抒发见闻、感触;或引发调动读者的联想,激起读者的兴趣;或设置悬念等;然后,再有节奏地和盘托出新闻事实特点:

(1)比较自由和有文采。

(2)比较容易突破消息写作的某些模式、框框,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面孔,使消息行文富于变化,较为引人爱看。

消息的特点:

【真实准确】

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消息必须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用确凿的事实来教育影响读者,绝不允许虚构和添枝加叶。无论是构成消息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真实、准确可靠。

【讲究时效】

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它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短小精粹】

消息要用较小的篇幅,简练的文字来叙述事实、传达信息,要求内容集中,言简意丰。

消息的种类:

1、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2、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3、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新闻的要素: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

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例如《中国证券报》2008年10月20日报道:针对性财税信贷外贸政策将尽快出台(此为主标题,前有引题,后有副题)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

针对性财税信贷外贸政策将尽快出台

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在消息主体的写作中,应注意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主次和详略。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 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如果在新闻写作中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第五篇:新闻写作培训

新闻写作培训

一、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属性。

2、时效性——争分夺秒,在新闻发生的瞬间,把新闻捕捉到手。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新闻。新闻写作时注意:用短词,不用长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不要拐弯抹角;不要华而不实。

3、群众性——针对新闻读者,站在读者角度思考读者想看到什么。

多角度报道:比如体育报道,可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可以报道⑴比赛的意义,⑵可能出现的结果,⑶个人记录,⑷比赛时的现场情况,⑸比赛时的天气状况,⑹比赛成绩,⑺新的胜利(黑马)

二、消息的写作——用事实说话,特别注意时效性

1、消息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

标题 可以是单行,也可以是多行。多行标题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主题是标题最重要的部分,用来点明消息中最重要的事实或观点;辅题对标题进行补充。

电头 学生记者 某某 报道

导语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导语要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必须与报道主题一致。“5个W”的成分(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意义)前四个不能少,后一个可以不写。(如常用的,某月某日上午,某个活动在哪里举行)如果活动比较有意义,把活动的意义写进导语里(尽量浓缩简洁)。如果像迎新晚会的意义主要是迎接新生,意义比较显而易见,就没有必要写。

主体 导语之后,消息的主要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具体报道和说明。比如晚会类有领导讲话,需要记下领导讲的话然后进行加工,挑出有意义的内容,有时需要把他即兴讲话口语化的语言转化成书面用语。对于节目的描写不要只是罗列节目单,要有详略,贴近晚会主题的、节目精彩新颖的要详写,其他的挑几个写一下。注意节目的描写不要太主观,要学会借用观众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写出你想表达节目精彩的意思。

背景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就是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就是背景材料。注意:背景材料要紧扣主题,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背景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不一定都放在最后写,可以放在导语,也可以放在主体中,但不能随意乱加背景材料。(活动类的在背景中介绍活动主旨、意义、后续相关活动;报告会类的一般在新闻背景中对报告人进行简单介绍,新闻网公告上一般都有报告人简介)

附写晚会的新闻稿一篇

教育科学学院举行欢迎2010级新生文艺晚会

学生记者 张秋丽 程啸雨 贾婉 王若寒报道

艳阳皓月齐迎新,风采尽展舞青春。2010年9月20日晚,我校金明校区马可广场歌舞翩跹,热闹非凡,教育科学学院欢迎2010级新生文艺晚会在此隆重举行。我校常务副校长赵国祥,学生处、校团委、教育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与学院全体师生一起观看了晚会。赵国祥用四个短语表达了对新生的希望:一是珍惜,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珍惜经过十

多年努力获得的学习机会;二是规划,希望同学们规划出自己四年中要做的事情,树立目标,采取行动;三是勤于思考,希望同学们既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能通过思考创新知识;四是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同学们在合适的时间走出校园,用知识服务社会。赵国祥说,大学的课堂是立体的课堂,要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相结合。他希望同学们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学院党委书记杜静代表院党委、院行政向莅临晚会现场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经过努力踏上新台阶的2010级本科生、硕士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该院2010级本科生在军训各项比赛中的出色表现。

晚会的节目内容精彩纷呈,涵盖了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朗诵等各种形式。独具创意的《DIY时装秀表演》以环保为主题,采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材料做出精美的服装及饰品,以T台秀的表演形式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启发思维,用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2007级辅导员李宁宁带来的歌曲《好运来》、《好日子》歌声悠扬,欢快动听;藏族舞蹈《唐古拉风》、彝族舞蹈《竹竿舞》、动感时尚的爵士舞《change》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的视觉盛宴;相声《我是专家》以期末考试为背景,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晚会在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下载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公司新闻写作培训会上的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写作培训

    新闻写作培训 基本知识 校园新闻 一般套路 注意事项 一、基本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

    新闻写作培训课件

    新闻写作培训课件一、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各类宣传媒介(包括但不限于网媒、纸媒、广播电视、自媒体等)进行传播的信息统称。二、企业新闻宣传的作用1.企业新闻宣传......

    新闻写作培训五篇范文

    新 闻 写 作 培 训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2009年11月4日星期四 新闻常识概况 1. 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2.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

    记者团新闻写作培训

    记者团新闻写作培训 培训内容 1、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2、校园记者常用新闻体裁; 3、校园新闻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4、新闻写作技巧记者的铭言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 做人方为......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

    充电以后劲更足 ——参加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心得 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树立单位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机要局新闻写作能力,促进我局的宣传工作,3......

    新闻拍摄写作培训

    电视新闻写作、策划及获奖新闻赏析 杨广龙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 所谓电视新闻,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 最......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

    参加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近日,我参加了由XX老师主讲的通讯员培训。XX老师以《XX报》稿件为例,讲解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采访技巧、经验体会等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新闻......

    新闻写作培训总结

    新能源公司新闻宣传业务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4月26日-4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新能源公司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本次培训邀请贵州电网新闻中心张军焰、江伟、卲大学、韩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