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局领导论旅游业发展的述职报告
一、2010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0年,湖南省旅游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指示精神,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狠抓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97.08万人次,同比增长34.89%,旅游创汇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8.82%,接待国内旅游者9098万人次,同比增长27.9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4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5%。旅游总收入588.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8%。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关联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我省和谐社会构建和富民强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显著特点:
一、旅游支柱产业定位正式确立。2010年,我省旅游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旅游支柱产业定位正式确立。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非常关心湖南旅游业,三度来湖南指导工作,并派出专家来湖南调研,为湖南旅游发展出谋划策。省委书记张春贤非常重视旅游工作。今年9月8日,省委张春贤书记主持召开第35次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了省旅游局的工作汇报,会议作出了“培育壮大湖南旅游支柱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定,被正式写入11月8日至12日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张春贤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关联度高,污染少,增收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特征,发挥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的优势,完善发展规划,加快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在12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旅游业又被提到重要位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在讲话中强调,要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精品推进城市化。要坚持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互动,围绕旅游发展加快城市建设。要继续下大力做好文化、旅游产业文章,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人来湖南消费,活跃消费市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周强指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充分发挥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突出抓好旅游支柱产业,加快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管理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复合型旅游,吸引国内外高端游客,推动过境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打造旅游精品,重点培育以张家界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长沙、衡山、炎帝陵、舜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以湘西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
二、文花枝先进事迹感动中国。我省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在全省旅游行业周密部署并有效开展了学习宣传文花枝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掀起了学习文花枝先进事迹的高潮,为全行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诚信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榜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xx,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分别亲切慰问了文花枝,并号召大家都要向文花枝同志学习。3月27日,“全国模范导游员文花枝”命名表彰大会和“文花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10月27日,由中宣部、国家旅游局、湖南省委共同举办的文花枝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吴仪副总理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年内,我省还开展了“诚信旅游三湘行”、“旅游价格诚信月”、“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等活动。10月30日至11月3日,全国旅游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培训研讨班在张家界举行,现场推广了我省旅游行风建设工作经验。
三、乡村游、红色游持续火爆。全省紧扣中国乡村旅游年主题,通过在全省开展“农家乐”旅游采风等活动,加强调研,科学规划,重点宣传,积极引导,使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乡村旅游发展为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发展。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品牌特色更加鲜明,一系列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使我省红色旅游更加红红火火。“全国85列红色之旅专列首发式暨中国红色旅游联谊会”活动影响大、效果好。同时,全省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加快。郴州的温泉休闲、长沙的城郊休闲、张家界的生态休闲以及湘西凤凰的各种特色休闲旅游深受游客欢迎。
四、境内外旅游市场全面升温。省旅游局在年初制定了十一五入境市场的“百万十亿工程”目标计划,并将各种重大促销活动进行了科学安排,分解了工作任务。省财政厅拿出专款,奖励入境旅游有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有效地激励市场主体开拓境内外市场的积极性。全省重点强化了对韩国市场的促销,长沙—首尔直航自3月29日启动,每天五个航班和长沙—常德(桃花源)—张家界产品的销售,使韩国市场持续走旺,今年可望突破90万人次。此外,省旅游局还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境外重点客源市场的大型旅游促销展会及活动,并有效地加强了区域旅游合作,开拓了国内旅游市场。先后参加了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三届“泛珠”合作高峰论坛及经贸洽谈会,广州国际旅游博览会、(河南)中部旅游协作年会和(武汉)华中旅游博览会、广东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区域联合促销活动。全省各地切实加大国内市场促销力度,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持续繁荣。假日旅游持续火爆。
五、重大旅游活动成效显著。精心组织举办了“中国中部旅游投资暨旅行商洽谈会”。期间,全省共签订旅游招商项目57个,总投资达78.98亿元,引进资金79.18亿元,其中签订合同71.80亿元,签订协议4.38亿元。来自欧亚等国的四百多名旅行商参加了洽谈会,中部六省在会上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2010年中国湖南旅游节,以“走进神奇潇湘,感受秀美湖南”为主题,于9月12日至18日在我省成功举办。本届中国湖南旅游节各级重视,组织严密,策划新颖,活动精彩,进一步整合了我省旅游资源,推介了我省旅游精品,促进了交流与合作,培育了境内外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幕式由湖南卫视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影响广泛。本届旅游节邀请的境内外嘉宾人数和宣传媒体均超过了往届。
第二篇: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以来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城”,境内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素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盛名享誉国内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5,是全国著名的绿色古都。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令人回味无穷,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交相辉映,曾以“金陵四十八景”闻名于世,如今,南京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多个,著名风景名胜点60多处,其中中山陵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景点四十佳,全国唯有南京和北京两市各占二处。2000年中山陵、夫子庙和雨花台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总统府、阅江楼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4年江心洲、傅家边高分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南京独特的资源、丰富的文化、完善的服务对于中外游客具有十分强烈的旅游吸引力。
一、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在国内外打响南京旅游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倍增、一个扩张”目标,即旅游经济、郊县经济、外向型经济倍增和商贸扩张,全市旅游总收入2005年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2004年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几年来,南京旅游业还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经费资助,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摸清了“家底”;明孝陵景区“申遗”成功,南京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博爱之都—南京”旅游城市形象口号精编完成,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第一次采用“宁镇扬”三市联合促销和社区促销新形式在广州“珠三角”推出“博爱之旅”,增强了南京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首次评选一批南京形象导游员,为“建设新南京,迎接十运会”,树立城市窗口形象打下基础;建成了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散客集散、旅游购物、旅游培训、导游管理和医疗急救等七大中心,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全市旅游行业成功创建省级文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又迈新台阶。概括来说,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对全市经济的支撑牵拉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南京旅游业“十五”期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5.86;2002年增长21.9;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有所下降,经过全市旅游行业的艰苦奋斗,全市旅游总收入仍然同比增长10,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20亿元,同比增长31.1;接待国内旅游者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9;接待海外旅游者72万人次,同比增长39.8;旅游创汇5.07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旅游倍增计划历时四年奋斗最终提前一年圆满完成,旅游总收入连续四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2005年一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达91.9亿元,同比增长18.9;接待国内旅游者7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接待海外旅游者1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创汇7302万美元,同比增长22,预计上半年将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110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4家、一二星级45家);旅行社370家(其中国内旅行社345家、国际旅行社25家、中国公民出境游组团社11家);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39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均进入全国“黄金周”接待量“十大景点”行列。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建成了禄口国际机场、长江二桥、沪宁高速、宁合高速等一批道路交通工程,对外交通实现高速化。新建改造了城东干道、中山东路、长江路、新庄立交桥等一批城市景观道路,完成了内秦淮河整治,建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城市公用场馆。城市水电气公交等公用设施短缺矛盾基本解决。二是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亮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三是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日趋完备。开通了“黄金周”旅游绿色通道,优化了旅游饭店的星级结构,加强了旅游公厕等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2个3星级以上旅
游星级厕所,开通了5条专门连通全市各景点的旅游观光巴士专线,完善了景区间旅游交通布局,在禄口机场、夫子庙等地建立了5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出了长江路文化旅游街、湖南路旅游观光购物街、夫子庙美食街等特色旅游街区,建成了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散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导游管理中心和旅游急救中心等七大中心,大大
提升了城市旅游服务水平。
(三)政府主导,加快发展“大旅游”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是健全了政府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了跨部门的“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市场管理专业委员会”、“旅游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旅游策划委员会”,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所有13个区县都设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强化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和实施旅游倍增计划的宏观调控、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二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全市制定了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我市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战略性腾飞;到2020年,将南京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旅游目的地。三是推出了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2002]8号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组织领导、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科学规划、改善环境、树立品牌、完善功能、鼓励先进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十八条加快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其中要求各区县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不少于20万,并逐年增加,为加快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政策支持;又颁布实施了《南京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拨出专款奖励每年对南京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了各种“能量”推动旅游发展。四是完善了强化管理的法规保证。经省、市人大批准,正式颁布实施《南京市旅游市场管理条例》,为完成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全市旅游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旅游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旅游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氛围已经形成。五是促进了旅游管理手段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取消了旅游定点单位审批制度,建立佣金管理机制,在全国首批推行导游IC卡管理,并启动全国首家“旅游110”联动应急系统,提高了市场管理效率和力度。六是强化了城市旅游整体新形象宣传。经过市旅游策划委员会专题研究和广大市民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博爱之都”城市旅游形象新定位,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并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在北京、成都、重庆、昆明和韩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整体强力推出亮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引起强烈反响;分批针对性地邀请了海外旅行商和旅游记者来宁考察景点和旅游线路,密切了内外联系,提高了宣传实效;通过组织“名城会”海峡两岸旅游论坛和狂欢节焰火晚会,精心承办2004首届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各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南京旅游的影响力;通过与媒体联合打造“边走边唱”、“南京旅游频道”、“金陵之声旅游专列”等旅游栏目,增加了旅游宣传渠道;通过创新策划举办迎新年听钟声、南京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等四大全市性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造势,逐步实施市场化运作,以节养节,并指导各区县举办螃蟹节、红枫节、美食节、西瓜节等地方特色活动,全年30多个旅游节庆活动高潮迭起,进一步繁荣了旅游市场,扩大了宣传影响。
(四)规划先导,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了旅游规划编制审定工作。2004年,我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建成26万字600张照片旅游资源库,初步建成了第一个南京旅游资源信息库,并以此为基础,将景区规划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切实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21万欧元资助经费,已经正式启动编制,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同时,近年来还完成了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牛首祖堂风景区总体规划、石头城景区规划设计,正式启动了建邺区、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了对中山陵园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江路文化旅游一条街发展规划、雨花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浦口“一山三泉”旅游规划、浦口汤泉镇旅游详细规划和高淳县、雨花台区旅游总体规划的评审,论证了大报恩寺塔选址重建工作,还完成了静海寺-天妃宫扩(复)建工程、梅山矿业工业旅游暨秦淮新河旅游风光带、渤泥国王陵等旅游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八卦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被市政府批准,成为全市第一部由市政府批准的旅游规划。二是精品景区建设取得突破。经过扩容改造的总统府景区和新建的阅江楼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旅游局国家4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江心洲、傅家边通过首批全国农业示范点检查验收,成为南京旅游新“亮点”。目前,南京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总统府、阅江楼,玄武湖、朝天宫申报国家4A级景区也通过了省级审核);3A级景区3个(天生桥、将军山、高淳老街);2A级景区4个(高淳游子山、迎湖桃源、瑶池山庄景区和江心洲民俗村)。三是推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根据中共中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南京雨花台、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此,我市着力打造以“伟人风范、峥嵘岁月”为主题的梅园新村纪念馆,以“雨花忠魂、先烈永垂”为主题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以“同胞长眠、呼唤和平”为主题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以“大军渡江、解放全国”为主题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制订了《2005——2010年南京市红色旅游发展纲要》;4月1日举办了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推出了“二三四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二条郊县精品线、三条市区精品线、四条省际精品线、五条区域精品线)。四是加快了区县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大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区县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珍珠泉野生动物生态园、浦口大吉温泉旅游度假区、阳山碑材景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八卦洲沙滩风情园、甘泉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天妃宫、珍珠泉“佛手湖”、两湖(东屏湖、卧龙湖)旅游度假区、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以及将军山、天生桥风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积极推动郊县打造30个“农业旅游示范村”工作,市农林局给予每村25万元的补助。四是促进了旅游资源整合。打破旅游资源部门所有,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资源整合和旅游企业改制工作,尝试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阳山碑材景区将经营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国旅联合股份公司;八卦洲将江边沙滩等共900亩土地交南京山青水秀旅游开发公司整体开发;溧水县将天生桥景区经营权无偿转让给市园林实业总公司经营30年;下关仙人湖度假村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组建股份公司从事旅游开发;中山陵开全国先河实行“特许经营”,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为企业,获授权使用景区资产从事经营活动。为充实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资金基础,我市抓住2005年南京“重洽会”召开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全市推出了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公园、秦淮新河风光带、中华风云人物雕塑园、伊斯兰风情园、八卦洲大江风光旅游度假区等22个重大旅游合资、合作项目。五是强化了旅游产品创新策划。结合南京接待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推出了两条“连宋行——大陆之旅”专线,包括“博爱之旅”和“和平之旅”,并筹划开通南京至台北的旅游包机;抓住“沿江开发”战略实施契机,推出了长江“时光隧道”一日游水上游览线;推出了覆盖珍珠泉、八卦洲、江心洲、将军山等郊县景点的旅游专线,开发了通往汤山、江浦等郊区县休闲度假景区的环城游憩带,深受游客欢迎。
二、旅游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措施
2005年既是南京旅游业超前一年完成旅游倍增计划后,全新谋求大发展和大突破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新规划和衔接“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关键一年。2005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旅游工作,以旅游倍增计划实现为新起点,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战略。
2005年全市旅游经济具体指标是: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374.4亿元,同比增长17%;旅游创汇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接待入境旅游者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2%;接待国内旅游者3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全面启动南京“旅游强市”的建设。
下一步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目标,迎接两大盛事,提升三大精品,实现四个突破,建立五大体系,促进八个协调。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旅游经济总量上力攀新高;全力做好“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两大盛事;大力提升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三大旅游精品;重点在“博爱之都”旅游形象推广、沿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建立和完善旅游无障碍体系、标准化体系、数字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促进旅游业在规划编制、项目推进、郊县旅游、品牌宣传、节庆造势、行业管理、区域联合、行风建设等八个方面“协调发展”。
(一)强抓规划编制,促进城市旅游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加强南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和民国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展示南京的城市旅游特色;谋划旅游发展新思路,认真编制完成“十一五”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和南京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区县加快旅游规划编审工作,完成建邺区和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论证和评审和浦口区“一山三泉”、浦口区汤泉镇旅游规划的报批工作。同时,要以科学的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旅游景点打造,要在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和沿江开发中抓住机遇,不断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旅游产品,要以迎接“十运会”为契机,全面提升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加强旅游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鼓楼、白下、高淳、城北等旅游咨询中心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建立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城市旅游环境,大力促进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好范文
(二)强抓项目推进,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协调发展。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提升中山陵、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明城墙等一批传统旅游产品,强力打造具有市场震撼力的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同时继续做好玄武湖、朝天宫、求雨山、金牛湖的提档升级;精心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推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大吉温泉旅游度假区、一山三泉旅游度假区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进建设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新型观光旅游产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大力培育南京云锦研究所、江宁金箔集团等工业旅游产品,填补我市工业游空白;抓住红色旅游发展机遇,提升雨花台、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四家爱国主义旅游产品,准备将梅园新村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区。同时,要抓住“重洽会”和“十运会”召开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积极研究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利用我市优越的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引进外资、民资等社会资金,建造“重量级”的旅游产品,促进重大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还要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发理念,结合实际采用经营权转让、线路联合等方式,切实促进九华山、台城、鸡鸣寺“一票制”整合,白鹭洲、大成殿、中华门城堡等秦淮风光带旅游资源整合,栖霞山、栖霞寺整合,珍珠泉度假区、老山整合,形成旅游产品的合作优势,(三)强抓郊县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地域平衡与协调发展。
发展旅郊县游对拉动郊县经济、引导农民实现增收增富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要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契机,加强旅游与相关部门协作,发挥郊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扩大南京旅游的空间和容量;要积极优化郊县旅游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打造郊县旅游精品,促进城市旅游线路迅速向郊县延伸;要大力推广江心洲、傅家边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成功经验,提升浦口帅旗农庄、江宁横溪镇、高淳迎湖桃源等农业旅游产品,大力培育1-2家新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强抓旅游宣传,促进旅游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协调发展。
宣传促销是我市旅游业的“主攻”任务之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加大城市整体的宣传力度,使“博爱之都——南京”的口号耳熟能详,成为中国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品牌。要加大国内外重要旅游市场宣传力度,要用“主动”出击战术进一步拉动周边地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等我市重要的国内客源市场,积极组团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以及北京、杭州等旅游重点城市举办的区域性旅游交易会;要积极推进开展区域旅游形象宣传,联合镇江、扬州、马鞍山赴东北、香港推销“博爱之旅”,借助区域合力推广南京旅游形象;境外市场要用“借力”宣传战术,组织参加日本世博会、英国伦敦展、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邀请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英国、美国、台湾等地旅行商实地踩线,要借助境外媒体、旅行商的力量广泛宣传南京;要积极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在保证国内客源稳固增长的基础上,立足南京、瞄准全国、着眼全球,抢抓各种机遇狠推旅游市场的多元和多层发展,积极开辟新的入境客源市场;要继续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城市宣传,丰富充实“南京旅游报道”、“边走边唱”、“旅游专列”等专题专栏节目,进一步优化宣传内容,扩大宣传影响。好范文
(五)强抓行业管理,促进旅游市场规范化与人性化协调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两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重大旅游活动安全无事故;要继续完善旅游“110”联动机制,加强和协调与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重点查处虚假旅游广告、“黑车”、价格欺诈等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强化第一时间处理旅游投诉,在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三大景区试行设立旅游投诉举报站,解决“黑导”宰客、欺客行为,全年旅游投诉结案率达100%,游客满意率达98%;要试行建立旅游应急处理基金,积极应对黄金周期间可能出现的重大质量和交通事故;要推进和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争取企业网上填报统计数据达90%以上,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在经销模式上尽快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旅游人才培训管理,推进旅游行业“高、精、尖”人才的培训,完成培养100名南京形象导游任务,评选“南京市十佳导游员”,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技术比赛,全方位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和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力争使全市拥有大专学历以上导游员的比例达到70%。
(六)强抓以节造势,促进旅游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与政府主导协调发展。
以节造势、以节兴旅,要继续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办节模式,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创新策划,切实减轻政府办节负担,借助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树立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要实施节庆活动名牌战略,必须坚持少而精、树品牌,继续提升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迎新年听钟声四大全市性节庆活动品牌,在创新形式、充实内容、扩大影响上狠下工夫,走市场化、特色化、专业化路子,打造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精品;要积极指导区县旅游节庆活动,支持区县办好六合龙袍蟹黄汤包节、高淳螃蟹节、雨花台春牛首踏青节、栖霞秋栖霞红枫节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节庆,并对特色鲜明、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巨大的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扶持,打造四个郊区县节庆活动品牌;要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林等活动的联系,打破各自为阵的狭隘观念,促进部门之间集中优势、联合办节,不断丰富和拓展节庆活动内涵,实现节庆活动规模和档次提升。
(七)强抓区域合作,促进城市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入“WTO”以后,特别是面对2006年旅游业即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要积极开展旅游行业跨地域、跨省际、跨国界的“合纵连横”,推进旅游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和品牌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继续巩固南京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促进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协调会、南京经济区域、南京都市圈、长三角15 1等区域城市交流,构筑新的发展平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新的经济增长极;要针对区域内外的市场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发具有互补性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适应游客需求的系列旅游商品;要以“宁镇扬”旅游合作为起点,加强与区域城市之间的特色衔接、互补合作,大力推进城市之间全方位的旅游合作,推出精品化、特色化、系列化的旅游线路,借助区域强势取得旅游市场的强势地位。好范文
(八)强抓服务意识,促进旅游行风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协调发展。
要以“让群众满意、让游客满意”为全市旅游行业标准,圆满完成旅游行业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南京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南京”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达到“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党组织建设有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有新改善、旅游经济发展有新成效”的目标;要以“迎接十运盛会、争创文明城市”为契机,强化窗口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争当“迎十运盛会、创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和个人的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旅游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任务;要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加强媒体和市民行风监督,并配合有关媒体召开旅游者、旅行社、新闻媒体座谈会,倡导理性消费、依法维权;要以民主行风监督为镜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旅游企业、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旅游行业行风建设和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和文明执法。
第三篇: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以来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城”,境内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素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盛名享誉国内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5%,是全国著名的绿色古都。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令人回味无穷,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交相辉映,曾以“金陵四十八景”闻名于世,如今,南京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多个,著名风景名胜点60多处,其中中山陵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景点四十佳,全国唯有南京和北京两市各占二处。2000年中山陵、夫子庙和雨花台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总统府、阅江楼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4年江心洲、傅家边高分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南京独特的资源、丰富的文化、完善的服务对于中外游客具有十分强烈的旅游吸引力。
一、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在国内外打响南京旅游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倍增、一个扩张”目标,即旅游经济、郊县经济、外向型经济倍增和商贸扩张,全市旅游总收入2005年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2004年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几年来,南京旅游业还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经费资助,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摸清了“家底”;明孝陵景区“申遗”成功,南京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博爱之都—南京”旅游城市形象口号精编完成,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第一次采用“宁镇扬”三市联合促销和社区促销新形式在广州“珠三角”推出“博爱之旅”,增强了南京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首次评选一批南京形象导游员,为“建设新南京,迎接十运会”,树立城市窗口形象打下基础;建成了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散客集散、旅游购物、旅游培训、导游管理和医疗急救等七大中心,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全市旅游行业成功创建省级文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又迈新台阶。概括来说,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对全市经济的支撑牵拉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南京旅游业“十五”期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5.86%;2002年增长21.9%; 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有所下降,经过全市旅游行业的艰苦奋斗,全市旅游总收入仍然同比增长10%,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20亿元,同比增长31.1%;接待国内旅游者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9%;接待海外旅游者72万人次,同比增长39.8%;旅游创汇5.07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旅游倍增计划历时四年奋斗最终提前一年圆满完成,旅游总收入连续四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2005年一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达91.9亿元,同比增长18.9%;接待国内旅游者7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接待海外旅游者1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创汇7302万美元,同比增长22%,预计上半年将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110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4家、一二星级45家);旅行社370家(其中国内旅行社345家、国际旅行社25家、中国公民出境游组团社11家);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39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均进入全国“黄金周”接待量“十大景点”行列。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建成了禄口国际机场、长江二桥、沪宁高速、宁合高速等一批道路交通工程,对外交通实现高速化。新建改造了城东干道、中山东路、长江路、新庄立交桥等一批城市景观道路,完成了内秦淮河整治,建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城市公用场馆。城市水电气公交等公用设施短缺矛盾基本解决。二是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亮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三是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日趋完备。开通了“黄金周”旅游绿色通道,优化了旅游饭店的星级结构,加强了旅游公厕等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2个3星级以上旅游星级厕所,开通了5条专门连通全市各景点的旅游观光巴士专线,完善了景区间旅游交通布局,在禄口机场、夫子庙等地建立了5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出了长江路文化旅游街、湖南路旅游观光购物街、夫子庙美食街等特色旅游街区,建成了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散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导游管理中心和旅游急救中心等七大中心,大大提升了城市旅游服务水平。
(三)政府主导,加快发展“大旅游”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是健全了政府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了跨部门的“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市场管理专业委员会”、“旅游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旅游策划委员会”,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所有13个区县都设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强
化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和实施旅游倍增计划的宏观调控、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二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全市制定了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我市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战略性腾飞;到2020年,将南京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旅游目的地。三是推出了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 [2002]8号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组织领导、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科学规划、改善环境、树立品牌、完善功能、鼓励先进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十八条加快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其中要求各区县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不少于20万,并逐年增加,为加快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政策支持;又颁布实施了《南京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拨出专款奖励每年对南京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了各种“能量”推动旅游发展。四是完善了强化管理的法规保证。经省、市人大批准,正式颁布实施《南京市旅游市场管理条例》,为完成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全市旅游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旅游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旅游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氛围已经形成。五是促进了旅游管理手段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取消了旅游定点单位审批制度,建立佣金管理机制,在全国首批推行导游IC卡管理,并启动全国首家“旅游110”联动应急系统,提高了市场管理效率和力度。六是强化了城市旅游整体新形象宣传。经过市旅游策划委员会专题研究和广大市民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博爱之都”城市旅游形象新定位,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并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在北京、成都、重庆、昆明和韩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整体强力推出亮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引起强烈反响;分批针对性地邀请了海外旅行商和旅游记者来宁考察景点和旅游线路,密切了内外联系,提高了宣传实效;通过组织“名城会”海峡两岸旅游论坛和狂欢节焰火晚会,精心承办2004首届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各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南京旅游的影响力;通过与媒体联合打造“边走边唱”、“南京旅游频道”、“金陵之声旅游专列”等旅游栏目,增加了旅游宣传渠道;通过创新策划举办迎新年听钟声、南京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等四大全市性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造势,逐步实施市场化运作,以节养节,并指导各区县举办螃蟹节、红枫节、美食节、西瓜节等地方特色活动,全年30多个旅游节庆活动高潮迭起,进一步繁荣了旅游市场,扩大了宣传影响。
(四)规划先导,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了旅游规划编制审定工作。2004年,我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建成26万字600张照片旅游资源库,初步建成了第一个南京旅游资源信息库,并以此为基础,将景区规划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切实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21万欧元资助经费,已经正式启动编制,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同时,近年来还完成了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牛首祖堂风景区总体规划、石头城景区规划设计,正式启动了建邺区、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了对中山陵园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江路文化旅游一条街发展规划、雨花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浦口“一山三泉”旅游规划、浦口汤泉镇旅游详细规划和高淳县、雨花台区旅游总体规划的评审,论证了大报恩寺塔选址重建工作,还完成了静海寺-天妃宫扩(复)建工程、梅山矿业工业旅游暨秦淮新河旅游风光带、渤泥国王陵等旅游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八卦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被市政府批准,成为全市第一部由市政府批准的旅游规划。二是精品景区建设取得突破。经过扩容改造的总统府景区和新建的阅江楼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旅游局国家4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江心洲、傅家边通过首批全国农业示范点检查验收,成为南京旅游新“亮点”。目前,南京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总统府、阅江楼,玄武湖、朝天宫申报国家4A级景区也通过了省级审核);3A级景区3个(天生桥、将军山、高淳老街);2A级景区4个(高淳游子山、迎湖桃源、瑶池山庄景区和江心洲民俗村)。三是推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南京雨花台、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此,我市着力打造以“伟人风范、峥嵘岁月”为主题的梅园新村纪念馆,以“雨花忠魂、先烈永垂”为主题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以“同胞长眠、呼唤和平”为主题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以“大军渡江、解放全国”为主题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制订了《2005——2010年南京市红色旅游发展纲要》;4月1日举办了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推出了“二三四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二条郊县精品线、三条市区精品线、四条省际精品线、五条区域精品线)。四是加快了区县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大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区县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珍珠泉野生动物生态园、浦口大吉温泉旅游度假区、阳山碑材景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八卦洲沙滩风情园、甘泉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天妃宫、珍珠泉“佛手湖”、两湖(东屏湖、卧龙湖)旅游度假区、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以及将军山、天生桥风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积极推动郊县打造30个“农业旅游示范村”工作,市农林局给予每村25万元的补助。四是促进了旅游资源整合。打破旅游资源部门所有,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资源整合和旅游企业改制工作,尝试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阳山碑材景区将经营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国旅联合股份公司;八卦洲将江边沙滩等共900亩土地交南京山青水秀旅游开发公司整体开发;溧水县将天生桥景区经营权无偿转让给市园林实业总公司经营30
第四篇:2006旅游局述职报告
2006旅游局(外事办)党组述职报告
2006年,旅游局(外事办)党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旅游局、市外事办具体指导下,一班人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旅游、外事、侨务发展目标,按照“理顺体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旅游、外事形象。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市旅游局、外事办下达的目标任务,促进了全区旅游、外事的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述职如下:
一、2006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思想作风整顿效果明显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区委、区政府于今年7月15日在全区开展《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我局接到通知后迅速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多次召开会议,制定学习计划、写出心得体会,查找个人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进行工作总结。通过学习和整顿,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有了明显改善,有力地推进了旅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机关党风建设2002年至2005年,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首先,要求班子成员带头学,努力学习dxp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jzm“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几年来,我局形成了浓厚学习氛围,机关其它同志都能坚持学习,涌现出许多学习规范,人们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搞好政策理论学习的同时,狠抓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求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能成为知识化、专业化领导干部。通过学习,确保了领导班子成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另外,几年来,我们领导班子还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以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在2005年的保先教育活动中,首先,对领导班子进行思想发动、学习培训,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带头学习《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读本》,提高大家对开展保先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其次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局党组对每个领导干部,按照《党章》规定,提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重点找出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结合保先教育,我们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讨论,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宗旨意
识,认真为基层、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另外,我们在领导班子中大兴团结之风、民主之风,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事领导班子成员多商量、多研究,少数服从多数,由于班子的团结,同心同德,形成了旅游局“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三)全区各景区接待量逐步增长
2006年,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了AAA级景区,黄河故道天沐苑景区的道路得到了修整,使旅游人数比往年得到了增长,各景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9.xxxx人,同期增长3xxxx;国内旅游收入7138.1xxxx元,同期增长3xxxx;接待国际旅游人数55xxxx,同期增长3xxxx;国际旅游收入108.0xxxx元,同期增长2xxxx。
(四)旅游景区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1、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AAA级景区
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创3A级景区是市委、市政府给我区下达的一项硬任务。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条件差、底子薄,距3A级标准相差甚远,再加上我区财政困难,给创3A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但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在市旅游局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区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采取现场办公,召开协调会等形式,完成了景区硬件建设任务。区旅游局在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分块承包等工作方法,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几个月来,完成景区基础建设总投资163xxxx元,8月下旬,顺利通过了创建3A级景区验收。创3A工作得到了我区1xxxx单位的共同参与,区教育局、公用事业局、市场建设管理局、烟草局分别投资数万元修建了生态停车场;区交通局、公路局投资上百万元修建了森林大道上的三座桥梁和105国道至天沐湖景区道路以及1.2公里景区旅游环线路;区市容管理局硬化、美化了游客服务中心;区财政局硬化了迎宾广场。其它项目如: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景区休闲设施、景区导游图、垃圾箱、公共信息符号等也都得到了完善,景区的质量大大提高,接待游客量逐渐递增。
2、天沐苑景区管理步入正规
天沐苑景区作为我区生态旅游景点之一,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2005年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该景区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人们游乐休闲的最佳场所。但是,景区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受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06年一个时期,景区发展受到制约。在区旅游领导组的重视下,景区交付由刘口乡党委、政府管理,刘口乡将以故道特殊的田园风光为烘托,突出生态旅游,特色旅游,以湖面为中心,围绕“水面”堤岸作文章,进一步加大对天沐湖的改造力度,扩大景区规模,改善景区环境,增加旅游项目,规范旅游秩序。
(五)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
局党组始终把旅游健康安全工作与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相结合,做到计划有安排,工作有部署,考核有目标,结果有奖惩。在主要景区(点)增设旅游区公共信息标识牌、景区介绍牌、安全警示牌。重点景区(点)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要求各旅游景区健全旅游机构和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并在“黄金周”期间下发了安全管理文件,强化值班制度,每天有检查,一天一报告,全年没有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六)出色地完成了华商节旅游商品博览会的各项工作11月9日至11日,2006国际华商文化节旅游商品博览会在我区举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布展1xxxx展台,参展商品种10xxxx项,300xxxx件旅游商品,且布展规模宏大,独具特色,新颖壮观,整齐划一,我区参展商品最多、人气最旺,成为最受群众青睐的展区,一举被旅游商品博览会组委会评为最高奖——优秀组织奖,10种旅游商品分别被评为设计创新奖和优秀旅游商品奖。
(七)《河南旅游大百科》(XX部分)编纂工作进展顺利按照省、市旅游局工作安排,河南省旅游局根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决定编纂《河南旅游大百科》大型工具书,该书涉及到旅游业及关联产业,10xxxx万字,近万幅图片。含括休闲娱乐、购物天地、美食餐饮、温馨住宿、各大型商场、超市、古玩、书画行等多个方面。该书是宣传、推介各企业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区旅游局积极准备,全面配合,牺
牲节假日深入基层,克服困难,不辞辛苦搜集整理资料,目前,我局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资料征集、图片拍摄、文字撰写等基础性工作,我区10xxxx家企业将入选到该书。
(八)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我局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企业全面服务的原则,经过多方协商,细致的工作,最终于今年第三季度和香港嘉华珠宝有限公司成功达成协议,完成招商引资65xxxx元,超额xxxx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62xxxx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九)适应新形势,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工作
四年来随着我区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外事、侨务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局党组及时研究制定出应对新形势的外事、侨务工作新思路。首先,严格把好出国人员的初审关,使我区出国人员都能按时出访,并且在国外没有发生任何违纪现象;在侨务方面,首先认真做好为侨服务,积极开展侨情调查,其次,积极利用广大归侨、侨眷优势,努力做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深入基层,对农村侨眷进行调查摸底,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积极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
XX区旅游局党组
2006年12月30日
第五篇:旅游局述职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市旅游局班子团结带领干部职工,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以“精品景区、休闲城市、魅力乡村、和谐旅游”为切入点,以“做旺龙虎山,做大中心城”为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着力整合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招商,不断强化市场促销,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XX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7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29%;接待境外旅游者6.9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 11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XX年1—4月,预计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5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0.3%和38.4%;接待境外旅游者2.81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454.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21.2%。其中,龙虎山核心景区预计接待游客近12万人,同比增长42.9%。
截止到XX年4月底,我市旅行社由xx年初的18家发展到46家;星级宾馆由8家发展到22家,旅游宾馆共34家;导游员由200多人发展到800多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由6000多人发展到1.5万人;拥有50多部大巴的专业旅游车队1个。XX年,市旅游局荣获“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位列全省旅游系统第一名;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市旅游局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坚持把加快旅游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一)科学谋划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市旅游局班子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基础上,充分调研,主动思谋,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旅游发展年”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历史性突破”,实现“三个转变”,找准“四个切入点”,完成“五大任务”的工作思路。
(二)加快旅游规划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完成了《贵溪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余江洪五湖、马祖岩景区规划》编制;开展了《贵溪樟坪畲族文化风情旅游规划》和《贵溪白鹤湖景区旅游规划》编制;龙虎山景区完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全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围绕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成立了**市旅游散客接待中心,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星级宾馆,完善了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积极申报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龙虎山游客服务中心及景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龙虎山旅游新线路已经贯通,新景观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龙虎山数字化景区建设(!)有望6月底前完工;无蚊村旅游产品设置、水浒城旅游产品包装、升棺表演项目的改造升级有序推进;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
坚持“立足华东、对接长珠闽,辐射全国;巩固港澳台,拓展东南亚,做大入境游”的营销方针,加强媒体宣传,搞活公众营销,创新业内促销。媒体宣传方面,加大了在央视、省级卫视和报刊杂志等重要媒体旅游宣传的力度。产品营销方面,加大了对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安徽、广东、湖南和湖北等重点客源地的点对点的龙虎山旅游产品和线路的营销。公众宣传方面,设置了高速公路沿线和城区一系列户外大型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牌和指示牌,完成了**旅游信息网和**旅游散客接待中心网站的建设升级,增强了服务功能。宣传品制作方面,继续开展了旅游宣传品“十个一”工程建设,制作发行了两版旅游宣传画册和旅游服务指南,编辑出版了《走进**》和《**旅游》等介绍**市情和旅游资源的书籍。业内促销方面,开行了旅游“大篷车”赴赣西和湖南、安徽和湖北巡回推介;参加了国家旅游局在西安、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厦门、衢州和宁波等地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重要投资洽谈会,组织了多场次的龙虎山旅游专场推介会。旅游节庆活动方面,开展了“爱我家乡,十万青少年畅游龙虎山”活动,举办了“龙虎山户外帐篷节”、“龙虎山鸬鹚捕鱼表演大赛”、“龙虎山宋代风情万人交友赏春大会”等系列活动。区域合作方面,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其他兄弟地市一道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加入了中国旅游霞客联盟和海峡西岸旅游区域合作联盟,携手共创区域合作品牌;加强了与闽粤赣三省十三市、闽浙皖赣四省九市、浙赣闽皖四省十四市协作区的合作,与二十多个重点客源城市旅游局分别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书》,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四)创新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积极开展了旅游行业“三创三争”活动,即在旅游景区开展创建5a级旅游区活动;在旅游宾馆开展“创建明星饭店”活动;在全市旅行社中开展“创评星级旅行社”活动;在全市导游员中开展“争当优秀导游员”活动;在旅游窗口服务员中开展“争当明星服务员”活动;在旅游车队开展“争当安全文明驾驶员”活动。承办了浙赣两省旅行社总经理岗位职务培训班,开办了全市地方导游员培训班,举办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提高了旅游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旅游安全检查,开展了和谐旅游、诚信旅游活动,重点整治了旅行社“零负团费”、旅游饭店假冒星级、导游员索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诚信旅游和行业自律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