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局开展转方式、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1:0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港航局开展转方式、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港航局开展转方式、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

第一篇:港航局开展转方式、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

港航局开展转方式、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的工作要求,以组织开展全市港航业文明服务竞赛活动为总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服务理念,着力构建大港航大服务体系,推动港航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一、拓展学习内容.按照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动员会议精神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

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港航实际,制定了《市港航局机关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将大讨论活动作为全市港航业文明服务竞赛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每周五的机关学习日,以科室为单位,系统学习了中央和省、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文件精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理清了全市港航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思路,局领导带队,先后到天津港、河北黄骅港、东营港、滨州港、港和宁波市学习考察港口建设和临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邀请中财信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第四方物流知识,加深了对港航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突出活动主题.大讨论活动分为开展学习调研、集中查摆问题、制定规划方案三个阶段进行.以强化重大机遇意识、完善科学发展思路、提升追赶超越境界为主题,围绕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导向、推进全面发展,转变增长方式、促进港航业转型发展,加快自主创新、培育临港物流等新兴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港航,加快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转变领导方式、改进行政服务,转变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八个方面展开讨论,坚持学干同步,以学促干,以干促变,分别从转方式、调结构两个方面,深刻反思、梳理查找港航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努力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指导港航业经营发展方式,用经营发展方式调整的实效来体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各科室紧紧围绕大讨论活动内容,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撰写了一篇有深度、有广度、有实际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在科长论坛上进行交流;每名机关人员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园地上进行了公示交流,推动了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三、做好结合文章.把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市委创先争优、强堡垒做先锋、市交通运输局创先争优、打造高效团队、建设和谐交通干部队伍建设和全市港航业文明服务竞赛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大讨论活动当作推动当前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实际工作成绩检验大讨论活动成效.一是站在三区建设的战略高度,前瞻性地谋划港航业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确定了加快建设、推进开放、优化运力、提升服务、创新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一二三六九举措,积极推动港航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二是全面启动了《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港口功能定位、吞吐量预测、港口布局、岸线利用、临港物流、货物集疏运、客货滚装等方面内容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我市对外开放的需要.三是加快港万吨级码头及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港对外航线项目开拓工作,全面提升港口功能和服务能力.四是优化运力结构,提升航运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航运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航运业的发展;继续做大做强船员职业培训,继续保持在校生数量全省领先,为港航市场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五是搞好港临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化港航,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服务,助推港口经济发展.六是加强港航文化建设,编印《港航画册》、《港航文化手册》和《港航服务指南》和《港航管理手册》,将文明服务竞赛活动打造港航的亮点和品牌.七是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监管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和事故专报制度,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联络畅通、措施到位,力保上海世博会期间和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八是实施科技兴航战略.认真贯彻《省港口条例》,合理利用沿海岸线资源,全面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效益.抓好港航节能减排工作,推动装卸设备的更新换代,减少油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确保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建设绿色航运、低碳型港航.

第二篇: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枣庄是鲁南重要的中心城市,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等五区和滕州市,总人口386.79万,面积4563平方公里。枣庄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闻名遐尔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有滕州红荷湿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峄城万亩石榴园、山亭抱犊崮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枣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乡俗民风淳朴,是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淮海经济区的日益隆起,枣庄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健康轨道。

近几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以“三六九五”总体思路为指导,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转型,特别是大力实施资源城市转型战略,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2005年5月,组织召开了由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推进城市转型理论研讨会。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城市转型战略。2008年3月,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制定的《枣庄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纲要》,转型工作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2009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市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是山东省、也是东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市,枣庄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央财政连续四年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2009年底已到位3.02亿元。作为首批利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的8个试点市之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60亿元的贷款协议,为转型项目建设争取金融资金支持。省政府专题研究枣庄城市转型工作,给予我市的省级配套资金达到3.54亿元,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9]134号),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矿产开发和土地利用、民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扶持,批准我市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

城市转型战略的稳步实施,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市GDP完成1201.3亿元,人均首次突破3万元;预算内可用财力达到114.3亿元,人均首次突破3000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9.8亿元,增长2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5元,均增长9.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实际到账外资等多项重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五名;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5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我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占比较高。近年来,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12.2︰56.4︰31.4调整到2009年的8.6︰62︰29.4,一产下降了3.6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

5.6个百分点。虽然2009年三产占比较2008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相比2003年仍下降了2个百分点,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服务业发展依然滞后。

(一)农业经济结构优化,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较快。2009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64.4︰2.2︰26.1︰1.9︰5.4。与2003年相比,农、林、渔业分别下降

1.8、1.0、1.3个百分点,牧业、农业服务业分别提高1.8、2.3个百分点。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峄城石榴”、“滕州马铃薯”和“山亭火樱桃”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榴栽植基地、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和重要的樱桃栽植基地。全市共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84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总数达到286个。

(二)优化产业布局,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围绕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加

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已建成煤化工企业16家,形成固定资产总额110亿元,在建煤化工项目8个,总投资121亿元,已完成投资40.9亿元。已形成了以化肥、甲醇、甲醛、醋酸、清洁燃料等12种煤化工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上下游产品的良性发展,枣庄已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获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全省煤化工产业编制的“蓝本”。二是机床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拥有机械制造企业713家,其中规模以上233家,拥有11大类、1000余个品种。滕州市先后被省和国家授予“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荣誉。三是电力产业“上大压小”进展顺利。我市已累计关停小火电容量67.32万千瓦,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关停25万千瓦任务的2.7倍,关停容量居全省第一位。在“关小”的同时抢抓“上大”机遇,目前十里泉发电厂第一台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拿到“路条”。四是“拆立上旋”推动水泥产业优化升级。近年来,坚决淘汰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2007年,启动了“中国水泥第一爆”,目前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170条,淘汰熟料生产能力1654.8万吨,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期间关停和淘汰任务。2009年全市旋窑水泥产量占总产的70%以上,初步实现了由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五是科技和品牌引领支撑作用增强。2009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达到2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4%,提高2.1个百分点。华润纸业、鲁南机床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实现了“零”的突破。内丰面粉等19家企业的20个品牌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三)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6个服务业重点城区、15个重点园区、30家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和“四引”、“七个一”工程建设,努力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实力。整合资源,培育龙头,重点抓好鲁南铁水联运、大运河物流二期、新奥化工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培育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节点。继续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成功举办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山东省首届运河龙舟大赛、“春之声”温泉节等51个节会活动,发展节会经济,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枣庄优惠二日游”活动蓬勃开展,台儿庄古城一期核心景区基本建成,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2009年旅游综合收入58.6亿元,增长30%;旅游业营业税增长4.2倍,直接拉动住宿和餐饮业税收增长34%,旅游业日渐成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新亮点。

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建材、电力为主的产业体系,能源消耗和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任务较重,产业结构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第二产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但工业大而不强,初级产品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高,产业层级较低。第三产业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起步较晚。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需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推进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服务业,抓好“四引”、“七个一”项目建设,突出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容。

二、以投资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抓住了投资结构就等于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市牢牢把握中央和省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作用,引导投资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2009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8.9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0.3亿元,同比增长55.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42.7%,增幅比2008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10.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投资成为新亮点。2009年是全市服务业投资力度最大、项目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53.4和43.4个百分点,与2008年相比,增幅提高15.2个百分点。67个“四引”、“七个一”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55%,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个,过5亿元的6个,过亿元的28个。

(三)城市建设和投资进度加快。截至2009年底,新城区完成投资12.87亿元,累计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启动高铁站前广场、市民中心一期和城中村搬迁工程,新城幼儿园、中医院加快建设,医疗保健中心投入使用,光明大道BRT快速公交系统全面建设,老城区热源置换及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成功。枣庄火车站实现动车组停靠,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鲁南“门户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从第二产业内部投资比例构成看,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幅明显提高,但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的投资占比依然很大。虽然三产投资增幅速较快,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市投资结构偏重,第三产业投入基数小,欠账多,总体上仍然偏小,三产投资比例分别低于全省、全国7.7和17.9个百分点。在今后投资安排上,应更加突出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域,投向产业链长、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力的领域。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载体

项目建设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培植一批好项目”作为全市各级执政的重要理念,实施“项目年”活动,积极争项目招项目建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项目储备。加大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力度,围绕煤化工、机械、旅游等重点产业,储备一批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联系,加大项目、资源、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筛选、评估、分析等各项前期工作,形成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好格局。

(二)抓项目立项。对市级立项的项目,只要符合要求,做到快速高效服务。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基础工作,完善手续,积极争跑,牵头或会同有关部门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八大工业集群、四大特色服务业等项目在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平流层飞艇项目先后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庄里水库、十电60万千瓦机组、八一热电厂扩建新城供热电厂等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在省发改委立项的项目个数逐年增加,2009年,共有57个项目在省发改委办理了立项手续,总投资160.2亿元,较上年增长64.5%,其中,备案的工业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居全省各市首位。

(三)抓项目建设。2004年以来,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537.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42个,完成投资460.7亿元,有219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市重点项目建设逆势而上,全市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08个,同比增加29个,完成投资346.8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24个,同比翻了一番。市定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64.6亿元,完成投资137.6亿元,同比增长38.3%。有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占17市总数的8.5%。

(四)抓协调服务。突出抓好金融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支持,组织“银企会”、“企业联谊会”,引导各种资金投入到好项目、大项目上。2005年以来,枣庄已连续四年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485个,签约资金412亿元,累计资金到位率在80%以上,为我市的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深入企业,到项目建设单位进行现场办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上门服务、特事特办等方式,帮助项目单位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0个城市转型项目中,民生项目3个,城市公共事业项目4个,重大基础建设项目4个,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9个,工业项目28个。工业项目中,既包括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又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充分体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

四、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建议

虽然我市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省委、省政府继续给予倾斜和扶持。

(一)加大对枣庄城市转型支持力度。枣庄作为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和东部唯一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城市,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并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我市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是枣庄市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切实落实好中央、省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同时,恳请省里从政策、用地、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运用税收调节手段,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两高一资”行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节能降耗的奖励力度,对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给予超额奖励。积极向中央建议调整税收返还体制,在确定税收返还时,不仅仅以“两税”增量作为基数,而要以当地全部上缴税收的增量作为基数。尽快下达我市开征可持续发展准备金标准,并将枣矿集团在我市转型扶持期间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返还我市,用于生态修复。二是在人才资源储备、引进上给予支持。加快城市转型,打好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点,但相关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严重阻碍了转型步伐。建议省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两院院士、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枣工作,在枣庄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促成枣庄留学人员创业园省市共建,冠“山东省”名称、执行省政策、省先期投资,枣庄市出场所,省市两级共管,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省级人才专场招聘会,为枣庄招聘急需的文化旅游、煤化工、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并在招聘、培训人才所需的资金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

三是帮助解决在转型过程中,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近年,因大批资源型企业政策性破产或依法破产、关停,就业安置压力很大,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不完善等有关问题逐步显现。建议省里建立有效的多渠道筹资渠道,完善财政补助机制,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推进“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结合工作。将枣庄市全部纳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财政上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扶持枣庄建设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一处,继续对区(市)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专项资金补助,逐年加大对枣庄市的就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失业保险调剂金支持力度。

四是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我市结构性污染突出,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基础设施尚未完善,需投入大量的治理资金;一方面我市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山亭区、峄城区属于全省重点贫困县,财政非常困难,环保工作处于“两难”局面。建议中央和省加大对我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原来按比例上交到国家和省的排污费,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全部下放归市级财政使用,用于解决治污资金不足的问题。增加我市环保资金项目,扩大资金支持范围,降低或减免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充分考虑我市地处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要求的水质标准高的实际,加大“以奖促治”的力度。

五是加大对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农房建设的扶持力度。财政上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争取中央财政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省财政将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管理费等全额返还我市,并帮助争取中央留存部分全额返还,对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所有公司应上缴省级的企业所得税(8%)、营业税(20%)增量部分全额返还,用于棚户区改造的补充资金。政策上,今年及今后三年列支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奖补资金分配方面对我市给予倾斜和扶持。对我市已列入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的村庄“腾空地”整理复垦项目给予支持,对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管理费全额返还或提高给枣庄的分成比例,用于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增建设用地规划和计划指标上向我市倾斜,重点对城中村改造等民生项目给与扶持。批准并适当扩大我市城中村改造“建新拆旧”项目区,并在筛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时,优先安排枣庄“挂钩”项目。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予以重点倾斜与扶持,支持我市申报201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二)帮助枣庄争取享受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的优惠政策。尽管我市地处东部地区,但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指标来看,仍是欠发达地区。如果能享受到中西部地区政策,对加快我市城市转型步伐,推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调整,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建议省里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土地利用、民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积极帮助枣庄争取享受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的优惠政策,推动枣庄加快转型。

(三)提升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层次。去年以来,国家相继批准了十多个区域发展规划。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鲁南经济带作为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和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省里充分考虑鲁南地区作为山东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尽快将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上报国家审批,提升其层次,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第三篇: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

“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大讨

论活动总结

5月31日,我社区召开了 “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动员会,标志着我社区“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活动的正式启动。

该讨论活动以“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奉献”为主题,活动从5月底到7月初共三个月的时间,分为宣传发动、研讨、论坛、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四个阶段,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会重点工作如何寻找切入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等讨论提纲,积极探索工会工作更好的服务大局的新思路,新途径,新载体,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护和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会议要求,工会组织要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作为事关全局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来抓,强化措施,全面推进,为我社区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推动,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将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工作。

要立足基础工作,用全方位的标准体系来规范工作。以职工为本,从规范的工作标准管理入手,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牢牢把握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 1

身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教育和工会工作,重点突出职工队伍建设与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适应超常规发展的新形势,建设好职工之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理念和模式有很大的转变,是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跨跃。工会组织和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都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要求,准确把握好工会工作的定位,因此,要尽快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完成工作转型,全面落实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工会组织是职工的“娘家”,开展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寻找适宜企业特点的工作模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勤勉工作,做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努力在新的层次上推进建设职工之家工作。

三、抓好民主管理,深入公开制度。

继续推进公开制度,力求公开工作达到“三求”、“四规范”:即求共识、求公正、求突破;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程序上规范;对职工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对待和热心帮助解决。继续完善公开的形式,开辟民主管理有效渠道,如定期召开恳谈会,以面对面谈心、对话以及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员工的广泛沟通与交流;要适时组织开展合理化建活动,推动本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围绕社区中心工作,组织劳动竞赛,开展“学习型班组”活动。

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优良传统。在新年里,我们要以“一本三提高创一流”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大胆创新。

一是要抓住三个层面。即劳动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三个层面。竞赛的主体是劳动者,要积极启发劳动者的觉悟,抓住劳动者最关心而又是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竞赛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管理者要把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引进竞赛,把劳动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社区、搞活社区上来。监督者要通过监督机制来确保竞赛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二要把握三个结合。即劳动竞赛与社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心工作、职工素质工程有机结合,使竞赛成果体现在经济效益、服务中心和提高职工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改革创新的能力上来。三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社区由大变强、职工素质结构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激励机制由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工会要重视职工素质、业务能力,要积极倡导岗位成才,调动职工学习业务,使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五、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落实工会“维护”职能。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坚持一条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3都必须把实现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利益作为第一考虑。认真履行好工会的四项职能,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要通过具体而深化的重点工作,不断使“突出维护”得以真正落实,使工会的维权贯穿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的全过程,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难,使广大职工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拥晖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拥晖社区居民委员会二0一0年七月二日4

第四篇:转方式调结构心得

用扎实的工作去助推灌区的飞跃

——对“转方式调结构”活动的心得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水利工作半年总结会议精神都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李家岸管理局紧紧相应号召,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把工作思路如何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如何让把水资源从“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部署。作为国家大型引黄灌区,几年来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从学习管理、制度健全、服务保障、技术人才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而实际工作。

一、苦练内功,认真建设学习型团队目标

“转方式、调结构”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我们在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的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武装自己,为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建设一支和谐型学习团队,局领导带头学习,发挥榜样力量,研究制定职工学习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解决灌区工作的实际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业务技能知识、法律法规为主的学习内容,免费提供学习书籍、材料,学习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等激励机制。实施一段时间后为局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给灌区管理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改善设施,依次展开新建基层站所工程

基层站所是一个小单元,但却担负着测沙、量水及水利执法的重要职责。由于原来基层站所各项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生活、工作等条件太差,对于各项任务的完成,靠的是一种韧劲、一种责任心。只有基层扎实的努力,不断加强基层站所建设才是推进依法治水,深化水利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从而做好各项水利工作的基础。像在基层默默闻闻工作20多年的葛富强、王玉胜、王道银等,他们只是个代表,全局60余名职工都是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全局工作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三、唯才是用,抓紧进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我灌区管理与经营的体制模式,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已经沿用了几十年。随着市经济的发展,旧式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现,适应不了灌区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已阻碍了灌区的发展,对这种旧的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我局对管理单位内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根据有关政策定编定岗,竞岗竞聘,做到人人有事干,个个有责任。要把一批思想先进、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推到第一线,工程科在没有科长的情况下,刘洪明勇挑重担,不怕担责任。同时我局相应市局号召把富有创新精神的同志充实到基层去,不断满足水利基层发展的需要。在队伍建设上,更是大力搞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道德好、技术水平高、作风过得硬、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为队伍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明确产权、逐步加大灌区行政执法力度

灌区引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长期以来灌区非法垦殖、取土、破坏水利设施等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灌区规范化管理和可秩序发展的步伐。为打破这种“管理真空”,搞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引水安全,防止灌区的违法活动,根据国家颁布的《水法》、《灌区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我局针对灌区实际状况,从维权入手,对于灌区毁坏水利工程设施、偷水、破坏堤坝等现象,严重干扰灌区的正常引水秩序的行为,在2007年开展了综合治理行动。通过散发传单、张贴通告、标语等方式,从而扭转了灌区管理难,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实现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不断加强部门配合与执法人员培训,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构筑一个高效而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严惩灌区内的违法活动。

五、保障后勤,努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后勤服务工作,繁、杂、脏、累、险,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打造一个良好团队,办公室负责财务、车辆、保卫、文秘、食堂、物品采购等管理工作,搞好后勤服务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在领导重视,职工努力的情况下,大家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但提高了后勤职工综合素质,而且形成了一只和谐、能打硬仗的团队。车辆在公里数、油耗、修理费等各方面都有专人负责,在07年以来为局里节省将近5万元。推行个性化服务,把食堂搞得红红火火,各种生、熟食品、刀具、餐具都分类存放,给人一种整洁有序、轻松明快的感觉,让职工有种在家的感觉。对大宗物品和办公用品采购,、根据各科室需求,制订采购计划,由领导开会讨论审批,三人以上去购买,入库、发放都登记入档,做到透明。

六、转变观念,努力推动灌区现代信息建设

要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灌区管理手段的重要标致。灌区的信息如水位、流量、雨量等的采集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我们还抱着人工采集的办法不放,就显得恋旧弃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灌区工作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向市局提供包括水量、水质、含沙量等信息,信息化建设使灌区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减少人为因素干预、计量和核算的误差,因此,加大灌区信息化建设是灌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必将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我局实施方案投资50多万元,灌区共建成自动水位监测点8处,自动视频监测点11处,中心局域网1处,购买计算机7台,在保障灌区运行安全、降低运行成本、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

七、完善制度,不断加强灌区建设项目管理

灌区工程的新建、维护维修、除险加固等建设是实现灌区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直接手段,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管理单位生存的根本,对于工程项目必须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能正常运行,不出现质量问题,确保投资效益。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程序来管理,施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财务部、水政科、材料供应部,对工程的质量、资金等各方面全面的进行监督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完工后经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保障工程能充分发挥效益。

第五篇:转方式、调结构演讲稿

‚转调‛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棒材厂二轧车间 宋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二轧车间的宋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转调‛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个在这片热土上长大的孩子,莱钢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震撼着我的心灵。‚在学习中点亮无限希望,在创新中壮大着无穷力量‛,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莱钢,用一腔火热情肠,为祖国铸造起钢铁的脊梁。骄人的成绩面前我们并没有自满,而是在钢铁企业的‚严冬‛中认真审视自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求新思变。用‚转方式、调结构‛为企业带来新机遇,创造新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如一阵春风吹活了棒材,吹出了车间的新举措。转变现场管理方式。实现了现场由单纯的物的定置管理向人的习惯行为的转变,由突击清理逐步向日常保持转变。‚客厅式‛的车间不禁让大家赞叹:‚转调‛給力,车间环境一新。看着一批批来车间的参观团,职工的心理更是自豪的乐开了花。转变观念,把好备件数量、质量可控关,科学使用关和修旧利废‚三道关‛,向成本要效益。转变激励方式,提升指标。‚负差稳定性攻关劳动竞赛‛、‚全线‘万吨无轧废’劳动竞赛‛‚热停工时劳动竞赛‛,每一场竞赛都是一次精彩的角逐,都洋溢着工友们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豪情。车间成了舞台,大家在‚比、学、赶、超‛中为车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记录。

为何大家在生产中干劲十足?为何大家在‚转调‛中争先恐后?感恩!是感恩!感恩企业的养育之恩,感恩企业的培育之情。一颗感恩的心让职工心系企业,思企业所思,想企业所想。一时间,报纸上讲述着转调的典型事例,班组里讨论着‚怎么转,如何调‛的难题,‚转调‛成了大家心里放不下的头等大事。如何才能做好‚转调‛,我们在思考中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自我的转变。

从单一技能向一专多能转变。李师傅在电工班可谓是响当当的技术骨干,但是在一次设备故障的维修中,他发现一个小小的机械故障同时存在,因为不懂机械维修,致使他干着急。只好等到钳工赶来处理,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间。事后,李师傅便决心要学习机械维修。为此,他放弃了平时最喜欢的扑克牌,全

下载港航局开展转方式、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港航局开展转方式、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方式调结构报告

    云南世博花园酒店有限公司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转方式、调结构”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我酒店“转......

    转方式、调结构演讲稿

    转方式、调结构演讲稿今年,莱钢开展了“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超越、系统提升”主题系列活动,作为掌握着莱钢未来的我们团员青年,更应该认识到这次活动的特殊意义。2010年是莱钢......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 1:编写完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深入企业、街道等部门调查研究,编制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工......

    转方式调结构情况汇报

    曹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情况汇报 根据曹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安排,我局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十二五”经济发展指导思想......

    环保局“转方式、调结构”心得体会

    环保局“转方式、调结构”心得体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经济发展战略和主攻......

    调结构转方式(调研报告)

    乘势而上调结构 抓住机遇转方式 ——关于XXX县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 XXX县位于邯郸市最东部,处在河北邯郸、衡水、山东聊城、河南濮阳三省邻接城市的中心位置......

    “转方式、调结构”心得休会

    “转方式、调结构”心得休会3月14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 1:编写完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深入企业、街道等部门调查研究,编制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