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奋力推动华池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华池县旅游局栗生银
各位领导:现在,我就全县旅游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7年全县旅游工作回顾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的总体目标,狠
抓措施落实,使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景点建设项目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旅游建设项目投入大、进展快、质量高。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争取筹措旅游项目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柔东路、九南路的拓宽铺油改建,完成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展览馆、列宁小学校部旧址、范公祠及景区牌坊门项目主体建设。使我县旅游景点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体档次有了新的提高。双塔森林公园通过了国家aa级景区评审。
二是旅游接待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督促、引导大中型酒店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台阶,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华池宾馆装饰了宴会厅、对外餐厅,修建了职工宿舍,并邀请专业人士就服务礼仪、菜色调配等方面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推出了富有华池地方风味的系列农家菜和杂粮小吃,为申报三星级宾馆创造了条件。县旅游局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华池县农家乐评定标准》,挂牌命名农家乐6家。在行政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共同作用下,旅行社健康有序发展,经营操作更加规范,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没有发生旅游投诉行为。
三是旅游宣传促销积极有效。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各类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通过积极参加北方旅游交易会、宁波国内旅游交易会走出去宣传,利用《华池旅游网》进行“窗口”宣传,在各类媒体上刊登稿件为华池旅游发展造势,并借助《印象甘肃》等全省统一的宣传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县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游客接待数量稳中有升。
四是旅游生产运行安全平稳。全县各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在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华池县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先后对旅游单位的治安消防、食品卫生、安全设施、警示标志、租用车等方面进行了6次安全生产检查,年内没有发生任何不安全事故。
回顾2007年工作,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基础逐步坚实,接待水平明显提高,这一切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与省市旅游管理部门的帮助指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旅游系统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但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与省局提出的“四年倍增计划”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一是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程不快;二是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的“瓶颈”制约突出;三是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整体开发合力不强;四是受经济因素制约,旅游对外宣传和市场促销范围小、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市场吸引力不强;五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综合接待服务水平低,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六、建议县财政每年应有一个持续增长的投资预算。
二、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确保完成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
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知明度经济。为此,2008年,全县旅游工作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新理念,以“战略家的眼光、经济家的思维、文学家的色彩、艺术家的浪漫”,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目标,围绕旅游这个长效产业的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规划先行,努力提高旅游开发建设质量。旅游规划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纲,是旅游业永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只注重了红色、人文规划,忽略了其它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为此,2008年我们要在加快红色旅游、人文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对其它旅游资源普查登记,科学编制《华池县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拓展乡村游的数量和种类,提升旅游对经济工作的贡献率。
(二)坚持项目带动,切实保证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取得实效。以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共同利用,利益共同分享,文化共同交流,文明成果共同拥有的目标,着力实施好南梁革命纪念馆展览馆、列宁小学校部旧址、范公祠、南梁红色文化广场后续工程项目,恢复抗大七分校校址、新建寨子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阎洼子会议旧址等精品景点,并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义正、林镇小河沟口至义正、东华池至大凤川、范台至寨子湾4条道路建设和景区景点绿化。同时要积极从土地、林业、水利、水保、交通、电力等渠道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联手协作,务必按照县委办发[2008]23号文件要求时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形成重点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的产业
体系。
(三)坚持整体联动,确保宣传促销达到最佳效果。宣传促销是旅游产品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要按照“立足周边、面向全国”的宣传思路,集中可能力量和有限资金投入,开发、推销旅游产品10种以上,充实《华池旅游网站》、绘制华池旅游交通图,拍摄制作《华池旅游风光片》,努力在传媒上提升华池旅游对外影响力。
(四)坚持规范管理,积极提升产业素质。进一步深化诚信旅游,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和旅游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组团,无证上岗和超范围经营行为,净化旅游市场,并通过星级饭店年度复核、旅行社年检、安全生产检查等机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旅游饭店晋等升级,完善《华池县农家乐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加强对农家乐、旅游渡假村的规范管理,对已授牌的旅游定点单位实行动态监管、年度评定,逐步引导旅游定点单位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坚持培训提高,加强基层人员系统技能培训。人才是产业发展之本。旅游服务水准的高低,是树形象、打品牌、出效益的关键所在。为此,通过开展服务竞赛、在岗培训、外出学习培训、专家培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水平。通过鼓励支持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等重点培训活动,加强旅游营销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优化人才结构,推动旅游队伍向专业化、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六)坚持预防为主,确保旅游生产安全平稳。各旅游部门要继续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传达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积极主动进行自查完善,并配合好县旅游局、县安监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指导,以保证广大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全县旅游工作建设项目多、任务重、时限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即进入倒计时工作状态,倍加努力,联手协作,共同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狠抓措施落实,为确保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济宁市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济宁市人民政府(2011年3月1日)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科学指导下,全市旅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科学整合资源,大力加强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市场,着力培育企业和提升服务,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和旅游集散地,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旅游经济稳步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989万人次,入境旅游者28.9万人次,分别增长22.3%和18.1%;实现旅游总收入223亿元,增长26%,各项指标全面突破。
一、2010年工作情况
(一)政府主导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经济发展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会小会强调旅游,多次作出批示。张振川书记到金乡羊山等景区现场办公,着力解决景区建设中的难题。梅永红市长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会议,听取旅游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在市级领导包保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中,有8个旅游项目;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观摩了8个旅游项目。各县市区谋划旅游业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微山、汶上、泗水、梁山等4个县设立了旅游业发展引 导资金,曲阜市设立了旅游业发展贡献奖。微山县连续三年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发展大会,每年出资1亿元扶持旅游业发展。全市多数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不仅讲旅游,更实实在在地抓旅游。汶上县、梁山县、微山县、泗水县、曲阜市、金乡县等县市主要领导亲自到省旅游局向于冲局长汇报工作。
(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有力。没有项目,发展就没有载体,领先就没有实力,崛起就没有依托。抓项目首要的是科学编制规划。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邀请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国忠院长等专家开展深入研讨,顺利完成《济宁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济宁市环城游憩带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济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抓项目重点是突破大项目建设。全市重点旅游在建项目86个,总投资376.7亿元。其中过亿元的有35个,过10亿元的有12个。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55.7亿元。曲阜新西兰庄园、尼山文化旅游项目、宝相寺景区、莲花湖湿地公园项目、泗水万紫千红旅游度假区、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项目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抓项目关键是推进对外开放。市旅游局策划包装了10个过10亿的旅游招商项目,建立了全市旅游招商项目库,利用省旅游政务网、济宁旅游政务网和各种节庆活动等多种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多渠道融资。市旅游局与建设银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建设银行对济宁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和项目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
(三)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济宁旅游形象有效提升。整体形象宣传方面,实施捆绑营销,在主流媒体央视、山东卫视投放济宁旅游形象广告,对参加统一捆绑营销的曲阜、梁山、汶上、嘉祥4个县市给予扶持。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确定了“儒济天下、和宁四方、文化济宁”新口号。走出去方面,2010年1月23日-30日,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带队赴台湾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向台湾旅游业界和游客赠送门票万余张,价值4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月21日-28日,市旅游局班子成员带队分三路赴青岛、徐州、开封等9市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推介我市旅游资源和产品、线路,就市场互换和游客互动达成合作协议,取得了良好的促销效果。节庆活动方面,深入开展“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观世博、游济宁”活动、省文博会济宁会场旅游展区系列活动。举办邹城市举行“二月二”峄山古会、春季祭孔大典、泗水桃花旅游节、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微山县荷花节、泗水县泉水节等节庆活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加大对儒家文化体验、修学等旅游产品在日韩、港澳台等地宣传,吸引了大批东南亚地区旅游团。我市获得全省入境旅游贡献奖,名列全省第二名。仅世博会期间,来我市参观游览的境外游客达18.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84%。
(四)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特色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围绕 “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努力消除旅游短板,打造完整产业链,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升级旅游产品结构。围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主题,开发了孔孟文化之旅、微山湖渔家风情之旅、运河文化体验之旅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适应多样化旅游需求,开发修学、宗教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出了孔孟故里修学之旅二日游、崇文尚武、佛都祈福之旅等旅游线路;针对市民休闲度假,推出以“诗礼人家”为特色品牌标志的乡村旅游体系,形成具有济宁特色的近郊休闲旅游产品群。推进饭店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曲阜香格里拉、开天大酒店、兖州太阳国际等星级酒店建设,提高高端游客接待能力,太阳国际酒店已于11月4日试营业。积极引入七天连锁、如家快捷等经济型品牌酒店,七天连锁酒店已入住曲阜,如家连锁酒店已在济宁市开了4家分店。策划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围绕孔孟文化特色,将文化和旅游结合,策划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有效拉动过夜游的发展。4月,组织国家和军队一流专家、艺术家对舞剧《孔子》进行了创意编排,打造出舞剧《孔子》旅游版。省文博会期间,曲阜市与华漫兄弟公司签署了孔子动漫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并请华漫兄弟公司、中青旅、中科招商等负责人到曲阜实地考察了项目选址,预计3年内完成征地、6年内完成整个项目建设。设计特色旅游商品。6月26日,我市组织旅游商品企业参加2010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曲阜金龙阁艺术品公司设计的论语系列旅游产品荣获优秀奖。9月23日-27日,结合省文博会济宁分会场活动,与省旅游局联合主办了山东省旅游商品博览会,极大丰富了我市旅游商品市场,促进旅游购物的发展。在省旅游商品博览会中,我局获得特别贡献奖,我市作品《孔子圣迹〃圣贤图卷》获得特别大奖。开发品牌旅游餐饮。6月30日,在齐鲁大厦举办了曲阜孔府菜美食 节新闻发布暨曲阜旅游推介会,与上海骨干旅行社签署了合作协议。7月份,在世博园“孔府宴”馆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孔府菜美食节”。9月17日至19日,与省烹饪协会、省旅游饭店协会共同主办了2010中国(曲阜)孔府菜美食节,进一步擦亮和唱响“孔府菜”这张历史名片。
(五)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国家旅游局将2010年定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我们及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并加大对活动的督导,取到了初步成效。我们充分认识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既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游客的期盼。针对旅行社服务,以旅游团队监管为重点,有效遏制旅行社低价竞争、欺诈旅游者等违规行为,全市121家旅行社试行“山东省旅游品质保障系统”,成效明显。针对旅游饭店服务,举办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组织参加了全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组织星级酒店参加“中国饭店金星奖”评选活动,香港大厦荣获中国饭店金星奖荣誉称号,是鲁西南唯一获此殊荣的饭店。针对景区服务,出台了《2010年济宁市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工作方案》,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更新改造建设。召开了全市A级景区推进会议,并进行了业务培训。目前,尼山孔庙景区、颜庙景区、羊山古镇国际军事度假旅游区、济宁市人民公园和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等5处景区荣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邹城市峄山桃花源、泗水县泗河街道办事处西涧沟村银杏良种培育基地、星村镇南陈村“圣天香”黄金梨基地和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等4 家单位成为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针对导游服务,开展导游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实施“名导进课堂”工程,积极参与全国导游讲解员大赛,推出一批“导游之星”技术能手。适应导游管理的需要,成立了导游服务中心,已为200多名兼职导游登记注册并办理了导游证IC卡。7月,孔子旅游集团联合33家旅行社成立了导游服务有限公司,这是山东乃至全国首家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股份制导游公司,这种导游管理模式被中国旅游报定为“曲阜经验”进行了专门推广。成功完成2010全国导游员考试。针对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创建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对济宁市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估报告做出重要批示。针对评估报告中的专家建议,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全面提升旅游形象、旅游品质、产品结构、服务质量,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争创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曲阜市游客中心获得“山东省旅游产业创新奖”。针对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市旅游局聘请了23名旅游行风社会监督员,加强对旅游行风监督,进一步规范旅游行风建设。市里成立了市旅游执法监察大队,曲阜、梁山等地成立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旅游投诉和安全事故,游客满意度达到96.8%,济宁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
二、2011年工作思路
当前,济宁旅游产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整合时期、转型时期、突破时期、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并举的时期。2011年全 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坚持市县联动、产业联动的发展策略,突出文化和生态两大主题,以市场开拓、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和服务提升为重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深入推动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为文化旅游名市建设作贡献。力争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200万人次,入境旅游者35万人次,分别增长16%和18%;实现旅游总收入246亿元,增长16%。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以提升旅游战略地位为目标,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实施政府主导战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进一步营造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氛围。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旅游发展政策,研究制定我市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将旅游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县市区的综合考核。争取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营造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大力宣传、认真落实济宁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尼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加快曲阜明故城恢复建设,提升儒家文化旅游。推进以宝相寺、兴隆文化主题公园项目为主体的佛教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快以济宁城区运河之都、南阳古镇、南旺分水龙王庙为重要节点河湖旅游带建设。积极推动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泗水万紫 千红度假区、金乡羊山风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高端旅游产品。抓好现有景区的改造升级,确保新增5家3A以上级景区。形成在建项目抓进度、启动项目抓开工、改造项目上等级、谋划项目上水平的项目推进机制。分解落实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对重点旅游项目由领导包保;推动县市区对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召开全市旅游项目现场观摩会,扎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通过市旅游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落实有关部门抓好涉旅工作的责任,强化督导调度,确保项目进度。推进银旅合作,争取银行信贷资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吸纳民间资金,多渠道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引导我市大中型企业通过投资、参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
三是以开发旅游线路为中心,整合旅游要素资源。以线路整合旅游资源,以儒家文化体验、佛都祈福、崇文尚武、生态休闲等特色主题为纲领,串联整合沿线资源,整体包装,共同发展,打造一批“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以线路整合旅游产业要素,大力整合旅游线路产品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要素,实现每条线路旅游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增强吸引力。以线路整合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一批风格相异、结构互补的旅游项目,形成多时空组合,满足游客多样选择愿望,形成区域合作各方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是以开拓客源市场为核心,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坚持 政府主导做形象、部门联动做渠道、企业主体做市场的营销机制,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方式,着力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有效提升济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突出济宁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的推广,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途径、大范围、广领域地宣传、使用“儒济天下、和宁四方、文化济宁”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进一步提升济宁旅游整体形象;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参加捆绑营销、联合推介;继续办好济宁日报旅游专版,在济宁电视台创办旅游栏目。全力开发重点客源市场。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济宁曲阜机场航班开通城市,做好重点客源市场专题推介工作。抓住京沪高铁开通机遇,搞好与北京、上海等热点市场的衔接。加强与日、韩等亚洲近邻以及欧美国家的合作,采取市场梯次开发策略,将济宁旅游产品打进海外主流市场。精心策划大型节庆活动。认真组织好“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好客山东贺年会系列活动、孔子文化节等重点活动,推动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梁山水浒文化节、邹城中华母亲节、微山荷花节、泗水泉水节活动升级升格,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4至5个具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的节会品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旅游合作机制,推进山水圣人、山海圣人、水浒旅游等线路打造,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济宁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加强与主要客源地合作,形成客源互换、资源共享合作机制。
五是以规范管理为抓手,营造和谐旅游市场环境。大力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搞好A级景区、旅游饭店、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认真落实《旅行社条例》、《山东省旅游条例》,采取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千名眼线等方式,对全市旅游企业及导游员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建设诚信旅游平台,完善旅游品质保障系统,健全行风监督员制度,推进旅游行风建设。开展导游技能大赛、厨师烹饪大赛、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引导旅游企业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树立行业标杆。推动我市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以济宁旅游服务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组成全市旅游教育专家培训团,加强对职业化导游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组建济宁旅游资讯网,建设济宁旅游数据库、济宁市数字化城市旅游和信息查询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面向公众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六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从旅游资源、项目建设入手,把旅游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结合起来,努力创新领导机制、资金运作机制,探索具有济宁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完善旅游奖励机制,对在市场开拓、游客招徕、品牌提升等方面做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科学安排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规划编制等工作。与银行、大型投资公司合作搭建旅游融资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在积极争取国有资本投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旅游业,解 决景区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加快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创新旅游景区经营体制与机制。
第三篇: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日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1年4月22日)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今天专门召开这次全市旅游工作会,更体现了对旅游产业的关注和支持。下一步,开发区将以这次全市旅游工作会为动力,坚持以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品牌为目标,突出蓝色工业游、生态风景游、特色农业游、历史文化游四个重点,进一步打造旅游平台,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旅游环境,努力推动全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蓝色工业游。充分发挥靠海临港优势,突出亚太森博浆纸、威亚发动机、青啤日照公司等临港大项目,大力开展临港工业旅游,研究制定观光路线,合理设置参观场室,吸引游客到大企业、大项目参观考察。利用好亚太森博浆纸等大企业的展览室,支持凌云海集团观光糖厂等项目建设,推动具备实力的企业尽快规划旅游项目。聘请专家为企业进行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引导扶持企业出炉工业旅游项目,在发展工业旅游的同时进一步宣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以此提高开发区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形成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临港工业观光圈。
二是繁荣发展生态风景游。依托奎山风景区、傅疃河沙墩河生态功能区、傅疃河口湿地保护区,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大 1
力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工作中,按照《奎山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加快奎山风景区建设进度,做好封山围网、植树造林和裸岩治理工作,努力将奎山风景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森林公园;加快“两河”生态功能区绿化美化,加强雨污分流,与沙墩河、张家河上游已建成景区相衔接,打造贯穿全市南北的绿色生态走廊;在傅疃河入海口开展河道封采、污染整治、退耕还湿、河岸育林工作,着力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力争经过2-3年努力,逐步打造山清水秀、风光秀美、宜居宜人的旅游目的地。
三是突出加强特色农业游。利用我区水利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的优势,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以孔家湖子村蔬菜基地、牟家小庄花卉基地为主体,依托平台银杏、琅墩坡蔬菜、岭二头苹果等为支撑,大力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让游客感受农业风光,享受农家乐趣。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设施配套、技术指导等工作力度,为农业基地建设、产业化养殖种植创造条件。力争年均来区农业旅游2万人次,实现收入1亿元。
四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游。加强对全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加大策划宣传力度,开发吕母崮、东海峪遗址等历史古迹,全力修复王献唐故居,启动开展历史文化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发区的历史和文化。创新开发保护模式,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对现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
第四篇:在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1
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就红庙镇近两年来旅游发展工作汇报如下,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发展旅游重点在于特色,讲究“小题大做”、“节外生枝”、“无中生有”、“标新立异”,这样才能聚集人气,带动产业发展。
一、明思路,“小题大做”发展旅游
红庙镇位于无为县西北部,是个农业镇,属革命老区,闻名遐迩的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境内,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针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受资源、区位、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不足,不强,不活的现状,2008年我们提出了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生态特色乡镇”,大力发展红色(新四军文化)绿色生态(现代农业、林业产业及生态美景)及宗教文化(迎山寺)旅游产业,力求充分发挥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一“主题”,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蛋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古人云: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对发展旅游开发而言,全局就是规划,为此,我们红庙镇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制定规划,先后邀请南京财经大学、安徽省林业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学者规划通过了《三水涧旅游区总体规划》、《红庙镇万亩珍贵苗木花卉基地规划》及各个景点的详规,为我镇旅游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红为魂,“节外生枝”挖掘资源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是红庙镇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我们围绕七师这一主线,积极挖掘整合境内旅游资源,把景区内各个景点串珠成链,使其枝繁叶茂,凝聚人气。
1、进一步搜集整理新四军七师有关资料,丰富景点内涵。重点是走访当地的老年人,搜集当年新四军的战斗故事及当年物品;联系新四军老战士的后代,取得他们的支持,提高七师及红庙的知名度。2010年10月9日,新四军研究会南京七师分会会长、新四军七师老战士、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金星沐来我镇新四军七师旧址回访。2011年5月14日,北京市新研会七师分会(一批将军的子孙)来我镇开展“皖江行”活动,极大的提高了红庙镇发展红色旅游的影响力。
2、加快项目建设,提升景点品位。一是县委、县政府投资近两千万元对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皖江革命烈士陵园改扩建、新建陈列馆工程,将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景点的内涵。目前,前期征地、迁坟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二是白棠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协议于7月21日正式签订,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首期投资将不低于2000万元。目前,投资商的保证金100万元已打入我镇财政账户,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迁坟等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三是运作民营资本700万元,对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迎山寺进行改造,修建了五百罗汉堂和观音殿。
3、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烘托旅游乡镇氛围。一是路网建设。5月底,总投资500余万元的万亩苗木花卉基地景区道路正式通车。全镇形成了三横(赫高路、范团路、海云-银屏山路)两纵(邵横路、茶红路)路网,二是在沿路及景区主要路口竖立了4块巨幅景区宣传牌,30余块景点指示牌。三是积极向上申报四星级旅游厕所项目。四是着力将徐岗街道打造成特色小集镇,目前,制定了规划,完成了招投标程序,即将施工。五是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景区沟、渠、田、林、路进行了整治,基本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树成行、田成方”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六是对景区1
2个空心村进行整治。目前工程已经结束,全部实现了复垦复绿,新增土地指标286亩。
三、绿为根,“无中生有”增添亮色
发展旅游,环境的打造尤为重要。我们大力开发荒山荒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划打造了万亩珍贵苗木花卉基地,现已发展花卉苗木规模种植户600余户,其中种植千亩以上4户。形成以广玉兰、桂花、红玉兰、红枫、红叶石楠等品种为主的花木基地8000余亩。同时,我们还着重引进一些生态项目。目前已经引进两个生态园项目。一是江老水库生态园项目。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7000万元,一期投资4000万元,现已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工作,待秋收后立即动工。二是正岗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建设总规模为4000亩(含正岗茶场1800亩),总投资8000万元,包括特种蔬菜园、精品果园、生态休闲观光区等8个子项目。现已完成规划设计。万亩珍贵苗木花卉基地和两个生态农业园的建成,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开发新的旅游景区,促进经济发展。
功到自然成,如今的红庙可以说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宜居宜游宜业的好去处。尤其是今年4、5月份,花卉基地内玉兰花盛开,“千亩玉兰醉游人”的胜景吸引了许多的游客、记者前来踏青、采风、拍照。4月30日,“无为人游无为”活动在我镇正式启动,开辟了“红色革命游”和“绿色生态游”两条一日游线路,红庙的旅游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围绕环镇路、范团路等,建设绿色长廊景观带。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路两边100-200米左右范围的土地流转过来,承包给大户进行经济林、观赏树的种植,营造生态、绿色的旅游环境。
四、抓关键,标新立异展望未来
发展旅游,关键在于打破条条框框,有所突破,与众不同。在今年3月份的全县旅游工作会议和6月份的旅游调研中,县委县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强调要把发展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问题,现在,县委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
1、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产业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往往造成多头管理。就红庙的景点而言,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位于我镇境内,但所有权、管理权属于县民政局所有,在今年新四军旧址及纪念馆改扩建、新建陈列馆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由于多种原因,工程进度影响了旅游发展速度。现在,我们可喜的看到县委政府建立了旅游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在此,我真诚的恳请各位领导同志们,要多关心帮助红庙的旅游发展,在政策范围内,为红庙的旅游发展多开绿灯。
2、建设资金不足。旅游产业投资大,见效慢,尤其是目前,全县的旅游产业处于开发阶段,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因此开发成本较高,资金筹措面临巨大考验。《意见》中提到:县财政每年整合不少于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旅游项目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旅游项目资金的使用,我建议:应该整合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投入到品位高、开发价值大的景点,力求建一个,成一个精品景点。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红庙一定会开创出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为无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五篇:在全旗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旗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1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旗安全生产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理念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等工作部署为主线,以“三深化”、“三推进”为核心,以“一打三整治”工作为载体,持续推进安全监管、宣传教育、监察执法和隐患治理等工作,使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
一、今年以来事故情况
1-12月份,全旗共发生各类事故 起,同比-1.3%;死亡 46人,同比持平;伤120人,同比-1.6%;直接经济损失317.8万元,同比-0.3%。其中:工矿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6起,同比-25%;死亡6人,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257.5万,同比-6.5%。
二、2011年主要工作
(一)发挥参谋和督导作用,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
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职能,增强“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工作合力。起草和颁布了全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为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提供工作指南。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和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截止4月底,全县共签订约5000余份安全生产责任状。不断完善对镇(街道)、部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绩效考评体系,全面组织年中、检查考评;坚持安全生产季度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并采取走访调研、专项督查、情况通报、警示反馈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建设、文化娱乐、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和中心工作。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领导督查制,并主动排查项目提请县、镇(街道)领导带班检查。首次申请设立了海盐县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按人数计提财政拨款(人均不少于3元),每年不少于152万,用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装备保障、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等。
(二)开展“一打三整治”工作,深化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和重点攻坚。
1、牵头部署开展了元旦、春节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重点开展烟花爆竹销售、储存和春运安全等方面整治,旗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共查获非法烟花爆竹230余箱,有效净化了销售市场。
2、根据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燃气使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局面,及时牵头部署开展了道路交通、建筑、燃气、公共聚集场所、危化、矿山、森林防火、旅游商贸等七大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到“隐患想在前,安全查在前,预案做在前”。特别是燃气使用安全方面,采取长效管理、安全大检查,宣传培训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3、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7号)和全省开展“一打三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夏季高温、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全面部署开展道路交通、海洋渔业(水上交通)、消防等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建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专项整治小组,对事故频发、隐患严重、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行业(领域),实施重点治理和严厉打击。整治期间,各镇(街道)、部门共检查排查企业(场所)1058家(处),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1177项,实施经济处罚19万元。
4、吸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教训,根据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开展了以“三查四促两保”为中心的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工矿商贸、交通运输、消防、工程建设、水上生产作业等行业和领域,并以专项督查等方式,促进安全大检查工作有序推进。截止11月底,全县工矿领域共排查隐患1442项,整改率99.3%。
5、继续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年初和年中两次组织开展全县范围安全隐患大排查,共确定10个单位(场所)为2011县级重大安全隐患,落实挂牌公示、限期整改工作,目前基本完成整改任务。专门出台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治理方案,今年以来共检查危化从业单位156家次,发强制措施决定书 4份,查处隐患431条,整改率达100%。
(三)监察执法和宣传教育并重,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标本兼治。
1、注重监察执法计划管理。做好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的报批、备案工作,明确监察执法工作重点和阶段性任务;探索建立了行政执法案源上报制度,提高上下联合执法力度,继续推行ABCD分类管理。今年以来,对90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监察执法,发出整改指令书57份,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19份,整改复查率达100%,行政处罚120余万元。重证据、重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绩效考核、责任追究、集体案审等各项制度,虚心接受市、县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保证行政处罚公正、合法、合理,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情况。
2、拓宽专项监察整治面。围绕安全生产主要任务和薄弱环节,先后开展危化“清风”专项行动、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建筑施工高处作业、“靖虎”用电、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重大危险源及建设项目“三同时”等10余项专项监察执法行动,针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多发事态,多次会同建设部门开展安全监察活动,对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缺失企业,发出专项整改指令书8份。按照“四不放过”等原则,2011年共对6起生产安全事故开展联合调查,3人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其中1名事故责任人已被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刑事判决。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受理来电来信来访10起,立案查处3起,搬迁居民小区危化品仓库、取缔非法经营各1家,实现受理率、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三个100%”。
3、严格行政许可工作。按照“总量控制,提高门槛”的原则,制订出台我县危化品经营许可控制数量意见和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布设方案,今年来办理危化生产、经营、储存等行政许可初审32件,办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11家,审查烟花爆竹零售许可54件(取缔7家),查处1起非法建设案件。宣贯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蓄电池生产、液氨(甲醇)制氢、危化溶剂回收、危化使用纳入安全生产许可范围,落实安全评价、行政审批等工作。落实新开的2家矿山企业安全预评价等工作。建立行政许可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4、强化“三项人员”培训取证工作。今年以年,共开展特种作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和安全员等各类培训班38期,共培训各类人员3089人,继续开展企业负责人和安全员三年轮训工作;同时根据村级换届后,村级安全管理员调整和到期情况,专门举办了村级安全管理员取证、换证培训班,有109名村(社区)的安全管理员得到了培训。落实培训县财政补助政策。
5、组织开展日常性和集中性宣教活动。研究出台2011年安全生产宣教工作计划,广泛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开展日常宣教,抓好宣传阵地建设,专门设计烟花爆竹安全展板,在9个镇(街道)闹市区巡展。精心策划第十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发放宣传挂图、悬挂横幅、事故警示教育、大型宣传咨询、应急演练和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营造“以月促年”的宣传声势,活动取得明显效果。编制印发了全县安全生产普法教育“六五”规划,深入、持久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以“诚信守法企业”、“诚信示范企业”和“青年安全示范岗”评创活动为载体,提高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并专门出台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实施,部门联合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推动力。以“安康杯”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人、机、环境”管理。
(四)创新监管工作抓手,打造海盐安全监管特色。
1、创新建立安全生产讲师团。在去年组建9个“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基地师资、教学设备场地、培训经费、教学工作“四落实”。率先在全省组建县级安全生产讲师团,涉及工矿商贸、道路(水上)交通、消防、建筑、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全县有34名同志参与,并专门举办了师资培训班。各基地根据辖区实际制订培训计划,送培训到企业、组织员工集中到基地等方式,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少成校校长带头走上安全生产讲台,生动丰富的授课,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培训102场,培训从业人员3.1万人。
2、重视加强用电安全宣传教育。首次组织全县电工安全操作技能比赛,共有400名电工参加,竞赛方式包括理论考试、电气线路纠错和知识竞赛等,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提高了电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根据我县用电安全事故规律,专门设计印制了2200份永久性《用电安全知识温馨提示牌》,免费发放到基层企业。
3、深化区域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重点指导通元镇全面开展灯泡行业专项整治试点,研究和落实整治方案,解决了气化炉安全间距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改善了应急管理,整治了一大批用电、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灯泡行业专项整治经验,进一步推动区域性重点行业整治工作。
4、首次开展全县中学生安全生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征文比赛。县安监局、县教育局在6月份,启动了全县中学生安全生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征文活动,各中学学生结合“暑期万名学生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深入五金制造、印刷、造纸等主导和特色行业,查找电气、消防、机械防护、职业卫生等方面安全隐患,撰写出不少有问题分析、有建议对策、有指导价值的调查报告,活动共收到征文34篇,有19篇征文获奖,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知,推动了企业改进安全管理,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进工作薄弱环节。
1、提高业务水平。确立2011年为“监管水平提升年”,探索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技术带头人制度,7名工作人员分头承担建材、冶金机械、船舶制造等15个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知识学习钻研任务,提高安全监察水平;坚持读书会制度,首次开展“一镇一品”工作特色交流,讲解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增强基层安监人员学习、创新意识。完成基层安监站监察执法人员换证培训。继续开展“一表式”检查,明确45项基本安全检查内容,规范安全监察工作。
2、拓展安全生产合作组网络。根据区划调整、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在原有118个安全生产合作组基础上,又新建了11个合作组,扩大合作组网络,发挥安全指导、隐患排查和工作上传下达等作用。安全生产合作组模式得到了上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至基层的普遍认同,还入编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培训教材,成为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的好载体。
3、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争取县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经费,用于配备全密封防化服、高强度重型防护服、高级堵漏工具等应急物资,提高县域危化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和事故处置能力。11月8日,专门开展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拉练,模拟甲醇槽罐车侧翻导致泄漏燃烧事故,通过拉练查找不足和问题,研究改进应急救援工作,联合开展了高层火灾消防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推进危化、矿山等高危企业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提高预案针对性和有效性。
4、推进安全本质型企业建设。进一步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今年以来有危化、机械、造纸行业10家企业申报创建工作,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开展涉及重点监管危化品和危险工艺企业的安全检查,全面推行氯化、氧化、氟化等危险工艺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落实危化重大建设项目前期介入制度,出具有价值参考意见13份,避免企业走弯路。
(六)着眼重心下移,提高为基层服务能力。
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开展“三项服务进企业”活动,深化“安全培训阳光服务队”、“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组团服务,推动工作人员主动、深入、有效服务,扩大了监察服务面。
1、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分片联镇、联企工作,结合安全生产量化检查,以安全指导、隐患排查、送安全培训教育下乡进企等形式,主动服务企业,每人每月不少于10次,健全落实“按月通报、重点督查、季度点评和考核奖惩”制度,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增强了与企业的互动交流,加强了对安全管理薄弱企业的整治力度。继续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今年通过海盐门户网站、报纸等载体发布工作信息500余条,文件30余件,加强了党务公开工作,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2、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承诺,以服务基层、依法行政、爱岗敬业和廉洁从政为主要内容,创新开展“一室四员”评创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学党史、感党恩、添光彩、展风采”主题教育,机关党员参加了“红歌大家唱”、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百篇建议话海盐”、胡锦涛总书记“7.1”重要讲话专题辅导等活动。采取廉政承诺、观看反腐倡廉图片展和电教片、岗位风险再排查、重点岗位重点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教育,构筑反腐倡廉思想防线。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效能警示教育,严格遵守“四项禁令”。
3、不断深化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根据省、市安监部门和县纠风办的部署,围绕“提升执行力,增强群众观、为民办实事、服务‘十二五’”主题,进一步开展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多种渠道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工作,开展事故企业回访,促进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掌握社情民意,进一步改进安全监察执法工作。加强工作调研,不断创新改进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机制。
2012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为推动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贯彻实施,持续推进安全发展和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平安社会建设,现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全面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主线,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五固”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继续实施“365”行动计划,突出“六大重点领域”,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并力争有所下降;确保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指标稳步下降;确保不突破嘉兴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杜绝各类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发生,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措施
(一)强固政府监管,落实政府主体职能。
1、进一步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积极为政府作好参谋,充分履行综合监管职能,继续实行县、镇(街道)政府和部门行政首长负总责和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县、镇(街道)领导带头的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县、镇(街道)党委每年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制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把安全生产纳入全县领导干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教育进党校、进成校、进网络,提高领导干部指导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
2、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的理念。学习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2012年重点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建立安全生产与县、镇(街道)和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部署和推进的工作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牵头组织和阶段性评估工作,行业(领域)发展规划与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公共安全经费财政支持,为监察执法、基础设施、宣教培训以及应急救援等,提供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
3、进一步发挥县、镇(街道)安监部门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监管、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体系,加强与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工作联系、信息共享和情况通报,坚持季度例会制度,落实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增强齐抓共管合力。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手段,创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加强中心工作的重点督查。
4、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探索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条线共担安全监察职责的考核机制,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实行过程和结果的双重考核。落实事故多发行业领域警示约谈、跟踪督办、情况通报等制度。严格行政问责,追究失职渎职行为,督促改进工作,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业绩突出、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固基层基础,推进源头治理上新台阶。
5、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督促指导企业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保障安全投入,做到“安全责任无盲区、安全管理无死角”。进一步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研究、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现场带班制度,重视外委外包的安全管理,协调解决现场“人、机、环境”不安全因素。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杜绝未训上岗,实施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能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
6、全面推动安全宣传教育“六进”。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六五”普法,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平台投入,重点宣传国发〔2011〕40号文件和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组织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发展企业、校园和社区等各类安全文化,培育示范企业,提高“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安康杯”竞赛等活动的吸引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继续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三年轮训,依法严格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考核,兼顾质量和数量,实现“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
7、全面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工作。强化高危行业建设项目设立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前置条件;重视落实非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工作,完善重点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按照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严格审查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安全资质条件,规范相关审批权限下放后的行政许可,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开展行政许可执法行动,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探索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科学编制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8、全面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建设高效顺畅、协调运转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危化、矿山、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援措施,落实预案的评估、修订等工作,健全应急技术支撑、救援物资配备(储备)等保障系统,加强化工集聚区危化应急救援工作。强化综合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各镇(街道)、村(社区)及重点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义务救援队伍,增强应急演练的实效性、针对性,提高联合演练层次,加强各方通力合作。年内组织1-2次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
(三)巩固重点工作,点面结合推动“隐患清剿”新突破。
9、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始终把治理重大事故隐患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滚动排查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消防等行业领域重大隐患,年内公布两批县级以上重大隐患名单,认真执行分级管理、分级督办、审核销号制度。督促企业确立隐患排查主体意识,重点在规上和高危企业中,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从业人员的排查治理责任并建立台帐,促进治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开展“安全专家进企业”活动,有效发挥专家在治理隐患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和应急救援工作。
10、推进区域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强矿山、危化、机械、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根据主导产业和特色行业安全现状,各镇(街道)要突出抓好辖区内2-3个重点行业的安全整治,掌握企业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明确科学、统一的整治内容,采取操作性强的治理办法,优服务严执法,促进整改措施、安全主体责任、事故防控、基层基础和长效机制“五到位”,逐步带动安全生产全局性、根本性的进步。深化企业ABCD分级分类管理,对安全生产基础差和危险性较大企业,加强安全监管与指导,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11、推进监察执法工作规范化。科学制订、报批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计划,明确监察执法重点,有序开展日常检查、专项监察和重点执法。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加强部门沟通和联合执法,推进镇(街道)委托执法,试行交叉执法模式,重视从来信来访和舆情信息中查找线索,增强查处打击的力度。加强非事故执法,对责任不落实、隐患严重的企业,通过下发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罚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到位。规范行政处罚、监督检查、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等行政执法程序和制度,坚持依法办案、依法行政、和谐执法,坚持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原则。坚持“一表式”检查制度和量化检查制度,提高安监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
12、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围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完善激励引导政策,推进“提质、扩面、增量”工作,全县和每个镇(街道)1/3规模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要求。达标企业要深入分析等级差距,找准主攻方向,推进达标升级;未达标的企业,要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化评定标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纺织、商贸等行业要培育示范典型。引导规模企业开展班组标准化建设。
(四)牢固创新理念,推动安全监察事业新发展。
13、完善县、镇和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网络。按照“教考分离”原则,指导和督促县职成校中心创建三级资质安全培训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职业技能教育。抓好镇(街道)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常态运行,落实“六个有”制度(有计划、有组织、有经费、有师资、有场地、有制度),集中教学和“送教上门”结合,使培训教育逐步惠及广大中小企业,确保每年培训规模在3万人以上。加大对镇(街道)培训基地的指导、检查和考核,加强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执法检查,巩固壮大安全生产讲师团,通过培训、交流、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培育教学特色,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各级教育培训档案。
14、完善社会化安全监管网络。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合作组网络在重点行业、村级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全覆盖,着眼工作贯彻落实、互助自律,抓好合作组长效优质运行。逐步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落实村委会(社区)安全检查、隐患整治、宣传教育等监管职责和相关制度,以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为单位,逐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构筑基层安全“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网络。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引进安全评价等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咨询辅导服务。
15、完善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实施《海盐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指导方案》(盐政办发〔2011〕77号),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和规定,根据安全生产综合考评结果,逐步实施对企业有序用电、用地、项目核准、技改贴息等相应的激励和制约措施制度,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引导和督促危化、矿山等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公示和承诺制度,约束和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以“诚信示范企业”、“诚信守法企业”等载体为抓手,不断培育企业安全诚信意识。
16、完善“科技兴安”机制。督促企业尤其是高危企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设施投资预算制度,逐步推行重点企业安全专家、安全顾问聘用制度。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监督检查,年内建成省、市、县联网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综合平台。
(五)稳固安监队伍,推动“五型机关”建设新进展。
17、注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按照“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争创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的要求,不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和廉洁型政府建设,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分片联镇(街道)、联村、联企制度,积极参与民情下访,领导包干着力解决辖区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推进行风民主评议,接受社会各界对效能建设、服务工作、工作水平等各方面的检验,改进工作作风,提升部门形象。
18、注重配齐配强监察队伍。改善和提高安全监管队伍工作条件、工作效率,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充实县、镇(街道)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优化安监队伍结构,使每个镇(街道)确保专职编制达到3-5名。
19、注重提升监察业务水平。调研分析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规律和特点,拓宽视野和思路,形成工作特色。采取读书会、任前考试、岗位练兵、执法比武等形式,强化业务培训,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业技术带头人制度,不断提高安监干部依法治安能力和服务能力。
20、注重安全服务品牌创建。以服务促监管,继续开展机关服务品牌(服务基层示范科室、示范党员、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安全培训阳光服务团队等)创建活动,深化“三项服务进千企”活动,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监察辅导等服务,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反腐倡廉教育、监督和预防各项制度,保持“干净干事、勤勉干事”的自觉性。大力宣传本系统、本单位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