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10:3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对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教学提示: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XX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XX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找范文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XX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xx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课讲稿

一、正确分析形势,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变化

2005年是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的一年。中央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在上年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出现重要转机,2005年基数较高、困难较多、灾

害较重的情况下,农业农村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良好势头”、“四个继续推进”。“两个良好势头”:一是粮食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产基础上保持稳定增产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预计达到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1亿斤,两年粮食共计增产超过1000亿斤,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粮食亩产在上年创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连续两年超过600斤,历史上前所未有。二是农民收入在上年较大幅度增长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3250元,实际增长6%左右,这是1997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增幅年份。农民增收连续两年超过300元,历史上也不多见。“四个继续推进”: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大宗农产品在优势产区的集中度提高,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的优质化率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产值中的份额提高,农产品在产区的加工率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比重提高。二是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农业税减免进程加快,已有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国农民负担又减轻220亿元。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正在展开。粮食流通体制、农村信用社、供销社、集体林权和国有农场管理体制等改革取得新进展。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取得进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不断强化,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农业信息“三电合一”和农机跨区作业积极推进。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初步建立,灾后重建和灾民救助有效开展。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基层防控能力有所加强。特别要指出,2005年第四季度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并出现感染到人的新情况。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共资助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3000万人,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基本上免除了杂费,395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有620个县市开展试点,覆盖了全国1/4的农村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在上年减少较多的基础上又减少200万左右,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最多、幅度下降最大的两年。同时,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总之,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对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衷心拥护,心气比较顺,发展劲头足,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特别是连续两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较多增收,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三农”工作的结果,是政策有力、调控加强、科技进步、工作扎实和气候总体有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在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新决策、新举措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第一,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全党全国基本形成共识,统筹城乡发展在许多方面得到体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加快形成。“多予”有了良好开端,“少取”迈出了历史性步伐,“放活”正在积极推进。第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进展,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开始起步。农村二、三产业从注重外延增长转向注重内涵发展。农村劳动力中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农村经济增长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第三,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项改革措施综合配套推进,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触及的矛盾越来越深,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即将实现。农村综合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即将普遍推开。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第四,农民权益保护开始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农民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保护农

第五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下载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课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课讲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城乡统筹”、“两个趋向”后,作出的有关“三农”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课讲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城乡统筹”、“两个趋向”后,作出的有关“三农”工作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今年中央......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十优”(创建远......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十优”(创建远程教育星级站点,争当十优管理员)创建活动为载体,......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彭......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洪湖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建立健全村民事......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 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理解。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