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2009)41号文件解读之三: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模版)

时间:2019-05-13 11:3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发(2009)41号文件解读之三: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发(2009)41号文件解读之三: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模版)》。

第一篇:国发(2009)41号文件解读之三: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模版)

解读:低碳旅游瞄准四大领域 建设四大保障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明确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从今年起要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国家旅游局将召开旅游节能减排现场会,制定旅游饭店和景区节能减排工作指南,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 创建活动,年内将推出首批旅游环保企业。各地要按照‘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要求,制定实施旅游节能减排工程五年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年度任务,建立旅游节能减排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抓好监督检查。”

本文将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的机制与体系概 括为五个四。

一、强化四个意识

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企业 和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要推进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首先需要深化认识旅游业的四个属性。

(一)旅游业的低碳产业属性

旅游业本身是低碳产业,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 好型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中有重要贡献。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85ppm提升到了 435ppm(IPCC,2007)。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1990以来,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基本稳定在70%,工业是耗费能源 和资源的最主要产业。尽管统计年鉴中没有旅游业或服务业统计项,但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几项能源消耗总比例也不过 11%,显然这几项总和远大于旅游业能源消耗。参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公式,按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初步估算单位旅游业增加值能耗,结果为 0.202,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1/6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11,因此旅游业是低耗能产业。而且,我国工业污染约占总污染的70%,农业污染 占到总污染的近三分之一,而旅游业主要是少部分生活性污染物排放。因此,旅游业是低碳绿色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

(二)旅游业仍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尽管旅游与其他产业活动相比资源消耗、污染 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都较少,但这并不表示旅游业是“零碳排放”产业,由于高度的关联性并伴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旅游业整体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和潜力。旅游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交通特别是空中飞行、住宿以及主题公园娱乐、滑雪等旅游活 动。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2005年,来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192Mt和284Mt,全球旅游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占全球 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除去飞行贡献值为3%;2035年以前,来自旅游业的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业交通及住宿业二 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Mt和728Mt。另外,旅游业的奢侈消费助长了负面环境影响。如普通居民一般一天用水100-300升,但星级宾馆用水 则达到每天500-2000升,超豪华宾馆则更高。又如随着气候变暖,冬季雪期缩短、雪量减少,滑雪等旅游项目不得不依赖人工造雪技术。据估算,北京市人 工造雪一个冬天要用掉半个昆明湖的水量,相当于全北京市一天用水总量的1/10,是8300多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三)低碳化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在高碳的工业社会逐步向低碳的服务型和生态 型社会转变阶段,响应国家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旅游业亟须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式 发展转变,使其真正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和“减污降耗”、旅游业生态材料和节能材料应用、旅游业中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建设以增长碳汇、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将逐步应用发展,切实提高旅游业科学发展和 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窗口行业,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全民的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并向世界有效展示我国低碳行动的努力和 成效。

(四)低碳旅游发展符合相关者利益具有内在动力

低碳旅游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高效、可持续 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一种面向未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游客修养水平和产业持续发展的 必由之路。

提高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推行节 能减排的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将进一步压缩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降低物质消耗的绿色化旅游消费、更加 亲近自然的节俭化旅游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精神体验,且符合世界环保运动和生态文明潮流,成为时尚甚至高品位的象征。由此,低碳旅游发展也势必会提高旅游者的 生态支付意愿,有利于旅游区尤其是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水土流失地区等脆弱生态区通过旅游发展获得生态补偿,提高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社区发展 水平。

二、瞄准四个重点领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旅游节能减排工程近期着重在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四个方面。为达到“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等具体工作要求,四方面主体应根据各自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抓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 任。

(一)旅游景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低碳景区的首要方向是创建循环型景区,即严 格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就循环型低碳化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而 言,关键是要在A级景区评定标准、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等基础上,逐步执行和推广《绿色环球21景区规划设计标准》等国际标准、《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 等国家标准,并鼓励地方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地方标准(如2006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绿色景区标准》),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景区容量规模、景 区智能化发展、配套设施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

(二)餐饮酒店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餐饮住宿占用了旅游消费中大部分的能源和水 资源,推进绿色饭店发展已成为国际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新型经营方式。绿色饭店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 源的饭店。绿色饭店在安全方面重视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和食品安全;在健康方面突出绿色客房、绿色餐饮和卫生操作;在环保方面关注节能、降耗和垃圾处理并引 导消费者进行“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以及“替代使用”的绿色消费。针对我国现状,绿色饭店发展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制定由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及绿色营销等环节组成的“绿色”标

准,并逐步示范、评定和推广。其次,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 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如目前我国酒店业能源消耗费用平均约占酒店收入的13%左右,而其中空调用能约为51%,如采用中央空 调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综合节能效果便可达空调总能耗的20%-40%。最后,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员工培训管理、客人宣传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制 度。

(三)低碳旅游城市

低碳旅游城市是综合考虑低碳城市建设、低碳 经济发展和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机融合体,是未来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它强调城市建设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强调城 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改善;强调对城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城市旅游活动中的低碳消费。从发展方向上,低碳旅游城市应以营造 生态宜居的优良旅游环境为目标,以高效循环的减排及节能技术、产品为支撑,以健全的低碳经济法规制度和碳排放交易机制为保障,从三个层面推进:宏观上,主 动推进包括城市生产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的循环经济系统发展;中观上,应倡导发展绿色产业,推广节能技术在 各产业中的应用,调整城市能源、交通和建筑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微观上,鼓励构建企业内部资源的循环体系,在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 严重的企业内推进微观循环经济。

(四)绿色环保旅游企业

绿色环保旅游企业是指在经营和发展中采用开 放式和循环式的绿色发展模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为社会提供绿色、舒适、安全的旅游产品同时,将经营过程中资源和 能源消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现代旅游企业。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借鉴绿色环球21标准体 系、ISO14000认证体系、SmartVoyager认证体系和澳大利亚NEAP认证体系等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相关认证标准,制定适宜我国旅游业发展的 认证体系;其次,引导和激励企业绿色化发展,从树立环保意识、强化环保教育、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和树立绿色品牌等方面严格要求;最后,选择合适的 标准进行相应评定,其过程主要是结合综合评价和现场认证,从而达到创建和推广绿色品牌的目的。

三、形成四个发展机制

应以政府主导为动力,建立扶持、融资、推进 和示范等发展机制,引导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我国低碳旅游的快速起步和健康发展。

(一)扶持奖励机制

首先,争取将低碳旅游发展纳入国家应对气候 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从而得到国家战略性资源支持,更好地利用财税政策,运用部门协调机制、减排技术和专项资金等,解决旅游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其 次,充分借用相关领域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 济、推进节能减排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统筹安排,旅游业节能减排应充分考虑借用和依托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的绿色环保发展需求,应专 门出台对不同级别绿色企业给予相应税收支持、分级收取水电费等政策,引导环保节能工作的开展。

(二)融资创新机制

截至2009年12月,主要发达国家宣布的 低碳经济发展计划资金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但目前全世界每年节能减排融资缺口仍高达1700亿—3000亿美元。以政府资金支持和市场融资为主要 模式,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排放权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以及实行碳税收等经济激励措施,以 此引导私人部门投资于有利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我国政府通过积极开展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获得了部分资 金支持,国内商业银行通过能效融资与绿色信贷也丰富了低碳产业的融资途径。为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投入体系,我国旅游业节能减排应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和领域经 验,主动申请国际机构融资,从政府财政、市场融资和融资租赁等多渠道争取资金,并加快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和碳金融体系建设,逐步试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节能 自愿协议模式。

(三)联合推进机制

旅游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的部门和利 益主体较多,而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又贯穿于产业体系的各个环节。因此,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从部 门看,旅游业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立项需要发改委等宏观调控部门支持,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示范城市和环保企业的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需要财政、金融部门支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等需要环保、国土和农林等部分配合,相关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则需要联合科技部门共同推进。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 或计划的衔接,以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监督执行、共同评定检验等形式,将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 核。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

(四)示范推广机制

低碳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旅游客源 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旅游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在我国推广和实施低碳旅游也应从试点工作着手,可分别遴选一个旅游城市(如 深圳)、旅游小镇(如乌镇)、旅游景区(如九寨沟)等在不同层面进行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制定相关标准和法规,再进行全面推广,有利于低风险、规范化地稳 妥推进。

四、推进四项基础工作

推进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工作比较弱,需要加 强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查研究

旅游产业系统庞大而复杂,相关的产业如餐 饮、住宿、娱乐、通讯、零售业等均产生一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旅游交通等更是高耗能产业,随着大众、散客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活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二氧 化碳排放的途径更加多元。复杂的产业体系、多元的排放途径,使得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准确计算排放总量较为困难。因此,摸清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途 径、现状及潜力是政策设计的基本条件。首先,旅游业需要厘清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做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真实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并且数据要及时更新,以供参 考。其次,基于排放数据,可在全国开展一次全行业碳排放的审查工作,对高排放企业提出相关改进要求。

(二)工程推动

旅游业节能减排重点在旅游交通特别是空中飞 行、住宿餐饮、相关旅游活动及相关设备制造等耗能环节上。其中飞行占总排放量的3%,预计到2050年会达到7%,其他旅游交通、住宿和相关活动造成的二 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1%-3%。因此,要在以上重点环节实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航空业重点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燃效,采用更有效的航空交通管 理办法如美国的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减少航班次数、提高运营效率以及建设高效的基础设施、采用积极的经济措施等。住宿业重点关注建筑节能减排,采用新型节 能设备和建筑材料,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利用率,推进节能潜力较大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的技术改进。

(三)科技支撑

主要包括:加快研制更高燃效的旅游交通工 具,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技术代替高碳化能源,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酒店业积极采用节能新技 术,降低能源消耗,争做绿色饭店;加强旅游企业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改造等。旅游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需要相关平台支持和机制保障,如建设低碳旅游国 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发基地,重点研究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建立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 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技术转移和市场化运作进行转让,共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 式。

(四)规范发展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 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框架下,紧扣国务院会议确定的降碳和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方案,制定一个 完整的低碳旅游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确定旅游业降碳和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并对重点行业降碳和节能减排做出具体安排。为将低碳理念贯穿旅游全过 程,亟待制定《低碳旅游标准》进行引导和体系化,具体操作可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国内外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旅游等方面专家及旅游企业、民间绿色组织人 士,研究、起草行业标准,择期试行,待成熟后申报国家标准。我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绿色环球

21、ISO14000、SmartVoyager及 NEAP认证体系和森林、草原和海洋等领域的法律法规等也应作为针对特定领域的专项标准或法规加以推广执行。

五、建设四大保障体系

逐步建设完善的低碳旅游发展保障体系,从规 划设计、生产服务、宣传推广和审计考核等环节支撑保障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一)生态化规划设计体系

宏观层面,在全球气候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流动态变化情景下,科学规划旅游业发展,对旅游气候舒适度下降的地区降低旅游规模,对旅游流集中地区提前做出研判和规划,做好旅游气候 灾害防御规划。微观上,在景区、酒店和相关旅游产品开发时,应以低耗低排、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为前提,采用“反规划”、“自然规划”等生态化 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从源头上建设低碳旅游产品、创造低碳旅游消费模式,并加强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科学测定环境容量。制度上,可在目前规划设计 资质评定体系中单列生态化旅游规划资质,培养专业规划设计力量。

(二)集约化生产服务体系

在旅游产品生产、交易和消费、旅游企业运营 管理等各环节提高现代信息科技含量,提升生产和服务效率;旅游企业应规范生产、扩大生产、联合生产,并做好品牌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做到集约化生产、集约化营销,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绿色品牌,不断挖掘已认证产品和企业的潜力,统一标识,规范使用,使已认证的低碳产品实现最优的品牌效益;职能部门应认 真履职,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贷款政策,各部门多沟通联系,不断改善银企、政企之间的关系;充分用好用活国家的优惠政策,针对重点企业重点 扶持,对小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等。

(三)社会化宣传推广体系

旅游低碳化发展需要相关主体自觉主动承担节 能减排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可由中国旅游协会向全国旅游行业发出低碳旅游倡议书,鼓励旅游企业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推 行低碳旅游方式、编排经典低碳旅游线路。其次,为提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可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小窍门和实用方法,按旅游六要素分门 别类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手册》,并开发、推广和普及基于互联网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计算软件,让旅游者在每次旅游结束后,计算低

碳 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较减少的碳排放,从而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

(四)绿色化环境审计体系

审计评估作为监督评估体系的有效手段和环境 管理工具,是旅游循环经济系统模式中最重要的支持保障之一,在探索建立科学的低碳旅游统计核算体系基础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运行。通过合理的程 序框架,对区域旅游业阶段性减排目标进行评估,评价旅游业环境规划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可明确公共部门在低碳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监督其持续改进。建 立绿色审计体系,对旅游企业实行资源、环境价值核算,并纳入到旅游企业运营成本之中,制定旅游循环经济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系统,对旅游企业 经营进行约束,是保证企业行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的有效管理机制。

(作者:石培华 冯凌 吴普 中国旅游研究院)

第二篇: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0901时雅萌2009040509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近年来,由能源不正常使用和无节制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据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全球人民将面临比现在更加严重的缺水问题、水灾问题等。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其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针对目前在节能减排问题上遇到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控制高碳能源的排放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控制能源增量是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步骤。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石化产品的国内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另外要对整体产业结构加以完善和优化,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

二、加大经济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对于重点节能工程,要加快进行建设,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的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各种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三、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要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注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要竭力解决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实施重大项目突破技术瓶颈,加强节能减排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要当好节能减排技术示范企业的排头兵,率先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新技术;要营造推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上下联动的机制,大力支持引导石油化工等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

四、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国家应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考核体系;另外要完善节能和环保

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五、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做好宣传工作,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渗透在人民群众的意识中,从而自觉地加入节能减排的队伍中,在日常生活中从一些点滴小事做起。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生活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更是肩负着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任务,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亲身实践,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我们主要是从节约能源方面做出努力,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绿色出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每年多参加植树种草活动,扩大绿色面积;同时,还要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行动起来,做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此外,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篇: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摘要】低碳经济与现代能源的关系,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的关系,石油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带来的问题,以及未来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前景。要解决能源、生态双重危机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全方位的节能减排经济,就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经济”,也就是全人类“生态文明经济”,归根到底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的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发“第五能源”——节能减排,同时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关键词】低碳

节能

能源

生态 【正文】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₂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地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

3.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 50年来气温上升1.0℃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气候变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其中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的根源。我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比较低,但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3.6%,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面对国际减排压力和国内经济可持续增长、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多方面的要求,二氧化碳减排已经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十分紧迫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我国近百年来气温上升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气候明显变暖,近50年来气温上升1.0℃,成为全国变暖中心。气候变暖导致我省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更加恶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退缩,病虫害进一步扩大,加剧了灾害天气的发生。

目前我省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仍不容乐观。2008年全省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合计11.3亿吨;COD排放量47.6万吨,氨氮4.98万吨,二氧化硫50.64万吨,烟尘46.96万吨,粉尘11.69万吨。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戒除碳瘾,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我省作为全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有漫长的冬季采暖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高。加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形成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如何制定我省低碳经济发展政策,限制高碳排放行业的盲目发展,控制我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4.“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

我省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经济“发展排放”的高碳特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课题。

按“十一五”规划要求,我省到“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截至2008年底,全省万元GDP能耗为1.29吨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0.17吨,累计降幅11.6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7.62万吨,较2005年削减2.78万吨,削减率5.52%,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3.6%;二氧化硫排放量50.64万吨,较2005年削减0.16万吨,削减率0.32%,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6%。初步测算,2009年上半年我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5%,降幅高于2008年上半年0.35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预计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我省经济结构尽管有所好转,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因素较大。在国家未来扩大内需政策引领下,我省经济下滑趋势得以控制,工业增幅将逐渐回升,工业增加值比重也有可能逐步回升。同时,工业内部结构仍然偏重,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86%,同比增长6.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低,经济结构重型化的格局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因此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降低0.5%和2%的目标,节能减排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要防止产业结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回归,尤其要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严把环评关,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开工建设。研究建立落后产能淘汰和退出机制,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淘汰力度。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依照上大压小和等量替代原则,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和节能监测。核定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墙体材料改革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加快老旧汽车、机车和船舶的报废更新,发展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实施生物质和太阳能等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农业和农村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步伐;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改造。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及推广,实施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组织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实施“节能惠民工程”。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项目。

与此同时,专家呼吁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被率,以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森林以巨大的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碳,单位面积的森林储存的碳是农田的20~100倍;森林又是大气二氧化碳重要的碳汇,每一立方米林木约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因此造林是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

5.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刻不容缓

我国电力行业是一个典型依赖煤炭生存的行业,每年开发的煤炭有近一半用于发电,这也意味着通过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一半来自于电力行业。而全国70%的能源来自于煤炭,如果按照现有的火电比例推算,全国至少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电力行业。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又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其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强抓节能环节做好减排工作则有助于低碳的发展。而电力行业作为污染排放的大户,走低碳之旅的压力着实不小,在世界“低碳”呼声一片的形势下,可谓如履薄冰,因此,节能减排也就刻不容缓。

由于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呈“爆炸式”发展态势,近两年平均每年增加约1亿千瓦,脱硫设施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而部分脱硫设施的设计、建设质量不高,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脱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提高脱硫设施建设质量及运行效果,加强对脱硫装置的运行管理,提高脱硫石膏品质,同时加强与建材部门合作,积极为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绿色煤电的技术。例如延伸拓展等离子点火、汽轮机通流改造、锅炉干除渣、机组检测、燃烧优化、变频节能改造等技术和产品,着力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参考文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75b7fc1052d380eb62946de5.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981515.htm#1

该文章拷贝自中国节能减排网,作者:admin,该文章拷贝自中国节能减排网,原文地址:http:///21/dl/1/200912/09-36743.html

第四篇: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摘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干旱、沙漠化等等现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应对这一挑战,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字:能源,节能,创新

一、低碳经济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也是解决自身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低碳核心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焦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其战略动机正是抢占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制高点和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导权,利用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谋求新的竞争优势。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那怎么才能发展低碳经济呢?

首先,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国家未来核心经济竞争力的高度出发,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抓紧制定我国低碳经济长远战略和短期发展规划。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加强政府主导,动员国家整体力量,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综合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将低碳化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其次,要紧紧抓住自主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力争在低碳领域核心技术和尖端工艺等方面取得领先优势。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牢牢把握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这个关键,抢占低碳科技主导地位。国家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加强产学研合作,调动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各方面积极因

素,集中优势科技力量,站在国际技术前沿,组织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与示范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积极培育低碳经济若干战略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政府投入,通过补贴、补助、税收优惠等利益补偿机制,把政策激励与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相结合,大力扶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等产业,积极扶持低碳产业大型骨干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实施产业化工程,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利用,提高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占领国际低碳产业制高点。

第四,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当前,要进一步推行“绿色信贷”制度,通过监管措施和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项目以及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加快建立我国的碳金融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合作与创新,培育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全球碳金融博弈中争取主动权,维护国家利益。

盲目追求低碳,以及跟风式的发展新能源,甚至是极具作秀式的搞低碳城市样本,都可能背离原本低碳的宗旨。因为低碳不是随便说说,随便做做,而是应该有计划地、合乎现实地一步步推进。刚刚过去的2010年,低碳一词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显得格外亮眼。低碳二字从盲目追求“低碳”,以及跟风式的发展新能源,甚至是极具“作秀”式的搞低碳城市样本,都可能背离原本低碳的宗旨。因为低碳不是随便说说,随便做做,而是应该有计划地、合乎现实地一步步推进。

二、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为了节能减排我们要: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 ;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 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 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 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 科技创新 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节约型社会 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 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将会一直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第五篇: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

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

作者

前言

说起“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不少人仍然比较陌生,如果要“节能减排”的话,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其实,通俗的、简洁的来讲,节能减排指的就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呢?我们又为什么一直在倡导低碳生活呢?

首先,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废旧电池潜在的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头号干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1400多家电池生产企业,1980年干电池的生产量已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1998年我国干电池的生产量达到140亿只,而同年世界干电池的总产量约为300亿只。如此庞大的电池数量,使得一个极大的问题暴露出来,那就是如何让这么多的电池不去破坏污染我们生存的环境。据调查,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如果随意丢弃,腐败的电池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如果一节一号电池在地里腐烂,它的有毒物质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扔一粒纽扣电池进水里,它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镉、铅、汞、镍、锌、锰等,其中镉、铅、汞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物质。而镍、锌等金属虽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有益物质,但在环境中超过极限,也将对人体造成危害。废旧电池渗出的重金属会造成江、河、湖、海等水体的污染,危及水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可能污染土地,使土地酸化和盐碱化,这就如同埋在我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对废旧电池的收集与处置非常重要,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不仅污染环境,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有人算了一笔帐以全国每年生产100亿只电池计算,全年消耗15.6万吨锌,22.6万吨二氧化锰,2080吨铜,2.7万吨氯化锌,7.9万吨氯化铵,4.3万吨碳棒。

下载国发(2009)41号文件解读之三: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发(2009)41号文件解读之三: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推荐阅读)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背景材料】200年来地球上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2度多,主要诱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的高碳排放。据测地表温度目前还......

    强化节能减排彰显低碳发展(5篇)

    强化节能减排彰显低碳发展 ——仙桃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节能减排事迹材料 仙桃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于1984年7月,主要承担着城区和邻近四个乡镇的公共客运。现拥有固定资产4540......

    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倡导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今天的中国,令世界瞩目,很多宏伟的经济发展目......

    低碳生活与节能减排倡导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大全

    低碳生活与节能减排倡导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背景材料】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来源:http://摘 要: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 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

    增加节能减排工作,助力低碳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日前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调......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作贡献近些年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以开发项目前......

    申论热点之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一、什么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