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云南考察报告4.23
关于赴云南、贵州旅游工作的考察报告
(2011年4月)
4月14日-21日,根据省旅游局统一安排,副县长AAA、县旅游局局长AAA随山东省旅游考察团一行20人在省旅游局党组成员、人教处处长AAA的带领下赴云南、贵州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考察团与两省旅游局进行了座谈交流,并考察了云南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和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黄果树等景区,考察期间,大家边看边议,认真思考,感受颇深,达到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增进友谊的目的。
一、主要感受
(一)旅游经济发达。2010年,贵州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61亿元,占GDP的16.67%;云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6.8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分别比我省高出8.9和4.3个百分点,旅游业已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特别是云南省丽江市去年接待游客909.97万人次,旅游收入112.46多亿元,占GDP的78.3%,目前,丽江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二)产业要素配套完善。云、贵两省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如云南大理有星级饭店97家、旅行社47家、旅游车船公司9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21家,导服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执法大队等机构设施健全,可及时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民俗旅游特色鲜明。云、贵两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考察期间,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民族特色和氛围。如大理丽江、遵义的导游都穿戴本民
1族服饰,游客就餐去的是当地的特色餐馆,在大理洱海游船上有白族三道茶表演,丽江古城还有纳西族的民族舞蹈等等。
(四)大型演出拉长产业链条。两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优势,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旅游为文化产业注入活力,文化为旅游产业增添魅力。云南推出了《云南印象》、贵州推出了《多彩贵州风》、还有丽江的《印象〃丽江》等大型演出,这些节目都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游客场场爆满,既丰富了游览项目,又延长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几点收获
(一)坚定了加快齐河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云、贵两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位偏僻,山地、丘陵多,交通不畅,近几年靠着良好的旅游资源,每个地市(州)都培植起了几个主打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异军突起,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昆明、丽江、大理仅旅游交通成本就达到1000多元,但每年到此线路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千万人次以上。我县亚洲最大的海洋世界即将开业,国内顶级的水上世界、欢乐世界和温泉度假村正在加紧建设,挺起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脊梁的齐晏古城也即将开工,另外还有晏子湖、华苹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层次旅游项目。随着京沪高铁的全线贯通和一批旅游项目的建成营业,齐河旅游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爆发式的发展时期,齐河也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增强了加快旅游产业要素配套的紧迫感。昆明、丽江、遵义等旅游发达地区,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旅游产业要素基本完备。随着海洋极地世界暑假期间的建成开放和京沪高铁的全线通车,到我县的游客将出现“井喷式”的增加,而我县围绕景区的旅游配套还没有效展开,如何规范旅游市场,满足游客需求,成为当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学习了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通过与两地的座谈和
与兄弟县市旅游局的交流,了解了外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在旅游执法大队建设上,大都实行淡、旺季两种方法,旅游旺季由旅游局牵头,与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单位联合执法,旅游淡季则以县旅游局执法大队为主;交通干线旅游指示牌的设置大多是由市县财政出资,旅游局负责对指示牌的图样进行设计把关,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落实安装。同时在城市建设上作为大景区来打造,在游客的餐饮、购物上突出地方特色,住宿上适应高、中、低档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增进了友谊,扩大了交流。这次外出考察既有省局有关处室领导,市局领导,也有旅游发达县市区旅游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时间虽短,但考察团成员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关心关照,创造了团结友爱的氛围,不仅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学到了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为做好今后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几点思考
(一)全力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和载体,也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所参观的各地来看,有了大项目,旅游才旺,有了好项目,旅游发展水平才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把为项目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为项目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让客商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的思想。重点围绕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晏子湖等重大旅游项目,搞服务、优环境,力促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暑假期间竣工营业;齐晏古城年内开工建设,齐晏欢乐世界、水上世界年内完成大型设备订购、湖面开挖、地形改貌和各功能区主体工程建设,2012年建成投入运营;齐晏温泉度假村年内完成温泉酒店主体和配套附属设施建设,2013年建成营业。加快推进东盟现代生态旅游城项目,力争今年完成一期温泉酒店及附属设施建设。晏子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晏子湖水库项目建设。
(二)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当前产业要素配套任务繁
重,涉及面广,迫在眉睫,要把工作重点向该项工作倾斜,一是加快旅游标识体系建设。近期与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启动该项工作,旅游局负责设计标准、内容,企业负责确定位置,由县政府负责把任务分解到部门,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二是尽快组建旅游执法大队。会同编办、人设局在全县招考7名32周岁以下男性,其中全日制本科法律专业3名、英语专业1名,退伍三级以上士官3名。同时协同工商、交通、卫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三是加快住宿、餐饮设施配套。县政府应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对黄河明珠、国科、君逸恒兴等几家能够承接大型旅游团队的宾馆饭店进行升级改造;由黄河国际生态城管委会和祝阿镇政府规划设计美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迅速启动建设。特别是协调黄河河务局对该局沿黄大堤现有库房进行改造,发展特色餐饮。四是景区厕所修建工作,由黄河国际生态城管委会和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按照旅游厕所的有关规定,在停车场修建两处水冲式厕所。
(三)大力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云、贵旅游发达地区的每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型旅游景区,处处都植入了旅游内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我县应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打造大景区的思路,加快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特别是大力做好城区绿化、美化、净化和夜景工程的修复和提升,高水平建好城市关键节点的景观绿化、美化,全面打造城市景观体系。要健全城市旅游标识系统,营造城市的旅游文化氛围,增加城市旅游的亲和力。
(四)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旅游富民,拉长产业链条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要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优势,坚持“点”、“面”两手抓,在“点”上抓项目,在“面”上应突出抓好乡村旅游的开发,鼓励引导祝阿镇、焦庙镇等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的沿黄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积极推出“乡村有我一分田”、“城市上班族,假日做农夫”等活动,争创全省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加强区域合作,精心谋划旅游线路,与曲阜、泰安、济南等周边景区整合线路,形成黄金旅游线路,真正形成齐河“一日游”、“二日游”。
(五)倾力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云、贵两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张力,大力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成为旅游大省。我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绣球灯舞、秧歌、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等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深厚的黑陶文化和黄河文化底蕴,应加大地方文化挖掘力度,在各个旅游项目中突出民俗文化内涵,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和艺术家,借鉴杭州宋城千古情、云南印象等成功经验,着力在黄河国际生态城打造一台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大型文艺节目,提升文化品味,丰富旅游内涵。
第二篇:赴云南考察报告
关于赴云南、贵州旅游工作的考察报告
(2011年4月)
4月14日-21日,根据省旅游局统一安排,AAAA随省旅游考察团一行20人在省旅游局AAA的带领下赴云南、贵州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考察团与两省旅游局进行了座谈交流,并考察了云南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和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黄果树等景区,考察期间,大家边看边议,认真思考,感受颇深,达到了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增进友谊的目的。
一、主要感受
(一)旅游经济发达。2010年,贵州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61亿元,占GDP的16.67%;云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6.8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2%,分别比我省高出8.9和4.3个百分点,旅游业已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特别是云南省丽江市去年接待游客909.97万人次,旅游收入112.46多亿元,占GDP的78.3%,目前,丽江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二)产业要素配套完善。云、贵两省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如云南大理有星级饭店97家、旅行社47家、旅游车船公司9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21家,导服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执法大队等机构设施健全,可及时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民俗旅游特色鲜明。云、贵两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考察期间,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民族特色和氛围。如大理丽江、遵义的导游都穿戴本民族服饰,游客就餐去的是当地的特色餐馆,在大理洱海游船上有白
1族三道茶表演,丽江古城还有纳西族的民族舞蹈等等。
(四)大型演出拉长产业链条。两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优势,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旅游为文化产业注入活力,文化为旅游产业增添魅力。云南推出了《云南印象》、贵州推出了《多彩贵州风》、还有丽江的《印象〃丽江》等大型演出,这些节目都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游客场场爆满,既丰富了游览项目,又延长了游客的滞留时间,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几点收获
(一)坚定了加快齐河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云、贵两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位偏僻,山地、丘陵多,交通不畅,近几年靠着良好的旅游资源,每个地市(州)都培植起了几个主打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异军突起,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昆明、丽江、大理仅旅游交通成本就达到1000多元,但每年到此线路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千万人次以上。我县亚洲最大的海洋世界即将开业,国内顶级的水上世界、欢乐世界和温泉度假村正在加紧建设,挺起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脊梁的齐晏古城也即将开工,另外还有晏子湖、华苹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层次旅游项目。随着京沪高铁的全线贯通和一批旅游项目的建成营业,AAA旅游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爆发式的发展时期,AAA也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增强了加快旅游产业要素配套的紧迫感。昆明、丽江、遵义等旅游发达地区,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旅游产业要素基本完备。随着海洋极地世界暑假期间的建成开放和京沪高铁的全线通车,到我县的游客将出现“井喷式”的增加,而我县围绕景区的旅游配套还没有效展开,如何规范旅游市场,满足游客需求,成为当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学习了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通过与两地的座谈和与兄弟县市旅游局的交流,了解了外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在旅游执法大队建设上,大都实行淡、旺季两种方法,旅游旺季由旅游局牵头,与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单位联合执法,旅游淡季则以县旅游局执法大队为主;交通干线旅游指示牌的设置大多是由市县财政出资,旅游局负责对指示牌的图样进行设计把关,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落实安装。同时在城市建设上作为大景区来打造,在游客的餐饮、购物上突出地方特色,住宿上适应高、中、低档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增进了友谊,扩大了交流。这次外出考察既有省局有关处室领导,市局领导,也有旅游发达县市区旅游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时间虽短,但考察团成员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关心关照,创造了团结友爱的氛围,不仅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学到了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为做好今后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几点思考
(一)全力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和载体,也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所参观的各地来看,有了大项目,旅游才旺,有了好项目,旅游发展水平才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把为项目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为项目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让客商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的思想。重点围绕AAA等重大旅游项目,搞服务、优环境,力促AAA项目暑假期间竣工营业;AAA年内开工建设,AAA、AAA年内完成大型设备订购、湖面开挖、地形改貌和各功能区主体工程建设,2012年建成投入运营;AAA年内完成温泉酒店主体和配套附属设施建设,2013年建成营业。加快AAA项目,力争今年完成一期温泉酒店及附属设施建设。AAAA完成AAA水库项目建设。
(二)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当前产业要素配套任务繁重,涉及面广,迫在眉睫,要把工作重点向该项工作倾斜,一是加快旅游标识体系建设。近期与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启动该项工作,旅游局负责设计标准、内容,企业负责确定位置,由县政府
负责把任务分解到部门,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二是尽快组建旅游执法大队。同时协同工商、交通、卫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三是加快住宿、餐饮设施配套。县政府应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对AAAAA等几家能够承接大型旅游团队的宾馆饭店进行升级改造;由AAAA和AAAA镇政府规划设计美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迅速启动建设四是景区厕所修建工作,由AAAA和AAA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按照旅游厕所的有关规定,在停车场修建两处水冲式厕所。
(三)大力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云、贵旅游发达地区的每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型旅游景区,处处都植入了旅游内涵,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我县应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打造大景区的思路,加快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特别是大力做好城区绿化、美化、净化和夜景工程的修复和提升,高水平建好城市关键节点的景观绿化、美化,全面打造城市景观体系。要健全城市旅游标识系统,营造城市的旅游文化氛围,增加城市旅游的亲和力。
(四)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旅游富民,拉长产业链条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要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优势,坚持“点”、“面”两手抓,在“点”上抓项目,在“面”上应突出抓好乡村旅游的开发,鼓励引导A镇、A镇等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的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积极推出“乡村有我一分田”、“AAA”等活动,争创全省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加强区域合作,精心谋划旅游线路,与AAAAA等周边景区整合线路,形成黄金旅游线路,真正形成AAAA“一日游”、“二日游”。
(五)倾力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云、贵两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张力,大力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成为旅游大省。我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AAAAA等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深厚的AAAA文化底蕴,应加大地方文化挖掘力度,在各个旅游项目中突出民俗文化内涵,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和艺术家,借鉴杭州宋城千古情、云南印象等成功经验,着力在AAAA打造一台AAAA为特色的大型文艺节目,提升文化品味,丰富旅游内涵。
第三篇: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沐抚办事处木贡村大学生村官谭大勇
12月21日至12月27日,沐抚办事处党委、办事处组织2011年秋冬季全办在编在岗(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职工对云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在整个考察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阅览和朋友介绍,自身饱览了云南的大好风光和民族风情,心灵得到了升华同时结合自己所处大峡谷旅游风景区也有所体会。现将具体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云南考察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先后赴昆明市、石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等4个州市。实地考察了云南民族村、园艺博览园、花卉市场、石林风景区、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苍山洱海、玉龙雪山等十余个景区景点,期间分别在天龙八部影视城和云南民族村观看了天龙八部影视节目和云南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等旅游文化精品节目。从中领略到这一片西南边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值得恩施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云南这一片古老、壮丽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江河纵横和物种的丰富。直观的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创新与进取,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一)得天独厚的旅游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个: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在云南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旅游文化民族特色,有自己的风俗文化经典,比如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的云南民歌,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等。
(二)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号——春城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此外,它还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三)丽江古城,古韵与现代——完美的交响曲
走进丽江古城,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在古城中酒吧淋漓,在柳荫下,柔风中,看着清清的水静静地流淌,品着各色菜肴,饮着啤酒,和朋友聊聊天,抑或一个人喝着咖啡发呆,尽情享受在都市中所未有的闲静,有兴趣,还可请那些流浪的艺人坐下,给自己画个肖像或者是漫画,当作一份在古城特别的珍藏。古城的古韵与现代表现得淋漓尽致,能让人忘却都市的烦恼,回到久违的闲适,却又能品味到都市的繁华,让人留恋往返。
二、云南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政府主导,文化旅游成为云南旅游的亮点
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政府意识到主要靠“烟经济”为主
导的单一结构性经济的风险性,提出要依托云南资源优势,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做出了依托云南神奇的自然景观、独特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把旅游业作为云南重要的经济产业来发展,使云南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其中“云南民族村”是云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巅峰之作。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娱乐度假的好地方,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二)旅游与休闲购物的完美结合,丰富旅游文化产品
云南省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完善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实现了旅游业的第二次创业,精品景点的完善,休闲娱乐品牌的打造,使得云南旅游业发展呈现兴兴向荣的局势。“七彩云南”购物商城的打造,成为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精品工程,它位于昆明至石林公路旁,距昆明12公里,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和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品牌。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团,几乎都会被导游带到“七彩云南”,那里有百年老店“庆沣祥”茶庄,还有各类购物馆:
银饰、玉器、土特产、中药材等。除此之外,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大理三月街、云南民族村等著名休闲娱乐旅游景点,都是政府打造的一流的旅游名片。
(三)产业体系完善,全民共同服务旅游大业。
云南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重点旅游城市功能综合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高效便捷;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大理至昆明有旅游专线铁路;景区功能配套较为完善,绿化、净化、美化到位。如丽江有5A级景区两个,古城区辖区内就有星级宾馆酒店146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46家,二星级62家,一星级18家;非星级宾馆、酒店、客栈、招待所953家,其中特色等级50家;旅游购物店30家;旅行社27家;导游3000多名。云南的旅游业不仅仅成为政府主导的支柱产业,同时全民参与旅游建设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云南考察的几点启示
经过几日云南的考察,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峡谷,几经思考,我们此行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我们了解了它当前的旅游状况和建设旅游的先进经验,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赶上它,如何做到取其长而补己短,如何才能让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成为海外知名景区,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影响,下面将自己的几点拙劣观点展示如下。
(一)完善旅游风景区建设,确定大峡谷旅游风景区科学的建设目标。恩施大峡谷是新兴的旅游景区,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旅游风景区的各大功能区建设还很不完善,风景区的发展目标还不够科学。通过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云南知名风景区建设无不体现了几大特点:一是旅游功能区建设完善;二是旅游文化特色鲜明;三是各景点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搞旅游。所以,恩施大峡谷下一步的建设目标要做到:政府主导,完善旅游功能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风景区。
(二)打造恩施大峡谷特色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云南正是做好了这一点,才实现了云南旅游产业的二次创业,成效明显。对于恩施大峡谷来说,创世神话传说,土家民族风情与巴文化,马帮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开发与利用。恩施大峡谷的旅游不仅仅只是看看风景,而是要让游客能够在观看景观的同时感受文化,愿意留下来进一步观光学习,让文化的魅力得以发挥,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业。云南旅游之所以蒸蒸日上,离不开人民群众参与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正因为有了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才会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让游客被当地人民的盛情所感动。恩施大峡谷人民在建设旅游的意识上还不够强,小农意识、传统观念还比较深厚,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通过正面引导发动、宣传、教育,来改善整个地区的旅游服务意识,真正实现全民参与旅游建设,用友善、热情、纯洁、坚韧、希望的民族精神去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恩施大峡谷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建设正日趋完善,大峡谷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但是大峡谷旅游建设还有很多缺陷,旅游文化还没有特色,人民参与服务旅游的意识还不强,大峡谷风景区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在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上下功夫,利用全省打造“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区、“仙居恩施”建设大势,顺势而上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将恩施大峡谷建设成为“鄂西旅游文化圈”的典型亮点工程,真正实现旅游增收富民的理想。
第四篇:赴云南园林考察报告
赴云南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云南
考察时间:2012.3.1-2012.3.6
考察路线:丽江—大理—昆明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单位组织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云南,主要考察了丽江、大理、昆明三个城市,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当地的园林规划、园林绿化、古城建筑风格及布局和当地的人文特色。
一、丽江
玉水寨
玉水寨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山水相依,风景异常秀丽,是丽江纳西族地区的东巴圣地。神龙三叠水瀑布群是玉水寨一大景观,一股泉水顺着山坡而下,折成三大叠,台阶有高有低,层次有多有少,水声各异,同样的叠水做法在白水河也可看到。这种利用山坡地形设计的台阶叠水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湖面不规则的石汀步,汀步间植一些灌木,驳岸柳树和修剪成各种形状的灌木混植,水底植物随水流摆动,似随风摇曳,鱼儿穿梭;湖面木栈道和亲水平台和宁静的湖水融为一体,让过往的游客和水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是我们今后的湖面施工中可以以借鉴的地方。
丽江古城
走在街上,道路两旁普遍采用木结构的花池,池里种着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矮牵牛等草本花卉,树池边缘种一些藤本植物,长势良好的藤本植物覆盖了花池的上部,一些地方还采用了分层的花池,整个树池上部和四周都摆放着颜色各异的菊花和三色堇等植物,给人以柔和自然的感觉。对比之下,我们城区采用的石材结构花池显得过于硬化,今后的城区建设和改造中可以适当考虑配置一些木结构的花池,同时使用木箱等种植花卉还可以节约 1
空间,减少对人行道的占用,方便行人通行,减少市民为绕近道而践踏花带的现象。
在一些广场和大的道路两旁绿化带,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植物组成各种图案或文字,植物被修剪成平整或和缓的曲面。我们城区的几个广场见不到这种做法,今后新建的公园或广场可以考虑多设计一些具有主题的花坛或花带,布置在广场可以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具有格式图样的道路绿化带可以缓解司机和行人的视疲劳。
虽然没有高楼可立,但是我们依然很享受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给我们心灵上带来的愉悦感。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来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
古城的街巷,水傍街,街依水。缠绕在房前屋后的流水是古城的血脉;四通八达的街道是古城的骨架;水上的小桥是古城的关节;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脏;这些组成了一个鲜活的丽江古城。排列有序的民居,节次鳞比的青瓦,还有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面,两旁红漆木屋整齐的排列着,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山、水、建筑、街道、植物完美的融为一体。
古街的青石板,斑痕累累、深浅不匀,一条条石板久经踩磨而变得更加光滑洁净,石板沧桑的痕迹似乎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采用青石板铺就路面,便于清扫冲洗街道,避免雨季路烂泥泞,冬季路面风尘。
二、大理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他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热爱,修建出这座像世外桃源一
般美丽,却又触手可及、带着温度的城市。他们把这个城市修葺出清一色青瓦白墙的房子,鹅卵石堆砌的围墙,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他们不分季节的养花种树,在每家每户缔造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种植着名贵的兰花、山茶、杜鹃,含羞草、狗尾巴草,让各种花红绿蔓伸到墙外,连出一条条花巷,把芬芳弥漫了全城。他们延续着唐宋遗风,把清冽的泉水从苍山上引进城里,穿街绕巷,让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
在古城,随处可见各种造景水池,汀步、跳水石、跌水台阶、养鱼池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水景工程是古城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古亭被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方形水池组合而成的池塘所围绕,湖边的亭子里,休憩的人们坐在长椅上,一边欣赏着湖面的荷花,一边悠闲的聊天,显得非常惬意。放眼湖面,争先开放的睡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旁的水景,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三、昆明
世博园
世博园内花团锦簇,到处是花的海洋,迎宾广场800米花园大道上,盛开着虞美人、三色堇、孔雀草、一串红等鲜花,还有那五根象征五大洲的花柱,虽没有了当年的热闹氛围,但世博园依然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绿化保持良好,这时的我们宛若置身于花的海洋。花柱、花钟、花草做的恐龙等造型各异的花坛,花坛主要用在规则式园林的建筑物前、入口、广场、道路旁或自然式园林的草坪上。
走进围墙的一隅,发现这里的设计也是别具匠心,用文化石叠成的墙柱色泽鲜明、纹理丰富、风格各异,花叶蔓长春悠长的绿藤从边缘垂悬而下,一种柔软的质感,藤蔓悬空,每一片叶子都得以自由舒展,与阳光亲密接触。
盆景的应用也随处可见,这里的盆景知无不局限于各种造型树桩,也大量种植一些草本花卉,普遍用在一些展馆门口、道路
两侧、道路节点、人行道旁,它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形象地浓缩于盆具中,有缩小的园林艺术之誉,小小的盆具中能领略到自然的风光和人文气息。它不仅为游憩之处,亦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及恢复人体身心疲劳之功效。
四、对城区绿化的建议
根据观察,除了新改造的建山路,我县城区的许多道路的绿化工作做得还不尽完美,如白岩山南路、白岩山北路等道路几乎没有绿化,很多旧区绿化不足、品质较差,宜开展道路和旧区绿化改造工作。坚持新植和改造并重,树、灌、花、草并茂,既注重整体上的流线美,更重视结构上的层次美、色彩上的和谐美。
综合以上因素,针对城区绿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乔木为主
城区的主要道路上应以乔木为主要绿化植物,这是因为乔木的高大冠幅投影面积较高可以得到更多的树荫,同时乔木易种植、易养护适合城区地少人多的特点。
(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采用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城市特色,同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成林快,容易养护管理,可以考虑香樟、八月桂、红豆杉、罗汉松、楠木、香樟、山杜英等乡土树种。
(三)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当地林种树种结构单一,林木病虫害日趋严重,引进和丰富新的树种,改善林种结构,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引进一些观赏树种可以明显地美化了城市景观。
(四)多种植生态树种
在一些工业园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种植各种生态树种,选择一些对有毒气体抗性强,耐烟尘的树种。如:香樟、杜英、女贞、广玉兰等。
(五)搞好立体绿化建设
立体绿化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具体体现。我县的地形决定了城市建设中会留下许多的护坡、台阶等影响视线、美观的硬伤,要充分利用地形特点,使用藤蔓植物实施各种类型的立体绿化。在城区中有条件的单位小区屋顶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可探索一些政策给予屋顶绿化进行支持。
(六)积极开展拆危建绿、拆墙透绿工程。
按照县政府政府关于拆危建绿的工作要求,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在城市中的老社区建设一批景观质量好的绿化广场或者社区公园,方便市民出门见绿。要动员沿街社会单位开展拆墙透绿,扩宽绿化景观空间,增加道路绿化纵深感。
(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
按照绿线管理办法对规划绿地,禁建区绿地,城市现有公园绿地进行严格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坚持依法建绿、依法管绿。对乱砍滥伐树木和侵占绿地、破坏绿化设施等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整治广告力度,拆除遮绿占绿广告。
(八)加强日常绿化管护,确保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形象的重方面,要加大绿地日常管护力度,特别是加强新栽大树、大苗的管护,保证成活率。及时更换绿地中的死亡植株,补植裸露土地,加强对整型植物和草坪的修剪,保证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要加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倡导使用生物农药或无公害农药。
第五篇: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为加强外宣队伍建设,开拓基层外宣干部的眼界,学习内地省市开展旅游文化外宣工作的先进经验,让基层外宣干部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介绍阿勒泰。地委宣传部组织了各县市优秀通讯员考察团于2010年12月10日至12月20日赴云南省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这次优秀通讯员赴内地学习考察是年初外宣工作计划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县市优秀通讯员的工作激励和能力培养。考察团由地委外宣办牵头,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优秀通讯员一行8人组成。考察团深入玉龙雪山、游览丽江古城、走进石林溶洞、荡舟洱海湖边、南下西双版纳,感受历史文化、欣赏天下奇观、体验热带风光。通过考察,大家普遍认为学习借鉴到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特别是云南省在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旅游和文化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二、云南旅游文化印象及发展模式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其名取意为“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简称“滇”。在3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着汉族和25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有4060公里的国境线,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和孟加拉等国相邻,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民族聚居所孕育的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造就了人们向往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美境。其独特的“三江并流”、雪山冰川、高原湖泊、地热火山、喀斯特地貌、热带雨林等,构成了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品味极高的自然景观;康巴风情、东巴文化、南诏遗韵、木脑纵歌等,成为游客喜爱的民俗文化资源;腊玛古猿、元谋人遗址、恐龙化石群、古滇文化、大理和丽江古城等,成为游客追忆历史的重要遗迹。
云南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国际游客集散地,成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给考察团印像最深的就是云南的旅游外宣和文化外宣的强强联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一是充分发挥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通过拍摄制作《五朵金花》、《天龙八部》、《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滇西1944》、《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一批影视作品,有效地提升了云南的文化旅游形象,把中国和世界的眼光引向发云南,引向云南的旅游胜地,云南影视作品正成为推销云南旅游产品的“文化导游”。二是打造精品节目。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涌现出了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形成了旅游重点地区的特色品牌,成功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如大理的《蝴蝶之梦》、西双版纳的《勐巴拉那西》,就是公司投入巨资、共同推出的大型旅游民族歌舞晚会。晚会内容丰富而精彩,形式多样而生动,定位就是吸引从各地来大理、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通过市场化运作,找到了市场与游客心理的最佳结合点,并通过与旅游部门联手促销,已经做成长期面向市场的旅游项目,旅游旺季几乎场场爆满。三是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比如昆明深入挖掘彝族撒尼人的经典传说《阿诗玛》,通过导游对“阿诗玛”的介绍,不仅了解了“阿诗玛”和“阿黑”的经典爱情故事,也感受到了彝族独特的民俗和婚俗。大理深入挖掘“三
道茶”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其表演表现形式,使游客亲身体验到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真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是通过传承和发展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和顺古镇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创造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也促进了云南文化旅游村镇的异军突起;五是通过连续举办“昆明国际旅游文化节”和向旅游者推出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等一大批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不仅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使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表现方式得以保持和发扬,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
三、云南旅游文化宣传工作的启示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去年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年)》,将旅游与文化同规划、同发展。与云南相比,阿勒泰地区也是多民族居住地,特别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图瓦人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积淀深厚,又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交界,历史上塞人、匈奴、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游牧文化。可以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但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却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全区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大旅游的格局,旅游联动的经济效应较差;二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旅游项目古老死板,鲜活文化含量低,没有彻底解决“白天看景,晚上睡觉”问题,缺乏有魅力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延长的滞留时间;三是对地域文化含量较高的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商品粗制滥造,没有特色,缺乏卖点,难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形成不了旅游商品市场。旅游是朝阳产业,随着中央和内地省市对新疆援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乘势而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促进阿勒泰地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使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民族民俗文化是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外延还是内涵,只有突出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实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共赢和有效进行资源优势转换的最佳途径。要加快阿勒泰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文化馆,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大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展示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和旅游文化演出企业,建设一批有档次和科技含量的演出剧院和场所,不断推出一批如《阿嘎加依》、《恰秀喀纳斯》等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民族文化娱乐精品,打造一批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的旅游表演项目。充分利用喀纳斯“中国最美十大秋色”、可可托海景区“国际原生态风景区”、阿勒泰市“人类滑雪运动起源地”这些文化品牌,结合我区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办好各类旅游和文化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扶持一批有生产条件和市场优势的中小企业,提高民族民间工艺品研发水平,形成游客参与、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产销基地。探索建立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完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影视、体育等产业互动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二)大力开发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是云南创建“旅游经济强省”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云南积极制定开发旅游商品的总体规划,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为了扩大旅游购物,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规定,各条旅游线路必需在沿途旅游市场、珠宝加工厂安排一至两次停车参观,刺激购物。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见到免费的茶道表演,游客可以休息和免费品茶,当然,最后服务员忘不了向你推销价廉物美的云南茶叶。政府和企业的旅游促销艺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游客每到一地,都有购买土特产和当地工艺品的消费需求,而买点就在于商品的地方特色。所以,旅游商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根植于我区民族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改进工艺水平和包装,大力开发具有我区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推出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努力增强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培育市场,形成重要的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要建立旅游商品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研发旅游商品,增加品种,扩大消费总量。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手段,加快步行街、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超市等旅游市场建设,为我区旅游品市场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有了市场没有消费者不行。在旅游品市场的布点上,应该学习云南的好做法,尽可能分布在主要景点和旅游沿线,并在安排旅游线路时,将引导购物渗透其中,同时,尽力与草原民族文化表演、民俗再现紧密结合,做到以文促商。
(三)努力打造聚集地区优势与特色的阿勒泰区域形象。
一个地区的区域品牌形象就是一个地区的“名片”,良好的区域形象更是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阿勒泰地区对外宣传的资源优势和独特景观,把我们要对外宣传的内容和受众希望了解的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外宣品牌,努力打造阿勒泰地区资源丰富、古朴祥和、神秘神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区域形象。努力把一个真实、可信、可亲的阿勒泰展示给新疆、展示给全国、展示给世界。要大力宣传我区“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二五”规划和以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为重点的新思路、新举措;宣传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美好发展前景;宣传地区 “三大突破”、“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及“五个基地”建设的新进展;宣传地区在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地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以及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地向境外推介展示地区开放、发展、文明、进步和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形象。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宣传使者,人人都是区域形象的氛围,共同塑造和维护我区的良好形象,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阿勒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世人了解阿勒泰,让阿勒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