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含英语)07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推荐)

时间:2019-05-13 12:3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含英语)07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含英语)07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推荐)》。

第一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含英语)07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推荐)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含英语)07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数的守恒2.自然测量3.同化

4.二等分:5.排序(举例说明):6.一一对应比较:

7.数的组成:8.序数:9.分类:

10.排序:11.基数:12.量的守恒第二部分:问题

1.幼儿学习数学表现出哪些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各年龄班如何安排?

4.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是什么?

5.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是什么?

6.“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教育?

8.幼儿数概念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9.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有何特点?

10.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加减的教育?

11.幼儿自编应用题表现出什么特点?如何教育?

12.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发展表现出什么特点?

13.幼儿园的分类和排序有哪些形式?分类和排序的教学过程是什么?

14.学前儿童时间、形体的发展表现出什么特点?

15.空间方位、时间、形体的指导要点(教学方法)是什么?

第三部分:活动设计

1.基数的教学

2.数的组成的教学

3.数的加减的教学

4.排序的教学

5.时间的教学

6.形体的教学考试题型:

选择12%;名词解释:28%。

;简答25%;案例分析20%;撰写教案15%

第二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课程代码:PT1BS04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8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4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开设本课程在于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幼儿健康发展的特点及幼儿园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组织幼儿园健康教学活动的能力,该课程教学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通过见习与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应用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案例的直观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归纳和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1.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合一。

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

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选择

基础模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必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统筹兼顾

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健康教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启发引导法

这是知识性内容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其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全面深入地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实际中的运用打好基础。在讲解中,采用先引入例子,再从例子的分析中引出概念或理论结论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3)换位教学法

包括换位讲授、换位质疑、换位小结、换位评价4个环节。学生首先以“教师”的角色讲授该节课程的部分内容,然后由其余学生以“教师”的角色提问、质疑,并作小结,教师最后以“学生”的角色对“教师”的授课效果加以评价。这种方法是通过“教”来“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这一方法通常与案例收集并分析时结合使用。

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语言教育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

4)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2.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3.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主题信息;

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问题;

4)能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七、考核方案设计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门考查课,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职业行为养成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成果,以及书面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卷面笔试等。

八、课程目标

1.总体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2.初步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具体能力目标

1.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

2.有效地为3-6岁幼儿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3.能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4.树立正确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

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配

项目教学表

项目一健康概述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课内

实训

任务一健康教育

健康的含义,健康的标记,健康教育的含义

掌握健康的概念

任务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婴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幼儿健康的标志

理解健康幼儿的内涵

项目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任务三婴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婴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涵

任务四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掌握各年龄班具体的健康教育目标

任务五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选择幼儿健康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实施幼儿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项目三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

任务六保健教育的内容

0-3岁婴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6岁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内容

了解学前儿童身体保健的内容和方法

任务七保健教育的组织形式

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组织形式

幼儿身体保健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八幼儿身体疾病的表现及预防

佝偻病,肥胖病,近视,弱视,龋齿,蛔虫病

指导幼儿易患的常见病的表现及其预防

项目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任务九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了解相关知识

帮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习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任务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组织形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学前儿童易患心理疾病的表现及对策

项目五学前儿童体育

任务十一0-3岁婴幼儿身体运动发展与开发训练

0-3岁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表现

婴幼儿游戏活动方案

任务十二幼儿体育活动目标

幼儿体育活动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

具体体育活动目标的制定

任务十三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遵循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设计幼儿园体育活动

项目六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任务十六教育评价概述

教育评价的含义,学前教育评价概述

了解相关内容

任务十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含义,原则,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组织与实施

课时合计34

十、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

健康概述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1)了解健康概念的演变,掌握健康的概念

(2)掌握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

(3)理解健康幼儿的内涵

项目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涵

(2)了解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的依据

(3)掌握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及体育的目标,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项目三

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身体保健的内容和方法

(2)了解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组织形式

(3)指导幼儿易患的常见的身体疾病的表现及其预防

项目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

项目五

学前儿童体育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途径和组织形式

(2)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和原则

(3)会根据学前儿童年龄及身心特点,选择和创编体育活动的内容

(4)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的体育活动

项目六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概念模式和类型

(2)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评价方法

(3)能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进行评价

END

第三篇: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对幼儿的思维认知和个体发展特征为依托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存在资源利用不足,主体欠缺,实践技能匹配不足的情况,高职高专院校需加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从项目设计、评价反思、媒介传导及交互参与等方面为课程构建优质实践体系,以实现课程改革。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高职院校;优化路径;课程改革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杜威提出的新型教育管理思想与课程认知规律,其所建构的“认知学徒式”课程学习模式旨在从不同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准、专业发展诉求以及个人特征等层面出发,通过对相关教学情境模式的优质构建,来促进学生在科学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延展能力等层面的全方位推进。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托,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综合特征,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讲评课、项目体系设计以及成效反馈机制,来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规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将课堂主动权转交给学生群体,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以及课程把握等层面出发,保持自身对特定专业知识的根本性认识。大体来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的实施特征:第一,注重师生共同参与,保证“探究式”认知对接。为有效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认知水平和学生群体的课程实践积极性,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教学质量和课程改革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积极实现由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向“协同参与”机制的有效转变,并着力通过课堂模拟教学、交互教学、媒介引导教学以及学生主体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来真正响应新时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同时,在协同推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课程改革目标为标准,逐步由传统的知识灌输与理论讲解转变成兼具实践指导与情感技能提升等双向功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力争通过在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思维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的相关任务进行有效调控与指导,不断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多维度融合,以期促进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和科学实践技能的全方位提升;

第二,教师示范与个体模拟相结合,推进个体价值发展。模拟教学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要实践支撑,能够在借助现实教学经验和群体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层次地对课程发展地位、思维品质、学科探究素养以及科学实践活动进行多向性评估,促使其努力强化自身的基本学科要素与延展思维,以此来推动科学经验与学科技能的综合掌握。在示范项目活动建设过程中,教师能够以示范活动的直接成效与阶段性理论为着眼点,不断补充现有的学科资源与建构机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班级学生容量,构建科学的系统合作课堂。同时,在课程成效审核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模拟教学和示范教学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有效收集与机制评估,积极鼓励学生多方位表述自身想法并对现有的课程实践活动进行成效评价,本着“交互性”与“互促性”的相关理念,不断完善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指导、项目延伸以及成果审核等模块,以此来促进更为系统、科学、多向的课程实践活动的优质构建;

二、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分析

1.专业认知程度低学前教育专业不被学生喜爱和认知。一是很少考生自己主动报考此专业,多数是别的专业调剂。二是幼儿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偏低,不被人们重视,而且待遇不高。因此,很多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故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学生主动进行的,它们只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而学习。他们在学校就没有好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教学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小学生在学习时极大的降低学习兴趣,脱离了其现实生活,不能够很好的发展其科学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应该做到在小学生的教育上满足其需求,不超越其现有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小制作以及小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的思维与能力。2.教学主体不明确现在提倡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进行引导、监督。可是现在有的课堂,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整节课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得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语言的交流。教师知识是完善的,但是他讲解的内容学生未必全理解,因为他把每个幼儿都理想化,没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没有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能肩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的教师,提升幼教从教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然而从教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升幼教从教能力的最佳途径。目前我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虽然有实践课程,但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课程聆听、观摩。学生只是做观众,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实践教学。他们学到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来投身于幼儿教育就没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因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这样单一的、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不能让他们获取真正的从教能力。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优化建议

(一)结合理论学习提升科学教育理念

我们要紧紧围绕课改内容,深深领悟课改精神。以社会需要、人才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树立超前意识、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科学素养、整体素质以及终身发展。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并且将课改精神恰当的融入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进行理论的学习的时候,让学生明白高职院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以前的区别,一是重视培养幼儿情感态度,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注重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取。这样做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乐学、会学、会用,并为其终身发展服务。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幼儿园的学习目标,并不是简单地个别活动所能达成的,而是需要教师课前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活动,促使目标的实现。当然也不是教师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从实践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二)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

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仅仅通过课本知识是无法做到的,这就要求在校期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我校针对学生科学素养较低的状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得他们将来成为幼儿教育领域合格的.引领者。具体的做法:对课程内容做调整,增加科普类、科学领域、环境创设课等。同时,还要聘请校内相关专业教师、校外相关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倡导每位同学必读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出版社的“幼儿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小百科)”和电子版“超有趣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读物,通过学生课外阅读自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定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学生竞争意识都特别强,谁都怕落后,都争先恐后的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头脑,提升能力。组织学生离开课堂、走出学校,来到外面进行参观。总之,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增开课程、组织自学、听取讲座、走出学校等渠道,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科定位,把课程教学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教材为根本,对案例进行剖析;二是放下课本,走出校园,到幼儿园进行观摩、研讨;三是在学校进行模拟实践。第一种模式,我们依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大多数是利用课件来展示案例,学生通过观看案例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结合课本的理论,自己捕捉更多的教学信息,并自己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对于难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避免一言堂,尽量的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活动中;避免教师权威性,尽可能的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只有他们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将来才能在自己的幼儿教学中采用。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向---探究式教学。只有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不间断接触,才能使教师更加的了解幼儿的生活脾性,以便于更好的管理以及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教师与幼儿融为一体,共同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情的原由是因为教师在对于幼儿的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开自我,摆脱自己是一名教师的这样一个角色,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与幼儿的科学活动当中去,孩子们自然也就不能够放开的去玩耍,去探究,去培养自己的开创新思维。第二种模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理论讲解的同时,不可偏离案例教学,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到身边的幼儿园去走走、看看。将看到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比照,看看二者的异同,以免今后犯错误。这也是第二种模式的重要所在,通过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的不足之处。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理论中科学活动区的创建、利用等方面涉及的很少,我们通过实践观摩就会发现,活动区的创建对于幼儿科学活动得开展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美荣.幼儿教师职前科学教育活动能力培养初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职教论坛,2016(26):76-79.[2]马运朋.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60-63.[3]钱晓玲.优化本科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策略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1):104-106.[4]王向前,张小培.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1):25-28

[5]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教基[2001]20号,2001.[6]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10.

第四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

(一)理论性。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二)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

(四)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

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 林嘉绥、李丹玲著;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大版 金浩主编;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委;

4、《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南京师大版。

七、教学时间:56课时。总学时56课时

章 次

课 题 名 称

课时量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用任务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记录、记录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5

第八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第九章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组织数学活动能力集中训练

复习、机动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及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学前儿童的生活中以及在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意义。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数学是儿童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之一。

二、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他们后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四、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在学习初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中发展幼儿的思维,为入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一)幼儿学习的简单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感知集合及元素;认识10以内数和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到10以内加减法;初浅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初步认识常见的量,以及空间方位和时间方面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初步技能主要有:对应、计数、简单的加减、自然测量等。

(三)幼儿学习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与小学数学有很大区别。

(四)幼儿接受简单的数学知识的可能性。

二、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

(一)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依靠幼儿的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兴趣和发现数学天赋,为此:

(一)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二)有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数学方法。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数学形式的新颖性。

(四)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以上几方面的任务、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和渗透,而且在同一教育活动过程中实现。)

思考与练习(略)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组织有目的性和科学性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2、全面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体系,分析并把握各年龄班教育内容相互间逻辑联系。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的关于数量关系的知识。

第一节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是实现我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媒介和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符合学前儿童数学要领认知发民遥规律和特点

四、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为为入学作准备的需要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及范围

(一)感知集合

(二)10以内的数

(三)10以内的加减法

(四)简单的几休整形体知识

(五)量的初步知识

(六)自然测量

(七)时间的初步知识

二、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

(一)小班:

(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量的知识、几何图形、空间方法、时间。)

(二)中班:

(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量的知识、几何图形、空间方位、时间。)

(三)大班

(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减、量的知识、几何形体、空间方位、时间。)

第三节 数量关系与幼儿思维发展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包含的主要数量关系

(一)小班

1和许多关系 对应关系 大小、多少关系。

(二)中班

10以内数中的相邻两数的关系 等量关系 守恒关系 可逆关系。

(三)大班 等量关系 守恒关系 可逆关系 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互补关系 互换关系 传递关系 包含关系 函数关系。

二、数量关系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力因素

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第四节 国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介

一、前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

二、美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有哪些途径及各自特点?

2、理解幼儿数学教育基本方法的涵义及掌握的要求,重在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的要求

3、组织一次见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途径、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是实施数学教育所采用的活动形式。

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它是由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参加的数学活动。它有两大型:

(一)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

(二)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

二、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运用游戏形式,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过程。

三、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四、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任何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教师教的方法,幼儿学的方法 的有机统一。

一、操作法

(一)操作法的涵义及分类

1、涵义: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发现,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2、操作法的分类:

3、操作法的依据及其价值

(二)运用操作法应注意:

二、游戏法

(一)游戏法的涵义

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组织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游戏法是以幼儿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二)数学游戏的类型

(三)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三、比较法

(一)比较法的含义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组)或两个(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比较法的种类

(三)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数学教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四、启发探索法

(一)启发探索法的含义

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

(二)运用启发式探索法应注意的问题:

五、讲解演示法

(一)讲解演示法的含义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以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或规则,具体地呈现出来的教育方法。即边讲解边演示。

(二)运用讲解演示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含义

1、幼儿数学归纳法是指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2、幼儿数学演绎法是指幼儿运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二)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时应注意:

七、运用以上数学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是:

(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二)教师起主导作用。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计划和记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制订数学教育学期计划的步骤和内容,并实践制订学期计划。

2、懂得设计具体数学活动计划的结构、内容,运用练习形式让学生自选内容设计一次数学活动计划。

3、明确数学教育记录的意义和要求。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计划

一、学期计划

(一)什么是学期计划

(二)学期计划的内容及步骤

(三)制定周进度计划的步骤

二、数学活动计划

(一)名称

(二)目的(三)准备

(四)过程

三、其他数学活动计划

四、说课

(一)说课的意义

(二)说课的内容

(三)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幼儿数学教育的记录

一、数学教育的记录的意义

(一)什么是数学教育的记录

(二)做数学教育记录的意义

二、数学教育的记录类型

(一)日常记录

(二)总结

思考与练习(略)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计划举例

1、各年龄班数学活动学期计划(北师大版《学前儿童数学教学》P333

2、各年龄班数学活动周计划 〈同例1〉

3、活动名称 大象过生日〈大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概论》P119

4、活动名称《寄“信”》〈大班〉 同例1

5、《小白兔拔锣卜》(小班)北师大教材P107

6、认识数学2(小班)同例3

7、认识球体园柱体的活动设计(大班)《启蒙》天津97.1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教育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懂得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其对幼儿学习数要领的重要性;

2、能理解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

3、教会学生能表述分类的内涵和知道幼儿有哪些种分类,掌握分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4、教会学生初步学会组织和实施“1”和“许多的数学活动的能力。

5、组织学生设计一次“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教学体验设计实施教育活动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述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中去。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起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

(二)感知集合是幼儿从集合的笼统感知到形成最初数概念的中间环节和必要的感性基础。

(三)渗透集合思想,使幼儿理解集合的包含 关系,有利于幼儿从包含关系上来理解数目,进而为幼儿理解和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

一、2岁—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二、3岁—4岁儿童已经迈步感知到集合中的元素能不超出集合的界线,而且,所摆的元素逐步达到精确的一一对应。

三、4岁—5岁儿童已经能准确地感知集合元素,并能初步理解和子集的 包含关系。

四、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护展。

第三节 物体分类的教学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相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一、分类的意义

(一)分类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二)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

(三)分类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四)分类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几种分类

(一)按对象分类

(二)按包含关系分类

三、教育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四、教育方法

(一)首先让幼儿感知和辩论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

(二)向幼儿说明分类的要求和分类的含义。

(三)按范例或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四)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

(五)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挠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的难度。

(六)讨论分类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

第四节 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

1、区别“1”和“许多”的意义

二、教育要求

(一)使幼儿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二)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三)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词汇。

三、教育方法

(一)首先教会幼儿学会区别1个物和许多物体,然后帮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三)采用教学游戏以及幼儿操作等方法,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

一、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意义

(一)可帮助幼儿准确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二)使幼儿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组的数量。

(三)使幼儿感知到物体组中物体(元素)的数量,从而获得数的感性经验。

二、教育要求

(一)学会对应

(二)在学会对应的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

(三)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三、教育方法

(一)重叠法

(二)并置法

(三)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略)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计数教学活动的含义、结构和发展,了解计数活动的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掌握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概念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3、认识10以内基数、序数和数组成的知识和实施教学要求。通过示范和练习基本掌握其教学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

一、什么是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

二、计数活动的实质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三、计数活动的结构与发展

(一)内容方面 口头说数----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二)动作方面:手的动作和语言动作。

四、计数活动是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本活动。

(一)幼儿直接认知物体数目只局限于小数量的范围。

(二)国外关于幼儿计数活动价值的研究介绍。

第二节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一)从具体出发

(二)在大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上产生对数的认识的抽象成分。

二、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年龄阶段及特点.(一)第一阶段(2岁半左右至3岁半左右)学数前的准备阶段.(二)第二阶段(3岁半左右至4岁左右)学会计数和初步理解实际意义阶段.(三)第三阶段(4岁左右至5岁左右)计数能力的巩固和初步数概念形成阶段.(四)第四阶段(5岁左右至6岁左右)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及数群概念初步发展的阶段.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

一、教育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数守恒的方法

(三)学习按数和例数的方法

(四)认识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的方法。

第四节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中班)

(一)使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二)会从不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教学方法

(一)可采用集中分段教学的方法

(二)运用直接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的含义

(三)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四)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五)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

第五节 认识10以内的数组成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运用讲解演示法教数的组成

(二)通过操作,启发幼儿探索数的组成规律

(三)运用数的组成规律学习新的组成知识

(四)运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1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识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中班

(二)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教中班幼儿认读1-10阿拉伯数字的方法

(二)教幼儿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的方法

思考练习(略)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结合幼儿实际分析阐述学前儿童加减应用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及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基础上为掌握其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2、使学生领会口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编应用题的要求、幼儿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的规律等基础知识及它对幼儿学习加减法的作用。

3、教师必须运用范例、见习或模拟教学等方式训练学生学会设计10以内加减法数学活动,较好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和训练让学生设计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教育活动以培养并掌握基本教学方法。

4、明确10以内加减应算是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

(一)从具体到抽象。

(二)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

二、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年龄特点

(一)4岁以前,一般来说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

(二)4-5岁,4岁以后,儿童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合并或取走以后进行加减运算。

(三)5-6岁, 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按数和例数,能不困难地运用到加减的运算中去。

第二节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中的作用

一、应用题的结构

(一)应用题的结构

(二)应用题的特点

二、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法中的作用

(一)口述应用题是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有力工具和必要基础。

(二)口述应用题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无直观材料伴随的口述应用题是发展幼儿加减表象的主要形式

四、幼儿解答口述应用题

(一)幼儿学习的口述应用题的类型

(二)幼儿口述应用题是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的首要形式。

五、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

(一)编口述应用题的要求

(二)学会编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幼儿解答口述应用题→幼儿自编描述口述应用题→模仿口述应用题.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让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在此基础上掌握应用题结构。

(二)让幼儿学会10以内加减法。

二、教学安排

(一)先用小数量(4以内)学习解答和自编口述应用题。

(二)再运用口述应用题向幼儿讲明加减含义、符号和算式。

(三)从2开始逐个数地进行数的组成结合加减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一)学习描述和模仿自编口述应用题,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二)借助直观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减法的含义

(三)教幼儿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及算式

(四)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法的方法

(五)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其他方法

思考与练习(略)

第八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量、什么是连续量、量守恒、量排序、排序的双重性,传递性和可逆性等知识,必须认真领会学前儿童关于大小、长度能力、重量感知能力、排序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并作为实施量的教学依据

2、了解学前儿童量的教学要求

3、运用见习、教师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设计量的教育活动片断,并通过实践体验和初步掌握组织教学活动基本方法和教育技能。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识大小和长度能力的发展

一、2岁左右 能按成人的语言提示选择大或小的物体,但不能用积极的词汇以表示。

二、3岁左右—4岁左右 能正确区分大小和长短,也能用简单的词汇表示。

三、4岁左右—5岁左右

四、5岁左右—6岁左右

第二节 学前儿童重量感知的发展

一、3岁儿童已能感知和判别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二、4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示对物体轻重的感知

三、5岁幼儿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提高,并能理解和运用“轻”、“重”词汇。

四、6岁幼儿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第三节 学前儿童量排序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进行量排序教育的意义

(一)排序有助于学习计数

(二)排序能帮助幼儿认识数的顺序、建立数序概念。

(三)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二、学前儿童的几种排序

(一)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二)按规则排序

(三)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四)按数排序

三、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及特点

(一)幼儿对各种量的排序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

(二)幼儿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

第四节 认识量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比较各种量的方法

(二)教幼儿量的排序的方法

(三)教幼儿学习量守恒的方法

(四)教幼儿认识量的相对性的方法

(五)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思考与练习(略)

第九章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师讲授并使学习了解几何形体方面的知识并能用幼儿语言表达以及懂得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一般发展过程及年龄特点

2、知道幼儿关于平面图形的教育要求,通过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教会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认识图形基本特征和守恒的教育方法,让幼儿认识图形间关系的教育方法等。

3、教会学生设计一次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活动。并进行见习和教育能力训练。

教会时间安排

第一节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发展过程

(一)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二)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

(三)形体与实物形状的联系

(四)幼儿感知形体方法的发展过程

二、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年龄特点

(一)3岁左右至4岁左右,在正常的教育下,能达到的水平

(二)4岁左右至5岁左右,在小班教育的基础上,中班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

(三)5岁左右至6岁左右

第二节 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教学方法

(一)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

(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图形守恒的方法

(三)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让幼儿认识图形之间关系的方法

(四)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方法

第三节 认识几何体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教幼儿认识球体、园柱体、正方体、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二)教幼儿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形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

二、教学方法

(一)在幼儿观察、触摸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二)比较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不同。

(三)运用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

(四)运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巩固幼儿对几何体的认识。思考与练习(略)

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懂得空间方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2、使学生必须知道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理解幼儿认别空间方位的过程、区域。

3、运用讲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幼儿园关于空间方法教学的要求,并初步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

第一节 关于空间方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空间方位和对空间方位的辨别

(一)什么是空间方位

空间方位指物体的空间位置。是属于空间形式的问题。

(二)空间方位的辨别

空间方位的辨别,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在空间所处位置关系的判断.二、确定物体方位需要有一个立足点。

立足点即以什么为坐标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

三、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和连续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

一、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

二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

1、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

(二)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三、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区域的扩展

(一)3—4岁

(二)5岁

(三)6岁

第三节 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要求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让幼儿用感知描述方法区分自己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部位,初步掌握有关方位的词汇及含义

(二)让幼儿用观察、操作和游戏等方法,认识自己和物体及物体之间的位置

(三)用讲解演示法,帮助幼儿理解空间方法中的困难问题

(四)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种活动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

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自学,让学生理解关于时间的概念及特点等知识

2、讲授并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主要特点

3、掌握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

第一节 关于时间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时间的概念

(一)时间的基本概念

(二)幼儿认识时间的基本问题

二、时间的特点

(一)时间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逆性

(二)时间具有周期性

(三)时间具有直观形象性

三、表示时间概念、词汇的种类

(一)表示时间次序的词汇

(二)表示时间阶段的词汇

(三)表示时间动态的词汇

(四)表示不确定时间阶段的词汇

(五)表示速度的词汇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一般特点

(一)幼儿掌握时间概念特别困难

(二)幼儿认识时间往往与直观形式的熟悉兴趣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年龄特点

(一)3—4岁幼儿能认识一天时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四岁左右至5岁左右,幼儿已能较好理解和运用“早晨”、天”、“黑夜”的词汇,并知道它们是一天的四个部分.(三)五岁左右至6岁左右开始理解较长间隔的时间单位

第三节 认识时间的教学

一 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

(三)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

“晚上”、“白

第五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 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 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

不可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复制给儿童,而是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和材料的作用才能在经验感知的基础上得以建构。

3、凯米

理论要点: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儿童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目标:“自主”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包括认知目标和社会情感目标。

原则:数学的逻辑思考本身比计数来得更重要,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解决数量的比较,鼓励儿童对物体进行分组、归类和排序。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

1、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儿童参加的专项数学活动。

2、教室预定的数学活动(正式的数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全体儿童,通过儿童自身的参与活动,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儿童思维的一种专项数学活动。

3、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活动:由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玩具,引发儿童自发、自主、自由地进行数学活动。

二)方法:

1、操作法:

注意点:

1、明确操作目的、2、创设操作条件、3、交代操作规则、4、评价操作结果、5体现年龄差异、6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2、游戏法:种类:

1、操作性数学游戏:儿童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2、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

3、竞赛性数学游戏: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运动性数学游戏: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

5、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强调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儿童对数、形知识的充分感知。6数学智力游戏:是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

3、比较法:按比较的排列形式来分,分成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对应比较是把两个(组)物体一一对应加以比较。分为三种:重叠式;并放式;连线式

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双排比较(异数等长,异数异长、同数异长;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

五、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一)集合:集合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概念。定义:在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

二)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一般说来,两个集合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便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三)感知集合的意义:其重要性不仅因为集合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符合幼儿掌握初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是幼儿学数前的准备教育,同时也是幼儿正确学习和建立初步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1.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四),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3.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4.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五)

1、感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P101:1.泛华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3岁后)3.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4岁左右)4.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的阶段(5岁以后)

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元素同类性的特点2.学前儿童感知等价集合阶段性的特点3.学前儿童感知排成数图的集合的特点(数图: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指在不教给幼儿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具体涉及的教育内容包括:1.分类2.区别1和许多3.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4.感知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某种特征将其集合成类的过程

分类意义:分类活动时儿童对集合及其元素同类性特征感知和理解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以及正确计数的基础。同时,分类活动所涉及的思维的分析、比较、观察、判断等基本过程也能够对锻炼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常见的分类形式:1.按物体的名称分类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3.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5.按物体的材料分类6.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按事物间的关系分类8.按

事物的其他特征分类

一一对应比较的教学意义:1.有助于对元素及数量的正确感知2.有助于掌握计数3.有助于感知理解对应法则

六、数概念

一、基数和序数

二、计数:就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数词和要数的单位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结果用数字来表示。计数也被称做为数数。

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指数的结构,包括组成和分解两个过程。数的组合指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组成的;数的分解指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数的组成涉及的是数的分与合,反映了总数和部分数及部分数之间的辩证关系(互补、等量和互换关系P128)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1.内容方面: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说出总数D按群计数

2、动作方面:A手的动作(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B语言动作(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

数概念的教育:从教学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数(基数、序数)、计数(按物取数、按数取物、按数群计数)、数字(认读与书写)、数的组成四个部分

六、序数:教儿童学习序数时首先应明确哪是第一,按什么方向数P141

七、从计数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一一点数(小班)、目测数(中班)和按群计数(大班)

八、目测数数:所谓目测数数,即不用一一点数的方式,而是用眼代替,在心中默数并说出总数。

九、计数能力的培养

十、数字的认读(中班)与书写(大班)进行

十一、“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的重点和要点:1.操作为先,体验为主2.归纳规律,提升概念(互换关系,互补关系)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的一般过程:1.从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2.从逐一加减---按数群加减

概念水平:指数群概念水平上的加减运算,也可称是抽象水平上的加减,是指幼儿无需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

十四、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1.四岁以前的幼儿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

2.四岁以后幼儿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3.五岁以后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在运算方法上出现了逐一加减4.五岁半以后.....(看书!!)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包括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学前期的学习主要是用语言来表述的口述应用题。从心理学观点看,应用题的情节为幼儿的表象活动提供了素材,它和纯粹用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加减题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应用题寓加减问题于情境之中。幼儿借助于应用题的情节,引起头脑中对过去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回忆,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来理解应用题中所要求的运算方法。它既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普遍特点,又能引导幼儿较顺利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十六、口述应用题的作用:1 为掌握加减运算奠定基础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十七、口述应用题的特点:1 易受情节干扰 2 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能力较差

十八、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中大班年龄段幼儿的教学内容之一,具体可以分为实物加减的教学,口述应用题的教学和列式运算的教学三部分。

实物加减的教育的要点:1 通过演示或操作明确题意和运算方法 2 不出现列式与符号

二十、“口述应用题”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能有效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幼儿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首先表现在编应用题的情节方面。(困难:幼儿被情节所吸引,不会提问题)

二十一、口述应用题的教育:从结构的分析入手:幼儿要解答口述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分析其关系,然后才能解答。这样的一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它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是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读题的过程入手:在读题过程中,教师除了口齿清楚、语速稍慢外,还要注意通过初读和复读加以区别和强化。从仿编入手

二十二、独立编题的步骤:

1、教师演示教具,让幼儿编题

2、看图编题

3、根据算式编题

4、根据实物和数字编题 5根据两个数字编题 6改编应用题7 让幼儿自由编题

七、空间量

一、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二、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

三、基准:即以什么为基准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

四、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 形-----梯形

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四岁左右小班儿童还不能认识其他量的差异,也不会用词语确切的来表示。他们对于高

矮、粗细、长短、宽窄、厚薄等量的差别,往往都笼统的说成“大”、“小”。这种现象反映儿童对物体各种长度认识上的局限性。

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等(掌握):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 3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4 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5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下载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含英语)07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含英语)07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名词解释 1.计数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儿童掌握计数活动的过程是掌握最初数概念的过程。儿童学习计数一般经过以下过程: 1)计数内容方面 口头数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精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数学教育的表述: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大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名词解释 操作法 答: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数学教学活动 答:学前儿童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模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教案 教学班级:扬州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宿经贸高职办学点 主讲:陆广地 2012-9----2013-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绪论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5篇材料]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笔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指定的依据 1.儿童的发展(个人本位)。2.社会的要求(社会本位)。3.学科的特性(学科逻辑)。4.学习心理学的伦理(心理逻辑)。 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理论 《儿童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精选5篇)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 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