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姚和民同志在滨州经济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姚和民同志在滨州经济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28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滨州经济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回首开发区十年发展的辉煌历程,展望开发区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在这激动人心的喜庆时刻,我代表中共滨州经济开发区工委、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老乡、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年前,滨州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建设。十年来,勤劳、智慧的开发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埋头苦干,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十年辛勤耕耘,十年沧桑巨变,十年勇立潮头。滨州经济开发区沐浴着市场经济和思想解放的浩荡东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建区十年,是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谋发展的十年。历任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积极探索、不懈追求,从02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年”到03年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从04年的“解放思想抢机遇,破空排难抓发展”到“干劲一鼓再鼓,决战2005”;从“锁定目标争上游,全力冲刺2006”到“奋力拼搏2007,科学发展再创佳绩”;从08年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09年的“三年两活动”、2010年的“五个年”活动到今年的“决战黄蓝两区主战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连续10年开展主题鲜明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让全区干部群众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观念上的束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新创业的激情竞相迸发,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开启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历程。十年来,全区上下坚持敢闯敢试,勇于探索,在许多方面和领域率先进行了创新性改革,为全市体制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始终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精简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人才创业专项基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备金、环卫工人奖励基金、开发区好人奖励基金等创新举措,充分展现了开发区人敢于突破、勇于超越的勇气和气魄,为开发区十年来披荆斩棘、开拓奋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建区十年,是负重奋进、艰苦创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创业者们以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特别是在建区初期,交通不便,资金缺乏,条件艰苦,广大建设者们头顶骄阳、脚踩泥泞,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项目引进,从项目占地到城中村搬迁,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不断超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开发区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细心呵护,倍加关爱其每一步成长。十年来,开发区历任领导班子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殷切期望,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用智慧和汗水,使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马路川流不息,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个大高名外项目相继落户……昔日的农业小镇已变成了一个规划科学、配套完善、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区十年,是抢抓机遇、扩大开放、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的十年。十年来,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大力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强区、商贸活区、环境兴区、和谐富区五大战略,立足高效生态,加快转调步伐,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发展热潮,全区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50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百倍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开发区发展全面提速,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级开发区前列。财政收入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跨越式增长;今年前十个月,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超过了建区以来累计利用外资的总和,年内累计利用外资将实现5亿美元,朝着国家级开发区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预计今年建区十周年,财政总收入将突破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十年来,开发区以优良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投资服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先后引进项目81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百家。十年来,坚持以大项目引领大调整,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涌现出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铝材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现代服务业三大百亿级产业集聚发展,力争两年内成为千亿元产值开发区。以政通新型铝材、汽车铝板等项目为龙头的铝材深加工产业两年内可完成投资200亿元,实现产值360亿元、利税100亿元。以精功汽车、中信轮毂、三一重工、渤海活塞等项目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两年内可新增投资50亿元,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15亿元。以美心城-世贸中心、福豪钢材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两年内可新增投资8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利税18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万亩北美海棠、万亩玫瑰鲜切花和万亩有机蔬菜“三大”万亩生态农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
建区十年,是夯实基础、埋头苦干、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注重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共建设道路桥梁31条、13座、126公里、335万平米,铺设市政管网22.4万米,安装路灯4000余盏,形成了九纵六横的路网框架。建设了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及在建两大城市公共供热中心,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按照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坚持“大绿地、大空间、大水面”,大力实施“两场两园三海三河八路八景”景观提升工程,新增城市绿地300万平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座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建区十年,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着力点。十年内,累计民生投入10亿元,实施了农村公路改造、村村通自来水、社区服务中心、中小学建设、敬老院、新农保、新农合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杜店南街、北街等9个村实现整村搬迁改造,建设安置楼118栋、64万平方米。搬迁群众户均两套住宅楼,一套经营用房。按市场价格计算,增加搬迁群众财产性收入17.5亿元,户均50万元左右,走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和谐拆迁、幸福改造”之路。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创先争优”、“倡„四德‟新风、树„百佳‟典型”“我身边的榜样”评选等系列活动,全区上下呈现出心齐劲足、和谐稳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农村社区低保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最具投资价值十佳开发区”等荣誉称号。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奋发图强,十年春华秋实。开发区在滨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抒写了精彩华章。今天,我们在为开发区取得成就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不能忘记作出设立开发区这一重要决策的时任领导,是他们的果敢和睿智,开启了开发区不平凡的发展征程;不能忘记国家、省及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人民对开发区的鼎力支持,是他们的关爱呵护,帮助开发区不断成长壮大;不能忘记开发区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是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贡献智慧、挥洒汗水,开发区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谱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篇章。他们将被永远铭记于开发区的发展史册!在此,我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开发区历任创业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十年来始终关心、支持、帮助开发区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员工及广大人民群众表示真诚的谢意!
开发区10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敢闯敢试、敢走新路,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壮大经济实力,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占领产业高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开放为重要途径,用新机制、新思想、新观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探索开放条件下的发展跨越;必须坚持环境创新,牢固树立为投资者、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完善法制、政策、社会和服务环境,增强发展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些开发区探索实践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回顾负重拼搏的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无限美好的未来,我们重任在肩。今天我们庆祝开发区成立十周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阶段总结,更是一次理性的反思、力量的凝聚、发展的再动员。十年的历程,为开发区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审视发展现状,理性把握未来走向,开发区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发区10年的发展,犹如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沉缅于过去的辉煌而止步不前。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日益加快,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我市作为黄蓝“两区”开发建设主战场,已经进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我区作为市本级开发区,是滨州开发建设的前沿窗口,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基础支撑差的现状,必须冷静地应对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矛盾多发等社会问题带来的挑战,必须勇敢地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咄咄逼人的竞争局面。可以说,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压力更是前所未有。
在今后的征程中,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机遇转化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新举措,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敢于争先,勇立潮头,按照“12465”的总体发展布局,在产业培植、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管理上狠下工夫,在转方式、调结构、城乡统筹上率先突破,决战黄蓝两区主战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一年上台阶,两年大变样,倾力打造创业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
“1”,就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三产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力争两年内产值过千亿,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2”,就是把握两大主攻方向,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惠民放在优先位置,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推进发展的最终目标,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使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
所居”,让全体开发区人最大限度地共享发展成果。
“4”,就是强化四项基础工程,按照打基础、强支撑、利长远的思路,着力强化“城乡环境改善、产业升级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及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做美做靓城市环境。坚持“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加快构筑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力推动开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15亿元的北京大学滨州文化产业园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正在围绕文化产业孵化器、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业体验区、新媒体文化中心等园区规划进行深入洽谈。狠抓社会管理创新,挖掘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凝聚发展力量,规范道德行为,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6”,就是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对接国家产业政策,聚集要素、聚合力量,提升传统产业,主攻新兴产业,培植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铝深加工产业、现代服务业、家纺服装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效生态农业,倾力打造三大万亩生态农业基地、四大百亿级产业基地、五大百亿级商贸中心,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探索建立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品牌化销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5”,就是推进“五区”建设,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全力建设黄蓝经济先行区、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拓展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幸福宜居新城区,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产业的高地、投资的洼地、创业的宝地、生活的福地。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风正劲足,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伟大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前无古人的事业为我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十年的丰硕成果为我们阔步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各部门和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有所有开发区籍同志们的鼎力相助,有全区上下的团结奋斗,我们必将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书写更加动人的壮丽篇章,开创开发区及滨州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在庆祝泽州建县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在庆祝泽州建县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八月的**,流光溢彩;八月的**,万众欢腾。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抚今追昔,回首**发展的风雨历程,重温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举杯同贺、共同庆祝**建县十年华诞。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的动人一页。在这激动人心的喜庆
时刻,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为**的繁荣、进步和发展付出心血、做出贡献的历届领导、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慰问!
[找文章到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发展大潮,浩浩荡荡;峥嵘岁月,沧桑巨变。自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晋城市郊区成立**县以来,我们已经走过整整10个春秋。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的发展史上,却是重要而光辉的历程。10年来,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沐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我们跨越了千年之交,迎来了世纪更替。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52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艰难曲折中开拓、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在小康建设中跨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动人篇章,使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发生了沧桑巨变。今日之**,全县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大幅度提升,多项指标跃居全省、全市前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竞相推进,生机活力日益彰显,呈现出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经过十年拼搏奋斗,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十年来,我们遵循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致力争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使全县经济连续跨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王坡煤矿、福盛轧钢、晨晖管业、康达水泥、清慧制造、坤达磁材等一大批强县富民项目建成投产,兰花1501、晋煤2510等一批战略性项目开工奠基,全县初步形成了煤炭、钢铁、铸造、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形成了以煤―铁―钢-材、煤-铁-电-建材、煤-铁-铸-加、煤-化工等多条产业链。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家,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8家,5000万元以上5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连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销量大幅增长。建成水东、霍秀等26个现代农业园区。天
九、晋大等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旅游经济取得新突破。举办了三届**金秋小康旅游月活动,推出了“山、水、湾”和小康特色旅游品牌。到200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1.62亿元,是1995年的2.98倍,年均增长11.5,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达到6.77亿元,是1995年的5.75倍,年均增长19.1;民营经济营业收入达到122.5亿元,是1995年的1.3倍,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64,名列全省10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8元,是1995年的2.45倍,年均增长9.4%。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雄厚,连续多年名列全省10强县,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扩权试点县,跨入山西省十强县、中部地区百强县和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经过十年拼搏奋斗,全县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开放活力竞相迸发。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之源,以开放为发展之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冲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增强机制优势,激活生产要素,谱写出了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企业改革历经抓大放小、明晰产权等多个阶段,正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向迈进,活力大为增强。所有制结构改革步步深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64,成为全县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全面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全县矿井数量整合为124矿126井。农村改革扎实推进,逐步配套,不断深化,广大农民开拓市场的创造性持续高涨,小康实现程度越来越高。党政机构改革逐步推进,2000年顺利实现撤并乡镇工作,全县由原来26个乡镇撤并到17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减,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巴公化工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成为全县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大力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积极组团外出引资和参加商洽会,引进了王坡煤矿、福胜轧钢、晨晖管业等一批外来项目和外来资金。著名台商郭台铭先生捐建了万芳桥、富晋桥
第三篇:*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2005全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最近,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和《xxx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选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我们释放创新潜能带来了历史性机遇。xx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科教中心,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连续四次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三峡电站建设、禽流感防治以及应对松花江水污染等重大事件中,我市科技工作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主创新的产业基础更加牢固。机械、食品、医药、高新技术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xx亿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1.75。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42万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4万余人、两院院士xx人。“十五”期间,我市共取得科技成果4732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占20.8,国内领先水平的占57.2;累计申请专利11164件,授权5214件。对俄科技合作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先后与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120余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引进消化吸收了一批高新技术,搜集、储备独联体国家科技成果信息3000多项,正在实施的对俄合作项目达150多项。自主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日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咨询评估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43个。科技创业投资日趋活跃,技术市场功能不断完善。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具有研发机构的只占38.6,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研究与发展投融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要素之间缺少互动机制,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技术人才少、企业研发人才少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乏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当前,我市正处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一方面,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十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在13左右,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投资拉动的。“十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幅达20。“十一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要保持12以上的增幅,在国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的形势下,单纯依靠投资拉动必然难以为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靠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哈尔滨作为一个结构偏重的工业城市,资源消耗量较大,100的石油、80的煤炭需要从外地购入,基本上是依赖外部能源生存发展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仅为xx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在逐年增加。这一基本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推动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发展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靠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来克服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总之,xx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支撑xx未来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就是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存量、产业基础以及开放区位等独特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思想文化创新,着力构筑和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把xx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目标是,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具有xx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导力量。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以上;[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3;专利申请量突破50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企业专利申请量均占总申请量的4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到2015年,我市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科技文化素养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围绕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机制灵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形成强大的支撑创新的知识源和技术源。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技术中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育和发展一批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科技信息咨询等各类中介机构,建立社会化、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围绕重点领域跨越、重点产业做强、重点企业培育、重点技术储备四个层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崛起和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支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城市卫生、教育、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农业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农业各产业技术升级。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大培育农业产业的源头创新能力,着力抓好动植物新品种、安全食品技术开发等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区域重大科技产业化开发,打造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促进城市技术资本向农村转移,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服务支持。要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污水与固体废物的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加强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在高耗能行业零排放、再利用和资源化,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
五是构筑科技人才高地。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打造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结合自主创新和重大科技专项,采取多种方式,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完善企业分配激励机制,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三、健全和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保障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主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创意、创新、创牌与创业相结合,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
(一)以产业升级引导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以重大战略性产品和优势产业为中心,把汽车、食品、医药、化工、机电成套设备这些重点领域中的航空产品设计与制造、铝镁合金新材料、兽用疫苗及中兽药、粮食与乳品深加工等近期能够突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作为优先主题,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增强全市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在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跨越、拥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的技术储备等四个层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及新医药、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高效节能与环保等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努力提高我市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支持区、县(市)实施重大产业化工程。
(二)以扩大开放促进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不仅仅是“自己”创新。要把科技发展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外科技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就。充分发挥对俄合作区位优势,建立和完善中俄两国双向资源信息库和xx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加强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轻型飞机复合材料、特种焊接材料、复合胶粘剂等60个重大项目建设。要通过配套协作、合作开发、购买专利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优势产业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引进技术和项目的服务力度,防止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防止引进产业低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项目。转变合作观念和方式,拓宽引进范围,支持、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研发中心来哈开展研发活动、进行技术扩散和转化科研成果,同时也鼓励我市企业在境外收购、兼并和创办高技术企业及研究机构,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三)(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百度直接输入“好范文 wenmi114.com”第一个网站便是[注:中间加的符号请勿复制])以制度创新支持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创新,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打破长期以来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封闭的局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努力培育一批善于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改革,实现企业化经营;全面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整合资源,切实解决力量分散、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的问题。着力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创新的技术源头、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依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的制度化,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稳步推进科技奖励评审制度改革,统筹配置政府创新资源,发挥市场配置创新投入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制定鼓励措施,吸引社会与境外资金来我市发展风险投资业。加快推进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投融资、技术交易等五大科技中介服务平台。重点培育一批科技信息咨询、经济技术服务、科技评估、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以先进文化激励自主创新。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坚决破除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弘扬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鼓励冒尖、包容个性,提倡竞争、倡导合作的创新文化。引导和鼓励广大企业经营者树立办大企业、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激情和勇气,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贡献聪明才智。在科技人才队伍中提倡甘于奉献、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同时要树立宽广胸襟,鼓励学术争鸣,保护发表不同意见。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宣传创新型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都来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以良好[此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好范文 wenmi114.com-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环境保障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活动,仅靠市场很难使创新活动处于社会需求的最优水平。因此,必须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要加强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和激励,最大限度地把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热情调动起来,创新资源开发出来,创新能量释放出来。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切实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继续开展专利战略研究,扩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重点推进100家企事业单位专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专利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专利保护和行政执法,强化专利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重点培养专利技能复合型人才和专利知识普及型人才,形成一支适应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利人才队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各地区、各行业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着力搞好科技规划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科技意识,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科技动态,提高领导自主创新、服务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抓紧落实相关政策。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分类梳理,抓好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把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市的法规政策,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对执行和落实政策的考核力度。对中央和省明确方向、作为改革探索的政策措施,要力争先行先试的授权,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资源的导向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政府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各区、县(市)要把财政科技投入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确保足额到位,逐年增长。
形成全社会推动创新的合力。创新不是口号,而要真抓实干;创新不是跟风,而要长抓不懈;创新不是标签,而要见到成效。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协调科技工作重大事项,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在抓好本部门、本行业科技进步工作的同时,立足全市大局,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战线作为自主创新的先锋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科学严谨的作风,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同志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第四篇:卢展工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主要精神
卢展工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
主要精神
卢展工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他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上,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90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始终坚持不懈奋斗的党。90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带领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90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始终推进理论创新的党。90年来,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深邃的战略思维、巨大的理论勇气,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深入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90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党。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注重自身建设,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自己,在曲折中发展、在挫折中奋起,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一个充满蓬勃朝气、青春活力的党,是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最可靠的保证。90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我们党是一个时刻牢记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党。90年来,我们党把人民利益书写于党章、铭刻于党旗、宣示于誓词,团结带领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命运与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生动实践,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持和衷心拥护,获得了赢得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
卢展工说,中原大地的面貌、河南人民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休戚相关。河南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与建立党组织最早的省份之一。早在1921年12月就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此后,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不同历史时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原大地涌现出了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李连成、李文祥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今天我们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是全省各条战线的优秀代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充分展现了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形象。
90年风雨兼程铸就辉煌,90年丰功伟绩彪炳史册,90年宝贵经验启示未来。我们要始终牢记,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我们要始终牢记,坚持遵循规律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要始终牢记,坚持以人为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要始终牢记,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卢展工指出,河南是一块历史深厚的沃土,也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在党的领导下,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奋进,掀起了一场场改天换地、气壮山河的发展热潮,拉开了中原崛起的大幕。历史永不停步,征程正在持续。今天,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崇高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肩上。
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是河南发展的总体战略,更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之方略;不仅是全省人民共同推进的大业,更是全国人民关心支持的大事;不仅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任务和历史责任,更是党中央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建设中原经济区,在拥有全国十三分之一人口的地方推进现代化,必将有力促进东中西部统筹协调发展,为中部地区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推动河南顺势而为、乘势而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建设中原经济区,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将使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动力越来越澎湃、道路越走越宽广。建设中原经济区,团结奋进、合力先行,必将让河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过上更加美满幸福的新生活。
建设中原经济区,主题是科学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内涵,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把科学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题,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始终保持清醒忧患,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地持续干下去,使发展的活力不断迸发、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的成效不断显现。
建设中原经济区,目标是富民强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亿万人民齐心协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亿万人民的事业。富民强省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奋斗目标。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统筹起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心情越来越舒畅。
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三化”协调。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振兴之路,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崛起之路。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探索走好这条路子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广阔平台;探索走好这条路子,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丰富内涵,凸显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走好这条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所在、希望所在,也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价值所在、优势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干部群众一直在探索这样一条路子,并且已经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推进现代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中原大地实现现代化开辟广阔道路。
建设中原经济区,活力是解放思想。中原经济区由解放思想而起,也必由解放思想而兴。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持续探索所开启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探索规律,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在解放思想中先行先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规律来思考问题、研究工作,使我们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举措更加符合规律、更加符合实际。要勇于改变落后僵化的思维模式、敢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障碍,切实把思想观念转到全局上来、转到发展上来、转到为民上来,努力推动各种矛盾的化解、各种难题的破解。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各地各部门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互动联动、统筹协调,体现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扩大开放,切实加强交流合作。要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的活力、改革开放的动力推动中原加快崛起。
建设中原经济区,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事业。我们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相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各项事业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发挥方方面面的优势,形成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是实干实效。中原大地孕育的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的“三平”精神,说到底就是实干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靠的是实干,靠各级党组织实干,靠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干,靠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实干,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不断强化效益、效率、效果、效应意识,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效果新效应,不断展现新风采新风貌。
卢展工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关键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考验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繁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更加强烈、更加紧迫。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命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要立足于学,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坚持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刻苦学习,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以致用的成效来体现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那么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作为。要通过学习坚定方向,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通过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强化科学发展的意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意识、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水平能力、转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成果。
要立足于转,切实转变领导方式。转变领导方式是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都迫切需要转变领导方式。去年以来,我们提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各级各部门都组织了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学习讨论,全省上下广泛参与、深入探讨,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取得了很好效果。我们要更加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逐步建立行之有效、周密严谨的决策、执行、评价、监督、激励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引导、保障领导方式转变。要把转变领导方式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来检验转变,用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来检验转变,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来检验转变。
要立足于做,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大政方针是由中央决定的,作为地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我们主要是研究做,结合实际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做上,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扎扎实实地做,勤勤恳恳地做,深入持久地做,多做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更多地着眼基层、依靠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和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合力、活力、运作力。要始终注重先进性、注重实效性、注重持续性,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让每个共产党员都成为一面光辉旗帜。
要立足于实,锤炼作风树立形象。我们要时时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树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要把实体现在责任上。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始终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切实担负起推动科学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的责任。要把实体现在工作上。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真正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谋划发展上,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要把实体现在清廉上。清正廉洁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所在、形象所在,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为人民执政、为人民掌权、为人民谋利。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旗帜鲜明地同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要通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树立起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能够忠诚履职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树立起推动工作的形象,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工作的形象,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去推动工作的形象;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起党员干部包括党员队伍清正廉洁的形象,能够以及时清除腐败的体制机制和取信于民的反腐实绩树立起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
卢展工强调,回顾过去,辉煌业绩永载史册;展望未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亿万河南人民,牢记使命、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奋力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篇章。
第五篇:在撤地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钦州撤地建市十周年的大喜之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钦州撤地建市十周年庆祝大会,回顾钦州建市十年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展望钦州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激励全市各族人民继续发扬钦州精神,更加奋发图强,奋勇争先,为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年经风雨,弹指一挥间。回顾钦州建市十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十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和市委“323”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这十年,是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大有作为的十年;是我们迎难而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发展的十年;是我们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
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市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56.64亿元增加到~年的330.11亿元,年均增长7.65%;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3.91亿元增加到~年的11.43亿元(含基金),年均增长12.67%;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70亿元,年均增长14.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25.80亿元增加到~年的68.34亿元,年均增长11.43%。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针对我市“工业短腿”的问题,我们把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临海工业建设。在抓紧改造提升原有工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兴办一批新的临海工业项目,积极发展临海工业。经过多年努力,临海工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中宏基润滑油和东油沥青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广西木薯综合开发产业示范工程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印尼金光集团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60万吨纸工程、钦州火电厂工程、8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等大型工业项目顺利推进;临海工业园区路网工程、港区供水管网工程等临海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进程加快。临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基本框架,投资项目逐年增加,初显成效。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一批新建和扩建的制药、编织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大。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为了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十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推进城镇化的力度,提出了建设城市的工作新思路,大力度、大规模开展城市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城市面貌大大改观。县城和中心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新村建设取得很大成绩。进一步理顺了城区管理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突破了城市建设的体制性障碍。三是积极发展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和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开发建设并推出了三娘湾、八寨沟、五黄岭、大卢村等旅游景区,打造了我市的旅游品牌,成为广西旅游新亮点。四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我们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清理了不合时宜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优化环境,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生力军。五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基础,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临海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辉煌,结束了钦州有海无港的历史。目前已建成投产码头泊位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钦州港形成年吞吐300多万吨的能力。钦浦二级公路、上思至大寺二级公路竣工使用,广西滨海公路钦州港至犀牛脚一级公路、寨圩至浦北二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同时,10万吨级深水航道、金窝水库加高扩容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海湾东大街、永福大道、文峰路、钦江二桥、市行政信息中心等一批城市道路和城市配套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或正在加快建设。
我们坚持实施科教兴钦和人才兴钦战略,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小高地”,增强发展动力。切实抓好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着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抓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大力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在全国、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推进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了人才培养、选拨、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力度,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按照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抓好了农村税费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国有产权从一般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职工身份的置换(“两个置换”)为重点,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着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我们按照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要求,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加快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我们把对外开放置于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制定和完善对外开放的思路与措施,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不断探索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明确了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千
方百计扩大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好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改善投资环境年”和万人评议机关等活动,全面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市招商中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型企业纷纷来我市洽谈投资,我市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初步形成。同时,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的机遇,努力构建钦州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促进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加大投入,落实政策,确保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狠抓重大疫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群防群控网络,确保了我市无传染性重大疫病发生,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得到保证。积极有效地强化“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狠抓政法队伍建设,有效地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我市“打、防、控”一体化经验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推广。不断加大排查调处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吸取教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整改,促进生产安全形势好转。
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党管武装工作,促进国防事业和部队建设。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健全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和完善乡镇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推进依法治市进程,重点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活动,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我们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努力为加快钦州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钦州知名度,树立钦州新形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树立新形象,争当好市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抓好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行联片创建、联动发展、整合力量、整体推进,形成了“百里文明生态长廊”、“百里文明海疆”等区域性精神文明创建重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抓好文化精品生产,推出了《真情三人行》和《我爱警察》等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精品,其中《真情三人行》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针对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可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在前头、做在基层、做到干部群众的心坎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引导干部群众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干事业。
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我们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着重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一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了结构。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不断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灵山县被评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社区的党建工作。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先进作用得到新的体现。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积极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抓好反腐倡廉工作,重点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十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钦州特色、符合钦州发展的新路子,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是: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十年来,我们按照邓小平同志“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要求,在推进钦州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符合钦州发展的新路子,新办法,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和“323”工作思路,推动了钦州实现跨越发展。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努力推动钦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十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扭住发展不放松,统一思想,上下一心,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全面推动钦州各项事业的发展,使钦州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地区逐步向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城市迈进。
3、坚持体制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体制创新为先导,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机制等,使钦州的各项事业不断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并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结合起来,确保了各项事业在改革中前进,在扩大开放中不断发展。
4、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十年来,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既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各级领导干部,充分依靠各县区、各部门的领导班子,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开拓奋进,又坚持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支持和鼓励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十年来,我们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标准地建设了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设施,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文明一起上,两个成果一起拿。坚持以一流的党建促一流的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钦州建市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深深感到,钦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各级领导对钦州的改革发展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和指导;离不开国内外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参与钦州的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市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为钦州的发展倾注了力量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钦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所有关心、支持钦州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传承历史谱新曲,励精图治铸华章。今天是地级钦州市建市10周年纪念日,标志着我们这个千年古州与时俱进,从此步入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钦州开发开放要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发展未有穷期,发展任重道远,发展要有新思路。从“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到加快实现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三大目标,描绘了钦州今后的宏伟蓝图。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拿起接力棒,开始新长征。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把钦州市建成临海工业城市,把钦州港建成临海工业港的战略决策,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围绕全面提高钦州的城市竞争力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要通过开展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百项工程”建设三大会战,推进一条大航道及其大港口的建设,“一江两岸”为轴心的城市建设,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娘湾的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行业、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城市经济,全面提高钦州城市竞争力。要突出抓好临海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化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狠抓安全生产,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带领下,通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同志们、朋友们,回头看,思变化之源;向前走,探奋进之路。我们肯定成绩,但不能骄傲自满;总结经验,也不能不看差距。差距就是潜力,不足孕育机遇。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乘势而上,你追我赶,加快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因为我们前有标兵,别人走一步能做到的,我们要敢于走两步、走三步;因为我们后有追兵,我们千万不能放松发展,而且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一流。我们提出加快实现钦州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三大目标,不仅给钦州的广大干部群众施展才华建设美好家园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更给关心和支持钦州建设的各位工商界的朋友发展壮大事业以无限的商机,我们热忱欢迎有胆识、有远见的投资者前来投资置业。我们相信,大家在钦州一定能梦想成真。
“碧海连天远,天涯净是春”。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共同铸造钦州的新辉煌!钦州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