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旅游信息化进程 提升宁乡旅游服务水平 ——迎接宁乡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思考
加快旅游信息化进程 提升宁乡旅游服务水平——迎接宁乡旅
游业井喷式发展的思考
2012-02-21 12:25:1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 浏览:665次 评论:0条
2011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推进数字湖南建设,旅游信息化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互联网、3G移动互联、三网融合、空间定位等技术发展和新电子信息产品使用的日趋成熟,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不仅可以加深旅游体验,而且可以提高旅行效率和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旅游业依托信息化实现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突破点。近年来,宁乡县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旅游经济实现高效、快速、健康发展。今年1-9月已实现接待游客562万人次,旅游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21%和39%,宁乡旅游业发展正呈井喷之势。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国内大部分重要旅游目的地已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相当实力的旅游信息网络企业。与国内旅游目的地相比,作为宁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涵的旅游信息化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制约着宁乡旅游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些景区(点)和旅游企业认为信息化是“虚词”,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有些景区(点)和旅游企业认为信息化不外乎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报几个数据;管理部门在对待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上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信息化程度不高。宁乡目前还未融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2301全国统一旅游服务热线。全县85%的旅游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
力弱,游客无法与景区(点)在网上交流,更谈不上利用微博、大众点评、团购网等新媒体。在旅游网站建设方面,存在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景点网站建设处于空白状态;网站域名不统一、门户网站点击率低、知名度不高、缺乏有力的宣传;网站界面单一,冲击力不强等问题。
三是管理手段仍滞后。现阶段除沩山景区外,其它景区(点)依然采用人工售票的方式,与一些使用先进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旅游信景区相距甚远。例如景区电子售票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背景音乐智能广播系统等。全县十余家旅行社(网点)中,其中只有少数国际旅行社网点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全县酒店中,除通程温泉大酒店、紫龙湾温泉国际大酒店、灰汤温泉山庄等星级酒店外,内部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四是资金投入不到位。近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但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却投入不多。目前全县信息化建设资金均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来源缺乏,投入不足,缺乏硬件设施和服务器配置;有的景区(点)虽然有一些信息化设备,也仅限于低端电脑进行微机管理,而没有相应的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自动语音解说系统等配套设备。资金投入不到位,严重阻碍了我县旅游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五是信息化人才缺乏。我县虽然进行过信息技术领域的实用人才培训,但从整体来看,不论是旅游管理部门,还是旅游企业,信息化专门人才,其中旅游软件开发、网络管理人才尤其短缺。加之我县旅游信息化培训机制还没有形成,多数旅游景点很少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致使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为了迎接宁乡旅游的井喷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旅游服务水平已经刻不
容缓,而利用信息化对我县旅游业加以改造提升则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通过旅游信息化征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络新媒体、报刊、电视等大力普及旅游信息化知识,宣传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数字宁乡,智慧旅游”战略,并根据《湖南旅游“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宁乡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真正把旅游信息化建设纳入重要的日常工作范畴。
二是建立机构,明确分工。成立宁乡县旅游局旅游信息中心,明确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并赋予相应的职能,同时将旅游信息化建设纳入对各景区(点)、旅游企业和旅游乡镇的年度考核,落实旅游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相应部门,真正做到信息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建、有人运行维护,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平台。
旅游网站集群:把宁乡县各景区(点)的网站全部归属到宁乡旅游网门下,成为宁乡旅游网的子网站,在实现第三方测评和监管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实现网站集群,为更好建立宁乡旅游权威网站和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而做好准备。
以微博牵头的网络营销体系:通过宁乡旅游官方微博、景区(点)和旅游企业微博、旅游业从业人员微博介绍旅游线路、提供出行攻略、推介地方美食、分享旅游心情、组织各类活动„„,建立健全以微博牵头,网络日志、大众点评、旅游团购网等网络新媒体适时跟进的旅游营销体系。
旅游信息彩信:发掘宁乡手机报、红网手机报等平台,充分利用彩信精
准率高、适时性强、观看率高、成本低的特点推介宁乡旅游。
宁乡旅游信息平台:以县城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由政府监管的统一的宁乡旅游信息平台(即旅游网站、旅游呼叫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支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各景区(点)、旅游企业的全面监管。基本完成国家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产品预订系统的建设并投入运营,让所有和宁乡旅游有关各种资源,包括景区(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旅游信息,通过采集、编辑、加工、处理转换成便于网络传播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并集中统一发布,真正实现信息互动,实现网上预订、网上销售,提供满足基本需要的旅游商务信息服务。
四是多措并举,培养人才。一方面政府以加强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提供相对优惠待遇及创造有利环境吸引相关信息化建设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本单位已在岗职工和各景区(点)、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旅游信息化工作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施,旅游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项目投资应纳入基本建设资金之中。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切实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县城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网站开发,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产品预订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确保我县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重点支持旅游信息化核心技术的研发,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化示范工程、基础数据库建立。
第二篇:旅游——关于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关于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湖北武当山旅游景点游览之所感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旅游部门对发展国内旅游重要性认识不够,发展国内旅游的方针、政策、措施不具体和缺乏力度,对发展国内旅游宏观管理和正确引导不够,制约着国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本人有幸游历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当山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两方面的特色。宏伟的古建筑群: 一是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了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名。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万军民工匠,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33处大建筑群。此外,还建了39座桥梁,12座台,铺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座座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宫等。
天上瑶台金阙: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殿内栋梁和藻井都有精细的花纹图案。藻井上悬挂一颗鎏金明珠,人称“避风仙珠”。传说这颗宝珠能镇住山风,不能吹进殿门,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不灭。其实山风吹不进是因为殿壁及殿门的各个铸件,非常严密、精确。金殿内有“真武”铜像,重达10吨。殿外是白玉石栏杆台,台下是长约1500米的紫金城。城墙由巨大的长方形条石依山势垒砌而成。这座金殿建在武当山群峰中最雄奇险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瑶台金阙”的效果。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的主要宫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楼阁、廊庑860间,规模宏伟,气派非凡。
二是山峦清秀,风光壮丽。自然景观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十石,九泉等。而这些自然景观又与精致的古建筑融为一体。如被认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就有一座建于元朝的”天乙真庆万寿宫“石殿,雄踞在悬崖之上。在绝崖旁边,有一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号称“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竟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游客来到后,一般都要来游览南岩,观看此险。此外到武当山,如果不吃一顿正宗的“道家斋饭”,真是一大遗憾。武当道教斋 饭原料来源主要是山生山长的植物果实,依靠山上腐败的枝叶和其他自然肥料给 足植物生长的植物果实,依靠山上腐败的枝叶和其他自然肥料给足植物生
长所需 营养,诸如盐干笋、鹿尾笋、九仙子、冻豆腐、核桃、板栗、猕猴桃、木耳、香 菇、黄精等,油料一律选用植物油,寓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反朴归真”于饮食起居。
然而,武当山虽然是个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但是由于周边旅游业的发展滞后,只有武当山在一带独领风骚,不能有效的刺激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收入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民族贫困山区如何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要进一步加深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实践证明,旅游业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产业,且旅游资源可永续利用。因此,只要具有旅游资源的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山区,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是发展旅游业能够富县富民。武当特区自1985年开始开发利用旅游资源,10余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忘收入近2亿元,其中直接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累计为财政提供税收近200万元,同时,一部分农户依靠旅游服务摆脱了贫困。二是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会加大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从而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建筑、商贸、金融等产业的快速崛起。1995年,武当特区交通运输业实现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3%,邮电通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46%。三是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对外开放。民族贫困山区要扩大开放的制约条件很多,但通过发展旅游业,同样能够加快对外开放步戊。武当特区“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发展路子已初见成效。四是发展旅游业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都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民族贫困山区的工业和农业都不发达,吸纳旁动力十分有限,就业压力会更大。旅游业是劳动集型产业,能促进劳动就业。近几年来,武当特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共新安置劳动就业人数达4000余人。综上所迹,具有旅游资源的民族贫困山区应该而且必须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要进一步加强旅游特色的宣传。民族贫困山区一般都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武当特区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其古建筑群被收录为世界遗产目录,声名远播。此外,武当特区至会仍保留着道教和武术的许多传统文化,如2008年10月,国际武当艺术节在武当山拉开序幕。出席的不仅有国内知名部门的领导,10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等。为此,武当特区将继续把旅游贸源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争取猛洞河风景区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区,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该县旅游观光。
三、要进一步加快旅游设施的建设。民族贫困山区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给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因此,民族贫困山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旅游设施建设,从而为施行者提供便利条件。近几年来,武当特区入投入数千万修建旅游公路,投资40万元对县城至老司城的公路进行了改造。同时,新建了星级的宾馆,修建了30间高档浴池,整修了1座码头,兴建了1处接待站。增辟了30多个旅游新景点。
四、要进一步加速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是一项综合消费过程,只有努力建立和完善吃、住、游、娱、购的配套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永顺县制定了优惠政策,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人竞相开发旅游商品的势头。每到一个城市旅游大家总忘不了带点当地的土特产品回家,到了武当山你也不会空手而归的。武当山之旅沿线城市具有特色的商品也不少,有中华猕猴桃、蜜桔、茶叶等,另外烙画工艺品和玉雕工艺品亦很有收藏价值。同时,自产自给的板栗、酸菜等土特产品也摇身一变,成了畅销商品。特区旅游商品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在系列开发和规模开发方面还将继续研究和努力。
总之,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虽然有许多不利因素,但只要立足自身优势,在改善旅游环境和提高旅游品位上下功夫,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旅游发展路子,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第三篇:加快长治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长治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邵琦
现状分析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其旅游资源由于地理地貌的天然分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组群(板块):一是壶关、平顺峡谷水乡组群,可以与周边陵川进行区域协作发展;二是黎城、武乡、襄垣,可以与晋中左权麻田、周边河北涉县一起组成红色旅游集群;三是沁源灵空山、花坡,整合周边霍州七里峪、绵山、石膏山和洪洞的部分旅游资源,形成太岳山生态旅游组群;四是城区、郊区及长治县集群,结合长治“6+1”上党城镇群的打造,通过未来城际快速路的建设,打造“上党文化体验游循环旅游线路”或“上党神话游线路”。
从产业发展形态来说,目前长治正处在一个总体起步、局部提升的阶段。政府主导特征下的多元化市场开发正在全市各地蓬勃展开,但是政府主导的需求和市场化开发的愿望同样迫切,整体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善提升和局部旅游发展的焦点灼热共生共存。旅游品牌形象不显著、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旅游产品结构单
一、区域旅游要素配置不合理、煤炭旅游产业的发展矛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瓶颈问题仍在制约长治市旅游产业发展,这些问题也是长治未来一段时期内亟需解决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
在国家实施发展方式战略性调整和全省整体转型跨越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长治在“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指导下,如何体现旅游产业之开放引领作用,如何发挥旅游产业之发展动力作用,如何为加速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如何
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惠民产业,提高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幸福指数,如何为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全国各地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瞄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如何进行长治旅游产业战略布局、打造什么区域旅游品牌、塑造什么旅游形象、如何推动长治旅游产业发展,同样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空间布局
结合长治的旅游资源状况、长治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实际,结合未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现代游客的消费趋势,长治市旅游产业应该成为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带动长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产业、推动长治改革开放的活力产业,应该成为山西旅游产业总体格局中重要的支撑,晋东南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未来长治旅游产业战略空间,笔者认为是“一核带四区,三线齐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壮大长治主城区,包括长治县在内的“核心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完善产业要素配置、营造旅游发展氛围和环城游憩带打造,做强做大长治旅游发展“内核”,并以此来带动“上党文化感受体验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太岳自然生态旅游区”和“太行峡谷风光旅游区”等四大区域板块旅游的协调发展。“三线”是基于长治大交通布局的现状和未来交通格局的改善,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的天然线状,整合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提出长治市现在及未来应着重发展培育的三条旅游线路,一是指环长治主城区,围绕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神农传说、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囊括屯留的老爷山、长子的发鸠山、长治县的炎帝庙、长治县的天下都城隍景区、晋城高平的羊头山石窟、长治郊区的老顶山、黎城的广志山、襄垣的仙堂山,以上党城镇群高速公路、城际快速路为基础,形成“神话传说旅游
线路”;二是以晋中左权麻田为起点,途经黎城黄崖洞、板山、砖壁八路军总部旧址、八路军游击战纪念园、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至武乡县城游览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形成“太行红色旅游线路”;三是从长治出发,以平顺原起寺为开头,以红旗渠源头为结尾的“太行水乡峡谷漂流线路”。
“一核带四区,三线齐发展”,是点线面结合一盘棋考虑长治旅游产业长远发展问题,是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做大做强长治旅游产业的核心,也是实现长治旅游产业崛起和腾飞的战略构想。
发展建议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长治市要注重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形象的凝练、精品景区的建设、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区域的协作发展,要发挥政府主导投入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多元化投资、企业化开发,特别是要注重引导煤炭反哺旅游、地下支持地上,制定优惠政策,出台促进办法,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
积极推动长治市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按照省里确定的文化旅游产业“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等“五大”战略,注重旅游新业态培育,在旅游演艺打造、旅游节庆会展上多下功夫,要注重促进旅游大景区开发、旅游大集团运作,提高长治旅游产业竞争力。
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发挥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环境效益。要树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极力杜绝盲目开发、避免重复建设。要把旅游产业开发和富财政、富民相结合,千方百计扩大旅游就业,带动富余劳动力转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旅游产业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长治要树红色旗,打生态牌,要学会打旅游开发“组合拳”,真正成为长治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在做大做强长治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跨越、大发展过程中,要以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注重长治市各级各部门领导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和旅游发展本领的提高,要充分认识到旅游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强化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第四篇: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加入WTO的形势发展,我国迎来了旅游产业勃兴的春天。各地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因此,如何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各地必须思考和解答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解答好这个课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坚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旅游产业迅速壮大发展。
一、坚持搞好旅游业与发展区域经济相地合、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旅游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它涵盖了行、游、吃、住、购、娱等要素,是产业关联度极高的混合产业,旅游业与区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各地必须跳出旅游业仅仅是开发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的误区,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到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与其它产业相融合,形成各类旅游体系和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旅游农业体系。就襄樊市而言,重点开发以南、保、谷绿茶和枣阳汉光粮液,帝王泉等为主的绿色饮品;以枣阳、老河口等县(市)桃、梨、苹果为主的观光型农业;以襄阳肖湾、枣阳张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为主的农业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二是建立旅游工业体系。发挥现代工业文明优势,推动旅游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诸如东汽基地、高新科技开发区、福田汽车公司、金兰集团等企业堪称一流,过去接待的都是官方或国内外友好人士,现在要按市场化方式进行开发和运作,向广大游客开放。三是建立旅游交通体系。实行周五工作制以来,人们每年法定休息日就有120多天,占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了时间保证。汽运、铁运、水运等交通部门要敏锐洞察旅游商机,不断延伸旅游链,强化管理和服务质量。四是不断强化城市品牌,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对能展示城市风采的文化、园林、休闲等项目要与历史遗迹开发利用相融合,相互辉映,比如,距今6000年前的枣阳雕龙碑古文化遗址、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刘秀故里白水寺的建设开发、文化底蕴深厚,使游客一到襄樊就能全身心感受到高水平的文化品位。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努力使襄樊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强市。
二、坚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响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保护的方针,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襄樊作为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极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古隆中、襄阳古城、白水寺、雕龙碑古文化遗址、米公祠、习家池、鱼梁洲等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是襄樊开发旅游的王牌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首先要保护好,其次是充分开发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辩证统一。
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精品名牌。当前,襄樊旅游景点多而分散,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形成在国内外打得响的品牌,要充分挖掘人文、自然资源、推出古隆中、襄阳古城、白水寺、雕龙碑古文化遗址等景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精品和枣阳熊河风景区、谷城薤山、保康温泉、南漳水镜庄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精品,使各景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塑造精品名牌,构筑立体宣传促销模式,把具有襄樊特色的旅游精品名牌推向国内外。
三、坚持旅游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树立良好的旅游产业形象
旅游硬、软件建设是一个地区旅游综合水平的标志,是区域旅游产业形象的重要体现。加强旅游硬件建设开发是树立产业形象的重中之重,务必要按多元化、市场化方式运作。当前,襄樊城区及各县(市)区的旅游总体规划已陆续出台,它是近一个时期指导旅游硬件建设的蓝图,重点抓好隆中标志塔楼、诸葛亮成才之路形象化建设,参与性、娱乐性项目,香水河七彩瀑布群建成休闲游乐区,薤山开发成一个综合性旅游度假游乐区等。襄樊市星级饭店比较多,但三星级以上的饭店不多,一定要抓住机遇,改造一批宾馆饭店,建设好对外窗口。同时,还要加大旅游商品、工艺品、食品饮料。纪念品的开发,立足本地市场,逐步向外地旅游市场扩展。
加强旅游软件建设是树立产业形象的关键,要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一是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市场型旅游产业人才。一方面要引进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的高级业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举办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培训班,加强专业化知识以及WTO有关规则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锻炼一批人才。二是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要按照旅游管理条例等行业管理法规制度,对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市场、旅游从业人员等,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要以开展宾馆饭店升级达标、景区(点)升A级等活动为载体,克服服务程序,服务标准不到位等现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以崭新的姿态和良好的形象与国际旅游服务接轨。
四、坚持中心景区(点)建设与分散景区(点)建设相结合,大力构建完整的区域旅游体系
各地旅游总体规则、建设、开发、营销,要充分体现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原则。就一个地区而言,中心景区(点)建设是龙头是重点,分散的景区(点)建设是龙身是一般;中心景区(点)建设是主要矛盾,分散的景区(点)建设是次要矛盾。必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住主要矛盾,妥善外理好次要矛盾,从而防止工作的片面性。襄樊市在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开发过程中,把襄樊城区作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修复了昭明台、仿汉一条街、古城墙、诸葛亮文化广场等景点,这些景点的相继建成,为襄樊增添了光彩,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但各县(市)区的旅游景点建设显得滞后,长此以往,襄樊市景区建设也就只见龙头,不见龙身;只见皓月当空,不见繁星满天。相反,有了各地旅游景点的辉映、衬托,襄樊市才真正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航空母舰。
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一方面要把各地景点开发、建设,放在整个区域旅游的大格局中去统筹考虑,以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另一方面,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在挖掘推销中心区历史人文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拓展周边的旅游资源市场。襄樊市要把地处所属县(市)的刘秀故里白水寺、雕龙碑古文化遗址、佛教文化遗址白竹园寺、道教文化遗址、唐梓山等等,一并纳入襄樊市旅游热线之中,借国内大旅游线、大景区、逐步带热带活小旅游线、小景区,龙头带龙身,一活百活。
五、坚持利用内资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多措并举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政府的投入十分有限,必须转变观念,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手段,既要重视向国外开放引进资金,也不要忽视国内特别是民间筹集资金,要贯彻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措并举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一是拓展市场融资渠道,引导全社会办旅游。要积极主动进入资本市场,筹措国内资金。要利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项目融资、股权转换、产权置换等多种融资渠道,引导全社会兴办旅游产业。二是对小景区、景点项目采取卖断经营权,转让、租赁、资源折股等多种形式,加快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三是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进行开发,对大的旅游投资项目要采取参股控股,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吸引资金。四是推进各景区(点)公司化,实行景区(点)经营市场化。五是利用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各地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引进外资。通过各种招商洽谈会和因特网等信息网络,发布招商引资信息,推介本地旅游招商项目,吸引外来投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抢抓机遇,加强与跨国公司、财团的联系,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产业。
六、坚持旅游项目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构筑与区域大旅游发展相适应的建设管理机制
旅游业的各种项目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一定要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一个地方的旅游项目建设再好,设施再完善配套,如果管理不好,就会人为的破坏缩短旅游硬件的寿命,造成损毁资源和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现象。一是各地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组成强有力的旅游建设管理领导专班,明确职责、常抓不懈。二是旅游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管理,搞好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尤其是加强各类旅游节庆活动。
第五篇: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哲学思考
源的同时,要大力拓展周边的旅游资源市场。襄樊市要把地处所属县(市)的刘秀故里白水寺、雕龙碑古文化遗址、佛教文化遗址白竹园寺、道教文化遗址、唐梓山等等,一并纳入襄樊市旅游热线之中,借国内大旅游线、大景区、逐步带热带活小旅游线、小景区,龙头带龙身,一活百活。
五、坚持利用内资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多措并举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政府的投入十分有限,必须转变观念,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手段,既要重视向国外开放引进资金,也不要忽视国内特别是民间筹集资金,要贯彻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措并举突破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一是拓展市场融资渠道,引导全社会办旅游。要积极主动进入资本市场,筹措国内资金。要利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项目融资、股权转换、产权置换等多种融资渠道,引导全社会兴办旅游产业。二是对小景区、景点项目采取卖断经营权,转让、租赁、资源折股等多种形式,加快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三是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进行开发,对大的旅游投资项目要采取参股控股,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吸引资金。四是推进各景区(点)公司化,实行景区(点)经营市场化。五是利用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各地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引进外资。通过各种招商洽谈会和因特网等信息网络,发布招商引资信息,推介本地旅游招商项目,吸引外来投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抢抓机遇,加强与跨国公司、财团的联系,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产业。
六、坚持旅游项目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构筑与区域大旅游发展相适应的建设管理机制旅游业的各种项目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一定要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一个地方的旅游项目建设再好,设施再完善配套,如果管理不好,就会人为的破坏缩短旅游硬件的寿命,造成损毁资源和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现象。一是各地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组成强有力的旅游建设管理领导专班,明确职责、常抓不懈。二是旅游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管理,搞好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尤其是加强各类旅游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