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雄》影评
英雄
自从《史记》以来,“荆柯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颂,其中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内核,而“侠”也被定义为“以武犯禁”,武侠文学和后来的武侠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用侠的形象在一定程序上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了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
张艺谋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餐。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
在即将取得成功时选择了放弃,那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啊!要经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能做到啊!“无名”之路,是否值得我们效仿?作为无名之人,当我们在追寻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之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学会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像,就是因为没有了双臂,才给人以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以未完成的形体留给后代,才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所以放弃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由此看来,学会放弃,也需要懂得辩证法的道理。这里,进与退,拼搏与放弃,也是对立统一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在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勇于放弃,就是明智的选择。这里没有绝对分明的,一成不变的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没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记录下来,把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留给后人,这便是明智的选择。这样说来,无名选择了放弃乃是英雄的壮举。放弃年轻时的追求,采取更加适应市场的务实策略走无名之路,把更多一点精神财富留给人间,这样保持了自己的信仰,保持了追求。《英雄》——指引了你前进的方向。
以上内容由小海在hai 's blog影评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谢谢!
第二篇:《英雄》影评
电影欣赏综合作业
——《英雄》影评
由古至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风萧萧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返!太子丹聘荆轲以刺秦王,赠利匕,得燕督亢图和樊於期首级以近其身,欲刺时,失之,惜之!从而“侠”之一字也被定义为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核心。近期我回顾了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这便是一部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背景拍摄的一部华语动作电影。
张艺谋拍的这部电影《英雄》在当时其实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2002年上映的时候,因为剧情的重复拖沓,场内场外骂声一片,但也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并在西方电影市场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时已过迁,现在回过头再来看时,觉得张艺谋真是在用心阐述自己的“侠义”观。电影中无名和秦王三次的对话,每次对话都阐述了不同的侠义精神,并且层层递进,最后上升到“胸怀天下”的大义上来。这样的设计是巧妙的,也是完备的。再加上这部电影里演员的演技、光影画面和配乐均属一流,让我觉得这真是一部难得的武侠片。
《英雄》一剧中无名和秦王的交谈交替讲述了三个与刺秦有关的故事。先是无名虚构的反杀刺秦三人的故事一:先杀长空,再诱使飞雪杀残剑,最后在飞雪方寸大乱时杀之。而秦王则更相信自己的揣测出的故事二:为完成刺秦,无名与长空串通,由己杀之,而后再邀残剑飞雪之一献身,其间飞雪为爱而先伤残剑,再为刺秦捐躯。最后,无名坦诚公开了真实的故事三:为完成刺秦,经过串通,无名假杀长空,后与飞雪联手伤残剑,再于秦军阵前假杀飞雪。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呈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影坛上颇为流行的由不同视角来建构的“分段讲故事”的叙事模式,这种突破可谓是同时迎合了中西方的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
《英雄》中有一个宏大理念,就是残剑写下的“天下”两字。这两个字,令无名主动放弃了刺杀计划,而刺秦故事原有的核心也遭到完全地摘除和偷换。在刺秦的过程中有过这样的一个场景:赵人残剑曾经刺杀过秦王,但是最后放弃了,对于飞雪的质问,残剑说他从书法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秦王不能杀,七国连年混战,百姓受苦,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在《英雄》里,这个宏念大概便是秦王的最后追求:“天下”。
电影《英雄》取材来自大众所熟悉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并不需要翻阅多余的历史资料,观众便能立刻进入电影的文化语境,加上影片中所运用的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独白,也使观众没有任何隔阂感,就能顺利进入情境。它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它在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中国武侠类型片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影片在“天下”的大义与大爱中落下了帷幕。这也便是影片所想向我们传达的道理。
什么才是英雄,唯有天下大义才是真正的英雄!
第三篇:《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
《英雄》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人物张艺谋与2002年倾力打造的作品。他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别样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这里,演绎着“人不离人,剑不离剑”的凄美爱情,阐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剑客友情,传达出“胸怀天下”的悲壮豪情。这是一部借中国古代的传统英雄之“义”,宣扬当代“和平”精神,用现代“英雄”眼光去重新审视历史人物,挖掘不一样的历史价值的影片。
《英雄》讲述战国末年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残剑、飞雪、长空都要刺杀秦王,来自赵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在与秦王对饮的时候,无名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在他的描述下,三位大侠不过是一群自私的小人。但是秦王始终不相信,并道出三大刺客败于无名剑下的另一种版本。在秦王看来,这些侠客都具有非凡的气度,事实也正如秦王所料,是三位大侠帮助无名获得了刺杀秦王的良好时机。无名的杀气吹动了自己面前的蜡烛从而泄露了他的动机。无名决定孤注一掷,但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劝说自己不要刺杀他。因为秦王是唯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残剑知道无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英雄》借无名,秦王之口讲叙无名如何击败长空、残剑、飞雪及其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辅之以残剑之口回忆往事,每一个叙述者的闪回也充满着个人经验,并且出于各自的目的而进行人为的改造,使之与客观事实似同似异。但最后却以一个权威性的故事讲叙整个事件,这样使影片跌宕起伏,却又明白清晰。
强烈的视觉盛宴:颜色参与叙事。
毫无疑问,《英雄》是视觉的盛筵。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看电影》是这样评判《英雄》的色彩运用的:“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在细细观看过程中,我将其逐一分析了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的原因。列为一下几点:
第一种色彩:红。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这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第二种色彩:蓝。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这是秦王发现了无名真实的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稳,英雄惜英雄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顶点。
第三种色彩:绿。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朴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绝美。
第四种色彩:白色。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仿佛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苍白的现实逐渐展现,最后残剑飞雪在沙漠中相拥而逝,在哀转忧伤的音乐中,让我们深深体会美丽宁静的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提到的黑色。《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黑色被导演认定为秦朝的颜色。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身穿黑色的无名代表了坚韧、刚毅、以及最博大的胸怀。黑色是一个很强大的色彩,深邃、神秘、暗藏力量,在只适用黑色而不用其它颜色的时候,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开篇的黑色主调,使得整部影片带上了历史剧特有的那份厚重感。沉稳,霸道,一如踏平六国的秦军铁骑,一如一统天下的秦王,无人可撄其锋。
影片多次使用重复蒙太奇,叙事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英雄》的叙事蒙太奇是通过张艺谋所擅长的色彩控制而实现的,主要是关于残剑和飞雪的故事,角色的不同语境中的色彩环境也尽然不同,无名讲述的第一个版本以红色为主,显示出故事躁动、热情、暗潮汹涌的特点;秦王讲述的版本则是绿色、蓝色,昭示着猜测、神秘、忧郁的特征;无名在最后讲述的,则用了白色,意象相呼应,而且在主题表达上使得情绪渲染更为通透。最后再举一个关于语境的例子,就是“意念中的打斗”所用的黑白画面和慢镜头,基本上就完整了。
第二点就可以说说微观的理性蒙太奇《英雄》中理性蒙太奇表现得最完整的是章子怡和张曼玉的打斗(不要一听这个就想到红叶红叶)要提出一个比较小的点:两人的第一个回合,飞雪的头发断了一缕,此时镜头的顺序是头发——曼玉——子怡——全景——头发——曼玉说:既然你找死——子怡——头发——曼玉说:我玉成你——子怡——两人中景,刀已到!——头发落地!——飞雪出手。还有李连杰展示剑法那几次。
第三点可以说表现蒙太奇了,或者就说蒙太奇在《英雄》中的“表现主义”特征,从抒怀功能上说,就很多了。最后一节无名赴死、老者报信、秦王含泪。
第四点多次使用了重复蒙太奇手法,尤其是在射箭那个画面,还有士兵们一起喊风,大风的时候。还有在秦王面前蜡烛的摆向重复了很多次,都是使用了重复蒙太奇手法。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的未来。
第四篇:《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
自从《史记》以来,“荆柯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颂,其中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内核,而“侠”也被定义为“以武犯禁”,武侠文学和后来的武侠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用侠的形象在一定程序上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了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张艺谋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餐。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在即将取得成功时选择了放弃,那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啊!要经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能做到啊!“无名”之路,是否值得我们效仿?作为无名之人,当我们在追寻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之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学会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像,就是因为没有了双臂,才给人以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以未完成的形体留给后代,才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所以放弃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由此看来,学会放弃,也需要懂得辩证法的道理。这里,进与退,拼搏与放弃,也是对立统一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在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勇于放弃,就是明智的选择。这里没有绝对分明的,一成不变的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没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记录下来,把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留给后人,这便是明智的选择。这样说来,无名选择了放弃乃是英雄的壮举。放弃年轻时的追求,采取更加适应市场的务实策略走无名之路,把更多一点精神财富留给人间,这样保持了自己的信仰,保持了追求。
《英雄》一出,竟然引起此一番天下论争纷乱!谁都能看得出来,《英雄》不是来讲述什么刺秦、复仇抑或爱情之类故事的。尽管影片中有刺秦、复仇、爱情的镜头。但是张艺谋不过是借助这个刺秦的外壳、复仇的表象、爱情的幌子,来表达一个大写的境界。张氏这一回的艺术之“谋”,玩得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写意”笔法,把中国的哲学、文化、历史等等诸多元素浓缩在如此这般美轮美奂的画面意境当中,倘若你不具备一点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的粗浅底蕴,你将只能看到这部影片的外壳、表象和幌子,你就因此而会对影片表示不十分满意,以为张艺谋丢失了深厚的功力。更有甚者,还会窃笑张艺谋必定中了什么“九阴白骨掌”之类,这一回必将弱到了极至,“不堪一击”了!
然而,《英雄》自有内力,其艺术神韵在影片整体中无处不在却又藏而不露。张艺谋口口声声“拍了一部商业片”,其实并非实话。他只是希望影片取得商业成功而已,他从不喜欢玩深沉,他的作品从第一部《红高粱》开始,就给人一种情绪的宣泄,讲究的是大俗大雅。而纵观他的所有作品,《英雄》是最像《红高粱》的一部,但又绝非重复和倒退,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张艺谋一贯追求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语境效果。而《英雄》的突破,则达到了又一个新阶段的高峰。
一:庄子学说——哲学境界:从《说剑》到《天下》的相融 影片中,那一个大大的 “剑”字,是主要的道具。无名为探“剑法”而特去赵国向残剑求得此字。张艺谋通过人物无名之口说出“剑字一共有十九种写法”并非仅仅是展露一点历史细节,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个“剑”字的书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蕴。
影片将人物在赵国书馆求字的过程表现得惊心动魄:剑法在书法当中可寻,书法又在万箭穿堂之时形成。所谓“剑法”的几重境界,实乃人生的几重境界。你看那万箭穿堂时刻:老者岿然不动,残剑举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书写。表面看这只是秦军攻赵的阵势,内骨里却有无尽的禅机与“悟道”,是为秦王后面的“天下”理论做铺垫的。
查阅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论著,正有《说剑》、《天下》二篇。几乎与《英雄》的主要情节,思想脉络完全一致。原来,影片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把一种哲学观直接变成了影像艺术;原来,无名的“十步一杀”直接取自于庄子的行为;原来,片中秦王“终于悟道了的”几重境界正是庄子所述;原来,张艺谋深悟庄子学说的精髓,借助于他的“天下”学说演绎自己影片中的“天下”观念!这里不得不复叙一下庄子的故事:赵文王喜欢剑术,门下聚集剑客三千,每日对击,死伤无数。庄子扮作剑客前往与大王“说剑”:号称自己的剑法“十步杀一人,千里无阻挡”。赵王兴奋,挑出剑客与他比试。庄子不动,却说自己有“三种剑”,一种是“天子剑”,一种是“诸侯剑”,一种是“庶人剑”,他分别论述三种剑的不同制造和用法,说服了赵王以“天下”为重,不再玩剑,不再杀生。而《英雄》显然就是将庄子的这个故事移植过来,通过几位剑客在“刺秦”过程中的转变,用现代电影手段演绎了庄子的“自然”、“无为”的哲学理念。
这个哲学境界就是自然生态,就是天下和平!这是真正的侠情义胆,现在可以理解张艺谋何以要选择九寨沟等处景点拍摄“风光片”了吧!他是要展示庄子哲学的“顺应自然、反对人为”,他是要将庄子的“无为”变成影片中的“不杀”,将三种剑变成剑法的三重境界,你就不能不佩服他的深厚功力。
二:琴棋书画——文化境界:从民俗文化到民族文化的升华 张艺谋为表现《英雄》的规定情境,将最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尽皆揉入影片的情节进展和人物行为当中,使影片从头至尾充盈着中国文化的氛围。古琴、棋谱、书法……与片中的几位剑侠乃至作战阵势,在张艺谋的语境下竟然如此和谐统一。如果说他以前的许多影片的酒坊、染坊、大红灯笼等等,还只是一些民间民俗文化的体现的话。那么,在《英雄》中,他要凸现的,却是我们的大民族文化。所以,当秦军将士在风沙漫卷的战场上高呼着“风、风、风,大风、大风、大风”的“号令”而万箭齐发时,虽感觉到那是张艺谋惯用的手段,却又免不了再次被他震撼心灵。
长空与无名的那一场伴着古琴的决战,拍得是何等绝妙。尽管此段落只是两位武林高手一展“绝技”之“武打”。然,在张艺谋镜下,却秉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大写意手法,忽然撇开具体的“十八般武艺”,决战于一种非凡的“意念”之中。此时,镜头由彩色转为黑白,人物由现实进入梦幻,动作由激烈瞬间凝固……此刻,观众的心不能不同样在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此时此刻,画面“单调”了,语言“停顿”了,一切似乎变得十二分的简单。然而,此时无色胜有色,此刻无声胜有声!便是中国画的留白而不白,中国文化的“化实为虚”而不虚,全部在此一镜之中得以神奇体现。那一种空灵那一种深邃那一种悠远……其语言之复杂,其内涵之丰富,怎能不让人叫绝。
什么叫“出神入化”?什么叫意境深远?一种属于中国人的、传统的文化认同感会随同影片多处这样的镜头而让人激动不已。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某种奇观,稍稍有一点中国文化常识的人怎么会看不出这样的文化?然而,那么多经历过我们的高校教育的“泱泱学子”们,对此文化意蕴却毫无反应,却只看到“简单空洞单调”,不能或者不愿意领会其间奥妙,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还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三:诗情画意——艺术境界:从色彩的形式包装到风格样式的形成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此乃一切艺术创作之规则,电影艺术同样如此。一部电影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当依作品风格而定,一部作品选择什么样的风格,又当依作品表现内容而定。张艺谋自然深谙此道!他选择武侠,选择浪漫,来满足自己很久以来的一个梦想:就是创造出一种既属于中国文化的,又合乎世界潮流的,还体现张艺谋自己个性追求的类型作品;他又选择历史,选择传奇,来承载他所要表现的武侠与浪漫。但艺术创造又是要突破常规的,张艺谋显然是一个既不愿重复别人又不愿重复自己创造型人才,所以他必须为《英雄》寻找到一种与题材体裁完全契合的表达方式,就是影片的形式包装。
喜欢或者不喜欢《英雄》的人,在这一点上却惊人地统一:都不能不承认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不能不承认其视听效果的蔚为壮观。大漠风烟、秦王军阵,九寨风光、平湖出侠,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的未来。这一点,影片主演张曼玉有深刻领会,她在影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说:《英雄》其实是一部“很未来的电影”。是的,张艺谋正是以未来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如梦如幻的又一种风格样式,又一种影片的类型。
只有在如此的类型与风格样式当中,人物的所言所行,剧情的结构方式,情绪的渲染波动等,才显得和谐得体。张艺谋利用这种风格样式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追求,这与他自己先前多部作品的现实主义追求完全是两码事。但却再次证明了他的艺术才华的多面性与多变性。
第五篇:2019《烈火英雄》影评
电影《烈火英雄》于8月1日正式全国公映,影片以“大连7·16油爆火灾”为原型,讲述了沿海油罐区发生火灾,消防队伍上下级团结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维护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的故事。
《烈火英雄》电影故事原型——大连新港大火实录!
在这世上,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对生命的渴望,只为了多照顾一下年迈的父母,多陪伴年幼的孩子,这是人最原始的本能。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称为“逆行者”,他们逆火而行,向死而生!这群人和我们一样有家庭、有朋友、有压力、有对生的渴望!唯一的不同,无非是那份时刻担在他们双肩上的责任。他们是消防员,是名符其实的“烈火英雄”。
一部好的电影最大的成功在于触动,直击灵魂的触动。而往往越是贴近生活,越是能引起共鸣。影片《烈火英雄》通过刻画一群面对火海奋不顾身的消防队员,来为我们进行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在叙事上多线推进,相互独立的发展中逐步推动着整部影片主题的升华。线索的核心推动力在于人,为了支撑影片脉络的发展,对人物塑造上进行着精雕细琢,其所追求的不是一群去仰望的“英雄”,而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当主角不再无所不能的时候,人物形象才能不知不觉的走进观众内心。
影片中,无论是江立伟临危受命的义无反顾,还是马卫国逼到绝境的死守明志,亦或是郑志生死关头时的舍生取义,他们都足以拥有英雄的头衔,而从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塑造一名英雄并非难事,但想要塑造一个并不完美,但是有灵魂、有着人物弧光的真实队员,需要主创团队沉入生活中,细微的观察与推敲,对于人性善恶是非中一丝一毫的准确拿捏。想要塑造一个英雄人物,必先去塑造一个真实的人格。往往在观众因角色的英雄行径而触动时,除了折服于英雄的奉献与勇敢外,更多的是他们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与辛酸。
作为影片的第一视角,江立伟承担着推动主线,引导观众的核心作用。而出场便设定为英雄的他,由于一次指挥错误导致新兵牺牲后,人物的性格、行为便开始出现了转折。当镜头定格在江立伟与牺牲队员的亲属擦肩而过时,一个中景镜头将痛苦内疚的江立伟和伤心欲绝的老人框在一起,中间的转角将二者割裂开。他开始了逃避,来到郊区消防的东山中队,从基础做起,还得面对一些异样的目光,甚至于在自己的儿子面前都无法抬起头来。因为创伤性心理障碍,江立伟无法像从前那样无畏的面对火场,内心的封闭、对于生命的谨小慎微……
郑志,一名即将退伍的消防队员,是一位用行动触动所有人的烈火英雄。与江立伟不同,郑志从出场开始就是被大家嘲讽的对象,训练的失误让全队陪着一起受罚,没有什么雄图大志的他,只想安安稳稳回家陪伴父母,甚至于在所有队友冲上一线时,也只能被安排去打泡沫。在灾难爆发前,有个不起眼的镜头,郑志在消防车库偷吃鸡腿,警报拉响后,把还没来得及吃完的鸡腿给藏在了鞋里,一个看似滑稽的镜头,却为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
影片所刻画的这些英雄都被置于这些生活化的环境之中,其中所布置的矛盾冲突,因真实且贴近生活而更加令观众有代入感。而还有另外一批人,在影片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强调,他们的行为看上去似乎是对人性自私的揭露,但更深层上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真实。“你根本不了解消防员!”这句带着愤怒和失望喊出的台词回应着火锅店老板、回应着油田经理,回应所有对消防工作有着误解的人,也回应着一份英雄难言的无奈。
当灾难来临,汹涌的火焰试图吞噬整个油罐区,无论是火场里的消防队员,还是市区逐渐慌乱起来的群众,都仿佛被炙烤于烈火之上,在千钧一发之际,江立伟重新面对了自己,帮身边的队友逃出了火海,毅然用生命扛起了自己的使命。郑志不再怯懦,义无反顾的为队友撕开了一条生命之路。马卫国不再抢功斗胜,用血肉之躯坚守最后一道防线。
影片之前点点滴滴的人物铺垫,都成为了高潮部分迸发的情感点,一个完整的英雄人格也得到了最后的升华。再看火场之外,身为军属的李芳,同样也是一位母亲,在孩子走丢的紧要关头,军属的责任和孩子的安全在李芳的内心斗争,最终她选择了把生的机会交给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与此同时,救了江淼的那对老夫妇,虽说老太太嘴上刻薄,但当江淼哮喘犯了的时候,内心的柔软与善良在情不自禁的微笑下,哪怕隔着病房的玻璃,也丝毫没有减弱的触动着观众的内心。相比之下,当李芳等人在小卖部门口被拒时,镜头将李芳和玻璃门里冷漠的众人框在一起,透明的玻璃门仿佛是导演所划下的人性界限,看似犹如无物,实则如隔天堑。
完整的人性弧光是人物塑造的根本所在,在影片《烈火英雄》中,一场灾难仿佛更像是人性的熔炉,熊熊的烈火只为锻炼出更纯质的灵魂。消防,一个与火打交道的职业,影片中所刻画的每一个人都始于平凡,又归于平凡。本片更多的是在去刻画一些平凡真实的消防员形象,所谓大道至简,只有还原生活的真,才能突破艺术的美。江立伟面对火场的心理障碍是真,马卫国的好强斗胜是真,徐小斌家庭经济拮据是真,还有那放在郑志头盔面前的鸡腿也是真……当所有人去关注他们成为英雄的荣耀时,他们那些平凡和真实又是否有人想起?当灾难降临,当烈火燃起,他们会成为人们的守护者,在冲进火海那刻,浴火即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