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2 06:3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考察报告》。

第一篇:云南考察报告

自然与文化的神奇交融

──云南考察报告 0805唐晓晓

2011年3月25日,在艺术系系多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08级艺术系全体学生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奔赴云南的昆明、大理、香格里拉和丽江等地进行考察,共计12天。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外出专业考察,就我个人的理解,一是开拓我们的设计视野,看的东西多了,视野面广了,相应地设计思维就得到了拓展;二是以专业的视野和角度学习和总结外面的优秀设计元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入自己的设计思维和个人情感,把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让我们既亲近自然又与社会接,许多设计元素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许多设计作品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被赋予生命!

本次专业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一站昆明:在火车上度过了24个小时左右后,3号晚上我们抵达了昆明火车站。在宾馆休整一夜之后便匆匆赶赴大理

第二站大理:大理以白族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方。这里海拔在1970米。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她的风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的走,用手轻轻的抚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想着它昔日的辉煌和繁荣。漫步在大理城内,走在青石板铺置的路面上,慢慢体会着残留的古老气息大理有新城老城之分,大理的新城称之为下关,和一般的县城没有太大的区别,当地人喜欢把大理县称为“大理古城”,因为那里有金庸小说中提到的大理国的古城墙。在他们眼里,这里才是真正的“大理”。而外地来旅游的人们心中的“大理”;恐怕范围就大多了,因为只要他们一踏上这块土地,就会发现有那么多令人流连往返的东西让他们去惊喜和感受,而不仅仅只有段氏家族传说的诱惑。我们到达大理是下午的时候,简单整理行李后,我们去了大理古镇。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据文献记载,它“规模壮阔”,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谍,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当然,这些建筑今天多数已荡然元存,有的还依稀可见,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

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在大理我们还去了洱海,之后我们就踏上了去香格里拉的旅途。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山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神奇地拥有着詹姆斯·希尔顿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香格里拉县的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一路上,沿着狭窄的山路向金沙江河谷地带前行。开始,两面是落差不大的山丘,可见散落山坡上的当地农民的房屋和种植农作物;后来,进入河谷纵深地带,一面是高山,一面是金沙江,道路盘旋,海拔不断升高,我们达到香格里拉以是下午临近傍晚了,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缺氧跟冷。由于香格里拉是我们所到地方海拔最高的区域,海拔越高温度也会随着下降,不过还好我们还能适应。

第二天我们参观游览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始建于1679年,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从中甸县需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当晚我们欣赏了藏族人家的风俗表演 吃了藏族特色的烤全羊 酥油茶 也了解了藏族人的生活习性。就这样,我们结束了在香格里拉的行程,我想去试着用心感受这里的蓝天、白云、湖泊,和藏族人的信仰。这一切的一切,都净化着我平凡的心灵

第三站丽江: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以纳西族、彝族、傈僳族为主,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充满神秘的纳西古文化,让人恍如梦中。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里各色店铺中的民族商品琳琅满目,店铺分布在小河两旁,垂柳婆娑,人流如织,华灯初上,一派繁华景象。其热闹程度绝对不亚于上海的任何商业街!我们忘情地流连在其中。丽江古城在充分保护纳西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的表现形式,把古老的民族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现代经营成就了丽江古城庞大的文化产业,不仅延续了文脉,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值得中国其他各处文化遗产学习。

随着行程的安排我们也开始了沿途返回。我们踏上了回长沙的归途。这12天美好的集体云南写生考察生活,让我们体验了狠多,例如:云南的各个民族,文化,服装文化传统。我更珍惜这一段难得的集体生活。

二、主要收获和思考

(一)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考察之前,新疆乌鲁木齐发生“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相关媒体作了报道,其惨状让人痛心!我们云南考察团更是把民族团结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内容。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人口1415.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1%;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26个,其中特有民族15个,还有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有8个自治区、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还有197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云南民族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云南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

纵观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引发战火纷争并不少见,云南民族如此众多,何以风景这边独好?有学者认为,云南境内高山大河密集,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插花状分布,不利于民族外向扩张,没有形成强势的主体民族,为多民族和谐共存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

首先,云南贯彻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努力增进民族团结,得到各民族的真心拥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先后建立了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民族自治地方都成立了自治机关,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责。从2006年开始,云南开展新一轮“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围绕进村入户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安居房工程、洁净水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示范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其次,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状况,既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关键。多年以来,云南采取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破格提拔等特殊政策,拓宽培养途径,真正做到大力培养、大胆提拔、充分信任和放手使用,培养了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据最新统计,全省党政机关少数民族干部占总数的32.8%,与少数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的比例几乎持平,16个州市党委班子全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

在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方面,云南还在全国率先出台2条硬性规定:一是全省25个少数民族必须各有一名以上厅局级干部,二是每个省级厅局部门必须至少有一名少数民族干

部。这两条规定执行以后,独龙、德昂、阿昌和布朗4个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本民族的厅级干部。

第三,大兴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培养各类人才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发展不平衡,是云南的基本省情。因为教育事业落后,云南长期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多年以来,云南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通过兴办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实施边境学校建设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不断提高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率,民族自治地方的78个县已有77个县“两基”达标,最后一个县将在今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从2000年开始,云南率先在边境沿线行政村小学实行“三免费”教育(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后来逐渐扩大到边境乡镇、边境县,并催生了全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出台。到2008年,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有638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610万名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和练习册。

第四,兴边富民,巩固祖国千里边疆

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边疆地区发展关乎国家形象与人心向背,让边疆地区兴旺富裕起来,既是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

2005年2月,云南正式启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3年内各级财政投入资金54亿余元,实施通水、通电、通路、安居、安全饮水、清洁能源、村卫生室等项目,使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2008年5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新3年“兴边富民工程”,计划争取国家和省支持资金107亿元,实施投入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办好沿边公路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电力建设等30件实事。

第五,扶持7个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在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中,有7个不到10万人的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怒、独龙、德昂、阿昌、基诺、拉祜和普米族,这7个民族总人口仅约23万人。他们大多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有的甚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军从深山密林中把他们寻找出来,才为世人所知。多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这些少数民族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公路、兴修水利,扶持发展茶叶、橡胶、旅游等产业,农民的市场意识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和云南是友好省市,双方自1996年建立合作机制以来,上海对云南无偿援助已超过10亿元,为云南培训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近20万人次。我们在云大座谈时,云大校领导也多次谈到上海的帮助,沪企在滇投资总额超过38亿元,实施了700多个建设项目,为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安定、富足和有尊严地生活。

(二)边疆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区位的特点在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上起着决定作用,坚持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目标,需要信心和耐心,云南之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衍生的,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矿产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其中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已探明储量矿的矿种有86种,矿产地2,700处,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有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

水资源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每年流量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3倍。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1万多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构成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

云南尽管生态环境总体水平保持良好,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水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到达滇池考察,发现滇池不仅水量不足,而且水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仍然很黑。流经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环境污染负荷明显加重,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呈增长趋势,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全面达标排放任务艰巨,污染控制和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产生的水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116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石漠化现象。如何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坚持发展优势产业,保护环境,仍然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课题。

(三)做大作强云南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基石

21世纪国家和地区间的实力竞争,最终会落实到文化的竞争上来,这也是为什么新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空前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一方面,云南则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云南各少数民族同胞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们共同为云南这片广袤的土地谱写了新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在历史上,这里有过辉煌的青铜文化,是稻作文化和茶文化发源地;这里孕育出了蜚声海内外、成果骄人的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学创作、神话及史诗弥补了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憾;这里的民族传统服饰、歌舞、建筑各具特色、独特一帜。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又相互交融,相映成辉,较好地完成了对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色彩,成为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明珠。

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财富,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如何传承和发展。丽江古城成功开发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对于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不仅不能视为现代化的包袱,反而要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保护和开发,让更多的文化遗产得以展现世人面前。在这方面,云南可以说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旅游产业的逐步成熟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然而,还是有很多资源等待挖掘,不少古老的文化形式都有失传的危险。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并结合先进的经营理念,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其中,一旦形成全民重视的氛围,云南各族瑰丽的文化必将在21世纪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通过此次云南考察,考察学员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感受到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如何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不断提升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而政府对于民族地区的无比重视,各项开明民族政策的实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必将为七彩云南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云南考察报告

2014-2015年第一学期《民俗民居考察》科目考

查卷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环境设计13-1 任课教师: 姓名:大巫学号:01234567890 成 绩

云南考察报告

茶马古道地处大西南,构成了古代中国和西亚、南亚之间的交通、交流的重要门户。它是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是鼓荡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上的巨大的血脉。这次的考察路线便是被称为滇藏线的茶马古道,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说到茶马古道不得不说的就是马帮路过的古镇和村子。然而说到古镇就要说说四方街,四方街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来往的商人在这里聚集,买卖商品,个地的文化也在这里交流融合,是茶马古道上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沙溪古镇,虽然这是一个小镇子,但是却有着,最原始的味道。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曾经一度繁华,作为古道上的一个小镇,在当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盐巴的发现又为古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沙溪作为一个离产盐地最近的小镇也成为了盐都。盐自然也就成了茶马古道上又一种重要的商品。然而如今的古镇却是那么的安静,古朴。好似远离了城市的喧哗和灯红酒绿,而在这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四方街。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古镇的核心,是商贸的交易中心,茶马古道上的镇子里都会有四方街,而这次考察,在沙溪,在丽江,在束河,在大理的四方街都是一个集寺庙,戏台,商铺,马店以及开阔的石板地面,古树,古巷道于一体的集市形古镇。沙溪古戏台位于四方街的东面,建于清朝,为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结构独特,飞檐叠角,对台中间便是斗八角形的藻井,中间以龙凤呈祥的图案加以修饰,四周以斗栱的方式相阙,精美,华丽。在沙溪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便是结合了居住和马店的双重功能。古镇中的建筑除了商铺便是马店,南边为家居,中间为旅馆,北边为马厩的功能分区样式。并且在建筑的房檐上采用了雕刻,彩绘等装饰工艺。而在沙溪古镇的东郊外有一座石桥,当地人称为玉津桥。桥面是由石板铺建而成,用石板作护栏。桥中间有两只狮子头相背望着桥下江河,玉津桥是一座单孔石桥,通过玉津桥两岸的居民便可以相互往来,经

商贸易。如今再看沙溪也不失历史的风貌。

乘着大巴,告别了美丽的沙溪古镇,又回到了漫长的公路上,大巴行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望着远处的雪山,不知不觉便来到了神圣的香格里拉。一路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台式的建筑,那便是藏族建筑。基底较大,房顶较小,房顶为平顶,底面呈正方形,墙体采用当地人称为干打雷的夯土而建,房内采用木梁,木柱作为承重,室内的梁柱上用彩绘加以修饰。

在香格里拉著名的藏传佛教建筑不得不说噶丹松赞林寺了,它将藏族建筑表达地淋漓尽致。远看松赞林寺便像是一座黄金建造而成的寺庙,近看松赞林寺便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建筑群。在藏传佛教建筑中特别注重装饰,雕檐画柱,门窗上更是有彩绘,中堂墙面上绘有各种吉祥图案,佛像,唐卡等等,殿内奉神佛。彩色的装饰尤其用于房檐,窗檐,窗蕊,门楣,天花等。而且藏族建筑大堂的木梁柱粗大,据说谁要是能把藏族建筑踩倒,便可送上藏民贵重的祝福。藏族建筑外墙则用矿物和牛奶调和成涂料刷于外墙上,当然也可以不刷。在松赞林寺更加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装饰物件。在房顶上会有镀金的金幢,风铃。房顶中间是金法轮和护法兽。传说金法轮是释迦牟尼的化身,护法兽则是一心向佛的弟子。在藏族建筑中藏民非常注重颜色,因为在宗教信仰和生活的环境下,藏民们利用自然的颜色,把红,白,黄,绿,蓝用于建筑外墙和装饰上,当然不同的功能的建筑外墙所涂的颜色也不一样,如,宗教建筑外墙则用红色,居民建筑则用白色等,在藏区的宗教信仰中五色分别寓示着火、云、天、土、水用来表达吉祥的愿望。回首再看松赞林寺那种神圣洁白的建筑好似在祝福着我们。

在海拔2400多米的地方丽江古城依靠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而建造,水到哪里房屋便修到哪里。刚走进丽江古镇便让我失去了方向迷失于古城之中。丽江古城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的古镇,今天的丽江古镇还有从前的风貌,就如一本活的历史书。而在那个年代,丽江古镇也和沙溪古镇一样商贸发达,各地的马帮聚集在丽江,那时丽江店铺,马店,客栈兴旺。各种商人老板用来自各地的文化共同造就了了如今的丽江古城。在丽江居住着纳西族等少数名族,古老的纳西族人民在茶马古道上不断吸收各地的文化和多元的风格,因此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商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也就留在丽江,从而促进了丽江古城的多元文化。因水而兴旺的丽江古镇或是束河古镇的居民创造出了“三眼井”的用水方法一直使用到今天。就是河水在进入河道之前,先要通过三个水池,第一个水池是水源,是用于饮用;第二个水池是洗菜池,洗涤食物等等;第三个水池是洗衣池,然后用完的水就流进河道。“三眼井”是丽江古镇最具有特色的用水方式。这也是丽江古镇居民对合理用水的智慧。生活在丽江的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水,河水溢过路面,便可以洗掉地面的污秽。

丽江古镇保留了以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完全利用了穿斗式木结构的功能。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在古城中“三坊一照壁”的建筑方式最为基本,正房较高,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比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学中长幼有序的原则。而在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上就更加有趣了,就拿檐角下的一块鱼形木片来说,当地人叫它“悬鱼”,蕴含“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

告别了丽江,我们来到了大理,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让很多人初步地了解了大理。大理背靠沧山、面朝洱海。白族是这里最大的一个民族,所以白族民居也自然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说到这里大理的建筑和丽江的建筑模式是有一定的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点的,就如墙上的彩绘,更有的大理居民将墙上的彩绘用浮雕的形式来表现。当然采用什么形式,是由房主人的各种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紫气东来”等祝福的字。白族所以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各种各样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门头、横披、檐角、吊柱等部份不过现在的白族民居也有用石头来做的。在白墙上会用、山水,书法各种动植物图案来装饰墙面。

大理三塔是大理的又一个特色,话说来大理不看大理三塔,就等于到中国不到长城一样。大理三塔有主塔千寻搭和其它二塔共同组成大理三塔,千寻搭属于密檐塔,密檐塔是中国佛塔形式的一种,底层较高,越来越密,大多数不供登临远望,当然有的虽然可以登临,但是檐密窗很小,又不能外出,所以密檐塔不如其它的形式的佛塔。在大理三塔前的广场上有好几个大理石柱一样你石塔,那便是经幢。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一般是由基座,幢身,幢顶三个部分组成。那么基座是由莲瓣,束腰和叠涩二道组成。一般分为三层。幢身也分成三段,下段有宝山,刻有经文的八角幢柱和施缨络垂帐的宝盖。中间有狮象首和仰莲的须弥座,八角幢柱和垂缨宝盖。宝顶有带屋顶的佛龛,蟠龙,八角短柱,仰莲,宝珠等。

到这里我们的考察也就告一段落了。这次考察我们以茶马古道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沙溪古镇到香格里拉到丽江古城再到大理古城,一路十几天的考察不仅观察了云南美好的景色,而且还就纳西族、白族等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建筑特色、民族文化进行了考察和了解。

第三篇:云南考察报告

艺行·滇

云南考察报告

长沙学院08级动画专业2011-2012年上学期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和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达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逾4500万人。东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面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此次考察中,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古城建筑风格及布局和当地的地方人文特色。

第一站:大理

6月30日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首先从落脚点昆明乘大巴直奔了大理。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现存的大理古城是明朝初年留存下来的。文献中记载“规模壮阔”,至今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两旁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下午我们自行考察了大理古城和洋人街。古城里,银器店和刺绣摊非常多。我想,那些丁丁当当锻打银器的小贩,不一定是当地人,但那埋头刺绣的妇女,应该是当地人无疑。一针一线都那么扎实,价钱也是那么实在,朴质的古意从绣活里弥漫开来。如今的小城,王气已慢慢飘散,留下的是朴素的民风。这绣花的妇女,就是最真实的大理的写照。人们总爱把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相比。大理和丽江的共同点是那挥霍在无尽历史长河中的岁月;不一样的则是那份文化滋养出来的气质。大理古城,横平竖直,不似丽江的蜿蜒曲折,少了些神秘和浪漫,多了份大气与淡定。大理古城不如丽江古城艳丽,但更像过日子的主妇,温婉耐看,始终静静地在那里,任过客来去匆匆。

第二天我们随着老师乘着大理的小巴兴奋而又充满期待的游览了“双廊”和“崇圣寺”(又名“三塔寺”)。2006年,毁于晚清大地震的崇圣寺重生了,结束了三塔崇圣寺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据《大理县志》记载:“三塔寺”在大理城西北小岭峰下。始建于南诏,其“基方7里,房屋890间,佛像11400尊,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重建的崇圣寺以三塔为核心,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精华,庙宇群与佛文化组合,融合了“禅宗"、“密宗”的特点,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一体。

崇圣寺不仅见证了“妙香佛国”的辉煌,也见证了数位弃尘修行的大理国王的沉寂和落寞——大理国先后有9位国王在此出家为僧。

在大理的第三天,我们来到喜洲白族村落,品三道茶,观歌舞表演,感受到了白族村落和白族人民的热情以及属于她们的独有的人文民族风情。

在大理的三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大理犹如云南的“雅典”,留守着云南。大理犹如那满腹经纶却从不张扬的邻家大哥,只用自己独有的底蕴与内涵同你悄语,让我们出尘又入尘。

第二站:丽江 7月2日经过一上午又五小时的辗转,我们一行200多人来到了一个新地方,那就是历史上称为大研古镇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现有居民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中午吃完饭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跟着老师去游览了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丽江古城。同学们很享受地站在石古楼上看那丽江全景,虽然没有高楼可立,但是我们依然很享受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给我们心灵上带来的愉悦感。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再看古城的布局和具有代表性的娱乐特色。首先,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整个丽江古城的中心,而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则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其次,在丽江古城还有一条街就是酒吧街,非常具有时代感。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北起古城北口大水车,南至四方街科贡坊,由一座座木质老宅改造,一座座简易木板桥相连,沿新华街玉水河两岸分布,用“鳞次栉比”都不能很好的描述这种情形。在这条街中心地段,除了酒吧,还是酒吧。当然,这是广义的,或者说这里的酒吧是多功能的,既是酒吧,也是茶馆、咖啡馆、餐厅以及D厅。整条街两个主色调:红灯笼与黑木头,微小处也点缀些黄玉米、红辣椒、葵花盘、猪槽船、晒谷架、破斗笠、旧蓑衣什么的。简单而随意,质朴而稚拙。店名多以中文、英文、丽江东巴文三种文字刻木而成。

离开热闹喧腾的古城中心,在幽静的深巷里,不时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纳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或神态悠闲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

思,或在敞开的院门中,偶然你可以看到纳西人家的庭院里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给你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感受。在那古城幽雅的环境中,整个人的心境顿时变得舒适而欢愉。

我们在丽江古城总共呆了四天,每天都有不同的逛法。我们还去了丽江另外一个古城——束河古镇。上午逛完束河古镇,下午老师则组织同学自愿考察木府,由于太过兴奋于束河的大街小店,所以我选择了先回住所小憩一会,下午我和同伴一同转回丽江古城,无意间走到了木府门口,看到了那肃然庄重的“木府”。据了解,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第三站:香格里拉

这是我们到云南的第六天了,早上7:30我们从丽江出发坐大巴赶路,去我们的第三站香格里拉,在盘山公路上的风景变化十分之大。由于海拔的升高,植被变化是最显而易见的。再往高海拔驾驶,看见了许多藏式房屋。白色的墙壁,点点星星游走的羊群,构成了一幅幅恬静。突然,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路的一边是峡谷,另一边则是田原。这种田原很特别,颜色不一呈方格状排列。远处的高山和牦牛仿佛把我们带向了新西兰牧场,颇具异国风情。

基本上到达三千米的海拔后,就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了。绿色的海洋中参杂着一种红色植物,十分鲜艳漂亮。这里的风是凉凉的、清爽的,呼吸起来整个人都更精神了,我一点也没觉察到“高原反应”的迹象。眼前的一切都使我相信我已看到了香格里拉最美的景色,却被人告知这还不算风景区,香格里拉还能带给人多少惊喜呢?四个小时后,达到了香格里拉市,到宾馆的时候,已是中午。

接着我们把各自的行李放在宾馆歇息了一会,下午我们坐着当地的公交大巴来到了依拉草原。沿途见到奇怪的大木架:大约两三米长十公分粗的木头柱子一横横纵向排列成梯子状,两旁有支撑。这样的木架沿着公路两旁像路灯一样整齐排列,数量之多十分壮观。后经人解密原来它们是用来晾晒稻草的。

在天空厚厚云层的笼罩下,空旷的草原上显得有些寂静,不过我们的嬉闹与欢呼声打破了这片草原的沉默。站在草原上,只见边际的高山直耸进入了无尽的云端,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与朦胧。虽然是草原,但是这里不尽为草,草中还夹杂着各式的植物花朵,显示着无限的生机。在我想象中的草原应该是散开的野畜们游荡在这片开阔的大草原,既有黑色的牦牛,也有花皮的奶牛,看他们边散步变咀嚼着“纯天然营养草”的样子,十分悠闲自在,草原上偶尔也会有小水滩,牦牛们在低头尽情的吮吸着。虽然事实与理想还是存在着差距的,但是我看到的依拉草原总的来说也是一个能让你忘记忙碌、放松精神、完全融入自然天地的好地方。

下午我们参加了香格里拉藏民家访,一边吃着奶酪,烤牦牛肉,喝着青稞酒,一边观看热情奔放的藏族歌舞表演,在坐的所有长沙大学艺术系学生和其他游客都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丢弃了平日里的矜持,随着主持人的指挥而拍手!跺脚!呐喊——“扎西德列”。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举行了很特别的单人拔河比赛,获胜者能赢得两位漂亮的藏族姑娘芳心。我们班的蒋明以他强壮的体魄,力挽狂澜的气势最终赢得了比赛的冠军。我们全场同学为此欢呼喝彩,为此兴奋不已,当晚可以说是在香格里拉的一个狂欢夜了,为我们云南之行增添了不少色彩,留下了美丽而深刻的记忆。

第二天一早我们带着昨夜美美的回味又来到了号称“小布达拉宫”的噶丹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是云南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亲临于此,松赞林寺果然不负众望,从中甸县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集镇规模的建筑群夺人眼目。全寺仿拉萨布达拉宫布局,依山势层叠而上,气派非凡。与藏传佛教建筑样式相同,松赞林寺的扎仓、吉康两座主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充分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它与汉地的藏式建筑相比,更加的粗犷、宏伟。就连我这个“无神论者”也不由的从内心生出一份崇敬与一份虔诚。

寺门两边墙上的彩绘是“四大天王”,木雕、彩绘、帷幔均为藏式风格。拾阶而上,远山牧场尽收眼底。那里的天是纯净的蓝色,映衬着大片俭朴的土黄色藏房,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纯净的洗涤。出于对佛祖的敬重,大殿内是禁止拍照喧哗和戴帽参拜的,入内顺序需按顺时针排列。宗喀巴大殿供奉着历届大师**的雕塑和照片,高高的天花板,四周巨幅多彩华丽的藏传壁画使人感受到此地的神圣。壁画中对于鬼神众生的描绘充满了色彩和想象力,金色高耸的大佛神态庄严中透着安详。释迦摩尼大殿旁有一座巨大的转经筒,三人同时手执下端的麻绳才能将其转动。转经筒转动三圈寓示着平安吉祥的好运,同学们也一起转动

起来。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松赞林寺,在这奇特美妙充满艺术情怀的香格里拉,我们升起了“心中的日月”。

在云南,我们的旅程即将结束,这次学习考察活动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组织严密。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对云南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等有了进一步的实地了解,为我们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让我们在艺术思想领域上有了很大的触动,云南-----扎西德列!!

第四篇:云南考察报告

云南考察报告

心城网提供

7月3到了昆明随便吃了点东西就继续赶路到古城“大理”。

一、大理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城内主大街纵贯南北;街道两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联,一派古朴风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光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这种情况,在风城下关更为明显,为避偏西大风,那里正房多坐西朝东。所谓“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个角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

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又一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大理古城是古朴幽静的。城内溪水流淌,使人倍感清新。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休息的佳所,新辟的洋人街更成为外国游客聚汇之处,具有白族特色的小吃,著名的“三道茶”都使人感到别具情趣。西云书院建于1873-1875年,原为云南提督杨玉科私人府第,后来杨被人弹劾,其府第遂改为书院,这是白族民居式建筑,共有房舍百余间,规模宏大,气派壮观。院内保存的“西云书院碑”,全文5千余字,为杨玉科所撰,对研究杜文秀起义及清末大理历史,颇有价值。

大理城街道两旁有无数卖大理石制品的摊店。大理石因产于大理而得名。苍山十九峰,峰峰皆有大理石,大理石石质细腻,光泽晶莹。花纹奇异,色彩斑斓,它的开发利用远在唐代南诏就已开始。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栏板,毛主席纪念堂的毛主席坐像,昆明西山聂耳墓的聂耳雕像等,均为大理石(汉白玉)雕制而成。这些摊店中的大理石工艺品,条屏、笔筒、花瓶等等,其品种花色之多,琳琅满目。

大理的酒吧也是一个看点,由于有很的老外在大理所以酒吧很有偶美的感觉,而且很多老板就是老外。你会有到欧美的感觉,玻璃满满的英文字母、棕红色的木门等处处都体现了欧美的气息。在大理酒吧大都是静吧,以安静的大理古城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二、丽江

我们在大理呆了2/3天后就奔赴丽江了。给我最大的印象的是纳西建筑,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

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

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

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

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

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

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

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近年来,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

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但在房屋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潢材

料。在这些民居里,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常以“三房一照壁”的鲜明特点,赢得人们的赞美。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上端深长的“出

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

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

“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

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

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

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还有摩梭人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摩梭人主要居住在宁蒗县泸沽湖畔,长期以来,摩

梭人依山傍水而居,房屋都为木结构,四壁由削过皮的原木两端砍上砍口垒制而成,俗称木

楞房,屋顶盖板,俗称房板。摩梭人盖房板有特别技巧,滴雨不漏。房屋一般为三坊一照壁

或四合院,分正房、经堂或厢房,宿舍楼,也有人叫花楼,门楼,也称草楼。正房供家庭集

体活动,是议事和炊事及祭祀场所。厢房或称经堂的楼,楼上为喇嘛住房或供佛像,楼下住

单身男子或为客人住房。宿舍楼或花楼,主要供女子居住。门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

厩。摩梭房屋的大门,一般开朝东方或北方。其井院较大,有红白喜事,就在井院举行。正

屋结构复杂,屋后设夹壁,储存食物,并作为老人居室,正屋右侧为家庭主妇的起居室。正

屋内,一角设灶台,灶台项角有一神龛,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高灶台下方设火塘,火塘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混乱。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分左柱右柱。左柱为男柱,右柱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棵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

在举行成丁礼时,男的在左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摩梭人的房

屋建筑结构与宗教信、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丽江有特色的茶室、酒吧很多,其中不乏西洋风格的酒吧。在丽江古城的中心地区--

四方街一带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茶室,这些茶室的主人有很多都是外乡人,在多年前行走了

丽江之后,再也不能释怀,割舍不下这里暖暖的太阳、清灵的空气,而最终抛弃了城市的浮

华和造作,在古城一隅营造出一片心灵的属地。位于四方街附近的新义街密士巷,室内陈设

简洁温馨,木质的桌椅、忽暗忽明的烛光,很有情调的一个地方。而且大多都是闹吧。

心城网提供

第五篇:云南考察报告

云南考察报告

2011年5月28日,xx镇邀请了xx征迁办,xx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一次碧湖镇镇区村“两长”外出云南的考察活动,一行共29人,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先后赴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丽江市、石林等几个州市。实地考察了西双版纳民俗村、石林风景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地,期间观看了《印象丽江》、《澜沧江之夜》等精彩文化旅游精品节目。从中领略到云南这一片古老、壮丽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间江河纵横和物种的丰富。充分体会了少数民族所特有民族民俗文化和人文资源,直观地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二、云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云南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云南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互为平台、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旅游品味。在云南考察期间,无论是进入景区景点,还是走到城市乡村,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旅游活动始终是云南旅游的主轴。云南各地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歌舞、历史遗迹、民俗民风、名人地理、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间工艺品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较好地适应了旅游需求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七彩云南的茶道表演,傣族园的泼水联欢,澜沧江之夜的歌舞表演等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都成为新的亮点,增强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统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和谐发展。在云南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又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驱动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各地都十分重视运用旅游产业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起点地开拓特色文化消费市场。我们考察所到地区在规划、布局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时,都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丽江市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文化和旅游的支柱产业地位,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良好的决策和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强化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职能,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昆明提出打好生态、文化、民族风情“三张牌”,加强对各类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充分展示昆明旅游的魅力。

(三)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以精品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云南各地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加快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培育和建设。推出了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云南民族村等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了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人文资源品牌,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和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等气势宏大、让人震撼,均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热点和卖点。国际著名演艺界人士高仓健、张艺谋联手在丽江摄制了影片《千里走单骑》,并在丽江古城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映式。《茶马古道》、《铁血高原》《一米阳光》等40多个影视剧组到丽江拍摄,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丽江热,丽江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同时借助影视剧的影响也让丽江的地方特色品牌进一步的打响了知名度。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云南各地十分重视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好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和加强学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云南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民间人才济济。闻名海内外的《纳西古乐》,就是纳西族人宣科运用现代商业手段进行运作,成功推出的民族文化品牌。《印象丽江》(雪山篇)600名演员全都是普通农民,来自10个少数民族;《云南映象》70%的演员也直接选自少数民族村寨。为了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文化精品,则聘请高手策划、编导。《云南映象》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印象丽江》则由著名导

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联合执导。云南的旅游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也比较高。考察团所到州、市的接待导游人员都能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景区景点和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介绍得头头是道,而且待人热情,大方得体,让人对云南留下美好印象。

三、收获和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突出、亮点明显,使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经验,找差距;学精神,找不足;学特色,找目标。学经验,就是要学习他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人民群众,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经验,学习他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经验,学习他们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学精神,就是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精神,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学特色,就是学习他们想问题办事情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学习他们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学习他们坚持富生富民相结合、选准发展路子。通过赴云南学习考察,对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旅游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收益增倍的作用,不但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对我们发展旅游业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下载云南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考察报告

    彩云之南,梦之向往 ——记云南考察实践报告 (一) 考察地点:云南 (二) 考察时间:2010.8.15~2010.8.29 (三) 考察摘要 学校以考察的形式,组织我们去了云南。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了解......

    云南考察报告

    彩云之南,梦之向往 ——记云南考察实践报告 (一)考察地点:云南 (二)考察时间:2012.04.10~2012.04.19 (三)考察摘要 学校以考察的形式组织我们去了云南,完成民间艺术考察这门课程。让我......

    云南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云南 我们到云南考察全程用了八天时间。首先我们来到了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昆明市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有2000多年的历史。他地处云贵高......

    云南考察报告(精选五篇)

    4月7日,我们27人的小队伍便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去云南的征程了。以前只知彩云之南,便没有了太多的了解,于是心里充满着期待和兴奋。一在火车上,我们一路欢笑,从没有的欢乐。地处中......

    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2011年4月7日,我们设计艺术学院的第二次写生考察之旅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09级四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奔赴云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 2012年4月5日,2010级艺术设计全体学生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开往美丽的彩云之南的列车,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艺术考察。 本次艺术考......

    云南考察报告5篇

    云南考察报告 环艺071班陈辉20074250127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这一次对云南进行一次为期16天的民风民俗考察,充分了解这里,以利于以后做设计,这一点对于我们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来说......

    云南旅游业考察报告

    2006年6月下旬,绍兴市旅游考察团前往云南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所到之处的旅游业发展经验,特别是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行业管理,给我们许多启示。一、富有特色的昆明旅游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