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卫生厅_河南省财政厅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0823
豫卫农卫【2011】20号
河南省卫生厅 河南省财政厅
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意见的通知
各省辖市卫生局、财政局,有关扩权县(市)卫生局、财政局,省直管试点县(市)卫生局、财政局,各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卫农卫发„2011‟5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真做好2012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
根据《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11‟27号)精神,2012年起,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各地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农民真正理解最新的筹资和补偿政策,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确保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在筹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严禁为追求参合率而强行让单位和个人为农民垫资参合等错误做法。农村中小学生应当随父母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不得重复参合(保),重复享受补偿待遇。
为配合新农合即时结报及“一卡通”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在新农合筹资及证(卡)制作过程中,要认真核对、准确录入参合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参合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有条件的地区可协调当地公安部门,从参合人员户籍信息中直接调取相关数据。
二、不断规范新农合即时结报服务与管理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方便参合人员就医和报销。各统筹地区要按照规定及时向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垫付补偿款,不得无故拖延或擅自扣减补偿资金。
各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网上实时审核、事后票据资料审核及病历抽查审核相结合等措施,不断规范审核流程,强化对即时结报关键环节的监管,通过建立完善有力、有效的监管机制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对不符合新农合政策的补偿资金,经核实后要按照协议规定坚决予以扣回。
各级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包括统筹地区内即时结报医疗机构)要切实履行即时结报定点服务协议,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要主动配合新农合经办机构认真核对参合人员身份信息,凡因冒名顶替在定点医疗机构结报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要进一步规范新农合补偿票据管理,对出院时即时结报新农合补偿费用的参合患者,要在住院收费票据上显示补偿费用信息,避免重复享受待遇。
三、进一步加强新农合监管队伍建设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门诊统筹工作的全面开展,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任务更加繁重。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2008‟45号)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乡级新农合监管人员编制,充实乡级新农合监管队伍。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对乡级新农合监管人员要实行统一调配、统一考核、统一发放工资、统一政策培训,确保其独立开展监管工作,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乡级新农合监管人员的作用。要按照规定认真落实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新农合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转发:卫生部农卫司,财政部社保司,省政府办公厅
第二篇:06 关于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川卫办发〔2011〕494
四川省卫生厅
文件
四川省财政厅
川卫办发„2011‟494号
关于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 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财政局:
为切实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绩效,卫生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卫农卫发[2011]52号),现将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省财政厅下达的新农合补助标准和各级财政的分担比例,切实落实财政补助资金,保证新农合基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各地要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1 — 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强化监督,杜绝违规行为发生;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检查监督和专项审计工作;要严格执行三级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行为,确保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安全。
二、各地要针对目前新农合资金不断增加,管理难度逐步加大的情况,各地卫生、财政部门要积极向政府反映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经办体系建设,加强监管力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德阳中江模式解决县级经办机构人员的身份问题,确保队伍稳定。各地原则上要在2012年8月底前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乡镇卫生院与乡镇经办机构管办合一的问题,确有困难的地区也应在12月底前完成该项工作。既可实行县级新农合经办人员向乡镇派驻制度,也可采取将新农合乡镇经办机构设在乡镇社会事业办公室等形式。
三、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要严格按照《四川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川卫办发[2006]53号)的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要将自费药品费用控制在药品总费用的20%以内;充分发挥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监管作用,通过制定评价指标及程序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审核,确保定点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对定点医疗机 — 2 — 构违反规定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书面警告、通报批评、暂停定点资格、取消定点资格等处理,以确保农民群众受益和基金安全。在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的背景下,要特别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引导和管理,既要防止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推诿病人,更要杜绝个别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转诊病人获取不正当收入等现象。
四、各地要在基线调查、相关数据测算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方案。通过改革支付方式,建立起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保证新农合基金有效合理使用,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五、各地要全面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儿童白血病、先心病的补偿及救治工作,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可结合当地实际适当扩大病种。
六、各地要严格按照今年医改目标任务的要求将新农合当年基金结余控制在当年筹集统筹基金的15%以内,累计结余基金控制在当年筹集统筹基金的25%以内(含风险基金)。累计结余基金较高的地区,要经过科学测算,通过提高最高支付限额,提高住院报销比例等方式,合理消化沉淀资金,将累计结余基金控制在25%以内。
七、各地要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督促尚没有与省
— 3 — 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对接的县(市、区),尽快完成县级新农合管理软件的升级改造,保证县级新农合系统数据能及时、准确、完整上传至省级平台。要加强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市、州卫生局应督促辖区内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积极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新农合即时结报信息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与省卫生信息中心做好信息对接工作;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做好即时结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完成后通过卫生厅农卫处协调省卫生信息中心做好信息对接工作。从2012年开始,没有条件开展即时结报的省、市级医疗机构不予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或适当下调补偿比例。
附件: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
省卫生厅
省财政厅
二○一一年八月五日
— 4 —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
卫农卫发„201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
近年来,随着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卫生部等五部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为切实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绩效,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参合管理
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农村中小学生应当随父母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进城务工的农民及随迁家属、进城就读农村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新农合或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不得重复参加、重复享受待遇。各地要逐步建立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加强参合(保)人员身份信息比对,消除重复参合(保)现象。
地方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在准确核查参合人数和个人缴费情况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及时将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材料上报上级卫生、财政部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足额划拨上级和本级财政补助资金,坚决杜绝虚报参合人数、虚报地方补助资金等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的行为。
— 5 — 加强合作医疗证(卡)管理。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要认真核实身份,做好缴费、制(发)证(卡)和就医结算工作,引导农民妥善保管合作医疗证(卡),任何单位和他人不得扣留、借用。
二、规范合理使用新农合基金
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逐步规范和统一全省(区、市)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既要防止“收不抵支”,也要防止结余过多。新农合基金出现 “收不抵支”和累计结余为负数的统筹地区,要认真分析超支原因,及时调整补偿方案、强化医疗费用控制和监管。补偿方案的调整,需在综合分析历年补偿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筹资标准的提高,进行科学测算,受益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要与基金承受能力相适应。
继续实施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和基本药物使用的报销政策。适当提高县外住院补偿起付线,合理确定报销比例,引导参合农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门诊补偿方案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采取住院补偿低费用段报销比例与门诊报销比例一致,或合理设臵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起付线的做法,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各地要切实将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基金结余不能用于冲抵下一农民个人参合缴费,不得向参合农民返还现金。
— 6 — 要做好新农合补偿与公共卫生项目和相关减免优惠政策的衔接,设有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血吸虫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项目,救治经费必须首先按照财政专项经费补助政策或经费使用有关规定执行,剩余部分的医药费用再按照新农合规定补偿。不得以新农合补偿代替财政专项补助,不得用新农合资金冲抵其他专项资金或填补其他资金缺口。
规范县外就医转诊备案制度,完善急诊等特殊情况异地就医的限时转诊备案管理办法。可采取设臵不同报销比例等形式,引导参合农民主动办理转诊备案手续。县级以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经办管理新农合业务,配合新农合经办机构做好即时结报、参合患者就诊信息核查和统计上报等工作,确保异地就诊信息核查渠道通畅。
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特别是对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严格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由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协议管理,通过谈判将服务范围、出入院标准、临床诊疗规范、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医疗费用控制、目录外用药控制、开展即时结报、网络支持及统计上报、就诊信息协查等纳入协议范围,明确
— 7 — 违约责任及处理办法。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有责任向新农合经办机构提供真实信息,协助核实住院病人情况。
定期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价,将次均费用及其增长幅度、平均住院日、目录内药品使用比例、住院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比例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并加强监测预警。考核不合格者,可采取警告、通报批评、扣减即时结报回付款、暂停或取消定点资格等措施。考核结果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舆论监督。建立医疗机构考核档案,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
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财务人员须认真核对参合就诊人员的合作医疗证(卡)的有效性,核实身份信息,不得为冒名顶替者办理门诊及住院手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使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须履行告知义务。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降低入院标准、扩大住院范围,不得在开具处方和报销时将目录外药品(或诊疗项目)篡换成目录内药品(或诊疗项目)。
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通过虚增住院天数、虚报门诊、住院、体检人次,挂床住院,伪造医疗文书及报销凭证套取新农合基金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医疗机构新农合定点资格直至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追究责任,对违规医务人员可依法吊销执业资格,通报相关违规行为。
四、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各地要认真总结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的成效与经验,加强培训与指导,逐步扩大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范围。要将门诊统筹与门诊总额预付制度相结合,将住院统筹与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通过新农合支付方式的引导和制约机制,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支付方式改革的地区应当积极协助本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研究完善医疗收费与按病种付费等相关衔接工作。开展按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的医疗机构制订的具体临床路径要充分考虑当地医疗实际、医疗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新农合等各项医保基金的负担能力。新农合等经办机构要加强审查。加快推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从2012年开始,没有条件开展即时结报的省、市级医疗机构不予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或适当下调补偿比例。
五、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新农合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以外的任何支出。要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按编制新农合基金预算,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防范基金风险,提高使用效率。要规范票据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划拨流程。
— 9 — 农民个人缴费应当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不具备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条件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可在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设立收入户,但一个统筹地区至多开设一个收入户,并按期将收入户存款及利息汇缴财政专户,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收入户月末无余额。
新农合财政专户及支出户产生的利息收入要直接计入或定期转入新农合财政专户。各统筹地区设立新农合收入户、支出户要报省级财政、卫生部门登记备案。
要健全新农合基金的内部审计和督导检查制度。财政、卫生部门和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定期与开户银行对账,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各统筹地区要重视发挥审计作用,定期邀请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新农合审计工作,强化外部监管。
六、规范新农合经办机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经办制约机制,各省(区、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限定的期限内,使乡镇一级的新农合管理经办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相分离。实行县级经办机构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人员的做法,通过异地任职、交叉任职等形式,确保经办人员的独立性。暂时难以实现新农合管理经办与医疗服务分离的乡镇,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强化报销审核工作。
— 10 — 新农合经办机构应当规范设臵会计、出纳、审核、复核、信息统计、稽查等岗位,并明确职责分工。会计、出纳、审核不得互相兼任,审核和复核不能由一人完成,不得由一人办理基金支付的全过程。
要规范审核流程,采取网络实时审核与费用清单事后审核双重措施,对病人、病历、处方、收费的真实性、一致性、合理性进行综合审核并定期复核。严格票据审核,必须使用就诊票据原件报销。建立健全稽查制度,通过电话查询、入户回访等方式,对参合患者尤其是异地就医或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参合患者进行跟踪核查。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变更支付项目、扩大报销范围、降低或提高补偿标准,严禁虚列支出、提取或变相提取管理费。
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对经办机构的绩效考核,将组织机构设臵、财务会计管理、审核报销程序、稽查监管、公示落实、档案管理、信访受理等纳入考核范围,奖优罚劣,调动经办人员积极性。
各地要进一步充实新农合管理经办队伍,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有专人或专门的处室负责新农合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经办机构,强化管理经办队伍建设。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但不得将基金用于支付商
— 11 — 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用。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和规范指导,保证基金安全。
七、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规范》(卫办农卫发„2008‟127号),加快建设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确保与国家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要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制度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新农合信息和网络安全,防范信息泄露。
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要主动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保证新农合病人的即时结报,并按规定向新农合信息平台上传参合农民就诊规范化数据信息。有条件的地区要通过推广使用参合“一卡通”等可识别身份的信息化凭证等方式,防范冒名顶替等弄虚作假行为。
各省(区、市)要依托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或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开发即时查询功能,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实时或定期上传出院病人规范化信息(含患者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入出院日期、疾病诊断、医疗费用等),尽快实现就医信息联网审核。
八、严格执行新农合三级定期公示制度
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委会要在醒目位臵或人口集中的区域设臵新农合公示栏,有条件的地区要同步 — 12 — 实行网上公示。经办机构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新农合基本政策、政府补助政策、个人缴费政策、报销补偿政策、基金收支情况、大额费用补偿情况、监督举报电话等;定点医疗机构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报销补偿政策、报销药物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就诊转诊流程、个人补偿情况等;各行政村要将本村参合农民获得补偿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示内容要及时更新,参合人员补偿情况要每月更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公示制度落实到位。要注意保护参合人员隐私,不应公示患者的疾病名称等信息。对省外就医者,可实行先公示后补偿。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建立信访内容核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九、加强协调配合,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要充分认识新农合基金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基金管理作为新时期新农合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统筹地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是新农合综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审计、公安、监察等部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欺诈新农合基金的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准确掌握新农合运行情况,及时排查和消除基金安全隐患。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加大对贪污、挤
— 13 — 占、挪用、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出现新农合重大管理问题,要追究统筹地区卫生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涉及玩忽职守或渎职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 14 —卫生部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06-17 10:33 来源:卫生部
卫农卫发„201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
近年来,随着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卫生部等五部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为切实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绩效,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参合管理
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农村中小学生应当随父母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进城务工的农民及随迁家属、进城就读农村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新农合或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不得重复参加、重复享受待遇。各地要逐步建立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加强参合(保)人员身份信息比对,消除重复参合(保)现象。
地方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在准确核查参合人数和个人缴费情况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及时将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材料上报上级卫生、财政部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足额划拨上级和本级财政补助资金,坚决杜绝虚报参合人数、虚报地方补助资金等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的行为。
加强合作医疗证(卡)管理。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要认真核实身份,做好缴费、制(发)证(卡)和就医结算工作,引导农民妥善保管合作医疗证(卡),任何单位和他人不得扣留、借用。
二、规范合理使用新农合基金
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逐步规范和统一全省(区、市)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既要防止“收不抵支”,也要防止结余过多。新农合基金出现 “收不抵支”和累计结余为负数的统筹地区,要认真分析超支原因,及时调整补偿方案、强化医疗费用控制和监管。补偿方案的调整,需在综合分析历年补偿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筹资标准的提高,进行科学测算,受益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要与基金承受能力相适应。
继续实施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和基本药物使用的报销政策。适当提高县外住院补偿起付线,合理确定报销比例,引导参合农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门诊补偿方案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采取住院补偿低费用段报销比例与门诊报销比例一致,或合理设臵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起付线的做法,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各地要切实将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基金结余不能用于冲抵下一农民个人参合缴费,不得向参合农民返还现金。
要做好新农合补偿与公共卫生项目和相关减免优惠政策的衔接,设有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血吸虫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项目,救治经费必须首先按照财政专项经费补助政策或经费使用有关规定执行,剩余部分的医药费用再按照新农合规定补偿。不得以新农合补偿代替财政专项补助,不得用新农合资金冲抵其他专项资金或填补其他资金缺口。
规范县外就医转诊备案制度,完善急诊等特殊情况异地就医的限时转诊备案管理办法。可采取设臵不同报销比例等形式,引导参合农民主动办理转诊备案手续。县级以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经办管理新农合业务,配合新农合经办机构做好即时结报、参合患者就诊信息核查和统计上报等工作,确保异地就诊信息核查渠道通畅。
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特别是对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严格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由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协议管理,通过谈判将服务范围、出入院标准、临床诊疗规范、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医疗费用控制、目录外用药控制、开展即时结报、网络支持及统计上报、就诊信息协查等纳入协议范围,明确违约责任及处理办法。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有责任向新农合经办机构提供真实信息,协助核实住院病人情况。
定期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价,将次均费用及其增长幅度、平均住院日、目录内药品使用比例、住院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比例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并加强监测预警。考核不合格者,可采取警告、通报批评、扣减即时结报回付款、暂停或取消定点资格等措施。考核结果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舆论监督。建立医疗机构考核档案,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办法。
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财务人员须认真核对参合就诊人员的合作医疗证(卡)的有效性,核实身份信息,不得为冒名顶替者办理门诊及住院手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使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须履行告知义务。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降低入院标准、扩大住院范围,不得在开具处方和报销时将目录外药品(或诊疗项目)篡换成目录内药品(或诊疗项目)。
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通过虚增住院天数、虚报门诊、住院、体检人次,挂床住院,伪造医疗文书及报销凭证套取新农合基金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医疗机构新农合定点资格直至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追究责任,对违规医务人员可依法吊销执业资格,通报相关违规行为。
四、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各地要认真总结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的成效与经验,加强培训与指导,逐步扩大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范围。要将门诊统筹与门诊总额预付制度相结合,将住院统筹与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通过新农合支付方式的引导和制约机制,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支付方式改革的地区应当积极协助本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研究完善医疗收费与按病种付费等相关衔接工作。开展按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的医疗机构制订的具体临床路径要充分考虑当地医疗实际、医疗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新农合等各项医保基金的负担能力。新农合等经办机构要加强审查。加快推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从2012年开始,没有条件开展即时结报的省、市级医疗机构不予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或适当下调补偿比例。
五、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新农合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以外的任何支出。要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按编制新农合基金预算,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防范基金风险,提高使用效率。要规范票据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划拨流程。
农民个人缴费应当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不具备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条件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可在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设立收入户,但一个统筹地区至多开设一个收入户,并按期将收入户存款及利息汇缴财政专户,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收入户月末无余额。
新农合财政专户及支出户产生的利息收入要直接计入或定期转入新农合财政专户。各统筹地区设立新农合收入户、支出户要报省级财政、卫生部门登记备案。
要健全新农合基金的内部审计和督导检查制度。财政、卫生部门和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定期与开户银行对账,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各统筹地区要重视发挥审计作用,定期邀请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新农合审计工作,强化外部监管。
六、规范新农合经办机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经办制约机制,各省(区、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限定的期限内,使乡镇一级的新农合管理经办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相分离。实行县级经办机构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人员的做法,通过异地任职、交叉任职等形式,确保经办人员的独立性。暂时难以实现新农合管理经办与医疗服务分离的乡镇,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强化报销审核工作。
新农合经办机构应当规范设臵会计、出纳、审核、复核、信息统计、稽查等岗位,并明确职责分工。会计、出纳、审核不得互相兼任,审核和复核不能由一人完成,不得由一人办理基金支付的全过程。
要规范审核流程,采取网络实时审核与费用清单事后审核双重措施,对病人、病历、处方、收费的真实性、一致性、合理性进行综合审核并定期复核。严格票据审核,必须使用就诊票据原件报销。建立健全稽查制度,通过电话查询、入户回访等方式,对参合患者尤其是异地就医或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参合患者进行跟踪核查。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变更支付项目、扩大报销范围、降低或提高补偿标准,严禁虚列支出、提取或变相提取管理费。
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对经办机构的绩效考核,将组织机构设臵、财务会计管理、审核报销程序、稽查监管、公示落实、档案管理、信访受理等纳入考核范围,奖优罚劣,调动经办人员积极性。
各地要进一步充实新农合管理经办队伍,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有专人或专门的处室负责新农合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经办机构,强化管理经办队伍建设。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但不得将基金用于支付商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用。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和规范指导,保证基金安全。
七、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规范》(卫办农卫发„2008‟127号),加快建设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确保与国家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要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制度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新农合信息和网络安全,防范信息泄露。
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要主动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保证新农合病人的即时结报,并按规定向新农合信息平台上传参合农民就诊规范化数据信息。有条件的地区要通过推广使用参合“一卡通”等可识别身份的信息化凭证等方式,防范冒名顶替等弄虚作假行为。
各省(区、市)要依托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或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开发即时查询功能,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实时或定期上传出院病人规范化信息(含患者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入出院日期、疾病诊断、医疗费用等),尽快实现就医信息联网审核。
八、严格执行新农合三级定期公示制度
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委会要在醒目位臵或人口集中的区域设臵新农合公示栏,有条件的地区要同步实行网上公示。经办机构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新农合基本政策、政府补助政策、个人缴费政策、报销补偿政策、基金收支情况、大额费用补偿情况、监督举报电话等;定点医疗机构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报销补偿政策、报销药物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就诊转诊流程、个人补偿情况等;各行政村要将本村参合农民获得补偿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示内容要及时更新,参合人员补偿情况要每月更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公示制度落实到位。要注意保护参合人员隐私,不应公示患者的疾病名称等信息。对省外就医者,可实行先公示后补偿。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建立信访内容核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九、加强协调配合,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要充分认识新农合基金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基金管理作为新时期新农合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统筹地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是新农合综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审计、公安、监察等部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欺诈新农合基金的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准确掌握新农合运行情况,及时排查和消除基金安全隐患。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加大对贪污、挤占、挪用、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出现新农合重大管理问题,要追究统筹地区卫生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涉及玩忽职守或渎职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卫生部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B1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8〕45号 【发布日期】2008-09-16 【生效日期】2008-09-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
(豫政 〔2008〕4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健康运行,有效发挥对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保障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农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农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农合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实现。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提前3年实现了新农合制度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目前,虽然新农合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但在基金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监管、经办机构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盲目乐观,防止出现不思完善创新、工作松懈的行为,务必进一步增强对新农合制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前瞻性研究,不断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逐步把新农合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确保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德政工程做实做好。
二、不断完善新农合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
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进一步加强市、县级新农合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保障人员编制,充实监管力量。各县(市、区)每个乡镇要配备2名专职新农合监督管理人员,所需编制从乡镇卫生院现有编制中划转,所需人员从具有医学或财会专业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现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切实把素质高、懂业务、善管理、责任心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来。经考试考核录用的人员由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具体负责乡村两级新农合的管理、监督、审核和报销等工作,原则上每年轮岗一次。今年年底以前,各地要完成乡级新农合监管人员选聘工作,经统一培训后上岗。新农合经办机构和人员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经办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日常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监管水平、保证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省县级基本实现了新农合医疗费用网上审核、报销和结算,濮阳、鹤壁、驻马店等地实现了市级与县级联网。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建立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尽快在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完善计算机网络,实现网上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提高新农合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切实强化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检查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新农合监管制度,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明查暗访等形式,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新农合制度规范运行。
加强民主监督,切实保证参合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各市、县(市、区)新农合管理部门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合农民代表、新闻媒体等参与新农合的监督,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严格执行新农合公示制度和监督举报制度,规范公示途径,统一公示内容,明确公示时间,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核查。
认真落实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严格执行基金封闭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规范基金的核算与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加强对基金筹集、使用、拨付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把新农合基金纳入专项审计范围,确保新农合基金全部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助。
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作为推进新农合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卫生部门要按照职责,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要通过加强日常检查指导和不定期督查,督促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诊疗项目目录,确保合理收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违反新农合有关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要予以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定点资格,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各级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从重从快处理通过编造假病历、假处方、假票据等手段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要加快完成中央预算内国债资金和我省安排的县级医疗机构改造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条件,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要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步伐,2008年确保完成80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3年内将全省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改造一遍;要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加大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力度,确保广大农民以较低的费用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切实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新农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为新农合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新农合实行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管理,县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新农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务必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从2009年开始,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把新农合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管理范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要坚决贯彻农民自愿参加原则,严禁为追求参合率而简单采取下指标、定任务、强行让单位和个人为农民垫资参合等错误做法;要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监管不严、查处不力、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我省新农合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九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
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豫财监„2010‟150号
各省辖市财政局,各有关县(市)财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我厅反馈。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河南省财政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等方面的作用,为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强化反腐倡廉源头治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树立“大监督”理念。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各业务部门和专职监督机构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体系,树立管理就是监督、人人都是监督主体的“大监督”理念。有效改变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轻绩效考评的格局。
(三)工作目标。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财政工作实
际,制定财政监督工作目标,树立“大监督”理念,切实把“大监督”理念转化为具体监督措施,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中,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监督工作机制。要始终把财政资金安全性运行、规范性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益作为财政监督的基本任务,建立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制度。通过监督检查依法处理违法违纪的人和事、纠正违法行为,同时查找制度、机制、体制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逐步建立健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长效机制。尽快实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消除监督盲区,增强监督的科学性,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充分运用监督成果,不断丰富财政监督理论,促进财政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运行机制,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二、监督工作重点内容
财政监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财政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等方面,当前要重点做到“六个加强”。
(一)加强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关注促进自主创新、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体制改革等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财税政策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国家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映并纠正财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国有
土地收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彩票公益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为完善法规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认真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审核、重大支出项目审核,强化事前监督。要充分利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监督检查信息与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做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业务主体间信息畅通,逐步实现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事中监控。要重视组织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事后检查,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三)加强重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重点开展涉及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要围绕“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企业破产等重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认真组织专项检查,确保重点民生资金安全和发挥效益。
(四)加强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促进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结合监督检查,选择一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管理基础较好的专项资金开展绩效监督试
点,探索从项目合理性及实现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合规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促进完善绩效评价监督体系,把绩效评价效果和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建立以绩效评价和监督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
(五)加强会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每年选取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整顿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真实的基础信息。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辐射作用,强化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充分重视会计监督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违规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处罚,依法严惩恶劣造假的会计行为,不断扩大检查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
(六)加强内部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内部监督的制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步伐,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健全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保护财政干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内部监督的重点是财政部门业务管理机构和派出机构履行财政管理职责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对本部门有预算资金管理职能的内部各业务管理机构的重点检查数不得低于该类机构数的30%。要相应建立由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主持、财政部门内部有关机构或所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 内部监督检查负责人专题会议制度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制度,及时通报内部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问题整改等相关问题,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内部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下级财政部门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力度,推进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建设。下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接受上级财政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并将分配下达的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文件、制度办法、财政收支决算、月报等文件资料,及时报送上级财政派出的监督检查机构。
三、建立职责明晰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
财政监督是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的共同职责,建立健全各级财政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互相配合和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工作协调机制,是确保财政监督成效的重要条件。
(一)充分发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督导作用。建立财政部门内部专职机构专项监督与各业务机构日常监督分工明确的协调制度,形成财政监督的整体合力;研究制定财政监督的制度办法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程序、统一复核、统一审理、统一处理、统一考核”的监督工作机制;做好财政监督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统一汇总工作;组织开展财政重点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反馈财政收支管理和重要财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依法处理违反
财政、财务、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对财政内部业务机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履行监督职能的情况、运用财政监督成果改进管理、执行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再监督;适时把监督检查计划内容和监督检查情况向各业务机构通报,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进一步明确财政内部业务机构日常监督职能。财政内部各业务机构要通过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等实施日常监督,把财政监管工作延伸到用款单位。
1、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各项制度、办法,实现用制度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认真审核预算编制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组织开展项目支出可行性分析论证,确保预算编制完整、规范和科学;依法批复部门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对预算资金结余结转的管理;科学合理地编制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方案,严格规范转移支付程序,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和效益的监督,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机制,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有计划地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信息公开制度,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分析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将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成果运用于改进预算管理;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监督指导。
2、国库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加强对财政收入进度、收入结构和 征收措施等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各项财政收入稽核制度;加强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日常监控;加强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立、变更、撤销和使用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财政收支决算的审查;加强对下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强化征管政策、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征缴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设立、取消、更改情况的监督;强化对非税收入减、缓、免审批情况监督;加强对财政票据印制、保管、发放、核销、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时监督政府非税收入和财政代管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和退付;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代收银行的综合考评。
4、部门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严格审核预算部门的基础信息,按照统一的政策和标准核定基本支出预算;加强项目支出预算项目库管理,规范各类项目管理程序,严格项目评估论证,核定预算部门和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决算审查和绩效评价;审核、批复分管单位决算并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跟踪监控,实施绩效评价;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日常监督;强化分管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情况的日常监督,依法监管资产评估
机构。
5、会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机关事业及企业会计制度,加强对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强化对会计工作人员从业资格的监督检查;依法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保持设立条件、执业情况以及质量控制制度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各类会计违规行为日常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和处罚。
6、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政府采购制度;确定并调整集中采购目录和公开招标采购范围的限额标准;审核部门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和处罚。
7.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财政投资评审制度;通过投资评审服务支出预算管理。
(三)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派出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各监督检查派出机构要按照各级财政部门及其财政监督专职机构的统一工作部署,落实监督检查工作任务,实施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监督检查辖区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国家财税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情况;监督检查本级财政分成收入或有财力分成收入项目的征收、入库情况,监督应缴同级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政府性基金及时缴入国库;审查监督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分配、拨付和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辖区内本级行政事业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处理及完善相关制度和财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等。
四、财政监督检查方式方法
(一)建立财政日常监督管理的内部通报考核制度。财政内部各业务机构年初要结合主要财政业务、资金分配等情况制定日常监督工作措施,送专职监督机构备案,并定期把日常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和专项资金跟踪监督情况以书面形式送专职监督机构;各业务机构下发的财政收支和部门预算、决算,调整收入、支出的文件、颁布的有关财政制度、办法、审批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以及与财政监督有关的业务文件等应及时抄送专职监督机构,其中涉及财政监督检查规定的,应当会签专职监督检查机构。专职监督机构应将各业务机构日常监督开展情况在财政部门内部进行通报,财政部门人事管理机构应把各业务机构履行监督职能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创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充分整合监督工作力量,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在财政部门内部形成“人人抓监督、事事有监督”的局面。逐步实现财政监督机构与其他业务机构财政管理信息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注重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审核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合规性监督与绩效性监督相结合,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坚持将检查与调查相结合,处理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坚持科学监督,以较小的成本取得较大的监督成效,注重监督工作效率和质量,把监督检查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扎实推进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金财工程”总体设计和财政业务信息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监督工作的需求,同步设计监督模块,做到设计上有接口,浏览上有权限,运行上有监控。要积极研究开发监督检查软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对财政收入征缴管理、财政资金运行、会计信息质量及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等实时监控和跟踪分析,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点与面的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与当地税务、银行、国库等部门联网,逐步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升监督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四)注重沟通协调。正确处理好与审计、纪检监察、税务、金融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与各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兼顾各监督主体的监督结果,实行信息共享、互相印证,防止部门职能交叉重复;建立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重视发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作用,注意协调与业务管理机构的工作关系。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要注重与上级派出监督检查机构密切协作,通过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做好财政监督工作。
(五)加强成果利用。要切实提高监督检查成效和监督检查成果利用水平,通过协调沟通、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形式,促使财政执法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重视和利用财政监督成果,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
五、注重依法监督
(一)加强法制建设。推动人大和政府重视财政监督法规制度建设。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财政监督工作程序规范,制定修订财政监督业务工作规章和程序性监督办法,规范各类检查文书。
(二)坚持严格执法。首先是规范执法。在实施财政监督过程中,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手段,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按法定程序检查处理和处罚。其次要严格处理。对已发现被监督主体正在进行的财政违法行为,应当责令停止,拒不执行的,财政部门可以暂停被监督主体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对查出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格处理,将处理人与处理事相结合,严格个人责任追究。研究制定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对不属于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的案件,要依法及时移送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党纪政纪或法律责任。第三是追踪落实。建立健全财政处理处罚的追踪落实制度,对被查单位执行处理决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落实,建立健全严格财政监督工作秩序的长效机制。
六、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市县财政部门要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在机构改革中建立健全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规范机构名称,选配懂业务、会管理、善监督、敢监督的同志充实到财政专职监督检查队伍。要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经费列入年初预 算。重视加强财政监督干部的学习和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政策把握能力强的财政监督队伍。注重培养财政监督干部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七、深化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和信息宣传
(一)加强财政监督理论研究。重视财政监督理论研究,认真总结财政监督工作规律,用监督理论指导监督实践。紧密结合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丰富财政监督理论研究成果。要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力争出精品,务求得实效。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充分挖掘调研成果的价值,提高理论成果的利用率,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层次。
(二)加强财政监督信息宣传。树立依法监督、科学监督、为民监督、公开监督的观念,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增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并尝试利用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发布监督检查信息、事前检查和事后查处公告,促进财政监督信息公开;采取综合性公告与案例性公告相结合、惩处违规违纪行为与树立正面典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财政监督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财政监督的良好形象,为财政监督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重视提高信息简报的编写水平,安排专人负责信息联络,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反映财政监督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使社会各界了解财政监督,理解财政监督,重视财政监
督,支持财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