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

时间:2019-05-13 11: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调查》。

第一篇:社会调查

费孝通

临缺粮少钱的窘境

4、社会调查的运作过程

这四个阶段的分步推进及运作过程,构成了现代社会调查的“四步工作法”。

5、社会调查的原则

1、社会调查 XXXX

实证主义:代表:孔德。

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有狄尔泰和韦伯。实证主义方法论观点与人文主义方法论观点似乎反映出自然科学方法与人文科学方法的对立。但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这两种方法并非不可调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即提供了将这两者及各种对立面统一起来的理论依据。正由于此,在社会调查的方法论层次上,应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为方法论的理论依据,吸收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合理成分,有效构建社会调查方法论的内容体系。

2、几种调查分类 社会调查基本方式除上述三种划分方法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划分方法,如按调查对象范围划分,可分为普遍调查研究方式,典型调查研究方式、抽样调查研究方式和个案调查研究方式等

1、选择调查课题的程序

确定研究方向-----多渠道收集有关选题的背景材料----形成课题的初步设想----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论域范围----筛选研究方法----撰写选题报告----评价课题的意义、准则

方法:选择一个大的领域,把这个领域做一个总的标记----根据对宏观的把握,以及自己知识积累的情况和兴趣,确定一个较小的课题----对所选题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5、问卷调查中问题多好还是少好 问卷的题目数量是要控制的,过长的问卷会使被试厌烦,降低信度和效度 如果是公司在内部进行的调查,问题数量可以多一点,但也不能无限制,同时还要根据问卷内容,一般设置50题以内。

如果是对社会进行问卷调查,那更要减少问题数量,经验告诉我们30道题目就会让被调查对象厌烦。

如果你做电话问卷调查,10道题目以内比较好,7、怎么计算里克特(总加)量表的分辨率 25%

以第一题为例,25%总分最高的人的平均分=(4+4+5+4)/4=4.25,25%总分最低的人的平均分=(3+4+2+1)/4=2.5,那么该题的分辨力值=4.25-2.5=1.75,依此类推。从分辨力数值来看,除第9、12题外,其余各题分辨力值均高于1,这两题分辨力值小,说明其分辨力低,故可删除掉,这样还保留10个题目,这10个问题便构成了正式测量量表。

3)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区别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中位数则仅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偶数个数据的最中间两个的平均数)。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影响不大。一般来说,平均数、中位数都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分别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等水平”平均数涉及所有的数据,中位数只涉及部分数据。

平均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中位数: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第二篇:社会调查

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关注:近30年被拐卖少女、妇女生下的孩子们!》,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我也可以算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其中的各种辛酸史一般的孩子不曾也不能体会得到的。于是由此萌生了做拐卖妇女方面的调查。

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材料:

(一)据8月28日湖南电视台《真情》栏目:

山东聊城的田金龙、田凤景、田**兄妹三人,是四川籍被拐卖女子熊*清生下的孩子。当年母亲不能忍受被拐卖的生活,抛下他们三人的时候,他们分别7岁、5岁、1岁„„如今,20岁左右的他们,因为失去了奶奶、父亲,渴望找到母子、母女之间应有的亲情。是,他们通过湖南电视台《真情》栏目,寻找10多年前无奈丢下他们兄妹三人的母亲。找到了外婆,找到了生母--当年被她自己的父亲和他人从四川拐卖到山东聊城,如今逃回老家生活了10多年的熊*清。起初,生母不愿相认。最终,母子、母女相认。

(二)据8月29日中午央视12频道《道德观察》之《我们的孩子》节目:

少年小*在长沙等地犯下了被人胁迫、教唆着乞讨、偷盗等罪行。却向记者倾诉了找妈妈的心思。原来,从河北怀化被拐卖到河北保定的**,生下孩子后逃回老家,如今在浙江瞒着过去的事情再婚,并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已经1岁,无法收留小*。小*在怀化的姥爷、姥姥收留了他,可是,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没过几天他就返回了保定老家学习厨师。令人欣慰的是,小*不愿破坏生母现在的家庭。已经有幸受到了国家西部助学工程的资助,正在北京学习企业管理„„

拐卖妇女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20年左右一直存在,至今已经非常严重。由于拐卖妇女犯罪长期存在,导致众多家庭破裂、骨肉分离、危害妇女人身安全、产生专门从事人口犯罪职业的人群等等问题产生了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最近30年,各地的人们恐怕都知道一些被拐卖到本地的少女、妇女!她们忍受屈辱所生的孩子们,正在长大成人,成长的怎样?发人深思啊„„

这项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拐卖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拐卖妇女问题;解救被拐卖妇女带来的遗留问题;国家针对拐卖妇女问题的解决政策等四方面。

拐卖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

拐卖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什么?从犯罪的诱因看,利益驱动是这个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拐卖妇女的案件中无论是犯罪人——为了谋取财物,还是被拐卖妇女——憧憬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或是买方——为了获得婚姻或节约婚姻成本等,都是为了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利益。王启梁在“对云南平县拐卖妇女现象的田野调查”中指出,出现拐卖妇女一是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部分外流妇女选择外出打工或婚姻移民就是不满自己所在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二是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这两个因素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出现妇女被拐骗买卖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也得建立在“卖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出现的基础之上。

拐卖妇女的“卖方市场”是如何形成的呢?而“卖方市场”一般在经济贫穷、教育落后的偏远山区。被拐卖的妇女一般是贫困妇女、无防范意识妇儿(呆傻、弱智、残疾)、家庭不幸妇女、想改变命运妇女、个人原因流动妇女(虚荣心强又懒惰)等。她们或是自愿外出,但是被中间人以欺骗手段出卖做婚姻交易牟利的;她们或是自愿进行婚姻交易的;她们或是无外出和婚姻交易愿望,被家长出卖进行婚姻交易的等等。被拐妇女所在的地区人们受教育水平不高,对外界了解不多,就业能力低,婚姻移民无疑是妇女向外流动的最佳途径;还有就是大部分外流妇女选择外出打工或婚姻移民就是不满自己所在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拐卖妇女的人贩子就有很多机会利用妇女向往外界生活的愿望来进行人口犯罪;被拐卖妇女的寻求救济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弱——许多妇女离开家时听不懂、不会讲汉话,她们对公安等部门也不甚了解,被带到外地后即使发现自己被拐卖了,往往缺乏寻求救济或自救的能力。

由此总结了卖方市场形成的原因:其一,妇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文化程度低,易上当受骗,人贩子容易得手,拐卖成功率大;其二,法制观念淡漠,妇女被拐卖后,一般不会想到求助于政府、法律或社会,小范围寻找未果就罢;其三,妇女拐出地的经济落后,实施拐卖妇女犯罪的成本低廉。

有了“卖方市场”还不足以使拐卖妇女成功,还得有买入地及其买主。经调查发现买主大多数是因贫困或残疾还有就是超龄等因素择偶困难的男人,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个让人们苦笑不得的现象:虽然买主们均知道买进妇女是违法犯罪行为,但并不以为然,许多村民竟然说:“与本地女人相比,买来的外地女人勤快能干,生育的孩子聪明漂亮”。

我们通过这个可以总结分析出“买方市场”形成原因有:一.农村的封建思想残余造成男女比例失调致使农村比较落后地区男性择偶困难。二.经济发展不协调使偏远农村的男性择偶困难。三.国家对这一现象立法不够和对这个问题执法困难以及打击力度不够狠等。

如何解决拐卖妇女问题

我们已经了解了拐卖妇女的现象很严重,国家近些年来也一直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想彻底消除这些恶劣行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严格上讲,被拐妇女的买主均触犯了法律,其中绝大多数曾强行与被拐妇女发生性关系,曾在一定范围内限制被拐妇女的人身自由。面对这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现在的拐卖犯罪,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网络,如果仅对拐出地进行预防和干预,而忽视了对拐入地或称市场需求方的控制,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仍会对拐卖现象形成很大的市场拉力,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干预点的拐卖被控制住了,买方就会重新寻找卖方,出现供应方的转移。因此如果有关方面不对拐出地及中介通道进行跨地域、跨部门的“联动”,对拐卖的预防和干预仍然是很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项目点之外拐卖现象还频频出现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不解决,预防和遏制拐卖妇女的路可能还要走很远。

首先我们得找到问题的之源,从源头上解决。那么得消灭“卖方市场”。严厉打击拐卖妇女的犯罪集团;发展拐出地的经济和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妇女自身的防范意识:贫困地区的妇女外出寻找工作,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老乡”、“朋友”的诱惑;到外地寻找工作时,还是要到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同时要加强防范意识,一旦利益受到侵害,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此外,政府要对这些妇女提供必要的帮助。诸如,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进行劳动力输出合作,劳动力在老家进行培训后,被有组织地送到沿海地区,进入企业工作,这样也可减少妇女外出打工时受骗的几率。

只要被拐入地源头不禁止,拐卖妇女的现象将屡禁不止,被拐现象还会时有发生。拐入地的许多买主经济收入相对较低,“传宗接代”的封建传统思想较为严重。针对这一人群,政府除了要对他们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扫除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外,还要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逐步消除“买方市场”。

这样的话,虽不能彻底解决拐卖妇女问题,但是也会使拐卖妇女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

解救被拐卖妇女带来的遗留问题

但是我们在看到一部分被解救妇女欣喜的同时,不能忽略那些被拐卖妇女面临解救时的尴尬场面——她们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孩子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而选择留下来,但前者居绝大部分。于是就地安置就应运而生了,所谓就地安置也就是绝大部分的被拐妇女今后将以合法身份与买主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大多数被拐妇女仍愿意与买主同住,这其中原因复杂,大部分是因为有了孩子,做母亲的不忍骨肉分离,也有一部分女性怕被人耻笑而不敢回去,但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对被拐妇女的解救不及时。

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解救拐卖妇女所带来的非常棘手的“遗留问题”,如被拐后生下的孩子、留下的非正常的家庭、返乡后的婚姻、工作、甚至艾滋病及其他健康问题;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也要大得多。由此我们主要调查了为什么那些被解救的妇女不愿意回家。

国家针对拐卖妇女问题的解决政策(摘要)

中国出台首个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的通知中指出: 一.建立健全预防犯罪机制。1.工作目标。

在社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易发场所和省际合作三个层面上,构建和完善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网络,努力降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发生率。到2012年底,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得到综合整治。2.行动措施。

(1)建立和推广以社区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多部门、多机构分工明确并通力合作为重点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中央综治办负责)(2)加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的预防犯罪工作,并做好监督检查,将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安部负责,中央综治办、妇儿工委办公室配合)(3)各地区之间尤其是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应相互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到2008年底,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反拐工作机构负责落实并上报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二.犯罪和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1.工作目标。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现、侦破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效率,迅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到2012年底,侦破案件数占报案数的比例比2007年明显提高。2.行动措施。

(1)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公安机关为主,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机制。

(2)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各级反拐工作机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公安部负责,民政部配合)三.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救助和康复工作。1.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救助机制,提高被解救妇女儿童接受培训、救助、身心治疗等必要援助的比例,保护被解救妇女儿童的隐私,积极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避免遭受二次伤害。使大部分被解救妇女儿童获得必要救助,迅速回归社会、正常生活。2.行动措施。

(1)建立和完善政府多部门合作、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救助机制。

(2)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社会关怀,帮助其顺利回归及融入社会。

(3)为回归社会的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切实帮助其解决就业、生活和维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登记、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专门档案,跟踪了解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必要时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解决其遇到的困难。(5)加强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领域的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6)加强地区、部门和机构间在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工作上的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第三篇:社会调查

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2005年7月21日晚,人民银行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事宜发出公告:一是从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不超过千分之三。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后货币政策工作实施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而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要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而必须借助于中介指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等五个标准。一般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金融变量,也有的把汇率包括在内。货币政策工具借助于中介指标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还存在一个传导机制,时滞长短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应。

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1日起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具体内容是:(1)外币贷款利率,单笔300万(含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6种主要外币的大额外币定期存款利率,7 种主要外币以外的外币存款利率(不分金额)、以及金融机构间的所有外币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2)7种主要外币的小额存款利率由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

2、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为了规范储蓄行为,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1日起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3、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2月14日,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公布《证券公司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以股票质押取得贷款。

4、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4月,人民银行发文,允许除邮政储汇局以外的金融机构开办“教育储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税;8月,公布《助学贷款实施办法》;6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扶优限劣,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业、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9月,针对封闭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关于坚持封闭贷款贷款条件、从严控制封闭贷款发放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封闭贷款的发放条件,防范风险。

5、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批准第二批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融资业务。6月,为发展货币市场,拓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渠道,允许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11月9日,允许全国首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开业,这有利于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票据市场,也为央行再贴现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用。7月,决定将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形式反还农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于支持农

村信用社对农民、农村、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并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及时满足农民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等合理资金需求。12月,发布《关于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取缔民间高利借贷的意见》,提出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体系、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另一方面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最终实施的效果,一般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 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经常要突出的最终目标之一。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物价水平保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上。

(2)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水平。

(3)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西方目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景气,往往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国能够保持良好的外汇储备,以保证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第四篇:社会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随之而产生的另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而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近日,本调查小组对新塘村100个家庭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总体现状

(一)留守儿童面广量大。在这次抽样调查的100个家庭中,有30个家庭有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占三分之一。其中,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5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73.7% ;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93人,占留守儿童人数的26.3%。按照此比例估计,全省约有18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率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即地方经济越发达,留守率就越低,地方经济越欠发达,留守率就越高。

(二)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3.7%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留在家乡,其中约有80%以上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其余2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他们中的63%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2%被托付给亲戚、朋友,5%在校寄宿。

(三)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88%的留守儿童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约90%以上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一般,但成绩优秀的较少。

二、存在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一)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在枣强县,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全县2358名留守儿童中有45%学习成绩较差。

(二)行为习惯不良。据调查,37.7%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好,42.5%一般,20.2%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例如:经常说谎,不服管教,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由于监护人的溺爱,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更有少数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盗窃、抢劫。

(三)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些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因为自己不在子女身边而产生负疚心理,总想从物质和金钱方面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在初中生中,个别留守儿童不愿住在学校而到校外租房居住,导致早恋或其他越轨行为。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个别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不合群,存在抑郁自卑,乃至厌世嫉俗的心理。

三、形成原因

(一)社会因素。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在普通学校入学的高昂费用,而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

1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促使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此外,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长期以来被农民看成跳出农门吃上“皇粮”的金光大道不再那样畅通,负面效应被片面夸大,因而放松了对子女读书的要求。

(二)家庭因素。农民外出务工谋生,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的单亲或监护人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从家庭不能充分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充实。

(三)学校教育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五、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一)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列入重要日程,除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以外,更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制定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宣传,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交流沟通及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

(二)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做到“挣钱养家”两不误,从而减少留守学生,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三)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应在中小学建立寄宿制,并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置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四)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课后活动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六、总结

通过对他们父母的一些调查,其实发现他们也是身不由己的选择。因为在我们那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很少,但是学生的杂费,家里生活所需的费用却是很大一部分。这样他们才不得不选择了出去打工挣钱,其实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多挣钱是孩子好好读书,在生活上不比他人差,之所以不带孩子一起到外地读书是因为在外地开支高,自己的打工生活也不固定,所以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但是却没有想到,孩子在家里缺少的父爱母爱由谁来给。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这样造成的孩子在心理发育方面跟不上自身的发展。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之间的差别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在这些方面农村的教育形式需要改善但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所以对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还是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怀,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父母外出打,把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

第五篇:社会调查

****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某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现状思考

班级:$$$$$

姓名:####学号####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摘要

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在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摆放到国家社会层面上来,并视之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切实改善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成为了各项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自1988年在部分地区试行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直接选举已遍及全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从农村改革20年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农村会出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生活幸福的局面;反之整个农村会呈现发展缓慢,治安恶化、村民怨声载道的态势。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的工作,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无一不是党的政策积极引导的结果。同样,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只能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才能健康发展。几年来,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此,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总结该村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影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展望未来,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新的参考思想。关键词:农村,民主,问题,对策及展望

一、层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大同市郊区边缘地带,全村共有315户,1540多口人,2000余亩耕地,5个村民小组,67名党员。2@@自198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26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甘于奉献,清正为民,使全村的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刘云亭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10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

根据对农村和基层的定义,基层民主建设由此就可以被界定为:政党、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及城乡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行使管理权利的制度、运行机制和环境建设等的实践,其中主要是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和调整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基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体制,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保证农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村民自治既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力量。国家可以下放权利到乡村来,以培养农村地区的社会自主性力量,促进基层社会民主建设。而基层民主建设又可以反作用于基层国家民主建设,促进民主的发展、完善和升级。

该村通过建立村党委领导办公室将基层民主自治纳入管理条理,定期举行例会并鼓励村民旁听,同时还公开选举过程,有效做到领导班子人民选。

二、创建的主要成效

1、促进农村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新时期新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上的发展和飞跃,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和人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多角度的建设。

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地位和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政治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而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我党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农民是我党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支持力量。该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使得广大农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直接参加决策,参与管理农村社会生活领域的各项事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方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劳动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而当家做主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程度逐渐加深。农民日益成为生产经营力量的主体,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农民逐渐参与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了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农民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监督与执行农村基层事务,有助于提升农民自身民主政治觉悟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使得农民拥有自我实现的价值和需求,反过来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和完善。

农村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整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统合体,是一个各种社会因素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农村的全面发展必然包括民主政治化进程,没有民主政治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基层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自治内容的建立和完善,既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容。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民主政治化进程。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综合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十分强盛。而农村基层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然使得民主政治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必备的资金和设施。

2、文化素质较低。

村民的文化思想素质总体上低于城市居民,这样就使得、村民参与自治管理成为了杂合多种因素的群众表决。

3、传播途径单一。

民主思想的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依赖于广播、电视、交通、报刊等,而这些在农村基层地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因而对于民主政治思想的普及非常不利,使村民不能及时更新已有的民主观念,导致民主思想意识薄弱。

4、农村积淀的历史封建思想根源深厚。

农民中有一种实用主义思想和潜在的男尊女卑、辈分排名的旧秩序。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中,也往往不分建议的好坏,而只是按照年龄、辈分排列来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主导权。

5、少数当选者和党内人员素质不高。

党员在群众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一些地区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而使得少数素质低的人员混入党内,造成了党在基层地区形象的打击。而村委会中更是鱼龙混杂,某些历史有疑问的人员进入领导班子,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害。

四、关系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就曾说过:“在我们党内和国家内,必须按照毛泽东通知提出的,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几率又有自由,又有同意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如果党内造不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政治地位和组织力量,决定了党大力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政治化,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带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化、地方的民主政治化,加速基层的民主政治化。以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基础,既体现在党内民主对基层民主政治的决定性作用和效果,也体现在基层民主政治对党内民主的渗透、影响和推动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两推一选”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1、“两推一选”是指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实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做法。实践证明,按照“两推一选”选举出的村党支部班子,达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党委三满意。可见“两推一选”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一种成功探索。根据初步实践取得的经验,两推一选”的具体操作过程分三个阶段:

(1)党内民主推荐。

换届前,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吸收非党的村委会成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在对原党支部成员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推荐新一届党支部成员职数至少多一倍的人数确定初步候选人。

(2)群众推荐。

各村分别召开村民大会,对初步候选人进行信任投票,要有70%-80%以上的村民参加。乡镇党委对过半数以上群众信任的初步候选人进行考察,确定正式候选人。

2、实行“两推一选”,需要妥善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两推一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就要体现在体制上,确定候选人的过程中也要符合当的要求和标准。

(2)处理好群众权利与党内选举的关系。党支部委员要在严格执行党的选举制度和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处理好与群众权利的关系,不能以群众投票、推荐来代替党内选举,这样会大大削弱党员在正式选举中的作用。

(3)处理好组织考察与民主推荐测评的关系。当组织对候选人进行考察是党内选举的必需程序,更是强化党对选举工作领导的集中表现。对候选人的考察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既充分尊重民主测评结果,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要看所推荐人选是否符合支部班子结构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要看群众一次认可还是一贯认可;要主义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如果少数人反应的情况确实是原则性、实质性的重要问题,被推荐者得票多也不能参加党内正式选举。

(三)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在农村基层坚持民主政治,就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村级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重大问题提交全体党员讨论决定,防止个别领导干部凌驾于组织之上,实现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两委干部工作决策中不民主或者各自为政的问题,还可以有效促进村民民主政治意识的觉醒,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有序运行、齐心协力为人民服务。

(四)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尤其的重要。在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时期,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上要有新的思考和改进。切实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工作,一方面有益于农村基层地区党员后备军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党员先进带头作用的发挥。发展党员是我们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的源头,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就可以在源头上提高党员准入的标准,从而确保农村党员素质的水平。

但是不可否认在现有的农村党员中存在着少数低素质的党员,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混乱不堪,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应当及时的给予批评教育,甚至清理。同样,还要加强对所有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努力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结合有效考核体制,将工作绩效和群众评价作为考核标准,同时健全激励制度,调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完善的积极性。

(五)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农村党组织在拨那个村基层就是代表我们党行使执政权的机构,代表了我们党的光辉领导形象,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抓好自身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农村党组织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提高自身的先进性和长造型,不断增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样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坚持自身建设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的道路。

这不仅要教育农村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利益观,树立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和依法办事的观念,把代表、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不断壮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尊重广大人们群众的意

愿,使村委会成为一个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村民自治组织,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自治活动中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协调各方面矛盾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带领广大农民想全面的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五、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冯国发,《政治体制改革-来自农村的启示》,山西人民出版社。

季根章,《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与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

金钊、胡林辉,《农村“三个代表”思想学习问答》,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李俊伟,《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王振亚等,406页,《政治文明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下载社会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调查

    关于和平镇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 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

    社会调查

    感恩为先关爱社会服务“三农”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验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促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院团委决定于201......

    社会调查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状况调查》 年 级: 2012级 专 业: 英语系 学 号: 2124070514 姓 名: 朴媛姝 关于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 社区民主是一种新型的、......

    社会调查

    建行前门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状调查今年以来,各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迅速,成绩都非常显著,对此我对北京建设银行前门支行个人住房贷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一、建......

    社会调查

    2012年-7月 21.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

    社会调查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如何才能跨好迈出校门的第一步?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就职人?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诸如此类的话题早以引起了大家众多的关注和热情。大学......

    社会调查

    **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学院:***学院 班级:安全工程112班 姓名:** 学号:*****日期:2012年2月10号 摘要: 古人云: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自我国秦朝置县以来就有,发......

    社会调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社会调查关于乌海市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学校名称:乌 海 电 大 学生姓名:孙波 学号: 专业: 教育层次:本科 入学时间:2010年9月 指导教师: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