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权法名词解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2: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产权法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产权法名词解释》。

第一篇:工业产权法名词解释

工业产权法名词解释

1、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或者说,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2、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指一项由第一次申请专利、工业设计或商标触发的,有时间限制的权利。

4、专利权人有权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

5、是指在商标权有效地域和有效期内,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类商品上使用与其商标相同的商标。

6、是指作者具有许可将其作品以另一种表达方式再现的权利。

7、是一个以新产品或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8、是指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以前不为公众所知、也不属于现有技术的属性。

9、邻接权:亦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虽非著作权,却是与著作权相邻、相近或类似的权利。

10、是对生产、建设、商品流通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以及对技术文件常用的图形、符号等所作的规定。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技术开发、重复劳动、重复性服务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的规范要求。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11、是指未经专利人许可,在自己的商品或其包装或与相关的广告宣传中使用他人的专利标记或专利号,使人误认该产品是他人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12、工业产权是指工业、商业、农业、和其它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

13、职务作品: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职务作品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紧的连在一起,它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安排其雇员或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任务而创造的成果。职务作品即非公民个人的作品,也非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委托的作品。

14、强制许可使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作品的使用者基于某种正当理由需要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经申请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即可使用该作品,无需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应向其支付报酬的制度。

15、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依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者在利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尊重著作权人其他权利的制度。

16、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它们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17、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组合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18、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19、先申请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给最先申请人。

20、国际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第一次在某国提出专利申请后,在优先权期间内,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向另一国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优先权。

21、单一性原则:指一份专利申请文件只能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即:“一申请一发明”原则。

22、本国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在某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后的一定期限内,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又向该国专利局提出后一申请的,依法所享有的优先权。

23、专利权穷竭:专利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制造的专利产品(包括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场后,任何人对该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且不构成侵权。在专利理论中,这种制度就是“专利权穷竭”。

24、独占许可:是指专利权人许可被许可方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以合同约定的使用方式对专利进行独占性实施。与此同时,不仅专利权人不能再许可第三人以同样方式实施该专利,而且专利权人自己也不得实施。

25、防御商标:防御商标是同一商标所有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注册使用同一个著名商标。

26、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是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而使用的商标。

27、证明商标:证明商标是用以证明商品的来源、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密度或其他特征的商标。

28、服务商标:是服务性行业所使用的区别标志,即提供服务的人在其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标志。

29、集体商标:是由某一集体组织所有,其成员共同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商标。

30、先申请原则:是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

第二篇:思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2.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3.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4.爱情的概念: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5.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6.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7.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两种原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二是诉讼离婚。

8.无效婚姻:是指欠缺法律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味道法定婚龄的。

9.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基本原则:意识平等原则,二是自愿原则,三是公平原则,四是诚实信用原则,五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0.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四项: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分四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12.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13.代理可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14.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15.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6.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时权利,当时效期间内不行时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17.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是1年,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下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为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手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为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18.刑法是通知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通知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医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19.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共同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侵害的,属于正当

防卫,不负刑事责任。20.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犯财产罪,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21.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 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不哦多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22.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23.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简答: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秩序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社会公德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6.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共同特征:鲜明的职业性;明确的规范性;调节的有限性 7.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8.大学生职业道德: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9.我国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10.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11.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2.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13.大学生的恋爱: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14.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15.结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必备条件: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条件: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16.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17.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违约造成了损失,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存在过错。18.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19.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20.共同犯罪包括:主犯,从犯,教唆犯,胁从犯。21.刑罚体系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22.十大犯罪种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

第三篇:工业药剂学复习名词解释

名 词 解 释:

1.散剂:指药物或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2.颗粒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3.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4.片剂: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圆片或异形片状制剂。

5.表面活性剂: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

6.药剂学:指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7.药物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8.生物洁净室:在工业洁净室的基础上,还必须除去微生物以创造洁净的密闭空间。一般洁净室:正压;生物安全洁净室:负压。

9.湿热灭菌法: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10.辐射灭菌法:指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和137Cs)放射的r射线杀菌的方法。11.过滤技术: 12.注射用水:指用纯化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无热原水,用于制备注射剂的水。13.胶束:由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而成的由一定数量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缔合体。14.物理凝聚法:指利用电泳、离心技术等物理方法凝聚溶剂中溶质的方法。15.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简称:CMC.16.溶液型液体药剂: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分散均匀的液体药剂。

17.注射剂: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18.液体药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

19.Krafft点: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的相应温度。20.化学凝聚法:

21.乳剂:是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22.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的状态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23.搽剂:将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或挥发性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澄清或混悬的外用液体制剂。24.涂剂:

25.胶囊剂: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26.高分子溶液剂:指高分子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得液体制剂。27.灭菌制剂:

28.合剂:将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29.软胶囊:

30.栓剂: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31.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填空题

1.热原检查方法:鲎试验法、家兔法试验法;

2.过滤器的分类:微孔滤膜滤器、垂熔玻璃滤器、钛滤器、超滤器

二、简答题

1.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上有哪些作用?

答:有增溶作用;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和杀菌剂;润湿剂、乳化剂等。2.简述胶囊剂的分类。

答: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其他胶囊(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生物学性质?

4.压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答:(1)松片(2)裂片(3)粘冲(4)崩解迟缓(5)片重差异过大(6)变色和色斑(7)迭片(8)卷边(9)引湿和受潮。解决方法:(1)适当增加压力、适当降低压片速度;(2)

5.简述片剂包衣的作用。答:(1)防潮、避光、隔离空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2)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患者的顺应性;(3)隔离配伍禁忌成分;

(4)采用不同颜色包衣,增加药物识别能力,增加用药安全性;(5)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及速度;

(6)包衣层中可着色,最后抛光,可显著改善片剂的外观。

6.液体制剂有何特点?

答:液体药剂的优点:①药物在介质中的分散度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大,故吸收快,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②可避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从而减少某些药物对人体的刺激性。③给药途径多,既可用于内服,亦可外用于皮肤、粘膜和人体腔道。④便于分取剂量。⑤用药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液体药剂的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同时受分散介质的影响,化学稳定性较差,易引起药物的分解失效。②水性液体药剂易霉败,需加入防腐剂。③非均相液体药剂存在不稳定的倾向。④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

7.片剂的薄膜包衣与糖衣比较,有何优点?

答:1.增重少。仅使片芯重增加2%~4%,而糖衣片剂(其中主要辅料成分是国外已淘汰的滑石粉)往往可使片芯重量增大50%~100%。

2.干燥快。包衣操作时间短,一般仅需2~3h,而包糖衣一般需16h,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特别是对高温易破坏的中西药宜于保存质量。

3.成本低。虽然薄膜包衣材料价格较糖和滑石粉贵,但由于用量小,且节约劳动力(1~2名操作工人),厂房及设备需要少(只需一间标准厂房及一台包衣锅),节约材料和能源,所以总体计算并不比包糖衣成本高。4.防吸潮性好,片面能刻字,便于区分;受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小。

8.滴丸剂有哪些特点?

答: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2.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3.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

4.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5.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

9.简述药剂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定义(最少三个学科)。

答:1.基础药剂学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方法,它包含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

2.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3.医院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在医院的配制和使用的药学学科,包括临床药学,调剂学.10.制备糖浆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霉败问题;2.沉淀问题;3.变色问题

应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在规定的洁净环境中制备,及采用适当方法对用具、容器进行处理,并及时灌装。

第四篇:立法法名词解释

立法目的:立法主体为实现并满足立法参与人的利益和需要,而为立法活动设定的动机和目标。

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立法指导思想:是指主要反映既得利益集团(统治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对立法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系统的理论化的思想。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一国立法活动中具有基础或本源意义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立法制度:是立法活动、立法过程所须遵循的各种实体性准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体制:是指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它既包括同级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在横向结构上对立法权限的划分,也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关在纵向结构上对立法权限的划分。

立法主体: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有权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及认可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

立法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地位最高的,以立法为主要甚至是唯一职能的,以议事形式进行立法活动的,制定、认可和变动法律的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以组织管理行政事务为主要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书)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在

国家行政机构中以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为主要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赵谦)

行政机关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法定的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立法权: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利。

授权立法:是指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形式,将属于自己立法权限范围内的立法事项授予其他有关国家机关进行立法,被授权机关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立法活动。

国家立法权: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整个国家的名义所行使的,用来调整最基本的,带全局性的社会关系的,在立法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立法权。

国家立法机关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本国全部主权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地方立法权:是存在于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国家的,地位低于国家立法权的,所立之法的形式和立法范围有别于国家立法权的,其本身往往是具有多层次、多类别的一种立法权。

政府立法权:是指有关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用以调整行政关系的一种立法权。

全国人大立法:是指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中国全部主权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是指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全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立法程序:是有关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在行使立法权的活动中,即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步骤和方法。

军事机关立法:是指国家军事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军事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地方的自治地方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及于本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活动的总称。经济特区立法: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有关地方出现的经济特区的有关国家机关,基于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专门授权而形成的,制定效力不超过经济特区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地方立法。特别行政区立法:“一国两制”思想,根据宪法,为合理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所设置的直接管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殊行政区域,制定效力不超过本特区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地方立法。立法预测:是指在立法规律和立法发展规律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立法的发展趋势、未来状况进行考察、推测的方法、过程及相应的结果。

立法决策:是指立法主体依据其对立法的客观需要和其所代表的利益得失的判断及对满足这种需要与利益所采取的策略与手段的权衡,而作出的是否采取立法手段和选择何种立法方略与模式的对策性决定。(名词)

是指立法主体根据其对立法的客观需要和其所代表的利益得失作出判断,并权衡其采取的策略与手段,以便于对未来立法目标和立法方案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活动过程。(动词)

立法决策主体:是指依法决定立法的方法、方针、策略或办法的机构或个人

立法规划:是指有权提出立法规划的主体,对经过立法决策通过的立法项目进行通盘考虑和总体设计后所作的立法部署和安排。法的草案:是指法律草案、法规草案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草案的总称,是指提交给有关立法的主体审议和表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原型。

立法议案:是指享有天泉的主体就有关立法事项,以一定形式、以一定程序提交立法主体审议的有关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议事原型。

立法动议:市直有关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制定、修改或废止某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立法申请。

表决通过法案:是指立法机关通过表决来决定法律草案能否成为正式的法律的活动。

公布法律: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方式和形式公之于众。立法技术:立法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并在立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立法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总和。

立法语言:是指制定和修改法律的专门的语言文字,它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述立法意图、设定行为规范、形成规范性文件。

立法听证会:是指由法案的起草单位主持,由代表不同利益的双方或多方参加,对立法草案内容的必要性、合理性等进行辩论,起草单位根据辩论效果,确定草案内容。

立法民主化:是指国家立法体系中有关立法主体行使立法权的民主化。包括立法决策、立法起草、立法程序、立法内容的民主化。立法价值:是指立法主体通过立法活动所要追求实现的道德准则,进而在该准则的作用下通过立法活动的结果实现对立法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立法原则:是指在一国立法活动中具有基础或本源意义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公法:是以公权力的运用为核心,以规范、控制公权力为内容的法律规范。

公法学:就是研究公权力运用的过程中如何对公权力进行规范、控制,使公权力的运行高效,符合一定规则与目的的学科。

法的解释:有关主体根据立法原意、法律意识和有关需要对法的内容、含义和有关术语所作的说明、解答或阐述。

兜底条款:一项立法技术,将其他条款没有包括的或难以包括的、或目前预测不到的都包括在这个条款中。

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公法是以公权力的运用为核心,以规范、控制公权力为内容的法律规范。

私法是以私权利的享有为核心,以保障、规范私权利为内容的法律规范。

立法的国家法制统一性原则:立法法第4条 立法的民主性原则:立法法第5条 立法的科学性原则:立法法第6条

利益群体:是指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共同职业的利益个体所结合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利益集合体。形态一: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如政府机关、事业、企业、社团、协会、地下组织等)——利益集团【组织性】形态二:松散、无固定组织、变动性大、流动性强的个体总和。

我国的利益群体:党政干部群体、农业生产者群体、工业生产者群体、商业服务业劳动者群体、新经济群体等。【三大利益集团】:

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集团; 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

以房地产业、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和资源利益集团。

立法体制:是指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它既包括统计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在横向结构上对立法权限的划分,也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关在纵向结构上对立法权限的划分。

立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力。

授权立法:是指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形式,将属于自己立法

权限范围内的立法事项授予其他有关国家机关进行立法,被授权机关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立法的活动。

国家立法机关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基于本国全部主权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

全国人大立法:是指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中国全部主权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

法定立法权:即宪法、立法法和其他宪法性法律确定立法主体所能行使的立法权;

应然立法权:即根据立法主体的性质、地位等情况可以推定的它应当能行使的立法权;

实然立法权:即立法主体实际行使的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是指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法制定和变动效力可以及于全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机构中以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为主要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行政机关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军事机关立法:是指国家军事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军事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立法决策主体:是指依法决定立法的方法、方针、策略或办法的机构或个人。

主要立法决策主体:是指依法具有立法决策权的机构或个人,他们做

出的决策具有法定的或事实上的权威和效力。

辅助立法主体:是指可以参与立法决策,并对立法决策施加一定影响的机构或个人。

立法规划:是指有权提出立法规划的主体,对经过立法决策确定的立法项目进行通盘考虑和总体设计后所做的立法部署和安排。立法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在行使立法权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步骤和方法。法的草案——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原型

是法律草案、法规草案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是指提交给有权立法的主体审议和表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原型。立法议案=法律案(立法法使用)=法案——议事原型

是指享有提案权的主体就有关立法事项,以一定形式、依一定程序提交立法主体审议的关于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议事原型。

由主案和附案两部分组成,是立法程序中由提案主体向立法主体提交的立法议案。

法的草案是立法议案的组成部分,是立法议案的附案。

第五篇:财政税收法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税务登记。

答: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纳税人在开业、歇业前以及生产经营期间发生有关变动时,在法定时间内就其经营情况向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书面登记的一项基本制度。

2、资源税。

答:资源税从理论上讲是国家对开发、利用其境内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开发、利用资源的数量或价值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按其性质,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大类。

3、国有资产收益。

答: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资产所有权取得的各种收益的总称,既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和资源性国有资产收益。狭义国有资产收益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

4、一般性转移支付。

答: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政资金的无偿流动,通常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资金转移,有时也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上解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资金转移,简称转移支付或财政转移支付。根据转移支付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转移支付,接受资金的政府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苑自由使用相应的资金。

5、关税。

答:关税,是指以进出关境的货物或物品为征税对象,以其商品额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关税也是商品税的一种。

6、政府性基金。

答:政府性基金,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称为“特别公课”,是政府基于特定的政策目的,或为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针对特定人或不特定人征收,并设定特定用途的一种费用。

7、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具有财政投资权的主体将财政资金投入生产性和建设性项目以实现一定财政目的的活动。

8、国债。

答: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中央政府基于履行公共职能等目的以自身信用为担保而依法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并按约定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一种债。

简答

一、税法的渊源主要有哪些?

答:法的渊源,简称法源。是指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税法的渊源,就是指税收法律规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税法有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二、税法的正式渊源

就中国而言,作为税法渊源的制定法主要有以下规范性文件: 1.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税法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可见宪法是税法的重要渊源。2.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这里指的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3.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4.部、委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5.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条约。8.法律解释。

三、税法的非正式渊源

与正式渊源不同,税法的非正式渊源不能作为税收执行和司法的直接依据,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我国,税法的非正式渊源主要是指判例、习惯、税收通告和一般法律原则或者法理。

四、各国对于税收收入权的划分有哪几种基本方法?

答:税收收入权一般包括税收收入的设立权即税收立法权、税收征收权和税收享用权。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在税收立法权的分配问题上也有不同的制度。一般来讲,各国关于税收收入权的划分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税额分割法。(2)税率分割法。(3)税种分割法。(4)税权分割法。

五、应当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纳税人主要包括哪些情形?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 纳税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六、比例税率包括哪些类型?

答: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管数额大小,均采取同一比例的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等征税对象课税。比例税率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单一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2)差别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比例的征税。

(3)幅度比例税率,指税法只规定一个具有上下限的幅度税率,具体税率授权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予以确定。

七、什么是预算决算监督?以监督主体为划分标准,预算决算监督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

1、预算决算监督,是指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决算等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的监督。

2、以监督主体为划分标准,预算决算监督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决算进行的监督,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一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以及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实行的审计监督。

八、增值税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增值税具有以下特点:(1)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专业化协作;(2)保持税收中性,避免税收对经济运行的扭曲;(3)普遍征税,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4)实行零税率,有利于商品出口。

九、根据有关规定,税务机关在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款额度时,有权采用哪些方式?

答:现阶段,我国负责税款征收的主要是税务机关。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 纳税人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或者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营业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采取本条规定的方法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经税务机关认定后,调整应纳税额。

在实践中,具体采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有: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收代缴、代扣代缴、委托征收以及其他方式。

十、根据相关规定,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哪些行为? 答:

一、税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对税务机关的哪些行为拥有司法审查权,换言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税务机关的哪些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税务行政诉讼。

十一、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有:

(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具体包括: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审批减免税和出口退税。

(2)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交纳税保证金或者纳税担保行为。

(3)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具体包括以下三种行政处罚行为:罚款;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违法所得;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税款或者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没收其违法所得。

(4)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5)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一是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二是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6)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一是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扣缴税款;二是拍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抵缴税款。

(7)税务机关委托扣缴义务人所作出的代扣代收税款行为。(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税务机关颁发税务登记证和发售发票,税务机关拒绝颁发、发售或者不予答复的行为。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

十二、政府采购应当贯彻哪些原则?

答:

1、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政府采购应当贯彻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有关采购的法律、政策、程序和采购活动对社会公开,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公之于众。政府采购的实质是社会的公共采购,是采购机关使用公共资金进行采购,因此它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政府采购中贯彻公开透明原则,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前提,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减少和消除“暗箱操作”给国家和公民利益带来的损害,使得政府公共支出渠道更加通畅透明。

(2)公平竞争原则。公平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则,是政府采购的基本规则。公平竞争要求在竞争的前提下公平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首先,要将竞争机制引入采购活动中,实行优胜劣汰,让采购人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获得价廉物美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竞争必须公平,不能设置妨碍充分竞争的不正当条件。公平竞争是指政府采购的竞争是有序竞争,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供应商,不能有歧视某些潜在的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现象,而且采购信息要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平地披露。本法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将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向竞争更为充分、运行更为规范、交易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不仅使采购人获得价格低廉、质量有保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为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而确立的。公正原则要求政府采购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不得有歧视条件和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干预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在评标活动中,要严格按照统一的评标标准评定中标或成交供应商,不得存在任何主观倾向。为了实现公正,本法提出了评标委员会以及有关的小组人员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要求,要有各方面代表,而且人数必须为单数,相关人员要回避,同时规定了保护供应商合法权益及方式。这些规定都有利于实现公正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向成熟时期过渡阶段,尤其要大力推崇这一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政府采购当事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本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讲究信誉,兑现承诺,不得散布虚假信息,不得有欺诈、串通、隐瞒等行为,不得伪造、变造、隐匿、销毁需要依法保存的文件,不得规避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利益。本法对此以及违法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相应规定。坚持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增强公众对采购过程的信任。

十三、消费税所选取征税的消费产品有哪些类型?

答: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指消费税法规定的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及消费行为的种类。

我国消费税法规定的征收消费税产品的范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征收产品税改增值税后税负大幅度下降的产品,一种是需进行特殊税收调节的消费品。具体包括:(1)过度消费对人体健康、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品;(2)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3)高能耗及高能耗消费品;(4)不可再生和替代的消费品;(5)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

十四、针对当前我国行政性收费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请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答:

1、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以上财政部门的规定行使其管理职能,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

2、我国当前行政性收费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有:占据财政收入的比例一度较高,增长快,这种庞大的收费规模肢解了财政收入。而行政性收费缺乏法律依据,多是所谓的“红头文件”的部门和地方规范性文件。而且收费设立和实施主体混乱不规范、不透明、不合时以及我国行政性收费还存在违法侵占、挪用行政性收费资金以及对行政性收费监管不力等问题。

十五、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和建议有:(1)制定《行政性收费法》。

通过立法弥补我国行政性收费立法空白,并以此规范、约束政府行政性收费行为。亦即该法制定的目的,旨在规范、约束行政性收费行为,加强对行政性收费管理,维护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明确行政性收费的原则。

主要包括下列原则:第一,公开原则。第二,法定原则。第三,受益者负担原则。第四,补偿原则。

(3)设立行政性收费前的听证程序。(4)明确行政性收费的设定权。(5)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此外,还应将行政性收费完全纳入预算,贯彻“收支两条线”原则。通过预算监督和审计监督,制止行政性收费资金使用中的种种违纪、违法行为。

十六、纳税人主要享有哪些权利?

答:

1、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知情权。纳税人自办理税务登记开始,即成为税务机关的服务对象,有权得到相应的纳税指导,包括与自身生产经营范围、性质有关的税法规定、具体税种、税率、税务会计处理、税收处罚等,为正确纳税做好必要的准备。(2)保密权。(3)税收监督权。有权监督税务职能部门依法治税行为,检举揭发贪污受贿的不法分子,以保证取之于民的税收真正用之于民。(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5)申请延期申报权。(6)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7)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8)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9)委托税务代理权。(10)陈述与申辩权。(11)对未出示税务检查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12)税收法律救济权。(13)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14)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十七、什么是财政法定原则?财政法定原则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另外,请结合我国财政立法和实践情况,简要谈谈自己对财政法定原则的理解。

答:

1、财政法定原则的“法”,从形式意义上看应该仅仅指由人民代表所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所谓财政“法定”,并不是说对一切财政行为都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而只是说财政行为必须满足合法性要件,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许可或者立法机关的专门授权。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才享有财政方面的自由裁量权。

2、财政法定原则有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在:

(1)财政权力(利)法定。财政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宽广的,它既包括立法机关的财政立法权,也包括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就财政事项所享有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它既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权力,也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权力,甚至包括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享有的财政权利。它及包括政府作为整体对财政相对人所享有的命令权、禁止权,也包括财政相对人对政府依法享有的监督权、请求权等。(2)财政义务法定。和财政权力(利)一样,财政义务种类也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情况下,财政权力(利)与财政义务相对应,一方的财政权力正好是对方的财政义务。法律所要规定的,除了财政义务种类之外,还应该包括财政义务的构成要件、具体内容、衡量标准等要素。

(3)财政程序法定。需要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程序主要有财政立法程序、财政行政程序、行政监督程序和财政司法救济程序。财政立法程序主要由立法作出规定。我国目前除了征收程序、财政处罚程序、财政预算程序由法律规定外,其余部位还没有完全达到程序发达的要求。(4)财政责任法定。财政责任是监督财政主体合法履行财政权力,切实履行财政义务的外力保障机制。财政责任既可能因财政机关违反法定义务而引发,也可能因财政相对人违反法定义务而引发。财政责任的种类除了行政处分、行政处罚、行政赔偿之外,情节严重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3、根据我国财政立法和实践情况,我对财政法定原则有以下理解: 我国财政立法,做到财政上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财政的法治建设,保证了我国财政的有序进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要改进,也有不完善、不明确的地方需要增加立法的建设。目前财税立法中存在的问题:(1)效力层级缺陷;(2)立法结构失衡;(3)规范内容失当;(4)立法技术失准;

4、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该加强财政立法,健全财税法体系。建议如下:(1)提升效力位阶;(2)完善体系结构;(3)增补规范内容;(4)改进立法技术。(5)公开立法过程。

5、当前我国财政立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财税改革,推进财税法制建设。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的法律框架。(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透明度和约束力。(3)进行结构性税制改革,形成合理的税收法律体系。(4)制定财政监督法,完善财政法律责任制度。

6、财政法定原则的“法”,从形式意义上看应该仅仅指由人民代表所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所谓财政“法定”,并不是说对一切财政行为都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而只是说财政行为必须满足合法性要件,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许可或者立法机关的专门授权。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才享有财政方面的自由裁量权。

十八、根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有哪些类型的个人所得应当课征个人所得税?并请简要谈谈对我国目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的看法?

答: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有以下11种类型情况应纳税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卷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也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去的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组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劳物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象、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5、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这里所说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图片、乐谱等能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的作品;“个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译的作品等。个人取得遗作稿酬,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税。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将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税。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是指个人的存款利息、货款利息和购买各中种债券的利息。股息,是指也称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据股份制公司章程规定,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资利益。红利,也称公司(企业)分红,是指股份公司或企业根据应分配的利润按股份分配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股份制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的股票面额为收入额计税。

8、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9、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征卷、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自有财产给他人或单位而取得的所得,包括转让不动产和动产而取得的所得。对个人股票买卖取得的所得暂不征税。

10、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取得的所得是非经常性的,属于各种机遇性所得。11.其他所得,即除了上述所得以外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决定的征税的其他所得。

(二)我对我国目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看法如下:

1、我国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亦称个别所得税制,是指把所得依其来源的不同分为若干类别,对不同类别的所得分别计税的所得税制度。

2、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对个人所得税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分类所得税制的立法依据在于,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应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承担轻重不同的税负。勤劳所得要付出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应课以较轻的所得税。投资所得是凭借其拥有的资财而获得的,所含辛苦较少,应课以较重的所得税。因此,分类所得税制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按不同性质所得,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实行差别待遇。同时,它还可以广泛采用源泉课征法,从而即可以控制税源,又可以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税收成本。但分类所得税制亦有缺点,不仅存在所得来源日益复杂并因而会加大税收成本的问题,而且存在着有时不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的问题,这些空缺需要综合所得税制来弥补。

(2)从长远的规范、科学采税来看,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分类所得税制度模式,实行向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的转化。从发展趋势看,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应采取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因为分类所得税制虽然计征方便,但不能较好地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不能有效消除纳税人负担差异;综合所得税制虽然可以消除这一差异,但又对不同收入来源实施税收歧视。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综合了上述两类税制的优点。

下载工业产权法名词解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产权法名词解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婚姻家庭法名词解释(小编推荐)

    婚姻家庭:同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类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度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也是其它特殊工时......

    工业研发和科研用地的产权分割问题

    1、南京 南京市在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业及科技研发用地管理的意见》。对于产权分割,上述《意见》规定:一般工业用地及地上房屋不得分割转让、分割销售、分割抵押。......

    常州嘉泽花木产权服务中心材料清单-名词解释(5篇)

    常州嘉泽花木产权服务中心 名词解释 一、 乔木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的区别,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度通常能达6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和经济学机理分析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和经济学机理分析【摘要】本文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规则变迁、绩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企业和市场的......

    工业产权及非专利技术出资的相关问题2011-01-30(5篇)

    工业产权及非专利技术出资的相关问题(2011-01-30 19:54:21)转载标签: 杂谈 一、《公司法》对工业产权及非专利技术出资的相关规定1、1993年、1999年及2004年《公司法》均规定......

    工业沉井法的作用论文[5篇模版]

    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沉井涉及的土层自上而下为大致分布如下:①1填土,层厚2.0m;②粉质粘土,层厚1.5m;③粉质粘土厚2.0m;④粉土,层厚2m⑤粉质粘土,层厚1.5m;⑥粉土,厚......

    产权协议书

    产权协议书 甲方:宝鸡市陈仓区桥镇卫生院 乙方: 根据全区村级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要求,甲方决定给乙方规范化建设验收达标的村卫生室,配备“方正”商用电脑和“得实”针式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