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
毕业论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
一、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 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二、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 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与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M(monograph)
论文集:C(collection/corpus?)
报纸文章:N(newspaper)
期刊文章:J(journal)
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报告:R(report)
标准;S(standard)
专利:(patent)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与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数据库:DB(data base)
计算机程序:CP(computer program)
电子公告:EB(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四、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 “参考文献:”(左顶格)或 “[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列如: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1993,33(4): 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 1998-08-16/1998-10-04.[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 [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五、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第二篇:外文文献注释规范
外文文献注释规范
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为准。
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中文相同。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题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期刊文章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登载的刊物题名为斜体。
单页为p.79.两页以上为pp.79-90.两个p
示例1:专著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19-28.示例2: 译著
M.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by William Marsden,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55, 88.示例3: 主编
T.H.Aston and C.H.E.Phlipin(eds.), The Brenner Debat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35.示例4: 析出文献
R.S.Schfield, “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in R.I.Rotberg and T.K.Rabb(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79.示例5: 期刊
Heath B.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19, no.2(April 1993), pp.199-215.
第三篇:毕业论文注释规范
毕业论文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请各位按照规范去标注)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3): 62 – 67.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5] Gill, R.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Can the Subaltern Speak?”[A].In C.Nelson & L.Grossberg(eds.).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10] Almarza, G.G.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p.50-78.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举例】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1998–08–16/1998–10–04.[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 [DB/CD].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第四篇: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注释、文献与致谢样本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背景分析
Notes
(1)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knowledge and sincerity.(2)Lao Tzu: The founder of Taoism.Born in the State of Zhou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e worked for some time in the Zhou government.He was searching for a way that would avoid the constant feudal warfare and other conflicts that disrupted society during his lifetime.The result was his book: Tao-te-Ching, which contains about 5,000 words on dao and de, or the way and its functions.Others believe that he was a mythical character.(3)John King Fairbank: A Francis Lee Higginson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the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re at Harvard.(4)Wuxing and Fengshui: Wuxing or the Five Elements are: Wood, Fire, Earth, Metal, and Water.They are the grounding theory for yin-yang balance.The Five Element theory views the Universe and its functioning as being cyclical and interactive.Accordingly, all of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within it are interdependent.Fengshui, or geomantic omen, is closely related to Wuxing.The Fengshui theory holds that the location of a house or tomb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Taoists believe good Fengshui could keep the yin-yang balance and could bring fortune.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背景分析
Bibliography
Chang, K.C.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Ebrey, Patricia B.Chinese Civilization A Sourcebook.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3.____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Eng, Kuan Khun.“The Changing Moral Economy of Ancestor Worship in a Chinese Emigrant District.” 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23(1999): 99-132 Fairbank, John.K & Goldman, Merle.China: A New History.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Niu, Weihua & Sternberg, Robert J.“Societal and School Influences on Student Creativity: the Case of China.”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40(1)2003: 103-114 Tan, Amy.The Joy Luck Club.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90.
Tuan, Nien-Tsu & Ryan, Tom.“Is the Wind, or the Flag, Moving? An Oriental Perspective on the Complex Problem.”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9(2002): 271-279 Wang, Huarong.“The Bridge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n The Joy Luck Club”,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2(2004): 40-43.Wang, Qi & Li, Jin.“Chinese Children’s Self-concepts in the Domains of Learning and Social Relation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40(1)(2003): 85-101.Zhu, Zhichang.“Confucianism in Acti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riental Systems Methodology.”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5(1998): 111-130.陈爱敏.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关照.文史哲, 2003(4): 116-120.何立群, 吴金平.风水对小说《喜福会》创作的影响.八桂侨刊, 2002(4): 50-52 何立群.五行理论与《喜福会》的成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74-77 胡勇.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胡勇.论美国华裔文学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外国文学研究, 2003(6): 87-92 令狐萍.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潘军武.不可思议的中国人:《喜福会》中的异国情调与东方主义.武汉大学: 2002.彭逢春, 罗婷.从《喜福会》探析谭恩美的文化身份.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2): 74-76 张瑞华.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麻将.外国文学评论, 2001(1): 95-100 赵文书.Position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 Contested Terrain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背景分析
Net.1: 陈启智.儒家思想与家庭伦理.2006-01-20, http:// Net.3: Tan, Amy.An Interview 2006-1-20
http://www.xiexiebang.com/authors/au-tan-amy.asp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背景分析
(本篇“致谢”仅供参考,非唯一或标准文本)
Acknowledgement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to all the teachers at the School(College)of __________, Sichuan University, whose instructions and guidance have made my three/four years at the university a truly rewarding experience.In particular, I wish to extend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Prof.___, Prof.___, … and Prof.___, from whose lectures I have profited tremendousl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Words fail me when I try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to my supervisor, ____, for all his/her inspiring ideas and kind help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my thesis writing.Without his/her helpful suggestions, guidance and patienc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My thanks also go to my fellow classmates and friends who have rendered me their generous help.I am particularly grateful to my parents for their strong support and deep care given to me during the process of my thesis writing.I am also deeply indebted to the authors mentioned in the bibliography.Their academic researches have given me a great deal of inspiration.It is my pleasure to dedicate this thesis to them all.
第五篇:朱苏力 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
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序
朱苏力
在当代中国,作为学术制度问题,最先关注法律文献引证问题的可能是高鸿钧先生和贺卫方先生。1988年前后,当时他们二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编辑《比较法研究》,首先提出并且在办刊过程中身体力行坚持了这一实践。由于他们的要求和实践,也影响了整整一批当时属于年轻的,如今已人到中年的学者;他们更多借鉴了美国法律评论的风格。而在编辑部之外,梁治平先生在他最早的一些论文中也开始了类似的追求,主要借鉴的是当时在中国大陆引证传统相对健全的文史哲学科的经验以及海外的汉学著作。此外,还有以梁慧星先生为代表的“文革”后最早的一批民法以及刑法学者,也逐步通过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法律学术的引证规范。之后,大约15年前,邓正来先生组织了有关学术规范化的讨论,尽管关注的是广泛的学术研究领域,却同样影响了法学。贺卫方先生以及其他学者在多次会议上也曾一再倡导,并提出过比较简单的引证规范。所有这些努力促使诸多中国法学刊物和书籍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风格一变,普遍注意了文献引证的规范。至此,应当说,这个传统在法学界已经基本确立,只是没有人来将这些基于实践形成的规则予以系统整理编写。如今,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罗伟先生基于他多年对法学文献的经验,提出了这个建议稿,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符合一个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名副其实的说法——“集大成者”。
文献引证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国法学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的产物。30年前,中国法学研究的文章大多没有引证;若有也只是马列和毛主席的指示,偶尔也有周恩来或董必武或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言词。文献引证因此是附着于权威的,是引证者自觉赋予被引证者的一种特权。因此,毫不奇怪,尽管最早附着于政治权威,但这一引证的基本规范很快被延伸到学术权威身上。先是延伸到一些为领袖所评价或提及的学者,例如孔孟、老庄、商鞅、韩非以及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卢梭等;之后解放思想又逐步延伸到其他较少或者没有进入领袖队伍中的著名学者。但随着中国立法的增多,引证法条开始增多,这时,尽管还有权威的影子,但引证已经开始更多技术化了。随着20世纪90年代学术著作和译著出版的增加,文献引证也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引证与权威的关系进一步淡化了,而与思想学术交流的必须联系更紧密了。如今,随着新闻报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类型的实证研究增加,都推动了法学文献引证的变化和发展。法学文献的引证日益凸显为学术研究论证所必需的各类资料来源。引证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权威来源,甚或学术装饰。法学文献引证的规范化因此成为必须。
我提到了学术装饰不是偶然的。因为目前的一部分法学研究成果中确实有把文献引证作为装饰的倾向,目的是炫耀或其他?这种倾向对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构成一个妨碍,而不是激励。我赞同贺卫方的观点,引证必须以必要为前提。否则,为了引证而引证,为了学术包装而引证,会成为中国法学学术发展的一个新的病灶。引证的全部目的以及判断标准都必须有利于推进法学研究的发展,而不能是其他。仅此而言,同样要求法学文献引证的规范化。
罗伟先生留学美国多年,先后在法学院和图书馆系学习研究,毕业后,又在法学院图书馆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有关法学文献的经验。特别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关心中国法学研究的发展,有志于编写这样一本书。3年前,他来到北大法学院和我谈及并讨论了这项工程,他还先后同贺卫方、赵晓海等老师以及当时就职于法律出版社的蒋浩先生细致交谈,大家达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此后,他在美国申请了相关研究基金,开始了这项工作,并回国就此召 1 开了专题研讨会,最终提出了这份建议稿。我们必须感谢他的努力。北大法学院的赵晓海老师也为此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我们同样表示感谢。
感谢不是客套,而是因为中国的法学研究事业就是这些同仁和朋友通过这类细小的努力逐渐推进的;而中国法学和法治的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
苏力
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目录
罗伟
前言
第一章 简介
第二章 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要求
第三章 中国规范性文献的引注
第四章 非规范性(二次)文献的引注
第五章 外文文献的引注
第六章 国外主要法律引注标准简介与参考
前言
法律引注指的是在书写法律文书或法学著作时,对文中所引用的法律依据或者文献,注明其出处,以便帮助读者了解和印证法律渊源和其他法律工作者的观点。笔者已在美国法学院教授法律检索多年,对美国的法律文献引注统一标准及其运用有一定的了解,近年来也对中国及英、法、德、日、韩等国的法律文献引注标准作了一些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后,发现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日本和韩国都有各自通行的法律文献引注标准,所以,笔者觉得中国的法律界也应该有一套比较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文献引注标准。2004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信息中心赵晓海主任的协调下,笔者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朱苏力院长和贺卫方教授对法律文献引注规范的统一开始进行研究。
中国近年来已开始重视引注的统一化,1996年教育部颁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9年新闻出版署也颁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这些规范引起了学术界的几次讨论,特别是2002年间,在“学术批评网”(http://)。
(一)英国成文法
英国成文法只是汇编成册,但没有法典化,所以引注时,应加上单行法律的名称。
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
法律名称及其颁布年份,UK(大不列颠简称)章序号。
英国“1992年社会保险缴纳与福利法”第四章,引注为:
例:
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s and Benefits Act 1992(UK)c 4.(二)判例
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