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全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建构
第二章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一、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方法的含义: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方法”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方向”或“道路”,从词义上看,就是沿着某一方向或道路行进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方法也叫方术、方略或方法。用现代语言讲,方法就人的活动的步骤、程序、格式。
方法的特点:①工具性:方法不是实体因素,是知识工具;②中介性:方法介于主客体之间,是主体、客体和各种实体的关系因素;③动态性:方法在实践中、在活动中存在;④客观性:方法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规律的自觉运用;⑤辨证性: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彼此相互关联。
二、方法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方法论:方法论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和功能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系等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简言之,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程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变化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依据、功能和特点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问题。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永定县城关中学 吴凤英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
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3.教学对象
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
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2.构成
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
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3)学法指导
① 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
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② 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
发现和解决问题
③ 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探索,敢于发
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载体,是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不能忽略板书设计。
(三)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以目标为导向,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构成中通过不断地反馈调控来实现的。
能够使教师在目标的指导下理性的教学,因此对每一个环节中的教学目的都应有充分认识,在过程设计中要增设教学目的。
(四)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评价:
一是在设计完成后、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能够帮助设计者在实施过程中应付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进行二度创造;
二是在教学过程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只有通过反复评价,教学设计才能日臻完善。
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一)学好课程标准
处理好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之间的关系;
读懂课程的阶段性导言和内容标准尤为重要。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对学生与教材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1.确定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与课程标准的差距及应对策略,以大多数学生为主,找到授人以渔的方法;
2.新课程改革把教师定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
(三)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 1.目标要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要求; 2.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 3.以学生的兴趣要求而非教师的要求为指导;
4.应涉及学生的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技能; 5.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进行管理,包括课堂组织形式、课堂良好氛围、问题的有效调控。1.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表现在:①增加学生参与;②教学的紧凑性;③教学的流畅性
2)争取更对的学生投入学习,表现在:
① 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师要关注全体、民主平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
的主动参与。
② 上课时维持全班的注意力,讲课声音要大。2.由传统课堂教学的“静”到新课程的“动”。
静: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围绕教师。
动:指教师的角色要有一个转变,要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调节教师行为。1)“支持型”&“防卫型”课堂氛围 “支持型”:①教师与学生充满信心、相互信赖; ②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
③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
“防卫型”:①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
②教师对学生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
③学生有应对教师的策略,教师对学生有操作性的行为。2)师生关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情感教育;学会欣赏学生,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3.对预期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1)学生的课堂吵闹问题。
首先要分析学生吵闹的而原因;并注意学生在吵闹时正在做什么。
积极因素:①说明课堂气氛民主轻松;
②说明学生思维活跃;
③学生参与意识比较强;
④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消极因素:①任课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问题;
②学生捣乱;
③偶发事件;
④个别学生想引人注意。
2)处理好学生中的别样声音。原因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要鼓励具有质疑的声音。
3)做好学生厌学问题的分析对策。
学生厌学问题有三个层次:①厌学;②主动性差;③没有学习方法和能力。
两种原因,导致两种倾向:①教学水平高,则与师生关系融洽;
②教学水平低、脾气差,学生厌学情绪高。
(五)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1.教师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优点)很经济地同时向很多人传授知识;
(缺点)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
2)讨论法:面对面交流、讨论;教师指导、组织、提供信息;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生能
倾听别人的意见,批判性观察,形成自己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新课程中教学方法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每堂课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设计学生活动的主题,且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创造性的理解; 2)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提高师生间
互动。①创设学生感兴趣、关心的问题;②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善于质疑问题;
4)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强训练。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思想品质、智力、能
力的差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5)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
6)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质疑,要允许、鼓励、引导。3.多媒体教学设计 作为教学辅助性手段,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与教学反馈
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评价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评价有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
评价方法:小测试、小组评议、自我评价、课堂观察。
专题二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力求整体性
1、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均衡性: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达成,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
重过程与方法。
2、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整体联系性,教师做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因材施教”,终身学习。
二、教材文本的分析与处理:彰显开放性
1、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具有创造性与开放性。
①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与开发,是衡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因素。
②操作性教学范式:a.对教材灵活应用,依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调整教学进度,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资源;b.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事性,适当“增、删”。
2、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要具有策略性和生成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凸显动态性和政策性。
教学设计要不断修正、补充,要时刻保证思维的清晰性。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营造和谐性。
1、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谐;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有一种宽松的氛围、教学情境和谐。
2、①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学习;②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性的研究性学习;③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五、教学设计的评价:促进发展性。
要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均衡提高、全方位发展。不能只偏爱某些人、发展某些特长。
专题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方式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1.特点:①以问题为主线,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是教学延伸,目的是“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自主学习
②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由信息被动接受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2.步骤:①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②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③自主谈究,自我纠错;
④协作学习,互释疑难;
⑤交流反馈,完善总结。
二、以场景再现为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
从两个视角出发,分为功能设计和方法设计 1.功能设计:创设情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
①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内容,使学习水到渠成;②引发思维。2.方法设计:用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有以下方法:
①语言描绘法:用规范、幽默、精美、形象的普通话,和内容深刻、丰富的语言;
②画面再现法,如漫画、多媒体等; ③有意示错法:教师故意设置一些学生能自行发现的错误。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构成一个学生的共同体,实现思维上的互动。方法:
1.趣味引“动”法:用感兴趣的事例,把学生带入知识的学习当中,如寓言、典故、时政材料、漫画、幽默小故事。
2.问题激“动”法:用问题来激发学生互动,问题由师生双方提出。
四、以开放试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
1.开放结果:答案不唯一,追求过程,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结果。2.开放方法: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同一方法解决不同问题。
3.开放内容: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有关,以教材为载体,但涉及不深,教师可以扩展延伸,对知识二次加工再造。
篇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技术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五、学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
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究
学校名称:学科名称:年 级:姓 名:指导教师:
广元外国语学校
思 想 政 治 高 中
张 伟平
张 德 志
2012年04月
[摘要] 新课程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导向作用,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提高学习实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互动成为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坚持实效性原则的前提下,明确教学具体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学提供正确导向。
[关键词] 新课改
实效性
思想政治
教学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tics teaching explored
Abstract the new courses adhere to knowledge, ability and 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the unified,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give full play to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riented functions, demands to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and clear goals and content,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to reduce the learning load overweight,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thought political foundation laid.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ackground, how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and grasp the teaching interaction become the teacher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On the premise of principles of effectiveness, clear teaching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grasp the depth and extent of teaching, provide the correct direction for the teaching.key word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前 言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旧版政治教材相比,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倾向于自学,资料选取也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将课程标准的规定细化和分解为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而新教材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政治的社会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新教材不再仅仅是强调老师的教,还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教与学充分结合。新教材不但保留了旧版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还增加了文化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新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导向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做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熟悉课程内容、把握教材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相当完善,资料选取也更加科学,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更加便于学生自学,时代性较为鲜明。教材内容前三个模板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的常识,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呼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三个课程模板的核心。而第四块中的哲学知识则是前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是学习这三部分内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合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新教材突出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课程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多的掌握课本外知识,并且熟悉国家的经济制度与政策,掌握经济学知识,熟悉国家制度与机构,以便准确理解和掌握教材,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新教材与旧版相比突出的特点就是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自学兴趣,在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注重思想教育的材料,从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上让学生去掌握教材的基本理论,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新教材中,插入了不少形象图片,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图画使抽象的文化现象更加直观,学生通过图画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知识点。
二、把握实效性、明确教材要求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线。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来讲,要增强教学实效性就必须坚持凸显观点、关注过程、重视结果的基本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方面。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教师必须围绕这一目标,紧抓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与资料相结合,详尽的教授给学生。教育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的过程,在这一双向过程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走进学生的世界,因此,教育应该是学生沟通现实生活与书本之间的渠道。《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要求“要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新教材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来整合书本内容,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抓住重点、理解难点,讲述表象、提取本质,联系时事和生活,详略得当。新课程内容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新教材只为学生学习有关的生活主题提供必要但并非系统的只是,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当把握知识的意义,而不要迷失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众多目标中,选择何类知识作为讲点,关键是看知识点的意义与价值。思想政治课应当以基本观点为根本,教师也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设计教学流程,采取教学方法。如果只从应试教育的目的出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将会难于应付和理解,也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的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提倡和讲究教学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艺术依赖
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参与,要求教师放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克服教师“填鸭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性原则,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总结知识点,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确定掌握书本内容人具体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应用内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中政治思想教材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寻求答案、领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案例与问题,采用启迪思维的教学设计,在促成学生阅读、促进教学互动与合作探究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新课程不仅强调教师的教,也注重学生的学,只有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知识要点,实现教学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努力去解决问题,达到深化知识与提高知识记忆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媛媛,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介的探讨 [J],载《中国科技教育》2007年第9期。
[2]魏则胜.陈惠芳,中学政治课教学现在与改革对此初探 [J],载《青年探索》2002年第5期。
[3]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案导读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孔令金,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探讨 [J],载《文教资料》2006年第3期。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
1.1 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规律和矛盾。但部分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立场不坚定;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快,但部分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不能理解。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政治淡漠,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和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从价值观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优先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大学生追求更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发展不平衡,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且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偏重个人发展。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从注重知识的价值,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获取知识只是为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做铺垫。合理的利己主义,逐渐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道德品质缺失,守法护法意识淡薄。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准普遍不高,有的缺乏最基本的公德修养。一些学生不肯吃苦,劳动意识淡漠,不以克己、勤俭、吃苦、谦虚等为美德。缺乏自觉主动的劳动意识;毕业择业时眼高手低,没有好待遇的工作不愿意去选择;不想付出得回报。是非观念差、对法律理解肤浅,缺少自我控制。
1.2 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基本因素
1.2.1 内在因素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大学阶段,每个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观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简单说,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或者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也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
三、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
1、目标导向
2、价值导向
3、行为导向
(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
1、对政治方向的规范
2、对思想观念的规范
3、对道德行为的规范
(三)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
1、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2、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合理建构作用
3、对个性化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一)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三)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
(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五、初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其主要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人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六、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七、教学目标的涵义
教学目标,是教者预先设想和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己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八、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概念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修养品德和陶冶情意的过程。
九、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涵义:理论联系实际方针是指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密切联系实际讲好理论,又指导学生把已学好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针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十、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1、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与学校教育“以学为主”的教学规律相符合2、以课堂教学为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全部教学的中心环节
十一、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
一般的课程,按教学任务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称为综合科或混合课。一节课内以单一的教学任务为主的课,称为单一课。
几种课型:绪论课(导言课)、授新课、讨论研究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综合课。
其中前六种是单一课型,后一种是综合课型。
十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十三、教学模式概念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经典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十四、启发式教学模式
(一)含义: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此来探求新知识、培
养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关系
启发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方法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凡是启发是教学方法,在性质上都
要体现启发性质:在思维方向上要体现“内因论”,认识主体是学生;在操作方法上,要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启发式教学没有指定的、固定的操作程序和环节,它的基本
教学思想都渗透在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之中。
(三)启发式教学的特征
1、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2、启发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动力的能动性的作用
3、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
(四)启发式运用要求
1、形式与实质有机结合2、通过启发与引导,使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3、教学的方法、措施要灵活得当
4、启在要害处,抓在点子上。
十五、案例教学法
(一)含义: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
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1、案例课程设计阶段
(1)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行为教学目标
过程教学中的目标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情意目标
技能目标
2、选择案例阶段
(1)案例是一个故事,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2)案例内容要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相
适应,案例选择教学目的性必须明确(3)案例要有典型性(4)案例是真实的、近几年发生的故事
3、案例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第二,学生的准备工作
(2)案例分析阶段。第一,组织教学。第二,进行案例分析。
(3)做出案例分析结果。
4、布置作业阶段
5、教学的评价与反馈阶段:一是评价学生,二是教学评价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增强了教学情境的凝聚力
2、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互相沟通和合作,提升了群体的智能开发力
4、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
十六、情感教学模式
(一)含义: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
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
(二)情感教学的建构
1、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情感目标
(1)情感目标水平层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接受、反应、态度
(2)确立思想政治学科的情感目标的内容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
3、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育
4、选择情感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情感需要
5、创造学生自主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6、通过评价活动,体验情感教学
(三)情感教学的特征
1、以智育情
2、以意育情
3、以情育情
4、以境育情
(四)思想政治学科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2、情感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加强情感教学,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
十七、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1、讲述讲述就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用形象、生动、通俗的词语描述所讲对象。
2、讲解讲解就是教师对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等,进行说明、解释、分析、论证等。
3、讲读
4、讲演
5、讲评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问答形式而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也称“问答法”。优点:(1)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能根据教师提问的问题进行积极思维;(2)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传授知识的效果及时得到反馈;(3)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谈论法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进行争论、商讨以弄清问题或提高认识的方法。优点:(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使学生在愉快、兴奋的讨论中吸取知识;(2)由于学生在讨论中经过独立思考,所以对问题的认识就比较深刻;(3)通过讨论,能提高学生自我思想评价的自觉性。
(四)读书指导法
(五)演示法
(六)社会调查法
十八、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首先,要介绍教材的版本,其次,说明本节教材内容在本课节中的地位及作用,再次,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知识点、教育意图等。
(二)学情分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内容的熟悉掌握情况,学生对学习该内容的态度、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心理情况、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等。
(三)教学目标特点:指向性、客观性、整体性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观点、事实等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应得到的表现和提高。
(3)情意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心理情感和思想意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和提高。
(4)品德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教学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经常出现、是目前和今后非常有用的知识,它是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如关键性的概念、观点和原理等。(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即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或理论问题。教学难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是(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上较难接受的理论认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学选择
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选择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
选择教学方法。(2)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身心特点来确定,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来确定;另
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3)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
学目的。
(六)设计板书
(1)板书要完整、概括地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板书的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
(3)板书的设计要合理。板书分为正板书和副板书,一般正板书的字写在黑板左侧,主要按教材结构
顺序写出概念原理、知识等。副板书为辅助板书,可写在黑板右侧,随写随擦。
(4)板书要写得规范、工整。
(七)教学资源
(八)教学设计理念(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人才观、现代教学观)
(九)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
(十)教学效果训练
教学效果训练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为了克服遗忘、强化理解、巩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
(十一)教学资料拓展
教学资料拓展,实在课程结束后补充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补充拓展的资料中有更大收获。
(十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和检查反思教学问题的过程。
十九、说课
(一)含义:所谓说课,就是在备课时或在评课前,由授课教师谈谈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
(二)内容:
1、说教材介绍教材的版本、地位和作用
2、说学情介绍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思想和心理情况
3、说教学理念(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2)、、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3)、、树立现代教学观○把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突出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教会学生学习
4、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说教学流程
(1)、教学指导要精当适度
(2)、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3)、教学节奏要和谐○教学内容之间的起承转合的过度节奏。
○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
○语言节奏的和谐
○师生情感要和谐
(4)、教学实践的分配政策
6、说教学方法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的依据是:(1)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来选择方法(3)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师风格选择教学方法
7、说学法指导
8、说教学效果训练
9、说资料拓展
二十、导入的艺术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2、新颖性
3、趣味性
4、简洁性
(二)导入的主要方法
1、温固导入
2、设疑导入
3、激情导入
4、事例导入
5、直接导入
6、直观导入
7、引文
导入
二十一、讲课的艺术
(一)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增强有效性
(二)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三)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四)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
(五)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六)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二十二、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语言简洁
2、选准时机,把握分寸
3、面向全体,灵活多变
4、启发诱导,气氛和谐
(二)提问的主要方法
1、温故知新式
2、事例引发式
3、递进式
4、比较式
5、聚合式
6、辐射式
7、反话式
二十三、举例的艺术
(一)举例要有科学性
(二)举例要用思想性
(三)举例要有启发性
(四)举例要有典型性
(五)举例要有趣味性
(六)举例要有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