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常务会确定三措施促旅游业改革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确定三措施促旅游业改革发展
2014年07月03日 0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优化旅游发展软硬环境等三项措施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发展。
会议认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会议指出,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
为此,会议确定:一要以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进一步深化对外合资合作,提升旅游业水平。减少行政审批,在投融资、用地、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二要优化旅游发展软硬环境。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的投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乱涨价、“黑导游”和强迫消费等行为。
三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大力开发老年、民俗、养生、医疗旅游等。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安排学校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好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用创意设计创新旅游产品。让中外游客享受更加便捷安全、多彩快乐的旅游之美
第二篇: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老龄服务体系从城市向农村逐步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渐浓厚。“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订并实施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老龄事业更好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二)做好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定期体检。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更加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
(三)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政策,提倡亲情互助,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
(四)大力发展老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的城市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农村社区。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加快发展护理康复服务。
(五)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增加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设施,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六)完善老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
(七)加强老龄法制建设和法律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会议听取了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的汇报。2010年,五项基金总收入1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总支出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收支相抵,当年结余3761亿元;历年累计结余21438亿元,是2005年的3.9倍。2010年各级财政对五项基金补助19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624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与此同时,社会保险事业取得新的发展。一是社会保险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颁布了社会保险法,修订了工伤保险条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二是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较“十五”期末分别增长49%、26%、71%、89%和123%。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老工伤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相应解决。三是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由2005年的649元增加到1362元。失业人员月均领取失业保险金由2005年的276元增加到495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超过70%,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职工平均工资的6倍。四是五项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接受专门审计。挤占、挪用、骗取基金的违法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基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一要提高基金预算管理水平。今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编报范围,明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编报范围。完善预算编报方法,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二要完善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将社会保险法规范的所有险种纳入管理范围。三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基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四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将基金结余保持在合理规模内。坚持安全第一的审慎原则,在完善法规、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适当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三篇:国务院常务会批准支持西藏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
style=“HEIGHT:20px”class=btn value=打印本页type=button name=print2style=“HEIGHT:20px”class=btn value=关闭窗口type=button name=close2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10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批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10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批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国务院常务会批准支持西藏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会议指出,近年来,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和国家工作中心,深入开展对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加强对重大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大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保障中央政令畅通和加强改善宏观调控、推动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万多人,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涉及债务的地方政府7.9万多个相关部门单位、6500多个融资平台公司、37万多个项目、187万多笔债务进行了审计,摸清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成因及偿债风险状况,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会议指出,2010中央财政管理有明显改进,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增强,但一些重大民生项目管理和财税、金融、投资等重点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中央企业在重大决策、财务核算和内部控制方面还不够规范。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规划方案《国务院常务会批准支持西藏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这些问题暴露了一些制度和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会议要求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一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照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二要切实改进预算管理,大力推进预算公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和使用办法,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特别是对“三公”经费支出等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公开得更详细。三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将具有一般性转移支付性质的专项转移支付调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确定机制,更好地促进地区间财力基本均衡。继续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清理整合。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四要加强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类涉及民生的财政资金,都要切实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执行力。五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始终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切实避免违规决策、擅自决策造成损失或浪费。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对审计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和经济犯罪线索要一查到底。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承担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不仅要坚决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对本区域、本系统内存在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要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对故意推诿、拖延甚至拒不整改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结果的公开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年底前国务院将就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会议指出,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顺利实施。到2010年底,188个规划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09个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871亿元。在中央投资的有力带动下,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56亿元。“十一五”时期是西藏历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大大缓解,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会议批准的《“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针对当前西藏最突出、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妥善处理发展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安排了226个建设项目。“十二五”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十一五”时期大幅度增长,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将加快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会议要求,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推进西藏各项建设。继续发挥中央投资主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支持西藏建设的积极性。加强项目规划与其他有关规划的衔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顺利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3、“十二五”重点矿业项目根据西藏自治区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藏矿资源领导办公室”)的通知,阿里圣拓的《龙木错、结则茶卡盐湖卤水提取锂钾及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纳入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重点矿业项目,藏矿资源领导办公室将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扶持重点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龙木错、结则茶卡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更加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价值。
第四篇:凤阳县旅游业近年来发展状况调查与改革措施
凤阳县旅游业近年来发展状况调查
摘要:凤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境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凤阳旅游经济近几年也虽说得到迅猛发展,取的了不少辉煌成就,但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对凤阳旅游业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调查建议,为凤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凤阳:; 旅游; 开发利用 ;发展建议
引言:旅游业是一个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产业,号称“无烟工厂”,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而我们凤阳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凤阳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曲艺之乡”之美誉,自然、人文资源极其丰富。
一、凤阳县的旅游资源:
我们凤阳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总体来说,本区域的旅游资源分布基本上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东红色”的格局。
(一)“北人文”:历史文化悠久
凤阳自周景王(公元前538年)建钟离城起,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随淮河而兴起,曾作为河运要道,是有名的军事重镇,并多次作为郡、州、府的治所。凤阳县悠久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明中都皇城位于县城西北隅,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是我国历代都城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后来营造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图。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兴寺位于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是明中都皇家主要寺庙建筑。该寺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国家3A级景区明中都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县城中央。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规模壮丽,是北京鼓楼台基的4倍,台基下面开有三个拱形门洞,上面有楼九间,中间门洞上方阴刻“万世根本”四个大字。
凤阳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非常多,本土名人有崔白、朱元璋、徐达、汤和等等,和此地相关的历史人物更是数不胜数,如庄子、惠子、苏轼、闻一多等等。凤阳境内还有庄子和惠子进行哲学辩论的“壕梁观鱼台”、“古钟离城”等一大批具有较高旅游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此外,“凤阳花鼓”是凤阳特有的民间传统舞蹈,全国闻名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远播东南亚。凤画是凤阳县民间流传的龙凤画的简称,因实际以画凤凰为主,故称为凤画。又因此画种源出凤阳,故称凤阳凤画,乃凤阳独有的民间艺术。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研讨价值,尤其是对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和明史的研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二)“南自然”:自然风光优美
凤阳县南部山区,山水秀雅,洞岩幽奇,林木茂盛,禽鸟汇聚,自然风光绚丽。由韭山洞、狼巷迷谷和卧牛湖三大景区构成的凤阳山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
国家3A级景区韭山洞裂于峭壁之上,此洞的特点是:“深、奇、险、大、古、巧”,既不同于江南溶洞,也不同于广西溶洞,它是长江以北唯一发育良好的溶洞,有“江北第一洞”的称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国家4A级景区狼巷迷谷,狼巷迷谷因旧时常有野狼出没而得名。距离凤阳县城35公里,这里既有黄山的清秀,又有华山的险峻,更有张家界的神奇。卧牛湖,原为凤阳山水库,因旁有卧牛山而得其名。山青水秀,水平如镜,宽处浩瀚,窄处如小川。湖四面大部分为平坦坡地,如海边沙滩,是天然的泳场,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绝好去处之一。
(三)“东红色”:改革成就辉煌
国家4A级景区小岗村旅游景区,为中国十大名村之一,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该景区已经形成的有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村文化广场、当年农家等景点。既可以观光赏景,重温昔日小岗村的辉煌,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我们新的时代精神。
二、凤阳旅游的发展现状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凤阳县编制了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东湖湿地公园规划,成立了凤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全县旅游景区(点)纳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升级改造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新建了当年农家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完善了韭山洞、明皇陵、狼巷迷谷等景区(点)的配套设施,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大包干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府城镇、小溪河镇分别被评为省级最佳旅游乡镇和优秀旅游乡镇。
在我们调查的龙兴寺、小岗村以及狼巷迷谷这些旅游景点,发现这些地方的旅游收入每年都节节攀升,不得不说令人欣喜。
三、凤阳旅游的发展前景
(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外部交通条件
从安徽省内范围来看,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邻蚌埠市,西与淮南市接壤,南到省会合肥市130公里,合肥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客源输出地,随着交通发展,可以包容在2~3小时交通通达范围之内;蚌埠更与凤阳县紧密相连(相距25公里),是凤阳县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从交通情况来看,明亳、凤淮、合蚌等多条省际公路在此交汇。
从全国范围来看,凤阳东距南京150公里,古都南京是重要的客源依托地。凤阳对外交通便捷,京沪铁路线穿境而过;已兴建的合徐、蚌宁高速公路也经过凤阳;淮河流经凤阳北侧,可通江达海;蚌埠机场毗邻凤阳。总体上凤阳处于水、陆、空兼备的立体大交通网络覆盖之下,旅游交通的“外联”程度较高,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大区域旅游有良好的外部区位条件。
(二)有利的合作发展趋势
2013年,由中视睿博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金和泰道(北京)文化影视有限公司签约、安徽凤阳皇家影视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凤阳县大明皇家影视城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大明皇家影视城位于凤阳县最佳旅游乡镇——殷涧镇,毗邻狼巷迷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投资50亿元,建设周期6年,内容包括:皇家影视明星俱乐部、皇家武僧影视艺术学院、休闲度假村,大明街、洪武财神塔、皇觉寺、皇家孔雀园、皇家海合塔、朝拜广场、游客中心、石牌坊等。2013年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开工的项目有石牌坊、皇家影视明星俱乐部、休闲度假村、朝拜广场和穿越京沪高铁的连接道路。
2013年6月,凤阳县人民政府和万景旅游控股集团合作签约仪式。按照项目合作协议,万景旅游控股集团投资13亿元,在凤阳县南部山区建设养生养老度假村和景区改造提升项目,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凤阳旅游资源。合作双方将秉承“运动、休闲、生态”的观念,致力于打造华东地区一流的康体休闲旅游渡假圣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投资人看中凤阳的旅游资源,愿意到凤阳来投资建设,这使我县拥有了有很好的融资渠道和外部力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形势。
四、凤阳旅游发展的存在不足
在我们走访发放问卷之后,发现凤阳县的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旅游交通条件差。
除了来往小岗村的道路交通比较方便外,其他多处景区景点的交通条件都令人堪忧。路面又窄又烂,经常灰尘满天,而且路上路标也不明显。无论是路面好的小岗村,还是南边的自然景区,都没有专门的旅游班车。特别是去韭山洞、狼巷迷谷景区,要么自己从凤阳县城包车前往,要么坐县城-韭山洞的班车,实际上往往只能到达宋集街道,如果再往前去,游客就得包车,而且这公交车还破,连空调都没有。
2、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配套设施较差。
目前的旅游景点基本上维持着规模小、档次低、游览内容不丰富的特点,艺术效果差,整体旅游气氛不浓,景区内上档次的宾馆太少或者没有,厕所、饭店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许多地方还相对的落后闭塞,影响了游客对凤阳的整体看法。以明皇陵为例,单一线路,单一景点,没有任何配套服务,除了看看神道,似乎实在没有别的可玩可看可流连的地方。
3、旅游产品开发欠缺。
人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拍拍照片之外,往往希望带一点当地的土特产和纪念品,然而,我县没有专业的旅游产品开发企业,旅游产品几乎是空白,这也降低了我县旅游业的吸引力。
4、票价定位不合理。
总体感觉来说凤阳旅游的门票价格都有点偏高。以明皇陵为例,一条烂路到皇陵,门票要价每个人50元,里面却真的没有太多内容可看,让人产生“被宰”或“上当受骗”的感觉。韭山洞和狼巷迷谷景区,都很值得一玩,但分别为每人60元和80元的票价也让人有些吃不消。让人觉得凤阳就是坑,就这景点也值这价钱,让人产生以后再也不来这的感慨。本县居民“一卡通”以及针对本地大学生开办的学游卡的优惠政策令人欢欣,但我们开创旅游产业的主要对象是外地游客,本地居民更希望能在外地亲友来的时候能把他们带到本县的这些景区玩一玩,而“一卡通”显然并不方便。不信,到真正的老百姓中间去问一问,有多少人办过“一卡通”的?
5、宣传力度不够
就我们学校学生而言我是来到这个学校才知道有诸如龙兴寺、明皇陵、狼巷迷谷,韭山洞等景点的,以前根本就不没听说过,就凭这一点可知对凤阳旅游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加大在本土周边和外地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
五、对加快凤阳旅游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我们走访发放问卷调查后,总结除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交通建设。
能尽量投入资金和人力,对我县各旅游景区的交通线路做进一步的科学规划,加大资金,加强道路基础建设,让来自各地的游客能进得去,出得来,方便快捷。此外,在道路沿途,增加景观树的栽培,加强绿化,不要让游客看石英砂重载车辆呼啸而过,石英砂灰尘扑天盖地,山头光秃,溪水浑浊,没等进了景区或者刚出了景区,游兴便失,影响外地游客的情绪和凤阳旅游的形象。扶持旅游线路班车,开通专门的旅游班车,不管游客多少,保证游客有车可坐,方便出入。刚开始的时候车次肯定较少,节假日稍微增加班次,时间一长,游客自然增加。
2、加大景区配套服务建设
景区之间,科学规划其相互联系;景区周边,加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区内部,配套服务设施要提升档次。让旅客到了景区之后,不觉内容太过单一,而是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有乐的,要考虑男、女、老、少等各种人群的需要,特别是饮食和厕所等配套设施一定要健全,要完备,要方便,让游客玩了还想玩,走了还想来。
3、开发旅游产品。
我县的土特产众多,我们可以开发许多产品,让旅客感受凤阳丰富的生活产品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一类是以御膳麻油、恒裕酱菜、韭山藤茶、梅河梅鱼、梅市咸水鹅、日月牌粉丝、龙浴御液酒、花园湖大闸蟹、凤阳特色花生、三合输水果、小岗村葡萄、小岗菊花茶、小岗粗粮王饮品等饮食类旅游产品,注意提升质量和包装;二是以凤阳凤画、凤阳花鼓、凤阳玉雕等为主的文化艺术类旅游产品,突出凤阳特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三是开发制作犁、耙等小型农具手工艺品和桃花水母形态小手工艺品等的制作和生产,突出纪念意义。
4、合理定位旅游门票价格。
虽然目前来说,我们的旅游收入主要依靠门票收入,但门票价位太高,连本地人都望而却步。可以借鉴商业销售中“薄利多销”的策略,把价位定得低一些,让旅客们觉得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来了还想来,走来会宣传着让其他人来。看似门票价位有所下降,但旅游人数会大为增长,收入自然会上去。
5、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加大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宣传,二是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的宣传,三是加大广播、电视等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宣传,四是通过举办体育比赛、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加大宣传。要做到,通过宣传攻势,让凤阳本地人人人都熟悉,让周边的蚌埠、淮南、滁州、合肥等地的人人人都想来,让本国各地的人人人都知道。
第五篇:国务院确定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措施 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国务院确定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措施 提出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公平。
会议指出,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把提升最贫困地区教育供给能力和最困难人群受教育水平作为重点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会议确定了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措施。一是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布局教学点,按标准配置教学设施和教师。改善寄宿制学校教学、图书、就餐、取暖等条件,加快消除“大通铺”现象。到2018年基本解决县城和乡镇学校超大班额问题。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扩大乡村教师特设岗位数量,采取免费教育、学费补偿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教师。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逐步分类推进中职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推广现代学徒制,推行校企联合,强化实习实训,增强实践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提升乡村高中办学条件,加快实现宽带接入,率先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到2020年使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四是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扩大中西部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五是办好农村学前教育,支持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尤其是民办托幼机构发展。六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增强学生发展能力。搞好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资源中心建设,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比例。会议要求,要强化地方发展教育主体责任,通过改革创新留住人才、用好教育资源。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