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再上层楼(刘战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

时间:2019-05-13 11:5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登高望远再上层楼(刘战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登高望远再上层楼(刘战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

第一篇:登高望远再上层楼(刘战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

登高望远再上层楼

——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

刘战

(2001年8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日照市委向日照开发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10年前的今天,日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标志着日照市对外开放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年间,日照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万名开发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在一片贫瘠的海滩上初步构筑起了现代化新城区的框架,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十年的发展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于开发区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和措施是符合实际、正确有效的。

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是我市“十五”期间的主旋律。扩大开放的目的是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开放。解决日照市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要靠开放、靠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日照开发区要进一步自 1

我加压,树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体制、政策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全市对外开放中更好地发挥“窗口”和“龙头”作用,尽快建设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试验区、高科技产业的密集区和率先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接轨的示范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十年是一段历程,十年的辉煌是新的起点。希望日照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为我市的新一轮开放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庆祝泽州建县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庆祝泽州建县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八月的**,流光溢彩;八月的**,万众欢腾。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抚今追昔,回首**发展的风雨历程,重温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举杯同贺、共同庆祝**建县十年华诞。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的动人一页。在这激动人心的喜庆

时刻,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为**的繁荣、进步和发展付出心血、做出贡献的历届领导、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慰问!

[找文章到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发展大潮,浩浩荡荡;峥嵘岁月,沧桑巨变。自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晋城市郊区成立**县以来,我们已经走过整整10个春秋。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的发展史上,却是重要而光辉的历程。10年来,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沐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我们跨越了千年之交,迎来了世纪更替。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52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艰难曲折中开拓、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在小康建设中跨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动人篇章,使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发生了沧桑巨变。今日之**,全县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大幅度提升,多项指标跃居全省、全市前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竞相推进,生机活力日益彰显,呈现出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经过十年拼搏奋斗,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十年来,我们遵循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致力争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使全县经济连续跨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王坡煤矿、福盛轧钢、晨晖管业、康达水泥、清慧制造、坤达磁材等一大批强县富民项目建成投产,兰花1501、晋煤2510等一批战略性项目开工奠基,全县初步形成了煤炭、钢铁、铸造、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形成了以煤―铁―钢-材、煤-铁-电-建材、煤-铁-铸-加、煤-化工等多条产业链。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家,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8家,5000万元以上5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连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销量大幅增长。建成水东、霍秀等26个现代农业园区。天

九、晋大等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旅游经济取得新突破。举办了三届**金秋小康旅游月活动,推出了“山、水、湾”和小康特色旅游品牌。到200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1.62亿元,是1995年的2.98倍,年均增长11.5,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达到6.77亿元,是1995年的5.75倍,年均增长19.1;民营经济营业收入达到122.5亿元,是1995年的1.3倍,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64,名列全省10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8元,是1995年的2.45倍,年均增长9.4%。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雄厚,连续多年名列全省10强县,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扩权试点县,跨入山西省十强县、中部地区百强县和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经过十年拼搏奋斗,全县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开放活力竞相迸发。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之源,以开放为发展之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冲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增强机制优势,激活生产要素,谱写出了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企业改革历经抓大放小、明晰产权等多个阶段,正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向迈进,活力大为增强。所有制结构改革步步深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64,成为全县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全面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全县矿井数量整合为124矿126井。农村改革扎实推进,逐步配套,不断深化,广大农民开拓市场的创造性持续高涨,小康实现程度越来越高。党政机构改革逐步推进,2000年顺利实现撤并乡镇工作,全县由原来26个乡镇撤并到17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减,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巴公化工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成为全县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大力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积极组团外出引资和参加商洽会,引进了王坡煤矿、福胜轧钢、晨晖管业等一批外来项目和外来资金。著名台商郭台铭先生捐建了万芳桥、富晋桥

第三篇:在撤地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钦州撤地建市十周年的大喜之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钦州撤地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回顾钦州建市十年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展望钦州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激励全市各族人民继续发扬钦州精神,更加奋发图强,奋勇争先,为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年经风雨,弹指一挥间。回顾钦州建市十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十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和市委“323”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这十年,是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大有作为的十年;是我们迎难而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发展的十年;是我们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

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市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56.64亿元增加到~年的330.11亿元,年均增长7.65%;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3.91亿元增加到~年的11.43亿元(含基金),年均增长12.67%;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70亿元,年均增长14.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25.80亿元增加到~年的68.34亿元,年均增长11.43%。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针对我市“工业短腿”的问题,我们把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临海工业建设。在抓紧改造提升原有工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兴办一批新的临海工业项目,积极发展临海工业。经过多年努力,临海工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中宏基润滑油和东油沥青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广西木薯综合开发产业示范工程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印尼金光集团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60万吨纸工程、钦州火电厂工程、8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等大型工业项目顺利推进;临海工业园区路网工程、港区供水管网工程等临海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进程加快。临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基本框架,投资项目逐年增加,初显成效。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一批新建和扩建的制药、编织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大。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为了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十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推进城镇化的力度,提出了建设城市的工作新思路,大力度、大规模开展城市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城市面貌大大改观。县城和中心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新村建设取得很大成绩。进一步理顺了城区管理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突破了城市建设的体制性障碍。三是积极发展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和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开发建设并推出了三娘湾、八寨沟、五黄岭、大卢村等旅游景区,打造了我市的旅游品牌,成为广西旅游新亮点。四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我们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清理了不合时宜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优化环境,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生力军。五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基础,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临海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辉煌,结束了钦州有海无港的历史。目前已建成投产码头泊位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钦州港形成年吞吐300多万吨的能力。钦浦二级公路、上思至大寺二级公路竣工使用,广西滨海公路钦州港至犀牛脚一级公路、寨圩至浦北二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同时,10万吨级深水航道、金窝水库加高扩容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海湾东大街、永福大道、文峰路、钦江二桥、市行政信息中心等一批城市道路和城市配套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或正在加快建设。

我们坚持实施科教兴钦和人才兴钦战略,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小高地”,增强发展动力。切实抓好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着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抓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大力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在全国、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推进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了人才培养、选拨、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力度,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按照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抓好了农村税费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国有产权从一般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职工身份的置换(“两个置换”)为重点,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着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我们按照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要求,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加快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我们把对外开放置于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制定和完善对外开放的思路与措施,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不断探索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明确了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千

方百计扩大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好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改善投资环境年”和万人评议机关等活动,全面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市招商中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型企业纷纷来我市洽谈投资,我市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初步形成。同时,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的机遇,努力构建钦州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促进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加大投入,落实政策,确保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狠抓重大疫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群防群控网络,确保了我市无传染性重大疫病发生,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得到保证。积极有效地强化“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狠抓政法队伍建设,有效地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我市“打、防、控”一体化经验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推广。不断加大排查调处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吸取教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整改,促进生产安全形势好转。

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党管武装工作,促进国防事业和部队建设。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健全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和完善乡镇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推进依法治市进程,重点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活动,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我们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努力为加快钦州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钦州知名度,树立钦州新形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树立新形象,争当好市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抓好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行联片创建、联动发展、整合力量、整体推进,形成了“百里文明生态长廊”、“百里文明海疆”等区域性精神文明创建重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抓好文化精品生产,推出了《真情三人行》和《我爱警察》等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精品,其中《真情三人行》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针对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可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在前头、做在基层、做到干部群众的心坎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引导干部群众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干事业。

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我们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着重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一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了结构。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不断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灵山县被评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社区的党建工作。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先进作用得到新的体现。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积极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抓好反腐倡廉工作,重点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十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钦州特色、符合钦州发展的新路子,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是: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十年来,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要求,在推进钦州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符合钦州发展的新路子,新办法,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和“323”工作思路,推动了钦州实现跨越发展。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努力推动钦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十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扭住发展不放松,统一思想,上下一心,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全面推动钦州各项事业的发展,使钦州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逐步向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城市迈进。

3、坚持体制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体制创新为先导,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机制等,使钦州的各项事业不断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并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结合起来,确保了各项事业在改革中前进,在扩大开放中不断发展。

4、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十年来,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既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各级领导干部,充分依靠各县区、各部门的领导班子,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开拓奋进,又坚持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支持和鼓励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十年来,我们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标准地建设了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设施,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文明一起上,两个成果一起拿。坚持以一流的党建促一流的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钦州建市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深深感到,钦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各级领导对钦州的改革发展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和指导;离不开国内外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参与钦州的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市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为钦州的发展倾注了力量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钦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所有关心、支持钦州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传承历史谱新曲,励精图治铸华章。今天是地级钦州市建市10周年纪念日,标志着我们这个千年古州与时俱进,从此步入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钦州开发开放要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发展未有穷期,发展任重道远,发展要有新思路。从“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到加快实现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三大目标,描绘了钦州今后的宏伟蓝图。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拿起接力棒,开始新长征。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把钦州市建成临海工业城市,把钦州港建成临海工业港的战略决策,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围绕全面提高钦州的城市竞争力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要通过开展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百项工程”建设三大会战,推进一条大航道及其大港口的建设,“一江两岸”为轴心的城市建设,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娘湾的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行业、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城市经济,全面提高钦州城市竞争力。要突出抓好临海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化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狠抓安全生产,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带领下,通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同志们、朋友们,回头看,思变化之源;向前走,探奋进之路。我们肯定成绩,但不能骄傲自满;总结经验,也不能不看差距。差距就是潜力,不足孕育机遇。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乘势而上,你追我赶,加快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因为我们前有标兵,别人走一步能做到的,我们要敢于走两步、走三步;因为我们后有追兵,我们千万不能放松发展,而且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一流。我们提出加快实现钦州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三大目标,不仅给钦州的广大干部群众施展才华建设美好家园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更给关心和支持钦州建设的各位工商界的朋友发展壮大事业以无限的商机,我们热忱欢迎有胆识、有远见的投资者前来投资置业。我们相信,大家在钦州一定能梦想成真。

“碧海连天远,天涯净是春”。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共同铸造钦州的新辉煌!钦州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谢谢大家!

第四篇:区领导建局在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区领导在建局20周年座谈会上的贺词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阳春三月,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襄州区畜牧兽医局建局20周年,这是襄州畜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区人民共同的喜事。值此喜庆之际,我代表襄州区委、区政府向区畜牧兽医局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勤劳智慧的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为襄州畜牧繁荣发展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企业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追忆峥嵘岁月,二十年以来,局历届领导班子以振兴襄州畜牧为己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全区生猪、肉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23.18万头、24.8万头、41.4万只、2480万只,肉类产量23.3万吨,禽蛋产量5.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4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生猪出栏连续七年荣获全省第一、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牛品改工作先进单位”。这20年,是襄州畜牧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也是襄州畜牧取得令人瞩目业绩的20年;是襄州畜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的20年,也是襄州畜牧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的20年。襄州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二十年如一日奋力开拓,用勤劳的双手在襄州大地上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新图景,开辟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

同志们,回顾过去,你们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展望未来,你们的责任艰巨、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远。畜牧事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畜牧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你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品质畜牧、产业畜牧、安全畜牧、生态畜牧建设,为我区经济建设再立新功,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谱写更加美好的畜牧新篇章。

最后,祝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祝畜牧事业更加兴旺发达!祝“畜牧梦”早日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庆祝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4-12-25 08:00

陈德新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庆祝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南通开发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这是我们南通开发区人民的光荣,也是长期以来为南通开发区的建立、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同仁的骄傲。这么多的领导亲临大会,这么多的嘉宾朋友如约而至,这么多的开发区人济济一堂,为开发区的昨天而欣慰,也为开发区的明天而鼓舞。作为开发区的代表,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13万开发区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自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南通开发区至今,我们已走过了20年不平凡历程。20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针,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昔日的江边芦苇地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机勃勃的新城区。

--过去的20年,是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20年。从1986年第一家外资企业成立至今,累计兴办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300多家,项目总投资近40亿美元,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6家,有10多个项目成为国内或国际技术水平最先进或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项目。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出口总额39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财政收入46亿元。开发区日益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之一。

--过去的20年,是做强载体、功能配套逐步完善的20年。从1985年第一条道路破土动工拉开开发区建设帷幕至今,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元,建成40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5.5万吨污水处理厂、7座万吨级码头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出口加工区、化学新材料工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在内的约2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实现了“九通一平一防”,项目的承载能力日渐增强。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不断加快城市功能项目建设,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私立医院--瑞慈医院,天星湖中学、实验小学分别成为省示范性学校,休闲娱乐、公交、购物、居住等社会服务配套功能不断增强。

--过去的20年,是创新体制、服务形象不断提升的20年。建区以来,根据省人大条例和市委、市政府授权,实行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管理体制。围绕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纵向政令畅通、横向关系协调的新型运行机制。确立了全新的政府服务理念,组建了投资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对投资者推出了“八个一”的服务举措,塑造了高效务实、规范优质、勤政廉政的良好服务形象。

--过去的20年,是以民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20年。在突出抓好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经济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建立健全了职工,特别是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开发区的发展成果。17500名征地劳动力得到安置,15500名农民按月领取生活费,4000多人实施了养老保险,农民人均收入已达5600元。围绕把开发区建在花园里的目标,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使大家各得其所,初步呈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年风雨历程令人难忘,永载史册;20年创业足迹弥足珍贵,启示后人。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开发区不断开拓前进的精神法宝。20年风雨历程,20年辛勤耕耘。20年前,第一代拓荒者在缺水少电无住房的艰苦环境中,靠仅有的10万元开办费,在江边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征程。面对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远离市区生活不便、长江阻隔对外交通不畅以及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等困难和挑战,多少人走南闯北、殚精竭虑,多少人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多少人锲而不舍、任劳任怨……。20年的成就,饱含着一批批创业者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二十年来,开发区变化日新月异,然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根植于开发区的土壤,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开发区人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负重前进;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敢于牺牲,敢于胜利,创造出了值得铭记的功勋和业绩。今天,我们要把开发区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进一步弘扬这种精神,并以此作为我们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开发区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开发区既是改革开放创新的产物,又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试验田。开发区的诞生,冲破了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束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开发区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为接轨世界构筑了重要服务平台,开发区的发展经历和运行轨迹总是伴随着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超越。创新、求变、突破,成为开发区与生俱来的特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探索是开发区的使命,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不管开发区今后面临怎样的环境,探索的精神不能丢,创新的勇气不能缺。只有与时俱进地探索,审时度势地创新,开发区才能不断充满活力,不断保持领先的优势。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是开发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环境是基础,环境是保障,环境也是生产力。当我区面临交通大环境的严重制约,我区更加注重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力求做到以软补硬;当我区发展面临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不配套、不适应时,我区及时启动功能性项目,着力营造适宜人居的生活环境。当前,招商引资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环境的竞争。我区今后一段时期,环境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唯有在产业配套、人才创业、政策法制、政府服务等方面推行新的举措,谋求新的突破,开发区才能在新的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地位。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是开发区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党员队伍和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造就了一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推进,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有效,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实践证明,越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越要坚持党的领导,越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思想动力和法制环境。

20年开发建设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历史将永远铭记所有为南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区人民--

感谢商务部和中国开发区协会对我区的发展所给予的亲切指导和鼎力支持;

感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其省市各有关部门对我区建设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感谢兄弟开发区和县市区多年来风雨同舟和真诚关注;

感谢历任老领导和建设者为推进开发区发展做出的忘我奉献;

感谢众多前来投资的海内外企业家对我们的高度信任;

感谢所有为开发区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

在回顾开发区不平凡二十年的时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高位增长,但与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我区的基础配套日益完善,但与产业快速集聚的承载要求相比还存在薄弱环节;虽然我区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但与接轨国际的要求相比还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唯有将庆祝二十年的成就作为我们新的起点,唯有将开放型经济的大旗插向新的高度,唯有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变成开发区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的重托,无愧于领导的厚望,无愧于人民的期待。面对国际资本加快转移的滚滚浪潮,面对沿江开发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面对苏通大桥建设形成的良好效应,我们有决心抓住机遇,有信心迎接挑战。

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区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诸多优势集中迸发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期,开发水平全面提升期。我们将紧紧围绕用3-5年再造一个开发区的目标,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经济大提速,加快形成与上海都市圈国际制造业基地相适应的产业集聚新高地;扎实推进环境大改观,加快形成与长江流域对外开放门户相映衬的区域发展新平台;扎实推进服务大优化,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相对接的国家级开发区服务运行新机制,努力实现从带头发展向带动发展转变,从注重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立区之本,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新水平。要继续把招商引资放在特殊优先地位,积极应对外资内资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局和激烈竞争态势,充分整合多年来培育形成的招商渠道、政策体系、投资环境等先发优势,全力打造政策趋同后的综合竞争优势,主动承接世界范围内加工制造业的转移,精心选择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生态工业发展要求的企业,优先扶植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项目,让内外资金的投资活力竞相进发,让创造财富的各种要素充分涌流.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搞好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筑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要主动迎接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充分应对、超前储备、适时出击。围绕打造基地,大力发展材料产业;围绕拓展领域,加快发展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围绕提升档次,不断发展现代纺织纤维业;围绕培育规模,致力发展光纤、光通讯器件及各类机械配件;围绕完善功能,努力发展城市经济,特别是现代物流、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促进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同步扩张、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区域拓展作为主要载体,全面集聚综合竞争新优势。以第一批通过国土资源部规划审核为契机,围绕南拓、东移、北靠、西连、中优的空间发展取向,加大投入,到2010年使全区基础设施投入年增幅50% 以上。以开展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为抓手,对区域形象进行总体设计,提高建设品位和档次,不断增强区域配套功能。充分用好国家给予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类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最佳办事环境,建好全区性投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和谐社会的新使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认真分析区域内社会各阶层的特色需求,建立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鼓励能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宽松环境和包容氛围。要充分发扬区域创新传统,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固,积极倡导新思维,大胆引入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模式,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让全体社会成员在这里挥洒智慧、体现价值、实现梦想。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二十年铸造的辉煌的历史鼓舞着我们,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我们。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南通开发区一定能够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上谱写新的壮丽篇章。让开放窗口更加明亮,让江海明珠更加璀璨,让开发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下载登高望远再上层楼(刘战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登高望远再上层楼(刘战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