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
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田家庵区是淮南市中心区,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51.6万人。辖5个乡镇,42个村、19个社区,人口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农村劳动力7.5万人;农村土地总面积21.4万亩,其中农业耕地13.7万亩、林地2.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7万亩。
近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736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6.1%。现将我区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新农村建设规划情况。突出抓好重点镇、村建设规划。根据省新农办推进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指导意见,我区安排曹庵镇及15个示范村作为全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试点,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指导示范镇村编制完成经济发展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此发挥在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协调平衡发展。
2、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情况。实施并完成曹庵镇李桥农民新村170户农房改造工程。该工程是淮南市2011年农房建设与改造示范工程。工程于2011年5月开工,目前已完工。完成修缮整治120户,拆除扩 1
建44户,拆除新建6户。修建环村主干道和下水工程1500米,休闲文化广场1处,对道路、绿化、照明、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安成镇连岗村230户农房改造工程正在实施,将于年底前完工。
3、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科学谋划,精心实施。近年来,先后完成姚皋、毛洼、泉山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新建扩建当家塘87口,拦水坝7座,新增蓄水量355万立方米,完成灌区桥、涵、闸配套工程37处,清淤加固灌渠37.6公里,疏浚排涝沟52公里。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0.7万亩,占耕地面积78%。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整修安成镇中心路、曹庵镇桃花园路、史院乡卢岗路等46条乡村公路100.5公里,修建“村村通”道路198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7—2010年,建成供水工程51处,其中打井提水工程30处,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21处,解决5个乡镇35个村6.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一绿二清五改”工程,完成曹庵镇曹庵村和史院乡瓦杨村2个绿色小康村创建,清理农村排水沟153.8公里、违章搭建137处,修建大中型沼气及配套工程5处,完成改水1600户、改厕528户,改厨430户。示范镇村开展了便民服务中心、培训中心、警务室、医务室和农家书屋等公共事业项目。
5、卫生环境整治情况。我区于2010年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区政府出台《田家庵区“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制度的意见》。目前,我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达到30个,其中史院乡9个村实现全覆盖,各示范村按照《意见》要求,落实保洁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5个乡镇均成立环卫管理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建立农村环卫管理和督查制度。各示范村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日常保洁制度和工作职责,并聘用保洁员,购置垃圾清运车。修建垃圾池212处,聘用保洁员124名,购置保洁车66辆、转运车30辆。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每日清扫,按时清运的日常保洁管理目标,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6、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和以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为载体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全区涌现了一大批两个文明建设示范村镇、示范户。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技文明素质。
7、民主管理情况。逐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氛围浓厚。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乡镇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模式,服务农村农民。全区省市级示范村建立了村民理事会,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制定了村规民约,农民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提高。结合阳光村务公开活动,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村民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农村形成了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二、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都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与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形成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2、推进项目建设。2011年我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共投入23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公益性设施、改善村庄环境面貌等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专项补助资金管理要求。对资金使用范围、项目管理、操作程序、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作了详细规定,通过项目实施和管理,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有了较大提高。
3、发展优势产业。2010年,区政府制定出台了《田家庵区加快草莓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采取政府投入、项目补贴的方式,对基础设施每平方米补贴25元,每个标准大棚补贴2000元。方案出台后,我区先后建设了一批草莓现代化育苗、生产基地,共建设草莓标准化生产基地3200亩,推动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4、强化督查考评。区委区政府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督查,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党政领导工作目标,实行年度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主要依据。区新农办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梳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乡镇也分别结合实际,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评内容,定期开
展调度和重点督查,推进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滞后。村级规划建设水平较低,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村虽有规划,但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有的没有完全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等现象,影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仍然落后,城乡差别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与财政实际投入的矛盾仍然突出。三是发展不平衡。各乡镇之间、各示范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真正形成特色、干出亮点的不多,辐射带动效应不够明显。四是整合力度不够,机制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完善,缺乏长久有效的新农村建设合力推进机制。五是农村缺乏人才、资金、技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快,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宽、难度较大。
四、下步工作计划
1、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优质稻麦、蔬菜、草莓、西瓜、优质桃、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2、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巩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成果,以30个示范村为典型,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村数,2012年实现“农
村清洁工程”全覆盖。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制度,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
3、加快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和失地农民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结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新农村理事会建设,建立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推进村务民主管理的规范代和制度化,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作者:合肥师范学院 束雯蕾
摘要: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民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的科学规划,新农村新道路的铺建给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农村垃圾回收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污染问题,也让更多的可回收利用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农村文体教育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让农业的发展有了技术方面的辅助,也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经济
时间:7月23——8月10
地点:我所在的村以及周边村庄
对象:我所在村的村民和村长,以及周边村的村民、村长
目的:更好的了解新农村的发展了解农民生活
调研方法:走访
正文:暑期,根究学院要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对新农村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走访了解,因为本身生长在农村,所以,对农村的很多事物都有所了解,新农村的“新”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建设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起来的。我本身就生长在农村,而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大多数还只是在理论讨论之中,实践的也就是有了平坦的水泥路,以及垃圾集中处理站,因为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去了周边许多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地方,了解到这些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文体资源的丰富、乡风文明的建设、铺路、建房、建造垃圾集中处理站····
一、文体资源的丰富
随着新农村工作的深入,就我所在的村,还有周边的其他新农村,基本都已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大约有1000多册,里面的图书涉及到养殖,种植,管理,还有很多学生读物,这些图书,都是可以借阅的。与此同时,还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协会等,这里参加的老年人,都学会了很多的老年舞蹈,在很多节日的前夕,他们会组织节目表演。这些文化设施的建立,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也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让农民也可以更好的利用知识来发展农业,因而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对我们村的了解以及村支书的谈话知道,在我们村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媳”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高尚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的开展,鼓励、引导和带动群众崇尚文明,营造祥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这项活动的举行更好的推动了我们村乡村文明的建设。
二、乡村道路的硬化带动经济发展
新农村道路的硬化是农民生活走向小康的开始,所以村村通公路急不可待,当每家每户的家门口铺上了平坦的水泥路,我看到了大家脸上的笑容,便利的交通方便了农民的出行,也方便了外面的人来到
村子里,这促进了村里的小经济发展,让农民的农作物有了更广的销路,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所以路给了很多人很大的希望。
四、垃圾集中处理
在农村,由于大多数人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因此对垃圾的丢弃的随意性就相对较大。以前一刮风便是纸屑、尼龙袋满天飞,有些难降解的垃圾倒在农田土地上,造成土地污染,有些倒在河沟里又造成水污染。这种水土污染的双重冲击,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环境的污染让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垃圾集中处理站的建立让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不少农村垃圾站旁边便是回收站,这让部分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垃圾集中处理站的建立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子孙后代的生活有了保障,所以我们不得不感谢新农村给我们带来的福音。
五、工业和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
通过对几个村的村长,村支书的走访中,了解到现在部分农村的农民,减少了外出打工,其中的部分农民都在城乡结合的工厂中找到了工作,对此,我到了城乡结合的地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建的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很好的解决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对于农民的利益,政府也作出了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来保证农民的利益。
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试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省、市、县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农民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是新农村。二是部分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在垃圾的处理方面做的不够到位。三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致富能人、小康建设带头人等队伍薄弱。四是信息资源交流不便。五是土地不能合理规划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何谓新农村建设,其实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
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4、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带头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问题。
6、加强沟通协调。要协调通信部门。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沟通联络,为广播电视的覆盖普及,租借电缆、线缆搭挂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目的。
7、合理进行新农村土地规划。因为生长在农村,所以深深的明白农村一切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生命线。在现代的农村中仍有九成农民的生活依靠土地,如此类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该转移到最基本的土地上来,于是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土地是建设新村的关键。
建设新农村,对土地一定要科学规划,爱护珍惜。对于城市扩建,郊区越来越小,农民手中的土地在不断的缩小,土地是农民主要经济的来源,土地的缩小在很大程度上给农民的经济来源造成了损害。另外,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民对住宅条件的要求逐年提高。在建设新宅时,部分农民往往将旧宅弃在一边,重新选新地盖新房,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旧宅地因为人的活动已久,所以几年内根本不适于栽种农作物。这样算来,农民盖一处新宅要用两倍的宅地面积。一些村民为了交通方便,建房选址一般在交通要道的两旁,且具有很大随意性。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与此同时,占用土地时缺乏规划,管理不到位,占地规模难以调控,建设布局零乱等等问题使农村的土地利用率降低。因此,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
8、加大小康住宅建设力度。通过项目扶持新建一批、适当补贴改造一批、群众自筹翻新一批等多种方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注重环境整治,组织和发动群众及时清理“三堆”,整治环境,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形成制度,彻底整治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
新农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都充满了期待。
参考文献:
[1] 张丽琴,牟增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0(3):75-76
[2] 秦正修.《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2):50-51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民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的科学规划,新农村新道路的铺建给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农村垃圾回收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污染问题,也让更多的可回收利用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农村文体教育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大学生及技术人员的下乡也让农业的发展有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新农村医改及养老政策也实现了农民病有所医,老友所养。
关键词:新农村环境经济建设农民
时间:5月1日——5月15日
地点:我所在的村以及周边村庄
对象:我所在村的村民和村长,以及周边村的村民、村长 目的:更好的了解新农村的发展了解农民生活
调研方式:走访
调查数据:概况:寺后刘行政村位于大新镇南3公里处,是大新镇瓜果交易中心。村民平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全行政村有六百户人家,人口3000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蔬菜,西瓜,玉米,大豆等。95%以上的农民对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不了解。政府在组织宣传这一政策时,大多不够详细认真,这是造成农民对政策不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中,63%的农民认为应该首先解决的是生计问题。68%的农民年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产品种植。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少量的油盐、肉制品,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大部分农民用水是靠井水和挑水。57%的农民是用柴草做饭。58%以上的农民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82%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仅是小学,为数不少的农民甚至不识字。40%的家庭有两个孩子在上学。70%的农民子女在初中结束后辍学,上大学的比例不足2%。45%以上的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子女的教育,其中教育费用是最主要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农民希望政府能为他们提供更优质便宜的医疗服务,对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以及对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学费减免。并希望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正文:根究学院要求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对新农村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走访了解。因为我本就生长在农村,所以,对农村的很多事物都有所了解。根据国家政策,新农村的定义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村的建设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起来的。
我本身就生长在农村,而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大多数还只是在理论讨论之中,实践的也就是有了平坦的水泥路,以及垃圾集中处理站,因为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去了周边许多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地方,了解到这些地方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文体资源的丰富、乡风文明的建设、铺路、建房、建造垃圾集中处理站„„
一、文化资源
随着新农村工作的深入,就我所在的村,还有周边的其他新农村,基本都已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大约有1000多册,里面的图书涉及到养殖,种植,管理,还有很多学生读物,这些图书,都是可以借阅的。与此同时,还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协会等,这里参加的老年人,都学会了很多的老年舞蹈,在很多节日的前夕,他们会组织节目表演。这些文化设施的建立,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也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让农民也可以更好的利用知识来发展农业,因而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对我们村的了解以及村支书的谈话知道,在我们村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媳”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高尚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的开展,鼓励、引导和带动群众崇尚文明,营造祥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这项活动的举行更好的推动了我们村乡村文明的建设。
三、乡村道路的硬化带动经济发展
新农村道路的硬化是农民生活走向小康的开始,所以村村通公路急不可待,当每家每户的家门口铺上了平坦的水泥路,我看到了大家脸上的笑容,便利的交通方便了农民的出行,也方便了外面的人来到村子里,这促进了村里的小经济发展,让农民的农作物有了更广的销路,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所以路给了很多人很大的希望。
四、垃圾集中处理
在农村,由于大多数人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因此对垃圾的丢弃的随意性就相对较大。以前一刮风便是纸屑、尼龙袋满天飞,有些难降解的垃圾倒在农田土地上,造成土地污染,有些倒在河沟里又造成水污染。这种水土污染的双重冲击,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环境的污染让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垃圾集中处理站的建立让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不少农村垃圾站旁边便是回收站,这让部分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垃圾集中处理站的建立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子孙后代的生活有了保障,所以我们不得不感谢新农村给我们带来的福音。
五、工业和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
通过对几个村的村长,村子书的走访中,了解到现在部分农村的农民,减少了外出打工,其中的部分农民都在城乡结合的工厂中找到了工作,对此,我到了城乡结合的地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建的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很好的解决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对于农民的利益,政府也作出了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来保证农民的利益。
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建设规划滞后。长期以来,村级规划建设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或是有了规划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并且大多农民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不靠科学规划,而是依靠风水先生选址定向,严重阻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也增加了农村管理的难度。
2、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农民的环境自律意识差,农村大部分村庄普遍存在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摊点乱摆、牲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等问题较为严重,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正当使用化肥、农药等,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
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观念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农村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县乡村财力薄弱,尤其是在农村“三减免二取消”后,镇、村二级只能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根本没有财力投资农村。新农村试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省、市、县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农民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是新农村。二是部分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在垃圾的处理方面做的不够到位。三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致富能人、小康建设带头人等队伍薄弱。四是信息资源交流不便。五是土地不能合理规划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何谓新农村建设,其实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4、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带头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问题。
6、加强沟通协调。要协调通信部门。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沟通联络,为广播电视的覆盖普及,租借电缆、线缆搭挂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目的。
7、合理进行新农村土地规划。因为生长在农村,所以深深的明白农村一切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生命线。在现代的农村中仍有九成农民的生活依靠土地,如此类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该转移到最基本的土地上来,于是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土地是建设新村的关键。
建设新农村,对土地一定要科学规划,爱护珍惜。对于城市扩建,郊区越来越小,农民手中的土地在不断的缩小,土地是农民主要经济的来源,土地的缩小在很大程度上给农民的经济来源造成了损害。另外,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日渐富裕,农民对住宅条件的要求逐年提高。在建设新宅时,部分农民往往将旧宅弃在一边,重新选新地盖新房,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旧宅地因为人的活动已久,所以几年内根本不适于栽种农作物。这样算来,农民盖一处新宅要用两倍的宅地面积。一些村民为了交通方便,建房选址一般在交通要道的两旁,且具有很大随意性。这样无疑是对土地的严重浪费,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与此同时,占用土地时缺乏规划,管理不到位,占地规模难以调控,建设布局零乱等等问题使农村的土地利用率降低。因此,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
8、加大小康住宅建设力度。通过项目扶持新建一批、适当补贴改造一批、群众自筹翻新一批等多种方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注重环境整治,组织和发动群众及时清理“三堆”,整治环境,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形成制度,彻底整治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
新农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也有不妥之处,就是对于房屋重建资金补助不一,部分村转已建的不错,在摧毁重建不仅浪费资金也不利于当地发展,所以我认为,对于新农村建设应因地而异,采取不同政策发展。但总的来说,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都充满了期待。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2011.5.10 院 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 级:09 电气自动化 2 班姓 名:刘 鹏 辉学 号:200905090021
第四篇: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实践报告
摘要:在党的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农村地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今非昔比了。告别了原来的土瓦房,家家都住上了装修一新的房子,新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农村居民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目的:为了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农村的现状,特进行了此次调查。
背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0年2月4日星期四——2010年二月18日星期四 地点:洛阳市
人员:辽宁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李高泰
调查手段:实地考察面对面交谈
我一共走访了四个村子下面是我的一些见闻以及我和当地居民的谈话内容。
见闻:
新农村居民的住房
与原来的住房相比,新农村的住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
了原来的土瓦房,家家都住上了装修一新的房子,房子里家具一应俱。学校里教学器材齐全,更加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解决了农村学习难
得难题,宿舍也十分完备,为家较远的孩子提供了方便。
新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新农村居民的收入由传统的向地要钱如右图的农作物小麦向养
殖业等高收入的行业发展具有规模化和科技化,收入有了很大的提
高,据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09中国经济
预测与展望》报告,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76.9
元,将突破5000元大关。
新农村居民的生活
新农村居民从传统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农闲时学习农业科技和其他实用技术,村子里建有图书舍可以供村民借阅书籍,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精神世界得到了提高。
访谈:我主要就收入来源和农闲生活与村民进行了交流,下面是我的统计结果。
从我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靠农业技术赚钱已经成为了主导,这也是农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居民的农闲生活也逐渐的由打牌慢慢的向学习技术,精神层次在逐渐的提高。
下面是自陈锡文(中央财经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的报告中摘录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支持农村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为了帮助农民增收,我国推出了农业直接补贴制度,对农民种粮、购买粮种、购买农机具、农业生产资料等4项进行补贴。2004年,直接补贴金额为140多亿元。到今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1230亿元。除增加补贴外,我国还为农民减负。自2006年取消农业税制度以来,我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减轻负担1600亿元。除直接补贴农业生产外,我国还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农民最关注的路、电、水、气、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问题,这几年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从道路建设来看,目前,我国87%的行政村已经通达客运班车。电网建设方面,除西藏外,我国其他地区均已纳入两大电网覆盖区域。饮水安全方面,2000年全国饮水不安全农民总量约有3.4亿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截至去年底已经解决了其中1.6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环境方面,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3000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清洁安全的沼气。
教育方面,新世纪以来,我国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并于2006年开始,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免交学杂费制度,农村孩子的教科书也由政府免费提供。医疗方面,我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而避免了很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文化事业方面,近几年来,我国致力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并实施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部分地方建立了每月免费放一场电影的制度。
从陈主任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党的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农村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今非昔比了。
不过在发展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农村地区仍然有不少的文盲
2.仍有人思想守旧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四条建议
1.加大科技下乡力度,使科学技术深入人心,多进行科技辅导使农
民切实体会到科技的好处。
2.在居民之间举行农业科技小知识竞赛,提高农民对科技的了解。
3.多举行类似文化节的活动,使居民在娱乐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
4.定期的进行文化辅导,使那些缺乏文化教育的人早日摆脱文盲的帽子。
感悟:经过这次实践我收获良多,对于我国关于农村的一些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对我自己的一次历练,我相信这将是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第五篇: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研究报告.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研究报告
中共中央主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2月14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强调: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就概括了现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我国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而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介绍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还指出中央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些重要原则,总结为五点:
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农村的经济,才能为以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要以人为本,坚决落实解决农民最根本最切实的问题,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四、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从当地的实际入手,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省的方法。
五、要坚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国家也要给予农民支持和帮助,并鼓励整个社会帮助农村和农民,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最先取得成果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安徽省凤祥县小岗村的致富之路,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一个落后的农村发展起来,成为了其他地区的榜样,也带动了周围的发展。以下的一些图片是各省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情况,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庄乡碱高南小学学生搬进新教室。
宁夏粮食丰收,农民喜笑颜开
江西余干县晚稻喜获丰收
华西——名村名镇
海南省在新农村建设上也取得显著的成效。省长卫留成发表了关于我省生态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讲话。在讲话中谈到:“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过去的近20年里,有很多创造性的东西,比如,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率先提出文明生态村建设,等等。文明生态村建设适应了历史的发展,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要求,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显示了非常强的生命力。经过六年多的创建活动,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明生态村每年都在发展,创建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产生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使干部受到了教育,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明生态村建设已经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品牌,而且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中央媒体的集中报道。”
省长还就生态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目标、任务、内涵上统一起来,进而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投入机制上统一起来。
二、文明生态村建设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
三、文明生态村建设除了搞好物质文明建设,还要特别注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文明生态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搞形式。
五、文明生态村建设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五点意见正好跟中央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是一致的,这也说明我省积极贯彻了中央的决策,并取得了成效。
附:高一军训下乡考察海口新农村建设报告
八月三十号,我们班的全体同学与老师、教官一起,到演丰镇的演海后塘村了解现代新农村的发展情况。
驱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期待已久的目的地——演海后塘村。村口的两棵榕树长出的气根连在一起,形成一道天然的村门,迎接宾客的到来。下了车,我们便随着唐村长参观了这个新农村,介绍了村子的情况,还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从中我们了解了新农村前前后后的发展变化。
后塘村是沿海的生态文明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前,村子里都是泥泞的土路;而创建后,整齐干净的水泥路环村而修,给村子的交通提供了方便。我们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而村长都能回答的井井有条、清清楚楚。村长介绍说:村中一直以出海捕鱼为生,拉到镇上去卖,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村子里还办起了小学,所有的适龄儿童有能在学校上学,而且国家政府规定的课程全部开设,保证了未成年人的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村长还自豪地说今年村子里就出了十几个大学生。这也看出村子的巨大变化;村子里还有华侨,不过现在都在海外。前几年回来时,还捐款修建了一座伏波庙,是祭拜祖先的寺庙。每有重大活动都会来伏波庙祭祖。
村子里通电已有三十多年了,而且家家都用上了煤气。村子里到处都有茂密的植物,村民们也不会去破坏。这让我们有点惊讶,但村长说这都是村民们潜意识里明白的,从来没有明确讲过,村民的素质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在逐步提高。现在村民的房子也由原来破旧的土房变成了现在的砖瓦房、小洋楼,各种电器也一应俱全,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如此,因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村子里的人都学会讲普通话,而且不时还会有许多客人来村子参观访问。
虽然村民的生活变好了,但村民的善良淳朴是不会变的,热情好客是不会变的。中午我们在各个村民家中吃饭,他们拿出丰盛的菜来招待我们。鱼、虾、蟹、肉,应有尽有。他们说平常都这么吃,是自己出海捕的。吃饭的时候,我们有幸遇到了村中小学的校长,了解了关于小学的一些情况,还参观了小学。吃完饭后,我们本应该把钱给村民的,但不论我们怎么说,他们都不收,村民的淳朴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动。
这次下乡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演海后塘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明白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在此,我想根据我的调查,提出几点建议:
一、应当增加财政拨款,建立一个垃圾回收站点,使垃圾能回收再利用。
二、在村中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使村中兴起读书“热潮”,并购买有用的书籍放在图书室中,供村民阅读,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三、发展多种经济,而不应以单一经济发家。
四、完善小学的基本设施,完成保证适龄儿童上学。
五、应多给予老人帮助,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发扬光大。
最后,祝愿新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